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含答案_

合集下载

马原第三章第二、三节(附练习题)

马原第三章第二、三节(附练习题)

­ ¾
à ¼
µ Ê
¦ Á
Ð Ö
ú ¹
Õ È
¾ ±
À Ã
ú ¹
要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发展教育
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教育的功能:
培养人才、发展科技、 传承文化、服务社会
★ 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 ★ 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教育的作用
★ 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
重要动力 ★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 性,全局性作用
一七八九年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2、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3、无产阶级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 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 步而创造条件。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改革:
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 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 社会各个领域采取革新举措。
2008年“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
鲁豫有约——对话袁隆平先生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如何发展科技?
Ð ¹ Ö ú Õ ± È ¾ À ¹ Ã ú
ó Ñ ´ §É ú Ê 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平 2008年8月,中国的粮价 油价肉价的胀势不仅得到 了控制,而且都在跌,中 国经济的头号难题找到了 答案:农业丰收得靠科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世界可以没有比尔· 盖茨, 不可以没有袁隆平。
走近袁隆平

马克思练习题

马克思练习题

练习一一、单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全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在于对下述问题的回答:()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C.思维和存在的状态问题D.是否承认矛盾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发展的规律性D.本质的可知性5、意识从形式上看,它是A.客观的B.主观的C.物质的D.运动的6、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A.质的规定性B.量的规定性C.矛盾性D.否定性7、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这是因为A.原因必然引起结果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矛盾的同一性中有斗争性8、“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其理论依据是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的原理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D.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9、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的正确理解是()A.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变客观规律B.要尊重客观规律,就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C.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二者相互决定D.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0、人的认识是主观自身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

这种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1、检验认识是否是真理的标准是()A.大多数人接受B.合乎逻辑C.与正确理论相一致D.与实践的结果相符合1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重要、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与经济水平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3、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B、社会革命C、科技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14、商品价值量和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按相反方向变动D.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按相同方向变动15、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A.由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A.能够控制的垄断资本主义B.拥有大量资本的垄断资本主义C.同产业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D..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17、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学说B.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C.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付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18、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D.坚持共产主义方向19、“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A .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历史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2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A.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B.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E.辩证逻辑学2、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人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D、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E、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3、古语说:“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祸福相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一、辨析题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4)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5)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反作用答:(1)这个观点错误。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毫无关系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矛盾的,存在着差别。

5、当代资本主义没有新变化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当代资本主义有以下新变化: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

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2022年昆明城市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昆明城市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昆明城市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3、“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4、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属于()A. 不可能性B. 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5、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6、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A.原始社会B.阶级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7、“人的依赖性关系”指()A.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8、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9、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观点的依据是()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10、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11、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13、资本主义地租是()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1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工业资本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D.金融资本二、多项选择题16、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 )A.目的性和计划性B.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C.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D.创造性17、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A.资产阶级政党B.军队.警察C.监狱.法庭D.政府机构1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C.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D.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20、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三、辨析题21、有人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也有人说“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你怎样看?22、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经济决定论。

2022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2、“物的依赖性关系”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在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4、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A. 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C.不可分性D.时空性5、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6、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D.文化发展史7、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经济条件B.法律制度C.传统观念D.文化水平8、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9、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B.国家调节经济C.公私合营经济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1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13、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14、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15、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国家政权C.生产资料公有制D.唯物史观二、多项选择题1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1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七十七国集团D.世界贸易组织18、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A.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B.二者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形态C.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就是共产主义实现的证明D.社会主义社会是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19、借贷资本的特点是()A.一种资本商品B.一种商品资本C.一种所有权资本D.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20、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三、辨析题21、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而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其背后包含了深刻的社会哲学道理和丰富的社会学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阐述这个问题,以期为大家呈现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类集体,不同的阶层、群体、个体之间的利益争夺和冲突是社会的基本面貌。

这些矛盾和冲突不仅是社会组织和秩序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动力。

如马克思所说:“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阶级斗争。

”这里的阶级斗争就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而这种矛盾和冲突在不断的斗争和妥协中逐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变革和创新的源泉。

社会的发展是不断追求更加公正、平等、民主和富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斗争是社会变革和创新的主要驱动力。

只有在矛盾和斗争中,社会才能不断前进和进步。

例如,工业革命和其他重大社会变革都是在矛盾和对立中诞生的。

通过对现有秩序和既得利益的挑战和颠覆,创造新的社会秩序和发展模式,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和进步。

第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保障。

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创新,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保障。

矛盾和对立的存在意味着社会中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利益和价值观存在分歧,需要通过对话、协商和妥协来解决。

如果没有矛盾和分歧,社会就容易产生压迫和不平等,从而导致更大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因此,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阻力的统一体。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基本矛盾有时也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例如,封建社会中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封建社会崩溃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在产生革命前夕它也成了封建统治的障碍。

所以社会基本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有动力和阻力的统一。

2022年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3、“人的依赖性关系”指()A.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6、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8、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9、“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第一,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和基本关系,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第二,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之中,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决定着每一社会的性质,决定和支配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三,这两对矛盾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本质的联系。

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并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引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最终解决,必须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看,生产力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早已昭示的真理。

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每一新的社会形态由初步形成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至最后走向灭亡或消亡的过程,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会引发调整和变革。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最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交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总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的,新的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因此与生产力是基本适合的,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便出现了与生产力发展的不相适应。

2022年济宁医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济宁医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济宁医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2、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3、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5、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6、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7、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8、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文艺复兴运动9、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主要依据是()A.现代无产阶级日益壮大和觉醒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0、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A.古为今用方针B.历史分析方法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全盘否定的分析方法11、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3、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1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工业资本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D.金融资本15、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二、多项选择题16、下列属于辩证思维方法的是( )A.归纳与演绎相统一B.分析与综合相统一C.抽象与具体相统一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17、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18、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A.认真看书学习B.物质生产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科学实验活动19、垄断价格()A.完全是人为定价B.受替代品竞争的制约C.受市场需求量的制约D.违背了价值规律2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三、辨析题21、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经济决定论。

2022年西安工商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西安工商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西安工商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3、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5、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A.相互矛盾的B.完全不同的两回事C.有着内在联系的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8、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坚持()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共产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D.社会主义方向9、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国家政权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农民问题10、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社会中的每个人不都是“合力”的一部分11、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C.社会关系D.社会意识12、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1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1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A.“代理制”B.“个人联合”C.“企业联合D.参与制”15、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A.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B.降低其生产成本C.扩大了贸易逆差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二、多项选择题16、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有( )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B.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而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C.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D.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但它们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17、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18、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C.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9、垄断形成的原因()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B.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20、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 年和 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三、辨析题21、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理论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理论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理论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一个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重要观点。

本篇文档将从理论的角度,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并探讨其如何驱动社会的发展。

1. 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社会基本矛盾,即社会存在的矛盾问题,是指社会内部存在的对立面和矛盾,既表现为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又表现为对立面和矛盾的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2. 社会基本矛盾的种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种类多种多样,可以分为经济基本矛盾、政治基本矛盾、文化基本矛盾等。

其中,经济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基本矛盾的解决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社会基本矛盾的驱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生和存在,使得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社会基本矛盾通过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实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1 经济基本矛盾的驱动力经济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进步。

经济基本矛盾的解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经济基本矛盾的解决,能够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3.2 政治基本矛盾的驱动力政治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驱动着社会的政治制度的进步和发展。

政治基本矛盾的解决,能够促进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加强人民的民主权利,并推动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3.3 文化基本矛盾的驱动力文化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驱动着社会思想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文化基本矛盾的解决,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增强人民的文化素质,推动社会的文化繁荣和进步。

4. 社会基本矛盾的演化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化和变化的。

社会基本矛盾通过对立面与矛盾的斗争,促使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的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对立统一和转化两个阶段。

对立统一阶段是基本矛盾的对立面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动力较弱,社会发展相对较缓慢。

2022年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A.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B.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3、“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4、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5、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 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6、“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7、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9、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10、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生产社会化D.经营管理社会化11、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工业资本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D.金融资本1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13、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

目 录201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09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08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201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科目:6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6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2.辩证法3.人民群众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5.“两个必然”二、简答题(简要解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重大意义。

2.怎样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简要分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三、论述题(较详细地阐述下列论题,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两题,每题30分,共60分)1.略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及其意义。

2.略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3.略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科目:6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6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答:略2.辩证法答:略3.人民群众答:略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答:略5.“两个必然”答:略二、简答题(简要解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重大意义。

答:(1)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试题3-2

马克思试题3-2

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人民群众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D.科技革命2.社会基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发展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5.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政治权力B.社会生产力C.天才的创造力D.阶级斗争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B.惟一动力C.最终动力D.直接动力7.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8.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9.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社会标准10.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11.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D.有一个敢于和善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C 2D 3A 4D 5D 6D 7C 8A 9A 10B 11D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有: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过程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马克思本人对于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包括: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并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B.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C.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D.说明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3.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A.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B.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D.生产力发展的动因4.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

马原35道问答题

马原35道问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答: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前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根据后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简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答: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3.简述唯心主义及其存在形态?答:唯心主义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问题时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5.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答:(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2024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期末思想政治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统编版高二上学期期末思想政治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统编版思想政治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表述,正确的是: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B.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中心,坚持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社会体制改革C. 坚持以文化建设为中心,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民主法制建设D. 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2、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不属于改革开放初期成就的是: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建立经济特区3、下列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存在的直接动力D、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4、某国政府提出了一项旨在提高环保标准的经济政策,以下哪种措施最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A、增加对环保技术的研发资金B、直接提高污染企业的税率C、降低基本商品的价格D、对环保项目给予税收优惠5、新文化运动要求“打倒孔家店”,其根本目的是:A. 抨击封建制度B. 提倡科学思想C. 推行的社会主义思想D. 反映了民族精神觉醒6、以下哪项不是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文章的核心观点:A. 理论联系实际B. 反对主观主义C. 群众路线D. 军事战略7、【题目】在我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立法权D.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方式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8、【题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简述生产力的含义以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答:生产力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是人们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构成:实体性要素有: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智能性要素有:科学技术、管理技术、教育水平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答: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其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直接性;生动、具体性;表现性、片面性。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其基本特点是:间接性;抽象性;深刻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一,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这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原理是一致的;是由认识的秩序决定的。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真正任务决定的。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的。

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

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感性认识和经验丰富与否对事物理解的深度也大不相同。

3.简述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答: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具有以下特点:客观性、稳定性、可认识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本大题满分共20分)1、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答: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④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4、(简/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含答案_
论述题(30分)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

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理论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参考答案一:
答: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继承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明确地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两对矛盾概括了社会的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同时,这两大矛盾运动的规律,即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了人类社会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社会基本矛盾是两对矛盾、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它们以生产关系为中介,形成两对矛盾。

生产关系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经济基础,对于生产力来说它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在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具有根本性。

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又有待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所以两对矛盾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盾决定并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最终解决不可能是独自完成的,必须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合社会基本矛盾相互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生产方式由低到高的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形态由低到高的发展。

所以,社会基本矛盾相互作用就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是双向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交革,上层建筑的变革使生产关系得以变革,从而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双向运动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而最终决定上层建筑。

当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已经基本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就必须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

而要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保护旧的生产关系的旧的上层建筑,建立新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形成并巩固新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获得解放,达到新的基本适合。

从而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生产力标准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历史发展的进程。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性质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使整个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和更新。

其次,生产力通过决定生产关系使社会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要求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也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整个社会形态乃至全球社会生活都或迟或早地发生相应的交革,使社会进入更高级的发展阶段。

最后,社会关系(经济、政治、恩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从根本上是由生产力及其发展状况决定的。

可见,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又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的也是原始的动力。

2.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和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社会进步的基础归根到底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其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既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也是衡量进步的根本尺度。

坚持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正确理解生产力标准必须注意:其一,生产力是最终标准而不是唯标准。

社会进步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因而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与尺度,就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的内容。

所谓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并不是说生产力是唯一标准,而是说生产力是诸多标准中根本的标准。

其二,不能将生产力标准与生产关系割裂或对立起来。

生产力及其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是为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提供了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在多大程度上变为现实,还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

只有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把发展生产力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指出:对于一切工作的是非得失,“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一论断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于加快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一,它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符合中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低这一基本国情,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其二,它为我们解放思想、排除干扰、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参考答案二: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社
会。

第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两对矛盾,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经济基础,对于生产力而言它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革,整个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也要发生变革,社会就将由一种形态或制度发展到另一种形态或制度。

由此可见,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首先,它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利用政权的杠杆建立起来的。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再次,它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上是适应的,因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社会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也有矛盾。

不过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加以解决。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包含着3个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种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以生产力发展为最终动因的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参考答案三: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新的重要范畴,它对人们从总体上考察社会历史,全面地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线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基
本矛盾贯穿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且只有一种矛盾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作用,这就是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基本矛盾是主要矛盾的社会根源,主要矛盾是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包含着3个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种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以生产力发展为最终动因的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