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的四个动力
社会发展的四个动力
社会发展的四个动力是:
1、社会基本矛盾:这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这是基于阶级对立的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革命:这是可以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4、改革:这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扩展资料:
社会,即是由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人类的生产、消费娱乐、政治、教育等,都属于社会活动范畴,动物或其他生物社会行为也属于社会范畴。
社会指在特定环境下共同生活的生物,能够长久维持的、彼此不能够离开的相依为命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结构。
人类社会创造了语言、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为人类交往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从而保持和发展了人们的相互关系。
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其背后包含了深刻的社会哲学道理和丰富的社会学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阐述这个问题,以期为大家呈现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类集体,不同的阶层、群体、个体之间的利益争夺和冲突是社会的基本面貌。
这些矛盾和冲突不仅是社会组织和秩序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动力。
如马克思所说:“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阶级斗争。
”这里的阶级斗争就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而这种矛盾和冲突在不断的斗争和妥协中逐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变革和创新的源泉。
社会的发展是不断追求更加公正、平等、民主和富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斗争是社会变革和创新的主要驱动力。
只有在矛盾和斗争中,社会才能不断前进和进步。
例如,工业革命和其他重大社会变革都是在矛盾和对立中诞生的。
通过对现有秩序和既得利益的挑战和颠覆,创造新的社会秩序和发展模式,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和进步。
第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保障。
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创新,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保障。
矛盾和对立的存在意味着社会中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利益和价值观存在分歧,需要通过对话、协商和妥协来解决。
如果没有矛盾和分歧,社会就容易产生压迫和不平等,从而导致更大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因此,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阻力的统一体。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基本矛盾有时也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例如,封建社会中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封建社会崩溃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在产生革命前夕它也成了封建统治的障碍。
所以社会基本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有动力和阻力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发展战略】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
第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两对矛盾,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经济基础,对于生产力而言它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革,整个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也要发生变革,社会就将由一种形态或制度发展到另一种形态或制度。
由此可见,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首先,它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利用政权的杠杆建立起来的。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再次,它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上是适应的,因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社会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也有矛盾。
不过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加以解决。
具体案例:案例:英国宪章运动19世纪30~50年代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见英国议会君主制)为工业资产阶级打开进入议会的大门,在这一改革斗争中起过巨大作用的人宪章运动的群众集会民群众仍处于无权地位。
他们决心进行独立的政治斗争,争取新的选举改革。
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成立。
次年6月,协会拟定一个争取普选权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普选权、秘密投票、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议员支薪、设立平等的选区和议会每年改选一次等 6条要求,并于1838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名称发表,宪章运动由此得名。
宪章拥护者在全国各地集会、游行,要求实现宪章。
1839年运动进入第一次高潮。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动力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动力作者:邹洪伟来源:《商业时代》2009年第29期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和加强,各个国家都参与到国际竞争的行列中来,经济发展具有了全球性。
由此社会发展动力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全球化视野下社会发展动力的考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关键词:全球化发展动力社会发展根本动力:全球经济中的社会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将被赋予新的内涵。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指出,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以两种方式推动社会发展:一种是本国历史进程中相连续的新旧生产方式相互替代;另一种是社会的跨越发展,即本国历史进程中新旧生产方式的跳跃式替代,这种跳跃是直接借鉴他国的已经发展起来的经济交往形式,以发展本国生产力。
这是从世界范围内考察的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
以往,我们在考察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时,视野仅局限于一国范围内的生产方式矛盾运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从全球视野出发,把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基本矛盾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这种动力作用或表现为吸取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本国生产力,进而促进本国生产关系的变革;与此相适应,通过对他国先进政治制度及先进文化的借鉴,以推进本国政治体制、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本国生产力的发展,也是世界范围内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表现。
对世界范围内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考察,是制定对外开放政策的依据。
当今,我们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土上建设社会主义,为了尽快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必须放眼全球,实行开放政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开放的目的,就是“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管理方式、管理方法”,以发展我国生产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理论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理论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一个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重要观点。
本篇文档将从理论的角度,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并探讨其如何驱动社会的发展。
1. 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社会基本矛盾,即社会存在的矛盾问题,是指社会内部存在的对立面和矛盾,既表现为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又表现为对立面和矛盾的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2. 社会基本矛盾的种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种类多种多样,可以分为经济基本矛盾、政治基本矛盾、文化基本矛盾等。
其中,经济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基本矛盾的解决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社会基本矛盾的驱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生和存在,使得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社会基本矛盾通过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实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1 经济基本矛盾的驱动力经济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进步。
经济基本矛盾的解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经济基本矛盾的解决,能够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3.2 政治基本矛盾的驱动力政治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驱动着社会的政治制度的进步和发展。
政治基本矛盾的解决,能够促进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加强人民的民主权利,并推动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3.3 文化基本矛盾的驱动力文化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驱动着社会思想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文化基本矛盾的解决,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增强人民的文化素质,推动社会的文化繁荣和进步。
4. 社会基本矛盾的演化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化和变化的。
社会基本矛盾通过对立面与矛盾的斗争,促使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的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对立统一和转化两个阶段。
对立统一阶段是基本矛盾的对立面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动力较弱,社会发展相对较缓慢。
论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论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及其现实意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存在的根本动力,是社会运动的源泉和动力。
这种矛盾的运动规律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探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体现了社会不断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冲突。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矛盾普遍存在,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它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方面。
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而且,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矛盾的发展速度和程度不一样,这就导致了社会的不平衡发展。
2.矛盾相互依存,发展是联动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整体。
不同矛盾之间的发展是相互联动的,一方面的发展会影响到其他矛盾的发展,相互之间产生相互作用。
矛盾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3.矛盾的解决是通过斗争实现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斗争实现的。
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只能通过斗争来解决。
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实现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化和发展。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现实意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社会发展实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指导着我们的社会发展实践。
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社会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促进社会变革和进步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源泉。
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和矛盾所在,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解决矛盾,促进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3.增强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斗争实现的。
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实现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化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
第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两对矛盾,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经济基础,对于生产力而言它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革,整个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也要发生变革,社会就将由一种形态或制度发展到另一种形态或制度。
由此可见,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首先,它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利用政权的杠杆建立起来的。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再次,它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上是适应的,因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社会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也有矛盾。
不过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加以解决。
具体案例:案例:英国宪章运动19世纪30~50年代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见英国议会君主制)为工业资产阶级打开进入议会的大门,在这一改革斗争中起过巨大作用的人宪章运动的群众集会民群众仍处于无权地位。
他们决心进行独立的政治斗争,争取新的选举改革。
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成立。
次年6月,协会拟定一个争取普选权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普选权、秘密投票、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议员支薪、设立平等的选区和议会每年改选一次等 6条要求,并于1838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名称发表,宪章运动由此得名。
宪章拥护者在全国各地集会、游行,要求实现宪章。
1839年运动进入第一次高潮。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而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基于以下原因: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衣食住行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和产品,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
其次,物质生产和生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内容,它构成了社会精神生活、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和实践等其他社会生活的基础,并推动着后者的运动和发展。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第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状况和变化,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虽然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不能超出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范围。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一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最根本的原理,由此引出了生产力标准问题。
掌握生产力标准的含义和意义。
这方面的内容在这两年的试题中不多,现在就要注意了。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2正确!是在学习政治吗?具体如下,引自中科院党建学习园地::cas.ac.Dir/2001/08/10/0284.htm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程序看,生产力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早已昭示的真理。
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由低阶向高阶的更替和发展,每一新的社会形态由初步形成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至最后走向灭亡或消亡的过程,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会引发调整和变革。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最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程序。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和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和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它反映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冲突。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它决定了社会变革的方向和形式。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基本矛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旧的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等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而旧的生产关系无法适应这种发展,这导致了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生。
这种矛盾冲突推动了社会变革的发生,推动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指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的存在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
当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时,上层建筑也必须相应地进行调整和改革,否则就会出现社会矛盾和冲突。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对立统一、斗争发展”。
这意味着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冲突来推动的,矛盾的双方通过斗争的方式最终实现合理的统一和发展。
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就是通过这种矛盾冲突的推动实现的。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
通过对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正确分析和解决,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
社会主义革命就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正确把握和解决,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而社会的发展也永远不会停止,不同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将继续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对于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 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矛盾中最最基 本的矛盾
• 如前所述,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改变或变革 生产关系,而一旦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发生了 变化,就要与原有的上层建筑发生矛盾,并要 改变旧的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发 展又会引发其他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阶级斗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还有多, 例如: 阶级斗争、革命、科学技术等
本节重点
• 了解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 两大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识尚浅 请多包涵
具体案例: 深圳的30年巨变
• 一九七九年春节前,深圳还是一个隶属广东惠阳地 区的宝安县。一九八0年八月二十六日,深圳和珠海、 汕头、厦门一起成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 中国大变革 的指针,轰然鸣响。深圳这个仅有三万多人口、两 三条小街道,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以“敢为天下 先”的精神,勇敢地充当了中国改革的排头兵。 • 一九八三年七月八日,深圳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 票,开启了中国发展股份制企业和资本市场的进程;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一日,深圳敲响了新中国成立以 来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的第一槌,拉开了土地利用 市场化的序幕…… • 深圳率先引进外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了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率先推行招聘录用、竞争上岗、合同用工,培育发 展了劳动力市场;率先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对 外商实行国民待遇;率先按市场原则形成了资本、 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 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 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 社会基本矛盾要通过一定社会的阶层或阶级矛 盾表现出来,或表现为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 益矛盾甚至冲突。 •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会导致代表或拥护不 同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法律制度的阶级之 间的矛盾的尖锐化,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积累 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阶级斗争甚至革命,进而 促使一定社会形态的变迁、更替。
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视角方法
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视角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视角方法摘要: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存在于社会的各种矛盾之中,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主要矛盾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其中最常见的是经济矛盾和政治矛盾。
本文将介绍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视角方法,并对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分析和解决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视角方法,分析与解决正文: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视角方法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存在于社会的各种矛盾之中,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社会中存在的最基本的矛盾,它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是社会的基本结构,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它包括政治、法律、文化、道德等。
3.人民群众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而统治者则是人民的代表,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
4.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个体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群体则是个体的集合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
二、主要矛盾的视角方法主要矛盾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其中最常见的是经济矛盾和政治矛盾。
主要矛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市场经济的运作,社会的矛盾也会随之增加,其中最常见的是经济矛盾和政治矛盾。
2.市场竞争与政府管理的矛盾:市场竞争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而政府管理则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但这种矛盾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这需要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分析与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法1.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改变生产力结构、加强政府管理等方式来缓解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再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透过历史的表象,探寻并发现了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并贯穿于一切社会发展的始终,它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途径,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动力;解决途径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
旧的社会历史理论往往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人们的思想动机或精神力量,未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奥秘。
唯物史观超越了唯心史观,它没有停留在“精神动力”的层面上认识社会历史,而是透过历史的表象,进一步探寻并发现了社会历史深处的“动力的动力”: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
毛泽东指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这就是说,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领域也不例外。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从社会领域中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社会矛盾有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之分。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
一、毛泽东指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1859年1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结他“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其全部“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也即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时候,曾经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作为贯穿人类社会一切形态的基本矛盾,并做了总体性的科学揭示。
但是,他却并没有在贯穿一切社会形态的普遍意义上,明确地提出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
恩格斯和列宁在论及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的时候,曾分别指出,“这就是产生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是“现代经济制度中的另一个更深刻的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并以中外史实为例,谈伟大人物和普通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是由其内在动力推动的结果。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由各种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这两对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也进一步体现在经济分配上。
以辛亥革命为例,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清政府在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以后,各地被帝国主义列强不同程度的控制和瓜分。
为了支付巨额赔款,十多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4倍多,各种旧税有一次次被追加,各种巧立名目的新税更是层出不穷。
各官吏还要中饱私囊,至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
第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久,就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第三、"社会革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斗争的最高表现第四、"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五、"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及其辩证运动中实现的。
两对基本矛盾及其所联结的三个方面,是以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为中介相互作用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决定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反过来又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解决。
两对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其实际内容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
这三个方面,以生产力为起点,生产关系为中介,上层建筑为逻辑终点,表现出层层决定作用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案例及分析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案例:英国宪章运动19世纪30~50年代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见英国议会君主制)为工业资产阶级打开进入议会的大门,在这一改革斗争中起过巨大作用的人宪章运动的群众集会民群众仍处于无权地位。
他们决心进行独立的政治斗争,争取新的选举改革。
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成立。
次年6月,协会拟定一个争取普选权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普选权、秘密投票、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议员支薪、设立平等的选区和议会每年改选一次等 6条要求,并于1838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名称发表,宪章运动由此得名。
宪章拥护者在全国各地集会、游行,要求实现宪章。
1839年运动进入第一次高潮。
2月4日,全国的宪章派在伦敦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并通过致议会请愿书。
到1839年5月,在请愿书上签字的达125万人以上。
1840年7月,全国宪章协会成立,F.恩格斯称之为“第一个近代工人政党”。
1842年的经济危机促使第二次宪章运动高潮的到来。
2月宪章派向议会递交了新请愿书,签名人数达 300多万。
除要求普选权外,还提出废除新济贫法,限制工时和实行政教分离等要求。
1848年在欧洲大陆革命风暴的推动下出现第三次高潮,约 197万人在请愿书上签名。
这三次运动都被政府镇压。
1848年后,运动逐渐衰落。
案例分析解说:恩格斯说:“这三大阶级(包括英国宪章运动)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化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的现在历史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根本的体现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英国的宪章运动是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最具有代表性的阶级运动之一,也是当时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运动之一。
当时应该的发展最快的资本主义社会,而英国的阶级矛盾也是最突出的。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本主义社会越发展矛盾就是会越突出,最终资本主义社会是会被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简要说明社会发展的动力及相互关系
简要说明社会发展的动力及相互关系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革命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社会发展动力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和源泉。
一、社会发展的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革命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4、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5、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忠,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道要的作用。
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这一特殊机体的物质承担者。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和性质,社会领域中的各种关系都是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有什么样的生产广度工,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及其政治制度。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即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的转化。
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并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是因为:(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特定的社会形态。
在这两对矛盾中,前一对矛盾更为根本。
(2)这两对矛盾是社会区别于其他运动形式的特殊矛盾和特殊本质,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3)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其运动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是:社会发展以生产力为基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同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要求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新的经济基础又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这种层层决定和反作用的关系,形成了以生产力为最终根源、整个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前进上升的辩证运动过程;这个一般进程具体表现为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依次更替。
(二)“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是“生产力标准”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1)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生产是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是一切社会关系存在、发展的最终根源。
(3)物质生产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最终决定上层建筑,不断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力是不能选择的客观物质力量,它决定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在此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有一定限度,归根结底依赖于生产力的状况。
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
要反对历史多元论和历史相对主义。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一、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从社会领域中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社会矛盾有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之分。
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这两对矛盾构成一个矛盾统一整体,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两对矛盾的相互作用:一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不能自发的解决,必须借助于新的上层建筑的力量,才能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或新经济基础的形成,才能解放生产力,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
两对矛盾的辩证运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原因。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引起生产关系的相应变革;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了上层建筑的变革。
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从而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构成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和变革的基本动力。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再次,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并贯穿于每一社会形态的始终。
其它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受社会基本矛盾的规定或影响。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论。
他们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占主导地位的一对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生产方式。
在生产发展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始终存在着矛盾。
这种矛盾在生产方式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
在新的生产方式建立起来以后的一定时期,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基本上是相适应的,这时候的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还处在量变阶段,不会也不需要生产关系整个系统的根本变革。
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处在经常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而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适应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就逐渐变成不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矛盾便日益激化起来,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新的生产关系就要取代陈旧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实现以后,随着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和确立,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不适应又转化为适应,从而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这是循环往复向上发展的无限运动过程。
这一运动的历史过程,也就是生产方式的辩证否定过程,旧的生产关系要被改变,而生产力及其各种要素则被保存,并在新的生产关系推动下得到发展。
社会的基本矛盾,除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外,还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建立在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一,经济基础规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其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方向。
当着某种经济基础向上发展的时候,它的上层建筑也处在前进之中,富有生命力;当这种经济基础走向没落的时候,它的上层建筑也就日趋腐朽;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迟早要引起整个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它为经济基础服务,帮助经济基础形成、巩固和发展。
但上层建筑不可能绝对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因此,同一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基本上适应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的要求。
当某种社会经济形态走向腐朽,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根本不相适应,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形成尖锐对抗的时候,就必须对上层建筑进行根本性变革。
随着新的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新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都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每一种社会形态的发展,也推动着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更高的社会形态的转化。
但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具有更为根本的性质,它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