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5.1)--第三章第5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2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
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1.社会基本矛盾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其基本性质、趋势,并对社会发展起根本作用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是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
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对这一原理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三点:注意的第一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更根本,规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不是互相孤立、互相平行的,而是相互制约、有主次之分的。
注意的第二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 (下)
四、改革与科学技术是 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改革及其作用 1 、改革的含义:一定社会 改革的含义: 形态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形态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改革与革命: 、 改革与革命: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 过程中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两个环节。 过程中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两个环节。
㈡ 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机制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相互联系、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 相互制约的。
决定 决定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反作用
生产力
反作用
社会基本 矛盾的运行机制: 矛盾的运行机制:
基本适合——基本 基本 基本适合 不适合——基本适合, 基本适合, 不适合 基本适合 循环往复……………
第2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节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 、 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直接动力 3、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4、改革与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 、 的重要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生产力与生 ㈠ 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 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 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两个矛盾决定社会的性质、 1、这两个矛盾决定社会的性质、面貌 和一般进程 这两个矛盾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 2、这两个矛盾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这两个矛盾贯穿社会发展始终, 3、这两个矛盾贯穿社会发展始终,决 定社会发展方向
㈢、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 具体过程中认识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1、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 历史创造者的问题 2、从历史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 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3、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 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
20世纪初的美国进步主义运动是改革运动; 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也是改革,通过整 顿金融,调节工业生产,调整劳资关系等 手段,使美国摆脱了当时的经济危机,为 后来美国经济的迅速 发展打下了基础。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一场伟大的 改革
恩格斯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 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 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 社会。‛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 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 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 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等。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网络世界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 消极后果 :
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 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 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 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 的。 还有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 制度有关。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的 《寂静的春天》出版
广义的革命包括社会生活中一切 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的根本性变革,如产业革命、科技革 命、教育革命、文化革命,等等,这 些都是在革命的广义上使用的概念。
产业革命
科技革命
文化革命 ……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实质
社会革命的深层根源在于社会基本 矛盾的尖锐化,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 本矛盾
改革 动力系统
社会革命
科学技术
阶级斗争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就是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反映了社会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
3,社会基本结构: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1)经济结构:①广义的经济结构:是指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②狭义的经济结构:是指经济关系或者经济制度。
(2)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3)观念结构:是指以经济结构为基础,并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社会意识形态,即观念上层建筑。
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贯穿于社会结构的各个领域。
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主要表现在:(1)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①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②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2)其次,社会进步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①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它决定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关系就会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为生产力的桎梏,变革生产关系的任务就提出来了;而随着生产关系或者经济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也必然发生变化。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最终解决还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其背后包含了深刻的社会哲学道理和丰富的社会学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阐述这个问题,以期为大家呈现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类集体,不同的阶层、群体、个体之间的利益争夺和冲突是社会的基本面貌。
这些矛盾和冲突不仅是社会组织和秩序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动力。
如马克思所说:“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阶级斗争。
”这里的阶级斗争就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而这种矛盾和冲突在不断的斗争和妥协中逐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变革和创新的源泉。
社会的发展是不断追求更加公正、平等、民主和富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斗争是社会变革和创新的主要驱动力。
只有在矛盾和斗争中,社会才能不断前进和进步。
例如,工业革命和其他重大社会变革都是在矛盾和对立中诞生的。
通过对现有秩序和既得利益的挑战和颠覆,创造新的社会秩序和发展模式,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和进步。
第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保障。
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创新,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保障。
矛盾和对立的存在意味着社会中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利益和价值观存在分歧,需要通过对话、协商和妥协来解决。
如果没有矛盾和分歧,社会就容易产生压迫和不平等,从而导致更大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因此,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阻力的统一体。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基本矛盾有时也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例如,封建社会中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封建社会崩溃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在产生革命前夕它也成了封建统治的障碍。
所以社会基本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有动力和阻力的统一。
第三章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 (一)3、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矛盾
(1)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
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2)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 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一、(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恩格斯,1995:《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 (之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17页
一 (一)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基本规律。
一 (一)1(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P104
决定 生产力 反作用于 生产关系
一 (一)1(3)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这一规律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 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 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 步的最高标准” 现实意义: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 (一)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P108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辩证统一
• 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变革 → 上层建筑的变化→社会形态的更替
一、(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表现一: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 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 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 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 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 尺度
1、坚持阶级分析方法: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 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
论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论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之一 ,也是社会发展史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证明只有人类的实践活动才具有社会动力作用。
然而不是所有实践活动都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只有遵循客观规律的实践才具对社会的进步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是由其内在动力推动的结果。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由各种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这两对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也进一步体现在经济分配上。
以辛亥革命为例,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清政府在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以后,各地被帝国主义列强不同程度的控制和瓜分。
为了支付巨额赔款,十多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4倍多,各种旧税有一次次被追加,各种巧立名目的新税更是层出不穷。
各官吏还要中饱私囊,至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
第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首先,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
在阶级社会里,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变革,必然引起革命阶级与反动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直接爆发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目标的政治革命,而政治革命一旦成功,就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其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被剥削阶级的反抗,可以迫使剥削阶级节制一下它的剥削欲,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从而推动社会在各种不同程度上向前发展。
第三、改革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革形式,它是在同一社会形态中,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历史发展的动力及人民群众的作用
历史发展的动力及人民群众的作用【复习提示】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易考选择题)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
【考点: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总根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考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和客观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总根源,决定着社会发展中其他矛盾的变化发展。
第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也会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起到制约作用,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考查的可能性较小)1.阶级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首先,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
其次,阶级又是一个经济范畴,指的是在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阶级斗争是指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表现。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中。
(2)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
阶级斗争会迫使统治阶级作出让步,从而促进社会形态的量变,或多或少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三大主要贡献:(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最新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篇】
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篇】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包含着3个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种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以生产力发展为最终动因的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马克思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一般过程,作过经典式的表述。
列宁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的思想。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新的重要范畴,它对人们从总体上考察社会历史,全面地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线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由多方面的力量来推动的。
在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中,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前进方向,人民群众、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等,都是通过社会基本矛盾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原因①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即经济、政治、观念结构;②两对矛盾存在于每个社会形态,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③两对矛盾规定了社会发展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④两对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决定并制约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⑤两对矛盾运动所体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两个“一定要适合”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直接动力
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6、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
这种从低级到高级的社会形态更替,表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连续不断的过程。
7、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9、劳动者的劳动和劳动者的素质及其提高,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①先有社会存在,后有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2、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
1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16、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是指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存在的本质属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对于理解社会发展过程、把握社会历史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最早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
他们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不断存在的,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化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基本矛盾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二是社会基本矛盾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互相作用、相互影响;三是社会基本矛盾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们不断演变、发展、深化;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革命和改革的结果,是人民群众斗争的结果;五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
第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两对矛盾,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经济基础,对于生产力而言它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革,整个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也要发生变革,社会就将由一种形态或制度发展到另一种形态或制度。
由此可见,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首先,它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利用政权的杠杆建立起来的。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再次,它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上是适应的,因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社会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也有矛盾。
不过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加以解决。
具体案例:案例:英国宪章运动19世纪30~50年代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见英国议会君主制)为工业资产阶级打开进入议会的大门,在这一改革斗争中起过巨大作用的人宪章运动的群众集会民群众仍处于无权地位。
他们决心进行独立的政治斗争,争取新的选举改革。
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成立。
次年6月,协会拟定一个争取普选权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普选权、秘密投票、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议员支薪、设立平等的选区和议会每年改选一次等6条要求,并于1838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名称发表,宪章运动由此得名。
宪章拥护者在全国各地集会、游行,要求实现宪章。
1839年运动进入第一次高潮。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 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矛盾中最最基 本的矛盾
• 如前所述,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改变或变革 生产关系,而一旦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发生了 变化,就要与原有的上层建筑发生矛盾,并要 改变旧的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发 展又会引发其他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阶级斗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还有多, 例如: 阶级斗争、革命、科学技术等
本节重点
• 了解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 两大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识尚浅 请多包涵
具体案例: 深圳的30年巨变
• 一九七九年春节前,深圳还是一个隶属广东惠阳地 区的宝安县。一九八0年八月二十六日,深圳和珠海、 汕头、厦门一起成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 中国大变革 的指针,轰然鸣响。深圳这个仅有三万多人口、两 三条小街道,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以“敢为天下 先”的精神,勇敢地充当了中国改革的排头兵。 • 一九八三年七月八日,深圳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 票,开启了中国发展股份制企业和资本市场的进程;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一日,深圳敲响了新中国成立以 来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的第一槌,拉开了土地利用 市场化的序幕…… • 深圳率先引进外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了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率先推行招聘录用、竞争上岗、合同用工,培育发 展了劳动力市场;率先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对 外商实行国民待遇;率先按市场原则形成了资本、 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 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 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 社会基本矛盾要通过一定社会的阶层或阶级矛 盾表现出来,或表现为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 益矛盾甚至冲突。 •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会导致代表或拥护不 同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法律制度的阶级之 间的矛盾的尖锐化,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积累 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阶级斗争甚至革命,进而 促使一定社会形态的变迁、更替。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hzy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黄智杨201011701076许焱峰201011701038宋媛201011701042唐凯悦201011701036指导教师:廖和平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通过观察历史的表象,论证并发现了社会历史深层次的“动力的动力”——即社会基本矛盾。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概括为贯通人类社会一切形态的“基本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从而决定了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积极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生存需求与自然条件的矛盾是原始社会的主要矛盾。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代替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过时的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进而奴隶主在经济和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发展方向。
到了封建社会,封建主在经济上是土地所有者,在政治上是统治者。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
然而这些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却不是归那些真正使用生产资料生产这些产品的劳动者所共有,而是归资本家所有。
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产生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实现社会主义,就是为消除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人为障碍以及对生产和产品的明显浪费和破坏。
由此,我们可以说明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欲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无知力量和历史活动前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原理3.4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正确反映事物 本质及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活动。 什么是技术:
广义: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 利用、改造世界的一切手段和方法。
狭义:专指生产技术,表现为生产 过程中的控制操作手段、程序与方法。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推动了同一社会形态自 身的发展。
迫使统 治阶级作出 某些让步, 调整经济关 系和政策。
欧洲工人在布鲁塞尔游行要求保障社会权利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 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 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唯意志论英雄史观 历史的意义在于 “超人” 的诞生, “超人”具有“决定 一切的力量”;人民 群众 “是一堆任人 使用的无定形的材料, 是一块需要 雕刻家 加工的石头”。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尼采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唯意志论英雄史观 “大人物 心里之动进稍 易其轨,而全 部历史可以改 观”,“历史 者,英雄之舞 台也,舍英雄 几无历史”。
《马哲》第六章--社会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精选全文
据统计,20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 长只有5-20%靠科技进步取得,而70年代其比 率上升为60-80%,现阶段其比率更高。
2、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 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 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 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 新教的工具。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
原始社会
青铜器
奴隶社会
铁器
封建社会
大机器
资本主义社会
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是活跃的,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
生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
产
力 原始工具 原始社会
产 关
的 发
青铜器
奴隶社会
科学和技术 彼此密切相联, 二者相互依赖、 相互作用。
科学
是什么 为什么
理论基础 技术
手段
做什么 怎么做
可能
现实
从个别到一般 知识形态
从一般到个别 物质形态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2、科学技术的特征
创造性 探索性 连续性
创造性
基础研究 发现新事实 创造新概念 提出新理论 揭示新规律
创造新工艺 寻找新方法 制造新产品 应用和开发研究
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 为经济基础服务。政治上层建筑力图把 人们的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秩序之 内,观念上层建筑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 去支配人们的行动。
③体现在服务的效果上。
上层 适合 建筑
经济 基础
适合
生产力
上层建筑 不适合
经济基础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并以中外史实为例,谈伟大人物和普通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是由其内在动力推动的结果。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由各种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这两对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也进一步体现在经济分配上。
以辛亥革命为例,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清政府在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以后,各地被帝国主义列强不同程度的控制和瓜分。
为了支付巨额赔款,十多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4倍多,各种旧税有一次次被追加,各种巧立名目的新税更是层出不穷。
各官吏还要中饱私囊,至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
第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久,就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第三、"社会革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斗争的最高表现第四、"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五、"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及其辩证运动中实现的。
两对基本矛盾及其所联结的三个方面,是以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为中介相互作用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决定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反过来又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解决。
两对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其实际内容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
这三个方面,以生产力为起点,生产关系为中介,上层建筑为逻辑终点,表现出层层决定作用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这两对矛盾涉及到的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和关系,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同时,这两对矛盾存在于所有社会中,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决定着每一社会的性质,决定和支配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此外,这两对矛盾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本质的联系也非常重要。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并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引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产生反向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也依赖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解决。
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最终解决,必须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根据社会发展的动力分析辛亥革命
对民族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其表现为:
1、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的发展
我国民族地区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兴办资本主义工业的浪潮。
2、创办人的出身和资金来源的变化
一是商人把商业利润积累起来, 从事工矿业的情况增加。二是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者投资民族工业。三是华侨投资民族地区工业辛亥革命后, 华侨的爱国热情十分高涨,在倡用国货的同时, 也纷纷投资国内。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科学技术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分析 历史人物
讲解: 莫少雄
早年经历
• 1883年(清光绪九年),郭松龄出生在奉天省东陵区的贫苦农民家中。 • 1906年,郭松龄以优异成绩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习。郭松龄在这里学习期 间和担任教官的同盟会成员方声涛的关系很密切,并从他那里接触到民主革 命的思想。 • 1910年,郭松龄经方声涛、叶荃的介绍加入新军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早期成 员之一。 • 1917年,孙中山组建护法军政府,郭松龄投奔孙中山,后被委任为粤赣湘边 防督办参谋、广东省警卫军营长,后转任韶关讲武堂教官。
一切社会变革 , 都是为了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使劳动人民从旧的生产关系和 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符合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和愿望。因此 人民群众能够积极投身到社会变革的革 命斗争中去,并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辛亥革命时期,所有希望和实 践于反对封建主义及帝国主义;建 立民主共和国的人,都是人民群众。
• 在各种阶级的社会中,各阶级的社会成员,则又以各 种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 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 来源……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 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下打上阶级的烙印。 • 郭松龄始终都有一条人生信念——对待敌人,要想寒 冬一样残酷;对待和自己一样的贫苦人民,要向春天 般的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
第一,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和基本关系,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第二,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之中,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决定着每一社会的性质,决定和支配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这两对矛盾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本质的联系。
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并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引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最终解决,必须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看,生产力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早已昭示的真理。
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每一新的社会形态由初步形成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至最后走向灭亡或消亡的过程,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会引发调整和变革。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最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交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总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的,新的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因此与生产力是基本适合的,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便出现了与生产力发展的不相适应。
这时,对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相适应的情况。
但是,当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无论怎样调整也不能适应生产力的要求时,就说明它们之间已经基本不适合了,为此就必预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
而要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保护旧的生产关系的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形成并巩固新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基本达到新的基本适合。
如此,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推动下,社会不断地从量变到质变、又从人员会,又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运动过程。
在社会成了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使社会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