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摩擦力的范围

合集下载

物理摩擦力知识考点总结

物理摩擦力知识考点总结

物理摩擦力知识考点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物理摩擦力知识考点总结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能单纯地去背诵。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整合五篇分享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整合五篇分享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整合五篇分享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_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_{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_: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__-_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k=9.0_1_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 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_+F_+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_+F_)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_=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_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_)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1.物质与运动】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2.运动与静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3.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3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 –Vo =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 +Vt )/_/26.位移S=V平t=Vot+at /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 反向则a 08.实验用推论ΔS=aT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2)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 /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 =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 ≈_m/s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1.位移S=Vot-gt /_.末速度Vt=Vo-gt(g=9.8≈_m/s2)3.有用推论Vt –Vo =-2gS4.上升高度Hm=Vo /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4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5(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②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1.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3.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整合五篇最新。

2019-2020年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4节 摩 擦 力(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4节 摩 擦 力(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第4节摩擦力(含解析)1.两个相互接触并互相挤压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2.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才能产生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N。

5.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0<f≤f max。

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无关,最大静摩擦力f max∝N。

一、滑动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并发生挤压的物体之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滑动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当它们沿接触面发生相对运动时,每个物体的接触面上都会受到对方作用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规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2)公式:f=μN,其中μ叫做动摩擦因数,它是两个力的比值,没有单位。

(3)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4.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接触面相切,并且跟它们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二、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彼此接触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滑动,但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的力。

2.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并且与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4.大小范围0<f≤f max,f max为最大静摩擦力,f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外界对它的施力情况决定。

1.自主思考——判一判(1)只要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产生,又有相对运动,两个物体之间就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一定存在于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

(×)(3)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是滑动摩擦力。

(√)(4)静摩擦力就是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5)静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3.3摩擦力同步练习重点、难点解析:1. 静摩擦力(1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而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存在滑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 两物体相接触;② 接触面不光滑;③ 两物体间有弹力;④ 两物体 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 )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所以说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外部因素决 定。

当人的水平推力增大到某一值F m 时,物体就要滑动,此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我们把F m (或者F max )叫做最大静摩擦力,故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0 < F<F m 。

说明:①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② 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充当动力。

③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大些,但有时认为二者是相等的。

(4)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 方向相反。

如图1所示,又如图2所示,分析摩擦力方向注意: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 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也可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手握瓶子在水平方向上运动, 此时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与运动方向是垂直的。

2. 滑动摩擦力(1)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挤压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 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 产生条件:① 两物体接触;② 两接触的物体必须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③ 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滑动;④两接触面不光滑。

(3)大小:两个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 与正压力F 成正比,即F=卩F N 。

若将木块放在其它物体上(如玻璃)做相同的实验,上式仍成立,只是比例系数 □不同。

说明:① 卩叫做动摩擦因数,它只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 卩没有单位。

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的大小也无关。

② 公式F=卩F N 中的F N 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 称为正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力),性质上属于弹力,它不是物体的重力, 许多情况下需结合物体的平衡条件等加以确定。

什么是静摩擦力

什么是静摩擦力

什么是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一种力的类型,它是指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没有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在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情况下,我们都会遇到静摩擦力的存在。

了解静摩擦力对我们理解物体在表面上停止运动或开始运动的原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静摩擦力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应用。

一、静摩擦力的定义静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没有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力。

它是由物体间的不规则接触表面以及表面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引起的。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材质、表面粗糙度以及彼此之间的压力。

二、静摩擦力的性质1.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表面相切,并且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这是因为静摩擦力的作用是阻止物体相对滑动,维持它们的相对位置。

2.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时,物体保持静止;当施加的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滑动。

3.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取决于两个物体间的粗糙度和材质。

粗糙度越大,摩擦力越大;材质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三、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静摩擦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 = μs × N其中,F表示静摩擦力,μs表示静摩擦系数,N表示物体间的压力。

静摩擦系数是描述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摩擦性质的一个常量,它与物体的材质有关。

四、静摩擦力的应用静摩擦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1. 汽车的刹车系统利用静摩擦力将车轮固定在地面上,以防止滑动。

2. 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如跑步、滑行等,依赖于静摩擦力来保持稳定和控制方向。

3. 拧紧螺母时,静摩擦力可以防止螺母自行松动。

4. 木头家具的贴脚垫利用静摩擦力来防止家具在地板上滑动。

5. 爬山运动中,静摩擦力使得登山者的鞋子在陡峭的山坡上保持稳定。

总结:静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但没有相对滑动时产生的力,它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间的压力以及物体的材质和表面粗糙度。

摩擦力 课件

摩擦力  课件
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木板向上,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3.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 (1)平衡条件法: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时,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存在与否及其方向。 (2)假设法:利用假设法进行判断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4.静摩擦力的大小 (1)大小的范围:0<F≤Fmax。 (2)计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 件求解。 (3)最大静摩擦力F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一般情况下,为分析问题 方便,可认为二者相等。
(1)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并不是与“运动 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的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并不是阻碍物 体的运动。
如图所示,货物被传送带由低处传送到高处的过程中(传送带匀 速转动,货物和传送带相对静止),货物受到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 向上,与运动方向相同,是动力。
【例2】 如图所示,物体A和B叠放在一起并放在水平地面上。用
F=5 N的水平力作用在物体B上,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若
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则A与B之间摩擦力大小为
N,B
与地面之间摩擦力大小为
N。
解析 由图可知,假设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了静摩擦力作用, 则物体A将发生运动,这与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相矛盾,故A、B之间 的静摩擦力为0。由于B受到了水平拉力F的作用,若使B处于静止 状态,地面必定对B有静摩擦力的作用,由二力平衡可知静摩擦力 Ff=F=5 N,方向与外力F相反。
(1)产生条件法:根据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判断,接触且接触面 粗糙、相互挤压、相互滑动。
(2)平衡条件法:当相互滑动的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时, 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

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比较

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比较

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比较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它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当物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时,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而动摩擦力则是指当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这两种摩擦力在物体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和特点。

首先,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同。

最大静摩擦力是指当物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时,所能够承受的最大的摩擦力。

它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表面粗糙度以及受力方向等因素有关。

而动摩擦力则是指当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通常来说,动摩擦力要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因为一旦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摩擦力会减小。

其次,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产生机制不同。

最大静摩擦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上存在微小的凹凸不平,使得物体之间产生了一种分子间的吸附力,从而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当外力作用于物体上时,最大静摩擦力会增大,直到达到外力无法克服的程度,物体才会发生相对运动。

而动摩擦力则是由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发生了相对滑动,分子间的吸附力减小,从而产生了较小的摩擦力。

此外,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也不同。

最大静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只有当外力超过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才会发生相对运动。

因此,最大静摩擦力在物体静止时起到了稳定物体的作用。

而动摩擦力则是在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它会消耗物体的动能,使物体减速或停止。

动摩擦力在物体运动中起到了阻碍和调节的作用。

最后,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和特点对于实际生活和工程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物体之间的摩擦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润滑剂,以减小摩擦力,提高物体的运动效率。

在工程设计中,摩擦力的大小和特点也是考虑因素之一,比如在车辆制动系统中,需要合理控制动摩擦力的大小,以确保车辆能够安全停下。

总之,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是物体运动中重要的力之一。

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

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

1.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_____ ______,最大静摩擦力随正压力的增大而 。

2.关于静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D.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3.关于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且两者方向互相垂直 B.两物体间有弹力作用,一定还有摩擦力作用 C.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积有关D.物体间有弹力作用,并有相对运动,就一定有摩擦力4.如图所示,用力F 把物体紧压在墙上不动,当F 增大时,关于墙对物体的压力F 1和摩擦力F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 1增大,F 2减小B. F 1增大,F 2增大C. F 1减小,F 2不变D. F 1增大,F 2不变5.如图所示,A 、B 叠放在水平面上,分别用大小为F 1=5N 和F 2=7N 的水平恒力作用于A 、B 后,A 、B 仍处于静止状态,则:B 给A 的静摩擦力为 N ,方向为 ;水平面给B 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N 。

方向为 。

6、重500N 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当用200N 的水平拉力拉它时物体静止不动,这时静摩擦力的大小为 .当用250N 的力拉它时,刚好能拉动它,则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7、按照要求填空,并作出最后四个图中物体所受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1.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___________,最大静摩擦力随正压力的增大而 。

2.关于静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D.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3.关于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且两者方向互相垂直B.两物体间有弹力作用,一定还有摩擦力作用C.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积有关D.物体间有弹力作用,并有相对运动,就一定有摩擦力4.如图所示,用力F 把物体紧压在墙上不动,当F 增大时,关于墙对物体的压力F 1和摩擦力F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 1增大,F 2减小B. F 1增大,F 2增大C. F 1减小,F 2不变D. F 1增大,F 2不变5.如图所示,A 、B 叠放在水平面上,分别用大小为F 1=5N 和F 2=7N 的水平恒力作用于A 、B 后,A 、B 仍处于静止状态,则:B 给A 的静摩擦力为 N ,方向为 ;水平面给B 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N 。

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

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

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
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f≤Fmax。

静摩擦力随拉力的变化而变化,并且F静=F。

当拉力增大到某一值时候,物体就要滑动,此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我们把Fmax称为最大静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范围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

(0〈F≤FMAX,其中FMAX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其接触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尚保持相对静止时,彼此作用着阻碍相对滑动的阻力,这种阻力称为静滑动摩擦力,简称静摩擦力,一般用f 表示。

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相互作用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为零。

摩擦力

摩擦力

一、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2.大小0<F≤F max,F max为最大静摩擦力。

3.方向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判断静摩擦力有无的方法(1)假设法(2)平衡条件法: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定。

3.静摩擦力的方向(1)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如图3-3-1甲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m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所以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也可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手握瓶子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此时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运动方向是垂直的。

1、如图3-3-2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二者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之间无摩擦力B.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水平向右2、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表面粗糙的物体,只要直接接触就会产生静摩擦力B.静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C.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两个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总是一个定值3、(多选)如图3-3-3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B上,使二者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之间无摩擦力B.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右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水平向左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如图3-3-5所示,A、B两物体重力都等于10 N,各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F1=1 N和F2=2 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B均静止,则A受的摩擦力和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A.3 N,6 N B.1 N,2 NC.1 N,1 N D.0 N,1 N2、(多选)人握住旗杆匀速竖直向上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B.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C.人握旗杆用力越大,人受的摩擦力也越大D.人握旗杆用力越大,并不会使人受的摩擦力也增大3、如图3-3-6所示,用水平作用力F把物体压在竖直墙面上,物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A.随F的增大而增大B.随F的减小而减小C.等于重力的大小D.可能大于重力4、(多选)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物体之间不光滑,如图3-3-7所示。

摩擦力的分类和特点

摩擦力的分类和特点

摩擦力的分类和特点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力,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了解摩擦力的分类和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力学和工程学中的许多现象。

本文将介绍摩擦力的分类以及各类摩擦力的特点。

第一类摩擦力: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在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时,当它们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当两个物体之间施加的力没有超过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时,物体将保持静止。

一旦施加的力超过了静摩擦力的最大值,物体之间将发生相对滑动。

第二类摩擦力: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在物体表面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表面的粗糙程度。

相对于静摩擦力,动摩擦力通常来说要小一些。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物体在静止时需要比物体在运动时更大的力来启动。

第三类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与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不同的是,滚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滚动的方向相反。

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半径和物体与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摩擦力的特点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受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始终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是因为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滑动。

2. 大小受力因素影响: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相互接触力和表面粗糙度有关。

当接触力增大或者表面粗糙度增加时,摩擦力也会增大。

3. 摩擦力与表面积无关: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表面积无关。

无论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摩擦力都只取决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4. 摩擦力与速度无关:在一定范围内,摩擦力与物体的速度无关。

这意味着无论物体的速度是快还是慢,摩擦力的大小都保持不变。

摩擦力的分类和特点是我们理解物体运动中的关键概念。

通过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摩擦力以及它们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并改进实际应用中的设计与工程。

总结: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情形

静摩擦力情形

静摩擦力情形
静摩擦力是物体之间在不发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彼此间产生的一种力。

这种力的产生是因为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相对滑动趋势,并且这种趋势会使得物体间的接触面发生形变,从而产生相互作用力,称为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并不固定,其大小是从零到物体刚好运动时最大动力大小之间的任意数值。

方向始终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作用点始终在物体接触面上。

在日常生活中,静摩擦力的情形也随处可见。

例如,人在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阻止了鞋子滑动,使人能够平稳地行走;在写字时,手与笔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提供了笔与纸之间的压力,使得笔能够顺畅地书写。

此外,还有滑冰中鞋与冰面的摩擦、球在地面滑动时地面与球的摩擦等都是静摩擦力的例子。

综上,静摩擦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力,其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密切相关,能够防止物体发生滑动,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运动和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理论力学第七版第四章摩擦资料

理论力学第七版第四章摩擦资料

F
施以水平阻力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30
• 阻力较小,摩擦力阻止其向下运动 • 阻力较大,摩擦力阻止其向上运动
第一种情况
合力作用线
G
如右图,建立参考基,利用 静力平衡关系
y
Fm i n
Fm
x FN
n
Fix 0
i1
Fmin cos Fm Fg sin 0
m
(a)
n
Fiy 0
i1
第一类 问 题
F F max,,物体处于静止 状态,已知主动力求约束力, 与一般平衡问题无异。
第二类 问 题
平衡问题—临界运动趋势 不平衡问题—滑动或翻倒
F = F max
[ 确定平衡位置; 确定各主动力之间的关系。
考虑摩擦时 的平衡问题
例 题1
已知:三角块和矩 形块的质量分别为20 kg和10kg;各部分之 间的摩擦因数均为f s = 0.4 。
§5-3摩擦平衡问题
一、两种运动趋势与临界运动状态
1、滑动(slip)
WW W WW
FPFPFPFPFP
FmFamxFaxmFaxmFamx ax
FNFNFNFNFFNRFRFRFRFR
2、翻 倒(tip over)
FFFPPPFFP P
WWWWW
FFFFssss
FFFFFNNNNN
二、两类摩擦平衡问题
静止状态
运动状态
45° O
FP
F Fmax Fd
临界状态
静止状态
运动状态
O
FP
静止状态 — F=FP<F max
运动状 临态界状态
— F=Fd — F=F max = fs FN
一般静摩擦力的值: 0 ≤ F≤Fmax

高中物理—生活中常见的力(二)st

高中物理—生活中常见的力(二)st

高中物理—生活中常见的力(二)st准备两本较厚的书,首先把两本书口对口地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将两本书一页一页相互交叉相叠,当交叉的书页分别达到十页、五十页、一百页时,分别用力拉两本书的两侧,看需要多大的力才能够将两本书完全分开。

一、摩擦力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运动的力。

2、分类:滚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二、滑动摩擦力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

2、产生的条件:两物体间有、物体间接触面、两物体间存在。

3、大小:跟压力N成正比,。

备注:μ是比例常数,叫动摩擦因数。

没有单位,和有关。

知识点一:滑动摩擦力知识点讲解新课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力(二)4、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5、滑动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利用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先看是否有弹力,再看是否有相对运动注意: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中,三个量对应于同一接触面,N 不一定等于G。

且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和运动速度均无关【练一练】如图所示,在摩擦系数为μ=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N的拉力F的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取10N/kg)A.10N,向右B.10N,向左C.20N,向右D.20N,向左知识点二:静摩擦力一、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相对静止的物体,由于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在物体接触处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的条件:两物体间有、物体间接触面、两物体相对静止但存在。

3、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与物体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垂直。

4、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增大到某数值后不再增大,这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表示为f m。

f m≈μN。

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f在0和最大静摩擦力f max之间,即0<="" p=""> 注意:静摩擦力不要用f=μN计算,而要从物体受到的其它外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

高中摩擦力习题及答案

高中摩擦力习题及答案
甲不受摩擦力,加速时摩擦力向左 乙两种情况下均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总结:摩擦力的相对运动看的是与之接触 的物体的相对运动情况而不是相对于地面 的,所以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 静止的黑板也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
提纲(突变):质量为2kg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 0.6 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 N,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小到 0.3 kg,则A其所受的摩擦力变为 1N方向向左 。
清北议
如图,将一物块分成靠在一起的相同的A、B两部分,B放置在地面上,然后 在物体A上施加一水平外力F,整个装置静止。关于A、B两个物体的受力情
况,正确的是 CD
A.物体A一定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物体A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C.物体B一定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的作用 D.物体B可能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A
10.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个木块,如图所示,木板由水 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α增大),另一端不 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f随角度α变化图象下列图中的(C )
(2020山东高考)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斜木板上,质量分别 为m和2m的物块A、B,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B间的接触面 和轻绳均与木板平行。A与B间、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 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物块A、B刚好要滑 动,则μ的值为?
①b对c的摩擦力可能始终增加(当mag<mbgsinθ即 Ff一开始向上时,还可能一直减小当mag>mbgsinθ 即Ff一开始向下时)
②地面对c的支持力始终变大(整体法) ③c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左 (向右)
④滑轮对绳的作用力大小、方向始终不变(方向不 变,大小变小)

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

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

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中所有力中最难以把握的一种力,也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1(1)滑动摩擦力: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说明: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摩擦力知识点2(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N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

应具体分析。

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

旅游鞋的鞋底为什么很粗糙?

LOGO
Frictional force
瓶盖为什么做成具有螺纹形?

LOGO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两物体接 触且存在弹力;两物体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3、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的相对 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rictional force
[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FT
F

LOGO
Frictional force
2、夹住的瓷片不 下落
3、轻拉物体 物 体不动
FN
F A F摩 F摩 G B
F摩
C
FN2
FN
FN1
F摩
F
G
G
D
Frictional force
[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FN FN FN
mg
mg mg
以下三条必同时存在才能产生静摩擦力:
物体相互接触 并且相互挤压(即有正压力存在) 要有相对运动趋势
情况一:木块向沿斜面向下运动趋势 情况二:木块向沿斜面向上运动趋势 情况三:木块没有运动趋势
一 、 静 摩 擦 力 方 向
两个彼此接触、挤压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滑动, 但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 对滑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静摩擦力
相对运动趋势方 向
a
F静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 上,车上有一木箱,试判断下列情况, 中木箱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物体表面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公式为:
说明:
F FN
FN 为两物体表面间的垂直作用力。(垂直接触面的弹力) ( 1) (2)其中μ是比例常数(无单位),叫做动摩擦因数。 (3)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静摩擦力例子

静摩擦力例子

静摩擦力例子
静摩擦力:两个接触并相互挤压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静摩擦:人走路、人推箱子、鞋与地面的摩擦、写字时,手与笔之间的摩擦、手握瓶子时手与瓶子之间的摩擦;
滑动摩擦:滑冰、球在地面滑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轴承中小球与轴承的摩擦、汽车下滑与地面的摩擦。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即将发生相对运动,而又未出现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

在实际情况中,最大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稍大。

为计算简便,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