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配套人教版教材]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与解读。
2. 阅读技巧与策略。
3. 文学作品欣赏。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章学习目标。
2. 分析文本,解读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讲解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4. 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古文阅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古文阅读习惯和技巧。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古文文本分析与解读。
2. 古文阅读技巧与策略。
3. 古文学作品欣赏。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章学习目标。
2. 分析古文文本,解读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讲解古文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4. 欣赏古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章:写作技巧与实践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习惯和技巧。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写作技巧讲解。
2. 写作实践操作。
3. 写作素材积累。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章学习目标。
2. 讲解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点。
3. 进行写作实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 分享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第四章:口语交际与表达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口语交际技巧讲解。
2. 口语实践操作。
3. 口语表达训练。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角色扮演与实践操作。
3. 小组合作学习。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课教案设计页,全册Word版 (一)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课教案设计页,全册Word版 (一)《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是为了帮助中职生全面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而编写的。
这套教材共有6个模块,其中《基础模块下册》是其中的一本,共有10课。
在第3课的教学中,我们将围绕“阅读理解”这个主题设计一堂课。
一、教学目标本堂课旨在:1. 教授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并加深他们的文化素养;2.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3. 鼓励学生勇敢发表对所学知识的见解和想法。
二、教学内容本课我们将探讨的是《哈姆雷特》小说的一部分内容,根据文本进行阅读理解和思辨讨论。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我们首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已读过的小说和他们的读后感来介绍这堂课的主题:阅读理解。
2. 阅读:我们把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以小学生的角度读一段摘自《哈姆雷特》小说的内容,并为小组内同学作简短汇报。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同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挖掘:在讲解文本的细节和深度之后,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1)故事中主角的性格、行为及其原因;(2)故事中“暴君”与“悔恨”这些主题,以及它们如何在小说中演绎;(3)作者使用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方式等等。
4. 总结:最后,我们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并总结教学的要点,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等。
四、教学评价本课的评价不应只考虑学生掌握了多少新的知识,还应考虑学生是否学会了遵循自己的思路和判断力来思考一本书的文化含义,并能够与他人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观点。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写总结、口头表达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评价。
总之,《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是一套高水平的教材,能够帮助学生在读写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
如何有效利用这套教材,实现学生以阅读推动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是教师们持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和挑战。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配套人教版教材]
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目录总体安排 (1)第一单元人与自然(8学时) (1)一、壶口瀑布(2学时) (2)二、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1学时) (5)三、藏羚羊跪拜(1学时) (7)第二单元生命真谛(10学时) (9)四、人生三步骤(2学时) (9)五、淡之美(2学时) (11)六、石缝间的生命(2学时) (12)第三单元人文情怀(8学时) (14)七、咬文嚼字(2学时) (14)八、获得教养的途径(1课时) (16)九、红楼点滴(1课时) (19)第四单元职场哲思(6学时) (20)十、创造宣言(1学时) (22)十一、迎接挑战(1学时) (23)十二看吧,我终于办到了(1学时) (24)第五单元古代散文欣赏(12课时) (26)十三劝学(2学时) (27)十四鸿门宴(4学时) (28)十五师说(3课时) (31)第六单元诗歌散文欣赏(7课时) (34)十六.《荷塘月色》(2课时) (35)十七.《雨巷》(1课时) (39)十七.《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1课时) (42)总体安排教学计划安排(59学时)阅读教学:38学时,6个单元,18篇课堂讲读课文,6篇课堂自渎课文。
写作教学:15学时,3篇大作文,4篇小作文。
依据教材安排,大作文3篇为:记叙文1篇,议论文2篇(立论和驳论),请柬、发言提纲和广播稿3篇,其他1篇。
口语交际教学:6学时。
单元教学要求及要点提示第一单元人与自然(8学时)单元教学要求1、阅读教学要求(4学时):阅读方法训练———引申与联想。
要求训练学生在阅读时反复研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和主旨,对文中的意义进行发掘和创造,展开引申与联想,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
2、写作教学要求(3学时):记叙文写作——人物、事件、景物。
结合写作案例,从人物、事件、景物三方面把握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参照例文,指导学生写作训练。
①写出人物的个性:典型事件中表现人物个性;人物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要有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
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课文学习:选择优秀的作品,包括现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等,通过阅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意义和情感。
2.语法训练:重点讲解和练习词语搭配、句子结构、语法规则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3.写作训练:通过写作任务、写作指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口语表达:通过课堂讨论、朗读、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学习的欲望。
2.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提出问题和疑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学习: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拓展:通过延伸和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巩固知识点。
6.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质量等,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议论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
2. 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3. 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讲解:讲解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找到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议论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布置一篇议论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以及阅读方法和技巧。
要注重学生的写作练习,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章:说明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部分。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3. 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或现象。
【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说明文的写作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1.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找到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说明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布置一篇说明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或现象。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2. 如何快速获取文章主旨。
3. 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3. 学生练习阅读理解题目。
4. 讲解如何快速获取文章主旨。
5. 学生练习获取文章主旨的题目。
6. 讲解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7. 学生练习分析文章结构的题目。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古诗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掌握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3. 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如何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3. 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3. 学生练习古诗文阅读题目。
4. 讲解如何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5. 学生练习理解古诗文意境的题目。
6. 讲解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7. 学生练习翻译古诗文的题目。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写作技巧与实践教学目标:1. 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
2. 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写作兴趣。
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技巧。
2.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3. 写作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
3. 学生练习写作题目。
4. 讲解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5. 学生练习提高写作能力的题目。
6.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7.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章:听说训练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交际技巧。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听说训练的基本方法。
2. 交际技巧的培养。
3. 听说能力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和掌握。
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教学内容安排:1.第一单元:语文基础知识概述-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目标:了解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明确本教材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教学重点:整体了解本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第二单元:识字与词语运用-课时安排:10课时-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掌握基础的词语运用技巧。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常见的汉字和词语,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3.第三单元:语法与句法-课时安排:15课时-学习目标:掌握常见的语法和句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基础的语法和句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法和句法分析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第四单元:修辞与表达-课时安排:10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修辞方法,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5.第五单元:阅读与写作-课时安排:15课时-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写作实践,提高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师讲授与学生听讲相结合。
2.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相结合。
3.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相结合。
4.小组合作与个人表现相结合。
教学评估与考核:1.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评分。
3.书面作业和口头报告评分。
(完整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职高、职业中专、中专学校用)[word86页],推荐文档
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目录第一单元 (1)一、合欢树 (1)二、善良 (3)三、人生的境界 (7)第二单元 (13)五、科学是美丽的 (13)六、南州六月荔枝丹 (14)七、飞向太空的航程 (17)第三单元 (19)九、边城 (19)十、林黛玉进贾府 (25)十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3)第四单元 (36)十三、荷塘月色 (36)十四、世间最美的坟墓 (41)十五、画里阴晴 (45)第五单元 (50)十七、现代诗二首 (50)我爱这土地 (50)雨巷 (53)十八、雷雨 (57)十九、窦娥冤 (60)第六单元 (64)二十一、唐诗二首 (64)二十二、宋词二首 (70)念奴娇赤壁怀古 (70)雨霖铃 (74)二十三、师说 (79)第一单元一、合欢树教学目标: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明确: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基础模块下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基础模块下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基础模块下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
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基础模块下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基础模块下语文教学工作计划1一、学情分析五(2)班现有学生32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有了明显进步,大部分学生基础较为扎实,有一定的听话、说话和朗读、背诵的能力,课外读书较少,作文水平还较差。
从学习态度和习惯方面看,一些优秀生学习积极主动,有较强的上进心以及主动质疑的优点,在课堂上有很好的自控能力;一些成绩中等生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但尚无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另外还有一些学习“学困生”由于种。
种原因对学习缺乏热情,有偷懒贪玩的毛病,造成学习成绩不良。
从心理素质方面看,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好,敢于竞争,有种强烈的上进精神;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敢大胆表现自己,有疑难不敢问,碰到困难缺乏毅力;另外有些学生贪玩好动,自制力差。
本学期将针对本班存在原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和广度,切实落实课程标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
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称之为“小综合”。
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欣赏2. 实用文体的阅读与写作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3. 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 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3. 纸质教材,提供学习资料4. 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2. 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3. 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3.2 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思考2. 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3. 课后交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和需求第四章:教学安排与进度4.1 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合理分配课时2. 课堂时间管理:确保教学活动高效进行4.2 教学进度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2. 调整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第五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5.1 教学资源1. 教材: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收集与教学相关的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5.2 辅助材料1.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2. 练习题库:制定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学习工具:提供相关的学习工具,如字典、词典等,方便学生查阅第六章:第一单元教学内容6.1 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内容:1. 教学文章:《呐喊》、《彷徨》、《沉默的羔羊》等。
2. 阅读技巧: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 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练习与作业:1. 阅读指定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2. 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阅读其他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的阅读效率,对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古文阅读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古文的基本内容,把握古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能够分析古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内容:1. 教学古文:《庄子》、《孟子》、《史记》等。
2. 古文阅读技巧:了解古文的背景和文化,掌握古文的词汇和语法,理解古文的意境和修辞。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古文,理解古文的基本内容。
2. 分析古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帮助学生把握古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 运用所学的古文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练习与作业:1. 阅读指定古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 运用所学的古文阅读技巧,阅读其他古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对古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的古文阅读效率,对古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写作技巧与实践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写作任务,表达清晰、连贯、有条理。
3. 能够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授课人:XXX老师,中文专业毕业,具有多年中职语文教学经验。
课程时长:共计180学时,每学时40分钟。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常用汉字的音、形、义,能够正确使用和书写;2. 了解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能够正确运用;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周:1. 第一课《荷塘月色》(1-4)课时,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语法知识;2. 第二课《我的空中阁》(1-2)课时,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第二周:1. 第三课《诗经·采薇》(3-4)课时,学习古诗词中的常用字和修辞手法;2. 第四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2)课时,了解词的基本格式和鉴赏方法。
第三周:1. 第五课《兰亭集序》(3-4)课时,学习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基本语法;2. 第六课《锦瑟》(1-2)课时,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第四周:1. 单元复习,梳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文学常识;2. 第七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4)课时,学习古代传记文学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3. 第八课《红楼梦》(节选)课时,了解古典小说中的语言特点和人物形象。
第五周:1. 第九课《雷雨》(节选)(3-4)课时,学习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点;2. 第十课《茶馆》(节选)(1-2)课时,了解话剧的基本格式和语言特点。
第六周:1. 口语训练: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描述事物、发表观点等口语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2. 写作训练: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写作练习,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第七周:1. 课外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中外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2. 专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讨论,如“如何传承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1.1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和作者的态度。
分析文章的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1.2 教学内容选取适合中职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材料。
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等结构要素。
引导学生运用略读、寻读等阅读技巧。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
提供阅读训练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1.4 教学评估定期进行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阅读技巧的应用。
第二章:古诗文阅读2.1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分析古诗文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选取适合中职学生的古诗文阅读材料。
分析古诗文的韵律、意象、修辞等文学元素。
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创造有利于学生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古诗文的文学特点。
提供古诗文的背景知识和文学鉴赏方法。
2.4 教学评估定期进行古诗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古诗文的欣赏水平。
第三章:写作训练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选取适合中职学生的写作题目和素材。
分析写作的构思、组织、表达等要素。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想象等写作技巧。
3.3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写作训练。
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提供写作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3.4 教学评估定期进行写作测试,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情况和写作技巧的应用。
第四章:口语表达与沟通4.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反馈能力。
中职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
中职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王鑫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识记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语法结构;(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语气和节奏;(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式、段落结构等,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3)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第五章:《老人与海》1. 课文内容简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毅力和人类与自然斗争的故事。
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84天未能捕到鱼,终于独自出海,经过两天两夜的搏斗,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
但在归途中,大鱼被鲨鱼不断蚕食,老人也经历了体力、意志和精神的巨大考验。
最终,老人带着剩下的鱼骨回到陆地,成为村民心目中的英雄。
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3)探讨课文中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老人的胜利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语法结构;(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3)探讨课文中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老人的胜利意义。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后作业: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1.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和结构。
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
能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选取一篇中等难度的现代文文章。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如预测、概括、推断等。
1.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预读文章,获取整体感知。
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针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1.4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一篇现代文文章,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第二章:古文阅读2.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古文的主要内容、观点和结构。
能够分析古文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
能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选取一篇中等难度的古文文章。
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如推测、归纳、对比等。
2.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预读古文,获取整体感知。
分组讨论,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针对古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4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一篇古文文章,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第三章:作文写作3.1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能够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能够进行文章的修改和润色。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分析优秀作文的特点和优点。
进行作文写作练习和修改。
3.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分析优秀作文,引导学生发现其特点和优点。
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学生进行作文修改和润色。
3.4 作业布置课后完成一篇作文,并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修改和润色。
第四章:口语表达4.1 教学目标能够清晰、准确、流畅地进行口语表达。
能够运用恰当的口语表达技巧,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能够进行口语表达的练习和展示。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进行口语表达的练习和展示。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完整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3. 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文本解读:通过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手法等方面,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 阅读技巧:学习如何快速捕捉文章要点,理解作者观点,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3. 文学作品鉴赏: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本解读的方法和技巧。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进行文本解读和作品鉴赏。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观点。
第二章:古文阅读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文文学的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古文翻译:学习古文的语法和词汇,提高古文翻译能力。
2. 古文文学鉴赏:通过阅读经典古文作品,理解其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3. 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古文作品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古文课文,进行翻译和文学鉴赏。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观点。
第三章:写作技巧与实践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写作兴趣。
3. 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写作技巧: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构思、表达观点、使用修辞手法等。
2. 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写作的创新性。
3. 写作实践:进行不同类型的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
2. 写作法: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锻炼写作能力。
3. 互相评改法:学生互相评改,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四章:口语交际与演讲技巧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演讲技巧和自信心。
3. 增强学生的公众表达和沟通能力。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诗歌欣赏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分类和特点诗歌的形象和语言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欣赏和审美交流1.4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讲解诗歌的形象和语言分析方法分析:分析经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练习:学生自行欣赏和分析诗歌总结: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第二章:散文阅读2.1 教学目标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欣赏散文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素养2.2 教学内容散文的分类和特点散文的语言和形象分析散文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散文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散文阅读和审美交流2.4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讲解散文的语言和形象分析方法分析:分析经典散文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练习:学生自行阅读和分析散文总结:总结散文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第三章:小说阅读3.1 教学目标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欣赏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描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素养3.2 教学内容小说的分类和特点小说的情节分析和人物塑造小说的环境描写和艺术特色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描写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说阅读和审美交流3.4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讲解小说的情节分析和人物塑造方法分析:分析经典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描写练习:学生自行阅读和分析小说总结:总结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第四章:戏剧欣赏4.1 教学目标理解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欣赏戏剧的情节、人物和舞台说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4.2 教学内容戏剧的分类和特点戏剧的情节分析和人物塑造戏剧的舞台说明和艺术特色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戏剧的情节、人物和舞台说明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戏剧欣赏和审美交流4.4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讲解戏剧的情节分析和人物塑造方法分析:分析经典戏剧的情节、人物和舞台说明练习:学生自行欣赏和分析戏剧总结:总结戏剧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第五章:作文写作5.1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汉语进行作文写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5.2 教学内容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作文修改和润色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练习法: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和修改5.4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讲解:讲解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练习: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和修改讲评:讲评学生的作文,提出修改和润色的建议总结:总结作文写作的要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第六章:现代文阅读6.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6.2 教学内容现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文章结构和逻辑分析批判性思维和文学批评写作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现代文文章结构和逻辑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文学批评写作6.4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讲解:讲解文章结构和逻辑分析的技巧分析:分析典型现代文的文章结构和逻辑练习:学生自行阅读和分析现代文总结:总结现代文阅读的要点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第七章:古文阅读7.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7.2 教学内容古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技巧古代文学作品的风格和主题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文的语言特点和主题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古文阅读和文化交流7.4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讲解: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技巧分析:分析经典古文的语言特点和主题练习:学生自行阅读和翻译古文总结:总结古文阅读的要点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第八章:综合实践活动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8.2 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和目标项目策划和实施方法成果展示和评价方式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反馈法: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8.4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标讲解:讲解项目策划和实施的方法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总结:总结实践活动的成果和经验教训第九章:口语交际9.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技巧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9.2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不同场合的口语交际策略跨文化交际的注意事项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实践法: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和模拟场景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讨论9.4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和目标讲解:讲解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练习: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和模拟场景总结:总结口语交际的要点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第十章:语文基础知识10.1 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系统复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10.2 教学内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句子的类型和成分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顾和加深语文基础知识练习法:进行汉字书写和词语句子的运用练习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和总结10.4 教学步骤引入: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讲解:回顾和加深语文基础知识练习:进行汉字书写和词语句子的运用练习总结:总文基础知识的要点和自主学习的方法第十一章:现代文写作11.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文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加强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字组织能力11.2 教学内容现代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与技巧不同类型现代文文体的写作特点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构思策略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现代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现代文作品的结构和特点练习法:进行不同类型现代文的写作练习11.4 教学步骤引入:强调现代文写作的重要性和目标讲解:讲解现代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分析:分析优秀现代文作品的结构和特点练习: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现代文的写作练习总结:总结现代文写作的要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第十二章:古典文学鉴赏12.1 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观念12.2 教学内容古典文学作品的形式与特点古典文学中的意象与意境分析古典文学作家及其代表作品鉴赏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古典文学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和交流12.4 教学步骤引入:强调古典文学鉴赏的重要性和目标讲解:讲解古典文学的形式与特点分析:分析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练习:学生自行鉴赏古典文学作品总结:总结古典文学鉴赏的要点和提高鉴赏能力的方法第十三章:语文综合测试与评价1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和时间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13.2 教学内容语文综合测试的类型与题型应试技巧与时间管理策略自我评价与反思方法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语文综合测试的类型与题型练习法:进行模拟测试和答题技巧训练反馈法: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13.4 教学步骤引入:强调语文综合测试的重要性和目标讲解:讲解语文综合测试的类型与题型练习:学生进行模拟测试和答题技巧训练总结:总结应试技巧和提高综合测试能力的方法第十四章:语文学习方法指导1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14.2 教学内容语文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技巧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维护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实践法: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实践学习方法辅导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计划进行辅导和指导14.4 教学步骤引入:强调语文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讲解:讲解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计划: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实践:学生实践学习方法和技巧第十五章:课外阅读与写作1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真实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15.2 教学内容课外阅读的选择与推荐写作的真实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的提升15.3 教学方法推荐法: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辅导法: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和辅导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交流与分享15.4 教学步骤引入:强调课外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推荐: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辅导: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和辅导练习: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练习总结:总结课外阅读与写作的要点和提升文学素养的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的内容,包括诗歌欣赏、散文阅读、小说阅读、戏剧欣赏、作文写作、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综合实践活动、口语交际、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写作、古典文学鉴赏、语文综合测试与评价、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以及课外阅读与写作等十五个章节。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荷塘月色》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情感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描绘方法的运用。
2. 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荷塘月色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讲解生字词。
3.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情感把握。
4.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描绘的方法和情感表达。
5.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章:《背影》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爱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4. 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情感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描绘方法的运用。
2. 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父爱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讲解生字词。
3.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情感把握。
4.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描绘的方法和情感表达。
5.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三章:《春》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情感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描绘方法的运用。
基础模块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基础模块语文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一、教学目标:德育目标:通过语文研究,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增强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现代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学作品欣赏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研究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听、说普通话,写出通顺的文章,学会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二、学生研究现状:1、学生存在自卑情绪,缺乏自信心,对未来职业生涯感到迷茫。
需要学校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潜质、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2、学生自律意识不强,研究成绩差,心理状态压抑敏感,容易形成不良惯和审美观。
3、学生存在认知偏差,不愿意花过多精力在研究上,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研究态度。
三、教学方法:1、注重基础知识联系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强化能力,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兴趣和方法。
3、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个性特长,同时也应学会如何尊重别人的意见或成果,培养自信、理解、包容的健康心态。
4、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实效。
密切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和地方产业,注意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同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加强课堂训练和课后实践,为学生就业需要服务。
教学进度表如下:周次顺序教学内容授课方法时数备注一 1 第一课《合欢树》自主探究法 3 教授法二 2 第二课《善良》自主探究法 2 练法三 3 应用文启事教授法 1 自主探究法四 4 应用文启事练法 1 教授法五 5 第九课《边城》自主探究法 2 教授法六 6 第十课《林黛玉进贾府》自主探究法 1 练法七 7 第十三课《荷塘月色》自主探究法 2 教授法八 8 第十四课《世间最美的坟墓》自主探究法 1 自主探究法九 9 第十四课《世间最美的坟墓》练法 2 教授法十 10 第十七课现代诗二首自主探究法 1 教授法十一 11 第十八课《雷雨》自主探究法 3 教授法十二五一放假十三 12 第二十一课唐诗二首自主探究法 1 教授法十四 13 第二十一课唐诗二首自主探究法 2 教授法十五 14 第二十二课宋词二首讲解练册 1 练法十六 15 第二十二课宋词二首自主探究法 1 教授法十七 16 讲解议论文写作练 2 总复十八 17 总复讲授法 3 练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配套人教版教材]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目录总体安排 (1)第一单元人与自然(8学时) (1)一、壶口瀑布(2学时) (2)二、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1学时) (5)三、藏羚羊跪拜(1学时) (7)第二单元生命真谛(10学时) (9)四、人生三步骤(2学时) (9)五、淡之美(2学时) (11)六、石缝间的生命(2学时) (12)第三单元人文情怀(8学时) (14)七、咬文嚼字(2学时) (14)八、获得教养的途径(1课时) (16)九、红楼点滴(1课时) (19)第四单元职场哲思(6学时) (20)十、创造宣言(1学时) (22)十一、迎接挑战(1学时) (23)十二看吧,我终于办到了(1学时) (24)第五单元古代散文欣赏(12课时) (26)十三劝学(2学时) (27)十四鸿门宴(4学时) (28)十五师说(3课时) (31)第六单元诗歌散文欣赏(7课时) (34)十六.《荷塘月色》(2课时) (35)十七.《雨巷》(1课时) (39)十七.《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1课时) (42)总体安排教学计划安排(59学时)阅读教学:38学时,6个单元,18篇课堂讲读课文,6篇课堂自渎课文。
写作教学:15学时,3篇大作文,4篇小作文。
依据教材安排,大作文3篇为:记叙文1篇,议论文2篇(立论和驳论),请柬、发言提纲和广播稿3篇,其他1篇。
口语交际教学:6学时。
单元教学要求及要点提示第一单元人与自然(8学时)单元教学要求1、阅读教学要求(4学时):阅读方法训练———引申与联想。
要求训练学生在阅读时反复研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和主旨,对文中的意义进行发掘和创造,展开引申与联想,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
2、写作教学要求(3学时):记叙文写作——人物、事件、景物。
结合写作案例,从人物、事件、景物三方面把握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参照例文,指导学生写作训练。
①写出人物的个性:典型事件中表现人物个性;人物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要有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
②写出事件的波澜:巧设悬念;抑扬兴波;突然转折。
③写出景物的特征:白描勾勒,工笔描摹;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善用修辞。
3、口语交际(1学时):体态语。
了解体态语包含的范围(面部表情语言、手势语言、身姿语言),掌握使用体态语需遵循的几点要求。
结合具体情景,配合有声语言,指导学生体态语的运用。
使用体态语需遵循的要求:①言行同步,服从内容需要。
②一举一动,切合场合对象。
③大方得体,讲究风度文雅。
④特别注重使用“微笑语”。
课文教学要点提示:一、壶口瀑布(2学时)1、解题:壶口瀑布(壶口瀑布相关视频:/doc/207137459.html,/programs/view/uPS 91gq2VV o//doc/207137459.html,/u/vw/1369116/doc/207137459.html,/b/13605786-1381536523.html)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黄河从舒缓宽阔约400多米的河床陡然收缩跌落至宽40余米的深槽,这深槽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
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2、把握课文主题:《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
作者梁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3、理解基本内容:《壶口瀑布》中壶口瀑布先声夺人,气吞山河的气势以及水雾幻化出的彩虹,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表达了作者无比热爱美丽山川的真挚情感。
更是作者对黄河在壶口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的精神由衷地赞美。
作者从水的世界顿悟出人的世界,从水的精神顿悟到民族的精神。
4、段落和结构:课文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雨季的壶口瀑布,被它先声夺人的响声所震撼;第二部分(3-6自然段)写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气势壮观,催发了作者的顿悟;5、赏析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景物描写季节声势景感雨季(铺垫和渲染)略写隐隐如雷震耳欲聋(刚)“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水浸沟岸雾罩乱石(惊心动魄)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撼人心魄的壮美旱季(借物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详写隆隆冲去、轰然而下(刚)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漩、如丝如缕(柔)“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凝重”“猛烈”“龙槽”“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大水“向两边涌去”时,“平平的,大大的,如飞毯抖落”。
(波澜壮阔)“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雄伟壮阔、刚柔相济6、赏析作者描写瀑布的优美语言,感受雄浑的意境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用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7、写作特点:描写瀑布时作者用词精炼、传神、具有震撼力;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描写景物时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等表现手法的运用,在议论与抒情中更好的升华了主题,让我们在品味壶口瀑布所蕴含的真谛时,展开联想,接受荡气回肠的精神洗礼。
8、拓展思考: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
请大家谈谈在你周围有哪些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人和事。
(或者结合自己经历的磨难谈谈现在的你具有怎样的性格?)9、应用训练(1)为课文第四自然段配乐并朗读。
(2)课后要求学生摘录文中最打动自己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3)文中对黄河的描写很具震撼力,用词精炼、传神,模仿作者的写法也来描写某一处山水。
(4)作者认为黄河的性格是伟大的,却仅仅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壶口”才显现出来,请你围绕“水”展开联想,写出“水”带给你的哲理性的思考。
10教学建议:阅读教学中可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讨论(1)壶口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黄河在这里仅仅展现它的阳刚之美吗?(3)为什么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4)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二、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1学时)1、把握课文主题: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袒露作者与大自然交流的感悟,表现他“甜蜜而深邃的幻想”。
他认为,在自然的怀抱里,人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自然人性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复归。
这篇文章即写作者逃脱人世的扰乱,走进大自然中的愉快感觉以及由此引发的丰富联想。
2、背景介绍:16~18世世纪是法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后半期在法国历史上称为“旧制度”。
3、认识了解作者: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梭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以下内容教师可以有选择的进行介绍)(1、酷爱读书:2、独立谋生:3、崇尚自然:经由一位朋支的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
他原以为华伦夫人是个老态龙钟的丑老婆子,不料她却是一位满脸和气、风韵十足的年轻女子。
这使他大感惊讶和激动,正是这位夫人影响了他日后的生活。
卢梭听从华伦夫天的劝告,开始他的远途旅行。
这也正适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游癖好,他觉得这样的年纪就有机会爬山越岭,登临阿尔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
一路上,卢梭心情十分愉快,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这次旅程虽短,但卢梭喜爱自然风光,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他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虽然身处漂泊之中,却没有精神空虚之感。
凡是映入卢梭眼帘的东西,都令他内心感到一种醉人的享受。
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美,深深地影响了卢梭的人生观。
以后他又经历了多次旅行,不论是旅途中的美景,还是乡村的田园生活,仍使他陶醉着迷。
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
“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他的教师是'自然'”。
4、隐居著述:1756年,44岁的卢梭接受朋友的馈赠——一座环境优美的乡村小房子,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卢梭隐居6年之中,写了许多著名的著作,有政治学名著《民约论》,这是世界政治学史上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观点,对后来的法国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
教育学论著《爱弥儿》,简述了他那独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这是一部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虽然卢梭在世时,曾因此书而遭受攻击,但其独到的教育思想,不但对后来的教育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动力。
5、横遭迫害:按照法国当时的习俗,一本书出版之前必须经过某些知名人士的传阅。
《爱弥儿》经过外界传阅后,顿时成为大家争论的中心。
令人奇怪的是,卢梭这本天真无邪、充满灵感和独具创见的教育学著作,反而被外界视为异端邪说,还被法国法庭列为禁书。
一天晚上,卢梭正在床上阅读圣经。
有人送信来,说法院明天——就要派人逮捕他,最高法院判决将《爱弥儿》焚毁,并立即发出逮捕令,要将卢梭打入监牢。
不得已卢梭只好告别朋友,离开法国去了瑞士。
不久这个国家也命令他在一天之内离开瑞士领土,尔后卢梭又搬到普鲁土国管辖的地区。
与此同时,欧洲读者不断来信,女士、年轻人和年轻的哲学家纷纷来函,请求卢梭给予指导,这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鼓舞。
以后,卢梭又应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邀请,去了英国,终因与休谟之间的分歧愈来愈大而离开英国。
他不得已改名回到法国,重新过隐居的生活。
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
他先后著有《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山中书信》、《公民的情感》等著作。
)4、反复诵读:品味作者轻盈而真挚的语言,感受作者陶醉自然的心境,享受自然的快乐。
5、文章主要写作特色:语言优美,联想丰富、形散神聚6、阅读指导建议:先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者内心独白式的语言,再配乐朗读,体会作者向往自然、陶醉自然、崇尚自然的内心世界,品味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作者产生的联想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由、简单、朴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