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磨课”研究方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研组“磨课”研究方案

(夏官营高中语文组研修计划)

一、问题的提出

一般情况下,现在的研讨课就是一个老师轮流着上一节课,然后大家集中评课,给出修改意见,而对集大家精华之后、即修改过的教案却没去实践过,不知效果如何,对作课者本身来说进步也不明显。因此“磨课”就应运而生。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课的教学反复地、深人地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个教师这一课的教学尽快地达到较高水平。让教师通过磨课“解剖麻雀”,对课的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能够认识规律,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优化习惯,形成科学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取得系列研究成果与良好研究效果。可见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良好的途径。

在磨课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每位语文教师的专业特长,发挥教师伙伴的团结互助精神,通过教研组成员群策群力,促进教师共同成长。这种边学习,边实践,边研讨,边反思的过程,把课堂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但使执教老师,而且使每一位参与者都提高了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认识,其收获和意义远远超过一堂展示课本身。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明确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任课老师从“磨课”中实实在在地获得教学策略,增加教学理解,生成教学机制。

2、教育是给出性的,是非确定性的,是模糊性的,教育的问题永远也不能清楚明白的展示出来,永远都需要人们自己去“看”、去“思”、去“想”。教育学的任务就是激发人们去“看”、去“思”、去“想”,启发人们“看”、“思”、“想”教育问题的智慧,而磨课就是这样的过程。(刘铁芳:《教育学何以作为人学》)

3、“磨课”的过程,就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生成和汇集过程,是一个“学习型组织”的成长和打造过程,因为,从中受益的是每一位参与者。(一位学者这样说。)

三、研究的目的

1、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为目标,由学校组织的集体性的推敲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行为的校本教研活动。

2、“磨课”的目的是使老师们所要上的“课”更能够符合教学的理念、要求、原则等,这种教学理念、要求、原则其实就是一种教学标准或规则,它们是“磨课”活动开展的前提和核心。

3、“磨课”的目的是让执教者(也包含参与者)对课堂教学有更深层次的把握,让所“磨”的课更能集中反映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四、研究的内容(步骤):

1、选定教材

阅读高中一年级下学期3、4模块课本,集体讨论选定两篇课文,作为磨课的课例,语文大组活动一次,小组活动一次。

2、初步设计

第一位执教教师将自己的设计初案陈述给同年级教师听,年级组伙伴根据自己对文本的学习、理解,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全组人员对设计初案进行研讨交流,根据研讨情况,执教教师取长补短,把自己的教学设计逐步完善。

3、邀请听课

执教教师邀请全校语文教师来听自己的试教课,对完善好的教学设计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听课教师要善于思考,发现课堂中的闪光点,同时敏锐地捕捉课堂中的缺憾。试上之后,针对暴露出的问题,组内教师可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如何进一步修改完善设计。

4、集体反思

主持人实际教学后,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教学后的集体教学反思和研讨交流,主持者谈自己教学后的反思体会,团队成员谈教学后的反思感受。执教教师要努力挖掘文本内涵,不断突显课堂亮点,重点针对其他语文教师的修改意见,重新进行设计。

5、教学展示

经过再次设计后,第二执教教师进行全校性的课堂教学展示,在展示中力求突显本学期的教学主题。全体语文组教师认真听课,精心思考,做好记录,为研讨反思打下扎实的基础。讲课时可以录音,以便提供原始材料,让教师准确地反思教学过程,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为撰写教学实录和案例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素材。

五、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同组成员共同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讲求实际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将研究与行动相结合的。本次研究重点采用这种方法。

六、人员安排如下:

2、磨课的要求:

(1)学校戴校长全程参与,保证各组的磨课活动在戴老师和其他骨干教师的引领下磨出新意、磨出成果;

(2)要求每位教师在磨课活动中努力做到四个“一”:即认真上好或听好每一节课,做一次有质量的磨课发言,写一份有分量的磨课心得,向任教者提一条有价值的教学建议;

(3)强化对研究氛围的宏观调控,要求教师在磨课活动中少讲“人情话”、“场面话”,多提建议、意见;

(4)实施上课——磨课——上课的操作模式,使上课和磨课形成一个前后相通、及时反馈的工作链条;

(5)提升磨课的技术含量,对每节课进行摄像,以便磨课时根据需要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回放,做好课堂实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