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最新磨课ppt

合集下载

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有效师幼互动PPT课件

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有效师幼互动PPT课件
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 的有效师幼互动
一、什么是有效师幼互动
• 互动是指人际间的交感互动关系。 • 互动是一种主体间的活动,一方不依
附于任何一方,也不受任何一方的控 制,双方在共同的话题中接纳、理解、 沟通、交流,从而使双方在被尊重的 前提下获得发展。
• 师幼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发 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 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幼儿看电视的照片,引出活 动主题 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老师在干 什么? 为什么老师要在小朋友看电视的时 候拉上窗帘呢? 什么颜色的窗帘会更好的遮住光呢?
2、出示黑色和红色的窗帘布,引导幼 儿讨论:黑色和红色的布哪一块会更 好的遮住阳光?
3、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共同讨 论记录表的使用方法,并尝试记录自 己的猜想
5、讨论: 什么时候我们需要把光线遮挡起来呢?
6、留任务: 回家后看看自己家里的窗帘是什么颜色 的,遮光效果怎么样?
(三)师幼互动指导策略
• (1)问题探究性引导 • (2)价值发展性引导 • (3)情景设置性引导 • (4)经验积累性引导 • (5)同伴互助性引导 • (6)学具操作性引导
4.教师将各组结果用数码相机进行现场 记录,反映在白板上,全班幼儿共同 观察讨论各组称重排序的结果。
5.引出下次活动为教师称重排序的主题, 激发幼儿延伸活动的兴趣。
思考题: 怎样创设一个和谐愉悦自由宽松的互动氛围?
六、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模式
• 依据幼儿个性差异的互动: • 教师与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交往互
(3)请幼儿2——3人一组自由组合,选 择2种花纹与直线进行组合设计图样。
3、根据设计图制作泥条盘筑花瓶 (1)引导幼儿在创作前进行协商:每

《师幼互动之提问》课件

《师幼互动之提问》课件

封闭式提问
总结词
封闭式提问通常用于获取具体信 息或确认幼儿的认知,答案通常 是单一的。
详细描述
封闭式提问通常使用“是不是” 、“对不对”、“这是什么”等 词汇,旨在测试幼儿对某一知识 的掌握程度或确认其理解。
引导性提问
总结词
引导性提问旨在引导幼儿沿着特定的思路或方向进行思考或 回答。
详细描述
引导性提问通常使用“你觉得这个为什么会这样”、“你能 不能试着解释一下”等词汇,帮助幼儿理解问题并引导他们 向正确的方向思考。
详细描述
教师在提问时应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提出与他们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问 题,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思考和回答。
提问要有启发性
总结词
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能够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或“如果是,你会怎么做?”等,激发幼 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要有趣味性
总结词
将问题以游戏、故事等形式呈现,增 加问题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 如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吸引幼儿 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 中思考和回答问题。
提问要有层次性
总结词
设计的问题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思考。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在提问时设计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从简单的事实性问题逐渐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性问题,引 导幼儿逐步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
形式
包括语言交流、肢体接触 、表情传递等。
提问在师幼互动中的重要性
激发幼儿思考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幼儿 进行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

教师研课磨课ppt课件

教师研课磨课ppt课件

案例总结到位
对案例进行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梳 理思路、归纳方法和提炼经验教训。
案例拓展有效
介绍如何根据案例进行拓展和延伸,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和工作中。
05
研课磨课的未来展望
信息技术在研课磨课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辅助
01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教师研课磨课进程中的数据,提供个
性化建议和反馈,提升研课磨课的效果。
研课磨课进程中,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形成良好 的教师合作文化。
增强教师创新意识
研课磨课鼓励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从而增强教师 的创新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PPT课件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研课磨课,教师可以 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培养创新型人才
研课磨课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创造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奉献。
02
研课磨课的方法
确定研究主题
01
02
03
教师研课磨课PPT 课件
汇报人: 202X-12-30
目录
• 研课磨课的意义 • 研课磨课的方法 • 研课磨课的实践案例 • 研课磨课的成果展示 • 研课磨课的未来展望
01
研课磨课的意义
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设计
及时反馈与调整
通过研课磨课,教师可以深入探讨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设 计,提高教学效果。
究能力。
拓展学科知识
通过研课磨课,教师可以深入发掘 学科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学科知 识体系,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研课磨课需要教师之间进行深入的 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团 队协作精神,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 成长。

第六章师幼关系与互动PPT课件

第六章师幼关系与互动PPT课件
游戏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互动效果:幼儿积极参与,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案例分析:通过游戏的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 成长和发展。
师幼互动的反思与展望
反思:如何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
关注幼儿需求,尊重幼儿个性 增加互动机会,鼓励幼儿表达 注重互动质量,关注互动细节 提高教师素质,增强互动效果
感互动。
情感认知:教 师认知和理解 幼儿的情感, 并采取相应的
措施。
情感支持:教 师支持幼儿的 情感发展,如 鼓励、安慰、
引导等。
师幼互动的策略
语言互动策略
提问策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反馈策略: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 指导策略:通过语言指导幼儿学习和探索 情感互动策略:用温暖的语言表达对幼儿的关爱和支持
总结:师幼关系与互动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良好的师幼互动可以促进孩子的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师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 励。
通过定期的互动和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提高 教学质量。
背景:在幼儿园中,老师和幼儿之间需要进行良好的互动,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描述:在一次绘画活动中,老师发现一个小朋友画了一棵黑色的树,这显然与老师的要求不符。但 是,老师并没有直接批评或要求孩子改正,而是耐心地询问孩子为什么画黑色的树。孩子告诉老师, 他画的是夜晚的树,因为夜晚树是没有叶子的,所以是黑色的。老师听了孩子的话,感到非常欣慰, 因为孩子能够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章 师幼关系与互动 PPT

第六章 师幼关系与互动 PPT
师幼互动是形成师幼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师幼交往的性质:“我与你”的人际交往 关系
而不是“我与它”的关系。即是平等的社会 成员关系,集中体现为对话关系。“对话不仅 仅指二者之间的语言的谈话,而且指双方的 ‘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
(三)师幼互动的载体
师幼的引发行为或反馈行为,既可能表现 为言语行为,也可能表现为非言语行为。
二、师幼关系与师幼互动的解说
(一)定义
师幼关系是老师与幼儿之间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关系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指幼儿教师与幼 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态过 程,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 园的各项教育活动都是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过程。
3、互动的内容:信息交换多于直接的情 感交流
二者的比例是89.9% 与10.1%。而且,在少量 的情感交际行为中,教师的正向评价以及表 达积极的情感和表达消极的情感,等直接表 达自己情感的行为远比关注幼儿的情感状态 (对幼儿情感状态的关注、接受幼儿的情感 表露、拒绝幼儿的情感表露)的多。即,教 师倾向于向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但对 幼儿的情感情绪关注不够。
而且,无论是测试性问题还是交流性问题,其 内容指向多为认知的结果,针对学科性知识结果的提 问,远比针对过程的提问次数多。
见:p169
教师话语中表现出的四种认知水平
案例:小螃蟹吹泡泡”的教学
一所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一幼儿园小班 (第一学期)示范的教学活动是学儿歌“小螃蟹吹泡泡”。 老师通过在电脑上的操作,把准备好的图像在电视屏幕上显 示出来:一只黄色的小螃蟹边吹泡泡边走向蓝色的海水里, 海水里除了这只小螃蟹外,还有一株水草。

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精选优秀)PPT

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精选优秀)PPT
(1) 幼儿有认知需求:幼儿发起有价 值提问
幼儿 (2)幼儿有情感需求:幼儿有情感需 求时,如:情感依恋、鼓励等
案例:“鼠小弟的又一件小背心”——
即兴实验,拓展经验
当幼儿听到“大白鹅借了鼠小弟的小背心后下水游泳,等它 从水里上来时,大红的背心就褪了色”时,小宇觉得很奇怪, 马上举手说:“老师,什么叫褪色呢?”教师被他一问,才 发现“是呀,小班的孩子因为没有这个生活经验,所以不知 道褪色的意思。”于是教师暂时搁置了接着讲述的环节,用 一个杯子装了半杯水,和一团大红色的皱纸,神秘地说: “我来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就知道什么叫褪色了。”孩子 们睁大眼睛看着老师把一团大红色的皱纸放进水里,只见透 明的水一下子变红了,他们惊奇地叫起来,“水变色了,变 红了,真有趣。”再看老师把皱纸拿出来,大红色的皱纸变 成了粉红色的了,小宇开心地说:“我知道了,褪色原来是 这么回事。”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孩子们又津津有味地继续 听故事了。
关键是教师能否在一次活动中用敏锐的双眼去分辨,哪些时 教师捏住小老鼠图片,逐个与幼儿碰碰脸,边说:“嘻嘻,小老鼠来喽!
根据作品《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的诙谐风格,教师的演绎方式也相应地活跃一些,例如打招呼,模拟对话等等。
机是教师需要介入互动的?哪些时机则是需要教师做出一些 促使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究、操作,在亲身经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比把“正确方法”直接告诉他们更有意义。
并重性:
教师
积极

主动
发起

与幼儿
积极
主动
发起

互动

并重
(1)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兴趣、需 要,设计师幼互动的内容(提问、小结 等),运用语言、肢体、表情等激发幼 儿互动
(2)关注幼儿作为学习者的需要,创 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发起互动的空间和时 间(宽松的环境、丰富的材料、合理的 空间布局、充足的探索和质疑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幼互动原理与技巧
第三章 师幼互动结构研究
几组数据
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频率远高于幼儿开启 的互动行为(69.1%:30.9%); 发表见解是唯一的教师采取拒绝取向显著 多于接受取向的主题,且负向性质的反馈 行为比例最高(60%)。
问题 这几组数据表明当前师幼互动的基本特征 是什么?
第三节 幼儿教师的权威
三、纪律、服从、自由、意志
纪律的本质是道德工具,纪律所要求的服 从是自觉的和主动的服从,是意志控制下 的服从,是自由的服从。
问题: 自由不是无拘无束吗? 意志不是自我控制吗?不是必须在对规则 无条件地服从中才能培养起来吗?
自由
卢梭说人生来是自由的而又总是在枷锁中。 “生来自由”和“在枷锁中”是生活的事实 状态,也是人的存在状态。
意志的自觉性建立在对行为目的的认识上, 需要将社会要求和个人目的妥帖结合,盲 从和独断与自觉性相对,本能、无意识行 动,动物的顺应都不是意志行动。
意志自由问题
如果说记忆是用于过去的心理能力,那么意 志就是用于将来的心理能力;过去始终以确 定性的形式呈现给精神,而将来的主要特征 是其基本的不确定性。 非自由的意志显然是矛盾的——如果我必须 愿意,我为什么还要谈论意志?
幼儿教师传递的纪律的权威 规范本身很难具有能感受到的权威,要靠教师把 权威的意念暗示给儿童,即通过某种方式展示规 范,从而传递给幼儿它的权威。
教师必须承诺,不把规范表现为像是他个人制定的那样, 而是表现为一种高于他的道德权力,他不过是这种道德权 力的工具,而不是它的创造者。教师必须使学生们理解, 规范不仅强加给了学生们,也强加给了他本人;他不能取 消或修改规范;他不得不去适应规范;规范支配着他,而 且帮了他的忙,就像它也帮学生们的忙一样。只有在这种 条件下,教师才能唤起学生们的一种感情——对非个人法 律的尊重,这种感情是公共良知的基础。 思考:幼儿教师所采用的方式应具备何种特征?
既然纪律被赋予如此重要的道德功能,那么它就 不是旨在保证教室表面平静的简单手段,不是教 师容易整齐划一地完成他的任务的方法,不是刺 激幼儿渴望受教导或节省教师精力的程序。
讨论: 如何制订幼儿园常规以维护纪律的权威性? (道德;情感;幼儿)
2、幼儿教师的权威
幼儿教师自身的威望 我们已经知道,对惩罚的恐惧、对教师的喜爱, 所有这些出自个人化根源产生的尊重与对纪律权 威性的尊重是截然不同的。
权威具有威慑力,要求个体约束行为、遵 守纪律、服从命令。
一、幼儿的服从
1、幼儿服从的原因 例一 妈妈:你最听哪个老师的话啊? 孩子:王老师。 妈妈:为什么呀? 孩子:她对我最好,我最喜欢她。
问题:例一中幼儿服从的原因是什么? 此类服从通常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例二 老师:看哪个小朋友还说话?再说话的小
自由意志的核心在于自主性,自主是一切真 正权力的首要条件,是符合这一称呼的一切 自由的首要条件。
我们所拥有的唯一的自主性,也是唯一对我 们有价值的自主性,它不是从自然中预先构 建的自主性,也不是我们在我们与生俱来的 构造性质中所发现的自主性;相反,正因为 我们获得了事物的更完备的知识,所以我们 自己塑造了这种自主性;而仔细思索和充分 认识我们的内心,是自主的最初层次。
问题:如何才能做到这样? 纪律的权威是怎样授予教师的?
实际上是教师自身感受到了他身上有他必 须传达的权威,他也必须传递对这种权威 的某种感受。
权威完全是通过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尊重而 产生的。权威存在于教师有关本职工作的 概念中,存在于他作出承诺,并努力使孩 子们也作出承诺的道德理想中。
炽热的信念能够使人有权威地说话。
幼儿的服从不是盲目的、奴役性的服从, 而是一种有控制的服从、良知上的服从。 幼儿的服从是由于感受到纪律中的道德权 威而产生的内在尊重感的外在表现。
二、权威与幼儿教师的权威
1、纪律的权威性 1)纪律与道德 道德这一领域,也就是义务的领域;义务就是受到规定的 行为,道德是各种明确规范的总体。规范不只是一个习惯 行为的简单问题,而是一种行动的方式,对这种方式来 说,我们并不觉得有根据我们的品位去改变它的自由。因 此,常规性仅仅是道德的一个要素;在规范概念中,有某 种能够超出常规性观念的东西:即权威观念。在权威观念 扮演着绝对优先角色的地方,道德才能构成规范的范畴。
幼儿对教师怀有的情感是儿童服从意识发 展的重要因素。
关于情感
对较成熟的个体而言: 如果我不喜欢你,你说的对,我可能听也 可能不听。 对幼儿而言: 如果我不喜欢你,你说的对,我也肯定不 听。
虽然幼儿服从的根源不应是对教师的情感, 但情感可以认为是幼儿尊重规则的前提; 或者说情感虽不是幼儿服从的充分条件, 却是一个必要条件。
亚氏为解决柏拉图“理性—欲望”的古老冲突, 在二者之间添加了一个新的能力——预先选择, 预先选择被认为是意志的前身,“to will”表示意 志行动。
邓斯区分出两种意志:遵循自然倾向、由理性和 欲望激发的“天赋意志”和严格意义上的“自由 意志”。这里的自由意志不同于只能自由地选择 为达到人性所规定的目的的相应手段的“自由意 志”(预先选择),而是能自由地规定为了本身 而被追求的目的;只有“天赋意志”,人至多是 一种文明的动物或者说是一种理智的动物,凭借 “自由意志”,人才成为人——按照上帝的形象 被创造出来的,所有造物中的最高贵者。
《精神生活·意志》 阿伦特 江苏教育出版 社 2006年
《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刘晶波 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1999年
不管是遵从规范还是忠于集体理想,我们 必须对我们行为的理由有所了解,尽可能 清晰完整地明了这些理由,这种自觉意识 为我们的行为赋予了自主性。
因而,教学就不是布道,也不是灌输,而 是解释。我们需要尝试帮助孩子理解他应 该遵守的那些规范的理由,而要把每一种 具体的义务与能够结实它的社会组织的某 一明确特征连结起来,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朋友得不到小红花! 孩子们遂噤声。
问题:例二中幼儿服从的原因是什么? 此类服从通常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例三 参观者:这就是管你们的幼儿园吗? 幼儿:不,它不管我们,我们喜欢我们做
的事情。
问题:例三中幼儿服从的原因是什么? 此类服从的结果如何?
小结
幼儿的服从分别可能缘于对教师的情感、 对惩罚的恐惧以及对纪律的内在尊重。
自由意志的价值不在于达到预定目的的手段 的选择,而在于可以在思想上表明一种态度; 人的精神奇迹在于:借助意志,它能超越所 有东西。
意志活动本身的内在快乐对意志来说是自然 的,正如理解和认识对理智来说是自然的一 样;这种本身固有的快乐不同于得到想要的 东西时欲望的快乐,尽管任何精神都不能与 来自肉欲满足的快乐竞争,只是后者的快乐 几乎和欲望一样短暂。
自由是通过道德规范的实践,养成的一种能够支配和规定我 们自身的能力。
自由是规定的结果——涂尔干 自由等同于自律——康德
我要自由 我本自由 我要更多的自由 我要更多的权利、责任和权力
我要好的自由 我要把自由用好
一切为了自由 自由为了一切
意志
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 节、支配自身的行为,克服困难去实现预 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 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
人是理性的存在,人的行为应当受动机的 影响,人拥有这种内在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应当包含真正属于本人自己的 动机,真正的自由行为应当出于真正是我 的一种理由。
自主是自由的首要条件,自由表现为一个 人对自己的行动有着实质意义的自主权。
自由与约束
约束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没有约束,各种自然倾向不可 能有希望得到它们应该得到的满足;阻碍人发展的,恰恰是 鼓励对无拘无束的欲望的渴求;一个拥有绝对权利的人实际 上等同于极端无能。 约束既是一种控制,也是解放和自由的工具。 约束不是战胜人的本性的手段,而是人性本身所需要的,是 实现自我的方法;人所受的限制,应是一种内在约束,是外 在约束的内在表达。
常规性与权威性是道德的两个方面,这两个 方面是紧密相连的,两者的统一性来源于一 个更为复杂的、能够将两者都涵括在内的观 念。这就是纪律的概念。
因此,纪律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工具,道德规 范所固有的权威由此而被赋予纪律。
2)学校纪律 学校纪律可以认为是一种课堂道德。只有尊重学 校规范,儿童才能学会尊重普遍规范,才能培养 自我控制和约束的习惯,由此儿童方初步懂得了 义务的严肃性,严肃的生活有了开端。
应该说,人是受限制的,人是自由的。
生在枷锁中 自然强加的限制是绝对的; 人是独特的; 生活是一种复杂的均衡机制。
自由是——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自由是——想做想做的、不想做不想做的?
前者的关键词是“做”,后者的关键词是 “想”。
问题:
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托马斯·里德: 行为与某个动机的关系,和结果与其直接原因的 关系,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某个直接原因应当是 实际存在的原因,并有产生这结果的能力。某个 动机则不是实际存在的一种东西,它仅被设想是 在行为者内心的某种东西。动机所提供的,是行 为者内心的自由。有理性的人都是受动机影响 的,而且应当要受动机的影响。
第二阶段:进入意识的层面并且逐步发展 1)对他人意愿的满足 2)取决于个体已经具有的能力( 认识、自控)
第三阶段:最终进入意识、意志的控制中 1)意志的发展 2)对榜样的认可、尊重和努力靠近
讨论:结合1中的例子谈谈对服从阶段理论的思考
小结
1中的例子分别属于儿童服从意识发展的不 同阶段。
儿童服从意识的发展是一个过程,需要教 师的了解、理解、等待和引导(榜样;情 感)。
我们希望的服从是最后一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幼儿服从意识的发展
服从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现象,服从意识的 发展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特征。儿童服从意 识的发展与个性其他方面的发展道路基本 相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蒙台梭利将儿童服从意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