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探讨(5篇)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探讨(5篇)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探讨(5篇)目录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探讨(5篇) (1)1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心得 (2)2园林空间景观及园林植物的营造 (8)[关键词]园林空间;景观;园林植物;营造作用 (8)1.园林空间及其构成要素 (8)2.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的作用 (9)2.1可丰富园林景观,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性 (9)2.2可协调园林景观环境 (10)2.3可满足园林构图要求 (10)3.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10)3.1开敞空间营造 (10)3.2封闭空间营造 (11)3.3覆盖空间营造 (11)3.4重视植物的毒害性 (11)4.结语 (11)3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13)【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景观;景观评价 (13)一、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13)二、研究展望 (15)三、结语 (16)4园林道路交通景观中植物配置 (16)关键词:道路交通景观;绿地;城市交通系统 (17)一、园林道路交通系统的植物配置现状 (17)二、成都市园林道路交通系统景观规划的可用性及建议 (20)5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探讨 (23)1 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原则 (23)1.1 美学原则 (23)1.2 生态性原则 (23)1.3 人性化原则 (24)2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 (24)2.1 结合几何学、透视学和错误视觉的原理 (24)2.2 植物造景技术的多元化应用 (25)2.3 关注园林植物四季的更移 (25)3 结语 (26)1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心得摘要:简单地说植物配置就是处理好植物与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

植物与道路、植物与建筑、植物与水系,植物本身(乔木不灌木灌木不草花或者三者之间……)那么如何才能有能力做植物配置呢?他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还有一些就是表现和技术问题了,图面表达和后期统计整理等,先说基本要求:首先就是认识他们,只有认识他们你才会知道都有什么可以选择,只有了解他们习性、高度等因素,才会知道用他们谁。

关于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为了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体验。

植物造景的应用研究是园林景观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其涉及到植物的选用、配置、养护等多个方面,对于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品质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植物造景的概念及意义、应用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念及意义植物造景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对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以及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和装饰,使其成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从而达到美化环境、营造氛围和增添情感体验等目的。

植物造景不同于一般的植物栽培和绿化工作,它更强调的是对植物的艺术处理和搭配运用,以实现与周围环境和景观设计的整体融合。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为园林增添绿意,还可以为园林景观设计赋予生命力和艺术感。

植物造景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点,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为园林景观设计增添情趣和趣味性。

植物造景对于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品质和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个性化和独特性,吸引人们的关注和赞赏。

二、应用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中,植物造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植物的种类繁多、特性各异,植物的选择和配置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要求等因素,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植物造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植物的成长周期、生长习性、繁殖方式等因素,以及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之间的协调配合,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和设计。

对于植物的养护管理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实施,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和景观效果的持续性。

目前,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对于植物造景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植物造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中国园林观赏植物造景应用的综述

中国园林观赏植物造景应用的综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华天旅游酒店管理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科技部及文艺部中国园林观赏植物造景应用的综述柯鹏程学号 20103998森游资源保护与游憩一班摘要: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通过图书馆的大量图书以及网络收索资料,进行分析。

然后结合在苏州园林等园林的游历,展开对园林观赏植物造景的阐述,从观赏树木,园林花卉,园林植物造景三个方面切入,对中国园林观赏植物造景应用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 观赏树木园林花卉园林植物造景前言园林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组要素材。

有了丰富多彩的植物,城市规划艺术和建筑艺术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由植物构成的无论是空间变化,还是季相与色彩的变化,都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经管的内涵。

植物以其单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千姿百态的形状,变幻无穷的色彩,诗画般的风韵,在园林中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环境气氛。

本文从园林植物入手,从树木,花卉以及造景方法等为切入点,对中国园林观赏植物造景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1园林观赏树木1·1观赏树木在园林应用中的分类根据观赏树木生长习性可分为乔木类,灌木类,藤木类以及竹类植物和棕榈植物。

根据其观赏特性可分为形木类,叶木类,花木类,果木类以及枝干类。

根据其园林用途可分为孤植树类,绿荫树类,行道树类,绿篱树类,垂直绿化树类,木本植物类,灌木类,盆摘及造型类,防护树种。

1·2园林树木的配置原则与形式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因此,在进行园林树种配植时,既应该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物习性以及观赏特性,也应该考虑美学中相关季相,色彩,对比,和统一,韵律,节奏,以及艺术表现等艺术性问题。

园林配置时有一定的原则,包括:满足功能需要原则,种间关系处理,适应原则,美观原则,多样性原则等。

此外,园林树木的配植,应在满足以上原则的前提下注重以最经济的手段获得最佳的景观效果,并注重地方特色的表现。

园林树木配植方式多种多样,变化万千,但可归结为两大类,即规则式配植与自然式配植。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探究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探究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探究
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通过植物的类型、数量、布局、组合以及景观效果来营造园林景观的一种方式。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不仅是一种美学表现手段,更是一种环境设计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植物造景的目的是创造多层次的景观、提高设计的实用价值、以及改变环境的气氛。

通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植物元素,可以营造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观,使人们在此停留愉悦舒心。

在植物造景的实践中,不同的植物类型都具有其独特的美学和生态意义。

例如,草本植物可以为园林景观增添碧绿和清新的感觉,树木可以给人一种成熟感以及让人心情轻松舒畅的氛围,而多肉植物等特殊的植物则更多的体现出现代感。

如何选择和搭配植物是影响园林景观设计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同时,植物造景还能够帮助实现园林景观的功能性需求,例如通过营造防风林来为场地增添绿色的同时保护场地免受风的侵扰,或者利用植被选择来控制空气中微粒和有害气体的含量,提高场地的空气质量。

植物造景还可以为园林景观创造出更加生态平衡的环境。

例如,在景观设计中增加植物覆盖率可以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和水质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和自我修复能力。

总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合理选择和搭配植物,可以创造出多样化、实用性和环保性兼备的景观效果,使人们在其中体验到更加舒适、愉悦和美好的感受,为城市环境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园林研究综述范文格式(合集4篇)

中国园林研究综述范文格式(合集4篇)

中国园林研究综述范文格式(合集4篇)中国园林研究综述范文格式第1篇1、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园林景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协调好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既要体现人文气息,又要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大规模的改造,充分地利用原有的自然格局对园林景观进行修饰,塑造出一个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循环系统。

2、景观设计与地域民俗风情相融合原则园林景观设计的出发点是改善生活,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

所以,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优先选择本土的文化元素,挖掘能体现当地人们生活习惯以及民俗风情的文化传承,并结合地域特色,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民俗风情充分融合起来,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增加园林景观的个性化色彩。

3、山水与艺术相统一性的原则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就园林结构的塑造以及景观的布局来说,往往讲究“诗情画意”,体现艺术文化特色。

我们通常所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就是通过山水与艺术的统一,在山水之间点缀以艺术文化,往往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格局美,营造一种独特的意境。

在园林景观的布局以及塑造等方面,往往会对诗情画意的格局进行刻意的营造从而产生一个诗情画意的小世界,这也是园林景观中体现文化布局的重要魅力之一。

中国园林研究综述范文格式第2篇园林景观设计是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其功能首先是满足人们对景观的使用,形式、功能和意义是景观的三个要素,而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多偏重于形式与功能,忽略了最具生命力的景观文化要素。

景观的形式是景观外在的表象,景观的功能是景观最根本的要素,而景观的意义则是其存在的价值所在。

没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就没有景观的灵魂,就不存在景观的生命力,文化应用于景观是现阶段景观设计发展的方向,景观的文化意义表达要受到社会文化发展的制约,同时景观与文化之间存着辩证的关系。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植物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改善氛围,使人们在园林空间中感受到愉悦和舒适。

同时,植
物的分布、数量、种类和布局等因素也会影响到空间的整体效果和气氛。

一、植物的选用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用必须根据其香气、色彩、形态、大小、生长习性等特
点来综合考虑。

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功能,如绿化、遮荫、防护、调节气候等,设计时
要考虑到这些功能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来满足设计要求。

二、植物的布局
植物的布局应遵循自然规律,根据地形、地貌、水系等自然条件来进行规划。

同时,
还要考虑植物的层次、色彩、形态等因素,创造出多层次、丰富多彩的景观。

三、植物的维护
植物的生长需要经常的保养和维护,包括施肥、浇水、修剪等,这些工作需要专业人
员进行管理和操作。

植物的健康生长是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必须要得到充分的重视。

四、植物的更新
在长期的使用中,植物会出现生长老化、死亡枯萎等情况,需要进行重新更新和调整。

在重新规划和设计工作中,要根据新的需求重新选择和布局植物,以保证景观效果的不断
改进和更新。

总之,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丰富空间氛围,同时
也能创造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景观效果,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植物造景会在更多的地方
出现。

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植物造景是指通过对植物的种类、配置和摆放方式的设计,以及植物景观的高低错落、形态各异、富有变化的特点来构建出具有视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景观效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都市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园林绿化中运用植物造景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植物造景的优势1.美观性:植物造景能够使园林绿化更加生动、丰富、富有变化性,从而提高人们的观赏体验。

2.环保性:植物造景可提供人造景观所无法替代的自然景观,同时植物释放氧气并吸收污染物质,有助于改善都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3.经济性:植物造景可以通过设计和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减少施工、养护和更换的成本。

4.文化性:植物造景能够给园林绿化增加一定的文化内涵,如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园林绿化,让人们更为亲近自身的文化传统。

1.植物选型:在设计植物造景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

同时,要考虑到植物的花期、树叶颜色、树形等特点,从而构建出具有节奏感和层次感的景观。

2.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可以将树木和灌木植物混合配置出具有层次感的景观,也可以形成条块状的视觉效果,让园林绿化更加立体和丰富。

3.植物趣味性:在园林绿化中,通过选择富有趣味性的植物和搭配不同种类的植物,可以形成动感和变化的效果,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三、总结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对改善都市环境,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植物的选择,可以创造出具有优美的视觉效果、环保的特性和经济的效益的园林绿化景观。

因此,在未来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应更加注重植物造景的应用研究和推广。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造景论文[精选五篇]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造景论文[精选五篇]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造景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造景论文1.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存在的不足在进行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虽然在相应原则的指导下,其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水平已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问题考虑不全面,也就是在进行植物配置和造景的过程中,往往只对植物的形状、色彩等因素进行了考虑,而忽略了植物的适应性问题,进而降低了很多植物的成活率。

例如设计者过多的引入外来物种,这些外来植物有的成活率不高,有的则会损害当地物种。

另一方面是一些地方园林设计缺少对乡土物种的应用,因此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难以形成,即使一些地方已经认识到乡土物种的重要性,但是因乡土物种的利用开发较为落后,使其还不能满足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造景的现实要求,因此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很难设计出来。

此外,在植物配置和造景过程中,只重视观赏价值而忽略生态效益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样的观念往往会使植物的养护费用居高不下。

2.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方法为了使植物配置和造景得到更好的效果,在园林设计中,除了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外,还需要运用相应的方法。

首先,在进行植物的配置和造景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结合植物的特点,合理选择植物,使植物既能适应当地环境,也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不能盲目引进外来物种,更多应注重对乡土树种的开发,使园林设计更具独特性。

其次,要满足人们对植物配置和造景的需求,例如在公园和街头绿地中,人们更多的是进行休闲和娱乐,因此植物的配置和造景主要以阴凉和舒适为主。

对于以观赏为主的古典园林和特色园林则重点考虑植物本身的价值、特色和功能,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配置和造景,从而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园林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同时,还需重点考虑树形对比和协调,也要注重其轮廓线、树冠线及天际线等的变化,这样才能保证对植物外形和生长特性加以充分考虑,才能整体把握植物造景的观赏效果,使园林景观更具观赏性。

园林景观——公园景区植物造景分析(3篇)

园林景观——公园景区植物造景分析(3篇)

公园景区植物造景分析(3篇)目录公园景区植物造景分析(3篇) (1)1动物园的植物造景 (1)1、动物园类型 (3)2、动物园的组成部分 (5)1、动物园植物景观营造原则 (8)2、植物种类选择 (10)3、种植布局 (11)2纪念性公园的植物造景 (14)1、采用规则式布局 (14)2、以纪念性建筑或雕塑作为公园主体 (14)3、以纪念性活动和游览休息等不同功能划分空间 (15)1、纪念区 (16)2、园林区 (16)2、植物选择 (17)3、种植设计 (19)3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造景 (23)1.园林的花木分类 (23)2.优化园林植物配置 (26)1动物园的植物造景一、动物园的类型及分区动物园游人宣传普及动物知识,进行科普教育的单位,同时也是供游人休息、游览、观赏的城市公园绿地。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宣传科普知识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厂以及兽医院。

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

全园面积宜大于20 h㎡,绿化面积不低于全园面积的55%。

一般来说,动物园有以下主要任务:科学研究:动物园是研究动物习性与饲养、驯化和繁殖、病理和治疗方法的试验基地。

其收集、记录、分析动物资料所得的科研成果用于解决动物人工饲养、繁殖和改善饲养管理的问题,并为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科普教育与教育基地:动物园应向游人普及动物科学知识,宣传生物进化论,使游人认识动物,了解动物种类、动物区系、生活习性,了解动物的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动物的经济价值,动物、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从而起到教育人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资源的作用。

同时,动物园还可以作为中小学生动物知识的直观教材和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学生的实习基地。

实现异地保护:动物园是野生动物,尤其是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的庇护场所,是保护野外趋于灭绝的动物种群,并使之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长期生存繁衍下去的有效措施。

庭院植物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庭院植物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1.1、写作目的城市化表现为人口密度的增加以及工商业的发展。

它是一个生态学变更的全球动因,是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洲所面临的问题,并贯穿了整个生态系统[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生活环境却每况愈下——森林植被遭严重破坏,土地荒漠化等问题频频出现,而同时却又有报道:波兰的华沙市有大小花园56处,人均占有绿地面积78平方米,成为占有绿地最多的花园城市;而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各住宅之间都有200米宽的空地作为绿化区。

凡私人建房者必留有1/3的空地作为草地或种花种树[2]。

由此可见,在环境遭到破坏的同时,亦有很多人有意识地去维系它。

而庭园绿化是构成整个城市绿化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

重视庭园植物景观设计亦是提高人民生态意识的一种方式,从而达到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目的。

1.2、有关概念庭园(courtyard garden):建筑物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通称为庭或庭院。

在庭院中经过适当区划后种植树木、花卉、果树、蔬菜,或相应地添置设备和营造有观赏价值的小品、建筑物等以美化环境,供游览、休息之用的,称为庭园。

简单的说,就是房屋建筑的外围院落。

你可以在立面设置人工山水,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以供人们娱乐、观赏和休憩。

住宅庭园,又可称为家庭庭园或私人庭园。

是生活空间中扩大家居生活的一部分,其意义为利用住宅空地,加以有计划的布置,栽种各种观赏性植物及其他装饰、休闲、娱乐设施。

对家庭成员助益颇大,其重要性如下:由于庭园的美化布置,使它可作为社交活动的场所;其次,可作为家庭生活的环境;再次,可作为特定用途的场所;最后,可作为个人嗜好所需的环境[3]。

植物景观设计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艺术原理,充分利用植物素材在园林中创造出各种不同空间、不同艺术效果和适宜人居室外环境的活动[4]。

1.3、综述范围本文针对庭园植物景观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的庭院植物规划设计的资料查阅,结合目前庭园植物景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国内外的研究和探索,比较分析各种不同观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园林景观植物造景及配置研究

园林景观植物造景及配置研究

园林景观植物造景及配置研究园林景观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造景和配置对于园林景观效果的营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园林景观植物的种类、数量、形态、色彩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园林景观的感知和体验。

对园林景观植物的造景和配置进行研究,可以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园林景观植物的造景主要包括植物的选择、植物的布局和植物的配搭等方面。

对于植物的选择,需要根据园林景观的功能和主题来确定适合的植物种类。

在公园绿地中,可以选择一些树木和灌木来营造绿荫和花坛,增加观赏性和生态性。

在庭院花园中,可以选择一些花卉和草本植物,通过颜色、花型和花期的搭配,营造出丰富多样的花的景观效果。

对于植物的布局,需要考虑到植物的高度、形态和色彩等特点,合理安排在园林中的位置,形成层次感、丰富度和对比度,使园林景观更具立体感和韵律感。

对于植物的配搭,需要根据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选择适合的搭配方式,使植物之间相互映衬和协调,营造出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是指植物在园林中的整体布局和组成。

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要考虑到植物的空间需求、生长习性和适应性等因素。

要根据植物的空间需求来进行配置,避免植物之间的竞争和压迫,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大型乔木不能过密种植,需要留有足够的空间给其生长和扩展。

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来进行配置,避免植物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有些植物对阳光需求较高,需要进行光照合理配搭,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要根据植物的适应性来进行配置,选择适合环境条件的植物进行搭配,以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

要考虑到土壤条件、水分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配置。

关于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其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生态功能。

本文将探讨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植物造景的美学价值植物造景本身就是一种美学表现形式,其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的色彩、形态和节奏,为园林景观增添艺术和文化气息。

不同类型的植物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果树、花卉等都可以用来表现细腻而精致的美感,而松柏等则能够展现稳重、大气的形象。

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布局是非常关键的。

二、植物造景的生态功能植物造景不仅可以美化园林景观,还可以起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多种生态功能。

例如,绿化带可以起到防风、保墒等作用,同样的,选择种植不同特点的植物也能够达到不同的生态效益。

同时,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也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和食物来源,促进生态多样性。

三、植物造景的应用案例1、日式园林日式园林是以自然为主题,强调空间的和谐与平衡,因此在植物造景中通常采用清雅、自然的植物配合,如樱花、松树、竹子等。

这些植物不仅可以营造出自然的氛围,还可以通过布局和种植来往复景深,使得园林空间更加开阔。

英式园林注重对空间的布局和层次感的体现,因此植物造景中主要采用花卉和花园,并结合雕塑和景观点,构建出丰富多彩的造景空间。

例如,在英式园林中使用混合种植方式,让花卉之间互相照应,同时增加景深,拉长视觉距离。

除了选择植物品种进行布局外,园林景观设计中,还可以通过改变植物的形态和特性来达到不同的美学效果。

例如,通过修剪手法来改变植物形态,如兔形、鹤形等,创造出有趣、别致的造景。

同时,在植物选择中,还应考虑到植物的成长速度和生态习性,以便将其长期维护在同样的状态下。

总而言之,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美学和生态价值都不可忽视。

在实践中,应针对不同的园林类型和功能要求,选择相应的植物品种,并通过植物影响视觉深度和空间层次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探究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探究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探究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植物造景是一种将植物艺术化的设计方法。

未经处理的天然植物群落有着丰富的生命力,却显得缺乏秩序和组织。

而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将植物组合、形态、色彩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处理,就能营造出丰富、多样、富有感染力的景观效果。

植物造景的手法有很多,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造景方法。

首先,可以运用植物的色彩、形态等特点,制造出一种独特的感觉和氛围。

例如,利用仙人掌、龟背竹、绿萝等特色植物巧妙地设计出热带风情、干燥荒漠、垂直绿墙等不同的植物造景效果,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其次,可以将植物与周围环境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自然的效果。

采用自然材料如石头、木材、水、土壤等,来围绕植物造景,营造出一种天然的氛围,例如用自然石来做石景等。

此外,植物的空间感和姿态感也可以运用在设计中。

通过植物的布置和组合,创造出一种有层次感或者有流线感的景观空间,将空间利用最大化。

例如,利用植物与水的组合,设计出水池、泉水、溪流等,营造出一种和谐、优美的景观效果。

最后,植物造景也可以与文化元素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不同的植物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樱花代表日本、荷花代表荷兰等,植物与周围的景观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总之,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法。

它不仅能使植物本身得以充分发挥它们的美学价值,还能将其与周围的环境和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富有情感和内涵的景观效果。

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植物造景的作用,让植物的美和自然的韵律成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中的设计研究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中的设计研究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中的设计研究摘要:植物是园林景观中重要的设计要素,通过植物营造园林景观,构成不同氛围的园林空间,文章分别论述植物配置原则,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中的空间特征,植物造景策略。

关键词:植物造景;园林;景观城市文化离不开园林景观,而在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植物造景使得空间发生变化、景观更加立体,加之与其他景观的结合使得园林中的景观活灵活现。

因此,在现代园林绿地设计中必须遵循植物造景的运用原则,并要根据园林的整体特点和地形特点来对植物景观进行设计。

1植物造景的概念植物造景是运用乔木、灌木及藤本植物以艺术的手法创造出相应的景观,使植物发挥其形态、色彩、线条的美感,同时也可植物修剪成某种图案、形态以创造美感。

植物造景有规则性和自然性之分,规则性景观以一种庄严的气势展现给人们,使人充分感觉到其景观所展现出来的气魄。

而自然景观则是充分利用自然的森林、草地等原始景观,结合地形地貌特点进行植物造景,使自然美及群体美得以充分的体现出来。

自然景观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

2植物造景的意义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追求在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也注重提升社会生存环境。

园林景观的建设是人们对生活环境追求的表现。

植物景观不仅可以给人们的身心带去舒适感,还可以美化园林设计,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3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特征3.1植物景观的时间特征植物造景最特别之处就在于植物有生命,在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环境条件下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就算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植物都会由于阳光照射产生变化的光影效果。

因此,植物造景时不仅看种植时植物的景观效果,还要结合时间因素、当地环境条件以及植物相生相克的配置依据,考虑未来长期的植物景观效果。

3.2植物景观的空间特征在园林植物的空间结构中,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性,如姿态、高矮、色彩、形状、体量、质地、季相变化等,可以构成复杂多样的园林景观。

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艺术与研究(doc 7页)

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艺术与研究(doc 7页)

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艺术与研究(doc 7页)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艺术与研究摘要:回顾了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历史, 剖析了我国植物造景的现状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探讨了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作用。

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艺术特征与手法。

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现状,探讨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造景传统园林1、园林植物造景涵义和发展1.1 园林植物造景涵义园林植物造景[1],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1.2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2]。

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清代中叶以后,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其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

1.2.1 殷商至秦汉时期园林植物造景上世纪70 年代,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发掘中,获得一块刻有盆栽花纹的陶块,可见,早在7000 年前我国就有花卉栽培了[3]。

然而,园林植物在各个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和应用也在不断的加深和发展。

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出现在殷商时期,它是将一定地域加以范围,让花草果木、鸟兽鱼虫滋生繁育,并挖池筑台,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后来统称园囿,以后则发展为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

在长达五六百年的西周至春秋时期,我们从闻名中外的《诗经》中可知此时园林植物主要是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其中桃、李、棠棣、木瓜、梅等已成为众人喜爱的观赏花木。

据载:吴王夫差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在嘉兴),记载中说:“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这说明当时造园及花木配置已具相当高的水平。

关于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设计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绿化和美化环境,更多地突出了植物的造景应用。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已成为园艺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在提升环境品质、改善生活氛围和增强园林景观艺术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植物造景的概念、特点、应用方法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园林景观设计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植物造景的概念与特点1. 植物造景的概念植物造景是指将植物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素材,通过对植物的种植、配置和搭配等处理,以达到美化环境、提升景观艺术效果、塑造特定情境等目的的设计手法。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场景和情境下,可以实现不同的效果。

2. 植物造景的特点(1)多样性:植物造景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植物素材,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花卉等,以及它们的各种变种、杂交种等,形成多样的植物景观。

(2)可塑性:由于植物自身的生长特性以及园林土地的可塑性,植物造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设计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剪、塑造、造型等处理,实现各种形态的植物景观。

(3)生态性:植物造景不仅要求植物在外观上美观和艺术,还要求植物与环境的协调和生态的平衡,注重植物在景观中的生长、繁衍等生态功能。

二、植物造景的应用方法1. 植物种植的布局与配置植物种植的布局与配置是植物造景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景观区域的空间尺度、功能需求、风水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进行合理的布局和配置,达到设计效果。

在大型公园或庭院中,可以采用大规模的群植方式,形成壮观的景观效果;在小型景观区域或花坛中,可以采用点、线、面的方式进行植物配置,形成更加细致的景观效果。

2. 植物景观的搭配与配合植物景观的搭配与配合是植物造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植物种植中,设计师需要考虑植物之间的形态、色彩、高低、密度等特征,进行相互搭配和配合,形成和谐的景观效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造景研究综述1.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园林植物(Landscape Plants),不同于一般的植物,它是指一切应用于园林绿化,具有一定的的观赏功能,可以美化景观的植物材料。

它包括乔木、灌木、藤本植物、木本和草本花卉、草坪和地被植物,不仅指观花植物,也指观果、观叶、观干、观茎、观姿、观形植物等。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就是以园林植物为基本素材而创造的。

“植物造景”的概念,在众多的文献综述中,说法较为一致,现总结如下。

顾名思义,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

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具体来讲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并综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植物景观。

同时注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表达出一定的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景观空间,构成优美的园林风景。

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是植物造景的一条基本原则。

植物造景的种植设计,如果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如果所设计的栽培植物群落不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也就难以成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所以顺洁自然,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

植物造景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植物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美的创造,更重要的是它能创造出适于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

现在,随着科技的高度发达,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灿烂。

然而,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反复无常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使人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这就是人与自然发展的矛盾。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对矛盾,也意识到了只有从中找到平衡,才能使矛盾的双方共生并和谐发展。

因此,人们越来越注重追寻自然、崇尚自然,渴望拥有一片绿色的天空。

这种趋势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园林思想的发展。

“引入自然”、“回归自然”、“保护自然”、“再创造自然”已成为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

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植物作为造园的一种素材被重视并大力推广。

利用植物来创造优美的景观,从而改善人类居住的环境,满足人类对生活美、自然美、艺术美的追求,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这就是在当今社会植物造景的重要意义。

2.植物造景的历史发展运用植物素材造园,无论是在国内或国外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然而古代的造园开始时所用的植物几乎都是从实用的种类开始的,尔后才逐渐转向观赏种类。

这种转换可以从国内外造园历史发展中总结而出。

2.1 国内植物造景历史回顾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园林作为其中的一朵艺术奇葩更是为我国古老的文明锦上添花。

作为造园四大要素之—的园林植物,在各个历史时期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据有关文献记载,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其中有两件刻有盆栽剑叶纹式洋的陶块,出自河姆渡第四文化层。

由此,可推测早在7000年前我国就有花卉盆景栽培的历史了。

我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它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囿起源于狩猎,它是将—定地锄口以限制管理,专门养殖供帝王贵族狩猎的禽兽。

同时,为了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广植树木,开凿挖渠等。

甚至有的划出一定地段经营果蔬,成行成畦的栽植树木果蔬。

可见当时植物已被运用,但是由于种植不是以观赏为目的,主要是实用。

因此,谈不上植物造景。

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开始对树木重视起来,分别把松树、柏树、栗树作为夏、殷、周的“社稷之木”。

根据《诗经》等文字记载,至晚在西周时的观赏树木已有梅、竹、柳、杨、榆、栗、梧桐、梓、桑、槐、枫、桂等品种,花卉已有芍药、茶花、女贞、兰、蕙、菊、荷等品种。

东周时,园林的观赏对象已从早先的动物扩展到植物,宫苑的游观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

树木花草以其优美的姿态而成为造园的要素。

据载,吴王夫差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在嘉兴),记载中说:“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

”战国时期,屈原《离骚》载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应”。

可见,当时的园林植物在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的同时已经具有一定的观赏功能。

秦汉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园林植物的品种日益繁多,据记载,当时著名的上林苑,“林麓泽薮连亘”,天然植被极为丰富。

除此外,《西京杂记》中还提到武帝初修上林苑时,群臣远方进贡的“名果异树”就有三千种之多。

上林苑既有天然植被,又有人工培植的花草树木,可以说是—座大型的植物园。

另外,为了保证由南方移植的品种能够成活,还配备温室栽植的设施。

足以可见当时引种驯化活动的悄然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秦代我国就有了较大规模的街道绿化,据《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凰肋耖I、,隐以全雄,树以青松”。

由此可知,植物已经慢慢参与到造景的角色中。

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六十九年里,在其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寄情山水与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

这种风尚大大影响了园林的发展,出现了各种自然山水园林的风格,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随着自然山水园林的出现,观赏植物的普遍栽培,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植物造景。

据《洛阳伽兰记》中记载:“……花林曲池,……莫不桃李夏绿……,竹林冬青……”,“人其后园,建沟渎赛产,石磴碓尧,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

”西晋大官僚石崇的金谷园,园内树木繁茂,植物配置以柏树为主调,其它的种属则因地制宜种植。

另外,当时树木、花卉作为观赏的对象,常出现于文人的诗文吟咏中。

由此可见,当时已很讲究植物的意境。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同时也是园林的全盛时期。

山水画深深影响着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诗情、画意已开始有意识地于园林相揉合。

观赏植物的栽培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李德裕在《平泉山居草木记》,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均记载了大量的观赏植物。

另外,植物被赋予了人格化,比如姚氏《西溪丛话》中把牡丹比为贵客,兰花比为幽客,梅花比为清客,桃花比为妖客,等等。

从文献记载来看,在隋炀帝所筑的西苑中,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都精心布局。

“杨柳修竹,四面郁茂,名花美草,隐映轩陛”,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如画的风景。

在唐代,文人官僚不仅参与了环境的美化,而且营造自己的私园,希望在园林的丘壑林泉中找到棚申寄托,使得园林附上了—层文人色彩,出现了“文人园林”。

文人造园,较注重与自然环境相契合,顺乎自然之势,合乎自然之理,因此植物配置也日趋合理。

另外,值得一提的事,唐代长安城作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最严谨的一座国际性的对外开放城市,不仅城内大搞绿化建设,包括街道绿化、居住区绿化,而且还以城区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近郊、远郊等一个大面积的绿色环境。

当时,影响波及海外。

由此,不难看出植物造景以不仅仅局限于皇家宫苑、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它已经更多地走进了百姓的生活中。

到了宋代,园林的观赏树木和花木栽培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有了提高,已出现嫁接和引种驯化的方式,出版了许多花木方面的书籍,如《牡丹记》、《梅兰谱》、《兰谱》、《菊谱》等等。

据记载,太平兴国年间由政府编撰的《太平御苑》中,记载了果、树、草、花共计四百余种,可见当日描物素材的发达,这也为植物造景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文献和宋画中记载和描绘的园林,大都以花木种植为主,成片栽植树木,如竹林、梅林、杉e林等,均借助“林”的形式来构成不同的景观。

另外,由于文人喜好追求雅致情趣,诸如“竹”、“梅”、“菊”等植物已经拟人化,作为园林雅致格调的象征。

宋代禅宗的兴盛使得禅僧经常用花木等大自然景物和景象来比拟禅境,这样植物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境。

此外,造园也十分注意植物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在宋代还出现了以花木为主的园林,如天王花园子、归仁园、李氏仁丰园等。

综上所述,宋代更注重植物园的艺术效果以及对其意境的追求。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宋代的园林被称为“写意山水园”。

元、明、清作为我国园林成熟的中后期极富诗隋画意的古典园林植物配置,造园针对植物的配置及造景,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观赏植物方面,继宋代之后,又出版了一系列较有影响力的刊物,如明代王象晋《群芳谱》,清初陈溟子《花镜》,汪灏《广群芳谱》等。

元明时期,园林仍以写意创作为主导地位,十分注重植物配置技巧,并总结出一套植物艺术配置的传统手法。

如明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提到:“……竹坞寻幽,……梧阴匝阴,槐荫当庭;插柳沿堤,载梅绕屋;结茅竹里”,“杂树参天,繁花覆地”等等。

清代陈澡子在《花镜》中写到,“花之喜阴者,引东旭而耐西辉;花之喜阳者,植北囿而领南熏”,“牡丹、芍药之姿艳,宜玉砌雕台,估以嶙峋‘隆石,修篁远映。

梅花、蜡瓣之标清,宜疏篱竹坞,曲兰暖阁,红白间植,古干横施”等等。

清代晚中期的园林,由于建筑物数量的增多,花木配植趋向量少而精致。

如在粉墙前置湖石,再配植芭蕉、翠竹和其他花木或在漏窗、景窗前配植园林植物,极富诗情画意。

综上所述,古人在数千年的园林发展史上,已掌握了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并且将植物的生态特性和形态特征作性格化的比拟,引起人们的联想,极富园林意境。

同时也注意到了植物与山石、水体、建筑相结合,创造了优美的园林景观,形成我国园林特有的园林植物文化,并总结出了植物配置的传统手法。

2.2 国外植物造景历史回顾植物在国外的园林中依旧经历一个从实用向审美转变的阶段。

把造园的历史追溯到旧约时代(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38年)。

在《旧约圣经》和《圣经》均提到有关植物的记载,而且有关树木的记载要比花卉的记载更多。

在以色列王国的第三代君王所罗们的著作《传道书》中:“栽植葡萄园,开辟园囿,在其中植各种果树,……”。

另外,他还从各国收集各种各样珍贵植物移植到本国,并开始注重植物的芬芳美。

古代埃及的造园中,无花果一直是其主要园林树种。

在早期园林中还引进了外国植物,如蔷薇、银莲花、矢车菊等。

出现了树木园、葡萄园、蔬菜园等实用园林,均采用规则对称的布局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