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研究综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造景研究综述

1.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

园林植物(Landscape Plants),不同于一般的植物,它是指一切应用于园林绿化,具有一定的的观赏功能,可以美化景观的植物材料。它包括乔木、灌木、藤本植物、木本和草本花卉、草坪和地被植物,不仅指观花植物,也指观果、观叶、观干、观茎、观姿、观形植物等。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就是以园林植物为基本素材而创造的。

“植物造景”的概念,在众多的文献综述中,说法较为一致,现总结如下。顾名思义,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具体来讲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并综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植物景观。同时注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表达出一定的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景观空间,构成优美的园林风景。

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是植物造景的一条基本原则。植物造景的种植设计,如果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如果所设计的栽培植物群落不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也就难以成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所以顺洁自然,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

植物造景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植物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美的创造,更重要的是它能创造出适于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

现在,随着科技的高度发达,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灿烂。然而,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反复无常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使

人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这就是人与自然发展的矛盾。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对矛盾,也意识到了只有从中找到平衡,才能使矛盾的双方共生并和谐发展。因此,人们越来越注重追寻自然、崇尚自然,渴望拥有一片绿色的天空。这种趋势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园林思想的发展。“引入自然”、“回归自然”、“保护自然”、“再创造自然”已成为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植物作为造园的一种素材被重视并大力推广。

利用植物来创造优美的景观,从而改善人类居住的环境,满足人类对生活美、自然美、艺术美的追求,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这就是在当今社会植物造景的重要意义。

2.植物造景的历史发展

运用植物素材造园,无论是在国内或国外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然而古代的造园开始时所用的植物几乎都是从实用的种类开始的,尔后才逐渐转向观赏种类。这种转换可以从国内外造园历史发展中总结而出。

2.1 国内植物造景历史回顾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园林作为其中的一朵艺术奇葩更是为我国古老的文明锦上添花。作为造园四大要素之—的园林植物,在各个历史时期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据有关文献记载,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有两件刻有盆栽剑叶纹式洋的陶块,出自河姆渡第四文化层。由此,可推测早在7000年前我国就有花卉盆景栽培的历史了。

我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它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囿起源于狩猎,它是将—定地锄口以限制管理,专门养殖供帝王贵族狩猎的禽兽。同时,为了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广植树木,开凿挖渠等。甚至有的划出一定地段经营果蔬,成行成畦的栽植树木果蔬。可见当时植物已被运用,但是由于种植不是以观赏为目的,主要是实用。因此,谈不上植物造景。

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开始对树木重视起来,分别把松树、柏树、栗树作为夏、殷、周的“社稷之木”。根据《诗经》等文字记载,至晚在西周时的观赏树木已有梅、竹、柳、杨、榆、栗、梧桐、梓、桑、槐、枫、桂等品种,花卉已有芍药、茶花、女贞、兰、蕙、菊、荷等品种。东周时,园林的观赏对象已从早先的动物扩展到植物,宫苑的游观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树木花草以其优美的姿态而成为造园的要素。据载,吴王夫差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

(在嘉兴),记载中说:“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战国时期,屈原《离骚》载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应”。可见,当时的园林植物在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的同时已经具有一定的观赏功能。

秦汉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园林植物的品种日益繁多,据记载,当时著名的上林苑,“林麓泽薮连亘”,天然植被极为丰富。除此外,《西京杂记》中还提到武帝初修上林苑时,群臣远方进贡的“名果异树”就有三千种之多。上林苑既有天然植被,又有人工培植的花草树木,可以说是—座大型的植物园。另外,为了保证由南方移植的品种能够成活,还配备温室栽植的设施。足以可见当时引种驯化活动的悄然崛起。值得一提的是,在秦代我国就有了较大规模的街道绿化,据《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凰肋耖I、,隐以全雄,树以青松”。由此可知,植物已经慢慢参与到造景的角色中。

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六十九年里,在其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寄情山水与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这种风尚大大影响了园林的发展,出现了各种自然山水园林的风格,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随着自然山水园林的出现,观赏植物的普遍栽培,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植物造景。据《洛阳伽兰记》中记载:“……花林曲池,……莫不桃李夏绿……,竹林冬青……”,“人其后园,建沟渎赛产,石磴碓尧,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西晋大官僚石崇的金谷园,园内树木繁茂,植物配置以柏树为主调,其它的种属则因地制宜种植。另外,当时树木、花卉作为观赏的对象,常出现于文人的诗文吟咏中。由此可见,当时已很讲究植物的意境。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同时也是园林的全盛时期。山水画深深影响着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诗情、画意已开始有意识地于园林相揉合。观赏植物的栽培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李德裕在《平泉山居草木记》,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均记载了大量的观赏植物。另外,植物被赋予了人格化,比如姚氏《西溪丛话》中把牡丹比为贵客,兰花比为幽客,梅花比为清客,桃花比为妖客,等等。从文献记载来看,在隋炀帝所筑的西苑中,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都精心布局。“杨柳修竹,四面郁茂,名花美草,隐映轩陛”,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如画的风景。

在唐代,文人官僚不仅参与了环境的美化,而且营造自己的私园,希望在园林的丘壑林泉中找到棚申寄托,使得园林附上了—层文人色彩,出现了“文人园林”。文人造园,较注重与自然环境相契合,顺乎自然之势,合乎自然之理,因此植物配置也日趋合理。另外,值得一提的事,唐代长安城作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最严谨的一座国际性的对外开放城市,不仅城内大搞绿化建设,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