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略读课文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顶碗少年》是一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不需要花太多时间。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选编意图,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对课文表述的事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少年处在怎样的困境,又是怎样勇于拼搏取得成功的;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文本的空白点读出来。

此外,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楚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从中体会顶碗少年是怎样成功的。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在《桃花心木》一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很有智慧的种树人,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很有拼搏精神的少年,那就是《顶碗少年》(齐读课题)这篇文章的作者赵丽宏先生20年前看了这位少年的表演,20年后还记忆犹新,那作者看到的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呢?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了解我们怎样学习此文。

二、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预设一、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

1、自由读3-7自然段,边读边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2、全班交流。

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

(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加以体会)3、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杂技表演。

预设二、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预设三、这是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预设四、这是一场能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主题略读课教案 (2)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主题略读课教案 (2)

第二单元主题略读课教学目标:1.读《负荆请罪》《船长》《爱之链》,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懂对课文的理解,读出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题目,齐读课题。

2.明确目标:(1)读《负荆请罪》《船长》《爱之链》,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懂对课文的理解,读出感情。

二、指导感情朗读《负荆请罪》1.指名接读课文《负荆请罪》,教师相机评价引导,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读出感情,然后提问更多层面的同学练习感情朗读,必要时教师范读。

(过渡语: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能把《负荆请罪》这篇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要读出对它的理解。

)第一部分 :选各小组1号或2号范读。

然后,选各组4号筛查。

第二部分:选1或2号示范读,然后同位练读,抽查3或4号。

指导读好重点句:“韩勃,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这一点你想过没有?”等语句,体会蔺相如避让廉将军的原因。

通过“(迎上去)廉将军!〔廉颇赶忙跪下来。

蔺相如(吃惊地)哎呀,廉将军,您这是——廉颇蔺大人,请您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蔺相如(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廉颇(不肯起来)蔺大人,我实在对不住您。

蔺相如(双手扶起廉颇)请起来,廉将军,请起来吧。

廉颇蔺大人,请您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您。

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蔺相如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廉颇蔺大人,最初我还以为您怕我哩,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您这样做完全是为我们赵国着想。

您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体会廉将军的知错就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第三部分自然段:抽查3或4号,根据抽查情况教师进行指导,然后再抽查。

让学生能了解剧本的格式。

2.找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接读一遍课文。

3.教师简单概括课文。

三、指导朗读《船长》1、选各小组1号或2号范读。

《山雨》教学设计【优秀4篇】

《山雨》教学设计【优秀4篇】

《山雨》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分享的4篇《《山雨》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六年级语文《山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积累】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领悟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拓展与延伸】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风”或“雨”的习作。

【重、难点突破】学习作家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体会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跟随着诗人、散文家李汉荣的脚步,我们一起拜访了“山里的朋友”,感受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

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来品味“山雨”的韵味。

二、学习课文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山雨的,具体写了哪些内容,感受山雨的特点。

教学提示: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按一定的顺序描写自然景物,并通过对相关景物的描写来描写山雨的方法。

这三个问题全部让学生来根据自己的题解回答,并且要以课文内容为中心,联系关键的词语作答。

如,在分析写作顺序时,可以抓住“来得突然”、“雨声里”、“雨,悄悄地停了”来分析,其他两个问题方法相同。

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积极合作学习,不必苛求答案的准确性。

教学参考: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全文共10个自然段,第1至4自然段写雨来,主要描写了山雨来得突然,由远而近的雨声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第5至7自然段写雨中,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绘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第8至10自然段写雨后,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

15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5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5金色的鱼钩》一、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

文章以“鱼钩”为线索,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在教材编排中,这篇课文对于培养六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感悟革命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让学生从文字中体会到战争年代的艰辛,更能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学习文中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气氛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班长的优秀品质。

掌握文中的细节描写方法,如对老班长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金色的鱼钩”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革命先辈的精神,并将其内化。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长征资料六、教学过程教学教师活动环节新课(一)导入新课导入播放长征相关视频片段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视频,视频中展现出草地的恶劣环境、战士们艰难前行的画面。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从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谈谈对长征的初步印象,从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的视频资料,迅速将学生带入长征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课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探究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课文围绕“鱼钩”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案例篇一: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案例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案例上传: 刘颖更新时间:2012-5-30 19:44:33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案例[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荷花》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受、体验和理解荷花的“形”之美,“神”之美,从而让学生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 体会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现在老师让大家来猜两则谜语,看谁猜得既快又准。

(1)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 荷花 )(2) 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莲,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 莲藕 )荷花,有“花中仙子”的美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目睹一下荷花的风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 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圈划出生字、新词,凭借拼音多读几遍。

2. 同桌互读课文。

读得好的由同桌加“☆”。

3. 鼓励学生上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4. 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 分小组朗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读。

小学略读课文教案设计模板

小学略读课文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低年级教材:《语文》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阅读略读课文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略读中学会筛选信息、归纳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略读课文的基本方法。

2. 在略读中筛选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略读中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2. 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同时保证阅读质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略读课文文本、PPT课件、讨论话题卡片。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课文题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略读吗?略读有什么好处呢?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文章大意,提高阅读效率。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合作交流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讨论话题卡片。

2. 小组内讨论,交流阅读感受,总结课文主旨大意。

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新的略读课文,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

2.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背景。

2. 学生发挥想象力,续写课文故事,提高写作能力。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略读课文的基本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鼓励。

七、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略读课文的积极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略读课教案

小学语文略读课教案

小学语文略读课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略读课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短文。

2. 教师准备一些与短文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与短文相关的图片或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Step 2: 预读(10分钟)教师提供短文的标题,并让学生根据标题猜测短文的内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短文,了解大致的内容和结构。

Step 3: 略读(15分钟)教师让学生开始略读短文,重点是快速获取短文的主要信息。

学生可以使用扫读和跳读的技巧,快速浏览每个段落,并标记重要信息。

Step 4: 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短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短文中的关键信息,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解释短文的意思。

Step 5: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略读的目的和技巧,强调略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略读技巧。

Step 6: 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短文相关的拓展活动,如绘画、写作、角色扮演等,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感知。

Step 7: 小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运用略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短文进行略读练习。

2. 学生可以尝试在家庭阅读中运用略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教师评估学生对短文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或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略读技巧,快速获取短文的主要信息。

同时,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小学语文略读教案设计模板

小学语文略读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略读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2)学会从略读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概括能力。

(3)学会在略读中积累词汇,丰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略读的基本方法。

(2)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3)学会从略读中提取关键信息。

2. 教学难点:(1)如何在略读中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

(2)如何提高阅读速度,保证阅读质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略读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2)教师示范略读方法,让学生跟随学习。

(3)学生分组进行略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组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略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 课后作业(1)阅读一篇课外文章,运用所学略读方法进行阅读。

(2)总结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写一篇读书笔记。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能力等。

2. 阅读速度:通过计时阅读,了解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

3.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的把握程度。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略读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略读课文教案设计

略读课文教案设计

略读课文教案设计一、课前解决生字词,了解主要内容。

在讲新课之前,就布置作业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这样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自觉能力,还能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上汇报预习结果。

在简单地导入之后,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采用汇报的形式完成。

汇报时可以分几个项目,例如生字词类,语句类,主要内容类等。

这重要是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用时不可过长。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评价。

因为课前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可以直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直导学生进行评价,以促进朗读技巧的提高。

四、复读课文,讨论分析课文。

此时可以采用熟读快速浏览或自由读等形式,让学生自读课文,读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设计好的问题去读,例如: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思想感情是什么?可以逐步解决。

五、分析课文,深刻体会课文,此环节就是让学生找出精彩段落或句子,仔细品味,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或写作特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六、扩编课文或读写故事,能力提升。

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课文中精彩的部分扩编一下,想象一下当时还会有什么或具体又会发生了什么事。

或者在文章的结尾处续编故事,让文章继续写下去。

这样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拓展。

七、检查课堂效果,“你”问“我”答。

此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合上书,根据自己的记忆情况,向教师或同学提出课文中相关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解答,学生也可以回答。

这样不但可以检查教学效果,还可以巩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八、交流体会,本环节是让学生说一说在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或者评价一下本节课的效果。

让学生之间交流一下情感体验,这样教师不但可以掌握教学效果,还可以知道不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九、运用精彩词语写一段话。

此环节可以做为作业来实施。

让学生运用本课的词句写一段,也可以运用本课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让他们学会学以至用,同时又能起到巩固提高作用。

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优秀7篇

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优秀7篇

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优秀7篇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篇一一师: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名字(板书:萧红)。

你们说这个人与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萧红是《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作者。

师:你能不能换一种说法,但意思一样。

生:《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

师:老师有个习惯,当看到一篇好文章的时候,就会去关注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名字。

师:请再看我写(板书:《呼兰河传》),这是一本书,所以蒋老师加了书名号,这本书与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又有什么关系呢?生:《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呼兰河传》这本书里的一个片段。

生:《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这本书。

师:蒋老师要写的第三个词是(板书:回忆)。

你们能说说回忆的意思吗?生:回忆就是一个人想起以前的事。

师:那么,你觉得这个词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呢?生:我觉得应该是萧红在《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里回忆自己以前的生活。

师:是啊,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了她小时候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

师:在《祖父的园子》这个片段里都回忆了什么呢?先读读这篇课文。

(生自由朗读) 师:刚才蒋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这篇课文,我刚刚读完。

有的同学早就读完了,请举手示意一下(有七八个学生举手),蒋老师不是要表扬你们,而是想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偏快了,这样快地读书,你没时间停下来想,停下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但是,也有的同学还有三段没读完呢。

有吗?(有五六个人举手)蒋老师要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太慢了。

(众笑)你们以后啊,上课前应该把课文读读熟。

师:下面,没读完课文的继续把课文读完,已经读完的,自己再选择其中几段读一读。

(生读书)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生:她想起了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拔草。

(师生板书拔草)师:在园子里,我和祖父一起还做了哪些事?生:我和祖父在院子里栽花。

六年级语文下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设计说明这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描写了未来的学习方式。

文章通过未来的小学生托米发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书作为故事的开始,通过主人公玛琪的读书经历,抒发对过去学习方式的向往之情。

也留给了我们一定的思考:机器代替人的活动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课前导读作用,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品读、想象,了解作者笔下未来的学习方式是怎样的,与今天的有什么不同。

与100多年前的现在进行比较,寻找合适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句段的教学PPT;推荐阅读书目。

学生准备:根据预学卡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解题质疑1.导入:同学们,你想知道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吗?你能想象100多年以后,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让我们看看未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

2.板书课题。

引导质疑,梳理问题:引导学生抓住课题的关键词质疑,如“那时候”“有趣”。

(1)“他们那时候”在做什么?(2)现在的我们是怎样学习的?(3)我们需要怎样的学习方式?…………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在交谈中快速导入课文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质疑,为下面的学习找准切入点。

二、利用导读,明确任务1.出示课前导读。

“导读”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建议?a.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b.大胆想象一下,未来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2.讲解:什么是科幻小说?科幻小说这个概念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

科幻小说,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里,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优质教学设计精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优质教学设计精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优质教学设计(一)设计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苏金伞的一首现代诗。

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学设计结合单元要素,把理解诗歌中三黑对土地的态度设为教学重点,通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深情,感受三黑重得土地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引发学生学会由阅读展开深入思考,通过阅读展现自己的观点。

在自由表达观点中,在仿写训练中,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观点,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感受土地与生命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资料介绍,导入新课1.作者及背景资料介绍。

我们一直热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苏金伞。

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

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

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触处皆诗。

2.出示资料,进行题目解说。

“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3.出示阅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

指名读课题下面的阅读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感。

2.指名分小节读诗,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哪些内容?试着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题目。

3.全班汇报,概括主要内容。

(翻地,耙地,播种,看荞麦开花,听蝈蝈叫,畅想美好生活……)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快速浏览诗歌,想一想: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把能体现三黑情感的句子画下来,用心去品味一番。

《青山不老》一等奖创新教案

《青山不老》一等奖创新教案

《青山不老》一等奖创新教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相对比,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第三单元中,学生便初步接触了“明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的认知,并在以后的阅读中实践了这一阅读方法。

本篇课文为略读课文,正是验证学生实践这一方法的有效训练。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语言文字背后蕴藏的含义;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1.出示土地沙化的图片以及如诗如画的山林图,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快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本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引导学生用“人物事件”的方法说一说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一)抓“奇迹”1.出示学习任务: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指明学生汇报3.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句子中的数字,体会老人植树造林的时间长、数量大,对这里的贡献大;4.采用换算的方法,再次感受老人的巨大贡献。

5.出示:第一自然段相关句子。

指导朗读:我们该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朗读?6. 引导学生从听觉、视觉等当面感受山林的美,感受老人创下的奇迹。

(二)抓“环境”1.出示学习任务: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奇迹背后的“大环境”(1)学生尝试用一个词来形容大环境是怎样的?(恶劣)(2)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中体现大环境险恶的词语;(3)观看视频,谈感受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创造奇迹背后的“小环境”。

小学略读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小学略读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略读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活动,让学生掌握略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略读的阅读技巧,如快速浏览、筛选信息、理解大意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在略读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提高阅读效率。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略读练习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准备与略读相关的阅读技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略读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略读的理解和经验。

(二)讲解略读技巧1. 教师结合实例,讲解略读的技巧,如快速浏览、筛选信息、理解大意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略读技巧。

(三)阅读实践1. 教师提供一篇适合略读的文章,让学生进行略读练习。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总结略读过程中的收获。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布置略读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略读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六)课后作业1. 学生阅读一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进行略读练习。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略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略读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学会抓住文章主要信息和关键语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小动物的生活,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略读方法的应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要信息。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抓住文章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课文《小动物过冬》。

3. 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冬天来了,小动物们是怎么过冬的吗?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确保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深入理解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2. 教师提出问题,如:- 小动物们过冬的方法有哪些?- 小动物们过冬时,它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什么?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记录讨论结果。

4. 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文章主要信息。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小动物,保护我们的环境?五、拓展延伸1.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们是小动物,你们会怎么过冬?2. 学生自由发挥,展开想象,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课堂作业1. 写一篇关于小动物过冬的作文。

2. 调查家乡或周边地区的小动物过冬情况,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略读课文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略读方法,提高了阅读速度。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存在困难,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辅导。

同时,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略读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小学略读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略读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略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快速获取文章主要信息和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略读方法;(2)通过阅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国家大事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略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把握文章结构,快速获取主要信息;2. 如何将略读方法应用于实际阅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材;(2)教学课件;(3)相关案例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2)准备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略读的概念和意义;(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掌握略读方法?2. 学习略读方法(1)教师展示略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快速浏览、寻找关键词、归纳总结等;(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阅读中运用略读方法。

3. 实践环节(1)教师提供一篇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略读练习;(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略读方法的重要性;(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点评。

六、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2. 阅读一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文章,尝试运用略读方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情况等;2. 实践环节:评估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略读方法的能力;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021年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 我的战友邱少云》优秀教学设计

(2021年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 我的战友邱少云》优秀教学设计

9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师谈话:毕竟距离敌人太近,敌人也是惊弓之鸟,他们也害怕,也胆战心惊。

敌人是怎么做的呢?请看下面的自然段。

1.(课件出示15)什么叫“火力警戒”?敌人使用他们的看家本领“火力警戒”,说明了什么?(“火力警戒”就是用打枪、打炮等办法来防止对方的袭击,课文中是指打炮和使用燃烧弹。

敌人使用他们的看家本领,一方面说明了敌人的穷凶极恶,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内心的虚弱和胆怯。

)2.(课件出示16)敌人施行火力警戒,使用了燃烧弹,对我军的潜伏部队有什么威胁?(“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着。

”“蔓延”是说火势不断地扩展,荒草着火的面越来越广。

本来就很危险的潜伏环境变得更加危险了。

)3.(课件出示17)指名读第10自然段。

在书上画出描写邱少云当时处境的语句。

你能用四个字概括吗?(烈火焚身)4.学习第11-12自然段。

(1)此时此刻“我”是怎样想的?画出有关“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通过“我”的复杂的内心活动,去体会邱少云的伟大精神。

心理句子一:(课件出示18)“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

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

”(当邱少云烈火焚身的时候,他只要打个滚就会把火压灭,救活自己;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只要扯掉他身上着火的棉衣,就能把火熄灭,救活他。

但是他们为了整个班不受损失,整个作战计划不受影响,都没有这样做。

)心理句子二:(课件出示19)“但是这样一来……这次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

”(这一心理描写,一方面说明了邱少云不去扑灭身上的火和“我们”不能去救战友的原因;另一方面反映了在生死关头,英雄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整【设计意图:抓住作者的心理活动,让学生走进作者内心,体会作者情感,体现邱少云的伟大情怀和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个部队,整个作战计划。

这体现了战士的高尚情操。

)心理句子三:(课件出示20)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宇青山不老》略读课文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宇青山不老》略读课文教案

向学生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能使学生长期受益,这也是新课标里要求的。

出示重点词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和内心世界。

呢?(1)请大家默读课文笫2、3自然段,仔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

师巡回了解情况。

(2)反馈,共同评议。

①第2自然段的教学学生提出“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时,转入笫2自然段的教学。

(板书:大环境)A.学生说后,出示句子。

【课件5】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指名学生回答,按以下模式进行评议:请自山读读这句话,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环境,你会用什么?(板书:恶劣)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点拨:“肆虐”,什么叫“肆虐” ?一一任意残杀或迫害。

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课文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虐?在这里狂风肆虐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关键把握“县志”(二字,让学生明白县志中的内容是真实的)志:文字记录。

县志:记载一个县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一说。

儿白斤重的牛马都能吹到天上,更别说人了,除了狂风肆虐,这里还有什么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出示图片【课件6]晋西北环境、风景图片。

看,这就是晋西北,黃沙漫漫,山野荒荒,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据有关资料记载,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 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右抓住关键句子,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是本单元的训练車点。

读Ir县志”记载的事实, 可以对晋西北的恶劣环境了解得更深,这一事实能烘托出老人不怕艰苦、无私奉献的粘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花之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花之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安排这一要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

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

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思考: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的向往和追求光明。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读懂文意,把握内容,理清脉络。

1.出示问题:课题是《花之歌》,全文却没有一个花字,从哪里看出“我”是花?2.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并做简单的批注。

3.交流:用句式:读到——时,我仿佛看到花儿——交流。

4.理清文章脉络:一至四段写我是什么,五到七段写我每天在做什么二、由花的形象想开去,对比感受课文中奇特的想象。

1.如果请你也来想象花的形象,你会想到我是什么,或者我还会做什么?2.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与作者的想象进行对比,找出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

交流作者想象奇特在哪里?3.继续想:将文中的我改为花行不行?为什么?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想开去,领悟到作者其实是在借花表达自己积极向往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用我来描述,能使文章显得含蓄而有趣。

三、延伸阅读,交流“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默读宗白华的《杨柳与水莲》找到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交流作者想象的奇特之处。

进一步思考:面对同样的夜,杨柳和水莲的感受为什么会不同?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用充满爱和希望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美好。

8《灯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灯光》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

教学时应将革命传统教育自然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革命先烈的事迹,感受革命志士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但这种革命传统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品读中自然而然的受到启迪和感染。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重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文通过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全文开头结尾写的是现在,中间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

开头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继而引发我对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

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到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愿望。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课题之间的关系。

2.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1.初读,了解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讲的是,郝副营长战斗前划火柴,借着光亮看书,战斗中点燃手中书本,为战士们找突破口提供帮助,因此而英勇牺牲的事。

2.再让学生关注课文的叙述顺序,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你发现课文以灯光引起回忆,再回到灯光,采用倒叙的方式开头,首尾形成呼应,整篇课文以灯光为主线来写。

二、领悟灯光与火光的联系,体会情感。

1.围绕灯光展开自读,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灯光和火光的语句,想想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对这些句子进行批注写出感悟。

2.交流:(1)关注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描写,体会包含的感情色彩。

读一读课文中写天安门广场灯光的句子,感受到璀璨的华灯是被赋予感情色彩的,看到祖国面貌日新月异,心头感到十分温暖。

由一句赞叹而想到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为国献身的英烈也十分自然。

(2)关注描写战斗的段落战斗前和战斗中,郝副营长几次提到了电灯,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火光。

结合人物语言动作表情,深入体会革命战士的美好愿景和献身精神。

郝副营长在战斗的间隙为什么借火柴的亮光,深情注视书上的一幅图?体会郝副营长崇高而伟大的理想。

在后续部队和突击队失去联系的危机时刻,郝副营长为什么要点燃那本心爱的书来照亮道路?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为了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

(3)讨论“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句话的含义。

这是作者在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4)理清灯光、火光的关系以及他们与题目的关系。

第一层含义:灯光是战士的革命理想。

而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在理想到现实之间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设起的桥梁,这桥梁是千万战士用生命铸就的。

第二层含义:理想——奋斗——现实,都与题目灯光有关,灯光是全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感悟到不要忘记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先烈,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结合“阅读链接”展开专题阅读活动。

阅读链接内容丰富,指导学生根据学习提示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展开自主阅读,把握内容和感受人物的基础上体会情感。

11《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故宫博物院》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三年级“预测”四年级“提问”五年级“提高阅读速度”,是本套教材第四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

本单元围绕“有目的的阅读”这一策略进行编排。

有目的的阅读,首先要根据自己阅读的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还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学会“有目的的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有助于尽快完成相关任务,是阅读高效的一种表现。

本文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由四篇材料组成,有对故宫博物院进行全景介绍的说明性文字,有关于太和门被烧的故事,以及来自官方网站的游览须知和平面示意图。

这些材料中既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提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别适合达成小学阶段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个目标。

学习提示提供了两个阅读任务,以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展开有目的的阅读活动。

教学目标: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筛选阅读材料。

2.从各种相关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完成故宫参观路线图的设计。

3.对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进行组合,并收集相关资料,游览时进行讲解。

教学过程:一、回顾方法明确任务,充分开展自主阅读。

1.先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梳理出前两课运用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迁移运用到本课学习中来。

比如在阅读时要根据阅读任务,筛选出合适的阅读材料;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可以跳过或简单的快速阅读;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如找中心句,抓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等。

2.给学生发放学习单包含阅读任务、材料选择、阅读方法等栏目,让学生边阅读边记录,使学生的阅读思路更清晰,更有意识的去使用阅读方法。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主的完成本课学习。

从明确阅读任务到浏览全部材料,到细读相关内容,到完成阅读任务,都要放手让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和策略独立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对阅读过程进行交流。

1.学生借助学习单,自主学习后,要引导学生根据两个阅读任务进行交流,交流时,要评价学生:一是能否根据阅读任务合理选择阅读内容,二是采用了哪些阅读方法?这些方法是否合理?2.展示汇报阅读成果。

分小组进行成果的展示汇报,第一个阅读任务是展示自己画的参观路线图,并且是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第二个阅读任务是,可以就自己选择的景点向做一次详细讲解。

14《在柏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柏林》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

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

这次专门编排小说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本课是一篇微型小说,字数不到400字,小说构思精巧,没有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截取战争后方的一个生活场景,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表现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关注情节和人物,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

2.感受小说结局构思的巧妙,体会作者对残酷战争的控诉。

教学过程:一、回顾学法,建立联系,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前两篇小说的阅读方法,结合交流平台说说自己的看法。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小说“通过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2.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二、感知人物形象,交流情节设置,了解小说的表达手法。

1.围绕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围绕这个问题,自主批注,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从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等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1)从人物刻画上说,围绕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这些人物给你的印象是怎么样的,展开交流。

(2)从情节设置上说,写老妇人的奇特行为以及小姑娘的嗤笑和傻笑,都是在为后文蓄势,到结尾处才解释老夫人奇特行为的原因,令人震撼。

开头“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与结尾处老兵说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形成了照应,这些情节的设计都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先批注感想再交流。

结尾处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句话。

(老兵的话,引起了在场的每个人深深的反思,反思战争的罪恶感,结尾处的静触动的是每个人的心灵,具有震慑人心的作用。

从小说表达的艺术效果看,这种戛然而止的结尾含蓄深刻,发人深思,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战争中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每个人都要承受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平的生活是多么宝贵,多么值得珍惜。

)19《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围绕保护环境的主题编排。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青山不老》,选自梁衡的新闻四部曲之一——《没有新闻的角落》,以我进村采访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聚焦大山深处的普通人。

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的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的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