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略读课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月迹》教案、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月亮的足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掌握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了解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夜晚的月亮,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较强,但个体差异仍然存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需关注以下学情: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寻找月亮的过程。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月亮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大自然,关注自然美,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2.培养童真童趣,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学会与同学分享、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月亮在课文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月亮象征着团圆、美好、纯洁等,我们要学会珍惜这些美好情感。”
5.课堂结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思路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教师多给学生一个问题,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适时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让学生体验能学习,会学习的成功喜悦。
2、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要紧扣文本进行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深入品味、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美,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3、以“月”为明线索,以“感知美;欣赏美;探究美;抒写美”为暗线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模式“默读寻月之迹(自主学习)——细读品月之韵(合作学习)——研读悟月之情(探究学习)——延读写月之景(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
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月亮的踪迹。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美。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激趣导入月亮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文人墨客留下许多咏月的佳句。
你的脑海中闪现了哪些诗句?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随着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去追寻月亮的足迹,看看你会有哪些新体会?——月迹贾平凹(板书)。
追问:贾平凹“凹”的读音并解释。
屏示作者简介: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
陕西丹凤人。
著作有小说《秦腔》《浮躁》《废都》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等。
二、明确学习目标:出示课件1、默读课文,了解月亮的踪迹。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美。
三、默读——寻月之迹一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任务:1、圈画出不认识的字。
2、孩子们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都是什么样的?(用横线画出来)默读方法:注意力集中;不动唇,不指读;一分钟五百字;抓住主要信息。
温馨提示:参考课本右边的批注展示学习内容:1、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教师检测“面面相觑倏忽袅袅掬着沙粗糙嫉妒酥酥”的读音及词意。
动手写难写的字。
2、镜中月——“那竹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部编版《24.月迹》教案、教学设计(共5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4.月迹》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研讨方式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2、比较了解孩子的视角写不同主题的文章。
3、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
【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发展变化轨迹。
【教学难点】:准确领会文章的主题。
对奶奶形象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查找资料,说说月亮有哪些别称?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二、查找资料,简介作者。
贾平凹:陕西丹凤人,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小说作品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散文以一草一木,一石一景,俗而又俗的平常事物写起,引出一个充满寓意和深度的哲学命题。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山地笔记》、《天狗》、《怀念狼》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商州散记》等。
三、诵读课文,找出文中你不认识的字词,并查找字典,将它们写在下面。
四、再次阅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亮、看月亮、寻月亮、议月亮文章重点:寻月亮2、在寻月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心理变化?明确寻月的过程: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
在文中寻月的各部分用笔圈点勾画,找出能够说明月亮特点的语句【第3节写“镜中看月”是“长了腿的”。
写了月儿在镜中的变化:“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没了”第5节——第21节写“院中望月”是玉玉的,银银的,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有桂树和嫦娥第22节-第24节写“杯中饮月”是“酥酥地颤”的满圆月,一人一月,月亮入心第25节-第29节写“河中寻月”哪一处水里都有第30节写“眼瞳见月”哪个人眼瞳里都有】“盼望”——“失望”——“羡慕、嫉妒、争执”——“越发觉得奇了”——“都觉得满足了”五、赏析语言请你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富有儿童特色的语言进行赏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并学会写简单批注。
3、体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欣悦之情。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二)初读,寻月之迹1、[引导]: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散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并做好提要。
[归纳明确]:孩子们在中秋月夜寻找月迹。
2、[引导]: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要求]:提炼并圈划文章相关信息。
[归纳明确]: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三)品读,赏月之美1、[引导]:我们先看到镜中月。
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要求]:齐读,任选角度,展开讨论。
(交流后,ppt呈现旁批范例)[归纳明确]: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
“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2、[引导]: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要求]:自由散读,圈划批注,并交流。
[归纳明确]:(1)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
“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
(2)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地惹人怜惜。
(四)再读,探月之喻1、[引导]: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
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
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要求]:深入思考。
[归纳明确]:月亮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的象征。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24.月迹(教案)
24 月迹(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悄、累”等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悄、累”等,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3.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景物的静态与动态描写,再有感情地读给同学们听。
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重点)4.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和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怀,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3.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悄、累”等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悄、累”等,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展示图片: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也可以说说自己见到的月亮或月下景色,还可以说说自己了解的与月亮有关的传说。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
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
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
有个叫逢蒙的人,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
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
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悄悄、果实累累、袅袅、嫦娥”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说说月亮的足迹在哪里,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悄悄、果实累累、袅袅、嫦娥”等词语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说说月亮的足迹在哪里,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句诗,请看大屏幕: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好,请你来!嗯,读得真好。
现在请大家一起读。
你们发现,这诗都是和什么有关的?没错,就是月。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和月有关的文章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月迹在哪里,哪里有趣。
(4)课文围绕月迹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悄悄、果实累累、袅袅、嫦娥”等词语的读音。
(4)课文写了月亮像个顽皮的孩子,足迹遍布整个大地。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月迹都出现在哪些地方呢?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月迹出现在镜子上。
*读课文,说一说月亮是怎么爬上去。
*爬上穿衣镜的月亮,又有哪些变化?*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月亮?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预设:拟人,把月亮拟人化,赋予它生命,把它当作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来写。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公开课教案第【1】篇〗24 《月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6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悄、累”,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字词。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3.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察:美丽的月景月亮是我们最熟悉的景物之一了,贾平凹先生的《月迹》一文,用儿童的眼睛去寻找月亮。
2.助读资料:走进作者:贾平凹:1952 年2 月21 日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
著有小说集《下棋》《天狗》;长篇小说《浮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6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悄、累”,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字词。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重点)3.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这篇课文记叙了童年时代几个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过程。
四、品读释疑1.屋中盼月(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好奇的特点。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第1篇】一、课文内容分析《月迹》是贾平凹散文的代表作,最初发表在《散文》1980年第11期,后编入散文集《月迹》。
这篇散文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
中秋之夜,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寻找月亮的踪迹,充满童趣。
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呢?在穿衣镜上,在院子里,在河里,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
月亮不断变化,充满动态美。
《月迹》的语言清新优美,含蓄凝练,富有诗的韵味。
文章以孩童的心态、孩童的目光来展示、描绘中秋之月迹,把对一切美好事物热情追求的思想感情,浓缩到对月迹的追逐之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正如孙犁评价的那样,“在他的笔下,客观与主观,都是非常自然的,非常平易近人的,而其声响却是动听的,不同凡响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为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学生能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即可,《月迹》是本单元最后的一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情趣。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文及优美的语句,对理解课文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已学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能够较有条理地观察并描写景物。
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提示,在此基础上,了解文章内容。
此外,本文儿童化的语言,充满童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积累。
三、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悄、累、袅、嫦、娥、嫉、妒、瓷”,用多种方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4《月迹》(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月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月迹现象,理解作者通过观察月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内容1.教学文本:《月迹》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小时候跟随祖父在农村生活,观察到了月亮的变化,从而引发了对时间的思考。
2.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月迹现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月迹现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利用教学多媒体展示月亮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板书课题《月迹》,让学生齐读课题。
2.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月亮的变化及其原因。
3.合作学习(1)分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小组讨论:作者通过观察月迹,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牢固掌握。
(2)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月迹现象。
5.巩固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观察自然现象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月迹》月亮的变化时间的流逝作者的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写一篇作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让学生学会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第1篇】月迹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聚焦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指向关键能力培养的语文教学目标定位:重视语言训练、关注学法迁移、加强阅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孩子们寻月为线索,巧妙地描写了不同地方呈现出的月迹形貌,表达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教学中,紧紧围绕阅读提示,展开学法指导,遵循“默读课文,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这一教学思路,旨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从读中悟,从悟中读,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准备歌曲《月光》的视频。
2.搜集作者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月迹”1.播放歌曲《月光》,教师以歌词引入:月光洒在每个人心上,让回家的人有方向,迎着月色洒落的光芒,把古老的歌轻轻地唱——月亮,一个柔美动人的字眼儿。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月亮的足迹吧。
2.板书课题“月迹”,引导学生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月亮的足迹、印迹、踪迹)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了解作者。
设计意图:课文叙述了优美的月色,在此创设情境,旨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揣摩思考,质疑问难,为学生搭建一个走进文本的平台。
二、默读课文,寻找“月迹”1.一读课文: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如“袅袅”“嫉妒”以及多音字“悄、累”在词语“悄没声儿”“累累的骨朵儿”中的读音。
要注意“嫉妒”和“妒忌”的区别哟!2.二读课文:默读课文,结合所提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感知线索: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了?引导学生从五个段落概括回答,并动笔画一画。
归纳总结出答案。
教师相机板书:穿衣镜上(2)→院子里(3)→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20)→小河里(21)→眼睛里(23)(2)感知情感:孩子们在不同的地方发现了月亮的足迹,有哪些不同的反应?从而可以看出他们心情怎样?借助相关词语感悟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月迹》的教学教案
《月迹》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月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月亮的方式。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一篇关于月亮的短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月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月亮的方式。
(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一篇关于月亮的短文。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的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出具有想象力和个性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2)简要介绍作者贾平凹以及他的作品风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月迹》,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分享自己對月亮的感受和故事。
5. 创作练习:(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一篇关于月亮的短文。
(2)收集并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者描写方法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3. 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月亮的图片、作者贾平凹的简介等。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月迹》教案精品(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月迹》教案精品(精选5篇)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月迹》教案精品共五--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重点:朗读、体会感情充沛的特点。
难点: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步骤:一、导入课文:由“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
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由梁启超怎么会想到变法的思想这一悬念来阅读本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重点字、词故常敢破格打破常规人固有之,国亦宜然本来应当为缘结为一体天戴其苍,地履其黄顶着踏着2、正音:恶wū澌sī硎xíng三、提出突破口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果真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惟进取也故日新四、朗读第一、二段导入少年人与老年人性格有何不同? 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恋心保守永旧少年人常思将来希望心进取日新老年人思既往照例少年人思将来破格2)老年人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少年人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3)老年人常厌事一切事无可为少年人常喜事一切事无不可为4)老年人如夕照瘠牛少年人如朝阳乳虎2、归纳用比喻、对比,将少年人与老年人的不同性格比喻国家的强弱,以整齐的句式层层深入,形象鲜明。
少年人充满朝气,积极进取,敢于破格创新的性格就是少年中国的特点。
3、朗读,背诵。
注意语势,情感充沛。
五、重点研读第三段:(1)、朗读导入(2)、阅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的?1、分析这个段落层次2、把握关键句“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说说二三段的关系。
本段热烈讴歌少年中国,将希望寄托中国少年,层层深入。
3、朗读感受第三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1)“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2)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有如“干将”的勇武形象;3)“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月迹》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月迹》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袅、嫦”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悄、累”。
正确理解“满盈、希望”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寻月、赏月、议月的乐趣,抓住文中动静结合的描写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
3.感受孩子们丰富的心灵世界,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品味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学生分享、交流搜集的关于月亮的诗词名句,并说说这些语句带来的感受。
2.谈话导入: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那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作者贾平凹为我们营造的澄澈透明的童心世界,一起去寻找美好的月迹吧。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检验预习效果,相机指导读音。
(重点指导多音字“悄、累”的读音,可结合具体语境或运用组词法,帮助学生识记字音)2.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思考问题,并在文中圈画出答案。
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1)学生默读课文,并圈画答案,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回答,学生互相补充,教师总结。
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门外。
人物:奶奶、我、弟弟、三妹。
事件: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3.作者重点写了哪一事件?(指名回答)寻月亮板块三研读课文,学习写法1.过渡:中秋节的夜晚,人们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赏月,作者一家人也不例外,但月亮却像个调皮的孩子一般和孩子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孩子们在院子中等了好久却不见月亮的踪影,只好回到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缠着奶奶讲故事。
奶奶讲了一个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奶奶却突然开小差了,她说:“月亮进来了!”。
孩子们最后在奶奶的指引下寻到了月亮。
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月亮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回答,学生补充,教师引导)中堂里:在竹窗帘儿和穿衣镜上出现了月影,月亮的形状变化为:白道儿——半圆——满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月迹》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所作的一篇充满童趣的优美散文。
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
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月亮的运行足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一一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寻美的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品味月色的美,体验童心的纯,领会文章的主旨。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净化学生心灵。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给文章划分段落。
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四、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
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五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五、说教法学法1.选择教法,形成思路为了能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我围绕三维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借助课件展示等方法, 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用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古人经常用“月”来表达思乡情感,同学们能说出这样的诗句吗?(生自由答)中秋之月让人们产生无限遐想,让人们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贾平凹是怎样写中秋之月的。
板块二、作者简介贾平凹:作家。
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
1952年2月21日出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初步了解月亮在我国人民情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梳理情节,了解文中所写寻月的全过程。
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理解月亮是“印章”的深刻含义,体会一切从孩子眼中看出的意义。
揣摩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色。
【教学重点】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对景物中的哲理的抒发的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天空,清澈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限情思遐想。
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诗句,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纯粹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天上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
现在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相关的诗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月相关的散文贾平凹的《月迹》,看看你能体会到哪些东西。
(板书课题作者)二、认识作者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
著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小说集《商州》《白夜》《浮躁》《废都》等。
作品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三、字词检查四、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月之迹1.解题(月:月亮;迹:踪迹、痕迹、轨迹)2. 整体感知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时间:中秋的夜里人物:奶奶、我和弟弟妹妹事情:盼月——寻月——议月文章重点:寻月亮3.师:月亮在哪些地方留下了它的踪迹?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语段吗?请你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
生浏览课文,生说。
——明确:月亮的踪迹:镜中、院中、杯中、河里、眼中【引导学生关注边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精品教案
24 月迹(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悄、累”等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悄、累”等,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3.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景物的静态与动态描写,再有感情地读给同学们听。
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重点)4.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和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怀,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3.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悄、累”等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悄、累”等,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展示图片: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也可以说说自己见到的月亮或月下景色,还可以说说自己了解的与月亮有关的传说。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
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
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
有个叫逢蒙的人,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
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
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哩。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模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模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强化此写作方法并能使之应用。
2、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纯粹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天上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亮相关的文学作品。
(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月相关的散文。
(板书课题:月迹)。
2.介绍作者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
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
陕西话中,娃凹同音。
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创作。
著有小说《商州》、《山地笔记》等。
(二)检查预习情况1.扫清三篇文章的字词障碍。
2.听课文朗诵录音(教师正音)。
贾平凹(wā)嫉妒(jí)3.对课文进行质疑(三)整体感知:分组讨论课文的行文线索。
1.教师:散文在结构上看似自由,但文中都有一条线索将文章的材料组织起来——形散而神不散。
请同学们讨论分析本文的行文线索。
学生自行讨论并回答明确:屋中之月——院中之月——沙滩之月寻月——赏月2.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和预习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质疑。
(四)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明确: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启发: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或经历了什么后,最后得到满足呢?)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在屋中的穿衣镜上看到了月亮,没多久,月亮在镜上消失了,孩子们很失望;(指名朗读)(板书:屋中之月——失望)孩子们跑到院子里寻找月亮,“满院子的白光”“玉玉的、银银的”月亮“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指名朗读)(板书:院中之月——争执)寻月寻出了院门,在沙滩上、在每个人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他们陶醉在月色中,而且明白了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范文(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范文(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思路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教师多给学生一个问题,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适时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让学生体验能学习,会学习的成功喜悦。
2、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要紧扣文本进行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深入品味、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美,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3、以“月”为明线索,以“感知美;欣赏美;探究美;抒写美”为暗线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模式“默读寻月之迹(自主学习)——细读品月之韵(合作学习)——研读悟月之情(探究学习)——延读写月之景(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
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月亮的踪迹。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美。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激趣导入月亮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文人墨客留下许多咏月的佳句。
你的脑海中闪现了哪些诗句?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随着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去追寻月亮的足迹,看看你会有哪些新体会?——月迹贾平凹(板书)。
追问:贾平凹“凹”的读音并解释。
屏示作者简介: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
陕西丹凤人。
著作有小说《秦腔》《浮躁》《废都》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等。
二、明确学习目标:出示课件1、默读课文,了解月亮的踪迹。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美。
三、默读——寻月之迹一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任务:1、圈画出不认识的字。
2、孩子们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都是什么样的?(用横线画出来)默读方法:注意力集中;不动唇,不指读;一分钟五百字;抓住主要信息。
温馨提示:参考课本右边的批注展示学习内容:1、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教师检测“面面相觑倏忽袅袅掬着沙粗糙嫉妒酥酥”的读音及词意。
动手写难写的字。
2、镜中月——“那竹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月迹》教学设计
《月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月迹》是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优美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
这篇散文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一群孩子为了寻找月亮的踪迹,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整个过程充满童真、童趣。
全文描写细腻,语言动人,作者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带我们领略了月亮之趣,自然之趣、儿童之趣。
《月迹》作为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是前面知识的再复习再运用,担负举一反三的任务。
结合学段目标以及单元语文要素,教学时应以“课文导学”为抓手,梳理月亮的足迹,初步体会月亮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并为单元习作要求“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能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感受。
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已有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本课可在学生的已知基础之上去开启未知,通过中堂月变化的探寻,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全文的变化维度:位置在变,形状在变,心情在变,想法在变,感受作者全文“多维联动”的写作方法,发现各个维度间的交织融合,感受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写“月迹”的同时也是表“心迹”。
【教学目标】1、文化自信:默读课文,抓住“变化”理清文章脉络。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语言运用:认识“袅、嫦”等6个生字,读淮多音字“悄、累”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3、思维能力:自主阅读课文,把握内容,理清写作顺序,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去哪里。
4、审美创造:品味、积累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感受不同地点的月亮的独特美。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理清写作顺序,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去哪里。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策略】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和生字【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咏月”1.课件出示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的图片。
统编语文教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迹》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统编语文教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迹》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月迹》是统编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一群孩子从中堂追到院子,追到河边,追寻月亮踪迹的过程中产生的有趣想象和独特情趣。
全文描写细腻,语言动人,作者贾平凹先生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带我们领略了月亮之趣,自然之趣、儿童之趣。
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指向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月迹》作为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是前面知识和方法策略的再复习再运用,担负举一反三的任务。
结合学段目标以及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教学时应以“课文导学”为抓手,梳理月亮的足迹,从语言中体会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初步体会月亮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并为单元习作要求“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做好铺垫准备。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这单元首篇《古诗词三首》时,就让学生收集与月有关的古诗、散文、神话故事等,了解月的意象,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文章意境。
学生在四年级上册策略单元学过“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并且这单元前面三篇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和《鸟的天堂》的学习中,我们继续教给学生用批注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课中学生继续运用批注的方法写感受,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为五下第七单元“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表达效果”打下基础,推动这一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教学目标:1.通过预学,落实词语学习,感受作者的叠词、儿化的语言风格。
2.通过寻找“月亮的足迹”,借助《语文作业本》第2题的思维导图,梳理课文的脉络。
3.借助完成《语文作业本》第3题“摘抄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动人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
4.联读《月鉴》,强化体会动态、静态描写景物的方法。
开始上课。
教学重点:从“月趣”的语句中体会作者动人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
教学难点:强化体会动态、静态描写景物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篇自读课文。
这篇文章的作者贾平凹描写了幼年时候,中秋节时从盼月到寻月再到议月的过程。
文章的重点在“寻月”中,作者用儿童视角介绍了中秋时分对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等,表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告诉人们,只有想方设法去努力追求,才能得到的道理。
【作者介绍】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
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
陕西话中,“娃”“凹”同音,用“凹”替代“娃”。
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创作。
著有小说集《商州散记》、《天狗》;长篇小说《浮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lěi() jǐ() gū()
累几骨
lèi() jī() gǔ()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的桂树()的骨朵儿()的感觉
()地爬高()地溜进来()地闪着银光
三、在括号里写出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
2.(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时间)孩子们寻找月迹的过程,他们先后寻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足迹,表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让人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五、重点段落品析。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去找它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兴趣----()粗糙----()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月亮饱含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它在每个人的心里。
B月亮不见了,奶奶让大家去寻找。
C天阴了,月亮才不见了。
3.通过阅读选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写出几句你喜欢的描写“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积累几个骨朵儿
很累几乎骨头
二、高高累累奇妙
渐渐悄没声儿灿烂
三、1.拟人 2.拟人
四、中秋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只有想方设法去努力追求,才能得到
五、1.兴致粗劣
2.A
3.月亮无处不在,它在每个人的心里美好事物的追求
六、示例: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教育,使干部、教师、学生掌握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等有关法规和安全方面的知识,树立安全意识。
1.法规政策教育
各类安全法规和政策是安全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
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政策水平,增强安全意识,达到零指标。
2.安全知识教育
主要是《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须知》一书的教育及其他有关资料教育。
每学期至少一次大型的安全知识教育。
3.典型经验和事故的教训教育
学校第一负责人根据上级的通报情况,结合本校与兄弟学校的经验和教训,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使师生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强。
从事故教训中吸取有益的东西,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4.经常性安全教育
每学期每月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一次,全校性教育一次,红领巾广播站安全教育每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