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081姓名:严超学号:20082400511047指导老师:罗刚一、塑件分析、塑料的选取及其工艺性分析该塑件应该是一个塑料板、称套,且承载不高,此符合低压聚乙烯(PE)的特点,并且聚乙烯还拥有硬、耐磨、耐蚀、耐热、及绝缘性好等优点,价格也比较便宜。
而且聚乙烯流动性好、对压力变化敏感,适用高压注射,料温均与,填充速度快、保压充分、易脱模。
聚乙烯的缺点就是成型收缩率范围及收缩值大,易产生缩孔,在流动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收缩差异较大,方向性明显,易变形、翘曲等。
所以,在成型时应控制模温,冷却时应保证冷却均匀、稳定、速度慢且充分冷却。
结果:塑料用聚乙烯成型方式为注塑成型附:聚乙烯(PE)的主要技术指标密度ρ(g/cm3):0.19-0.96收缩率s:1.5-3.6成型温度t/°C:140-22二.确定注射机选用注射机型号为:ft-s200/400型卧式注射机ft-s200/400型卧式注射机有关技术参数如下:最大开合模行程/mm:260模具厚度/mm:165——406喷嘴圆弧半径/mm:18喷嘴孔直径/mm: 4拉杆空间/mm:290×368锁模力/KN:2540额定注射量/cm3:200/400最大注射压力/MPa:109最大注射面积/cm2:645三、型腔数目确定我们小组采用按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来确定型腔数目n,有npA ≤Fp – pA1式中Fp——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254000(N)A——单个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8167.14(mm2)A1——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200(mm2)P ——塑料熔体对型腔的成型压力(MPa),其大小一般是注射压力的80%。
代值计算得n = 14.27 故取值为14综合考虑塑件的尺寸及表面的精度要求以及塑件的结构,宜采用盘型浇口。
若采用一模多腔设计、加工难度大,成本高。
所以采用一模两腔。
结果:型腔数目为二四、分型面的选择及浇注系统设计分型面选择一般原则1.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2.避免模具结构复杂3.分型面应便于塑件脱模4分型面应有利于侧面分型及抽芯5.分型面应保证塑件质量6.分型面的选择用力与防止溢流7.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与排气8.分型面的选择应使成型零件便于加工9.应尽量减少由于脱模斜度造成塑件大小端的差异参考着以上原则,我们的分型面选在了A面浇注系统设计原则1.了解塑料的工艺特性2.排气量好3.防止型芯和塑件变形4.减少熔体流程即塑料耗量5.修整方便,并保证塑件的外观质量6.要求热量及压力损失小参考着以上原则,我们采用如图所示浇注系统(2)浇口套选用浇口套如图所示材料T10A钢,热处理淬火后表面硬度为53HRC~57HRC五、成型零部件设计查有关资料得聚乙烯(PE)的收缩率为S = 1.5% ——3.5% ,故平均收缩率Sca = (1.5%+3.5%)/2 = 2.5% =0.025 根据塑件尺寸公差要求,模具的公差取δz = Δ/4 。
塑料模具说明书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 09-3学号: 0930140320姓名:李建龙材料工程系2011.11目录一、产品说明 (2)二、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2)三、成型设备的选择 (4)四、模具结构方案的确定 (5)五、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 (9)六、绘制模具总装图 (13)七、总结 (14)八、参考文献 (15)前言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是《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塑料模具设计知识,进行中等复杂零件的塑料模具设计。
从塑料成型工艺编制,塑料模具设计、非标模具零件和模具总装图绘制,完成塑料模具设计的整个过程。
一、产品说明塑料壳体件如图一所示,材料:PP;壁厚:2mm;公差等级:IT9;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
设计其塑料模具。
图一二、塑件的工艺性分析塑件的原材料分析:(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如表1所示。
表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塑料品种结构特性使用温度化学稳定性性能特点成型特点PP热塑性塑料线性结构,非结晶型。
小于-15℃较好,比较稳定。
机械性能较好,耐热性好,耐低温,不吸水,高频绝缘性能好。
成型收缩范围大,,热熔大必须设计冷却回路,成型模温80℃,不可低于50℃结论该塑料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适宜注射成型,易解聚,老化,所以需加入老化剂。
(2)塑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分析塑件上尺寸均无特殊要求,为自由尺寸,可按MT5级塑件精度查取公差值(详见附录1 GB/T14486-1993)。
塑件为塑料壳体,要求外观美观、无斑点、无熔接痕、表面粗糙度可取Ra1.6,塑件内部没有较高的粗糙度要求。
(3)塑件结构工艺性分析此塑件为壳体类零件,腔体深大约30mm,壁厚2mm,总体尺寸适中,塑件成型性能较好。
此塑件只有一个型腔,其结构简单,容易制造。
成型它的模具工作零件可用数控车机加工。
并且其体积小,需大批量生产,所以一模两件。
三、成型设备的选择(1)计算塑件的体积根据零件的三维模型,利用三维软件可直接查询塑件的体积为:V1=5099.0782mm3。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目的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是《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一次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塑料模具设计的训练,其目的是:(1)通过模具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具体设计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
(2)通过模具课程设计,学生进行了一次较为完整的塑料模具设计的实际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步骤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奠定基础。
(3)通过模具课程设计,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和手册的能力,熟悉并正确应用有关的技术标准。
(4)通过模具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和时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形成从业的基本素职。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选择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注射模进行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下任务:(1)绘制塑料制件图一张(A4)(用计算机绘图)(2)绘制塑料注射模装配图一张(A1)(手工绘图)(3)绘制模具零件工作图2~3张(用计算机绘图)(4)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三)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步骤1.塑件成型工艺分析(1)塑件成型特性的分析根据塑件图中标明的塑料品种,分析该塑料的使用性能及成型性能;查阅该塑料的比重、比容、收缩率及流动性等特性。
(2)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认真阅读塑件图,审核塑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塑件壁厚及其他技术要求,必要时还需阅读该塑件所属的部件图(或组件图)和了解该塑件的使用条件、使用寿命、载荷特性及其数值等。
据此分析塑料注射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明确生产批量小批量生产时,为了降低成本,模具尽可能简单,通常采用单型腔;大批量生产时,应在保证塑件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一模多腔或高速自动化生产,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因此对模具的推出机构、合模导向机构、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的脱模以及凸、凹模的结构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圆桶注塑模设计姓名:系别:专业班级:模具10-1班指导教师:学年学期:2011-2012.2XXX学院《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学会查阅塑料模具设计手册,能够对中等复杂制件设计塑料模具。
二、设计课题:圆桶注塑模设计根据图纸要求,完成制件的塑料模具设计(见图纸)生产纲领:10~100万三、时间两周四、设计流程(建议)1、资料收集二天2、塑料工艺分析半天3、型腔布局、分型面、塑件尺寸计算半天4、模具草图绘制二天5、模具总装图绘制二天6、编写设计说明书二天五、需完成工作量1、模具总装图一张;零件图张(1:1,计算机绘图)2、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制件分析,型腔布局流道设计,分型面设计,锁模力校核,注射机选用,模架零件设计与选用,总结等)完成日期:2012 年04 月30 日评语:评分:指导教师:年月日名称:圆桶材料:改性塑料PS零件图目录《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零件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圆桶注塑模说明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塑料的工艺性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1章序言1.1 模具的重要意义模具是工业产品生产用的重要工艺装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60%-90%的工业产品需要使用模具,模具工业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许多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模具生产,特别是汽车、摩托车、轻工、电子、航空等行业尤为突出。
而作为制造业基础的机械行业,根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的预测,21世纪机械、制造工业的零件,其粗加工的75%和精加工的50%都将依靠模具完成,因此,模具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
1.2 塑料注射(塑)模具它主要是热塑性塑料件产品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成型模具,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对应的加工设备是塑料注射模具对应的加工设备是塑料注射成型机,塑料首先在注射机底加热料筒内受热熔融,然后在注射机的螺杆或柱塞推动下,经注射机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塑料冷却硬化成型,脱模得到制品。
其结构通常由成型部件、浇注系统、导向部件、推出机构、调温系统、排气系统、支撑部件等部分组成。
制造材料通常采用塑料模具钢模块,常用的材质主要为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等。
注射成型加工方式通常只适用于热塑料品的制品生产,用注射成型工艺生产的塑料制品十分广泛,从生活日用品到各类复杂的机械,电器、交通工具零件等都是用注射模具成型的,它是塑料制品生产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加工方法。
1.3 塑料模具发展前景近年来,中国塑料模具发展速度相当快。
目前,塑料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中所占比重约为30%。
随着中国汽车、家电、电子通讯、各种建材迅速发展,预计在未来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具占模具总量的比例仍将逐步提高,且发展速度将快于其他模具。
据介绍,在生产汽车时,各种功能性零部件都要靠模具成型,仅制造一款普通轿车约需200多件内饰件模具,而制造保险杠、仪表盘、油箱、方向盘等所需的大中型塑料模具,从模具行业生产能力看,目前满足率仅约50%。
在建筑领域,塑料建材大量替代传统材料也是大势所趋。
最新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课题(把手)塑料模设计说明书班级:模具1221班学生:王国林学号: 17号指导教师:郭伟刚2013年12月11日材料: ABS二维图三维图大批生产,精度MT5。
要求:一模多腔,侧浇口结构设计目录一.塑件成型工艺分析1.1材料 ..................................................................................................1.2塑件的结构工艺性 .......................................................................... 二.分型面位置的分析和确定2.1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2.2分型面选择方案 ............................................................................. 三.塑件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的确定3.1数量 .................................................................................................3.2排列方式 ......................................................................................... 四.注射机的选择和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4.1所需注射量的计算 ..........................................................................4.2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及所需锁模具、力的计算4.3注射机型号的选定 ..........................................................................4.4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 五.浇注系统的形式选择和截面尺寸的计算5.1主流道的设计 ...................................................................................5.2冷料穴的设计 ...................................................................................5.3分流道的设计 ...................................................................................5.4浇口设计 ............................................................................................5.5浇注系统的平衡 ................................................................................ 六.成型零件的设计及力学计算6.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6.2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6.3成型零件的强度及支撑板厚度计算 ................................................ 七.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 八.导向机构的设计 ...................................................................... 九.脱模机构的设计 ...................................................................... 十.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 十一.模具总体结构 ...................................................................... 参考文献一,塑料成型工艺性分析1.1材料:ABS(丙烯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英文名: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的性能分析:ABS是一种高强度改性PS(聚苯乙烯),由丙烯酯,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组元以一定比例共聚而成。
塑料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端盖塑料模具设计系部材料工程系专业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班级模具081班学生姓名韩雪飞学号081304129指导教师于智宏2011年 3 月15 日目录绪论……………………………………………………………………………………1一、模塑工艺工艺规程的编制 (2)1.塑件工艺性分析 (2)1.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2)1.2.1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 (3)1.3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3)1.4塑件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 (4)1.5塑件成型设备的选取 (4)二、注塑模具结构设计 (5)2.1分型面选择 (5)2.2.1确定型腔数目和排列方式 (6)2.2.1.1按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确定型腔数量 (6)2.2.1.2按注射机的注塑量确定型腔数量 (6)2.2.2型腔的排列方式 (7)2.3浇注系统的设计 (8)2.4.推出机构的设计 (9)2.5凹模的设计 (10)三、端盖注塑模具的有关计算 (11)四、模具加热和冷却系统的设计 (12)五、模具闭合高度确定 (13)六、注塑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13)七、注塑模具的安装和调试 (13)八、结论 (16)九、参考文献 (17)绪论大学三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毕业设计是其中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及所掌握的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采用模具的生产技术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
换型不断加快。
使模具的需要补断增加。
而对模具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模具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更为重要。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工艺基础,在我国,模具制造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
中国虽然很早就开始制造模具和使用模具,但长期未形成产业。
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模具工业才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不仅国有模具企业有了很大发展,三资企业、乡镇(个体)模具企业的发展也相当迅速。
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但与需求相比,显然供不应求,其主要缺口集中于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领域。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课程设计(论文)课程名称模具设计制造综合设计题目名称塑料塑料瓶盖注塑模具设计学生学部机械电气工程学部专业班级09材料1班学号12020901032学生姓名吴广传指导教师肖金老师2011 年 6 月30 日目录一、前言 (3)二、设计内容 (3)三、设计要求 (4)四、塑料的工艺分析 (5)1、塑件的使用性能 (5)2、塑件的尺寸精度 (5)3、塑件的表面质量 (5)4、塑件的结构工艺性 (5)5、原材料的工艺性 (6)六、注射机的择选 (7)1、注塑机的初选 (7)1、计算塑件的体积 (7)2、计算塑件的质量 (7)3、选用注塑机 (8)2、注塑机的终选 (8)1、注塑量的校核 (8)2、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 (9)3、模具安装部分的校核 (9)4、模具开模行程的校核 (9)5、锁模力的校核 (9)6、注射压力的校核 (10)8、成型工艺参数 (10)七、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11)1、成型零件的尺寸计算 (11)(1)型腔尺寸 (11)2.冷却系统水管孔径的计算 (12)浇注系统的设计计算 (13)八、模具结构分析与设计 (14)1、型腔数目的确定 (14)2、型腔和型芯的结构和固定方式 (14)3、浇注系统的确定 (15)4、脱模方式的确定 (15)5、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15)6、冷却系统的结构设计 (15)7、排气方式的确定 (16)九、模具特点和工作原理 (16)十、个人总结 (16)十一、参考文献 (17)一、前言一个学期的课程即将结束,为检验这一个学期以来对于塑料模具设计的学习效果,综合检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我将进行并努力认真的完成此次课程设计,我的课程设计题目为:塑料瓶盖注塑模具设计。
本次设计以塑料瓶盖注塑模具为主线,综合了塑料的工艺分析,模具结构分析,最后是模具的设计计算等一系列模具设计的所有过程;能很好的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设计该模具的同时总结了以往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模具设计中常用的公式、数据、模具结构及零部件;把以前学过的基础课程融汇到综合应用当中来,所谓学以致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 塑件的工艺分析,确定方案,设备校核 (1)1.1 塑件工艺分析,填写工艺卡 (1)1.1.1 塑件的工艺分析 (1)1.2 确定模具结构方案 (2)1.2.1 分型面 (2)1.2.2 型腔数目的确定 (2)1.3 选择设备,进行校核 (2)1.3.1 选择注射机 (2)1.3.2 设备校核 (2)2 浇注系统的设计,排溢系统的设计 (4)2.1 主流道的设计与定位圈的设计 (4)2.1.1 主流道的设计 (4)2.1.2 定位圈设计 (4)2.2 分流道设计 (4)2.3 冷料穴及浇口设计 (5)2.3.1 冷料穴的设计 (5)2.3.2 浇口设计 (5)3 成型零部件的设计及校核 (6)3.1 凹模的设计与校核 (6)3.1.1 凹模直径 (6)3.1.2 凹模深度 (6)3.2 凸凹模尺寸 (7)3.2.1 凸模高度 (8)3.3 中心距计算 (8)3.4 模底厚度计算 (8)3.5 模壁厚度计算 (8)4 导向机构的设计 (10)4.1 导向机构的总体设计 (10)4.2 导柱设计 (10)4.3 导套设计 (10)5 推出机构的设计及计算 (12)5.1 推出机构的设计 (12)5.2 推出机构的计算 (12)5.2.1 脱模力及型腔计算 (12)5.2.2 开模行程校核 (13)5.2.3推杆行程校核 (13)6 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14)6.1 冷却介质的选用 (14)6.2 冷却系统的简略计算 (14)6.2.1 求塑件在固化时每小时释放的热量Q (14)6.2.2 求冷却水的体积流量 (14)6.2.3 求冷却管道直径d (14)6.2.4 求冷却水在管道内的流速 (15)6.2.5 求冷却管道孔壁与冷却水之间的传热膜系数h (15)6.2.6 求冷却管道总传热面积A (15)6.2.7 求模具上应开设的冷却管道的孔数n (15)7 模架尺寸的确定 (16)参考文献 (17)感想 (18)1 塑件的工艺分析确定方案设备校核1.1塑件工艺分析,填写工艺卡1.1.1塑件的工艺分析图1.1 塑件图该塑件是一盖,塑件壁厚属薄壁塑件,生产批量大,材料为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塑料因本身吸水率小,成型前不一定要进行干燥。
聚苯乙烯为无定型塑料,黏度适宜,流动性较好,热稳定性亦较好,注射成型比较容易。
成型范围宽,在黏流态下温度的少许流波动不会影响注射过程。
处于黏流态的聚苯乙烯,其黏度对剪切速率和温度都比较敏感,在注射成型中无论是增大注射压力或升高料筒温度都会使熔融黏度显著下降。
因此,聚苯乙烯即可用螺杆式也可用柱塞式注射机成型。
料筒温度可控制在140℃~260℃之间,喷嘴温度为170℃~190℃,注射压力为60℃~150℃pa.1.2确定模具结构方案1.2.1分型面依据对塑件结构的分析,采用矩形浇口浇注,因此采用两板式分型面。
1.2.2型腔数目的确定塑件容积:V n =222π×18-202π×14-172π×2-2.5 2π-316π=6.9㎝3初步估计浇注系统凝料体积:Vj=6.9×0.6=4.41㎝3该模具一次注射所需塑料:体积:V0=Vn+Vj=6.9+4.41=11.31cm3质量:m0=V =1.05×11.31=11.88g初步选择一模四腔。
1.3选择设备,进行校核1.3.1选择注射机根据塑件体积和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额定注射量G),可选用XS-Z-60注射机,注射机主要参数见表1.1:表1.1 注射机主要参数注射容量/cm360 锁模力/kN 50螺杆直径/mm 38 注射行程/㎜130注射压力/Mpa 1220 最大注射面积㎝3130注射速率/(g/s) 60 最大模厚/mm 200塑化能力/(g/s) 最小模厚/mm 70螺杆转速/(r/min) 定位孔直径/mm 55喷嘴球半径/mm 12 喷嘴孔直径/mm 4 合模方式液压-机械1.3.2设备校核1) 注射量的校核依据模具设计时必须使得在一个注射成型周期内所需注射的塑料容体的容量或质量在注射机额定注射量的80%以内。
即: V V V g j n n 8.0≤+〔〕 (1.1)其中Vn —单个塑件的容积㎝3Vg —注射机额定注射量㎝3Vj —浇注系统凝料的容积㎝311.88×4㎝3≦60×0.8 cm 3所以满足要求。
2) 锁模力的校核查表得P 平=30MPa依据 T 推=AP 平均 (1.2)= 1/4π×442×30×4=182371.2N取压力耗损系数k=0.3AkP 0=4×1/4×π×442×88×0.4=213982.208NT 推≦AkP 0所以满足要求。
3) 注射压力的校核注射机的额定注射压力即为该机器的最大压力Pmax=119Mpa,应该大于注射成型时所需调用的注射压力P,即:P m ax ≧kP (1.3)式中k —安全系数,常取k=1.25~1.4,实际生产中,该塑件成型时所需注射压力为20~40Mpa ,经计算,符合要求。
4) 安装部分尺寸校核主流道的小端直径D 大于注射机喷嘴d ,通常为D=d+(0.5~1)mm对于该模具d =4,取D=5mm ,符合要求。
2 浇注系统的设计,排溢系统的设计2.1主流道的设计与定位圈的设计2.1.1 主流道的设计(1)主流道为圆锥形,其锥角α=2°~4°以便于凝料从主流道中取出,内壁表面粗糙度为Ra=0.63um。
(2)为防止主流道与喷嘴处溢料,主流道对接处紧密对接,主流道对接处应制成半球形凹坑,其半径R2=12+(1~2)=13~14mm,其小端直径d2=4+(0.5~1)=4.5~5mm,凹坑深取h=4mm。
(3)为减小料流转向过度时阻力,主流道大端呈圆角过渡,其圆角半径r=2mm。
(4)为保证塑件良好成型,避免增多流道凝料和增加压力损失,保证成型取L≤60mm.(5)由于主流道与塑料熔体及喷嘴反复接触和碰撞,因此将主流道制成可拆卸的主流道衬套。
选择A型衬套,其大端高出定模端面H=8mm,起定位作用,与注射机定位孔间隙配合。
主流道尺寸计算;Qv=v/t=14.5/0.7=20.7。
主流道剪切速率取γ=103查表得Re=2.8mm.取主流道大端直径为6mm。
小段直径为3mm。
2.1.2 定位圈设计注射机定位孔尺寸为63.6+0.064mm定位圈尺寸取62.6+0.064,两者之间较松动的间隙配合,符合要求。
2.2分流道设计由于分型面为平面,因此采用圆形截面流道,查表[1]知聚苯乙烯分流道直径在3.2~9.5㎜。
分流道尺寸计算:Qv=v/t=14.5/(0.7×4)=5.175 取γ=1000。
Re=1.8mm.取直径3.6mm。
分流道表面不要求太光洁,表面粗糙度取Ra=2um.。
这样可增加对外层塑料熔体流动阻力,使外层塑料冷却皮层凝固,形成决热层,有利于保温,但表壁不得凹凸不平,以免对分形和脱模不利。
分流道与浇口的连接处加工成斜面并用圆弧过渡,这样有利于塑料熔体的流动及填充。
2.3 冷料穴及浇口设计2.3.1冷料穴的设计聚苯乙烯塑性较好,采用Z形冷料穴,开模时拉料作用,然后由推杆强制推出,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
2.3.2 浇口设计矩形侧浇口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制品的多腔注射模,其优点是截面形状简单易于加工便于试模后修正,缺点是在制品的外表面留有浇口痕迹。
浇口尺寸计算:查得系数m=0.6。
根据公式h=n×t=1.2mm b=A½/30=44π×18+π222 =1.27mm长取1.5~2.5mm之间。
3成型零部件的设计及校核3.1凹模的设计与校核塑件的最大收缩率为0.7%,最小收缩率为0.3%3.1.1凹模直径公差带法:第一个直径:公差带法:第一个直径:凹模的直径制造公差δz=1/3Δ=1/3×0.357=0.119mm此值在IT9到IT10之间。
取IT9即δ=0.10L m =[(1+S max ) ×L s –Δ] +0δz =[(1+0.7%)×44-0.357]+0.10 =43.951+0.10 mm校核塑件最大尺寸:L m+δz+δc- L sδmin≤L s设磨损余量δc=1/6Δ=1/6×0.357=0.059mm则:(0.07-0.03) ×44+0.059+0.1=0.335mm因此凹模直径43.951+0.10mm第二个直径:凹模的直径制造公差δz=1/3Δ=1/3×0.324=0.108mm此值在IT9到IT10之间。
取IT9即δ=0.10L m =[1+S max ) ×L s –Δ] +0δz=[(1+0.7%)×38-0.324]+0.10 =37.942+0.10 mm校核塑件最大尺寸:L m+δz+δc- L sδmin≤L s设磨损余量δc=1/6Δ=1/6×0.324=0.054mm则:(0.07-0.04) ×44+0.54+0.1=0.306mm因此凹模直径37.942+0.10mm3.1.2凹模深度凹模的制造公差:δz=1/3Δ=1/3×0.272=0.087mm,选取IT9δc=1/6Δ=1/6×0.24=0.04mm公差带法:H m =[1+S min ) ×H s –δz ] +0δz =[(1+0.3%)×16-0.052]+0.080=15.996+0.052 校核:H m –H s ×S max +Δ≥H s (3.1)即:(16.012-0.007×16)+0.272=16.156>16满足要求,故取凹模深度为H m =15.996+0.052H m =[1+S min ) ×H s –δz ] +0δz =[(1+0.3%)×18-0.272] +0.052=15.996+0.052 校核:H m –H s ×S max +Δ≥H s (3.2)即:(18.002-0.007×18)+0.272=18.166>18满足要求,故取凹模深度为H m =18.002+0.052mm3.2 凸凹模尺寸第一段径向尺寸:凸模制造公差:δz =1/3Δ=1/3×0.358=0.119mm公差带法:l m =[1+S min )×l s +Δ]+0δz =[(1+0.3%)×34+0.358]-0.213=34.46-0.11 δc =1/6Δ=1/6×0.358=0.059mm校核: l m –(δz +δc)- S max ×l s ≥l s (3.3)34.46-0.179-0.7%×34=34.052>34mm满足要求,故取凸模直径mm 011.046.34-第二段径向尺寸:凸模制造公差:δz =1/3Δ=1/3×0.358=0.119mm 凸模制造公差:δz =1/3Δ=1/3×0.48=0.16mml m1=[(1+S min )l s +Δ] -0δz =[(1+0.3%)×40+0.48] –00.18=40.6–00.18 mm设磨损余量δc =1/6Δ=1/6×0.357=0.059mm校核: l m –(δz +δc)- S max ×l s ≥l s (3.4)40.6-0.24-0.7%×40=40.8>40mm满足要求,故取凸模直径mm 011.06.40-3.2.2 凸模高度凸模制造公差:δz=1/3Δ=1/3×0.272=0.081mm,比值在IT9—IT10之间,按IT9制造,δz=0.052mm,设磨损余量δc=1/6Δ=1/6×0.272=0.045mm公差带法:h m=[(1+S max)h s+δz] -0δz=[(1+0.7%)×16+0.045]–00.084=16.116–00.084 mm校核:h m- h s S min-Δ≤h s16.116-16×0.007-0.272=15.78<16mmmm满足要求,故凹模高度为16.110-0.052第二凸模高度计算:h m=[(1+S max)h s+δz] -0δz=[(1+0.7%)×14+0.052]–00.084=14.15–00.084 mm校核:h m- h s S min-Δ≤h smm满足要求,故凹模高度为14.150-0.0523.3中心距计算1) 制造公差:δz=1/4Δ=1/4×0.33=0.0825mm,现取IT10级精度δz=0.070mmC m=[C m+CS cp]±δz/2=(13+13×0.005)+0.070/2=13.605±0.035mm-0.17=12.951满足要求3.4模底厚度计算由图查表得模具主要按强度校核:由公式得:t={(3×P×R)/4×[σ]}1/2=8.2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