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环境洞察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变革更新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整合重构能力)测量量表

合集下载

动态能力的维度划分

动态能力的维度划分

组织变革
变革意识
组织变革需要培养员工的变革意识,使员工认识到变革的 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参与和支持变革。
变革策略
组织变革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变革策略,包括目标设定、 方案制定、实施监控等方面,以确保变革的顺利推进和成 功实施。
变革领导力
有效的变革领导力包括领导者对变革的承诺、推动力和影 响力等方面,这些领导力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推动组织变革的深入发展。
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04
环境感知与响应的子维度
知识获取
通过市场、技术、政策等各种渠道获取外部知识。
整合内部知识,形成企业特有的知识体系。
组织学习
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升组织整体 能力。
形成学习文化,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度
组织学习
详细描述
战略决策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市场、技术、竞争等方面的变化,快速制定出相应的战略规划,并有效实 施。这种能力有助于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保持竞争优势。
战略调整
总结词
战略调整是指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 整战略规划的能力。
详细描述
战略调整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市场、技术、竞 争等方面的变化,灵活调整战略规划,以适 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这种能力有助于企业保 持战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企业的竞争 力。
提高组织灵活性
动态能力能够提高企业的组织灵活性 ,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快速调整战略和业务模式。
02
动态能力的维度划分
资源获取与整合
资源识别
企业应具备识别和发掘外部资源的能力,包括技术、 人才、市场等。
资源整合
企业应能够将内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实现资 源的最大化利用。

动态能力维度在企业创新国际化各阶段中的作用变化分析——基于海尔的案例研究

动态能力维度在企业创新国际化各阶段中的作用变化分析——基于海尔的案例研究

动态能力维度在企业创新国际化各阶段中的作用变化分析——基于海尔的案例研究苏敬勤;张琳琳【摘要】选取海尔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在创新国际化的不同阶段动态能力各维度作用的变化.研究发现,动态能力维度与创新国际化阶段相互关联:在创新国际化的起步阶段,以环境洞察能力、组织学习和组织革新为主,组织柔性最弱;在发展阶段,以环境洞察能力、组织革新和组织学习为主,但组织柔性有较大幅度提升;在高级阶段,以环境洞察能力和组织柔性为主.在这3个阶段中,环境洞察能力是最重要的维度;同时,在创新全球化的高级阶段,企业要注重组织柔性的培养.【期刊名称】《管理学报》【年(卷),期】2013(010)006【总页数】8页(P802-809)【关键词】创新国际化;动态能力;案例研究【作者】苏敬勤;张琳琳【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创新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或直接建立国外R&D以及建立国际技术联盟等形式将技术创新活动扩展到国外,以创新资源获取的全球性、创新人才多国化、技术创新组织网络化为特征的技术创新范式[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命运将被置于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进行重新安排,生产和贸易的国际化迅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国际化成为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要求的有力武器。

然而,随着环境变化的加剧,企业在创新国际化过程中所依赖的“静态”核心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那么,企业采取何种策略才能在国际化过程中适应动荡的环境变化?不少学者[2~4]认为,动态能力理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动态能力是环境快速变化条件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竞争能力进行整合、构建或者重置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能力。

创新国际化的不同阶段企业的战略是不同的,需要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在创新国际化的过程中,培育适当的动态能力,能使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增强竞争优势。

基于动态能力的协同知识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

基于动态能力的协同知识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

在知 识 经济 和 协 同商 务 时代 , 业 构 建基 于 企
动态 能力 的协 同知 识 创 新模 式及 其 运 行 机 制 , 可
历 的途 径 , 关键 是要 有 协调 的步 调 , 外延 则是 其 其
各个 层 次人 员 的学 习和知 识创 新能 力 。不 同层次
实 现对协 同链 上各 方 知识 的有 效管 理 以及 资源 的 共 享 与 互 补 , 高 创 新 效 率 , 好 地 适 应 环 境 变 提 更
心企 业 与协 同链 整体 持续 竞争 力为 目标 和强 调建 立竞 争 一合作 一协调 机制 等特 征 。
1 3 动态 能力 与协 同知 识创新 的 关 系 . 动 态能 力强 调 的是 整合 、 构建 和重 组 企 业 的
内外 部 资源 以提 高 其 运 营 能 力 , 其适 应 动态 复 使 杂 环境 的快 速 变 化 。其 独 特 的 环境 洞 察 能 力 、 协 调 整合 能力 和变 革 更 新 能 力 , 企 业 能够 快 速 地 使
竞争 优势 。
重 在对 整个 工作 流 程 的把 握 ; 层 管 理者 则 主要 高
学 习企 业决 策所 需 的非 结 构 化市 场动 态知识 等 。
1 2 协 同知 识创 新 的概念 与特 征 . 协 同知 识创 新 是 指 在 动 态复 杂 环 境 下 , 以动
心 企业 与协 同链 整体 的动 态能 力和 持续 竞争 优势
为 目标 , 由核 心 企业 与 多个 利 益 相 关 的企 业 或 机 构合 作 开展 的 知 识 创 新 活 动 J 由于 融 合 了不 。 同的创 新元 素 , 它具有 知识 创新 风 险成本 低 、 创新
结 果相 对有 效性 、 创新 过 程动态 开放 性 、 以获 取核

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

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

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引言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灵活适应市场的变化,寻找新的竞争优势。

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是两个关键概念,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

本文将讨论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它们应用于实际业务中。

动态能力的定义和特点动态能力是指企业适应和响应变化的能力。

它可以帮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具备竞争优势。

动态能力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习能力:动态能力是指企业持续学习和适应新知识、技术和市场变化的能力。

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和运营方式,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2.创新能力:动态能力需要企业具备创新的能力,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通过不断创新,企业可以与竞争对手保持差异化,并取得竞争优势。

3.敏捷性:动态能力要求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包括快速调整战略、组织结构和资源分配等。

企业需要及时地获取市场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4.协同合作:动态能力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协同合作能力,包括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合作。

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战略管理的定义和作用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长期目标并制定相应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

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达到更好的经营绩效。

战略管理有以下几个作用:1.确定方向: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明确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为企业的各项活动提供指导。

2.确立优势: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找到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通过差异化竞争,企业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3.资源配置: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企业可以将资源重点投入到具有战略意义的活动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

4.风险管理: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各种风险。

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动态能力维度在企业创新国际化各阶段中的作用变化分析——基于海尔的案例研究

动态能力维度在企业创新国际化各阶段中的作用变化分析——基于海尔的案例研究

S U J i n g q i n ZHANG Li n l i n
( Da l i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Da l i a n,L i a o n i n g,Ch i n a )
Abs t r a c t :H a i e r ha s b e e n c ho s e n a s t he c a s e o f t hi s s t ud y t o e xp l or e t h e c ha ngi ng r o l e of v a r i o us d i me ns i o ns of dy na mi c c a pa bi l i t i e s i n d i f f e r e nt s t a g e s o f i n no v a t i o n i nt e r na t i o na l i z a t i o n.The p a p e r ha s f ou nd t ha t t h e r e ha v e be e n s o me r e l a t i o ns hi ps be t we e n d i me n s i on s of d yn a mi c c a p a b i l i t i e s a nd s t a g e s
k e s t ;St i l l du r i n g t he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a g e,t h e ma i n f a c t o r s a r e e n v i r o n me n t i n s i g h t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l e a r n i n g, a n d o r g a n i z a t i o na l i n n o v a t i o n,bu t t h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f l e x i b i l i t y ha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e n h a n c e;En v i r o n me n t i n— s i g ht a n d o r g a ni z a t i o n a l f l e x i b i l i t y a r e t h e ma i n f a c t o r s o f t he a d v a n c e d s t a g e .The s t u d y ha s a l s o f o u n d t ha t

基于动态能力的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研究

基于动态能力的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研究

构 不 舍 理 、 资 源 配 置 不 当及 缺 乏 创 新 能 力等 特 征 , 总 结 出 中 小 企 业 的 动 态 能 力 包 括 企 业 家 学 习 能 力 、组 织 柔 性 能 力 、资 源 整合 能 力及 创 新 能力 等 。进 而 对相 应动 态 能力 的提 升提 出建议 , 以 期 对 中 小 企 业 的 可持 续 成 长提 供 借
视 角来分析 和理解企业 的持续竞 争优势 。
与传统 的竞争优 势理论相 比 ,持续竞争优
势更加强调企业通过 整合 、获取或再配置 内外部各种 资源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9 部 1 、 环境 的能 力 ,即企业获取战略资源的动态
能 力。
代 际成长在 中小企业 的可持续成长过程 中 具 有特 别重要的意义。实现企业 的代际推 进 ,是 中小企业可持 续成长 的战略重点 。 反代际衰 退是企业 实现代际推 进的根本 , 其关键 在于将动 荡的市场环境 与企业代 内
能 力 、学 习吸 收 能 力 与 整 合 重 构 能 力 。 蔡
树堂 ( 0 通过产 品序列模型及 “ 21 1】 外部 市场动态变化” 因素的分析发现企 业实现 可持续成长需要的动态能力维度包括洞察 能 力、学 习能力 、协调整合能力和重构转 变能力。龚一萍 ( 0 认为企业动态能 21 1】 力 的维度包括环境感知能力 、整合重置能
鉴。
企业对外部环境 的感知 、适应及把握能力 和对 内部资源 、能 力的合理配置 、利用及 整合能 力。 具体表现为企业的感知能 力、 整 合 能力、创新能力 、学 习能力等。 国内针对企业可持续成长 因子 的研究 文献 不太多。邢建国 ( 0 6) “ 业代 ” 20 从 企
的 角 度 将 中 小企 业 的 可 持 续 成 长 分 为 “ 代 内 成长 ” 与 “ 际成 长 ”两 种 类 型 。其 中 代

动态能力理论

动态能力理论

现代企业管理前言课程作业题目: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综述姓名:梁晓超学号:1007047班级:管研10级所在院系:管理学院2010年3月1日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综述摘要: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新的研究成果—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目前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所关注。

本文综述了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发展演进、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及特征、企业动态能力的测量,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关键词: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理论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过20 世纪60 年代兴起的波特的企业竞争力理论,20 世纪70 年代形成的企业契约理论,20 世纪80 年代的企业能力理论,直到现在的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是战略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它是Teece 在对企业核心能力刚性问题的思考时,于1994 年提出的一种企业能力理论。

一、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发展演进在战略管理领域,众多学者站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战略和竞争优势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论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竞争优势理论研究比较典型的模式,包括以Michael Porter等为代表的产业组织理论、以Penrose&Barney等为代表的资源基础理论、以Prahalad&Hamel 为代表的核心能力理论,以及以Nelson&Winter为代表的演化经济学等等。

这些理论为动态能力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Teece于1997,提出著名的动态能力研究框架和更为完整的企业动态能力定义.自Teece 提出企业动态能力后,学者们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视角研究了企业动态能力,企业动态能力理论不断地被丰富,并且产生了不同的学派。

其中,对各自学派贡献比较大的有:Teece(1994,1997)、Pisano(1994)和Seung Ho Park(2001)从战略管理视角将企业动态能力定义为一种特殊的能力,即企业构建、重组、整合内外部胜任以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

企业动态能力的演变

企业动态能力的演变
培养人才专业技能
企业应定期为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水平。
加强知识管理
建立知识管理体系
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包括知识获取、存储、共享 、应用和评估等环节,确保企业知识的有效利用。
强化知识分享与传播
通过企业内部培训、经验分享会等活动,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 与分享,提高企业整体的知识水平。
企业动态能力的演变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动态能力概述 • 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 • 学习与创新能力 • 竞争态势与市场响应能力 • 组织与文化适应能力 • 企业动态能力的培育与提升
01
动态能力概述
动态能力的定义
动态能力是指企业在面对环境变 化时,调整自身资源配置,创新 或者优化内部运营,以适应或者
抓住新的机遇的能力。
动态能力是一种复合型能力,涵 盖了企业的战略调整、组织变革 、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多个方
面。
动态能力是一种过程型能力,需 要在不断地应对环境变化、挑战 和压力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和演化

动态能力的重要性
提高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减少 环境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促进企业持续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 。
加强跨部门协作
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机 制、开展跨部门项目等 方式,加强不同部门之 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 协同效应。
塑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
确立企业价值观
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使员工了解企业 的愿景和目标。
倡导诚信经营
强调诚信经营的理念,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履行社会责任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环保、慈善等社会 责任问题。
持续发展
通过组织与文化的协同作用,企业能够保持持续 发展和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动态能力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动态能力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动态能力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且变化迅速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单纯依靠传统的战略管理方法已经远远不够。

动态能力的概念应运而生,它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指明了方向。

动态能力是指企业整合、构建和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和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

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强调企业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新性。

一个具有强大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迅速感知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首先,动态能力使企业能够更敏锐地感知市场变化。

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等因素都在不断变化。

那些能够及时收集、分析和理解这些信息的企业,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新的机会和潜在的威胁。

例如,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苹果公司凭借其强大的市场监测和分析能力,准确把握了消费者对于大屏幕、高性能和优秀用户体验的需求,适时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从而巩固了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其次,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快速做出决策和调整战略。

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需要迅速做出反应。

如果决策过程冗长、繁琐,很可能会错失良机。

具备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打破传统的层级结构和决策流程,实现快速决策和战略调整。

比如,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许多企业面临供应链中断、市场需求骤降的困境。

一些企业能够迅速调整生产计划,转产防疫物资,不仅缓解了自身的经营压力,还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

再者,动态能力促进了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方面。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下,资源的需求和配置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具有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根据战略目标的变化,灵活调配资源,将其投入到最有价值的领域。

例如,腾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战略,调整在游戏、社交、金融科技等业务领域的资源投入,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

然而,要培养和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并非易事,这需要企业在多个方面做出努力。

其一,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开放和创新的组织文化。

动态能力、员工创新行为与数字化转型

动态能力、员工创新行为与数字化转型

动态能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直接影响
提升员工创新意识
动态能力能够不断培养员工的敏锐洞察力, 使其及时发现并抓住新的创新机会,从而提 升员工的创新意识。
丰富员工创新知识
动态能力强调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吸收,这 有助于员工掌握更多的创新知识和技能,从而在实 践中加以应用。
增强员工创新能力
动态能力注重培养员工的快速适应和创新能 力,使其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具备强大 的创新能力。
研究内容与结构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探讨动态能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2)分析员工创新行为对数字化 转型的作用;(3)检验动态能力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4)探讨动态能力、员工创新行为与数字化转型之间 的内在机制。
研究结构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1)引言;(2)文献综述;(3)研究假设与模型;(4)研究方法;(5)实证 分析;(6)结论与建议。
动态能力测量
通过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实证分析等方 法对企业的动态能力进行量化评估。
动态能力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研究现状
目前对动态能力的研究尚处于不断深入的阶段,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等领域 。
研究趋势
未来对动态能力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其在数字化转型、创新驱动发展等新兴领域的作用和价值。同时, 研究方法也将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
CHAPTER 06
员工创新行为对数字化转型 的影响机制
员工创新行为对数字化转型的直接影响
员工创新行为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之一,能够直接推动组织的数字化进程 。
员工创新行为有助于开发新的数字技术和业务模式,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能 力。
员工创新行为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信息流动和知识共享,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

动态能力与组织学习

动态能力与组织学习

动态能力与组织学习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动态能力与组织学习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动态能力是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能力。

组织学习是指企业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和调整来改进自身运营和管理的能力。

本文将从概念、重要性和步骤等方面详细论述动态能力与组织学习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动态能力的概念和重要性1. 动态能力的定义:动态能力指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通过整合和重构现有资源和能力,迅速适应变化并实现竞争优势的能力。

2. 动态能力的重要性:动态能力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灵活性,应对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

它使企业能够及时抓住机遇,灵活调整战略,快速创新,赢得市场份额。

二、组织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1. 组织学习的定义:组织学习指企业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和调整,改进自身运营和管理,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

2. 组织学习的重要性:组织学习帮助企业不断提升团队能力,有效利用和整合内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它促使企业全员参与,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创新,从而不断发展和进步。

三、动态能力与组织学习的关系1. 动态能力促进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使企业更有能力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从而提出更多的需求和挑战,促进组织成员积极学习和改进,推动组织学习的发展。

2. 组织学习促进动态能力:组织学习可以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动态能力,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四、构建动态能力与组织学习的步骤1. 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企业要先确定发展目标,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和追求的价值,作为动态能力和组织学习的指导原则。

2. 建设健全的学习机制:企业通过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培训和学习活动,建设健全的学习机制,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加强知识管理与共享: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整理、分享和应用知识,促进知识共享,提高企业整体学习水平。

4. 鼓励思考和创新:鼓励员工积极思考和提出新的想法,创造有利于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发展的环境。

打造企业动态能力的三部曲

打造企业动态能力的三部曲

75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工智能、AR等科技发展的成果不断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重塑商界的竞争态势。

加之新创公司不断涌现,消费者偏好骤然变化,在这种高度动态化的环境中,让曾经享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们不再高枕无忧。

比如,昔日手机巨头诺基亚、影像行业的曾经霸主柯达已然销声匿迹。

企业如果在盈利的巅峰时期不考虑下一代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将迅速被竞争者取代。

这些变化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处于盈利期的企业需要居安思危,通过积极的组织学习,提升动态能力,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动态能力是使企业更加迅速、敏捷、柔性地适应变化的一种组织能力,是组织在动态环境下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

动态能力的概念最初由国外学者大卫·梯斯(David Teece)等于1997年发表在战略管理期刊上的一片经典文章中提出,其定义为组织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整合资源、重构内外部资源的能力。

国内学者焦豪等2008年的研究中通过对企业管理者的调研访谈,将动态能力归纳为环境洞察能力、变革更新能力、技术柔性能力和组织柔性能力。

唐翌: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周萍: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打造企业动态能力的三部曲唐 翌 周萍 | 文在当前高动荡市场环境下,新的竞争者不断涌现,各个行业的企业都面临着无比残酷的市场竞争。

企业的存活更多依赖于他们根据环境中的信息采集、积极反馈、快速调整的动态能力。

换言之,动态能力是当前环境下促进企业成功转型、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进打造企业动态能力的三部曲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管理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内部知识管理、组织学习吸纳内外部经验,并通过组织层面的制度化提升企业动态能力。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动态能力呢?可以分三步走,谱写动态能力培育过程的三部曲。

第一步:建立感知环境变化,洞察变革趋势的长期机制持续适应环境的动态能力构建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从成功企业应对产业环境变化的策略,我们可以尝试探索企业构建动态能力的最佳实践。

关于企业动态能力和绩效关系的研究

关于企业动态能力和绩效关系的研究

关于企业动态能力和绩效关系的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引言经济国际化与市场全球化大大加剧了企业环境动态变化的程度。

因此,超强竞争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成为了当今企业生存的典型环境特点。

美国学者Aveni (1994)藉以提出了超竞争环境的思想,于是,为了不断寻求新的以及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正在寻找如何提高营销绩效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国内外研究学者的文献梳理发现,企业开展活动的动态能力对绩效,特别是营销绩效的影响呈显着正相关。

因此,本文将从市场动荡性和技术动荡性两个方面对环境动荡性开展研究,并将其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和挖掘其在动态能力与营销绩效之间的关系中所产生的影响作用。

二、文献综述1.动态能力和绩效关系的研究。

Teece、Pisano和Shuen(1997)明确提出并发展了动态能力理论,同时认为这一理论是分析企业财富的创造和获取的源泉,用以解决企业获得并保持动态的持续竞争优势。

根据Teece、Pisano和Shuen(1997)对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结论,国内外的研究学者进一步指出了通过这一能力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主要研究包括:建立新产品战略(Bowman&Ambrosini,2003);进入新市场战略(King&Tucci,2002);组织学习新技能(Zollo&Winter,2002);克服惯性(King&Tucci,2002;Repenning&Sterman,2002)。

Zahra和George(2002)认为,企业的动态能力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收益,与此同时,动态能力也从不同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灵活适应动态市场的能力,以及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他们相继展开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动态能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国际化进程企业、孵化企业等多个方面。

动态能力(环境洞察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变革更新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整合重构能力)测量量表

动态能力(环境洞察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变革更新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整合重构能力)测量量表

动态能力理论的基本框架动态能力是指组织为了成功推出新产品、持续建立、构建、重组其内外部的各项资源与智能来达到竞争优势的一种弹性能力(Teece,1997)。

企业拥有动态能力意味着拥有新的有关资源使用、组合的方式,也就是说,企业不仅可以利用企业潜在的原有资源,而且可以从外部获取知识和资源,从而形成新的资源组合和配置方式。

拥有了这种动态观,企业就可以持续改进、重构、整合并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创新,进而在动态的竞争中保持可持续的优势地位。

Teece(1997)提出了著名的动态能力框架,如图2一1所示。

动态能力框架主要强调两个方面:首先是“能力”,是指企业具备的能够应对环境变化需求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知识和资源。

其次,是“动态”,是指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

动态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l)组织和管理流程,即企业在组织、技术和流程方面的管理惯例;2)资产特点,即企业在技术和市场方面拥有的资源察赋;3)发展路径,即企业的战略选择和未来机会。

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中来,使其成为了当代战略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动态能力理论的核心是企业通过持续地学习、重构和更新自己的核心能力能够创造可持续竞争优势。

因此组织学习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首先,组织学习本身是一种通过重复和试验来发现新的机会的过程。

其次,由于路径的依赖性,通过组织学习可以发现并积累包含企业能力的组织和管理流程。

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所处的外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的组织学习来维持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Bogneretal.,19%)。

通过组织学习,不仅能够实现显性知识的转移,而且能够实现隐性知识的传递。

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通过组织学习可以培养组织所必需的重构和转变的能力,从而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发现有价值的内部和外部资源,重建并更新自己的核心能力,寻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企业成长与动态能力的关系研究

企业成长与动态能力的关系研究

企业成长与动态能力的关系研究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企业成长是形成动态能力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在企业成长的每一阶段均有能帮助企业顺利度过该阶段的关键动态能力,从企业成长周期的整个过程来看,即表现为动态能力随着企业成长阶段而演化的特点。

在以上观点的基础上,本文以特变电工为研究对象,对其成长阶段与动态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成长动态能力关系特变电工引言企业成长一直是理论和实践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资源基础观”的分析范式认为“企业内部具有异质性的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应具备“有价值、难以模仿、不可复制和稀缺性”的核心能力,才能适应形势变化。

因此,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企业成长是对其资源和能力进行有效组合运用并形成竞争优势的过程。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外部环境的动态性特征尤为突出,环境的多变性使得“资源基础观”和“核心能力理论”的静态分析观点越来越难以解释企业在动态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并不断成长的态势(曹红军等,2009),在此背景下,动态能力理论应运而生,Teece等人试图从动态和能力整合的维度研究企业的持续成长和竞争优势的形成,并解释,“动态”是指更新竞争能力以与变化的竞争环境保持一致的能力。

因此,“动态能力”是指随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的能力,即:企业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而具有的不断整合、重构内外部组织知识、技能和资源的能力;从企业成长的过程来看,多数企业均经历了从初创到成长、成熟的过程,每一阶段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均有所不同,因此,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企业必将发展出适应环境的动态能力,以克服阶段发展障碍,实现企业持续成长。

动态能力理论与阶段成长理论的研究文献回顾企业成长一直是理论和实践领域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企业成长问题,分析促成企业成长的因素,研究企业成长路径。

也形成了多种研究视角和观点。

动态能力维度及其实现路径

动态能力维度及其实现路径

动态能力维度及其实现路径摘要:本文从动态能力内涵界定出发,基于位势(position)、流程(process)和路径(paths)三要素模型,划分了动态能力中企业能力、感知能力、整合重构能力、吸收能力、网络协作能力的五个维度,并由此推导出了动态能力实现的五大途径。

关键词:动态能力;构成维度;实现路径动态能力理论建立在资源观与核心能力观基础之上,是为了在动态环境下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领先竞争对手而发展起来的。

动态能力表现为一种动态的非均衡性能力,它持续不断地被肯定和否定,是培养能力的能力。

一、企业动态能力内涵及界定teece & pisano(1994)最先提出了动态能力的理念,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竞争能力进行整合、构建或者重置以适应动态环境的能力”。

此后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遵从teece的研究框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

eisenhartd和martine(2000)从组织管理和流程角度,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利用资源的流程——尤其是获取、整合和释放资源的流程。

wang,catherine. l. and ahmed, pervaiz. k.(2007)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不断整合、重新配置和更新资源,再创造自身能力的行为取向,提出企业的动态能力应该包括3方面的能力: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gianmario verona & davide ravasi(2003)指出动态能力是由知识创造和知识吸收、知识整合、知识重置组成。

tsai(2005)观点强调知识学习朝向持久性竞争优势的累积与知识价值的创造为动态能力。

winter(2003)提出,动态能力必须是一种可以反复执行的“惯例”,并认为动态能力来自于学习,它们是修正厂商营运惯例而形成的系统化方法。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需要强调动态能力的以下特点:(1)动态能力不同于基础能力,是组织能力中的高阶能力;动态能力是作用于基础能力的能力,对基础能力进行提升以匹配变化的环境,而资源位势对于动态能力是基础。

动态能力:企业如何更新资源基础

动态能力:企业如何更新资源基础

动态能力:企业如何更新资源基础作者:刘也琪来源:《管理学家》2009年第05期资源基础观认为同时具备“有价值、稀有、无法模仿、不可替代”四个特征的资源能够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企业不凡业绩的源泉。

动态能力(Helfat对动态能力的定义是“企业有目的地创造、拓展、变更它的资源基础的能力”)补充发展了静态的“资源基础观”,将竞争优势置于动态的环境背景下讨论。

Ambrosini、Brwman 和Collier在前人对动态能力构成及能力层级问题的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动态能力这一概念,提出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动态能力。

管理者根据对企业内外部动态环境的认识,将不同层级的动态能力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

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是通过开发获得的。

它们是组织的一系列过程和惯例,这些过程和惯例已经深深扎根于企业、被用于重组资源基础。

重组资源既可以通过去除腐朽资源,也可以通过将原有资源重新组合。

动态能力被看做是“路径依赖”的,因为它们是基于企业历史上所有决策和企业现有资产的基础上形成的。

“路径依赖”不仅限定了企业选择的范围,同时也限定了它的内部资源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路径依赖”暗示了学习在动态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是动态能力形成的基础,并对动态能力的发展起导向作用。

学习并不仅仅被作为动态能力的基础,它本身也被看做是一项动态能力。

有学者尝试着将对学习的这两种定位综合起来,指出“动态能力是在它与学习机制的协同发展中形成的”。

动态能力由四个主要过程组成:重组、杠杆化、学习、整合。

重组是指转变和重新组合资产和资源,例如生产资源通常需要通过收购得到完善和巩固。

杠杆化是指通过将企业一个领域或者业务单元的过程或者系统复制到企业的其他部分,或者将一项资源运用到新的领域,例如品牌延伸。

学习,会使任务完成得更快更好,并对失败和成功进行反思和总结。

最后,整合意味着整合和协调各项资产和资源,最终的结果是一个新的资源基础的诞生。

动态能力的层级发展动态能力的概念是出于资源基础观主要适用于在稳定环境中的企业。

动态能力、双元能力和吸收能力-精选文档

动态能力、双元能力和吸收能力-精选文档

动态能力、双元能力和吸收能力-精选文档动态能力、双元能力和吸收能力战略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学科分支,自诞生以来起就因理论的实践性性和复杂化而备受各国学者的重视和青睐,其研究热度一刻也不曾衰减。

为了厘清战略管理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对《外国经济与管理》杂志2004-2014年的战略管理文献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发现战略管理有关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动态能力、双元能力和吸收能力,并出现研究细化的特点。

下面本文围绕这几个主题依次展开论述。

1.动态能力上个世纪90年代,资源基础观和核心能力观将人们对持续竞争优势的探讨由企业外部转入企业内部,因而炙手可热,但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上述两种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基础理论越来越遭受诸多学者诟病。

在纷繁复杂、激烈动荡的超强竞争时代,为弥补上述理论的不足,动态能力脱颖而出。

所谓动态能力,就是企业为应对外部环境快速变化而构建、整合或重构内外部胜任力的能力(Teece,1997)。

从该定义可以看出,动态能力强调“动态”和“能力”两个方面:“动态”是为了与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保持一致,企业必须具有不断更新自身的能力;“能力”则指企业在进行正确处理、整合和重构企业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和技能以满足环境变化方面的关键作用。

战略学者对动态能力的能力阶层进行了分类。

Collision(1994)从组织能力的角度将动态能力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企业开展基本职能活动的能力(如生产规划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第二类是企业动态提升各项业务活动的能力(如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等),第三类是企业认知和开发自己潜能,早于竞争对手制定开发策略并能更好地加以执行的能力(如企业文化、组织惯例等)。

Winter 则将动态能力划分为三阶能力,其中零阶能力保证企业在市场上求得生存,一阶能力是企业应对变化的适应能力,二阶能力是企业创造新能力的能力。

Wang和Ahmed从企业不同能力的构成将动态能力分为适应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能力理论的基本框架动态能力是指组织为了成功推出新产品、持续建立、构建、重组其内外部的各项资源与智能来达到竞争优势的一种弹性能力(Teece,1997)。

企业拥有动态能力意味着拥有新的有关资源使用、组合的方式,也就是说,企业不仅可以利用企业潜在的原有资源,而且可以从外部获取知识和资源,从而形成新的资源组合和配置方式。

拥有了这种动态观,企业就可以持续改进、重构、整合并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创新,进而在动态的竞争中保持可持续的优势地位。

Teece(1997)提出了著名的动态能力框架,如图2一1所示。

动态能力框架主要强调两个方面:首先是“能力”,是指企业具备的能够应对环境变化需求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知识和资源。

其次,是“动态”,是指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

动态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l)组织和管理流程,即企业在组织、技术和流程方面的管理惯例;2)资产特点,即企业在技术和市场方面拥有的资源察赋;3)发展路径,即企业的战略选择和未来机会。

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中来,使其成为了当代战略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动态能力理论的核心是企业通过持续地学习、重构和更新自己的核心能力能够创造可持续竞争优势。

因此组织学习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首先,组织学习本身是一种通过重复和试验来发现新的机会的过程。

其次,由于路径的依赖性,通过组织学习可以发现并积累包含企业能力的组织和管理流程。

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所处的外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的组织学习来维持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Bogneretal.,19%)。

通过组织学习,不仅能够实现显性知识的转移,而且能够实现隐性知识的传递。

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通过组织学习可以培养组织所必需的重构和转变的能力,从而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发现有价值的内部和外部资源,重建并更新自己的核心能力,寻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与特征自Teece 和Pisano 在1994 年正式提出动态能力的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们就没有停止过对于动态能力的研究,关于动态能力的内涵,不同学者的解释也存在一定差异。

1. 动态能力是整合、建立和再配置内外部资源和能力的能力;这是以Teece为首的学者们的观点,Teece 认为“动态”指的是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而更新企业的能力,“能力”强调的是整合和配置内部和外部资源的能力,以此来使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Dosi(2000)认为动态能力是更新企业能力的能力,其目的是研究企业如何识别市场机会,合理配置、重构企业资源和能力,以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动态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公司积累相关新技能和知识的能力。

公司缺乏这种能力,将无法适应新环境变化。

2. Eisenhardt 和Martin(2000)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系列特殊的、可识别的过程,如产品制造、战略决策制定、实施联盟等活动;这些概念既不完全模糊,也不是相当清楚;尽管动态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但也不是毫无共同之处;总体上来看,动态能力具有同质性、可替代性、互补性等特征;他们将动态能力进行了分类,在适度竞争的市场上,动态能力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规则,可以详细地加以描述,产出也可以事先预测;在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下,动态能力则带有很明显的经验性,其结果也难以预料;Eisenhardt 和Martin 进一步指出,在适度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演化的核心是多样性;而在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下,演化的核心则是选择性。

3. 动态能力是一种产生多样化业务的知识特性;Subba 和Narasimha(2001)借鉴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即免疫系统具有一种识别多种抗原多样性并在需要时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从而使人体有能力应对生物环境,提出动态能力是产生多样化的业务的知识特性;知识的有用性来源于头脑的抽象能力,抽象能力帮助人们融会贯通,也就是知识具有跨越时空转移的特性;这样,产生多样化的能力和知识是一致的,动态能力帮助公司具有先动优势,并及时适应动态环境。

4. 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保持或者改变其作为竞争优势基础的能力的能力。

董俊武、黄江圳和陈震红(2004)认为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保持或者改变其作为竞争优势基础的能力的能力;能力可以被作为企业知识的集合,能够改变能力的能力的背后是技术知识;企业改变能力的过程就是企业追寻新知识的过程;改变能力的结果是企业建立了一套新的知识结构。

虽然目前学术界都接受动态能力这个概念,但是对于动态能力的内涵未有一致的定论,本文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采用Teece 等对动态能力的定义:“整合、构建和重置公司内外部能力,以适应快速的环境变化的能力”。

特征根据上述对动态能力内涵的研究,本文认为动态能力具有以下特征:动态能力首先具有开拓性,强调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企业要具有创新的开拓性动力,这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保证;同时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的相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稍微落后于环境的变化,这就需要动态能力要具有预见性,提前预知环境的改变。

同时,动态能力又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它是提高其它能力的能力,在现实中很难找出具体的对应,从概念上看比一般的能力更抽象。

其次,动态能力又具有学习性,开放性和时间性,学习如何更有效的配置资源和能力,市场领先者通过持续的学习可以保住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学习也可以使企业更加快速地配置资源和能力。

而动态能力的开放性还强调除了企业内部的学习,企业从外部途径吸收知识的能力,从而由开放性获得灵活性,这就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能力的刚性。

而动态能力的时间性是因为重构现有资源和获取新资源的速度,对于保持竞争优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动态环境下,企业应该迅速地对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反应做出评价,并且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做出正确的反应。

再次,动态能力具有成本性和惯例性,成本性是指重构现有资源和获取新的资源,必然带来一定的变革成本,如果变革成本超过了预期收益,企业就不会采取变革,这就使得领先企业的优势得以保持下去。

而惯例指的是企业的行为模式,学习机制,协调和整合资源的模式,这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动态能力强调重构和改变这种竞争优势的基础。

最后,动态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动态能力要有开拓的主动性,主动去开拓新的资源和能力以备适应新环境的需要。

这种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的作用,只有企业的能力被运用,才会获得效益。

Zollo and Winter(2003)指出,企业动态能力的培育,保持和发展依赖与组织学习,组织学习分为三种机制:第一种是积累经验,随着经营活动的重复进行,企业对已有的经验知识不断地加深印象,这在三种机制中起基础性作用;第二种是知识表述,通过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经验的共享;第三种是知识编码,通过各种实用性工具,如书本,文档,软件等,将经验知识记录并保存下来。

知识编码过程在组织学习过程中起支持作用,它使知识的共享和传播成为可能。

唐春晖(2006)把知识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获得、传递、共享、发挥和更新。

企业动态能力在知识的获得和传递过程中将已有的知识储存起来,实现知识的共享,在发挥中实现更新,并将新的知识编码储存,形成企业新的能力。

学习机制是一种使企业通过学习获得重新配置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方法,通过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以使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嗅觉更灵敏,以更好的预见环境的变化,企业通过学习提高自己从外部吸收知识的能力,并使其更好的与内部知识融会贯通。

学习机制的构成要素如图2-3 所示:企业动态能力模型文献分析目前学术界对于动态能力模型的分析主要有单一维度和综合维度两种:1. 单一维度(1)技术创新维度王晓光(2005)提出了企业基于研发的动态能力构建模型,包括企业研发组织的学习、共享与创新、企业内外资源整合、建立能力、能力重构这样的一个动态过程。

企业的研发部门通过内外部的学习,通过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将个人知识转化为集体知识,将企业的整合的内外部知识应用到技术的研发中去,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企业建立技术能力的途径有多种,可以内部培养,也可以从外部购买,还可以与战略伙伴合作开发,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适时地调整企业的技术能力。

(2)知识管理维度Peter J. Sher and Vivid C. Lee(2004)实证研究了台湾的142 家企业,研究表明:企业通过构建信息系统利用整合的内部和外部知识影响动态能力的发挥。

胡旺盛(2006)构建了一个组织学习——经营惯例——动态能力的模型。

组织学习发现能力缺口、吸取知识、共享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组织的经营惯例,形成企业新的能力,或更新企业现有的能力以适应能力缺口的填补。

而组织学习要想发挥作用,就需要有相应的学习机制的保证,可以通过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推动知识的流动和共享,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等措施来建立学习机制。

(3)组织管理维度Sven C. Voelpel 等(2003)认为在环境的动态变化中,组织的能力是动态能力的重要因素。

他们认为标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传统的建立和衡量组织能力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

他们构建了一种系统平衡卡来评价组织的适应性,系统平衡卡包括五个维度:顾客价值,系统变化和更新,商业程序的网络延伸,股东关系和伙伴联盟。

通过这几个维度衡量组织的能力进而进行必要的更新,使得组织能力的更新循环往复地进行下去。

2. 综合维度范太胜(2003)认为动态能力的根源在于技术创新的能力,并基于这个观点构建了企业动态能力模型,具体内容和维度如表3-1 所示:贺小刚等学者(2006)先从六个维度:客户价值导向、技术支持系统、组织机构、制度、更新的动力和战略隔绝来构建动态能力模型,并据此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研究,又参考了相关专家和企业家的意见,最终将测量维度修正成五个:市场潜力、组织柔性、战略隔绝、组织学习和组织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