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生学概述共52页
《我国传统养生》PPT课件
春季养生技巧(五)
• 春季一般无进补的必要,但对体虚乏力、 气短懒言、动则出汗者,可用党参、黄芪 各20克,鸡肉250克,红枣5枚,生姜3片, 加水炖熟,食盐少许调味,饮汤吃肉,可 经常服用。 在运动上,动作宜舒展,一般可选择 散步、慢跑、春游、放风筝等。
结束语
•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是具有鲜明 的中国特点的“养生之道”,在人民群众 中有深远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 进步,要其中不科学的东西,要加以淘汰。 作为中学生,要坚决反对有人利用气功进 行封建迷信活动,特别要自觉抵制别有用 心的人打着气功健身的幌子,进行反科学, 反人类,反社会的活动。应该继承和发扬 传统养生理论中的有益部分,促进身心健 康。
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
• 4、八段锦 八段锦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的健身术,故 名“八段”。因为这种健身功作可以强身益寿,祛病除疾, 其效果甚佳,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锻,故称 为“锦”。 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健身术, 据有关文献记载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早在南宋时期,即已 有《八段锦》专著。明代以后,在有关养生专著中,多有 记载,如冷谦的《修龄要》、高濂的《遵生八笺》等书中, 都有八段锦的内容。清代的潘霞在其所著的《卫生要求》 中,将八段锦略加改编为“十二段锦”。此外,尚有“文 八段”(从式)和“武八段”(立式)等不同形式。为了 便于推广流传,还有人将其编成歌诀。由于八段锦不受环 境场地限制,随时随地可做,术式简单易记易学,运动量 适中,老少皆宜,而强身益寿作用显著,故一直流传至今, 仍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健身方法。
春季养生技巧(二)
• 在起居上,宜适当晚睡、早起、外出散步,以适应春季勃 勃的生机,汲取大自然的活力,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这 是由于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趋向于表,循环系统功能加强, 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及汗腺分泌增多,各组织器官负荷加重, 于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一种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困 乏,早晨不易醒来,醒后又昏昏欲睡,这种现象俗称“春 困”。要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就应当早起,以舒展形体。 但年高多病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随着气温的 逐渐升高,各种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也同时开始生长、 繁衍,传播疾病,所以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室内卫生,要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以预防春季常见的流感、 流脑、腮腺炎的发生。
中国传统养生ppt课件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 “吐故纳新,熊经鸟伸” “熊经鸱顾”(气功养生术)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孟子
孟子:公元前371年-前 289年。名柯,字子舆。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有著名的“养心莫善于寡 欲”、“我四十不动心” 等养生思想。在《影响人 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 行榜》中列第九十二位。
二、传统养生学说
我国传统养生学说最显著的特点 是强调预防保健的思想,提倡保养在 先。《黄帝内经》中指出:“圣人不 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四、保养精、气、神
1. 精、气、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精、气、神是人体三宝,是生命现象 产生和变化的根本。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精是生命活动的根本; 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 神是生命活动的表现。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PPT课件
1.1.1 气 功 养 生
中国传统气功养生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经过历代诸家的潜心研究、实践、总结而 不断提高,使其理论和内容、方法不断丰 富和完善,成为一门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 养生科学。
气功是通过人的意识的作用,对生命过 程进行自我调节,是一种独特的锻炼精、 气、神的自我身心修炼的方法。简言之, 气功就是自我调动人体的潜能,寻求健 康长寿,与疾病、衰老作斗争的一种科 学的自我修炼的方法。
以六种不同的发音和口型,牵动不同的脏腑经 络,使气血畅通,祛病强身。这就是被后人称之为
“六字诀”的著名养生法。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 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
大气、勇气、浩然正气,气贯长虹---武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弘一法师说:人活着为了呼吸,呼者为出一口 气,吸者为争一口气。
《养性延命录》同时又指出,“体欲常劳, 劳无过极”,提倡“小劳之术”。
颜 元 :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 强,一国动则一国强。
毛泽东:
1.1.3 按 摩 养 生
按摩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养生术。它是在 “导引”、“按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从现代医学理论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 过神经末梢的刺激,促进血液、淋巴循环 和组织间的代谢过程,来帮助并维持器官 与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使机体得到 改善----
因此,元气充盈,则腑脏机能旺盛,身体健康 无病。反之,身体就会衰弱。
“宗气”是由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和从自然 界吸入的空气相结合的产物。宗气形成于肺, 聚于胸中,具有帮助肺脏进行呼吸和贯穿心脉 进行营血的作用。人体的肺活量大小及声音的 强弱,气血的运动,肢体的活动能力等都与宗 气的盛衰有关。
“营气”是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精气之一,运行 于脉中,是宗气灌入血脉的营养之气。营气进 入脉道,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具有生化血液 和营养全身的作用。
第一章 中国传统养生学概述
从广义的概念来讲,人类一切维持生存,保养身
体,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提高生命质量的行
为,都是养生学所涵盖的内容。
养生的意义
“尧问于舜曰:‘天下孰最贵?’,舜曰: ‘生最贵’”。——《十问》(马王堆医学史料 记载)
这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延续到今的“贵生” 思想,即对生命的崇敬。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长寿一直是 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因为对生命的崇敬和对死 亡的恐惧使得人类社会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成为一 种本能性的一致追求。
第一章 中国传统养生学概述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追 求的美好愿望。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世界 文明古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华 夏民族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 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 国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融和了儒、道、佛 及诸子百家的学术精华,堪称一颗充满勃勃生机和浓 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之树。
●老子的这段话出自两千年前,它折射出当时社会上 的养生活动已比较普及,养生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 与流行趋势。人是最宝贵的,但必须以健康的身体作 为基础,对生命的重视应放于至高地位,要用智用力 去呵护。
第一章 中国传统养生学概述
第一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概念 第二节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概要 第三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主要的养生方法
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 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五福(蝠)临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蝙蝠是好运和幸福的象征。人 们经常说的“五福(蝠)临门”, 五福就由那五只 蝙蝠组成。
这“五福”代表五个吉祥的祝福:寿比南山、恭喜发 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传统习俗中, 五福(蝠)合起来就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简述共59页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简述
主要内容
• 因中医保留着最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且本文不介绍少 数民族地区等养生文化,故本文所言中国传统养生即 等于曰中医养生学。
•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 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 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 的实用科学。
➢中医传统养生的特色
一、独特的理论体系 二、和谐适度的宗旨 三、综合、辨证的调摄 四、适应范围广泛
一、独特的理论体系
• 中医养生理论,都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 然、社会的关系。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 一致。并用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 生老病死的规律。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之三宝, 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进而确定了指导养生实践的种 种原则,提出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起居有常”。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 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的移易 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中医养生文化发展简述
一、上古时期——萌芽时期 二、先秦时期——奠基时期 三、汉唐时期——发展时期 四、宋元时期——结承时期 五、明清时期——鼎盛时期 六、近代现代——新时期
• 中医养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丰富多彩 的方法而闻名于世。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数千年 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具有独特 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体育养生学第一章《中国传统养生学概述》课件
2 人体的身体器官结构与宇宙结构相应,并 通过阴阳五行八卦等符号,将天人结构巧妙 地组合在同一个结构体系中。养生要根据天 人大小宇宙的理论,从宏观的外在宇宙规律 来指导人体养生实践,并在具体的养生活动 中,以人体内在的变化来体验融入天地自然 中的个体心理境界,从而达到人体与自然的 和谐统一。
三、贵人重生与积极主动思想 基本含义:天地万物中人为贵,而人则以生 为贵。 《淮南子·泛论训》:“天下莫贵于生” 庄子: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 贱不以利累形。
先天和后天之气,是相互资生,相互 促进,相辅相成的,二者结合起来,名为 “正气”,亦称“真气”。由于气的活动 范围及其作用不同,而气的名称,亦因之 而异。
“正气”为诸气之本。各种不同名称之 气,都是在正气支配下发挥作用的。人体 各部的功能以及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过程, 无不体现于气的推动作用。
“元气” 受于父母,为先天之精所化生, 元气通行于全身,能激发和推动脏腑功能活 动,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
第一章 中国传统养生学概述
体育学院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养生学 的概念、内容和方法,熟悉中国传统养生 思想。
二、教学重点
中国传统的养生思想。
三、教学内容
1 中国传统养生学概念 2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概要 3 中国传统养生学主要的养生方法
引言
中国传统养生学是一门颐养身心的学问, 具有系统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方法,包含丰富 的古代文化,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 修身养性、健身娱乐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隨着古代医学和古代哲学的发展,以及中国宗 法社会的客观需求,古代中国人开始形成追求延年 益寿的观点,有了抗御衰老的企望和抵御死亡的努 力与尝试。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进行着理 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比如:人们发现通过呼 吸锻炼、身体运动、服食药物等方法可以在一定的 范围内延缓人体机能衰老的周期等等,这些方面的 内容在总结和丰富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古代哲学、 宗教、中医等的影响与渗透,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 养生学。
传统养生学基础理论PPT精选文档
• 性命锻炼的原则就是恢复元性的主导地位, 使“本元之性胜气质之性”,恢复元神, 是使人体精气神充盈的先决条件。
• 修性以炼神为主,重在精神、意识的锻炼, 常从上丹田人手。古人认为,修性的关键 在于心静,心静则“神全”,神全而后 “性现”。
•27
• 2、命与修命 • 命,是“气”的本原。人体功能活动是
•11
• 宋代道士与气功家张伯端告诫后人: •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 • 初生绿叶为先导,次发红花阴后随; • 常道即斯为日月,真源反此有谁知; • 寄语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
•12
3、五行
•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 其运动变化。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 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 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 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性不存。佛家坐禅讲究修性,修心养性; 道家功法中有单以修命为主者,强调炼升 肾中元气。宋元以后的内丹术则开始主张 性命双修,成为我国传统静功的主流。 • 性命双修思想建筑于形神统一、身心一体 的生命观上,认为无形则神无以化,无神 则形无以生。
•29
• 性命双修作为气功养生的一大原则,性功、 命功作为气功修炼的两大纲领,炼心、炼性、 炼精、炼气、炼神作为五大要法,清、虚、 静、定作为四字工诀,从而构成了完整系统 的内炼体系。
• 所谓形,是指形质、形体、身形而言。包 括了人体的皮肉、筋骨、脉络、脏腑及充 盈其间的精血,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 外壳 ,属自然范畴的物质实体。
• 所谓神,包括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主宰。有广义与狭 义之分。广义的“神”,指人体生命活动 外在表现的总称;狭义的“神”,指意识 思维。
• 2、人体的与自然万物同受阴阳五行法则的 制约,并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
传统养生学概述共54页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传统养生思想》课件
情志养生:调节情绪,保持心 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平衡,避 免过度兴奋或抑郁
心理调适:学会自我调节,保 持心理稳定,避免心理失衡
思道 第 四
想家 章 养 生
道家养生哲学体系
道家养生思想的 核心:天人合一, 顺应自然
养生方法:饮食、 运动、心理、环境 等多方面综合调理
养生原则:清静 无为,顺应自然, 注重精神修养
阴阳五行养生理论
阴阳五行:中医理论的基础,认为人体是一个阴阳五行的平衡系统
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关键,阴阳失调会导致疾病
五行相生相克:五行之间相互影响,相生相克,影响人体健康
养生方法:根据阴阳五行理论,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如饮食、运动、药物等,以达 到阴阳平衡,保持健康。
脏腑经络养生方法
脏腑养生:注 重五脏六腑的 调理,如养心、 养肝、养脾等
仁爱之心:儒家 养生思想的基础, 强调仁爱之心, 关爱他人,关爱 社会
礼乐之道:儒家 养生思想的重要 内容,强调礼乐 之道,注重礼仪, 注重音乐
道德修养:儒家 养生思想的重要 方面,强调道德 修养,注重道德 品质,注重道德 行为
道德伦理与养生关系
儒家养生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在养生 中的重要性
道德伦理与养生的关系体现在修身 养性、养心养德等方面
传承:宋代,养生思想得 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现代:现代医学与传统养 生思想相结合,形成了现 代养生学
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
道家养生: 老子、庄子
儒家养生: 孔子、孟子
佛家养生: 释迦牟尼、 六祖慧能
医家养生: 扁鹊、华佗
民间养生: 彭祖、孙思 邈
现代养生: 张锡纯、李 时珍
思中 第 三
想医 章 养 生
传统养生学
中国传统的精神养生法1 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概述养生,即保养生命,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是指通过自我调养的方法来保养生命,使之心身健康,延年益寿。
传统养生学,是指在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体生命规律,研究防病延年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养生观点,为我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数千年来,历代的中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流传于民间的养生保健经验,并著有大量的养生学专著,促进了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
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流派较多,各有所长,总体来讲主要分为精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等六大学派。
各学派的养生学说自有体系,各有所长,又兼收并蓄,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方法。
2 精神养生法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精神养生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法。
传统养生学强调“形神统一”的理论。
所谓的“形”即形体,指人的机体而言,而“神”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全部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外露征象。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形神统一,是指形体与精神相统一。
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生命表现,只有形神统一,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能够统帅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并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
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
传统养生概述
宓园第二讲传统养生概述毛润之有言,野蛮其体魄,文明起精神。
我深以为然,而对于我们社团来说,学文学,而且还是古典文学,怎能不对此有所了解,又怎能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道家倡以形神相守,敢问形已没,神焉存?更遑论吟诗作对?上次一学书画的长辈说她的老师教导她时,第一堂课学的便是养生。
某虽不才,请以所知与诸位分享。
养生无非分为两部分——形与神,或者说我们的行为上和精神上,当然,二者相辅相成,而非截然两分。
先谈谈心态。
一般想得开的人,他身体也好。
就是说心胸要宽广。
就像我上次说的那个女生,读词读到多愁善感,动不动就掉眼泪,这能不病怏怏的吗?其实大家都懂,问题是如何修心养性?我只能和你说去读古代的经典,然后辅以其他养性的技艺。
最简单的方法,我们是诗社嘛。
去读诗啊,不过这里有个范围。
我推荐读一下魏晋时期的诗,另外《解人颐》《菜根谭》之类的书都不枯燥的,再辅以书法、古典音乐,时间长了或许有些作用。
但毕竟只是偏方,心性之学还是得从古书中求。
不过,概其大要,清心寡欲而已。
说来容易做来难,还是谈谈行为上吧。
养生避忌关于早起:根据中医理论,子时(地方时晚间11点到1点,按重庆的时差大概是北京时间12点到2点)阴气最盛,阳气渐始,到卯时阴阳渐趋平衡。
人也应当顺应自然早早起来,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我提倡晨练,不过不要发大汗,腠理开阖,易受寒气侵袭。
晚上锻炼(估计不少人晚上出去跑步)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下午酉时过后阴气剩于阳气,人也应当潜伏下来,不应扰动阳气。
同时,这段时间对应的是冬季,切忌大量运动。
不过,这里还有个时间规范: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传统中国风中医养生介绍PPT模板
中医是取之自然的宝库
中医发展前景
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宏观的、全面的。但是到了现代,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入,西方医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构成了对中医学的挑战。
中医文化起源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中医医学理论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腑学说
ZHONG YI YI YU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
ZHONG YI WEN HUA
岐黄公元前26~22世纪时,黄帝是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岐伯,传说中的医家,黄帝的臣子。现存有中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是《内经》,此书托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而成,又称《黄帝内经》。后世称中医学的“岐黄”、“岐黄之术”,即源于此。
中医传统养生课程
标准化问题
中医传统养生缺乏统一的 标准和规范,导致养生方 法的混乱和不可靠。
中医传统养生的发展前景
融合现代医学
中医传统养生需要与现代 医学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
创新发展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对 中医传统养生进行创新发 展,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 会的需求。
国际化发展
将中医传统养生推向世界 ,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中 医养生的理念和方法。
家庭养生经验分享
总结词
家庭养生经验分享是中医传统养生课程中关 注家庭健康的重要环节,通过分享家庭成员 间的养生经验和心得,可以促进家庭成员间 的互动和共同成长。
详细描述
家庭养生经验分享的内容可以包括家庭成员 间的饮食习惯、运动方式、作息规律、情绪 调节等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是在日常 生活中共同实践得出的体会,也可以是家庭 成员间互相提醒和监督的感悟。通过分享这 些经验,家庭成员间可以更好地相互理解和
冬季气温低,应养肾、养阳,多食用温性 食物,如羊肉、狗肉、核桃等,以温阳散 寒、补肾益精。
体质养生
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的人畏寒喜暖,应多食用温性食物,如姜、葱、 蒜等,以温阳散寒。同时可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如太极 拳、八段锦等。
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的人易疲劳,应多食用补气食物,如黄芪、党参 等,以补益肺气。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01
02
03
04
经络按摩
通过按摩特定的经络穴位,如 足三里、三阴交等,可以调节 身体机能和促进气血流通。
艾灸疗法
通过艾灸刺激特定的经络穴位 ,可以温通气血、扶正祛邪。
拔罐疗法
通过拔罐吸附在特定的经络穴 位上,可以调节气血和舒缓肌
肉疲劳。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简述课件 (一)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简述课件 (一)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发展与传承,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而又完备的理论体系。
在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中,我们可以找到诸多的养生方案和方法,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1.关于养生的基本理念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协调,将健康视为一个综合平衡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养生强调的是“调心、调性、调气、调体、调神”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2.辨证施治养生法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医学理论是辨证施治,认为人体内的脏腑、经络、气血等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人体内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因此,在养生过程中,需要结合个体情况实行有针对性的中医治疗,并遵循制定的养生方案。
3.饮食养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养生理念也贯穿其中。
中国人饮食时喜欢采用多味多样、自然的食材,膳食结构则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五大类,考虑到每天身体的需求量有所不同而有所区别。
4.精神养生文化精神状态对身体健康十分重要,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保持镇静、宁静、祥和的精神状态。
从中可以看出:为了维持健康,人们不仅要好好照顾身体的器官,还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
5.其它养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节气、运动、按摩、气功、花鸟鱼虫等其他方面进行养生。
通过相应的生活方式来调整体内的水平、血气和气。
因此,在生活中应该注重培养好每一个方面的养生习惯。
总之,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这种文化一直以来指导着日常养生的做法。
有这种高尚的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守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以及追求生命的长久。
传统养生理论概述
一、传统养生理论概述:1、五行论: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金木水火土所对应的五脏为肺肝肾心脾。
五脏之间的阴阳相生关系是: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藏血用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心之阳气用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滋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五脏之间的阴阳相克是这样的: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水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火克金。
2、阴阳轮: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我们把对于人体具有推进、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归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阴,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种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
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
道:指“道理”、“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传统养生术简介
具体表现在人体: 地大:骨骼、肌肉、神经、血管、淋巴管,内
脏等所有有形的物质 水大:血液、组织液等一切液体的总和 风大:呼吸之气,以及从中医来讲的元气、宗
气、营气、卫气等一切能量流的总和 火大:主要表现为体温 空:主要指代事物的特性方面
第五页,共68页。
人体的生命活动就 是自然规律在人体上 的体现 合乎自然规律的生 命活动就是养生!
第三页,共68页。
养生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体的具体表来自。 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以太极拳,八卦掌
的锻炼方法举例说明) 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也具备了自然界的特
性。 自然界事物的特性:地大(山川、陆地等)水
大(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等)火大(无论何 种物质都有温度的特性,比如太阳、火山、甚 至冰川)风大(气流)空
2、强调调摄情志 《黄帝内经 灵枢 本藏》谓曰:人之血气精神
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也。……志意者,所以 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 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 不受邪矣。 此段说明了情志的作用以及与五脏的关系。强 调了心为主导身心和谐的养生观
第二十四页,共68页。
第二十五页,共68页。
3、强调合理饮食 不能暴饮暴食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 痹论) 饮食要调和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短肌,心气郁。味过于苦,心气喘 满,肾气不衡。味过于甘,脾气濡,胃气乃厚。 味过于辛,筋脉沮迟,精神乃殃。(素问 生气 通天论)
第二十六页,共68页。
file:///F:/Youku%20Files/download/%E6%9D% 8E%E5%BB%B6%E7%8E%BA%E4%B9%8B%E6%8F% 89%E6%89%8B%E5%8F%91%E5%8A%B2.flv李延 玺之揉手发劲.flv
中国传统养生
第一节 传统养生概述
(二)天人相应学说 “天人相应”、“天人相通”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一种朴素的唯
物沦和辩证法思想。这一思想体系在传统养生领域得到延伸和广泛体 现。传统养生学家认识到,自然界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人在天 地之气而生长,它无时无刻不在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着物质、能量、信 息的交换,所以自然界也必然地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是多方 面的,四季循环、自昼更替、阴晴变化、地理寒温、环境幽噪以及月 亮圆缺、太阳黑爆等都无时不对人体显现它们的作用。这些作用或隐 或显、或巨或微。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传统养生的方法
一、修养心性
养生家历来认为,调养心性乃是长寿之术。如明代养生家高腺 说:“夫人只知养形,不知养神,只知爱身,不知爱神,殊不知形者载 神之车也,神去人即死,车败马即奔也”《黄帝内经》云:“得神者吕, 失神者亡”等,都说修养心性,对健身延年的重要性。
“心性”与“情志”是互根互用的,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并互为影响。“心性”是人的本性,即“体”,“情志”是人受外界 事物刺激后的反应,即“用”。“心性”决定”情志”,反之“情志” 也影响“心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传统养生的方法
(二)一日三餐平衡膳食 合理平衡膳食是一种新的科学饮食观。它强调饮食的科学化、多
样化。为了维持生存,人们每天要吃进各种食物。但是要保证人体健 康,就要注意所吃的食物的数量、质量及其合理搭配。如果吃的食物 质和量都适当,热能供应和消耗平衡、各种营养素具备且比例适当, 既能满足机体的生理要求,又能避免因膳食失调和某些营养素不足或 过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传统养生的方法
二、起居摄养
起居是中国古人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养生不是一时一地的即兴 修为,而是贯穿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每一时刻的日常行为。言行举 止、穿衣洗漱、吃饭睡觉,无沦春夏秋冬、阴晴圆缺、风霜雨雪,也 无沦男女老幼、贫富贵贱,都要有规律,合乎自然,做到“适体”、 “适度”。通过调节起居达到强身健体,扶病延年的养生目的。起居 虽然繁琐,但它与人的健康休戚相关,不要因为繁琐就轻视忽略了它, 这是养生大忌。这正是中国古代养生家认为的“功”不可一日不练的 原因,这里的“功”便是日常起居的一些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