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与简答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爱莲说》和《陋室铭》的异同?相同点:1、主题上:都表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情操。
2、主要写法上: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一是借“陋室”来言志,一是借“莲”来表达情操。
不同点:1、文体不同,“铭”文讲究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要押韵,音乐感更强;“说”是古代接物、事说理的文章,借“爱莲”表达自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2、写法上,《陋室铭》的开篇和结尾都用了类比写法,《爱莲说》用了衬托法。
二、《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异同?1、内容主题不同:《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
而《岳阳楼记》主要是为勉励好友滕子京,抒发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直抒胸意。
作者在比较了文人骚客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后,直接道出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襟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精神境界来自勉勉人。
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2、表述方式不同:《岳阳楼记》为阐发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思想和伟大政治报负,采用了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通过联想写景,抒发了迁客骚人在洞庭湖的不同感受。
《醉翁亭记》却用记叙、描写、抒情自然融合的方式,表达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借以排遣他抑郁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3、语言表述不同:《岳阳楼记》在语言上骈句结合,抑扬顿挫;短语成对,用对偶句式琅琅上口,文句整齐,造词精警,音韵铿锵。
《醉翁亭记》叙事明快简洁,写景物美境幽,抒情深沉含蓄。
四、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谏。
五、《曹刿论战》和《出师表》中作者对战争取胜前提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前者:战争取胜的条件是:取信于民,作战时抓住主要的作战时机。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对比三位古人的人生态度 , 你最欣赏哪一位 ?请说说你的理由 ? 四、拓展延伸
描写来体现。
指出精美的写景句和抒情句,并挖掘情感,进而归纳文章主旨。
提示:相同点: 3. 相同点: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联系中考,写作拓展:在平常我们写作时不难发现,人物心情的好与坏,
是不必在文字中直接写出来的,二可以用景物描写表现出来,这样反而更能打
动人,更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情景交融写法的妙处。
贬,终成一代大家;苏轼乌台诗案,前后《赤壁赋》闪烁熠熠光华;欧阳修多
次被贬,《醉翁亭记》等名作如雨后春笋…… 被贬官,是当事人的不幸,但却
是中国文化的大幸,中国的文采华章因此更有了张力。
今天,我们就复习一下《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再一次感受
这些孤独而又高贵的灵魂,体验他们发自灵魂深处无奈而不屈的声音……
( 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最后段落 ) 孩子们,你们已经渐渐走进了范仲淹的内心, 他引领着我们一步一步向 上,去追寻那最美的情怀。 孩子们,范仲淹在 900 年前发出了这一声呼唤,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想不想 也做拥有这样崇高境界的人呢? 生:想! 师:如果范仲淹再问: “谁和我一道?”我们该怎么回答呢? 生:我! 师: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小石潭记》 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三记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记”这一古文文体
中考复习:《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诫子书《桃花源记》湖心亭看雪等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泂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則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鱗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
(2)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巴陵胜状 / 旗开得胜B.薄暮冥冥 / 日薄西山C.去国怀乡 / 忧国忧民D.把酒临风 / 临危受命(3)在第二段中找出两个描绘景物的成语,并分别写出其描绘的景物特点。
(4)文章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5)人生难免会有失意和苦痛,学过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答案】(1)北宋;范仲淹(2) B(3)①浩浩汤汤,描绘洞庭湖水势浩大的特点。
②朝晖夕阴,描绘岳阳楼景色早晚阴晴多变的特点。
③气象万千,描绘岳阳楼之景雄伟壮丽、千变万化的特点。
( 4)围绕“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回答即可。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并掌握《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1.2 分析并比较三篇文章的艺术特色和写作风格。
1.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2.2 《岳阳楼记》:描述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和思考。
2.3 《醉翁亭记》:通过描绘醉翁亭的雅致环境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感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对比阅读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3.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三篇文章的比较分析和总结。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三篇文章,了解作者背景和文章大意。
4.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三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对比分析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4.5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三篇文章的比较分析和总结。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2 小组合作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完成的比较分析总结的质量。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其他期的山水游记或散文,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欧阳修的《秋声赋》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6.2 文化背景探究:介绍《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作者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共19页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小石潭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小石潭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小石潭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Ⅱ: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二项是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https://路转溪桥忽见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https://属引凄异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https://对此可以酣高楼D杂然而前陈者https://陈词滥调(陈旧)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A太守谓谁?B隶而从者C其岸势犬牙差互D树林阴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4、跟据你的理解填空:《小石潭记》侧重写寄情山水。
《醉翁亭记》侧重写作者与民同乐的喜悦。
5、这二篇文言文的背景和作者抒发的情感是什么?答:《小石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有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空明澄澈的程度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水调歌头)
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题】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5.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
(关键词:晦、明、间、之、朝、暮)2.给亭子取名的人是谁?是自称为“醉翁”的太守。
3.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紧靠在泉边的,就是醉翁亭。
(得分点:翼然、临、判断句式)4.(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场景,是众位宾客在尽情欢乐。
(判断句及“坐”“而”“众”)5.错杂地摆放在大家面前的(场面),是太守在宴请(宾客)。
【填空题】1.②③两段文字主要写了和。
2.第①段由“环滁皆山”起笔,写出景物“□”“□”的特点,由“山”到“人”点出本文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醉翁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试题附答案
《醉翁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一、《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益阳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
(15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庙堂之高B.然则何时而/乐耶C.树林/阴翳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3.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A.是进亦忧,退亦忧否,非若是也。
(《唐且不辱使命》)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3分)译文:(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分)译文: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表达方式来看,选文【甲】以议论为主;选文【乙】先叙后议,叙议结合。
B.从句式来看,选文【甲】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朗朗上口;选文【乙】大量使用“也”字,一气呵成,如珍珠串联。
C.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均被贬官在外,但是两人都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他们是古仁人的代表。
D.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是“先忧后乐”没有“与民同乐”那样博大的心襟与强烈的责任感。
二、《醉翁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甲】环滁皆山也。
8.《醉翁亭记》的比较阅读
《醉翁亭记》的比较阅读(答卷)(《醉翁亭记》与《小石潭记》《水调歌头》《山居秋暝》《行路难》《岳阳楼记》《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比较阅读,共有7个语段)1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列题目(12分)[甲]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A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醉翁亭记(节选)C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以上选文的作者是唐代的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
(2分)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3分)A快乐的(鱼儿),忽然向着远处游过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B(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慢慢消失。
C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有诸峰山,树林和山谷特别优美。
D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3分)A[甲]文通过描写潭水的清澈,形象地表现了人和鱼互相取乐的情景。
2。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1.2 分析三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1.3 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小石潭记》:了解柳宗元的生活背景,分析文章中的寓言意义,探讨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感悟。
2.2 《岳阳楼记》:解读范仲淹的治国理念,分析文章中的豪放与婉约,欣赏作者对岳阳楼风景的描绘。
2.3 《醉翁亭记》:了解欧阳修的人生经历,解读文章中的醉翁之意,品味作者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和追求。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三篇文章进行对比,找出各自的特色和优点。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3.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三篇文章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三篇文章,了解文章大意,标记出不理解的部分。
4.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总结各自的特色。
4.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深入解读文章内涵。
4.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理解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比较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代或类似主题的文章,如《与朱元思书》、《与陶渊明书》等,拓宽视野,加深对文学史的了解。
6.2 影视作品欣赏:推荐学生观看以这三篇文章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如《小石潭记》电视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与答案(比较文)
比较文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 -3题。
(10分)[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戎异二者之为,何哉吏呼一何怒C、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D、满目萧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2、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些,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四季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
B、甲文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又渲染了秋天峡谷萧瑟的气氛;乙文以“古仁人”的思想为依据,推出“先忧后乐”的名句。
C、甲文写三峡四季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乙文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通过对,比,突出不同天气对人的心情的影响。
D、甲文行文简洁,很少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感情;乙文只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完全没有涉及作者范仲淹的情感立场。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 分析并比较三篇文章在题材、写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散文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脉络。
2. 分析三篇文章在题材上的异同,探讨各自的特点。
4. 探讨三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 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题材、写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2. 教学难点:深入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从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三篇文章的异同。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分析三篇文章的题材,引导学生探讨各自的特色。
4. 探讨三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 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三篇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三篇文章题材、写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异同的分析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团队协作能力。
4. 评价学生是否能从文章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教学资源:1.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原文。
2. 相关背景资料、注释。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名篇,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分析三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比复习,引导学生发现三篇文章之间的异同,增强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名篇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
2. 分析三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探讨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3. 对比三篇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分析各自的文学特点和风格。
4. 讨论三篇文章之间的异同,从内容、形式、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三篇文章的异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简要回顾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主题思想分析:分别分析《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探讨作者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3. 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分析:分别分析三篇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探讨各自的文学特点和风格。
4.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三篇文章的异同,引导学生从内容、形式、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复习成果,对三篇文章进行综合评价和反思。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性:评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表达的观点是否准确、清晰。
3. 学生小组讨论效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讨论成果等。
4. 学生总结反思能力:评价学生在总结反思环节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思考深度。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江苏省苏州市】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2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B.全石以为底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D.皆若空游无所依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A.日光下彻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2分)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
(2分)【答案】6.D7.C8.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9.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辽宁省锦州市】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2—15题。
(12分)【甲】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
• ①“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______ _ ,如《马说》《爱莲说》 • ②《五柳先生传》体裁是“传”,传记是一种用 来______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 自述生平的叫___。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 先生”写的传记,实际是作者的自传。 • ③《送东阳马生序》中“序”是一种文体,这是 一篇___,是作者为同乡后学马生的____ _,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种种艰辛勉励马生学 习,文章质朴亲切,极为感人 • 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 答案: ①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②记载 人物生平事迹 自传 • ③ 赠序 临别赠言 ④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 复习导入 • 在数不清的遭贬人员之中,常有饱读诗书之人。贬了官, 失了宠,摔了跤,悲剧意识来了,创作愿望和创作激情更 加强烈了。由于对人事变迁和世态炎凉有了更清醒更深刻 的认识,创作出的作品往往更有意味和品位。屈原放逐, 乃有《离骚》;司马迁被宫(比贬谪更残酷),撰成《史 记》; 李白流放夜郎,许多名诗传于后世;杜甫被贬为 华州司功参军,便诞生了 '三吏'、 '三别';韩愈被贬为潮 州刺史,写出了千古传诵的近体诗;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 马,《永州八记》流传千年;刘禹锡两度被贬,终成一代 大家;苏轼乌台诗案,前后《赤壁赋》闪烁熠熠光华;欧 阳修多次被贬,《醉翁亭记》等名作如雨后春笋…… 被 贬官,是当事人的不幸,但却是中国文化的大幸,中国的 文采华章因此更有了张力。 • 今天,我们就复习一下《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 亭记》,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些孤独而又高贵的灵魂,体 验他们发自灵魂深处无奈而不屈的声音 • 1、文体复习:了解所学过的相关古文文 体 • 2、思想贯通:了解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化 与隐士文化 • 3、写作技巧: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 4、文言基础: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 • 学习重点: • 人文文化熏陶,了解中国古代的贬官文 化与隐士文化 • 学习难点: • 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古之中国,宦海 沉浮,稍不留意,就遭贬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一、通假字:
1、百废具兴()通(),解()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解
()
二、古今异义:
1、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宾客从∕去国怀乡
古义()今义()
2、予观夫巴陵胜状
古义()今义()
3、宠辱偕忘
古义()今义()
4、进亦优,退亦忧
古义()今义()
5、浊浪排空
古义()今义()
三、一词多义: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
以其境过清()明灭可见()
3、予观夫巴陵胜状()
4、南极潇湘()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9、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六、阅读材料,完成练习,探讨作者思想感情:
(一)写作背景
1、《小石潭记》柳宗元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到偏僻荒凉的永州、柳州。
为了排解郁闷,便纵情于山水,写了很多山水游记,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心胸气度寄托在里面,本文便是其中一篇。
2、《岳阳楼记》1046年,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
3、《醉翁亭记》1045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府,在此期间,他没有悲伤,而是为百姓做事,颇有政绩。
本文是作者上任滁州第二年写的。
滁州风光秀丽,百姓民风淳朴,安于农事。
欧阳修关心百姓,平时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将自己的失意抑郁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中。
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已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二)根据写作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三位作者都是同样的遭遇,但是,他们面对同样的遭遇,所表现出的态度是否一样呢,请完成下列表格:
(三)1、对比三位古人的人生态度,你最欣赏哪一位?请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你也像他们一样,遇到了比较大的挫折,你会怎样面对?
七、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1、读这三篇古文,我们都能从描写景物的字里行间读到作者或喜或忧的感情,这种就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请用原文中写景的句子完成下列填空。
(句子太长可用省略号表示)
《小石潭记》心情好:
心情差:
《岳阳楼记》心情好:
心情差:
《醉翁亭记》心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