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2. 回顾《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议论手法和表达思想的方式。
3. 回顾《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幽默手法和表达情趣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情节。
2. 分析《小石潭记》的描写手法,如对小石潭的描写、对鱼的描写等,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3. 让学生翻译《小石潭记》中的重点句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详细分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五、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复述文章情节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翻译重点句子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核心思想。
2. 文章中的经典句子和写作手法。
难点: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
2. 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七、教学资源:1.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原文。
2. 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解析。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八、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分析文章中的经典句子,解释其中的深层次含义。
3.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九、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知识点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一、一周内容概述《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寄托了作者凄切抑郁的情感。
《岳阳楼记》中以“记”为名,渲染了洞庭湖的景物,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的胸怀,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
《醉翁亭记》在对醉翁亭和周围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而又自得其乐的怡然之情。
二、重点知识介绍(一)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整体把握作者观察入微,描摹细致。
肖其貌,传其神。
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美,令人拍案叫绝。
重点把握1、了解古代游记的写作特点;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二)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1、语言积累(1)生字读音谪(zhé)守予观夫(fú)衔(xián)远山浩浩汤汤(shāng shāng)际涯(yá)淫(yín)雨霏霏(fēi fēi)樯(qiáng)倾楫摧岸芷(zhǐ)汀(tīng)兰心旷(kuàng)神怡宠辱偕(xié)忘嗟(jiē)夫(2)通假字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同“俱”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3)一词多义(4)古今异义词(5)特殊句式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定语后置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并掌握《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1.2 分析并比较三篇文章的艺术特色和写作风格。
1.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2.2 《岳阳楼记》:描述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和思考。
2.3 《醉翁亭记》:通过描绘醉翁亭的雅致环境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感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对比阅读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3.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三篇文章的比较分析和总结。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三篇文章,了解作者背景和文章大意。
4.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三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对比分析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4.5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三篇文章的比较分析和总结。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2 小组合作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完成的比较分析总结的质量。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其他期的山水游记或散文,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欧阳修的《秋声赋》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6.2 文化背景探究:介绍《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作者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一、《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1、《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寄托了作者凄切抑郁的情感。
2、《岳阳楼记》中以“记”为名,渲染了洞庭湖的景物,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的胸怀,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
3、《醉翁亭记》在对醉翁亭和周围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而又自得其乐的怡然之情。
二、重点知识介绍重点把握1、了解古代游记的写作特点;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在本文中的使用。
(1)生字读音谪(zhé)守予观夫(fú)衔(xián)远山浩浩汤汤(shāng shāng)际涯(yá)霪(yín)雨霏霏(fēi fēi)樯(qiáng)倾楫摧岸芷(zhǐ)汀(tīng)兰心旷(kuàng)神怡宠辱偕(xié)忘嗟(jiē)夫(2)通假字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同“俱”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3)一词多义(4)古今异义词(5)特殊句式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定语后置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之”,助词,起连接后置的定语和中心语作用。
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
③宾语前置句式吾谁与归?即吾与谁归。
文言文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常放在介词的前面。
意思是:我与谁一起呢?(6)背诵这个千古名篇。
2、结构分析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着重说明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这能够视做本文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第二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
妙在承转自然——写洞庭全景,承上文“重修岳阳楼”;用“然则”转入写“迁客骚人”,而后发问,自然将读者引入新境。
课内文言文考点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课内文言文考点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⑴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⑵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⑴[篁竹]竹林。
⑵[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⑶[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⑷[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冽:凉。
⑸[尤]格外。
⑹[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⑺[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⑻[坻]水中高地。
⑼[嵁]不平的岩石。
⑽[翠蔓]翠绿的藤蔓。
⑾[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⑿[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⒀[可]大约。
⒁[许]表示约数。
⒂[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⒃[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布:映照⒄[澈]穿透。
⒅[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⒆[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⒇[俶尔]忽然。
(21)[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3)[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24)[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25)[悄怆幽邃]凄凉幽深。
(26)[悄怆]凄凉。
(27)[邃]深。
(28)[清]凄清。
(29)[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3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⑴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答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答案】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案】潭中的鱼大约的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
⑷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答案】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中学古文四大记
中学古文四大记
中学古文四大记通常指的是《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
这四篇古文都是中学阶段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篇目,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描写了不同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性格,表达了作者们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小石潭记》是唐朝柳宗元的一篇散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一篇散文,以岳阳楼的修建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天下苍生的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的一篇辞赋,描写了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醉翁亭记》是明朝袁宏道的一篇散文,通过描写作者在醉翁亭饮酒作乐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洒脱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这四篇古文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它们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考能力。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对《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名篇的理解和记忆。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提炼每篇文章的主题和亮点。
2. 分析三篇文章在写作手法、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上的异同。
3. 深入探讨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三篇名篇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每篇文章的主题和亮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课堂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
5. 深入探讨:组织学生针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探讨,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6. 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2. 选择其中一篇文章,进行翻译和赏析,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文章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七、教学资源1. 提供《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原文和相关注释,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论文,供学生参考和拓展。
3. 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八、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分析文章的亮点和主题。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诗五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诗五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26 小石潭记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 借景抒情的写法, 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 借景抒情的写法, 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难点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以及寄托于山水间的情感。
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关联法。
课文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2课时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
唐顺宗时, 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执政, 他们在政治上作了一系列的改革, 史称“永贞革新”。
当时柳宗元33岁, 任礼部员外郎, 也积极参与了这一革新运动。
但是在保守势力的疯狂反扑下, 顺宗退位, 革新变法随之失败。
宪宗即位后, 对革新派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革新派人物相继遭到残杀和贬谪。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这时, 柳宗元政治地位下降, 又身居荒僻落后的地区, 因此他的心中非常抑郁。
《小石潭记》正是通过精细、生动的景物描写, 表现了自己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773~819年), 字子厚, 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人, 唐代文学家。
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 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为“韩柳”, 同列“唐宋八大家”。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 内容深刻, 语言简练, 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有《柳河东集》。
1.课文题解《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即景抒情, 托物言志。
2.写作背景公元805年, 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人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 柳宗元任礼部员外郎, 为革新派主要成员之一。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
综述
•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 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 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 似难相容。而本文中,凄苦才是作者感情 的主调。
2.醉翁亭记
抒情句: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抒发感情:悠然自乐,,安闲自适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 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 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 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三记”比较阅读
1.作家—生平
少年时代
• 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异),少有才名, 早有大志。
• 欧阳修:四岁丧父(同),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 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 识字。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 。
• 范仲淹:幼年丧父(同),随母改嫁。从小读书 就十分刻苦 。
• 相同点: • 1.三人均早有大志,酷爱读书,天资聪颖 , 刻
•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 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 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 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 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 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这对宋仁宗时 代的昏暗政治,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这些 自然都闪烁着思想光芒。
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1.2 分析三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1.3 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小石潭记》:了解柳宗元的生活背景,分析文章中的寓言意义,探讨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感悟。
2.2 《岳阳楼记》:解读范仲淹的治国理念,分析文章中的豪放与婉约,欣赏作者对岳阳楼风景的描绘。
2.3 《醉翁亭记》:了解欧阳修的人生经历,解读文章中的醉翁之意,品味作者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和追求。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三篇文章进行对比,找出各自的特色和优点。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3.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三篇文章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三篇文章,了解文章大意,标记出不理解的部分。
4.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总结各自的特色。
4.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深入解读文章内涵。
4.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理解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比较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代或类似主题的文章,如《与朱元思书》、《与陶渊明书》等,拓宽视野,加深对文学史的了解。
6.2 影视作品欣赏:推荐学生观看以这三篇文章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如《小石潭记》电视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 分析并比较三篇文章在题材、写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散文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脉络。
2. 分析三篇文章在题材上的异同,探讨各自的特点。
4. 探讨三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 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题材、写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2. 教学难点:深入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从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三篇文章的异同。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分析三篇文章的题材,引导学生探讨各自的特色。
4. 探讨三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 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三篇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三篇文章题材、写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异同的分析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团队协作能力。
4. 评价学生是否能从文章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教学资源:1.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原文。
2. 相关背景资料、注释。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名篇,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分析三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比复习,引导学生发现三篇文章之间的异同,增强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名篇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
2. 分析三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探讨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3. 对比三篇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分析各自的文学特点和风格。
4. 讨论三篇文章之间的异同,从内容、形式、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三篇文章的异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简要回顾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主题思想分析:分别分析《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探讨作者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3. 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分析:分别分析三篇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探讨各自的文学特点和风格。
4.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三篇文章的异同,引导学生从内容、形式、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复习成果,对三篇文章进行综合评价和反思。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性:评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表达的观点是否准确、清晰。
3. 学生小组讨论效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讨论成果等。
4. 学生总结反思能力:评价学生在总结反思环节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思考深度。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对古代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描绘的石潭景色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回顾《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表达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3. 回顾《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描绘的醉翁形象和作者的生活态度。
4. 对三篇文章进行比较,探讨它们在主题、写景手法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复习课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回顾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3. 课堂讨论: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篇文章,重点分析其主题、写景手法和情感表达。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对三篇文章进行比较,强调它们在主题、写景手法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同。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巩固。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相关课文。
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散文鉴赏书籍、学术论文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三篇文章进行比较,帮助他们发现各自的特点和异同。
3. 案例教学:以具体的文章为例,分析其主题、写景手法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散文的魅力。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教案及反思
课题《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备课时间 2018年3月5日授课时间 2018年3月11日教材分析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两篇散文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1. 结构技巧有别。
《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
作者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四者巧妙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醉》文则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
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进的写法,点出“醉翁亭”,以后又从解释“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乐”,接着连用几层描写和叙述来抒写“山水之乐”。
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照应和伏笔。
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
总之,整篇文章以“乐”“醉”来贯通,不蔓不枝,一气到底,形成了严谨而完整的艺术构架。
2. 语言表述有别。
《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
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
且立意深刻,造词精警。
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
《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
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
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
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
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
3. 主题深度有别。
《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
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
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
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
初二语文六单元三篇文言文翻译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不同的形状。
(岸上)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速,好像在同游人逗玩。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溪流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在潭边,四面竹林树木环绕合抱着,寂静冷清没有旁人,(哪有生悲哀的气氛,让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同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做随从跟着来的人,(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
(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好的和现代的诗赋刻在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看那巴陵郡的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上。
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景色多变化,景色的变化无穷无尽啊。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叙(已经)很详尽了。
既然如此,那么洞庭湖北面直通到巫峡,南面到达到潇水和湘水,被贬官的诗人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的时候,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接近傍晚的时候,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嚎,登上这座楼,那么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别人批评指责,一眼望去,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极了,内心十分悲伤。
文言文小石潭记 桃花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串讲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学形式之一,其代表作品《文言文四大名著》包括了《小石潭记》、《桃花潭记》、《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形式上有着独特的魅力,而且在文学内涵和人生智慧上也有着丰富的价值。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有价值的文章。
让我们依次对《小石潭记》、《桃花潭记》、《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这四篇文言文进行串讲。
《小石潭记》以描绘小石潭景色为主,通过对景色、人物和故事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桃花潭记》将目光聚焦在桃花潭的壮丽景色和隐逸仙人的故事上,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拳拭和向往。
《岳阳楼记》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对楼台风云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沉浮的感悟。
《醉翁亭记》则以醉翁亭为场景,通过对人物和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逍遥自在、随性而行的向往。
从深度上来看,这四篇文言文作品都以自然景色和人物故事为主题,通过对景观、人物和情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在广度上,这四篇文言文代表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
如果说《小石潭记》展现了作者的清新浪漫之情,《桃花潭记》传达了作者的隐逸诗意之境,《岳阳楼记》表现出作者的豪迈悲壮之情,《醉翁亭记》则流露出作者达观豁达之心。
总结回顾性的内容表明,这四篇文言文作品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人生智慧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们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这些文言文作品不仅丰富了我国文化的内涵,也启发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在我看来,《文言文四大名著》中的《小石潭记》、《桃花潭记》、《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传递了深远的人生智慧。
通过阅读和品味这些文言文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感悟和领悟,也能够领略到我国古代文学的绚丽多彩。
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一、作者及作品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有《范文正公文集》。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
庆历五年,范仲淹贬放邓州。
第二年六月,腾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这样写成了。
二、文章思想内容课文虽不足400字,但语言凝练,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简要记述了腾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
第二部分包括二、三、四段,在概写洞庭湖景色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的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
第三部分“率章显志”,作者正面阐述观点,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换负。
这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作铺垫的。
课文除结构上很有特点外,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
它虽然是一篇散文,但很讲究句式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
三、中考链接1、解释下列带点的字。
百废具兴:都,全;兴办。
/增其旧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浩浩汤(shāng)汤: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横无际涯:边。
/朝晖夕阴: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全面,详尽。
/南极潇湘:尽,直到尽到。
/连月不开:放晴。
/日星隐曜:光芒。
/薄暮冥冥:迫近。
/去国怀乡:朝廷。
/满目萧然:凄凉冷落。
/春和景明:日光。
/波澜不惊:平静。
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美丽的鱼。
/郁郁青青:形容香气浓郁。
/长烟一空:全;消散。
/登斯楼也:这。
/宠辱偕忘:一起。
/把酒临风:端着。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探索,探求;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心情,思想。
/不以物喜:因为。
/居庙堂之高:喻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泛指四方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有《范文正公文集》。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
庆历五年,范仲淹贬放邓州。
第二年六月,腾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这样写成了。
二、文章思想内容课文虽不足400字,但语言凝练,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简要记述了腾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
第二部分包括二、三、四段,在概写洞庭湖景色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的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
第三部分“率章显志”,作者正面阐述观点,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换负。
这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作铺垫的。
课文除结构上很有特点外,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
它虽然是一篇散文,但很讲究句式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
三、中考链接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元/则忧其君。
4、按原文回答。
①下面两种情况分别源自“迁客骚人”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感极而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其喜洋洋”: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②“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5、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表达作者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6、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这种乐以个人的进退得失外物好坏为转换,是以己之乐。
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以天下兴亡为转移。
7、“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远大政治抱负,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和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8、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刷“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
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9、第③④段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悲和喜(以物喜,以己悲)的两种心情。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同时表达出作者的远大政治抱负。
11、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
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换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12、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应具备“古仁人之心”。
因为(1)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
(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柳宗元(773-819),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
唐顺宗永贞远年(805)他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
失败后,他被贬谪永州,后又转柳州,直至死在那里。
故又称“柳柳州”。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
在永州,作者一住就是10年。
作者为了排遣郁闷,搜奇觅胜,放情山水,写了许多水游记,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心胸气度寄托在里面。
即为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本文是期中的第4篇。
其他7篇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山城记》。
二、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
全文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作品中写鱼,既写了鱼的悠然自得,也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写溪水和溪岸,通过“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的比喻,“明灭可见”的描写,以及动静相融的笔法,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溪身和溪流的特点。
三、中考链接1、简要分析选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第二段写景采用了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
2、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3、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的结论。
①位置偏僻②竹树藤多,少有人来游玩③作者对环境的感受4、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谪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一、内容梳理1、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为滁州知州。
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常去滁州城外琅琊山游玩,与山中智仙和尚结为英逆之交。
2、欧阳修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3、写作特点:①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②层次清晰,井然有序。
全文共同21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交意转折的标志。
③语句骈散结合,加强丁韵律美,全文共用21个“也”,25个“而”,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四、中考链接1、第二段中其乐“无穷”指何而言的?指朝暮四时的游玩之乐2、第三段中太守为什么“醉”呢?用自己的话概括。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游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3、在欧阳修的治理下,滁州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请你结合选文第三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的景象加以描写(50-80字,不得翻译原文)。
琅琊山上人来人往,人们抚老携幼,有说有笑,尽情游玩。
有的引吭高歌,有的游客前呼后拥,一派欢乐热闹的景象。
4、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
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壹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
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性格特点。
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随遇而安,旷达5、《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请结合学习语言的方面,谈谈你从本文中学到了什么。
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6、《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
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声。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气。
《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
7、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林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或答“野花,树林,风霜,水石8、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从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
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9、“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
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排遣抑郁”回答: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0、“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另一件事情上,也指别有企图。
11、《醉翁亭记》文语言优美,尤其是对偶句,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对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替君主分忧)(先天下而忧)。
12、第三段写了四种情景,以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13、本文也具有《岳阳楼记》中展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14、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予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醉翁亭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中,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醉泉之上。
15、④段中“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乐”的含义是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16、(1)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环滁皆山也。
(2)②段写春夏秋冬之景的句子分别是: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
(3)文中最能说明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文中生动刻画太守外貌特征,醉酒神态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5)②段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冥。
17. 作者用乐贯穿全篇,请问总计写了哪几种乐?从文中看,太守因何而醉?作者写了五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太守因山水而醉,因喝酒而醉,因与民同乐而醉,也因治理好滁州让百姓生活快乐而自我陶醉而醉。
(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18. 怎样理解《醉翁亭记》一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答:作者既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有治理好滁州的得意,还有寄情山水排遣贬谪后的心中的郁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