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一)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习题解答案1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___。
这是中国_____的奠基之作。
东师16春《古代汉语(一)》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东师16春《古代汉语(一)》在线作业满分答案东师16春《古代汉语(一)》在线作业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它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多少国()A. 10B. 11C. 12D. 132. 下列句子中,“者”字用在时间词后面,是助词的是()A.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B.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C. 视吾家所寡有者D.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3. 若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牛、瓜、象、羊”属于()A. 指事B. 形声C. 会意D. 象形4.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中“牢”的词义是()A. 水牢B. 关牲畜的圈C. 牢固D. 监狱5.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中“是”的词性和意义是()A. 系词,是B. 形容词,正确C. 代词,这些D. 词尾,……样子6. 传统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A. 象意B. 指示C. 谐声D. 转注7. “群、羣”的关系是()A. 繁简字B. 古今字C. 通假字D. 异体字8. “姜氏欲之,焉辟害?”中“焉”的词性和意义是()A. 助词,哪里B. 助词,怎样C. 代词,哪里D. 代词,怎样9. “长驱到齐,晨而相见”中“而”的词性与用法是()A. 连词,表修饰B. 代词,你C. 助词,表顺承D. 介词,在10.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中“发”的文中义是()A. 开仓赈济B. 发射C. 发送D. 打开古代汉语(一)16春在线作业1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下列各句中,属于判断句的是()()()()A. 夫战,勇气也B. 百乘,显使也C. 制,岩邑也D. 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2. 下面句子中含双宾语的是()()()()A. 不如早为之所B. 生庄公及公叔段C. 公赐之食D.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3. “四体二用”说中的“二用”包括()()()()A. 转注B. 指事C. 象形D. 假借4. 下列各句中,“走”词义相同的是()()()()A.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B.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C.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D.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5. 下列各句中,有介词“以”宾语省略情况的是 ()()()()A. 以何市而反B. 食以草具C. 窃以为君市义也D. 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E.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6. 下面句子中,“为”是介词的有()()()()A.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B. 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C. 无以为家D.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7. 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 蔓草犹不可除B. 父母宗族,皆为戳没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 卻克伤于矢8. 下列句子中的“乎”相当介词“于”的是()()()()A. 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B. 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C. 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灵王D. 飘摇乎高翔9. 关于“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夫病足,曾不能疾走’”,说法正确的有()()()()A. “趋”是“小步快走”的意思B. “谢”是“道歉”的意思C. 疾是快的意思D. “走”是“行走”的意思。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

一、给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1.相:A.视,观察B.辅助C.貌相,状貌D.扶着瞎子走路的人(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季氏将伐颛臾》)2.过:A.过错B.超过C.太甚D.责备(1)求!无乃尔是过与(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国:A.国家B.诸侯的封地C.都城D.一个地域(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二、解释下列括号内词的意思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四、解释下列句中带颜色的词,并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加以比较1.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5.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五、给下列括号内的词选择合适的义项1.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A.多少B.小桌子C.接近、接近D.数量少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A.房屋的统称B.宗庙C.古代刑罚之一D.古代五声音阶之一3.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A.知道B.知识,见识C.记住D.标志,记号4.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A.劝告B.劝诫C.勉励D.提倡六、选出下列句中宾语前置的一项A.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B.当其取于心儿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C.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16秋学期《古代汉语(一)》在线作业100分

16秋学期《古代汉语(一)》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下列“莫”作无定代词的是:A.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B. 小子何莫学夫《诗》?C. 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D.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正确答案:D2. 下列各项同义词中,属于使用对象不同的是:A. 行、走B. 恐、惧C. 往、去D. 杀、弑正确答案:D3.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暱——昵B. 翦——剪C. 桀——揭D. 赴——讣正确答案:D4. 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 锦楚众男B. 森栽表朝C. 友见比炎D. 袜肥果解正确答案:C5. 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 《康熙字典》B. 《汉语大字典》C. 《中华字海》D. 《词源》正确答案:C6. 下列句子中含有古今字的是:A.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B. 此之谓自谦。
C.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D. 养其根而竢其实。
正确答案:A7.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 “莫”是“暮”的古字B. “既”是副词,既然C. “冠”是个名词D. “风”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正确答案:A8. 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A. 《辞源》B. 《辞海》C. 《词诠》D. 《经传释词》正确答案:C9. “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中的“缓急”和“卑鄙”分别是:A. 偏义复词,单音词连用B. 单音词连用,单音词连用C. 单纯词,单纯词D. 复合词,单纯词正确答案:A10.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中“生”的用法是:A. 动词的使动用法B. 动词的一般用法C.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 形容词作定语正确答案:A11. 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正确答案:A12. 下列各组字,都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A. 甘 朝 問 篇B. 即 戒 鳴 及C. 行 莫 亦 大D. 雷 遘 集 各正确答案:B13. 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 垂陲B. 难谁C. 齐剂D. 赴讣正确答案:B14. 下列关于“勤”的解释错误的是:A. 圣人乐天知命,乐天则不勤,知命则不忧。
古代汉语1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1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字是形声字?A. 马B. 月C. 森D. 休答案:D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左传》D. 《史记》答案:A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4. 古代汉语中“之”字的用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介词答案:C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什么意思?A. 幼小B. 茂盛C. 枯萎D. 凋谢答案:B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映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答案:B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什么?A. 孩子B. 书生C. 衣服D. 书信8.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哪位诗人之口?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王勃答案:B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是什么意思?A. 鸟鸣声B. 鸟飞声C. 鸟舞声D. 鸟食声答案:A10.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白帝”指的是什么?A. 地名B. 人名C. 官职D. 神话人物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我”的谦称。
答案:臣2.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你”的尊称。
答案:陛下3.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他”的代词。
答案:彼4.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这”的代词。
答案:此5.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和”的连词。
答案:与6.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的连词。
7.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因为”的连词。
答案:因8.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所以”的连词。
答案:故9.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如果”的连词。
东师16春《古代汉语(1)》在线作业满分答案全解

东师16春《古代汉语(1)》在线作业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谓语与宾语的关系需要译为“把……看作”、“认为……怎样”,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这种用法是A. 意动用法B. 对动用法C. 为动用法D. 使动用法2. 下列句子中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的是A.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 于予与何诛!C. 舍瑟而作。
D. 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3. 四体二用说是谁首先提出来的A. 段玉裁B. 许慎C. 班固D. 戴震4. “子路问:‘闻斯行诸?’”中“诸”字的词性为A. 语气词B. 代词C. 兼词D. 词尾5. 下列句子中存在使动用法的是()A.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 刻削之道:鼻莫加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C. 甘其食,美其服D. 一狼洞其中6. 下列句子中“朝”是使动用法的是A. 武丁朝诸侯。
B. 使妇人载以过朝。
C. 太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D. 盛服将朝。
7. 下面句子中,有名词用如动词现象的是A. 吾道一以贯之。
B.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C. 孟尝君客我。
D. “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8. 下列句子中,“ 然”不是代词的是A. 赵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B. 夫子怃然。
C.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D.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惟此时为然。
9. 有些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功能,这种用法是A. 使动用法B. 宾语前置C. 词类活用D. 意动用法10. “歌、謌”的关系是A. 繁简字B. 古今字C. 通假字D. 异体字古代汉语(1)16春在线作业1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从结构上,判定名词用作动词,注意在句中的语法地位,包括()()()()A. 看此名词是否受否定副词修饰B. 看此名词后边是否带宾语C. 看此名词的文中义D. 看此名词是否有补语2. 关于“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古代汉语1课外作业(一) 及答案

古代汉语作业(一)一、填空1.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第一部以分析汉字字形、解释汉字本义为宗旨的字书。
2.“比類合誼(义),以見指撝(挥)”是许慎给(会意)造字法下的定义。
3.省形、省声和(亦声)是形声字的三种特殊结构。
古文字阶段的书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古文、大篆、小篆等。
4.甲骨文亦称“契文”、“殷墟文字”或(甲骨卜辞)。
5.商周青铜器以鐘和鼎为代表,故金文又叫作(钟鼎)文。
二、简答6. 汉人所谓“六书”指的是哪“六书”?请按顺序写出其各自的名称。
答:按照许慎的名目、班固的顺序,传统“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7. 简要说明“合体象形”与“会意”有什么不同。
答:(1)合体象形属独体字,会意属合体字。
如“果”中只含“木”一个字,“集”中含“隹”、“木”两个字。
(2)合体象形一般记写有形可象的名词;会意主要记写动词、形容词及较为抽象的名词。
前者如“眉”、“胃”、“瓜”、“果”;后者如“集”、“美”、“朝”、“莫(暮)”。
(3)合体象形直接显示“实物本体”,如“果”中有“田”,“瓜”中有“厶”。
会意则无“实物本体”,其通过若干字符组合,表示某种行为或性状。
如“集”通过“隹”和“木”的组合,表示“群鸟落下”之义;“美”通过“大”和“羊”的组合,表示滋味鲜美之义。
(4)合体象形两部分之间是陪衬和被陪衬的关系。
如“果”字以木(树)陪衬果体;“瓜”字以蔓以陪衬瓜体。
会意内部则无主辅之分,无陪衬与被陪衬关系。
如“集”字由“隹”、“木”相合而成,“令”字由“口”和“卩”互构而成,皆不分主、辅。
8. 举例说明什么是“省声字”,什么是“亦声字”。
答:(1)省声::形声字的一种特殊结构。
所谓“省声”,就是为使字形简化,并为声符留出空间,而将字形繁复的声符(声旁)省去某些笔划。
例如“夜”字,从月(或夕),亦省声;“炊”字,从火,吹省声。
“省声”的表述方式为“从×,×省声”。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南开大学 17秋学期《古代汉语(一)》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17秋学期《古代汉语(一)》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abc)
1. 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 草慎武信
B. 集泪承莫
C. 从战天走
D. 现责至秉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2. “朕”用作天子自称是从()开始的。
A.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
B. 先秦时期
C. 汉代
D. 唐代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3. 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盍各言尔志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4. 下列句中的“实”的词性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田野开阔,府仓实,民众殷。
B. 为章华之宫,纳亡人以实之。
C.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D.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5. 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 孟尝君顾谓冯谖
B. 天帝使我长百兽
C.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古代汉语(1)答案

古代汉语(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1、许慎:东汉文字学家,汝南召陵人,字叔重。
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
2、六书:是正式讨论汉字形体构造的学说,其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到了西汉末年,六书理论臻于成熟。
东汉许慎继承发展了前代六书理论,自著作《说文解字》将六书概括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
3、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
全书十五卷,其中正文十四卷,《叙》一卷,正文收9353字,重文收11 63字。
4、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
5、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现词所概括的事物或者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6、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意符号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
7、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形符表示词义范畴的造字法。
8、假借: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用的同音字来寄托所写词的意义。
9、因形示义:汉字具有表意性,字形与意义有这密切的联系,因形示义、义寓形中,字形结构不同程度地表现所写词的意义。
10、随体诘诎:许慎用以表达对象形字的解释。
即字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即成。
诘诎:屈曲,曲折。
11、独体:指事字一种,用纯粹的抽象符号构成,不代表任何具体事物而表示抽象概念。
12、合体:指事字一种,以象形字为基础,于其上附加指示符号。
13、变体:指事字一种,是用改造某字的方向来表现词义的。
14、四体二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可以转注字的形体范围而称为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不能转变其形体范围,只是用字法,故称“四体二用”二、简答1、简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时记录传递汉语的社会性书写符号体系,是人们为克服语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把语言信息传向远方和传给后世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表达汉语词义的。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一)2023年春学期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答案1

古代汉语(一)23春在线作业2答案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天帝使我长百兽”中“长”的用法是()
[第一项A.]名词使动用法
[第二项B.]名词的意动用法
[第三项C.]名词用作动词
[第四项D.]名词做状语
[正确.选项]:C
2.“鲁仲连义不帝秦中“帝”的用法是()
[第一项A.]名词使动用法
[第二项B.]名词的意动用法
[第三项C.]名词用作动词
[第四项D.]名词做状语
[正确.选项]:C
3.下面各组中,属于造字方法不同的异体字是()
[第一项A.]“泪、涙”
[第二项B.]“歌、謌”
[第三项C.]“啗、啖”
[第四项D.]“群、羣”
[正确.选项]:A
4.《战国策》是国别体。
它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多少国,共多少篇()[第一项A.]10,23
[第二项B.]11,32
[第三项C.]12,33
[第四项D.]13,42
[正确.选项]:C
5.“多行不义,必自毙。
”中“毙”的文中义是()
[第一项A.]逃亡
[第二项B.]毙命
[第三项C.]仆倒
[第四项D.]枪毙
[正确.选项]:C
6.下列各字,属于会意的是()
[第一项A.]在
[第二项B.]刃
[第三项C.]为
[第四项D.]网。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及答案(共8套)(1)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及答案(共8套)(1)古代汉语试题(1)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即本鸟通见上耳悲涉旌既本鱼歌江下耳悲陟门题旦视疆寸马弃丹粪户牟鬲采徒廿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2、蔡溃,遂伐楚。
.3、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4、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5、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6、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心忧炭贱愿天寒。
.8、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
.9、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0、君能补过,衮不废也。
.1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3、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4、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5、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6、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7、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8、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10、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4、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6、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7、左右欲刃相如。
8、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0、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判断句。
2、写出《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
3、举例说明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发已斑。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一、给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1.相:A.视,观察B.辅助C.貌相,状貌D.扶着瞎子走路的人(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季氏将伐颛臾》)2.过:A.过错B.超过C.太甚D.责备(1)求!无乃尔是过与(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国:A.国家B.诸侯的封地C.都城D.一个地域(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二、解释下列括号内词的意思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四、解释下列句中带颜色的词,并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加以比较1.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5.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五、给下列括号内的词选择合适的义项1.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A.多少B.小桌子C.接近、接近D.数量少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A.房屋的统称B.宗庙C.古代刑罚之一D.古代五声音阶之一3.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A.知道B.知识,见识C.记住D.标志,记号4.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A.劝告B.劝诫C.勉励D.提倡六、选出下列句中宾语前置的一项A.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B.当其取于心儿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C.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以下各句中加点的实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甚么是六书?每类首要特点是甚么?分别罗列象形、指事、会心、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心、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组织与利用纪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首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朴的线条把事物的表面或具有特性的局部刻画出来。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一)》练习题答案一一、填空题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本无其字,依声托事3、斗4、造字方法不同,造字素材不同,偏旁位置不同5、慙6、春秋左丘明,春秋,编年体7、兼词之于8、象形、指事、会意、形声9、兼词,于是10、异体字11、比类合谊、以见指挥12、代词,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二、概念题1、文字是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
2、异体字: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
换言之,就是所记的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3、四体二用说:清人戴震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
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
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4、甲骨文:甲骨文是用刀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所以称作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
5、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6、象形: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许慎的定义:画成其物,随体诘誳,日月是也)7、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因铜器以钟鼎为最多,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8、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
着眼于字的笔画的多少对汉字的分类。
9、会意:会意是会合几个字类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
(慎的定义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三、释义题1、毙:倒下2、殷:红中带黑3、贰:两属4、肆:扩展5、即:接近、走向6、行李:外交使节7、鄙:边邑8、舍:住宿9、决:堤坝溃决10、羹:带汁的肉11、次:临时驻扎12、、陵:大山13、管:类似现代的锁钥。
14、池:护城河15、贰:两属16、如:到……去17、官:官职18、鲜:少。
19、贰:两属20、夫:那个21、其:语气助词,表反诘语气22、绥:安抚23、行:行列24、称:推举四、判定、释义题1、其:语气助词,表反诘语气2、是:代词,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3、焉:代词,哪里4、于:介词,表示被动5、与:动词,同盟6、之:代词,复指;或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7、于:介词,被8、诸:兼词,之于9、之:代词,他10、若:连词,表如果11、也:语气助词,表停顿12、焉:代词,哪里13、以:连词,把表示目的五、分析题(六书理论分析下列各字的结构)衣:象形册:象形令:会意颖:形声日:象形羊:象形象:象形本:指事店:形声瓜:象形寸:指事从:会意寒:会意果:象形甘:指事既:会意在:形声刃:指事众:会意更:形声末:指事六、论述题1、(1)是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词义的不断发展,使词由单义变成多义。
其中有的词义为适应交际的需要,从母体中分化出来,独立成词。
为了相互区别,要求专有字形表达。
如奉”是手捧义,分化后写作“捧”,“奉、捧”古今字。
(2)是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汉语中有些词由于意义比较抽象,不好造字,没有自己的书写形式,就借用同音字来表达。
疑问代词“何”,意义抽象,难于描画,就借用担负义的“何”字;担负义的“何”字,让给了代词“何”,自己用“荷”来表示。
2、答: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因去古未远,与原始文字接近,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形象逼真,颇似画面。
(2)异体字繁多。
因当时只求大体相象,多一笔,简一笔,不求固定画一。
(3)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
如“牢”(4)款式自由灵活,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随意性较大。
如“及”3、答: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
换言之,就是所记的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1).造字方法不同的异体字例:“災”,从水从火,是会意字。
“烖”,从火 声,是形声字。
(2).造字素材不同的异体字。
例:“村”,从木寸声;“邨”,从邑屯声。
(3).偏旁位置不同的异体字例:“期”和“朞”,4、答:(1)六书:是汉儒总结出来的四种造字方法和两种用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清人戴震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
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
这是“四体二用说”,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3)贡献与局限:“六书”这在当时确实是个创造,可以说是古典文字学领域一个丰碑。
“六书”说的建立,把人们对字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到了理性的高度,开辟了科学地认识字形的途径。
但由于汉儒接触是秦篆和六国文字,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所以“六书”说并不完善。
5、答:1、清代以前,人们迷信“六书”,认为是六种造字法。
直到清人戴震才提出疑义。
他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
”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
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
2、四体二用说的提出是许慎以后对“六书”说的宝贵贡献,许多文字学家承袭了这一说法。
“六书”的前四书是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六书”的后二书是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七、将下面古文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1、标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哉?”翻译: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
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
开始弹绵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
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2、标点: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塗,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曰:“今者我亡缁衣。
”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
”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
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褝缁也,以褝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翻译:宋国有一个叫澄子的人,(他)丢失了一件黑色的衣服,(他)在路途中寻找。
(他)见有一妇人穿着黑色的衣服,就拉住而不放开它,要取她的衣服。
(他)说:“现在我丢失了黑色的衣服。
”那妇人说:“您即使丢失了黑色的衣服,可是这件衣服确实是我自己的啊。
”澄子说:“你不如快点给我衣服,过去我所丢失的,是纺缁;现在你的衣服,(只是)单衣。
拿单衣抵挡纺缁,难道你还没有占便宜吗?”二答案一、填空题1、西汉、刘向,12,332、兼词,之乎二、释义题1、子2、拜访3、趋:小步快走;谢:道歉;疾:快4、屡次5、高举6、打开7、裂8、圈9、任凭10、屋檐滴水处,屋檐下11、用12、到,走向13、参加14、才干15、他,指丈人16、即:走向17、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四、将下面古文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1、标点: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翻译: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刚到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劝止曾子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不是跟他开玩笑的!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的)智慧,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2、标点: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翻译:齐国有一个人,家里娶了一个大老婆和一个小老婆。
那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饱肉、喝醉酒,然后才返回家。
大老婆问跟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显贵。
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才回来;问他同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是些有钱有地位的人。
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
我准备偷偷地看他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她便悄悄尾随在丈夫后面,走遍京城中,没见一个人站住同她丈夫说话的。
那齐人最后走往东城外的墓地,又走向祭扫坟墓的人,讨些残菜剩饭;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乞讨。
这便是他吃饭喝醉的办法。
大老婆回到家里,便把这情况告诉小老婆,她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这样!”她便与小老婆一道怨恨咒骂丈夫,在庭院中相对哭泣。
但她丈夫不知道,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向他的两个女人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有些人所用的追求升官发财办法,不让他们的大、小老婆认为羞耻并相对哭泣的,真少啦!3、标点: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
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
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翻译:马惊恐车,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在车上;平民百姓惊恐政事,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政位。
马惊恐车,就不如使马安静;平民百姓惊恐政事,就不如给他们实惠。
选拔贤能的人,推举忠厚恭敬的人,提倡孝敬和友爱,收养孤寡之人,补助贫穷的人,如果这样,那么平民百姓就会安心政事政局,然后君子也就会安于政位。
传说:“君主,是船;平民百姓是水。
水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