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小雅 鹿鸣
小雅鹿鸣注音翻译
![小雅鹿鸣注音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791ca4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3.png)
小雅鹿鸣注音翻译《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全文注音版xiǎo小yǎ雅··lù鹿míng鸣[xiān先qín秦]shī诗jīng经yōu 呦yōu呦lù鹿míng鸣,shí食yě野zhī之píng苹。
wǒ我y ǒu有jiā嘉bīn宾,gǔ鼓sè瑟chuī吹shēng笙。
chuī吹shēng笙gǔ鼓huáng簧,chéng承kuāng筐shì是jiāng将。
r én人zhī之hào好wǒ我,shì示wǒ我zhōu周háng行。
yōu呦yōu呦lù鹿míng鸣,shí食yě野zhī之hāo蒿。
wǒ我y ǒu有jiā嘉bīn宾,dé德yīn音kǒng孔zhāo昭。
shì视mín民bù不tiāo恌,jūn君zǐ子shì是zé则shì是xiào效。
wǒ我yǒu有zhǐ旨jiǔ酒,jiā嘉bīn宾shì式yàn燕yǐ以áo敖。
y ōu呦yōu呦lù鹿míng鸣,shí食yě野zhī之qín芩。
wǒ我y ǒu有jiā嘉bīn宾,gǔ鼓sè瑟gǔ鼓qín琴。
gǔ鼓sè瑟gǔ鼓qín琴,hé和lè乐qiě且dān湛。
wǒ我yǒu有zhǐ旨jiǔ酒,yǐ以yàn燕lè乐jiā嘉bīn宾zhī之xīn心。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全文翻译群鹿呦呦鸣叫,在吃郊野艾蒿。
我有善美宾客,弹瑟且又吹笙。
吹笙且又鼓簧,献上币帛竹筐。
他人因喜欢我,为我阐示大道。
《小雅·鹿鸣之什·鹿鸣》鉴赏及译文注释
![《小雅·鹿鸣之什·鹿鸣》鉴赏及译文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28a7290751e79b896902266a.png)
《小雅·鹿鸣之什·鹿鸣》鉴赏及译文注释《小雅·鹿鸣之什·鹿鸣》鉴赏及译文注释《小雅·鹿鸣之什·鹿鸣》先秦:佚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小雅·鹿鸣之什·鹿鸣》译文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蒿草。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芩草。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奏琴勤相邀,融洽欢欣乐尽兴。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小雅·鹿鸣之什·鹿鸣》注释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视:同“示”。
恌:同“佻”。
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旨:甘美。
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湛(dān):深厚。
《毛传》:“湛,乐之久。
”《小雅·鹿鸣之什·鹿鸣》赏析《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诗经鹿鸣赏析及翻译
![诗经鹿鸣赏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a733c47240c844769eaeeae.png)
诗经鹿鸣赏析及翻译导读:诗经鹿鸣赏析:《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
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
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
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
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
”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
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
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
《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
”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
《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
笙入三终,主人献之。
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
……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
”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
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
”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
乐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与解析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4f39e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5.png)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与解析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历史传说和人民的生活哲学。
其中,小雅是《诗经》的一部分,包含了许多富有哲理和意境的诗歌作品。
本文将重点解析《小雅·鹿鸣》这首诗的原文和诗意。
《小雅·鹿鸣》的原文为:鹿鸣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鹿鸣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莫远。
这首诗通过描绘鹿鸣的场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下面,让我们一起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进行解析。
首先,诗中的“鹿鸣”被运用称之为意象,意味着一种自由、和谐、宁静的生活状态。
鹿作为古代文人墨客心中喜爱的动物,象征着高贵和纯洁。
它的鸣叫声在这首诗中起到了象征自由和平静的作用。
其次,诗中的“食野之苹”和“食野之蒿”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愿。
苹和蒿都是野外的植物,与鹿食植物的场景相呼应,同时也暗示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
接着,诗中的“我有嘉宾”揭示了诗人对友谊和人际关系的强烈渴望。
这里的“嘉宾”指的是亲近的朋友或知己,他们共同聚餐、欢乐娱乐,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友善。
而“鼓瑟吹笙”和“德音莫远”则是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人际关系的期许。
最后,本诗通过鹿鸣、野植物、嘉宾之间的群聚、共享食物,表达了和谐、平静、友善的社会理想和人际关系的追求。
综上所述,《小雅·鹿鸣》这首诗通过描绘鹿鸣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和谐、友善人际关系的向往。
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亲友之间的共享,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和谐共处的追求和珍视。
这首诗保留了古代社会人民的情感和追求,也为后人留下了深思和感悟的空间。
诗经作为文化的瑰宝,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哲学。
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尊重自然、珍视友谊与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2bf32933687e21af45a9d7.png)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小雅;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是一首宴饮诗。
接下来由给大家带来诗经小雅鹿鸣原文,希望大家喜欢!诗经小雅鹿鸣原文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诗经小雅鹿鸣的译文及注释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⑴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⑵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⑶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⑷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⑸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⑹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⑺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⑻视:同“示”。
恌:同“佻”。
⑼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⑽旨:甘美。
⑾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⑿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⒀湛(dān):深厚。
《毛传》:“湛,乐之久。
”诗经小雅鹿鸣的赏析《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5efb5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9.png)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小雅·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是一首宴饮诗。
接下来由店铺给大家带来诗经小雅鹿鸣原文,希望大家喜欢!诗经小雅鹿鸣原文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诗经小雅鹿鸣的译文及注释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⑴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⑵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⑶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⑷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⑸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⑹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⑺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⑻视:同“示”。
恌:同“佻”。
⑼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⑽旨:甘美。
⑾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⑿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⒀湛(dān):深厚。
《毛传》:“湛,乐之久。
”诗经小雅鹿鸣的赏析《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全诗意思及赏析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全诗意思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813f3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8.png)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全诗意思及赏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日子太多让人痛苦不堪。
慷慨激昂地唱着歌,内心忧虑却不能遗忘,用什么来消除忧愁?只有那美酒杜康。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我一直沉吟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心中深深的忧愁哟,好像没尽头。
有客人从远方来探望,送给我装满美酒的玉壶。
久别重逢,欢宴畅谈,心中想念着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
诗的开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以低沉的调子起笔,抒发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他认为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转瞬即逝,而过去的日子已经太多,让人感到痛苦和无奈。
这种感慨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忧虑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接下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作者用慷慨激昂的调子表达了他的忧愁和思考。
诗经小雅鹿鸣赏析
![诗经小雅鹿鸣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2c64c4dd88d0d232d46a12.png)
诗经小雅鹿鸣赏析导读:小雅·鹿鸣先秦:佚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⑴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⑵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⑶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⑷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⑸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⑹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⑺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⑻视:同“示”。
恌:同“佻”。
⑼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⑽旨:甘美。
⑾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⑿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⒀湛(dān):深厚。
《毛传》:“湛,乐之久。
赏析《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小雅鹿鸣诗经白话翻译
![小雅鹿鸣诗经白话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b5468e25727a5e9856a61f0.png)
小雅鹿鸣诗经白话翻译【题解及原文】贵族宴会的歌。
奏乐饮酒,娱乐宾客,赞扬客人德行好。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鹿儿呼伴呦呦叫,同在野地吃艾蒿。
我有满座好客人,鼓瑟吹笙来相邀。
席间吹笙又鼓簧,献上礼品满竹筐。
客人忠心爱护我,为我指明大方向。
鹿儿呼伴呦呦叫,同在野地吃青蒿。
我有满座好客人,品德优秀名声高。
教民宽厚别轻薄,君子学习又仿效。
我有佳肴和美酒,贵客欢饮共逍遥。
鹿儿呼伴呦呦叫,同在野地吃野蒿。
我有满座好客人,鼓瑟弹琴来相招。
席间鼓瑟又弹琴,宾主和乐兴更高。
我有美酒敬一杯,贵客欢饮乐陶陶。
《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
”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
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
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
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
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
”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
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
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诗经小雅鹿鸣赏析
![诗经小雅鹿鸣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b52962844769eae009edd1.png)
诗经小雅鹿鸣赏析《小雅;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是一首宴饮诗。
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小雅鹿鸣赏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小雅鹿鸣赏析《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
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
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
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
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
”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
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
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
《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
”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
《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
笙入三终,主人献之。
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
……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
”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
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
”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诗经小雅《鹿鸣》](https://img.taocdn.com/s3/m/bd1f5ce95901020206409ca2.png)
诗经小雅《鹿鸣》《鹿鸣》原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⑴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⑵苹: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⑶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⑷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⑸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⑹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⑺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⑻视:同“示”。
:同“”。
⑼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⑽旨:甘美。
⑾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⑿(qín):草名,蒿类植物。
⒀湛(dān):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鉴赏:《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宾客之诗也。
”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呦呦鹿鸣…古诗文
![呦呦鹿鸣…古诗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36071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0.png)
呦呦鹿鸣…古诗文【原文】诗经。
小雅。
鹿鸣【注释】(1)鹿鸣:鹿鸣,是周代贵族宴会时的乐歌。
这是宾主互相问答的歌辞。
(2)《小雅》,是周代贵族用于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
(3)呦:鹿鸣,是欢乐的声音。
鹿鸣(1)表示宾客来到;来临;(2)赞美宾客;(3)鹿群鸣叫;(4)指报晓的公鸡;(5)通“唷”,声音和气;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翻译】鹿在欢乐地呦呦鸣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我一起吃野菜的朋友,正像我得到了好朋友那样快乐啊!鹿在欢乐地呦呦鸣叫,当我品尝着新鲜的野菜。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我一起吃野菜的朋友,正像我得到了好朋友那样快乐啊!“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听见鹿在呦呦鸣叫)看见朋友,他弹奏着琴瑟,我敲打着石鼓。
(听见鹿在呦呦鸣叫)看见朋友,他弹奏着琴瑟,我敲打着石鼓。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听见鹿在呦呦鸣叫)听见鹿在呦呦鸣叫)看见朋友,他弹奏着琴瑟,我敲打着石鼓。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听见鹿在呦呦鸣叫)听见鹿在呦呦鸣叫)看见朋友,他弹奏着琴瑟,我敲打着石鼓。
“和乐且湛。
”(听见鹿在呦呦鸣叫)看见朋友,他弹奏着琴瑟,我敲打着石鼓。
“和乐且湛。
”(听见鹿在呦呦鸣叫)【赏析】这是宴饮宾客时的乐歌,它热情洋溢地赞颂友谊的美好,为下文抒写宴饮之乐奠定了感情基调。
开头两句写宾客们正像他们来时那样纷纷而至,情景十分生动热闹。
“呦呦”是鹿鸣的声音,本是一种欢乐的象征,作者却把它拟人化,说它像“我有嘉宾”那样欢乐。
三、四句“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嘉宾”是指品德高尚、志趣相投的人,这里是实指。
诗经·小雅《鹿鸣》诗歌鉴赏
![诗经·小雅《鹿鸣》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b7d381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0.png)
诗经·小雅《鹿鸣》诗歌鉴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
《雅》是周秦旧都的乐歌,地域就在西周王朝的国都“镐京”,“丰京”,约相当于现在陕西的长安县一带。
“雅”,古文字写作“疋”,有记录书写的意思,古时发间又与“乌”相同,这正是秦地音乐的“乌乌”的特点,因为这是王朝故都,代表中原华夏的.正统音乐,所以又被称为“夏”。
“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与楚、越地区不同,音乐也与楚、越有别,这是久来的传统。
谈政治的反映它引入国家政事,说是“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一共有105篇,分为《小雅》和《大雅》。
《小雅》与《大雅》相对而言,划分的标准有种种说法。
《小雅》本来有八十篇,分为八组,每组十篇,但是其中有六篇佚诗,有题目,无歌词。
现在实存七十四篇,每组以第一篇命名。
《小雅》音乐的风格,古人的评价是“思而不贰,怨言不言,”反映了“周德之衰”,但还有“遣民之风”的特征。
呦呦:音优,鹿鸣声。
苹:皤蒿,俗名艾蒿。
一说萍。
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
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视:示也。
民:奴隶。
一说自由民。
恌:音挑,佻,偷。
燕:一说通宴。
式:发语词。
敖:游逛。
芩:音琴,蒿类植物。
湛:音耽,过度逸乐。
燕:安也。
【赏析】:《鹿鸣》描写宴会以美酒、音乐款待宾客,表现了待客的热情和礼仪。
唐以后常用于举行招待乡试的考官和举子的宴会。
诗以鹿鸣食苹起兴,不过正是表现适得其所的意思,客人得主人的礼遇。
古诗鹿鸣翻译赏析
![古诗鹿鸣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576687a76e58fafbb0034d.png)
古诗鹿鸣翻译赏析《鹿鸣》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前言】《小雅·鹿鸣》,《诗经·小雅》第一篇。
先秦时代华夏族宫廷乐歌。
此诗主题,历来有争论,大致有美诗和刺诗两种意见。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注释】⑴呦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⑵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⑶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⑷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⑸周行: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⑹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⑺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⑻视:同“示”。
恌:同“佻”。
⑼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⑽旨:甘美。
⑾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⑿芩:草名,蒿类植物。
⒀湛:深厚。
《毛传》:“湛,乐之久。
”【翻译】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赏析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25ede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e.png)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赏析一、《诗经.雅》简介《诗经.雅》包括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
“雅”是“正”的意思,是“朝廷正乐”,包括《小雅》和《大雅》,故又称“二雅”,大、小雅也当是音乐上的区分,《大雅》31篇,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雅》74篇,大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共105篇。
二、《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原文呦呦鹿鸣1,食野之苹2。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3,承筐是将4。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5。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6。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7。
视民不恌8,君子是则是效9。
我有旨酒10,嘉宾式燕以敖11。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12。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13。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三、《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注释1.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2.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3.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4.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5.周行(hánɡ):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6.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7.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8.视:同“示”。
恌:同“佻”。
9.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10.旨:甘美。
11.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12.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13.湛(dān):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四、《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意思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9f6f207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0.png)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意思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意思是: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地啃食艾蒿。
这句诗通过对自然场景的描绘,展示了一幅生动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这句诗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理解:
首先,它描绘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呦呦的鹿鸣声和野苹的生长,呈现出自然界中生物的繁荣与和谐。
这句诗通过对自然的简洁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其次,它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鹿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它们的出现往往代表着祥瑞和好运。
而“食野之苹”则暗示着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最后,这句诗也可以理解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它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寄托了人们对和谐、安宁、幸福生活的向往。
同时,它也呼吁人们珍惜大自然的恩赐,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的来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句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谐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诗经·小雅《鹿鸣》赏析
![诗经·小雅《鹿鸣》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be89f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2.png)
诗经·小雅《鹿鸣》赏析诗经·小雅《鹿鸣》赏析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雅》是周秦旧都的乐歌,地域就在西周王朝的国都“镐京”,“丰京”,约相当于现在陕西的长安县一带。
“雅”,古文字写作“”,有记录书写的意思,古时发间又与“乌”相同,这正是秦地音乐的“乌乌”的.特点,因为这是王朝故都,代表中原华夏的正统音乐,所以又被称为“夏”。
“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与楚、越地区不同,音乐也与楚、越有别,这是久来的传统。
谈政治的反映它引入国家政事,说是“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一共有105篇,分为《小雅》和《大雅》。
《小雅》与《大雅》相对而言,划分的标准有种种说法。
《小雅》本来有八十篇,分为八组,每组十篇,但是其中有六篇佚诗,有题目,无歌词。
现在实存七十四篇,每组以第一篇命名。
《小雅》音乐的风格,古人的评价是“思而不贰,怨言不言,”反映了“周德之衰”,但还有“遣民之风”的特征。
【注释】:呦呦:音优,鹿鸣声。
苹:蒿,俗名艾蒿。
一说萍。
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
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视:示也。
民:奴隶。
一说自由民。
:音挑,,偷。
燕:一说通宴。
式:发语词。
敖:游逛。
:音琴,蒿类植物。
湛:音耽,过度逸乐。
燕:安也。
【赏】:《鹿鸣》描写宴会以美酒、音乐款待宾客,表现了待客的热情和礼仪。
唐以后常用于举行招待乡试的考官和举子的宴会。
诗以鹿鸣食苹起兴,不过正是表现适得其所的意思,客人得主人的礼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小雅·鹿鸣一、导入1、师:今天来~~做客,我可不是一个人来的,老师今天还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同学们看,它是谁呀?生:鹿。
师:没错,它是一只“九色鹿”。
它的故事可精彩了,你们想知道吗?生:想。
2、(1)师: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它,老师就把它的故事讲给你们。
请大家竖起耳朵认真听,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恒河旁边,住着一只九色鹿。
它每天到河边吃草喝水,这只乌鸦,是它的好朋友。
有一天,一个人掉进了河里,九色鹿看到了,不顾危险,连忙跳进河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那个人救了上岸。
那人对九色鹿感激不尽,可九色鹿只求他,别将遇见自己的事告诉别人,溺水者连连答应。
说完话,它们便回去了。
这个国家的王后,一天夜里梦到了漂亮的九色鹿,她醒来后对国王说:“我要九色鹿的皮做衣裳,您快给我找来。
”于是,那位体贴的国王向全国出示布告捕捉九色鹿,捉到后必有重赏。
可是除了溺水者,没有人见过九色鹿。
他听到这个消息,早忘了九色鹿的救命之恩,跑到王宫里,让国王带上兵马和他一起去捉九色鹿。
这天,九色鹿正伏在地上打瞌睡,浑然不知自己已被军队层层围住。
乌鸦看见了,气愤地说:“九色鹿救了你,你为什么还要害他呢?”那个人羞愧得说不出话来。
听了他们的故事后,国王被九色鹿的善良、勇敢打动了。
他叫士兵让开一条路,把九色鹿放了。
那个溺水者呢?被扔进了恒河里。
(2)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生:乐于助人、奋不顾身、谦虚……师:没错,鹿在这里是正义、善良的化身。
其实,它在人们心中还有很多美好的形象。
例如:古人认为:鹿,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吉祥;鹿,有美好的寓意。
《诗经》中就曾多次提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诗经中的鹿。
二、背景简介1、师:说到《诗经》,老师得先给大家介绍一下。
《诗经》它跟我们的课本一样,其实它就是一本书。
它是孔子从3000多首诗里面选出了305首,把它们编成了一本集子,取名叫做《诗》。
最初是给他的学生读的,渐渐地成为了所有读书的中国人都要读的一本书,而且因为它的地位很高,后来又给它起了个特别的名字,叫什么?《诗经》(板书:诗经)2、师:诗经的内容分为三部分。
分别是风、雅、颂。
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小雅中的一首诗(板书:小雅)——《鹿鸣》(板书:鹿鸣)3、师:说到这儿,有同学肯定会想,诗经有300多首诗歌,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这首呢?原因是因为在2000多年前,中国有一本书叫《礼记》,礼记中有一篇文章叫《学记》,《学记》规定了当时老师怎么上课、学生怎么学习、教的内容是什么。
它里面就说了,所有读《诗经》的小朋友最开始必须要读三首诗,《鹿鸣》就是其中一首,还有两首分别是《棠棣》和《皇皇者华》。
所以在古人心中,这首诗很重要。
因为它会告诉你怎样跟人交流,怎样礼尚往来。
三、文本导入和讲解1、师:首先,我们来看全诗共分为几章?(它跟我们现代诗分小节的方法是一样的)生:这首诗一共有三章。
2、正字音、读通顺(范读、领读)(1)师:想要了解它,第一关,我们先来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我来指,你来读。
师:这些蓝色的字我们以前都见过,但是要特别注意它们在这里的读音,否则很容易出错。
请同学来读一读(直呼)(“将、好、行、和、乐”)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说这些字容易读错呢?生:它们都是多音字。
(2)师:你们真棒,恭喜大家,顺利通过第一关。
字音都读准确了,第二关,看看大家能不能把诗歌读通顺。
首先,给大家一点时间自读、练习。
稍后我们来比一比哪些同学能顺利通过第二关。
师:会读了吗?那你们读一遍给老师听听看。
师:既然第二关也难不倒大家,老师得向你们发起一个挑战,敢接受战吗?(敢)都是勇敢的孩子,所以,第三关我们的挑战就是换一种腔调来读,换什么腔调呢?老师先给大家看看我们班上的孩子是怎么读的?看视频。
这种方法就是歌诀乐读法,是带有特殊节奏的一种读法,它能帮助你快速记忆你读的内容。
(3)第一章a、师:运用歌诀乐读法要注意它的节点。
先听老师读一次。
(师读)师:听出来了吗?要注意斜线表示停顿,这些红色的字要拉长读。
明白了吗?b、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一章连续读两遍不停顿,找找它的节奏。
(4)第二章a、师:下一章,试试看你们能不能找到节奏,一起来试一次。
生:读b、师:已经很不错了,因为这一章有些地方已经变了节奏了,你们基本还能跟上,所以大家都很有乐感。
只有两个地方老师教一下: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师:最后两个字都要怎么样?生:拉长师:对,这就叫节律。
为什么是这样拉长?因为中国古代是这样的,它不告诉你哪里到哪里为一章,它就是读给你听,哪一章完整了、结束了,他就把音拉长。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读成君子是则是效、嘉宾式燕以敖。
我们来试一下,连续读两遍,中间不停顿。
生:读(5)第三章a、师:往下,顺下去。
预备起。
师:谁来读读最后一句。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怎么读?(节奏)生:(3位)读(他把最后两个字拉开来,节律就出来了)b、师:复习巩固一次。
(6)来,我们来从头读一次,看看哪些同学能够顺利通过了第三关。
3、读了这么多遍,那这首诗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一下(串讲、文白对读、再多种形式读)(1)第一章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章,这些蓝色的字就是它的意思,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师:写的是鹿和同伴在山野吃草。
另一边,有很多的宾客、大臣们来周王的府上做客。
我们来看一下,君王,是怎么来款待客人?(看图)生:答。
C、师:所以你看,周王宴请大臣,不仅有美味佳肴,为了助兴,还在宴会上安排乐师们奏乐,瑟和笙都是乐器。
除此之外,还要承筐是将。
承:捧着;将:奉上。
还要把厚礼献上。
(2)第二章a、师:说到这里肯定有同学不理解,作为一国之君,为什么还要如此大费周章地款待地位、权利都没有自己高的大臣们,不应该是他一声令下,这些臣子们什么事都会去做吗?b、师:周王请他们吃饭可是有原因的。
第一,这些人对他好,经常给他出主意,给他提了很多治国之道。
所以他说“人只好我”。
第二,这些人虽然是臣子,但是他们很重要。
他们“德音孔昭”什么意思?德音:品德、音貌;孔:非常、十分、特别;昭:就像日月一样昭示天下。
所以这个人的德行怎么样?生:好。
师:对,以后你形容你的同学,她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学习成绩又很好,所以你不要用这么多词来形容他,用四个字,叫什么?生:德音孔昭。
师:就是因为这些人品德好,老百姓都把他们作为榜样,去学习,效仿。
所以整个社会守礼有序。
周王心里很高兴,他很感谢那些品德高尚大臣们,所以要宴请他们,还要用旨酒来款待他们。
(3)第三章。
a、那“旨酒”指的是好酒还是不好的酒呢?你想想看,当你有很重要的朋友来你们家做客,你会去准备好酒,还是到隔壁王奶奶家随便打一点酒?生:好酒。
师:所以这里的旨酒指的是好酒,因为这些客人很重要。
(4)鹿文化再来看一下,每一章的第一句,都写的是鹿在山野吃东西。
苹、蒿、芩都有什么部首,也就是说都跟什么也有关系?生:草师:其实这里的苹、蒿、芩是一种类似的植物,都是鹿眼中的美食。
呦呦是鹿的叫声,那美食近在眼前,它不赶紧去吃,在叫什么呢?想要知道原因,我们得了解一下鹿。
师:鹿是一种结伴群居的动物,走到哪里都是一起的。
在旅途当中,如果一只鹿发现了食物,它就会发出叫声,你们来猜一下,它在叫谁?生:它要叫它的朋友一起来吃。
师:没错,不仅如此,而且鹿在吃这些植物的时候,它绝对只吃自己的脑袋对着那一面,剩下的它留给谁吃?生:同伴。
师:是的,所以你看这就为什么要把鹿鸣和宴请群臣一起写的原因,因为他们都热情、友善地对待朋友。
四、叠浪和镂空1、第一章(1)师:既然这首诗这么有意思,那我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我们再换一种方式来读。
你看后面又多了两个字,我们把它叠起来读。
呦呦鹿鸣鹿鸣,食野之苹之苹。
我有嘉宾嘉宾,鼓瑟吹笙吹笙。
吹笙鼓簧鼓簧,承筐是将是将。
人之好我好我,示我周行周行。
(2)师:这就是歌诀乐读法的另一种方式,叫做叠浪,也可称之为复沓。
我们再来读一次,咦,后面的字怎么飞走了,刚刚它结伴出现,现在集体消失,你们还记得它们是什么吗?呦呦……,食野……。
我有……,鼓瑟……。
吹笙……,承筐……。
人之……,示我……。
2、第二章(1)既然大家这么厉害,那我们就来比赛一下。
女生是红队,读红色的部分。
男生是蓝队,读蓝色的部分。
看看哪一队更厉害?(2)镂空3、师:孩子们真棒。
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到咱们~~,作为~~的小主人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和热情来欢迎老师们的到来。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就是一首很好的待客之诗,下面我们是不是应该用自己自己的热情来表达对老师们的欢迎和感谢呢?这一遍,我们跟自己比。
生:呦呦……,食野……。
我有……,鼓瑟……。
吹笙……,承筐……。
人之……,示我……。
呦呦……,食野……。
我有……,德音……。
视民……,君子是则……。
我有……,嘉宾式燕……。
呦呦……,食野……。
我有……,鼓瑟……。
鼓瑟……,和乐……。
我有……, 以燕乐……之心。
四、引出重章叠句的写法。
1、师:接下来,请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文本,找一找这首诗三章中都有的内容,并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评价学生所划内容。
3、师:很多同学都勾画正确了,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蓝色的字,他们在文本中不止出现了一次,请问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在诗歌当中是什么用法?生:重章叠句。
4、师:这种用法有什么作用呢?生:加强感情、便于记忆。
五、拓展短歌行1、师:下面,老师想让大家看曹操所写的《短歌行》中的一部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地方?生:下面那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一样。
师:没错,其中有一句跟《鹿鸣》中的第一句一模一样,这句话是曹操在写《短歌行》时直接引用《鹿鸣》中的句子。
师:除此之外,这些蓝色的字,也出自于《诗经》当中的一首诗《诗经·郑风·子衿》。
师:所以,你看,好的诗句在后来总是被后人铭记和传扬。
古人常用它来欢迎客人,但他们不是读的,而是唱的,我们把它叫做吟诵。
2、吟诵本诗第一章,生学习。
吟诵之前,老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点吟诵的规则。
吟诵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平长仄短入声促”,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每一个字的声调读出长短的变化。
我们拼音声调中的一、二声就是平声,三四声就是仄声。
仄声里面包括入声。
屏幕上老师已经给出了第一章的吟诵规则。
简单来说,头上有感叹号的字就是入声字,入声促表示读得很短。
把它读短的话就是:鹿、食、瑟。
头上有横线的就是平声,要读长。
例如:鸣、苹。
下面就跟老师一起来吟诵一下这首诗。
六、总结1、师:刚刚我们讲到了,《鹿鸣》这首宴饮诗表现了周代国君宴请群臣时的礼仪。
它是中国人吟咏千年的待客之道。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
其实我们学习这首诗,还有一个依据,来自于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