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疑难 重症和急症疾病标准
重症疾病评定标准
重症疾病评定标准评估重症疾病的标准重症疾病的评定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症状的严重程度:重症疾病的一项关键评估指标是症状的严重程度。
例如,在某些疾病中,呼吸困难的程度可以用呼气峰流速或动脉氧饱和度来评估。
2. 生理指标的异常性:重症疾病还可以通过生理指标的异常性来评估。
这些指标包括体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医生可以通过检查这些指标是否超出正常范围,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评估结果。
例如,血液检查可以确定炎症指标、细胞计数、电解质水平等。
基于以上评估标准,医生可以将患者的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疾病。
常见的重症疾病评定标准1.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困难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评估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有呼吸频率、呼气峰流速、动脉氧饱和度等。
2.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评估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心电图等。
3.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评估主要通过神经系统检查来进行。
例如,评估意识水平、肌张力、瞳孔反应等。
4.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的评估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例如,检查血糖水平、电解质水平、肝功能等。
5. 传染性疾病:对于传染性疾病,评估主要基于症状严重程度和特定的传染指标。
例如,对于流感病毒感染评估,可以检查病毒载量、病毒亚型等。
结论重症疾病的评定是确诊和治疗的关键一步。
本文档介绍了常见的重症疾病的评定标准,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代谢性和传染性疾病。
医生和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标准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从而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研究结果。
急危重症常见指标危急值及解读
急危重症常见指标危急值及解读作为医学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急危重症常见指标危急值一直备受重视。
了解并监测这些指标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急危重症患者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急危重症常见指标的危急值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情况。
1.血压作为一个最直接的生命体征之一,血压的危急值在急危重症患者中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正常血压范围在90/60mmHg到140/90mmHg之间。
当收缩压小于90mmHg或者舒张压小于60mmHg时,患者会处于低血压的状态,而当收缩压大于180mmHg或者舒张压大于120mmHg时,患者会处于高血压的状态,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低血压可能导致休克,而高血压可能引发脑出血等危险情况。
2.心率心率的危急值同样需要我们密切关注。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之间。
小于60次/分被认为是低心率,而大于100次/分则被认为是高心率。
低心率可能是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疾病的表现,而高心率可能是心律失常、感染、贫血等情况的表现。
对于心率的危急值,需要及时进行监测和处理,以防发生心脏相关的严重问题。
3.呼吸呼吸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体征指标。
成年人的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
当呼吸频率小于12次/分钟时,被认为是呼吸过缓,可能是由于镇静药物过量、脑血管意外等原因引起的,需要警惕呼吸衰竭的风险。
而当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钟时,被认为是呼吸过速,可能是由于呼吸系统感染、过度通气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4.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程度,是评估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被认为是正常的。
当血氧饱和度小于90%时,患者可能处于低氧血症状态,可能由于呼吸系统问题、贫血等原因引起。
在急危重症患者中,血氧饱和度的危急值需要特别关注,以避免出现缺氧导致的器官功能不全等情况。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2级
B危重病人
——
3级
C急症病人
≥2
4级
D非急症病人
0~1
表2列入急诊病人病情分级的医疗资源
(规范性附录)
列入急诊分级的资源
不列入急诊分级的资源
实验室检查(血和尿)
病史查体(不包括专科查体)
ECG、X线
CT/MRI/超声
血管造影
POCT(床旁快速检测)
建立静脉通路补液
输生理盐水或肝素封管
静脉注射、肌注、雾化治疗
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
(一)心率<50次/分或心率>130次/分。
(二)呼吸<10次/分或呼吸>30次/分。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90%。
(四)血压:收缩压<85mmHg舒张压<50mmHg或收缩压>240mmHg舒张压>120mm
表1急诊病情分级标准
级别
标准
病情严重程度
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
1级
A濒危病人
口服药物
处方再配
专科会诊
电话咨询细菌室、检验室
简单操作(n=1)
如导尿、撕静镇痛
简单伤口处理
如绷带、吊带、夹板等
急危重症常见指标危急值及解读
急危重症常见指标危急值及解读1.血压持续下降或升高到极端数值可能表示急危重症,请立即就医。
Continuous decrease or increase in blood pressure to extreme values may indicate critical illness, please seek medical attention immediately.2.血氧饱和度低于90%可能表示氧供不足或呼吸功能受损,请寻求医疗帮助。
An oxygen saturation level below 90% may indicate insufficient oxygen supply or compromised respiratory function, please seek medical help.3.心率高于12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可能表示心脏异常,请立即就医。
A heart rate higher than 120 beats per minute or lower than 40 beats per minute may indicate cardiac abnormalities, please seek medical attention immediately.4.体温超过39°C或低于35°C可能表示感染或失调,请尽快就医。
A body temperature exceeding 39°C or lower than 35°C may indicate infection or imbalance, please seek medical attention promptly.5.呼吸频率高于30次/分钟或低于8次/分钟可能表示呼吸系统问题,请立即就医。
A respiratory rate higher than 30 breaths per minute or lower than 8 breaths per minute may indicate respiratory system issues, please seek medical attention immediately.6.血糖高于13.8mmol/L或低于3.9mmol/L可能表示糖尿病危象或低血糖,请就医。
血液科疑难重症和急症疾病标准
血液科疑难、重症和急症疾病标准疑难疾病标准门诊患者就诊3次以上未能临床诊断的病例住院患者一周以上不能临床确诊的病例治疗困难的病例疗效不佳的病例重症疾病标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重型AA诊断标准(Camitta标准):①骨髓细胞增生程度<正常的25%;如≥正常的25%但<50%,则残存的造血细胞应<30%。
②血常规:需具备下列三项中的两项:ANC<×109/L;校正的网织红细胞<1%或绝对值<20×109/L;BPC<20×109/L。
③若ANC<×109/L为极重型AA。
弥散件血管内凝血(DIC)弥散件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以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DIC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众多疾病复杂病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
其主要基础疾病包括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及外伤等。
DIC必须存在基础疾病,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由于DIC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病理变化过程,不能仅依靠单一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一次检查结果得出结论,需强调综合分析和动态监测。
一般诊断标准包括:1.临床表现:(1)存在易引起DIC的基础疾病。
(2)有下列一项以上临床表现:①多发性出血倾向。
②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③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体征。
2.实验检查指标:同时有下列3项以上异常:①PLT<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②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L或进行性下降,或>4g/L。
③血浆FDP>20mg/L,或D一二聚体水平升高或阳性,或3P试验阳性。
④PT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APTT缩短或延长10 S以上。
血液重症
DIC:危险因素
• 恶性疾病 • 感染 • 损伤
DIC:临床表现
• • • • • • • 瘀点 淤斑 紫癜 弥慢性出血 血小板PH<20,000/mm3 PT,PTT延长 D-dimer测定增加,抗凝血酶原的第三因子 水平减降,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纤维蛋 白降级产物增加。
DIC:临床处理
• 对症处理 • 血制品置换(冰冻血浆、冰冻沉淀物、 血小板、红细胞混悬液) • 肝素治疗
• • • • 淤点、淤斑、血肿 牙龈出血 鼻出血 PLT<20,000, - 颅内出血倾向:头痛、瞳孔不等大、四肢 感觉异常 - 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大便隐血 - 泌尿道出血:血尿
血小板过低:临床处理
• • • • • • 限制活动 软食 输注血小板 避免直肠栓剂 避免肌肉注射 避免实用阿斯匹林
DIC:潜在并发症
• 出血: - 穿刺点(抽血、IV) - 胃肠道 - 血尿 • 少尿 • 呼吸困难、呼吸气促 • 心动过速、外周循环血量减少 • 烦燥、昏睡、精神错乱
DIC:护理评估
• 临床症状和体征 • 评估出血量 - 尿 - 粪 - 呕吐物 - 穿刺点 • 评估改变的化验结果 • 评估组织灌注,颜色、温度及外周脉搏搏动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预期效果
• 患儿及家长知晓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并发 症及早期鉴别 • 患儿及家长了解感染的症状、体征及避 免感染的方法 •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 发生于感染、外伤、烧伤、胰腺炎和其 他疾病后的非特异炎症过程 • 瀑布效应多脏器功能障碍
DIC:护理措施
• • • • • 压迫止血 需要时给止血药 如患儿能忍受,抬高出血部位 遵医嘱输入血制品 指导患儿及家长预防出血的措施
血液科危重症病例范畴
血液科危重症病例范畴
1.未查明原因的重度贫血(Hb≤ 60g/L)伴气促、头晕等缺氧症状;
2.急性贫血发作,临床有出血或溶血的证据, Hb短期内下降超过
30g/L;
3.血小板减少(≤20×109/L)伴有口鼻粘膜或胃肠道出血,或伴有
神志改变、惊厥等;
4.凝血功能异常(PT、APTT、TT延长或/和Fib降低),伴明显出血
倾向;
5.血友病患者有活动性出血;
6.疑诊或确诊的高白细胞性白血病(外周血≥100×109/L,有幼稚细
胞),伴或不伴髓外浸润;
7.初诊实体瘤患者的LDH>2000u/L,提示肿瘤负荷极重者,或巨大肿
瘤侵犯颅脑、纵膈,引起相应症状者;
8.任何血液肿瘤性疾病伴有一个及多个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表现,
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神志不清、惊厥等,或伴有生命体征(T、HR、R、Bp、SaO2)的异常;
9.化疗后骨髓抑制4度的白血病肿瘤患者(ANC<0.5×
109/L,Hb<60g/L, PLT<20×109/L)伴/不伴有感染、出血、贫血;
10.除血液病外,还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未愈者,如风湿性心脏病、
癫痫等;
11.诊断不明的疾病24小时内病情急剧恶化者;
12.初诊刚开始接受治疗的白血病、肿瘤患者,尤其是肿瘤负荷较重(外周血高白细胞、幼稚细胞比例高、有压迫症状者),应视为重症患者处理,直至上述指标改善,肿瘤负荷减少。
血液科病例的临床表现与病情分级
血液科病例的临床表现与病情分级血液科(Hematology)是医学领域中研究与诊治与血液相关的疾病的科室。
在临床实践中,血液科医生需要准确判断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不同的病情分级进行治疗和管理。
本文将探讨血液科病例的临床表现以及常见的病情分级。
一、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与病情分级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是一类由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引起的血液系统疾病。
其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的发热、乏力、贫血、出血等症状,伴随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骨髓增生异常等特点。
根据某些特定临床指标和分型标准,可将急性白血病分为不同的病情分级,如法国-美国-英国(FAB)分型、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等。
这些病情分级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与病情分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是一种由干细胞产生的白血病。
其主要特点是骨髓和外周血中出现过多的幼稚和成熟的粒细胞。
该疾病通常呈慢性(慢进展)阶段,也可出现加速和急变期。
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相对较轻,可表现为乏力、盗汗、脾肿大等。
根据疾病进展的速度和病理学特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等病情分级。
三、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与病情分级淋巴瘤(Lymphoma)是一类恶性淋巴细胞克隆增殖引起的肿瘤。
其临床表现取决于淋巴瘤发生的部位和病程。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
根据淋巴瘤的不同亚型、病理学分型和分期系统,可将淋巴瘤分为多个不同的病情分级,如Ann Arbor分期、国际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等。
这些病情分级有助于指导治疗计划和判断患者的预后。
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病情分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一种由干细胞异常引起的造血干细胞疾病。
其临床表现包括贫血、出血、感染等,常伴有骨髓增生异常和染色体异常。
血管外科危重症的识别和急诊处理
(三)检查及鉴别诊断
1.多普勒超声检查
无创 首选
2 静脉造影
金标准
治疗
抗 凝 取 栓 溶 栓 压力治疗
机械性预防(GEC & IPC)
间歇充气压力泵(IPC) DVT减少69%
梯度压力袜(GEC)
DVT减少50-60%
预防
1 活动
2 机械性预防
(1) 抗凝疗法
(2) 溶栓治疗
抗凝治疗在 VTE 治疗中的 重要地位
抗凝药物是治疗 VTE 的最重要的药物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 LWMH ) 华法林 新的抗凝药物
fondaparinux Ⅹa 抑制剂 ximelagatran 抗凝血酶药物 利伐沙班Rivaroxaban:口服Xa因子直接抑制剂
(1) 抗凝疗法
(2) 溶栓治疗
急单纯性DVT深静脉伴有血或P不栓E伴 DVT
高达 160/100,000 高达 70/100,000
VTE 经常得不到及时诊断
所有致死性PE病例在死亡 前得到诊断的不足一半 1
约80% DVT病例无临床表现 2,3
致死性PE
DVT
1.Goldhaber SZ, 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982;73:822-826. 2. Lethen H, 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1997;80:1066-1069.3. Sandler DA, et al. J. Royal Soc. Med. 1989; 82:203-205.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1.临床表现:
5“P” 无脉(Pulselessness)、 疼痛(Pain)、 苍白(Pallor)、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麻痹(Paralysis)。
急诊分级制度
急诊分级制度是一种对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分级的管理体系,目的是更好地利用急诊资源,提高患者就医效率,保障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这样的分级制度有助于在医疗机构内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合理的初步评估。
以下是急诊分级通常涉及的一些常见要素:
1. 病情严重程度:将急诊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级,通常分为急危重症、急重症、急症和非急症等级别。
2. 生命体征:包括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用于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3. 疾病类型:不同类型的疾病可能需要不同程度的急诊处理。
例如,心脏病、中风等可能需要更紧急的处理。
4. 伤害程度:对于创伤患者,评估伤害的程度和紧急性是分级的重要依据。
5. 过去病史:了解患者的过去病史,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性和应该采取的医疗干预措施也很重要。
6. 年龄:有些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可能会根据年龄因素进行分级。
急诊分级制度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快速地判断患者的紧急程度,将有限的急诊资源更加有效地分配给最需要的患者。
这样的制度在一些医疗体系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以提高急诊医疗的质量和效率。
然而,具体的急诊分级制度可能因国家、地区或医疗机构而异,具体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
血液科护理分级标准
血液科护理分级标准一级护理分级依据:1)白血病急性期、溶血性贫血急性期、重度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期、化疗期间骨髓抑制期、严重凝血功能障碍、重型再障、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诊断不清且病情危重的患者2)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严密观察病情的患者以及其它有生命危险,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患者;3)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4)治疗期间需要绝对卧床的患者;5)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6)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7)病危、病重患者;护理内容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病情及医嘱准确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伤口及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引流袋内液体性质、量、颜色,根据医嘱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记录;3)遵医嘱或根据病情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记录出入水量;4)根据医嘱给药,及时准确、安排合理(包括用药时间、顺序、滴速、用法等)并观察患者的反应;输液通畅,无外渗,输液卡记录清晰准确、留置针护理符合要求;5)关注患者安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跌倒、摔伤。
6)床旁交接班,根据病情特点详细交接。
包括病人床号、姓名、心理特点、有无特殊的检查及落实情况、皮肤完整情况,目前治疗、护理上还存在的问题及下一班需要观察的重点问题;二级护理分级依据1)慢性再障,病情稳定的患者2)中度贫血;3)恶性血液病的稳定期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且血小板>20ⅹ109/的患者5)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6)生活部分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护理内容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供专科护理;5)指导患者采取措施预防跌倒、摔倒;6)协助生活部分自理患者做好基础护理;三级护理分级依据1)血常规、凝血功能正常、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血液病病人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护理内容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患者反应;4)指导患者采取措施,预防跌倒、摔伤;5)定时通风,保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清新;7)整理床单位,指导更衣;8)指导或督促个人保持清洁卫生;9)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及生活指导,并给予心理护理;。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一、急危重伤病标准1、七大重症:发热、休克、内脏出血、烧伤、染毒、头脑外伤、骨关节脱位。
2、八大急症:心肺停止、中毒中溶、精神状态异常、痉挛、呼吸衰竭、低血糖、血压失常、全身感染。
3、其他重症:头部出血、再次感染、营养不良或缺乏、心脏病等。
二、急危重伤诊疗规范1、针对发热的患者,应迅速查明原因,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发热,如适当护理、应用对病原体有效的抗菌素、放射、手术等。
2、对休克患者,首先要果断决定,并立即进行抢救措施,包括内源原因与外源性休克之病因疏通及预防休克复发,如血液循环系统的改善、血液的补充、药物的应用。
3、出血的治疗,首先要运用常规的保守治疗方法,切断血管,促进凝血,限制出血,同时给予药物、激素的补充等,如果这些方法无法控制出血,还可采用外科措施,如开血穿刺、引流等。
4、烧伤的治疗,主要包括静脉输液、饮食调控、益生菌佐剂、伤口照射等。
5、染毒的治疗,包括针对抗毒药物的应用、营养调节、护肤贴片等,采用医护人员手消毒和护理,以防再次感染。
6、头脑外伤的治疗,采取避免疼痛、降低损伤、保护脑神经等方法,同时要采取复苏、抗癫痫、避免后遗症的措施。
7、骨关节脱位的治疗,采取止痛、冷敷或温敷、体位固定等抢救方法,以及正规手术修复。
三、紧急应该做的事项1、首先要及时报警联系医护人员,及时将伤者送入医院;2、应当定期检查各种急危重伤的症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病情出现复发;3、应当注意伤者的营养与调理,给予必要的保护,避免伤者发生低血糖或营养不良等症状;4、应及时进行抗菌治疗,预防伤者发生感染;5、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6、应定期在伤者身体状况有所变化时,及时联系医护工作者,即时征召专业人员进行治疗;7、抢救时,应注意伤者安全因素,避免误把温馨变成伤害。
危重病人评估标准
危重病人评估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危重病人评估的标准,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危重病人评估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评估指标以下是危重病人评估的主要指标:1. 生命体征评估- 血压:测量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以评估血液循环情况。
- 心率:测量患者的心率,了解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 呼吸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判断呼吸系统状况。
- 体温:测量患者的体温,判断有无发热或低温等异常情况。
2. 意识状态评估- 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眼睛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
3. 血气分析- 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评估氧合指标、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水平。
4. 重要器官功能评估- 心功能: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 肺功能:进行呼吸功能检查,如肺功能测试和胸部X光片等。
- 肾功能: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肌酐等指标,评估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5. 急救措施评估- 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通路建立等紧急救治措施。
评估流程以下是危重病人评估的一般流程:1. 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2. 进行生命体征评估,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率和体温等指标。
3.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4. 进行血气分析,评估氧合指标、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水平。
5. 评估重要器官功能,包括心功能、肺功能和肾功能等。
6. 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紧急救治措施。
7. 持续监测患者病情,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护理。
结论危重病人评估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血气分析和重要器官功能等指标,可以准确了解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评估流程进行操作,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提高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急诊病情分级标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对患者进行处理和治疗。
这一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急诊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一、急诊病情分级标准的意义。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急诊医疗需求。
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可以使医务人员更快速地对患者进行初步的处理和诊断,提高急诊医疗服务的效率。
同时,分级标准也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二、急诊病情分级标准的内容。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生命危急病情,包括心脏骤停、严重外伤、严重中毒等,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和处理。
2. 危及生命病情,包括严重呼吸困难、严重出血、严重休克等,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和治疗。
3. 紧急病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中度外伤、急性中毒等,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处理和治疗。
4. 急症病情,包括急性心绞痛、轻度外伤、急性中毒等,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处理和治疗。
5. 非急症病情,包括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轻微外伤、轻度中毒等,需要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处理和治疗。
三、急诊病情分级标准的应用。
在实际的急诊医疗工作中,急诊病情分级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快速、准确地进行分级,采取相应的处理和治疗措施。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该了解急诊病情分级标准,及时就医,并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四、急诊病情分级标准的完善。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调整。
医务人员应该根据实际的急诊医疗工作情况,及时对分级标准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急诊医疗需求。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推动急诊病情分级标准的不断完善。
五、急诊病情分级标准的倡导。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的倡导是非常重要的。
医务人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大众宣传急诊病情分级标准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急诊医疗意识。
医药 血液病诊疗标准
医药血液病诊疗标准
血液病是指由于血液系统内部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血液恶性肿瘤、贫血、出血性疾病等。
血液病的发展进展快、病情复杂,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血液病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标准。
一、血液恶性肿瘤的诊疗标准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血液病,成人中也有一定的发病率。
诊疗标准主要包括症状、检查、病理、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方面。
2.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急性髓性白血病是血液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它的诊疗标准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脾肝淋巴结大小、骨髓活检等。
治疗方面一般使用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
3.慢性髓性白血病(CML)
慢性髓性白血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恶性肿瘤性疾病。
诊疗标准主要包括血常规、骨髓活检、肝脾大等指标。
治疗方面一般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二、贫血的诊疗标准
贫血是指机体内红细胞数量、质量、功能失常,致使组织器官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供给,导致微循环障碍和缺氧反应的综合症。
诊疗标准主要包括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形态学等指标。
治疗方面一般通过口服补铁、输血以及其他病因治疗控制病情。
三、出血性疾病的诊疗标准
出血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内凝血机制和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诊疗标准主要包括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等指标。
治疗方面一般使用输血、血小板输注、保肝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
总之,针对不同类型的血液疾病,有着不同的诊疗标准,遵循标
准化诊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对提高血液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危急重症的标准是什么
危急重症的标准是什么危急重症是指病情严重,生命受到威胁的状态。
那么,危急重症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在医学上,危急重症的判断有一定的标准和指标,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危急重症的标准之一是生命体征异常。
包括呼吸困难、心率异常、血压异常等。
呼吸困难是指呼吸频率明显增快或减慢,呼吸深度增大或减小,甚至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心率异常是指心率明显增快或减慢,心律不齐等。
血压异常是指血压明显升高或降低,甚至伴随有头晕、眩晕等症状。
这些生命体征的异常往往是危急重症的重要表现之一。
其次,危急重症的标准还包括意识状态改变。
意识状态改变是指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等症状。
这些症状往往提示着患者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需要及时的救治和护理。
另外,危急重症的标准还包括器官功能衰竭。
包括心脏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
心脏功能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肺功能衰竭是指肺部无法正常进行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
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无法正常排泄代谢产物,导致尿毒症等。
这些器官功能的衰竭往往是危急重症的表现之一。
最后,危急重症的标准还包括严重的疼痛和不适感。
患者出现剧烈的疼痛、不适感,往往是疾病已经相当严重的表现之一。
这种疼痛和不适感可能是由于疾病本身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治疗措施引起的。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需要及时的处理和护理。
总之,危急重症是指病情严重,生命受到威胁的状态。
危急重症的标准包括生命体征异常、意识状态改变、器官功能衰竭、严重的疼痛和不适感等。
一旦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及时的救治和护理,以免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希望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能够重视危急重症的标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危重症诊断及抢救成功标准
肺:需要人工辅助呼吸。 肝:血清总胆红素>34.2umol/L;血清谷草转氨酶(S-G OT)
>150u/L,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金氏150u/L( 34u/L)。
肾:尿素氮( Bun) >17.85mmol/L(50mg/dL),血肌肝
>265.2umol/L。
心(循环):心肌梗塞或心跳停止或中心静脉压
由于感染、药物过敏、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及射线照 射等导致骨髓粒细胞系统明显受抑制,且周围白细胞总数 降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予0.5×109/L者, 称为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抢救指征】 1)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迅速下降到粒细胞缺乏症水平,临床上常发生难于控制的 感染、高热,全身衰竭等。 2)骨髓粒细胞系统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不管有无临床 症状均应视为危重症。
(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 C)
【抢救成功标准】 1)全身微循环改善,休克纠正,低氧血 症消除,肾功能改善。 2)血小板计数在1 00×l0 9/L以上。 3)其它检验项目恢复正常或达到病前水 平。
(三)心脏骤停
【抢救指征】 1)突然发生阿一期综合症。 2)有心电监测者,心电图出现心室颤动、停搏、 心电活动与机械分离。 【抢救成功标准】 1)恢复有效心搏与有效循环。 2)恢复自主呼吸。 3)神志恢复至病前水平。
( CVP)>20cmH 2O或传导阻滞。
消化道:有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仅刺激时有痛觉反应。
(一)胸部外伤
【抢救指征】 1)张力性气胸。 2)多发性肋骨骨折,胸骨骨折伴有反常呼吸。 3)液(血)气胸,或心脏、大血管损伤,合并 休克。 【抢救成功标准】 经治疗后病人病变及其并发症得到控制,生命 体征稳定。
血液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血液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目录缺铁性贫血(IDA) (3)一.疾病相关情况 (3)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4)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4)再生障碍性贫血(AA) (4)一.疾病相关情况 (4)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6)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6)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7)一.疾病相关情况 (7)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8)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8)急性白血病(AL) (9)一.疾病相关情况 (9)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10)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11)多发性骨髓瘤(MM) (11)一、疾病相关情况 (11)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12)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13)淋巴瘤(Lymphoma) (14)一.疾病相关情况 (14)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15)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16)缺铁性贫血(IDA)一.疾病相关情况(一)定义: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贮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产所需要时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分型:缺铁性贫血早期、中度缺铁性贫血、重度缺铁性贫血.(三)诊断标准:1.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MCV<80fl,MCH<27g/L,MCHC<31%;2.有缺铁的依据:血清铁蛋白<12u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少于15%;血清铁低于8.95umol/L;总体结合力升高大于64.44u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FEP/Hb>4.5ug/gHb;3.存在铁缺乏的病因,补铁治疗有效。
(四)临床特点:缺铁性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多与慢性失血或长期消化道疾病有关,儿童与喂养有关。
除贫血症状外,可伴指甲或毛发发育异常,脾脏一般无明显肿大。
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下降,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或轻度下降。
病重、病危标准档
告病重、病危标准1、普通内科病重标准严重贫血,Hb<50g/L;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膜炎;急性脊髓炎;慢性功能衰竭;白血病前期表现者;Ⅲ期高血压持续增高至26.7/14.7Kpa以上者;各种心脏病伴Ⅱ度以下心衰者;心肌炎、心包填塞,不稳定型、变异型心绞痛频繁发作;频发、多源性房室早博,较长时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未引起严重血液动力学改变者。
病危标准严重贫血,Hb<30g/L;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出血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伴出血感染倾向者,急性白血病伴感染出血倾向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脑炎;颅内高压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综合症;多发性神经炎(脑干型);各种心脏病并Ⅱ度以下心衰者;各种心脏病并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新近有栓塞表现者;急性心肌梗塞或自发性心绞痛者;各种原因的心律失常并有血液动力学改变者;心率缓慢并有阿斯二氏综合症者;急性肺水肿,哮喘持续状态;自发性张力性气胸;慢性肺心病;呼吸功能衰竭;肺性脑病;急性咯血量在500ml以上者;电击、溺水、自缢等各种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各种重症急性中毒;严重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上消化道不出血在500ml以下者;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心包炎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恶性肿瘤的晚期恶变病质。
2、外科疾病病重标准各种中等手术以后,如肠部分切除、胆囊切除、脾切除、胃肠吻合术、甲状腺术后;开胸术后;各种类型肾切除术后;前列腺肥大摘除术后;肾切开取石术;急性浓胸;肝脓肿;脑脓肿;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髋关节炎;颅脑挫裂伤(闭合性);腰椎骨折并截瘫;脊柱粉碎性骨折。
病危标准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循环衰竭,呼吸衰竭;败血症,特殊感染,中毒性胆管炎,化浓性担管炎;脑挫裂伤,骨盆骨折,严重血气胸,损伤性气胸伴纵隔摆动,颈椎半脱位,多发性肋骨骨折,多处骨折或骨折并有内脏损伤,骨折有脂肪栓塞,胸腹脑综合性损伤,外伤性肾破裂,肾蒂断裂,颅脑损伤昏迷期;颅内占位性病变,高位截瘫,心脏直视手术后,甲状腺危象,心包填塞,肝叶切除,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在500ml以上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科疑难、重症和急症疾病标准
疑难疾病标准
门诊患者就诊3次以上未能临床诊断的病例
住院患者一周以上不能临床确诊的病例
治疗困难的病例
疗效不佳的病例
重症疾病标准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
重型AA诊断标准(Camitta标准):①骨髓细胞增生程度<正常的25%;如≥正常的25%但<50%,则残存的造血细胞应<30%。
②血常规:需具备下列三项中的两项:ANC<0.5×109/L;校正的网织红细胞<1%或绝对值<20×109/L;BPC<20×109/L。
③若ANC<0.2×109/L为极重型AA。
弥散件血管内凝血(DIC)
弥散件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以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DIC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众多疾病复杂病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
其主要基础疾病包括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及外伤等。
DIC必须存在基础疾病,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由于DIC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病理变化过程,不能仅依靠单一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一次检查结果得出结论,需强调综合分析和动态监测。
一般诊断标准包括:
1.临床表现:
(1)存在易引起DIC的基础疾病。
(2)有下列一项以上临床表现:
①多发性出血倾向。
②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③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体征。
2.实验检查指标:同时有下列3项以上异常:
①PLT<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②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L或进行性下降,或>4g/L。
③血浆FDP>20mg/L,或D一二聚体水平升高或阳性,或3P试验阳性。
④PT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APTT缩短或延长10 S以上。
目前国际血栓和止血协会(ISTH)使用DIC的积分系统进行诊断,国内也正在开展相关探索。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为一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脏受累等。
目前,TTP的诊断需具备以下各点:
1.具备TTP临床表现。
如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三联征”,或具备“五联征”。
临床上需仔细分析病情,力争早期发现与治疗。
2.典型的血细胞计数变化和血生化改变。
贫血、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尤其是外周血涂片中红细胞碎片明显增高;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
凝血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3.血浆ADAMTS13活性显著降低,在特发性TTP患者中常检出ADAMTS13抑制物。
部分患者此项检查正常。
4.排除溶血尿毒综合征(HU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HELLP综合征、Evans综合征、子痫等疾病。
重症ITP
患者PLT<10×109/L伴胃肠道、泌尿生殖道、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部位的活动性出血或需要急症手术时,应迅速提高PLT至50×109/L以上。
对于病情十分危重,须立即提升血小板计数的患者应给予随机供者的血小板输注。
还可选用静脉丙种球蛋白(1.0g·kg‘。
·d~x2~3d)和(或)甲泼尼龙(1.0g/d×3 d)。
其他治疗措施包括停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控制高血压、局部加压止血、口服避孕药控制月经过多以及应用纤溶抑制剂(如止血环酸、6一氨基己酸)等。
如上述治疗仍不能控制出血,可以考虑使用重组人活化因子Ⅶ(rhFVIIa)。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hemophiliaA,AHA)
是以循环血中出现抗凝血因子Ⅷ(FⅧ)的自身抗体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特点为既往无出血史和无阳性家族史的患者出现自发性出血或者在手术、外伤或侵入性检查时发生异常出血。
由于AHA病情凶险,一旦确诊后应立即给予恰当的治疗。
所有患者应立即采取免疫抑制治疗以清除FⅧ抑制物,达到彻底治愈目的。
治疗包括止血治疗和清除抑制物治疗两部分。
急症标准
溶血危象(hemolyticcrisis,HC)
概指因短期内红细胞溶破骤增,骨髓红系增生失代偿而出现血红蛋白急剧下降、严重贫血乃至危及生命的临床急症。
对HC的诊断,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1)确定为AHA。
(2) 血红蛋白下降至≤70g/L,同时出现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呕吐、酱油色尿、气促、心脏Ⅲ级以上收缩期吹风性的杂音和肾功能异常中5种以上的表现者应高度疑诊为HC。
(3)如伴高热、急腹症、意以障碍、惊厥、心力衰竭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即可确定为HC。
(4)Hb下降至30g/L以下的极重度AHA,无论患者的表现如何,均应诊断为HC。
(5)外周血WBC≥20X109/L、血清LDH≥850U/L 有助于HC的诊断。
再生障碍危象(AC)
又称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是指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急性停滞,血中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减少或三种血细胞减少。
再生障碍危象常常继发于溶血性贫血或者微小病毒B19感染。
多于2周后自限。
巨幼细胞危象(megaloblasticcrisis,MC)
又称网织红细胞危象(reticulocytecrisis,RC),系因制造红细胞的原料和辅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等)严重缺乏导致的红系生成失代偿,造成突发严重贫血,或在造红原料缺乏的基础上受到另一因素(如感染等)诱发而致溶血危象。
此种危象更易发生在妊娠期妇女,生长发育期婴幼儿和溶血危象与再障危象恢复期。
红细胞体积增大、骨髓形态见巨幼变。
脾扣留危象(sequestra tioncrises,acute spleen sequestration,sequestration syndrome)
又称血扣抑危象,系因实体器官(以脾脏为主,其次肝脏)扣留、蓄积血液而使血容量骤降、导致急速贫血,其机制不明。
临床表现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突然明显下降(血红蛋白下降309/L以上),脾脏快速增大、腹痛下堕,并有面色苍白、气促、心动过速、嗜睡、口渴等症状。
病程进展迅速,有时数小时内发生心血管性虚脱而死亡。
脾扣留危象多发生在原有血液疾病的患者,特别是以血管外溶血为主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脾扣留危象比再障危象发生率高,镰状细胞贫血患儿在生命的第一个10年内,有10%~15%死于脾扣留危象。
血管栓塞危象(vasoocclusivecrisis,VOC)
主要特征为顽固性疼痛,故又称为“疼痛危象(paincrisis)”。
溶血性疾病患者易发生血栓危象,在镰状细胞贫血最常见,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脾切除术后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也有报道。
其病因复杂,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异型及高含量C反应蛋白等因素有关。
在红细胞柔塑性下降的基础上,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凝血和纤溶机制失衡。
在镰状细胞病,栓塞疼痛症状出现于骨骼和胸腹部,脾脏栓塞易见,重症者可出现骨髓坏死综合征,表现为顽固性骨痛,发热和全血细胞减少症,其中白细胞和血小板骤降最具特征。
栓塞危象常因肺栓塞而导致肺动脉高压症,病死率很高,尤其在成年患者。
粒细胞缺乏
ANC<0.5×109/L。
严重粒细胞缺乏:ANC<0.1×109/L
白细胞瘀滞
白细胞超过100×109/L时,肺、脑等器官可能出现白血病细胞浸润、血管栓塞、出血、水肿以及崩解释放细胞因子等,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言语不清、阴茎异常勃起等。
白细胞瘀滞症发生后短期死亡率极高,应紧急处理,迅速降低周围血中白细胞数量。
维甲酸综合症
维甲酸综合征临床表现1991年Fmnke首先提出,维甲酸综合征(RAs)是指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APL过程中,当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的同时,出现高热、呼吸窘迫、肺部浸润征象、胸膜和(或)心包积液等表现,且能除外肺部感染可诊断为RAS,病理改变可见胸腔及心包积液,肺泡内出血和水肿,白血病细胞广泛脏器浸润。
严重时可出现ARDS。
未完全成熟的粒细胞过度增多、破坏,更重要的是血小板产生受到抑制,发生严重的出凝血紊乱,可导致严重出血,在A TRA治疗过程中,RAS多在使用经全反式维甲酸后2~8d发生,RAS 的总体发生率为14%~16%。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ATLS)
ATLS是肿瘤细胞大量溶解破坏快速释放细胞内容物导致代谢异常和电解质紊乱而发生的一组症候群,引起高尿酸血症、高血钾、低血钙、高血磷等,多发生在肿瘤细胞生长迅速的恶性肿瘤,尤其是初治患者。
引起A TLS发生的常见诱因有化疗、放疗、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科手术、发热等,该病的发生是由于大量肿瘤细胞破坏后dna分解,大量次黄嘌呤生成尿酸增多堵塞肾小管导致肾功能衰竭同时大量细胞内容物和代谢产物释放入血超过肾脏的排泄造成高钾高磷和低钙血症等肿瘤细胞破坏释放的组织凝血活酶激活凝血系统诱发DIC等所导致临床综合征。
输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