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藏象详解
总结归纳藏象
总结归纳藏象藏象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系,它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外部及内部的现象,以进一步了解人体的生理状况和疾病发展规律。
本文将从藏象的概念、分类、观察方法及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
一、概念藏象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外部及内部的现象,如面色、舌苔、脉象、汗液等,以推断人体的生理状况和疾病情况。
藏象是中医辨识疾病的基础,也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分类1. 面色藏象面色藏象是通过观察人体面部的颜色变化,来推断人体脏腑功能的状态。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表示气血不足,而面色发黄可能与肝胆功能紊乱有关。
2. 舌象藏象舌象藏象是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形状、湿度等情况,来推断人体内脏功能的变化。
例如,舌苔厚重可能表示脾胃消化功能减弱,舌苔偏黄可能与湿热内蕴有关。
3. 脉象藏象脉象藏象是通过触诊人体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等情况,来推断人体脏腑功能的状态。
例如,脉搏沉细可能表示气血不足,而脉搏数迅可能与火热病邪有关。
4. 汗象藏象汗象藏象是通过观察汗液的分泌情况,来推断人体水液代谢和脏腑功能的变化。
例如,多汗可能与阳气亢盛有关,而少汗可能表示阳气不足。
三、观察方法观察藏象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确保准确地推断人体的状况。
在观察面色时,可以综合考虑面色的红、白、黄、青等颜色及其变化情况。
在观察舌苔时,应注意舌苔的厚薄、颜色、形状及是否带有裂纹等细节。
在观察脉象时,可以使用三指轻触脉搏处,通过感受脉搏的强弱、频率、节律等情况来推断人体的脏腑功能。
在观察汗象时,应注意汗液的分泌量、气味、粘稠度等特征。
四、实践应用藏象理论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藏象,结合病史和其他临床表现,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变化,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在预防疾病方面,人们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藏象,及时发现和调整身体的不适,以提前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藏象名词解释
中医学藏象名词解释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体系的一部分,其基本理论之一是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指中医学中关于人体内部脏腑、经络、气血等组织和功能的理论体系。
它以人体内部的脏腑功能和相互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脏腑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与其他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中医学认识人体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医学的藏象学说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藏象名词解释:
1. 脏腑:中医学将人体内部的器官分为“脏”和“腑”两个部分。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而腑包括胃、小肠、大肠、胆、膀胱等。
脏腑在中医学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是人体内部调节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经络:经络是中医学认为贯穿于全身的一种通道系统,传输气血和营养物质。
经络包括经脉、络脉和微循环系统。
经络的畅通与否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中医学通过调节经络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气血:气血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气体和血液。
中医学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气的
运行和血的循环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4. 阴阳:阴阳是中医学中的基本哲学观念,用来描述事物的两个相对、互补和依存的方面。
阴阳的概念适用于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过程和疾病的发展,中医学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中医学的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体内部组织和功能的研究,揭示了人体的整体性和动态平衡的特点。
理解和运用藏象学说对于中医学的学习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优选)中医药学基础第二章藏象
二、肺
1、肺主气、司呼吸 司呼吸:主管肺的呼吸功能 生理:肺主气、司呼吸------呼吸平稳、均匀、 气道通畅 病理:肺气虚------呼吸微弱、气短懒言,语音低 微、体倦乏力,全身功能下降
二、肺
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 呼出浊气 布散精气 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排汗 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 吸入清气 布散精气 保持呼吸道洁净
三、脾
(二)脾的系统联系
脾
肺合胃 在体合肉,主四肢
其华在唇 在窍为口 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 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第一节 五脏
四、肝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下附有胆。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肝开窍于目 ,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 相表里。肝与自然界的春气相通应。肝的生理特性 是肝体阴而用阳和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心 心合小肠 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与夏气相通应
第一节 五脏
二、肺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位于胸腔之内,左右各一,上通喉咙。肺的主要生 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 道。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 与大肠相表里。肺与自然界的秋气相通应。肺的生理特 性是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和肺为娇脏。
藏精气而不泻
三 、藏象学说的形成
古代解剖 学的认识
长期生活实 践的观察
古代哲学思 想的渗透
医疗实践经 验的积累
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察
取
整
外
象
体
知
类
观
内
比
察
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
中医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藏象的基本概念:藏,指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
象,即征象、形象。
所以,藏象是指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应于外的征象。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一、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二、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是位于人体颅腔、胸腔和腹腔之内,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内脏器官的总称,是一个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的综合概念,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2、2、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
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周流全身、输送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主血:心行血----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
心生血 ----指心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
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收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顺畅。
3、心主神志:又称心主神明或心藏神。
是指心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4、心的系统连属:心在志为喜,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血瘀阻则面色青紫;心气不足则面白晦滞,心血亏少则面色苍白无华),开窍于舌(心气虚则舌淡白;心阴虚则舌红绛;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赤),在液为汗(心阴虚则盗汗;心气虚则自汗)。
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1、主气:主气主一身之气—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和全身气机的调节。
主呼吸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2、司呼吸: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具有呼吸功能。
3、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向外布散的作用。
①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②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③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
中医 藏象学说
以情志相胜取效——心理疗法
(四)肝
第 二 五 节 脏 脏 腑
解剖位置: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五行属性:肝属木;
表里配属:肝与胆相表里;
主体功能:1、肝主疏泄
2、肝主藏血
1、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达、升发的
特性,有调畅人体全身气机的功能。
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协调气血运行;幻灯片 33
(五)膀胱
第 二 六 节 腑 脏 腑
解剖位置:膀胱位于下腹 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尿液 肾与膀胱的关系 生理方面: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 肾的气化、固摄有助于膀胱贮尿和排尿; 病理方面:如小便不利、遗尿; 尿频、尿急、尿痛等。
2.助消化
胆既为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府
2、情志方面: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病理方面:肝胆同病: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
(二)胃
第 二 六 节 腑 脏 腑
解剖位置: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
生理功能:1.受纳与腐熟水谷 “太仓”、“水谷之 海”
2.主降浊 “胃气以降为顺”
脾与胃的关系 纳运协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解剖位置:胸腔两肺之间,横膈之上, 外有心包包裹; 五行属性:心属火; 表里配属:心与小肠相表里; 主体功能:1、心主血脉 2、心主神志;
1、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全身,发 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脉为血之府” 心气
血脉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C. 脉管 通畅 心气 A. 充沛 血液 .B 充盈 血脉
(2)脾开窍于口 (3)脾在志为思
“思则气结”[思则气结案]
(4)脾在液为涎
【中医理论】臧象解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中医理论】臧象解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臧象解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藏象一、藏象学说的定义ll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脏象论》。
“藏”,即指藏之于体内的内脏;l “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l 二者组合,脏象即为机体内脏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l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l 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藏象学说以脏腑为基础l 按照脏腑生理功能的特点,将脏腑分为三类,即:l 五脏l 六腑l 奇恒之腑l五脏l 五脏名称:即心、肝、脾、肺、肾l 五脏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内脏,具有藏精气而不泻的特点。
l 附:前人把心包列入又称六脏,但心包位于心的外廓,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其病变基本同于心脏,故历来把它属于心,仍称五脏。
六腑六腑名称: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内脏,具有传化物,泻而不藏的特点。
l 《素问·五脏别论》中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l 备注:这里指的“满”、“实”,主要是针对精气和水谷的各自特点而言。
奇恒之腑l 包括:脑、髓、骨、脉、胆、胞宫。
l 在形态上似腑,而功能上似脏,即不同于一般的六腑,故称“奇恒之腑”。
l 它不与水谷直接接触;而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而且还具有类似于脏的贮藏精气的作用。
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l 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这一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l 1、脏与腑相互对应,构成了一个整体。
l 2、五脏与形体诸窍相互连接,构成了一个整体。
1、脏与腑相互对应,构成了一个整体:l 如: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心包络与三焦就是相互对应,互为表里,脏在里,属阴;腑在表,属阳;l 脏与腑之间的表里关系,是由经脉来联系的,彼此经气相通,相互作用,两者在生理上既对立又统一,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相互传变。
中医 藏象
6.肺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为人体的一身之表, 是保卫肌表抵御外邪的屏障。皮毛有赖于肺气宣发于 体表,输于皮毛的水谷精微和津液的滋养润泽。 生理功能:若肺气充足,肺气通利,则皮毛润泽,汗 孔开合适度,皮毛功能正常。 病理表现:肺气不足,卫外不固,故自汗 ,恶风,易 患感冒;外邪侵袭,肺失宣发,腠理闭塞,故无汗、 恶寒、发热、咳嗽、气喘。
液,向下布散到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并将代谢的
水液下输于肾; (3)肃清肺和呼吸道的浊气,保持肺和呼吸道的洁净、 通畅。
3.肺主通调水道 通即疏通;调即调节。水道即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通道。 指肺对全身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具有疏通和调节 作用,亦称“肺为水之上源”。 通调水道的机理: (1)通过肺气的宣发,水液向上、向外输布至全身, 外达皮毛,代谢后的津液以汗液的形式由汗孔 排泄; (2)通过肺气的肃降将体内的水液向下输送,下归 于肾,生成尿液,注入膀胱而排出体外。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特点:形态类似管腔性器官,与六腑形似。 功能:贮藏精气,与五脏类同。 形似腑,功同脏,故称“奇恒之腑”。
五
脏
(一)心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护卫其外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明。
心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喜为心志,汗
为心液。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互络属, 故心与小肠相表里。 五行属火
藏象学说
概念
(1)藏:即藏于体内的脏腑。 (2)象:即征象、现象。 脏腑的生理病理都有征象表现在体外。 通过人体的外在征象、现象,来研究人体 内在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 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即精、气、 血、津液、神的生理、病理、及相互关系的学 说。
中医藏象的名词解释
中医藏象的名词解释
中医藏象是中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观察和分
析人体的脏腑器官、经络、形态、声音、味觉、脉搏、舌象等诸多方
面的表现,从而推断出人体内部系统的病理状态,进而进行诊断和治
疗的方法。
其中,脏腑器官是指人体的内脏器官系统,包括心、肺、肝、脾、肾等。
中医认为,每个脏腑器官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和病理功能,通过
观察其形态、位置、颜色、质地等特征,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分布着的一系列经
脉和络脉。
中医认为,经络是脏腑功能联系的途径,通过按摩、针灸
等手段刺激经络可以调节脏腑功能、疏通气血。
形态指的是观察人体形体特征,如面色、肢体形态、眼神等,从
中可以获取一些有关个体健康和疾病的信息。
声音是指人体发出的声音,如咳嗽、咳痰、哭声等。
中医通过分
析声音的音调、音量、音质等特征,可以了解到一些脏腑功能的异常
情况。
味觉是指对食物的味道感受和判断。
中医把人体的味觉与脏腑联
系起来,认为味觉变化可以反映某些器官的异常。
脉搏是中医辨识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根据脉搏的节律、速度、力度等特点,推测人体的病理变化。
舌象是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苔膜等特征,来判断人体的
脏腑功能和病理状态。
中医藏象的名词解释是基本的概念和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
具体病情综合分析和判断,只有综合运用这些藏象来进行诊断才能够
准确把握疾病的发展与变化,制定符合病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中医药学基础第二章藏象详解演示文稿
四、肝
(1)协调气血运行:肝主疏泄直接影响气机的调畅和气血的
运行。
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调和; 疏泄失常可表现为疏泄不及使气机郁结,气滞血瘀,出现 胸胁乳房胀痛、癥积结块等; 疏泄太过令肝气上逆,气血上冲,可见面红目赤、吐血、 咯血、呕血甚则晕厥等。
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七十四页\编于十六点
四、肝
二、肺
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 呼出浊气 布散精气
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排汗 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
吸入清气
布散精气
保持呼吸道洁净
目前十七页\总数七十四页\编于十六点
二、肺
2、通调水道:
输布
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进行 运行
--- “肺为水之上源”
排泄
目前十页\总数七十四页\编于十六点
一、心
2、心主神志(心藏神) 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主神志:是指心主管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 生理:心血充足—精神充沛、思维敏捷、神志清晰 病理:心血不足—心烦、失眠、多梦、健忘
血热扰心—神昏、谵语 痰迷心窍—精神错乱 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关系 心血滋养心神
运化水液:水液经脾、肺输布,而多余水液经肾 下注膀胱。
病理:运化水谷方面----出现消化功能减退:腹胀、便 溏、纳呆。
运化水液方面 水停肠道---- 腹泻 水停肌肤---- 水肿
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七十四页\编于十六点
三、脾
2、主统血 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 生理:脾主统血,统摄血液循脉道而行 病理:脾不统血,便血、尿血、崩漏等
目前四十页\总数七十四页\编于十六点
肾主水示意图
水饮
把藏象学说讲清楚
把藏象学说讲清楚一、何谓藏象藏象,也称臟象,臟即脏,藏象者,即五脏之类象。
古人将生命从生到死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生、长、壮、老、已,而将生命活动的形式,概括为生、长、化、收、藏,五种形态。
生命,归根结底是生命体与外界进行的物质交换及生命体自身不断成长与繁衍的过程。
所谓生,就是生命体自身生命机能开始发挥。
所谓长,就是生命体不断对外做功并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所谓收,就是生命体将从外界获取的物质和能量收回己身所用。
所谓藏,就是将物质和能量藏于身内,以为繁衍后代所用。
所谓化,就是生长收藏这一系列转化的过程。
我们以经济学来举例,生,就相当于是投资,是资金的启动。
长,就是生产和消费,是经济的扩张。
收,就是资金的回流。
藏,就是将钱存于银行,作为下一轮投资的储备。
所以不但人有藏象,任何一个生命体,任何一种生命形式,都有藏象。
以细胞来举例,一个细胞诞生以后,其具有了生命的活性,其体内蕴含的能量开始发挥,这便是生,是资金的启动。
其能量发挥以后,开始对外做功,可以从外界获取更多的物质和营养,这便是长,是资本的增殖。
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营养之后,需要将其变现,转化为自身的物质,这便是收,是资本的回流。
转化为自身的物质以后,将其藏于体内,这便是藏,是资本的积累。
所有整个过程的流转,便称为化,是资本的运化。
再以植物举例,植物由种子开始发芽,这是原始能量的释放,便是生。
之后种子开始不断从外界获取阳光、水分,这是长。
从外界获取阳光、水分之后,转化为自身的物质,这是收。
收回的物质结成果实或长成根,这是藏。
任何生命皆有生长化收藏,也即皆有藏象。
二、藏象与五脏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人体生长化收藏五大系统各有其代表性的器官,便是五脏。
如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中,以政府作为生的代表,政府是推动社会经济活动的开始,经济萧条的时候,需要政府投资来作为引发新一轮经济扩张的起点。
以公司和企业作为长的代表,是经济活动不断繁荣壮大的主体。
以居民作为收的代表,经济活动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富民,钱要流入人民的口袋。
中医学 藏象学说
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 对水谷精微的输布作用。
脾气虚(脾失健运)——食欲不振,腹胀, 便溏,消瘦等。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健运,水谷化为精微,而水谷 精微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 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故脾为“后天 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中医学
第三章 藏象学说
第一节 概述
藏—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1、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
2、指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反映于机体外部的征象。
藏象学说的基础:脏腑
脏腑:人体内脏的总称。 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 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
焦,合称六腑。 奇恒之腑:胆、脉、骨、髓、脑、女
实际上,用现在人的说法,“天 癸”就是生殖激素。在女子是雌 激素,在男子是雄激素。
¤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肾阳(真阳、原阳) :是人体一 身阳气的根本,具有促进人体温煦、 运动、兴奋,化气的功能。
肾阴 (真阴、原阴):是人体一身 阴液的根本,对人体有滋养、濡润、 成形、制约阳热的功能。
(3)心在窍为舌
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 候、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和表 达语言。
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 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状态。
(4)心在液为汗
汗为心液:是指汗与心有密切 关系。
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是血液 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与津液又 同出一源,而血又为心所主, 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
脾不升清---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 泄泻等症;脾气下陷,可见内脏下垂等 病症。
(3)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 脉管中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脾不统血——便血、尿血、肌衄、 崩漏等慢性出血的病症。
中医基础理论2-1藏象概论
详细描述
藏象,即人体内脏,与气血津液等物质相互关联。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依赖于脏腑的功能,而脏腑功能的正常 发挥则需要充足的气血津液供应。因此,藏象与气血津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方的异常都会影响另一 方的正常功能。
藏象与五脏的关系
总结词
五脏是藏象的核心组成部分,主管着不同的生阴阳的平衡,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预防与养生
通过调理生活习惯和饮食, 增强脏腑功能,预防疾病 的发生。
05
中医藏象理论的应用
中医藏象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诊断疾病
中医藏象理论通过对人体生理、 病理现象的观察,结合望、闻、 问、切四诊,对疾病进行诊断, 为治疗提供依据。
指导治疗
藏象的病理特性
脏腑病变
藏象的病理特性是指人体内部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常会影响到其他脏腑器官的功能。 例如,肝病可以影响到脾胃,心病可以影响到肾等。这种病变过程往往存在着传变规律,
需要遵循一定的治疗原则进行调理。
经络病变
藏象的病理特性还表现在经络系统上。当经络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影响到脏腑器官的功 能。例如,经络痹阻可以导致气血不畅,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经络瘀滞可以引起
藏象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
人体各组织器官虽然功能不同,但都以五脏 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 体。
整体观念
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在功能上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保持内外环境的统一协调。
动态平衡
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通过相互调节,维 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和稳定。
藏象与脏腑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中医藏象理论认为人体各脏腑之 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因此治 疗时需根据脏腑的生理特性、病 理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藏象基础解读
中医藏象基础解读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生理特点:五脏总的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具有“满而不实”的特点;六腑总的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具有“实而不满”的特点;奇恒之腑虽不在五脏之列,但具有“藏而不泻”的功能特点,也有别于六腑,故命名为“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有异于一般的脏腑。
五脏所藏精气,是全身营养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治疗六腑或其他组织器官疾病时,往往需要联系五脏。
六腑传化水谷,胃实肠虚,肠实胃虚,这是消化、排泄的活动规律,临床治疗采用的通里攻下法治疗急腹症,就是应用了六腑“泻而不藏”、“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理论为指导。
一:心(一)心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是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作用。
心:即心脏。
血:即血液。
脉:是指脉道,就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因此它又称之为血府。
在结构上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或者说称之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在心的作用下,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动,循环不已。
这个功能就叫做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的条件:1:心的阳气(心气)必须充沛。
2:流动在脉管中的血液一定是充盈的。
即一定要满足生理需要,多了不可以,少了也不可以。
运行速度慢了不可以,快了也不可以。
始终处于充盈状态。
3:脉道通利;包括两个方面;①脉管必须完好无损。
②,血液在脉管运行中时,内部环境要保证它气机的通畅。
使通道畅通无阻。
心主血脉的具体生理功能:①行血,②生血。
水谷精微经脾转运化赤而成。
(二)心的生理特性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人体的“阳气”又称之为“少火”。
“少火”分为“君火”和“相火”。
心为“君火”,肝肾为“相火”。
二:肺肺的生理特性一:肺主行水或者叫肺主通调水道肺主行水:是指肺具有疏通调节水液运行的通道(三焦),从而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
肺为水之上源人体内水液的代谢过程要靠五脏系统共同参与调节才能完成,其中就五脏来说,和肺、脾、肾关系最密切。
肺的水液代谢过程肺的功能失调一定会出现人体的水液代谢障碍,它可以表现为:汗的异常就会在人体当中存在水液停聚,乃至于产生水液的病理产物,中医称之为痰饮,甚至出现水肿。
中医学基础课件-藏象
津氣下行,助大腸傳導,並排出部分水液
意義:參與體內津液代謝,維持其動態平衡
向下向內 布散津液
生理 表現: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宣肺利水
主要病變:痰飲、水腫(顏面尤著)、小便不利等。治當 降氣利水
故 稱: “肺主行水”,“肺為水之上
(三)朝百脈、主治節
含義:指全身的血液通過百脈會聚於肺,經肺的呼濁 吸清將含有清氣的血液通過百脈輸布到全身。
病理意義:秋季氣候涼燥,肺體清虛,喜潤惡燥,秋季易見秋燥
之證。
治療肺病時,秋季不可過分發散肺氣,而應順其斂降 之性。
• “象”,是這五藏的生理現象、病理徵象及 外在物象,其涵義有三:一是指臟腑的解 剖形象;二是指表現於外的生理現象、病 理徵象;三是指內在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個 生理病理系統與外在自然環境的事物與現 象類比所獲得的比象。“藏象”把形與象 有機地結合起來,較確切地反映了中醫學 對人體生理活動的認識方法。
為 涕
肺寒——鼻流清涕。 病理意義 肺熱——流黃濁涕。
肺燥——鼻幹
(五)與秋氣相通應
含義:五臟與自然界陰陽相通應,肺主秋。
肺
生理意義:時令至秋,暑去而涼生,草木皆凋
氣
肺與秋同屬五行之金,同氣相求,故以肺應秋。
通
肺主清肅下行,為陽中之陰
於 秋
秋季肺的制約和收斂功能強盛,養生當順應秋氣而 使人氣漸收。
(二)肺在竅為鼻
含義:鼻為呼吸之氣出入的通道,與肺直接相連,故 稱鼻為肺之竅。
在
肺氣和利 鼻的功能正常 嗅覺靈敏
竅 生理意義 肺津滋潤 氣道通暢
為
鼻
外邪襲肺,多從口鼻而入 鼻塞流涕
病理意義 肺臟有病,多反映於鼻 鼻癢氣熱
咳喘等
中医藏象
第三章藏象一、藏象的含义藏象,又写作“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由于五脏是所有内脏的中心,故“藏”之所指,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其含义有二:一是指表象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二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如心气通于夏。
二、脏腑的生理特点脏腑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
脏有五,腑有六,奇恒之腑亦有六。
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储藏精气,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在形态上中空有腔与六腑相类,功能上储藏精气与五脏相同,但其与五脏和六腑又有明显区别,故称奇恒之腑。
一般来说,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第一节五脏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储藏精气。
一、心心又称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与小肠相为表里。
二、肺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覆盖诸脏,故有“华盖”之称。
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
与大肠相为表里。
三、脾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
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为太阴湿土,又主运化水液,故喜燥恶湿。
与胃相为表里。
四、肝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刚脏”之称。
与胆相表里。
五、肾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封藏之本。
与膀胱相为表里。
第二节六腑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与传化水谷,主通降。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科的核心之一,涵盖了中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什么是藏象
藏象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内外各种现象,来推断和判断人 体内在的生理状态。
藏象的分类
,如脉搏、舌苔、尿液等。
外藏象
指的是人体表面的各种外在表现,如面色、体温、皮肤状况等。
望
通过观察面色、舌苔、体表疾病等外 部表现,来推断人体的内在状况。
问
通过与患者交谈,询问症状、病史等, 来进一步了解人体的内在状况。
结论和要点
• 藏象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的重要概念 • 藏象包括内藏象和外藏象两个方面 • 通过观察和分析藏象,可以了解人体的内在状况和判断疾病的性质 • 藏象诊断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
藏象与疾病的关系
1 反映内在状况
通过观察和分析藏象的变化,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和健康状况。
2 辅助疾病诊断
藏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性质和发展程度。
藏象诊断的方法
1
闻
2
通过闻取气味、听取声音等,来获取
有关人体内在状况的信息。
3
切
4
通过触诊脉搏、局部检查等,来检测 人体的器官功能和病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
主疏泄,主藏血,在体主筋。其华在爪,开 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五行属木。 五味主酸,四季主春,所主方位东方,对应 颜色为青色。
肺:
主气司呼吸,主皮毛,主宣发肃降。其华在皮, 开窍于鼻。在志为悲,在液为涕。五行属金, 五味主辛,四季主秋,所主方位西方, 对应 颜色为白色。
肺主宣发:
一是指肺通过经脉的气血运行,将身体内的津 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各处直至皮毛。 二是通过肺的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新陈代谢所 产生的浊气排出体外。 三是代谢汗液,让汗液从汗孔排出体外。
肺主肃降:
一是指肺通过呼吸将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下降 周流全身。 二是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 三是肃清肺部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 的洁净。
肾:
主藏精,主纳气,主生长发育、主生殖系统。 在体主骨,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开窍于耳及二阴。五行属水,五味主咸,四 季主冬,所主方位北方,对应颜色为黑色。
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
主血脉,主神志。 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五行属火,五味主苦, 四季主夏,所主方位 南方,对应颜色为红 色。
心包:
心包络,简称心包 替心受过,代心受邪 心为君主之官,如同 皇帝一样,不可以侵 犯,所以当外邪侵袭 于心时,首先侵犯心 包络,就如同皇帝身 边忠实的臣子一样。
膀胱
贮存和排泄尿液。
三焦
元气和水液的运行通道。
脾:
主运化,主升清, 主统血,主肌肉、 四肢。其华在唇, 开窍于口。在志为 思,在液为涎。五 行属土,五味主甘, 所主方位中央,对 应颜色为黄色。
六 腑(泻而不藏)
胃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喜润勿燥。
胆
主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小肠
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
主津液,吸收水分,传导糟粕。
藏象学说
脏,古作藏,指居于体内的脏腑; 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 体外的种种征象 。
五脏: 心 肝 六腑: 小肠 胆
五脏六腑
脾 肺 肾 心包
胃
大肠
膀胱 三焦
五脏 : 藏而不泄 六腑 : 泄而不藏
奇恒之腑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子宫,卵巢,此六者,地气之所 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 而不泻.名日奇恒之腑.“ 其共同特点是它们同是一类相 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却不与水 谷直接接触,即似腑非腑;但 具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 用,即似脏非脏。奇恒之腑, 除胆属六腑外,都没有和五脏 的表里配属关系,但有的与八 脉相联系。 胆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 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