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年级科学《常见的动物》教案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44e03d0912a21614792926.png)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第一课时)授课人:彭伟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分类的意义;知道分类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知道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并能以此标准判断常见动物所属类别。
技能目标:学会确定标准对事物分类;能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较清晰的表达。
情感目标: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落实“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特征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不同”的分类思想;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的落实。
【教学准备】:课件的收集和制作;分类方法的突出和强调。
【教学过程】:【引入】生活中的分类思想:一、探究活动:目的:为什么要分类,怎样进行分类?引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把整个自然界进行了分类,分成了生物和非生物。
那么分类到底是什么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需要让我们去分类呢?先来看一个例子:无论是逛超市还是逛商场,我们总能很快的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
除了指示的标志外,对于商品的分类也是非常重要的,请尝试对以下商品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名称以及分类的理由。
摄象机、钢笔、四驱车、巧克力、洗发水、西服、香皂、彩电、衬衫、冰箱、电子狗、奶糖、数码相机、笔记本学生思考个别补充回答完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要进行分类?根据什么进行分类呢?如:交通工具,人,我们课桌里面的东西……等等,似乎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分类,都已经被我们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过了。
问:那既然分类在我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分类的意义是什么呢?答: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有条理,更容易认识、发现、研究事物等等。
同样在生物界里面,在动物界里面,我们也都要进行分类,这样我们才能更容易,更好的认识动物世界。
但在分类之前,我们先得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了解动物具有什么特征,再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忆一忆: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准备几幅图:鸡、蚕、鲤鱼、蝙蝠、老虎)。
进行分类;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分类是一种认识、研究事物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区别不同事物或者认识同类事物,但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这会给科学研究带来困扰。
《常见的动物》导学案
![《常见的动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57520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e.png)
《常见的动物》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主题:《常见的动物》导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动物的名称和特征;2、学习描述动物外貌和习性的相关词汇;3、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意识。
导学内容:一、学习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1. 狗:四条腿,毛茸茸的身体,忠诚友好;2. 猫:敏捷灵活的身影,独立自主的性格;3. 兔子:长耳朵,喜欢吃胡萝卜,爱跳跃;4. 小鸟:多彩羽毛,会飞翔,会唱歌。
二、学习描述动物外貌和习性的相关词汇1. 外貌特征:四条腿、长耳朵、多彩羽毛;2. 性格特点:忠诚友好、独立自主、爱跳跃、会飞翔;3. 饮食习性:喜欢吃胡萝卜、会唱歌。
三、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意识1. 观察动物的行为和习性,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2. 尊重并爱护动物,不欺负或伤害它们;3. 参与保护动物的活动,积极支持动物保护工作。
导学活动:1、观察动物图片,学生用英文或汉语描述动物的外貌和特征;2、播放动物视频,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行为和习性;3、分组讨论,分享每个人对动物的看法和感受;4、设计小游戏,对学生的动物知识进行测验,激发学习兴趣。
课后反馈:1、学生用英文或汉语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小作文;2、在班级里制作动物展板,展示学生对动物的了解和爱护意识;3、进行动物保护主题的班级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征,还培养了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意识。
希望学生们能够从小培养起保护动物的意识,成为具有责任感和爱心的社会人才。
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常见的动物种类及其特征;2. 掌握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3. 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二、学习重点1. 常见的动物种类及其特征;2. 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
三、学习难点1. 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对比;2. 动物的保护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了解的常见的动物种类,带入新课主题。
三年级科学《常见的动物》教案
![三年级科学《常见的动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2d2332b307e87101f69681.png)
三年级科学《常见的动物》教案教学背景分析:学生在语文课中曾学过《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对青蛙的外部形态构造、生活环境、生长发育过程等已有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
两栖动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对青蛙、蟾蜍等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认识基础上的,因此,指导学生养蝌蚪,并观察青蛙的一生变化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通过对青蛙、蟾蜍的比较,找出它们生长发育的共同特点,从而抽象、概括出两栖动物的概念,这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
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思路:首先观察、比较蟾蜍与青蛙在外形、繁殖、生长发育方面的相同点,然后归纳概括出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后根据这些共同特征再指导学生认识几种两栖动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两栖类动物的外形和生长发育的共同特征,形成两栖动物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归纳、概括、实验操作及创新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与图片的对比,归纳青蛙和蟾蜍在外形方面的共同特征,从而以点概面的总结出两栖动物的共同特点是——身体表面裸露,用卵繁殖后代,发育经过变态,小时候生活在水里,长大以后大多生活在陆地。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们知道“科学发展依赖于人类的实践,依赖于科学工作者献身精神”的道理;在协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向学生们渗透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归纳概括两栖动物在外形和生长发育方向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的知识判断某些动物是否为两栖类动物。
教学准备:青蛙、蟾蜍的实物;图片资料:青蛙、蟾蜍、青蛙的生长发育、蟾蜍的生长发育、家燕、金鱼、兔;乌龟、螃蟹;大鲵、牛蛙、蝾螈。
动画资料:《小蝌蚪找妈妈》动画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猜谜语:身穿绿大衣,挺着白肚皮,鼓着大眼睛,呱呱呱呱叫不停。
(猜一种动物)演示:青蛙的图片和叫声。
问:有一种动物与青蛙非常相似,你知道是什么动物吗?谈话:在神奇的大自然里,还有一种动物和青蛙非常相似。
《常见的动物导学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常见的动物导学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c257c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3.png)
《常见的动物》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常见的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掌握常见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
3. 培养对动物的珍爱认识和爱护动物的态度。
导学内容:
一、常见的哺乳动物
1. 猫科动物:猫、狮子、老虎等,身体柔软,有爪和牙齿,善于攀爬和跳跃。
2. 犬科动物:狗、狼、狐狸等,善于奔跑和嗅觉敏锐。
3. 猴科动物:猴、猿等,拥有灵活的四肢和高度智慧。
4. 熊科动物:熊、猫熊等,体型庞大,善于攀爬和游泳。
二、常见的鸟类动物
1. 鸽子:温顺友善,喜欢结群飞行。
2. 孔雀:羽毛艳丽,喜欢开屏展示。
3. 鸭子:喜欢在水中觅食,翅膀短小适合游泳。
4. 鹦鹉:善于模仿人类语言,喜欢与人互动。
三、常见的昆虫类动物
1. 胡蝶:翅膀色彩艳丽,喜欢吸食花蜜。
2. 蚂蚁: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喜欢筑巢储食。
3. 蚕蛾:喜欢吐丝结茧,是丝绸的原料来源。
4. 蜜蜂:勤劳善良,喜欢采集花粉和蜜。
导学任务:
1. 请同砚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用一段话描述它的外貌和习性。
2. 请同砚们根据所学内容,将动物进行分类,并写出各类动物的特点。
3.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要爱护动物?动物对我们人类有什么意义?
导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对常见的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对动物的珍爱认识和爱护动物的态度。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关注动物,多了解动物,共同珍爱我们共同的地球故里。
《常见的动物》导学案
![《常见的动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5676c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8.png)
《常见的动物》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 增强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培养爱护动物的品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二、导学内容:
1. 介绍各种常见的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食性等特点;
2. 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强调动物的保护和尊重;
3. 进行动物知识的问答、小组讨论等活动。
三、导学过程:
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热爱动物,激发对动物的好奇心;
2. 讨论常见动物:分组讨论各小组负责一种动物,介绍该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等;
3.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动物园进行动物观察,记录观察到的情况,并撰写观察报告;
4. 动物保护讨论:就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动物,尊重动物的生存环境;
5. 小结反思:总结学习的内容,分享感悟和心得,提出对动物保护的建议。
四、导学评价:
1. 学生分组完成动物特点介绍,评选最佳组合;
2. 学生完成观察实验,撰写观察报告,评选最佳观察报告;
3. 学生参与动物保护讨论,评选出最具建设性的意见。
五、导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加动物保护志愿活动,实践动物保护的理念;
2. 组织学生开展动物保护主题班会,宣传动物保护知识;
3. 带领学生到动物园进行深度学习,了解更多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措施。
小学三年级教案认识常见的动物和颜色
![小学三年级教案认识常见的动物和颜色](https://img.taocdn.com/s3/m/4cb7f0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f.png)
小学三年级教案认识常见的动物和颜色教案:认识常见的动物和颜色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和描述常见的动物。
2. 能够理解和运用与颜色相关的词汇。
教学内容:1. 常见的动物:狗、猫、鸟、鱼、兔子、青蛙。
2. 常见的颜色:红色、蓝色、黄色、绿色、橙色、紫色。
教学步骤:导入:老师拿出一些绘本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动物和颜色,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1. 认识动物:a. 老师通过图片或卡片向学生展示常见的动物,如狗、猫、鸟等,并逐个读出它们的名称。
学生一起跟随老师的读音。
b.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来描述这些动物,如“猫咪有四条腿”、“狗狗有尾巴”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动物名称。
2. 认识颜色:a. 老师通过图片或卡片向学生展示常见的颜色,如红色、蓝色等,并逐个读出它们的名称。
学生一起跟随老师的读音。
b. 老师可以在教室内布置一些彩色的物品,让学生用所学的颜色名称来描述物品的颜色,如“这个苹果是红色的”、“那个球是蓝色的”等。
3. 游戏互动:a. 老师可准备一个“动物和颜色匹配游戏”,将卡片混合,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动物和颜色进行匹配,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b. 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找动物”游戏,老师描述一个动物的特征或颜色,学生根据描述找出相应的动物。
4. 制作动物手工:a.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纸板、颜色纸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
学生可以使用所学的动物名称和颜色来描述他们的手工作品。
结束语:通过认识常见的动物和颜色,我们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观察身边的动物,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颜色词汇,积累更多的词汇和知识。
下次见!。
常见的动物教案
![常见的动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91906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2.png)
常见的动物教案动物是小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动物,不仅能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更能够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全面而且富有趣味性的动物教案。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通过这些内容的有机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常见动物的特征、习性和栖息地,培养他们的动物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习性和栖息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获取动物相关信息。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以常见的五类动物为例,分别是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昆虫。
每类动物将选取一种典型代表进行学习。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动物的特征:外形、身体结构、皮毛或羽毛等。
2. 动物的习性:行动方式、食物来源、繁殖方式等。
3. 动物的栖息地:主要分布地区、适应能力等。
四、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各类动物的外貌特征和栖息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视频观看:播放相关动物的视频,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行为和特点。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共同收集动物相关信息并汇总讨论。
4. 实地考察:利用学校周边的动物园或者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动物的栖息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动物主题,通过展示一系列动物图片,让学生猜测动物的名称和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分别介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昆虫的特征、习性和栖息地。
可以通过视频观看、图片展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3. 讨论:组织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知识,与同伴一起讨论各类动物的共同点和特殊之处,并进行展示。
小学科学_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c8fb39d376baf1ffc4fadec.png)
常见的动物教学目标: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3、促进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动物,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准备:真实小动物,小动物模型、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特别好听的儿歌,你想听吗?学生:回答。
(想)师:在听之前老师安排大家一个小任务,认真看视频观察这首儿歌里面有哪些小动物。
好吗?(好)我们一起老欣赏。
师:一首优美的儿歌听完之后,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呀?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你最喜欢的又是什么动物?谁愿意来告诉大家?学生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我发现大家不仅认识很多动物,而且还非常喜欢小动物。
其实,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有很多,大约有150多万种。
今天你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动物的王国,与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动物交个朋友吗?学生回答。
(想)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常见的动物这一课,老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案(一)通过观察动物认识动物的不同特征1、比一比,看图说名称。
大家喜欢比赛吗?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就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认识的动物多,好吗?课件出示多幅动物图片(出示:燕子、蝴蝶、熊猫、金鱼、青蛙、小猫、小狗、小兔子)2、仔细观察,找动物特点。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下面我要给大家增加难度,考一考你的观察力。
老师给每个小组带来了几种不同的小动物,同学们可以选择你手中的小动物也可以选择图片中的小动物进行观察,找出它有什么特点,你有没信心来比一比,看谁的发现多?学生回答。
(有)师:大家的信心很足,老师为你们爱学习、敢挑战的精神而自豪!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观察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观察要求。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注意观察某一个小动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如:从头到尾或从尾到头;也可以从整体到局部(2)观察完后组长填写好观察记录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常见的小动物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常见的小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54cad053195f312b3069a55e.png)
相机学习书本上的动物。
一只啄木鸟一天可以吃虫1900只左右。
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以捕到1000只左右的老鼠。
燕鸥喜欢吃蝗虫、草地螟等害虫。
以动物粪便为食物的屎壳郎。
一只青蛙一天能吃掉80只左右的害虫。
一只蟾蜍一年能吃11000只左右的害虫。
(六)爱护小动物。
师:老师这还有几组图片,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怎样与动物亲密接触的。
第一单元身边的动物
第一课常见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了解动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讨动物作为人类朋友的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等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探讨动物与人的亲密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和动物交朋友。
2.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区:谁是猜谜小能手?
师:同学们,你家里都养了哪些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身边的小动物。(板书课题:身边的小动物)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是猜谜语高手,我们现在就进行猜谜语比赛,好不好?请看大屏幕。
(1)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
(2)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3)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说妙妙妙,黑夜巡逻眼似灯,日里白天睡大觉。
(4)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真是十
第2页
分骄傲。
(二)交流区:说一说你喜欢哪种小动物,为什么?
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想带你们到动物王国去瞧一瞧,看看那里还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播放课件—动物王国欢迎您)师:你喜欢哪种小动物?能说说理由吗?
《常见的动物》导学案
![《常见的动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2090a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4.png)
《常见的动物》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语动物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物之一,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次学习将围绕常见的动物展开,通过了解它们的特征、习性、生活环境等方面,增强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认知,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2. 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生活习惯;3. 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保护动物的意义。
三、学习内容1.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2. 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的特点;3. 常见的动物及其习性;4.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5. 动物保护知识。
四、学习活动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各类动物的特点和分类;2. 图片欣赏:通过观看图片,猜测动物的习性和生活环境;3. 动手实验:利用模型或实物展示动物的特征和习性;4. 观察实践:到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动物的真实生活;5. 课堂展示:学生制作海报或PPT,展示自己对动物的理解。
五、学习评价1. 参与讨论的活跃程度;2. 实验和观察报告的书写质量;3. 课堂展示的内容和形式;4. 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态度和意识。
六、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参加动物保护组织的志愿活动;2. 组织班级观察动物的户外活动;3. 组织学生进行动物摄影比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得到了加深,对动物保护的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第二课时一、导入我们身边有许多不同的动物,它们有不同的外貌、习性和生活习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二、目标1. 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2. 掌握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习性。
3. 提高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三、整合1. 请同学们讨论并列举出自己所熟悉的动物。
2. 分组讨论各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深入研究。
四、拓展1. 了解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常见的动物课件小学科学PPT课件
![常见的动物课件小学科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1484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5.png)
蜜蜂
蜜蜂是勤劳的昆虫,它们采集 花粉和花蜜制造蜂蜜,同时传
播花粉促进植物繁殖。
蚂蚁
蚂蚁是社会性昆虫,它们分工 明确,组成复杂的社会系统,
以植物汁液和昆虫为食。
甲虫
甲虫是硬壳的昆虫,拥有坚硬 的外壳和强大的咀嚼能力,以
植物和动物为食。
昆虫对人类影响
害虫防治
一些昆虫会对农作物和森林造成 危害,需要进行害虫防治以保护
如蟒蛇、眼镜蛇等,无毒或有毒,以鼠类、 鸟类、蛋类等动物为食。
如扬子鳄、暹罗鳄等,属于大型爬行动物, 以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为食。
两栖爬行动物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两栖动物多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如池塘、沼泽地等;爬行动物则更 适应干燥的环境,如沙漠、草原等。
活动方式
两栖动物多具有跳跃和游泳的能力;爬行动物则多具有爬行和挖掘的 能力。
生态环境和人类粮食安全。
医学应用
一些昆虫具有药用价值,如蜜蜂 酿造的蜂蜜和蜂胶具有抗菌消炎 作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
昆虫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 分,保护昆虫多样性有助于维护 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的稳定性。
科学研究价值
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是研 究生物进化、生态学和遗传学等
领域的重要材料。
05
水生动物
动物分布及栖息地
动物分布
动物广泛分布在地球各个角落,从寒 冷的极地到炎热的沙漠,从深邃的海 洋到高耸的山脉。
栖息地类型
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海洋、淡水等 多种生态系统,不同动物适应不同的栖 息地。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A
维持生态平衡
动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关联,维持生态 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促进物质循环
03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学习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学习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fc5ba9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d.png)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学习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科学教案:学习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常见的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
2.认识常见的植物,包括大树、花草和水生植物等。
三、教学准备1.图片或卡片,展示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教学课件或板书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放映一段有关动物和植物的视频,或是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对动植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认识常见的动物(15分钟)教师可以将常见的动物以图片或卡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逐一让学生说出动物的名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3.分类动物(10分钟)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动物的不同特点将图片或卡片进行分类。
例如,有毛发的动物放在一组,没有毛发的动物放在一组等。
鼓励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讨论。
4.认识常见的植物(15分钟)教师可以将常见的植物以图片或卡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逐一让学生说出植物的名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外貌特征、生长环境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5.分类植物(1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分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将图片或卡片进行分类。
例如,大树放在一组,花草放在一组等。
鼓励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动物和植物的分类特点。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7.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下自己所观察到的动植物特点,并带回学校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培养了观察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常见动物的习性和生活习惯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常见动物的习性和生活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ef5544b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1.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常见动物的习性和生活习惯认识常见动物的习性和生活习惯一、教材解析1.认识常见动物的习性和生活习惯本课通过介绍常见的动物及其习性、生活习惯,让学生们了解到不同动物的习性和生活习惯的异同。
同时,让学生们认识到动物也有自己的感觉、需求和欲望,有着类似于人类的社交行为,学生们能够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和习惯。
2.本课的重点难点(1)认识常见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动物,掌握其基本生活习性。
(2)理解,领会动物是有感觉和欲望的,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意识和习惯。
②过程与方法:(1)观察、感受、归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2)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品质。
③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动物的感情。
(2)在课堂氛围中,体验民主、平等、团结、友爱等价值观。
2.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认识常见动物,了解其基本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和习惯。
难点:通过生活习性的了解,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动物身上的神秘之处,体会到动物对人类有多么重要,如何爱护动物。
3.教学过程(1)引入:师生互动引入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这种动物,问:你们见过这种动物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它是哪种动物?它常住在哪里?它有哪些特点?你们喜欢这种动物吗?它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每个问题都让学生思考,回答,备课过程中教师根据班级情况来决定提问方式,点名、分组、举手,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展示新知,观察动物习性让学生们观察动物,在课前准备一些笔记本,让个别或小组的同学做好观察笔记,记录下每种动物的表现和特点。
(3)学生交流让观察笔记好的同学进行交流,别的同学也能提出问题,可以根据观察笔记和大家的猜测,来让孩子探索现实事物的背后,如「黑猩猩是如何吃食物的?想想大象的体型和它的食慾有关系吗?」等等。
(4)归纳老师引导学生将所有的观察结果进行汇总,对每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总结,问:你们平时去动物园有没有发现哪种动物对世界的影响很大?或者说对我们人类来说非常有用的动物是什么?(5)巩固练习请学生查找一些动物图片,写一个短小的介绍,并简单阐述动物的习性和需要人类保护的地方。
常见的动物教案
![常见的动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d53e0d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2.png)
常见的动物教案常见的动物教案动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话题之一。
他们对于不同种类的动物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教师们经常设计各种动物教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认识动物的特征在这个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讨论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等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特征。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四肢形状和用途,了解不同动物的食性、栖息地等。
通过这些观察和讨论,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动物特征的认知。
二、动物分类在这个教案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对动物进行分类。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特征,学生可以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如食性、栖息地、身体结构等,将动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三、动物的生活习性这个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师可以选择几种常见的动物,如狗、猫、鸟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的行为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对动物的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四、动物的保护这个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动物的濒危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相关的保护活动,如参观动物保护中心、参与动物保护组织的义工活动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增强对动物保护的重视和责任感。
五、动物的适应能力这个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如企鹅、骆驼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方式,了解它们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增加对动物适应能力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六、与动物的互动这个教案旨在让学生与动物进行互动,增加对动物的亲近感和情感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动物保护中心等地,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接触动物。
《常见的动物》 教学设计
![《常见的动物》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c5fd4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2.png)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动物,如猫、狗、鸡、鸭、鱼等,并能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学生能够区分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等不同的动物类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掌握不同动物类别的主要特征,并能进行正确分类。
2、教学难点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常见动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动物模型或图片卡片。
3、小组活动材料,如动物分类卡片、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动物世界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出现的动物。
提问学生:“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动物。
(二)认识常见动物1、展示猫、狗、鸡、鸭、鱼等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引导学生描述这些动物的外形特征,如猫有柔软的毛、尖尖的爪子;狗有四条腿、尾巴等。
(三)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1、结合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如猫喜欢夜间活动、狗喜欢与人玩耍、鸡会下蛋等。
2、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它们的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四)动物分类1、讲解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哺乳动物:身体被毛、胎生、哺乳。
鸟类:身体覆盖羽毛、有翅膀、卵生。
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鳍。
爬行动物:体表有鳞片或甲、卵生。
小学科学4常见的动物(教案)
![小学科学4常见的动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6849e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6.png)
小学科学4常见的动物(教案)【引言】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了解和认识动物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索自然世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四种常见的动物,包括熊、兔子、蚯蚓和蜜蜂。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了解这些常见动物的基础上,培养观察、记录,分析比较等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和描述熊、兔子、蚯蚓和蜜蜂的外观特征。
2. 学生能够明白不同动物的生长环境和食物来源。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比较和分析不同动物的特征。
4. 学生能够保护动物并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熊1. 介绍熊的外观特征,如体型大,行动迟缓,有厚厚的皮毛等。
2. 介绍熊的生存环境,如森林和北极地区。
3. 带领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可爱的卡通熊模型,并观察熊的四肢,尾巴等特征。
二、兔子1. 介绍兔子的外观特征,如长耳朵,长脚,柔软的毛发等。
2. 介绍兔子的生存环境,如草原和森林。
3. 进行观察实验,比较兔子和熊的外观特征,让学生利用工具画出两种动物的图像。
三、蚯蚓1. 介绍蚯蚓的外观特征,如柔软的身体,粉红色等。
2. 介绍蚯蚓的生存环境,如土壤中的湿润环境。
3. 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生活状态,带领学生触摸和感受蚯蚓的身体。
四、蜜蜂1. 介绍蜜蜂的外观特征,如黄黑相间的身体,有翅膀等。
2. 介绍蜜蜂的生存环境,如花丛和蜂巢。
3. 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蜜蜂采蜜和传粉的过程,以及蜜蜂群体的规模和组成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和口头讲解:通过图片展示和简短的描述,介绍每种动物的外观特征和生存环境。
2. 互动问答:提问学生关于动物的相关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
3. 制作手工模型:引导学生制作卡通熊模型,并比较它与真实熊的特征。
4.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一起到校园内的花坛或草坪观察蚯蚓,体验触摸和感受蚯蚓的乐趣。
5. 观察实验:使用录像或幻灯片展示蜜蜂采蜜和传粉的过程,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蜜蜂行为。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常见动物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常见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a494edf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e.png)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常见动物小学科学教案主题:认识常见动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动物种类,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和归纳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学会分类和归纳常见的动物;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小学科学课本和教具,如图片、卡片、模型等;2. PPT或黑板、彩色粉笔;3. 实验材料:一些孩子喜欢的动物图片或玩具。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几张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谈论动物的外形、生长环境等特点。
通过客观细致的观察,逐渐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别的常见动物。
Step 2:认识动物(20分钟)1. 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让学生依次进行观察,并逐个介绍动物的特征、习性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生长环境、食性、移动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2.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动物特征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和对比,让学生根据毛发、羽毛、鳞片等特征进行分类。
Step 3:动物分类游戏(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动物分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给出一些动物图片,并要求学生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分类方法和所属类别,其它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Step 4:巩固与拓展(2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观察和讨论一些特殊的动物,如青蛙、蝴蝶、蜘蛛等。
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观察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提问,并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拓展。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动物可以在水中生活?为什么有些动物可以在天空中飞翔?Step 5:情感体验(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动物观察游戏,学生可自由选择一个动物进行观察,并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三年级科学上册《2 常见的动物》教案 湘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2 常见的动物》教案 湘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d9e337b7360b4c2e3f6451.png)
《2 常见的动物》教案教学目的:1、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能够完成简单的实验条件下的定性观察。
3、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4、能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准备: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导入: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2、我们认识哪些动物呢?教学新课:一、认识常见的动物: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
3、把你知道的常见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
4、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5、教师小结。
二、猜动物: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3、合作游戏:教师准备动物卡片。
出示后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说特征一个猜动物名称合作游戏,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猜的动物多。
三、拓展延伸:征集有关动物的谜语。
第二课时教学导入:猜谜语活动。
教学新课:一、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1、请每一小组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进行研究,并确定好研究的题目。
2、小组交流确定研究选题。
3、学生汇报,教师对选题的确定进行指导。
4、分小组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写下来。
5、学生汇报,互相交流。
6、教师小结。
二、拓展延伸:学生探讨:蚯蚓会唱歌,这是真的吗?古人的这种结论可信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常见的动物》教案
学生在语文课中曾学过《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对青蛙的外部形态构造、生活环境、生长发育过程等已有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
两栖动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对青蛙、蟾蜍等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认识基础上的,因此,指导学生养蝌蚪,并观察青蛙的一生变化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通过对青蛙、蟾蜍的比较,找出它们生长发育的共同特点,从而抽象、概括出两栖动物的概念,这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
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能力。
首先观察、比较蟾蜍与青蛙在外形、繁殖、生长发育方面的相同点,然后归纳概括出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后根据这些共同特征再指导学生认识几种两栖动物。
认识两栖类动物的外形和生长发育的共同特征,形成两栖动物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归纳、概括、实验操作及创新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通过实物与图片的对比,归纳青蛙和蟾蜍在外形方面的共同特征,从而以点概面的总结出两栖动物的共同特点是——身体表面裸露,用卵繁殖后代,发育经过变态,小时候生活在水里,长大以后大多生活在陆地。
让学生们知道“科学发展依赖于人类的实践,依赖于科学工作
者献身精神”的道理;在协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向学生们渗透正确的审美观。
归纳概括两栖动物在外形和生长发育方向的共同特征。
利用所学的知识判断某些动物是否为两栖类动物。
青蛙、蟾蜍的实物;
图片资料:青蛙、蟾蜍、青蛙的生长发育、蟾蜍的生长发育、
家燕、金鱼、兔;乌龟、螃蟹;大鲵、牛蛙、蝾螈。
动画资料:《小蝌蚪找妈妈》动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谜语:身穿绿大衣,挺着白肚皮,鼓着大眼睛,呱呱呱呱叫不停。
(猜一种动物)演示:青蛙的图片和叫声。
问:有一种动物与青蛙非常相似,你知道是什么动物吗?谈话:在神奇的大自然里,还有一种动物和青蛙非常相似。
这种动物就叫“蟾蜍”。
出示图片:蟾蜍。
讲述:青蛙和蟾蜍在有些方面很相像,人们把它们看成是同一类动物。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青蛙和蟾蜍的知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明确本课任务)
二、认识青蛙和蟾蜍在外形方面的共同点
(出示蟾蜍的实物或图片)
1、整体看,蟾蜍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察、回答:颜色、身体分几部分、各部分特征。
)
2、蟾蜍身体表面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家燕、金鱼、兔,提问:与家燕、金鱼、兔比较,青蛙和蟾蜍的身体表面有哪些明显不同?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学生实验、回答:没有羽毛、皮毛或鳞片,粘滑)
3、讲解:像蟾蜍身体表面这样,光溜溜的,既没有毛和羽毛,也没有鳞和甲,叫做“身体表面裸露”。
4、出示图片:青蛙、蟾蜍,组织学生讨论:
(1)蟾蜍和青蛙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点?
(2)在这些相同点中,哪些是与其他动物明显不同的?
5、教师小结:青蛙和蟾蜍的外形很相似,有很多相同点,例如身体都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头都是三角形,后肢趾间都有蹼,身体表面都是裸露的等。
在这些相同点中,身体表面裸露是特有的,是它们在外形方面的一个明显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归纳青蛙和蟾蜍在外形方面的共同特征,为全面认识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打下基础)
三、指导学生比较青蛙、蟾蜍繁殖和生长发育过程的相同点
1、出示图片:青蛙的生长发育、蟾蜍的生长发育。
(或者播放《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2、组织学生观察、讨论:
①青蛙是用什么繁殖后代的?由卵到青蛙要经过哪些变化?
②蟾蜍又是用什么繁殖后代的?由卵到蟾蜍要经过哪些变化?
③青蛙和蟾蜍的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它们生长发育的过程有
什么相同?
3、教师小结:
青蛙和蟾蜍在繁殖后代和生长发育过程方面主要有三个相同点:
①都是用卵繁殖后代;
②生长发育过程都要经过变态,也就是说卵不能直接变成青蛙
或蟾蜍,都要经过蝌蚪阶段,再变成青蛙和蟾蜍。
③小时候必须生活在水里,长大以后才能生活在陆地上。
(学生对青蛙和蟾蜍的外形比较熟悉,但对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长发育没有进行过细致的观察,通过视频可以使学生对青蛙和蟾蜍在繁殖和生长发育方面的共同点印象更深刻)
四、形成两栖动物的概念
1、讲解:青蛙和蟾蜍在外形、繁殖方式、生长发育方面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人们把它们归为同一类动物。
青蛙和蟾蜍小时候生活在水里,长大以后生活在陆地,所以人们把它们叫做“两栖动物”。
2、问:两栖动物种类很多,请根据青蛙、蟾蜍在外形、繁殖、生长发育方面的特征,推想所有的两栖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讨论、汇报)
3、归纳总结: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裸露,用卵繁殖后代,发育经过变态,小时候生活在水里,长大以后大多生活在陆地。
五、扩展提升
1、谈话:我们现在来判断下面这些动物是否是两栖动物。
出示图片:乌龟、螃蟹、大鲵、牛蛙、蝾螈。
(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2、讲解:
牛蛙──是一种很大的蛙,体长可达20厘米。
生活在池塘、水田中,叫声宏亮,声大如牛,所以叫做牛蛙,可以食用。
蝾螈──长约7厘米,有的生活在清冷的静水中,也有的生活在湿地草丛中。
大鲵──又叫娃娃鱼。
是最大的两栖动物,长约60~70厘米,大的可达1.8米,重达25千克。
生活在山谷清澈的溪流中。
叫声像小孩哭,所以叫娃娃鱼。
是我国的珍贵动物。
思考:如果说“又能生活在水里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对不对?为什么?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