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
脉络膜黑色素瘤(melanomaofchoroid)
脉络膜黑色素瘤(melanomaofchoroid)【病因病理】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眼球恶性肿瘤,起源于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恶性肿瘤或黑色素痣恶变而来,主要发生于眼球后极部,也就是后1/3脉络膜,约90%起自脉络膜,7%起自睫状体。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当然青壮年也是可以发生的,这个不绝对,常为单侧性,双侧罕见。
肿瘤生长方式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型两种。
以前者(局限性)多见,肿瘤含有较多的血管,而细胞间质稀少。
肿瘤细胞沿脉络膜增殖,使局部增厚,继而逐渐增大,呈半球形向玻璃体腔突出,对邻近组织无明显破坏,当玻璃膜遭受细胞破坏时,肿瘤进入视网膜下,形成底大、颈细、头圆的蘑菇状外观。
病理上,黑色素瘤分为有黑色素和无黑色素两种类型,多数黑色素瘤内部结构均匀,较大肿瘤内可伴有出血或坏死,罕见钙化;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瘤细胞虽无黑色素颗粒分布,但dopa实验仍为阳性,表明仍有产生色素的能力。
色素含量多少与恶性程度无关。
根据肿瘤形态及排列结构, Callender于1931年将本病分为4型:①梭形细胞型又分为A、B两型,瘤细胞核染色质较细,核仁不太显著的小棱形细胞为A型,核仁较显著的为B型;②束状细胞型主要由B型梭形细胞构成,呈典型的栅栏状排列,且以毛细血管或淋巴管为中心;③上皮细胞型瘤细胞肥大,圆形或多角形。
胞浆内常含有较多色素,瘤细胞散布在相当量的网状基质内;④混合型由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构成。
肿瘤侵犯1/4象限以上甚至整个脉络膜者为弥漫性黑色素瘤,通常沿着脉络膜发展,呈普遍增厚,肿瘤可侵犯黄斑部,可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肿瘤最易侵及血管,约半数病例可在原发肿瘤治疗后发生血行远处转移。
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肝和腹腔器官,其次为肺和骨,也可转移至皮下和淋巴结。
【解剖基础】脉络膜:占眼球中膜的后2/3,为一层富有血管和色素的薄膜。
由于血管的充盈程度不同,很难准确测定其厚度,一般前部较薄,后部较厚,黄斑处厚度可达0.26mm。
眼球黑色素瘤病例一例
免疫组化:HMB-45(+),S-100(%)、 Vimentin(+)、P53(+)、CD34(血管+)、NSE(+)、CD99(+)、CD68 (-)。
讨论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当高的肿瘤,好发于白种人,我国 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不高。 黑色素瘤大多原发于皮肤,也可起源于 眼、鼻腔等处,早期可发生转移,转移部位多见肺、脑。恶性黑色 素瘤是颅内转移瘤的常见肿瘤之一。 典型者, 根据其特征性的 MRI 表现,结合临床病史,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不典型者,常被误 诊为脑膜瘤、颅内血肿等。 眼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球内恶性肿瘤。好发于40~60岁, 单侧发病。85%发生在脉络膜,9%在睫状体,6%在虹膜。临床症 状可有视野缺损、视敏度减弱、疼痛或炎症。
影像学表现
恶性黑色素瘤颅内原发者罕见, 约半数为转移灶。中老年多见而青 春期前少见[1]。 黑色素内有自由基和不成对电子, 可形成金属螯合物, 可缩短 T1 和 T2 弛豫时间,因此在 MRI 影像上表现为特征性 T1 加权高信号 及 T2 加权低信号。 由于其肿瘤细胞含有丰富的黑色素,病变的脑膜呈弥漫性黑色或棕 褐色,亦可在脑膜上形成较厚的斑块、大小不一的结节[2]。 MRI检查:眼球的恶性黑色素瘤通常具有典型的短T1、短 T2 信号, 瘤体均匀明显强化;发生在颅内恶性的黑色素瘤的 MRI 表现具有多 样性, 当瘤体中含短T1、短 T2 信号成分,增强后明显强化时,应 考虑到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3];当瘤体中缺少短 T1、短 T2 信号成 分时,常与脑膜瘤、 颅内血肿等鉴别。
临床病史
女性 47岁
主诉:右眼视力无痛性下降半月,加重3 天。 双眼B超:右眼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内包 块占位?视网膜脱离?左眼玻璃体混浊。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恶性黑色素瘤( malignant melanoma,MM) 是一种 恶性程度很高的黑色素细胞肿瘤,鼻腔原发性恶性黑 色素瘤较为罕见,占鼻腔原发性肿瘤的 0. 57% ,约占 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的 4%[1]。早期恶性黑色素瘤 患者预后较好,而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位生存 期仅 6 ~ 9 个月,5 年生存率不足 5%[2]。因此,早期 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 9 例鼻腔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影像学 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摘要】 目的: 探讨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9 例鼻 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9 例患者主要 CT 表现为单侧( 8 例) 或双侧( 1 例) 鼻腔内密度均匀、形态 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无钙化,8 例( 8 /9) 伴邻近结构的侵犯,2 例增强后肿瘤不均匀明显强化。MRI 表现: 1 例表现为典 型的 T1 WI 上不均匀高信号,T2 WI 上不均匀低信号; 2 例表现为 T1 WI 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 WI 上稍高信号; 3 例 MRI 增强后肿瘤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CT 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的恶性黑色素瘤的 MRI 表 现有一定特征性。CT 和 MRI 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周围骨质破坏和邻近重要结构的侵犯。
【关键词】 鼻腔; 黑色素瘤; 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814. 42; R445. 2; R739.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313( 2011) 11-1156-03
鼻咽部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
③MRI所有序列均倾向为中等信号,或T1WI低信号与T2WI中高信号;
④增强扫描常呈中度均匀强化,可见沿神经周围蔓延。
嗅神经母细胞瘤
嗅 神 经 母 细 胞 瘤 (esthesioneuroblastoma ENB) 最常见于鼻腔顶部的嗅上皮,属于神经嵴细胞肿瘤,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即10~
20岁与50~60岁。临床表现为鼻塞感、头痛、鼻腔分泌物、用鼻吸气困难、鼻腔息
鼻腔乳头状腺癌,横轴面CT平扫示左侧 鼻前颌窦多见。CT表现窦腔内填充软组织密度影伴窦口区点状及片状致 密影。窦腔钙化灶是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MRI呈T1稍低或等信号,T2多为低信号。 增强后侵袭型病变可明显强化。
淋巴瘤
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常见症状是鼻阻塞与无痛性鼻腔肿块,鼻阻塞进行性
2.腺癌 鼻腔腺癌
腺样囊性癌最常见于于腭部,向上侵犯鼻腔,累及鼻腔者约为30%。临床上病程较长, 可达5年之久,临床表现为鼻腔肿块与疼痛、麻木、鼻阻塞等。CT和MRI表现为鼻腔 鼻窦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呈中度或显著不均匀强化; 邻近骨质溶骨 性、侵袭性、压迫性或膨胀性破坏,并突破窦壁向邻近窦腔和组织侵犯为特点。
左侧鼻腔ENB:图(1A) CT平扫示鼻腔(左侧为主)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箭)。 图(1B),(1C)左侧筛骨及上颌窦壁骨质破坏(箭)。
双侧额叶ENB 图(2A)T2WI示双侧额 叶病灶不均匀高信号 (箭)。 图(2B)T1WI示病灶呈 不均匀低信号,周围脑组 织呈指状水肿(箭)。 图(2C~2E)冠状位及矢状 位增强时病灶不均匀强化, 其内见条带状低信号,呈 “花瓣”状(箭)。 图(F)病理证实为ENB。
加重并呈持续性。好发部位为鼻腔前部,特别是鼻前庭上方、鼻骨后方。 CT与MRI特点:
黑色素瘤肝脏转移CT及MRI诊断价值
黑色素瘤肝脏转移CT及MRI诊断价值发表时间:2014-06-06T10:01:47.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9期供稿作者:李艳飞[导读] 黑色素瘤(melanaoma)是能产生黑色素的恶性肿瘤,是异常黑色素细胞过度增殖引起。
李艳飞(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125001)【摘要】目的讨论黑色素瘤肝脏转移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
方法收集黑色素瘤肝脏转移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7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
结论典型黑色素瘤肝脏转移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而非典型黑色素瘤肝脏转移需与肝内其它占位相鉴别。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274-02 黑色素瘤(melanaoma)是能产生黑色素的恶性肿瘤,是异常黑色素细胞过度增殖引起,其恶性程度高,转移早,病死率高。
现对我院2001年-2013年发现经病理证实黑色素瘤肝脏转移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收集2002-2013年我院12例黑色素瘤肝脏转移的患者。
男8例。
女4例。
年龄21-78岁。
平均年龄32岁。
原发部位为皮肤的患者8例,原发部位为眼脉络膜的3例,原发部位为口腔粘膜的1例。
本组病例均性64排CT平扫加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80ML碘海醇对比剂,速率为3ML/S。
7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静脉注入GD-DTPA对比剂。
扫描范围为肝顶至肾下极。
2 结果12例行CT平扫加增强,6例患者平扫呈高密度,5例为低密度,1例为等密度;CT增强扫描后12例均呈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期9例为低密度,3例为等密度。
MRI平扫5例为典型短T1短T2信号,1例为长T1长T2信号,1例为等T1长T2信号;MRI增强扫描7例均为环形及片状明显强化。
3 讨论黑色素瘤起源于神经嵴,发育过程中先发育成黑色素母细胞瘤,最后到达皮肤或人体色素组织发育成黑色素细胞。
脉络膜血管瘤和黑色素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医 学 影 像 学 杂 志 ,2004,12(1):45. (收 稿 日 期 :2009—11-26)
作 者 简介 :王 芳 ,女 ,1975年 12月 生 ,主 治 医师 ,朔 州 市 第 三 人 民 医 院 ,036002
目前 结 合 快 速 且 敏 感 的 0一HCG 定 量 分 析 与 阴 道 超 声 检 查 可 早 期 诊 断 异 位 妊 娠 ,使 早 期 药 物 治 疗 或 保 守 性 微 创 手 术 成 为 可 能 ,而 血 8一HCG 水 平 反 映 了 滋 养 细 胞 的 数 量 和 功 能 状 态 ,结 合 其 动 态 变 化 可 观 测 药 物 治 疗 的疗 效 而 预 测 其 转 归 。熟 悉 异 位 妊 娠 的 阴 道 超 声 表 现 可 早 期 诊 断 、早 期 治疗 ,可 有 效 降 低 异 位 妊 娠 的 病 死 率 、保 留生 育 能 力 ,对 女 性 健 康 尤 其 对 于 尚未 生 育 的年 轻 妇 女 及 其 以后 生活 将 产 生 积 极 影 响 。
由 于输 卵管 不通 畅 导 致 的 异 位 妊 娠 ,通 常 妊 娠 囊 与 黄 体 囊 肿 发 生 在 同 侧 ,本 组 占 7O ,因 此 仔 细 观 察 具 有 黄 体 囊 肿 的 同侧 附件 区往 往 可 以快 速找 到异 位妊 娠囊 而缩 短 检 查 时 间 ;部 分 由 于 宫 腔 内 环 境 适 宜 着 床 可 引 起 受 精 卵 异
山西医药杂志 2010年 3月第 39卷第 3期上半月 Shanxi Med J, ,ja!ch n】旦
: : !!!! !
2024年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PPT
其他辅助检查
皮肤镜检查: 观察皮肤表面 色素沉着和皮
肤结构变化
病理活检:通 过取样检查, 确定黑色素瘤 的性质和分期
影像学检查:如 CT、MRI、
PET-CT等,了 解肿瘤的大小、 位置和扩散程度
实验室检查:如 血液检查、尿液 检查等,了解患 者的身体状况和 肿瘤的进展情况
黑色素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随访时间与内容
随访时间:术后1年内每3个月一次,术后2-5年内每6个月一次,术后5年以上每年一次 随访内容:检查肿瘤复发、转移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随访方式: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家庭访视 随访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康复期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均衡、睡眠充足、适当运动等 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紫外线、化学物质等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等
预防复发措施定期随访:定源自 到医院进行复查, 监测病情变化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保持良好 的饮食习惯,避 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保持乐观 积极的心态,避 免过度焦虑和紧 张
避免接触致癌物 质:避免接触紫 外线、辐射等致 癌物质,减少复 发风险
黑色素瘤患者心理支持 与护理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帮助患者应对疾 病带来的压力和 焦虑
提高患者对治疗 的信心和配合度
促进患者康复和 改善生活质量
降低患者自杀和 自残的风险
心理干预方法与技巧
倾听: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和想法,给予理解和支持
解释:向患者解释黑色素瘤的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帮助患者了解病 情
鼓励: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信心和勇气
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超声表现1例
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超声表现1例患者女,81岁,主因双下肢浮肿20余天加重伴不能平卧半月入院,查体:听诊左肺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粗糙。
左中下腹部可触及约19.0×10.0×8.0cm包块,边界不清,无触痛。
左腹股沟区可触及约14.0×4.0cm的条索状包块,无触痛。
胸部CT示:双肺炎左肺占位左侧胸腔积液。
超声检查:左侧腹部可见一大小约17.3×8.6×6.7㎝实性低回声肿物,其上方紧邻左肾下极,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匀,其旁可见多个低回声结节,CDFI: 其内见点状及边缘条状血流信号。
左腹股沟可探及不均质低回声包块,呈椭圆形,大小约12.2×2.8cm,后方有不规则的低回声粘连,内部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1.左侧腹部实性低回声肿物(腹膜后可能) 伴腹腔多发低回声结节考虑转移性淋巴结 2.左侧腹股沟软组织低回声肿物(性质待定)为了进一步明确肿瘤性质随即为患者进行了左腹股沟肿物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图2),标记2点分别取出组织各两条,呈灰白色,随后送病理,相继进行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
组织病理提示:左侧腹股沟肿物,镜下见多数异型细胞,倾向恶性肿瘤,不除外转移瘤;免疫组化结果:Act(+/-),Desmin(-),S100(+),HMB45(-)MART(-)(图3),少许组织,根据免疫组化,符合恶性黑色素瘤。
随即进一步详细查体,发现患者骶尾部皮肤一大小约1.5×1.0cm黑色乳头瘤样结节,表面可见溃疡愈合后脓性分泌物(图1)讨论:黑色素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约20%的病人会出现转移,但亦可通过血液转移至肺、中枢神经系统、骨、肝及肾上腺等处。
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病灶的病理特征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浅表扩展型。
约占70%,先沿体表浅层向外扩展,不久纵深扩向皮肤深层。
②结节型。
约占15%,以垂直发展为主,侵向皮下组织,易发生淋巴转移。
黑色素瘤的症状及检查诊断
黑色素瘤症状及检查诊断常见症状:结节淋巴结肿大真皮侵袭性生长蓝色、蓝灰色或... 雀斑皮下结节黑斑爪甲和甲床表现... 色素性皮损水肿一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黑色素瘤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好发下肢足部,其次是躯干,头颈部和上肢,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初起可于正常皮肤发生黑色素沉着,或者色素痣发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继之病变损害不断扩大,硬度增加,伴有痒痛感觉,黑色素瘤的病损有的呈隆起,斑块及结节状,有的呈蕈状或菜花状,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型,向四周扩散者则出现星状黑斑或小结节,常见表现是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者以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到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
1.临床分型(1)表浅蔓延型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占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
(3)结节型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垂直生长为其唯一生长方式,病程进展迅速,一般持续数月至1 年,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本型预后较差。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不及时处理则进入垂直生长期,病灶呈结节状隆起,淋巴结转移率亦随之增加,预后亦差。
肺原发黑色素瘤一例
肺原发黑色素瘤一例患者女,65岁。
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2周,以连续性干咳为主,无咳痰,未诉发热,有头晕头痛、胸闷气促、夜间盗汗,当地医院查胸部CT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
治疗后上述症状有好转(具体用药不详),为进一步治疗来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查。
查体:皮肤、粘膜无殊,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请妇科会诊提示外阴无殊,阴道壁未见明显肿块或色素沉着,宫腔光滑。
查腹部及浅表淋巴结B超均未见阳性发现。
头颅CT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占位。
胸部CT平扫加增强示(图1、2):右肺下叶肿块,边界清晰,大小约29mm×21mm,CT值约45HU,增强后呈持续强化,且强化欠均匀,CT值约105HU。
诊断:肺良性病变较肺癌可能性大,必要时穿刺活检。
胸部MRI平扫加增强示(图3-5):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见一异常信号结节影,大小约25mm×19mm×25mm,边界较清,T2WI呈高信号,内见条片状低信号影,T1WI-FS为高信号影,内见斑片状低信号影,DWI序列示肿块内见结节状弥散受限区。
增强后病灶强化不明显。
诊断: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结节,考虑黑色素瘤。
脏器声学造影示(图6):胸膜下可见一大小约23mm×21mm的低回声肿块,经肘前静脉注射2.4ml造影剂声诺维,尾随5ml0.9%的生理盐水后,病灶呈高增强快进快出表现。
提示: 胸膜占位,建议穿刺活检。
行B超引导下肺穿刺,见黑色病理组织。
病理结果示(图7):恶性黑色素瘤。
图1 CT平扫肺窗:右肺下叶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图2 CT纵膈窗:肿块增强前后对比,呈明显持续强化图3 MRI平扫:T2WI肿块内部低信号影图 4 DWI示:肿块弥散受限图 5 MRI增强前后T1WI-FS:增强前肿块为高信号,内见斑片状低信号影,增强后,肿块未见明显强化图6 声学造影:病灶呈快进快出表现图8 病理:细胞核异型明显,并见较多黑色素沉积讨论:黑色素瘤又叫恶性黑色素瘤,以皮肤黑色素瘤最为多见,皮肤外好发部位主要为眼、外阴, 其次为直肠、肛门、生殖道、消化道、副鼻窦、腮腺等[1]。
黑色素瘤转移的MRI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黑色素瘤转移的MRI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其转移是该疾病的最严重且最常见的并发症。
转移性黑色素瘤的MRI影像学特征对于其诊断、评估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黑色素瘤转移的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黑色素瘤转移的MRI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病变部位、病变大小、信号特征和强化模式等。
黑色素瘤转移的常见病变部位包括肺、肝、骨骼、脑和淋巴结等。
这些部位的转移病变通常呈现为多发的结节状或结节融合的病变。
肺转移的黑色素瘤通常呈现为多发的团块状高信号病灶,肝转移则呈现为肝脏的多发低信号病变。
骨骼转移的黑色素瘤呈现为多发的骨骼破坏和新生骨的区域。
脑转移的黑色素瘤呈现为多发的弥漫性或局部的高信号病灶。
淋巴结转移的黑色素瘤呈现为多发的淋巴结增大。
黑色素瘤转移的MRI信号特征可以根据其组织成分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黑色素瘤转移的MRI呈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和增强后显著强化的病灶。
然而,由于黑色素瘤转移的病理特征差异较大,其MRI信号特征也可能存在差异。
一些黑色素瘤转移可呈现为高信号或囊性病变,这可能与病灶内部出血、坏死或脱落的细胞相关。
黑色素瘤转移的MRI增强模式是评估病变恶性程度和预测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的MRI增强模式呈现为快速、强烈且均匀的强化。
增强后的病灶通常展现出明显的边缘模糊。
这些特点与肿瘤血供丰富和肿瘤内血管异常有关。
相反,良性黑色素瘤转移常呈现为较低程度的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并具有清晰的病灶边缘。
黑色素瘤转移的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MRI可以帮助鉴别黑色素瘤转移与其他肿瘤的转移,如肺癌、乳腺癌等,从而指导病变的治疗选择。
其次,MRI可以评估黑色素瘤转移的病变大小和分布情况,提供依据进行治疗计划的制定。
再次,MRI可以对黑色素瘤转移的血供情况进行评估,为其恶性程度的判断提供参考。
最后,MRI还可以监测黑色素瘤转移的治疗效果,如手术治疗或放疗后的病灶缩小和强化模式的改变。
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
个性化影像学诊断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个体化影像学诊断策略
0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影像学诊断策略,以提高
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02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影像学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提
高黑色素瘤的自动检测和诊断能力。
多模态影像学融合诊断
03
将不同影像学技术进行融合,如核磁共振与超声、X线与核磁共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恶性黑色素瘤的金标准,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 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04
黑色素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与局限性
影像学诊断价值
辅助临床诊断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黑色素 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
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指导治疗
影像学检查可以为治疗提供参考, 如手术切除的范围、放疗和化疗的 靶区确定等。
皮肤鳞状细胞癌
影像学上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 糊的肿块,常伴有溃疡和卫星结节, 与恶性黑色素瘤相似。但皮肤鳞状细 胞癌的病灶通常较大,且进展较快。
皮肤基底细胞癌
影像学上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影, 边缘清晰,无浸润性生长,与恶性黑 色素瘤的影像学表现不同。
影像学检查与其他诊断方法的鉴别
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检查可以观察到皮肤表面微细结构的变化,有助于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
光学成像技术
利用光学成像技术,如光学分子成像和光学相干 成像,对黑色素瘤进行无创、高分辨率的检测。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开发高场强、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提 高对黑色素瘤的检测精度和灵敏度。
3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瘤的MRI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瘤的MRI影像诊断【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瘤的MRI影像诊断。
方法:回顾分析自2018年12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手术病理确诊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瘤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进行MRI影像检查,临床表现根据肿瘤所在位置不同而发生改变,分析患者影像学特点、病理结果以及手术治疗情况等,提高影像学对疾病诊断和鉴别能力。
结果:手术病理诊断恶性黑色素瘤22例,偏良性黑色素瘤14例;经MRI检查后表现为特征性团块状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
结论:利用MRI对其黑色素瘤进行诊断,其疾病具有特征性,能够提高术后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瘤;MRI影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瘤临床较为罕见,可以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也可经过皮肤及其他系统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处[1]。
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软脑膜黑色素细胞肿瘤疾病,按照生长方式可以划分为弥漫性浸润性或局限性,按照肿瘤性质可分为良性,中间性以及恶性,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增多,但仍出现误诊现象。
临床需要根据患者MRI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对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加强对该类肿瘤疾病MRI特征的认知程度,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自2018年12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手术病理确诊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瘤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进行MRI影像检查,男22例,女14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52.42±2.38)岁;病程时间20d~5年,平均病程时间(2.35±0.21)年;单发肿瘤22例,多发肿瘤14例;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16例,面瘫,耳鸣及四肢乏力各11例,记忆力下降9例;本研究成员中黑色素瘤复发患者1例,其余均为首发病例;病理学检测需采用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验以及光镜检验法。
1.2方法MRI检查:采用西门子MagnetomTrio3.0T超导型磁共振仪进行扫描,扫描参数固定为头颅部位进行常规轴位T1WI、T2WI扫描,矢状位T1WI扫描,脊柱进行矢状位T1WI、T2WI扫描,轴位T1WI扫描,扫描参数维持在T1WI为自旋回波序列:重复时间约400~550ms,回拨时间为15~29ms;T2WI为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重复时间约2300~4550ms,回拨时间为85~98ms,层厚5.9mm,层间距为1.0mm,检测过程中增强扫描对比剂选择钆喷替酸葡甲胺,按照患者体重每千克给予0.1mmol,静脉注射后需要立即给予T1WI增强扫描处理。
颅内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
颅内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刘浩黄瑜李家庭陈玉林[摘要]目的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影像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 R I表现。
结果原发性黑色素瘤3例,转移性黑色素瘤2例。
CT平扫肿瘤表现为类圆形、团块状的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影。
M R I平扫中4例表现为典型的短T1短T2信号,1例为等T1稍长T2信号。
M R I增强扫描2例,肿瘤呈均匀强化。
结论黑色素瘤的M R 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颅内黑色素瘤的诊断。
[关键词]黑色素瘤;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do:i10.3969/.j i ssn.1000-0399.2010.11.006The i m aging d iagnosis of in tracran i a lm elano m aLiu H ao,H uang Yu,L i J iati ng,et alD e part m ent of CT and M RI,B engbu Th ird P eop le'sH o s p ital,B engbu233000,China[Abstract]Ob jec ti ve T o exp l o re the i m ag i ng cha racte ristics of i ntracran ial m e l anom a.M e thods CT and M R I characteristi cs i n fi ve pa ti ents ad m itted to our hospito l and d i agnosed as i ntracranial me lano m a w ere re trospectively ana l y zed.Resu lts There we re t hree cases o f pr i m ary m e l anom a and t wo cases of secondary m e l anom a.t he tu m ors presented as h i gh density o r sli ghtly h i gh dens it y in a ll the cases ex-a m i ned by CT.F i ve cases w ere ex a m i ned by MR I,among wh ich typical sho rtT1and short T2signa lsw ere found in f our cases,and equa lT1 and sli ghtl y long T2si gnal w ere f ound in one case.The tu m ors were regu l ar l y enhanced a fter G d-DTPA i n jecti on i n the t wo cases.Conclu-sion T here a re so m e specia l charac teristi cs o f me lano m a on theM R i m ag i ng,wh ich are he l pful to ensure the d i agno si s.[K ey word s]M e l ano m a;Co m puted to m ography;M agnetic resonance i m ag i ng颅内黑色素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极少见的恶性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分享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给予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建立积极 心态。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生活作息等方面的指导,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同时,鼓励患者参加康复团体活动,互相交流经验,提高康复信心。
Part
07
总结与反思
全身扫描
全身CT扫描可发现远处转移灶,如肺、肝、骨和脑等部位的 转移。
MRI检查
局部MRI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肿瘤的范围、浸润深度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手 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功能MRI
功能MRI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等,可进一步评估肿瘤 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本次病例诊治经验总结
早期诊断是关键
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对于可疑的 色素性皮损,应及早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综合治疗策略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多种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重视患者心理支持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 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手术并发症风险预测和防范
STEP 02
STEP 03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感染、出血、疼痛等。
STEP 01
术中部位感染风险;精细操作 ,减少术中出血及损伤。
术前评估
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包括 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 ,以预测手术并发症风险。
二线化疗方案
对于一线化疗失败的患者,可考 虑采用二线化疗方案,如伊立替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修改版)
519一、 前言黑色素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增长率为3~5%,全球每年黑色素瘤新发病例199 627例,死亡例数为46 372例。
黑色素瘤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成倍增长,2000年发病率统计仅为 0.2/10万,2005-2007年我国发病率约1/1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2万人。
因此,黑色素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及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然而在我国黑色素瘤这种疾病长期不被人们认识,甚至对一般的医疗工作者来说也很陌生,为了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提高黑色素瘤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和研究水平,积极学习和应用国内、外的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黑色素瘤临床实践指南,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 )于2007年5月成立了CSCO 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并组织多学科专家参与,于2008年制定了“中国黑色素瘤专家共识第一版”,后于2009年经过多次专家研讨会,修订为“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09版”,此次再次经专家研讨会并反复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本“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
二、 本指南更新内容(与2009年版比较)(一) 流行病学:①新增:皮肤和黏膜黑色素瘤为中国黑色素瘤的主要病理亚型;②新增: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原发灶厚度较厚,多数合并溃疡;③新增:分期、厚度为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皮肤黑色素瘤预后好于黏膜黑色素瘤。
④新增:KIT 基因和BRAF 基因突变为皮肤黑色素瘤独立预后不良因素,KIT 基因突变为黏膜黑色素瘤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二) 病理:①新增:根据基因特点进行的新分型,即肢端型、黏膜型、慢性阳光损伤型和非慢性阳光损伤型(含原发灶不明型);②新增:中国黑色素瘤基因突变情况:BRAF V600突变率为25.9%,87.3%为V600突变,CKIT 突变率为10.8%,扩增率为7.4%。
(三) 放疗:新分为辅助放疗原则和姑息放疗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MRI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MRI表现虞浩;许尚文;王晓阳;殷灿;陆菲菲;刘学兵【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影像表现,以期提高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8例,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8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7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4例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扫描,2例行磁共振灌注(PWI)扫描.结果:8例患者原发2例,分别位于脑膜以及脊膜;转移6例,均位于脑内,多接近脑表面.信号表现:典型的黑色素瘤3例,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不典型黑色素瘤5例,信号表现多样,部分出现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DWI示除2例多发转移者表现为低信号外,其余5例均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1 H-MRS表现:原发于脑膜者胆碱(Cho)峰明显增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缺失,并出现高耸的脂质(Lip)峰;3例脑内单发转移者Cho峰明显升高,NAA峰减低,出现不同程度升高的Lip峰.PWI表现:2例行灌注成像者均表现为高灌注.结论: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影像表现多样,与其黑色素含量、瘤内出血及坏死密切相关,综合分析临床和影像资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6(031)010【总页数】5页(P914-918)【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黑色素瘤;磁共振成像【作者】虞浩;许尚文;王晓阳;殷灿;陆菲菲;刘学兵【作者单位】350025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350025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350025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350025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350025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350025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R739.4;R445.2黑色素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常给诊断带来困难。
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20
-
因突变检测
黑 色
除非特殊标注,上述证据级别均为 2A 类证据
素
瘤
的
诊 断
【注释】
原
则
a. 送检标本处理:对于临床初步判断无远处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活检一般建议完整切除,不建
12
议穿刺活检或局部切除,部分切取活检不利于组织学诊断和厚度测量,增加了误诊和错误分期
风险。如病灶面积过大或已有远处转移需要确诊的,可行局部切取活检。标本需完整送检,手
12. 5.12 注 释 的 参 考 文 献 修 改 为 :[24]XINAN SHENG,XIEQIAO YAN,ZHIHONG CHI, et al.Axi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toripalimab,a humanized immunoglobulin G4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programmed cell death-1,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ucosal melanoma:An open-label phase Ⅰ B trial.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9,37(32):2987-2999.
C C
C
尼
C
CCCC
(dabrafenib+trematinib)上市。BRAF 抑制剂 ±MEK 抑制剂有效率超过 60%[4]。
C C
8. 在 3.3.1 无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中,增加参考文献:[18]LU SI,XIAOSHI ZHANG,ZHEN XU
C
,et al.Vemurafenib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BRAFV600 mutation-positive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PPT
免疫治疗:如 PD-1/PD-L1
抑制剂、 CTLA-4抑制
剂等
化疗:如顺铂、 卡铂等
放疗:如立体 定向放疗、调
强放疗等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放射治疗可以控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 放射治疗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方式 外照射是通过放射线照射肿瘤部位,内照射是将放射性物质直接注入肿瘤内部
治疗方法:早期发现并接受 适当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复发风险
复发率: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复 发率较高
影响因素:肿瘤大小、位置、 分期、治疗方式等
预防措施:定期复查、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暴露 在阳光下等
治疗方案:早期发现、及时治 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等
生存率
预后因素: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位置、分期等 生存率: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晚期患者生存率较低 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预后改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定期复查等
鉴别诊断
视网膜母细胞瘤: 儿童常见,可出现 视网膜脱离、眼球 突出等症状
视网膜色素上皮病 变:可出现视网膜 色素改变、视力下 降等症状
视网膜血管病变: 可出现视网膜出血 、渗出等症状
视网膜脱离:可出 现视物模糊、视野 缺损等症状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视力下降、眼痛、眼红等 眼科检查:眼底检查、超声波检查等 病理学检查:活检、细胞学检查等
其他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通过放射线杀死肿瘤细 胞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基 因或蛋白质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利用免疫系统攻击肿瘤 细胞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或进行眼内手 术
04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预后
预后因素
肿瘤位置:位于视网膜中心 或视神经附近的肿瘤预后较 差
【哥家说“磁”】T2WI表现为低信号病灶成分汇总
【哥家说“磁”】T2WI表现为低信号病灶成分汇总人体组织磁共振(MR)成像时,大多数病变会表现为T2WI高信号,但也有些病灶表现为全部或部分低信号,主要是受到组织学特征的影响。
本文汇总了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的病灶成分。
1、黑色素黑色素具有顺磁性,表现为T2WI低信号、T1WI高信号(图1)。
转移性黑色素瘤视其含有的黑色素水平不同,T2WI表现变化较大。
黑色素瘤是富血管肿瘤,极易出血,瘤内出血可与黑色素表现类似,但出血信号会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图1 左侧鼻腔黑色素瘤术后复发。
左侧鼻腔及蝶窦内可见软组织肿块填充,病灶内含黑色素成分在T1WI表现为明显高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增强未见明显强化(白箭)。
2、出血降解产物血红蛋白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由含氧血红蛋白转变为脱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最后为含铁血黄素,不同时期其T1、T2WI信号表现不同(表1)。
细胞内去氧血红蛋白(出血急性期)、细胞内高铁血红蛋白(出血亚急性早期)及含铁血黄素(出血晚期)均会表现为特征性T2WI低信号(图2)。
表1 血肿不同时期降解成分MR信号表现图2 出生后4天足月儿,MR示右侧顶枕外弧形异常信号影,T1WI呈明显高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提示帽状腱膜下血肿(亚急性早期)。
3、矿物质许多矿物质,如铁、铜、钙等可表现为T2WI低信号。
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性铁沉积可发生在苍白球,高浓度铁亦可发生在红核、黑质和壳核,但这些区域的T2WI低信号表现并不很明显。
病理性铁沉积可发生在很多疾病(原发性/继发性血色素病、肝硬化等),并累及较多组织,可导致铁过载,如发生在神经系统、肝、脾、胰腺、肾、内分泌腺体等(图3)。
铜的异常沉积类似铁过载,往往是Wilson`s病发生的标志。
发生Wilson`s病时,过量的铜亦可发生在心、肝、脑、角膜等,基底节常常会表现为T2WI低信号。
典型的钙质在T1WI、T2WI上均可表现为低信号,如皮质骨、生理性和病理性钙化,微小的钙化可能在MR上检测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
*紫外线照射:恶性黑色素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有人认为与紫外线的 照射有关,白人的发病率高于黑人是因为白人的黑色素细胞受紫外线作 用而易发恶变,而黑人的黑色皮肤保护了黑色素细胞免受紫外线照射而 减少发病。
*结构不良痣与先天性大痣 *遗传因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有家族史的占0.4~12.3%,有家族史者比
处转移。
精品
病理特点
黑色素瘤分为无黑色素型及黑色素型两种类型 • 无黑色素型黑色素瘤:大体上肉眼可见肿瘤无色素沉着,但在HE染色及硝酸银染色标
本中镜下可见少量黑色素颗。 • 黑色素型黑色素瘤:大体上肉眼可见黑色素沉着,镜下可见含量不等的黑色素的、大
而圆的、核深染的黑色素细胞。
精品
C T 表现
CT无明显特征性表现,平扫时一般表现为 类圆形、团块状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可有囊 变坏死区,但钙化一般少见。增强扫描后,肿 瘤呈轻至中度均一强化或环状强化,少数病例 可出现强化不均匀,与精品肿瘤囊变坏死有关。
精品
精品
精品
精品
精品
精品
鉴别诊断
颅内原发黑色素瘤需与急性或亚急性脑出血相鉴别: 后者起病急,颅内压升高较快,患者临床症状一般很 重,而肿瘤引起的多呈慢性过程。脑出血多位于基底 节区豆纹动脉供血区,出血灶多呈肾形或梭形,一般 在治疗后短期随访中能发现出血各期随含铁血黄素变 化引起的MRI信号改变,与黑色素瘤能鉴别。
精品
流行病学特点
• 该病多发生于白色人种,尤其是有日晒史的人群,美国的年发病率 约为10-15/10万,澳大利亚的昆士兰邦的年发病率高达16/10万, 而我国的发病率较低,约为0.4-0.5/10万。但是近年来,不论国内 或国外,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均在不断上升。
• 可见于任何年龄,较多见于中年和老年,30-60岁之间。 • 女性稍多于男性。
精品
M R I 表现
黑色素瘤的MRI表现比较复杂,主要取决于肿 瘤中黑色素的含量和瘤内的出血量。 *典型的黑色素瘤富含黑色素,黑色素表现出顺 磁性,导致T1和T2弛豫时间缩短,故在MRI上呈 短T1、 短T2表现。 *非色素性黑色素瘤和瘤内无出血的黑色素瘤的 MRI则多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中等高信号。
无家族史者发Leabharlann 率高1.7倍。精品临床症状
• 此病起病隐匿,病程进展迅速。 • 早期临床表现痣或色素斑迅速增大,隆起,破溃不愈,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颜色改变、局部形
成水泡、瘙痒、刺痛等。 • 进而可出现卫星灶、局部淋巴结肿大,移行转移(原发病灶与区域引流淋巴结之间的皮下结节,
通过淋巴管转移) • 远处转移:常见于远处皮肤淋巴结、肺、脑、肝、骨等部位,仅发生肺转移的预后好于其它远
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该病 起病隐匿、高度恶性、预后很差,临床上也比较少见,多由痣或色素斑发展而来。
精品
发病部位
恶性黑色素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生理状态下, 黑色素细胞存在于皮肤、黏膜、软脑膜脑实质和脉络膜。 最常见于女性的四肢和男性的躯干,多见于皮肤、眼部, 约20%发生在头颈部,累及口腔及上呼吸道黏膜者不到10%。
精品
除原发恶性黑色素瘤外,还有一类恶性黑色素瘤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 而原发病变部位不明,称为原发部位不明的黑色素瘤,此类病变通常占 全部黑色素瘤的4%或更高。 Wills提出诊断原发性黑色素瘤需有3个基本条件: (1)皮肤和眼球未发现有黑色素瘤; (2)上述部位以前未作过黑色素瘤切除手术; (3)内脏无黑色素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