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院感细菌培养操作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院感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于检测医疗机构中细菌感染的方法。

它通过培养和鉴定细菌样本,可以匡助医疗机构监测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一、实验室准备1. 实验室应具备洁净、无菌的工作环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包括琼脂、营养琼脂、血琼脂、大肠埃希菌选择性琼脂等。

3. 准备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实验器材。

二、样本采集和处理1. 从医疗机构中采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相关样本,如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样本污染。

3. 对于血液样本,应先进行血液培养,以便检测细菌感染的情况。

三、细菌培养1. 将样本分别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上,包括营养琼脂、血琼脂等。

2. 根据需要,可以添加抗生素或者选择性培养基,以筛选特定的细菌。

3. 将接种好的培养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普通在37摄氏度下培养。

4. 定期观察培养皿中的细菌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的数量、形态和颜色等特征。

四、细菌鉴定1. 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其他特征,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

2. 采用进一步的鉴定方法,如生化试验、药敏试验等,确定细菌的种属和特性。

3. 可以利用鉴定试纸、试剂盒等快速鉴定方法,加快鉴定的速度和准确性。

五、数据分析和报告1. 对于每一个样本,记录细菌的种类、数量和鉴定结果。

2. 分析细菌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评估院内感染的风险。

3. 根据实验结果,及时向医疗机构提供报告和建议,匡助制定感染控制措施。

六、质量控制1. 定期进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包括培养基的质量检测、实验操作的准确性验证等。

2. 参加外部质量评估,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院感细菌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方法,可以匡助医疗机构监测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风险。

通过严格的实验室准备、样本采集和处理、细菌培养、鉴定以及数据分析和报告,可以提供准确的细菌感染情况和建议,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院感细菌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医疗机构中的细菌感染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细菌培养的标准格式,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步骤、结果和讨论等内容。

一、实验目的院感细菌培养的目的是检测医疗机构中的细菌感染情况,为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培养和鉴定细菌,可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和数量,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培养基:如血琼脂、肠道培养基等。

- 细菌培养物:来自医疗机构中的患者标本,如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

- 培养皿:如琼脂平板、斜面琼脂培养物等。

- 培养箱:用于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 培养皿标签、标本袋等。

2. 实验方法:- 标本采集:按照规范的标本采集程序,采集来自患者的标本。

- 标本处理:将标本送至实验室后,进行初步处理,如离心、过滤等。

- 细菌分离:将处理后的标本取少量涂布于培养皿上,采用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

- 培养条件: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箱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进行培养。

- 细菌鉴定:根据细菌的形态、生理特性和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定。

- 结果记录:记录培养皿上出现的细菌种类和数量。

- 结果解读:根据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判断感染的程度和类型。

- 讨论和建议: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相应的感染控制建议。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培养皿、培养箱等实验材料。

- 检查培养基和培养箱的质量和消毒情况。

- 校准培养箱的温度和湿度。

- 检查实验室的无菌条件和消毒情况。

2. 标本采集和处理:- 按照规范的标本采集程序,采集来自患者的标本。

- 将标本送至实验室后,进行初步处理,如离心、过滤等。

3. 细菌分离和培养:- 取少量处理后的标本,用无菌的匀涂棒均匀涂布于培养皿上。

- 使用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如血琼脂培养基、肠道培养基等。

- 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箱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进行培养。

4. 细菌鉴定:- 根据培养皿上出现的细菌形态、生理特性和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定。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教材教学课件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教材教学课件
形态不够清晰。
液体稀释法
01
02
03
操作步骤
将待测样品进行系列稀释, 选择适宜稀释度的菌液接 种到液体培养基中,放入 恒温摇床中振荡培养。
注意事项
稀释过程中要确保无菌操 作,选择合适的稀释度以 避免菌液过浓或过稀。
优缺点
液体稀释法适用于细菌计 数和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 敏感性,但操作相对繁琐。
其他特殊培养方法
常见污染来源及预防措施
污染来源
空气、水、培养基、操作工具等
预防措施
定期清洁消毒实验室、使用无菌操作技术、选用优质培养基和试剂等
02 常规细菌培养方法
平板划线法
操作步骤
在无菌操作台上,用接种环沾取少量菌 液,在平板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然后 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注意事项
优缺点
平板划线法简单易行,但划线区域容 易干燥,影响细菌生长。
BSL-1级
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非致病性球菌、杆菌等。要求实验室具 备基本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如门禁系统、生物安全柜等。
BSL-2级
适用于对人类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如流感病毒、沙门氏菌等。要求实验室 除满足BSL-1级要求外,还需具备更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如负压实验室、高效过滤 排风装置等。
手卫生规范培训和宣传推广
手卫生规范
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等操作规范。
培训和宣传推广
通过培训、宣传海报、宣传视频等多种形式,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促进手卫生规范的落实。 同时,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手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06 实验室安全与废弃物处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划分及要求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院感细菌培养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对院内感染相关的细菌进行培养和鉴定的过程。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感染的疾病。

细菌培养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技术,通过培养细菌样本,可以确定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为医疗机构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一、培养基的准备1.1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根据需要培养的细菌种类和目的,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营养琼脂、大肠杆菌肉汤、血琼脂等。

1.2 培养基的制备:按照培养基的使用说明书,准确称取相应的培养基粉末,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或者生理盐水,充分搅拌溶解,然后进行高压灭菌。

二、样本的采集和处理2.1 样本的采集:根据需要进行细菌培养的部位和类型,采集相应的样本。

常见的样本包括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等。

2.2 样本的处理:将采集到的样本转移到无菌容器中,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处理。

根据样本的特点,可以进行离心、稀释等处理,以获得合适的培养物。

三、细菌的培养和鉴定3.1 培养:将处理后的样本接种到已经准备好的培养基上。

根据细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氧气含量等。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3.2 鉴定:根据培养结果,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等特征,并进行初步鉴定。

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进行革兰氏染色等常见的鉴定方法。

对于需要进一步鉴定的细菌,可以进行生化试验、份子生物学检测等。

四、结果的分析和报告4.1 菌落计数:根据培养结果,对菌落进行计数。

可以使用计数板、显微镜等工具,将菌落的数量进行统计。

4.2 结果的分析:根据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结果的分析。

判断是否存在院内感染相关的细菌,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4.3 报告的编写:将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样本信息、培养结果、鉴定结果等内容。

报告应准确、清晰,并按照医疗机构的规定进行格式的规范。

五、质控措施5.1 培养基的质控:定期对所使用的培养基进行质控,包括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效果等。

《细菌的培养方法》课件

《细菌的培养方法》课件
《细菌的培养方法》PPT 课件
细菌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本课件将介绍细菌培养的各种方法和技 巧,以及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条件和控制。
培养基的选择
培养基的种类和配方
了解不同种类和配方的培养基,选择适合特定细菌的培养基。
不同细菌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
掌握不同细菌所需的营养成分,为其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3
接种
学习不同接种方法,将细菌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生长。
4
培养箱的使用
了解培养箱的操作和使用技巧,提供稳定的培养环境。
常见细菌的培养方法
普通细菌的培养
介绍培养常见细菌的 方法和技巧,如大肠 杆菌等。
必需营养物细菌 的培养
了解必需营养物细菌 的培养方法,满足其 特殊的营养需求。
厌氧菌的培养
掌握培养厌氧菌的技 术,为其提供合适的 生长环境。
培养技术
1 纯培养
学习如何进行细菌的纯培养,以获得纯净的 细菌培养物进行研究。
2 混合培养
了解混合培养技术,用于培养多种细菌共存 的环境。
3 原代培养
学习如何进行原代培养,从样品中分离出单 个细菌菌落进行培养。
4 经过子代培养
掌握细菌的连续培养方法,保持菌株的稳定 性和可用性。
培养条件的控制
温度
难以培养细菌的 培养
解决难以培养细菌的 挑战,探索新的培养 方法和技术。

细菌培养的实际应用
探索细菌培养在科学研究、医学和工业中的实际应 用。
细菌培养的限制和进展
讨论细菌培养所面临的限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和 创新。
了解细菌对温度的适 应性,并控制培养环 境的温度以促进生长。
pH值
掌握细菌生长所需的 最适pH范围,并调节 培养基的酸碱度。

院感细菌培养操作

院感细菌培养操作

1.目的: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较集中,抵抗力低的人群密集的地方,加之化疗、放疗等手段的采用,影响病人免疫机能下降,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耐药菌株增多,菌群失调,以及先进医疗仪器广泛应用等原因,增加消毒灭菌的难度,致使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医疗实践的严重障碍,直接影响医疗效果。

进一步规范院内感染监测标本的程序,更好、更快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设备、试剂与材料VITEK 2 compact鉴定药敏分析系统VITEK 32鉴定药敏分析系统美国FORMAⅡ级生物安全柜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恒温培养箱各种培养基革兰氏染色液触酶试剂氧化酶试剂移液器无菌吸嘴3.院感标本采集3.1空气的采样3.1.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3.1.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1.3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三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3.1.4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

3.2物体表面采样3.2.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3.2.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则取100cm2。

3.2.3采样方法用5×5 cm2的标准来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无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支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3.3医护人员手采样3.3.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3.3.2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枝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 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和分析细菌的生长、代谢和遗传特性。

院感细菌培养是指在医疗机构中采集和培养的与院内感染相关的细菌。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细菌培养的标准格式,包括材料和方法、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一、材料和方法:1. 材料:- 高纯度琼脂糖培养基- 纯化水- 细菌菌株样本- 无菌培养皿- 无菌吸管- 灭菌铁针2. 方法:- 准备琼脂糖培养基:按照说明书将适量的琼脂糖溶解于纯化水中,并加热至彻底溶解,然后将溶液分装至无菌培养皿中。

- 样本采集:从疑似院感患者的感染部位采集样本,使用无菌吸管将样本转移到无菌培养皿中。

- 培养基接种:使用无菌铁针将样本均匀涂抹在琼脂糖培养基表面。

-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皿倒置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37摄氏度,并保持恒湿环境。

- 培养时间:根据细菌的生长特性和实验目的,培养时间可设定为24小时至72小时。

- 观察和记录:在培养过程中,观察细菌的形态、颜色和数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台面,穿戴好实验室必要的防护设备,如实验手套和口罩。

2. 准备琼脂糖培养基:按照上述方法准备好琼脂糖培养基,并分装至无菌培养皿中。

3. 样本采集:使用无菌吸管采集疑似院感患者的样本,将样本转移到无菌培养皿中。

4. 培养基接种:使用无菌铁针将样本均匀涂抹在琼脂糖培养基表面。

5.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皿倒置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37摄氏度,湿度保持在适宜范围。

6. 培养时间:根据实验目的和细菌的生长特性,设定适当的培养时间,通常为24小时至72小时。

7. 观察和记录:在培养过程中,定期观察细菌的形态、颜色和数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8.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和数量,进行初步的结果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院感细菌。

9.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关于院感细菌的结论,为后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三、结果分析: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根据细菌的形态、颜色和数量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院感细菌。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院感细菌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医疗机构内的细菌感染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细菌培养的标准格式,包括材料和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内容。

一、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培养基: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

- 样本:从医疗机构内采集的临床标本,如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

2. 实验仪器:- 培养皿:用于接种和培养细菌的平底玻璃或者塑料培养皿。

- 灭菌器:用于灭菌培养器具和培养基。

- 培养箱:用于维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 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菌形态和结构。

3. 实验步骤:1) 样本采集:从临床标本中采集适量样本,注意避免外界污染。

2) 样本处理:将样本转移到无菌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3) 接种培养基:取一定量的稀释后的样本,均匀涂布在含有琼脂的培养基表面。

4) 培养条件: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箱中,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5) 培养时间:根据不同的细菌种类,培养时间可在24小时至数天之间。

6) 细菌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皿中的细菌形态和结构。

二、结果和讨论1. 结果记录:- 细菌种类:根据细菌形态和结构,记录不同细菌种类的存在与否。

- 细菌数量:根据培养皿上的菌落数目,记录不同细菌的数量。

- 细菌特征:观察细菌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记录细菌的特点。

2. 结果分析:- 细菌感染情况:根据细菌种类和数量,分析医疗机构内的细菌感染情况。

- 感染源追踪:通过比对细菌特征,追踪细菌感染的可能源头。

- 细菌耐药性:对细菌进行进一步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评估细菌的耐药性。

3. 讨论和建议:- 细菌感染控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相应的细菌感染控制措施和建议。

- 抗生素使用策略:根据细菌耐药性测试结果,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策略。

- 实验改进:根据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实验改进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材料和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内容,我们可以准确记录和分析医疗机构内的细菌感染情况。

这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标题:院感细菌培养引言概述:院感细菌培养是指对医院感染病例中的细菌进行培养和鉴定,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对院感细菌进行培养可以帮助医院了解感染病例的病原体,指导临床治疗,预防院内感染的传播。

本文将从细菌培养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结果解读和应用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细菌培养的原理1.1 细菌的生长特点: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快速繁殖的特点,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迅速增殖。

1.2 营养需求:细菌在培养基中需要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如碳源、氮源、矿物盐等,以支持其生长和繁殖。

1.3 条件要求:细菌培养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氧气和pH值等条件,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细菌培养的方法2.1 选取培养基:根据细菌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如富含血液的富营养基、选择性培养基等。

2.2 接种细菌:将患者样本或分离的纯培养物接种到培养基上,利用无菌技术避免外源性污染。

2.3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三、细菌培养的操作步骤3.1 样本采集:从患者体液、分泌物或组织中采集样本,避免外部污染。

3.2 培养基接种:将样本接种到含有适宜营养物的培养基上,避免交叉污染。

3.3 培养观察: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四、细菌培养结果的解读4.1 菌落鉴定:根据菌落的形态、气味、颜色等特征初步判断细菌种类。

4.2 生化试验:进行生化试验,如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等,进一步确认细菌种类。

4.3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指导临床治疗。

五、细菌培养的应用5.1 临床诊断:通过细菌培养可以明确感染病例的病原体,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5.2 感染控制:对院内感染进行细菌培养可以及时发现感染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防感染的传播。

5.3 药物研发:细菌培养结果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指导新药的开发与临床应用。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院感细菌培养是指对医院内感染的细菌进行培养和鉴定的过程。

通过对这些细菌的培养和鉴定,可以匡助医院了解感染的类型和来源,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一、培养基的准备1.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根据不同的细菌类型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如血琼脂培养基、肠道培养基等。

1.2 培养基的制备按照培养基的配方准备培养基,确保其成份的准确性和无菌状态。

二、标本采集和处理2.1 标本采集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采集相应的标本,如血液、尿液、创面分泌物等。

2.2 标本处理将采集的标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分离血清。

三、细菌的培养3.1 样本接种将处理好的标本接种到相应的培养基上,按照不同的细菌类型选择适当的接种方法,如涂布法、点接法等。

3.2 培养条件根据细菌的生长特性,设置适当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气氛等。

3.3 培养时间根据不同的细菌类型,设置合适的培养时间,普通为24-48小时。

四、细菌的鉴定4.1 形态学鉴定观察培养的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如形状、颜色、透明度等。

4.2 生理生化鉴定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试验,如氧需求性、酸碱反应性、产气性等,来鉴定细菌的生理特性。

4.3 免疫学鉴定利用免疫学方法,如血清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来鉴定细菌的免疫学特性。

4.4 份子生物学鉴定通过PCR、DNA测序等份子生物学技术,来鉴定细菌的基因序列。

五、结果记录和报告5.1 结果记录将培养和鉴定的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记录表中,包括细菌的名称、培养特征、鉴定结果等。

5.2 报告编写根据结果记录,编写相应的报告,包括细菌的鉴定结果、感染部位、感染源等信息。

5.3 结果解读根据细菌的鉴定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对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六、质量控制6.1 培养基质量控制定期检查培养基的质量,包括成份的准确性、无菌状态等。

6.2 培养条件质量控制定期检查培养条件的质量,包括温度、湿度、气氛等。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引言概述:院感细菌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医院感染相关的病原微生物。

通过对院感细菌的培养,可以了解其生长特性、耐药性和致病机制等,为预防和控制院感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提供重要依据。

正文内容:1. 培养基的选择1.1 选择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以满足细菌的生长需求。

1.2 添加适当的抗生素,以抑制非目标细菌的生长。

1.3 考虑特定细菌的生长要求,如需添加特定的有机物或金属离子。

2. 培养条件的控制2.1 温度的控制:根据不同细菌的生长要求,选择适当的培养温度。

2.2 pH值的控制:维持培养基的pH值在适宜范围内,以促进细菌的生长。

2.3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控制:调节培养条件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以满足细菌的需求。

3. 培养技术的操作3.1 无菌操作:在培养前进行必要的无菌操作,以防止外源性污染。

3.2 接种技术:采用适当的接种方法,将细菌均匀地分布在培养基上。

3.3 培养时间的控制:根据细菌的生长速度,控制培养的时间,以获得适量的细菌。

4. 细菌的观察和鉴定4.1 形态学观察: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菌落形状、大小和颜色等。

4.2 生理学特性鉴定:通过一系列生理学实验,如氧气需求、代谢产物等,鉴定细菌的生理特性。

4.3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PCR、序列分析等技术,鉴定细菌的基因序列和亲缘关系。

5. 应用领域5.1 临床医学:通过对院感细菌的培养,了解其致病机制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5.2 公共卫生:通过监测和鉴定院感细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传播。

5.3 科学研究:通过对院感细菌的培养和研究,深入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总结:细菌培养是研究院感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控制培养条件、进行无菌操作和鉴定细菌特性,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院感细菌培养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预防和控制院感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院感细菌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医院环境中的细菌污染情况。

该技术可以匡助医院管理者及时发现和控制细菌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院感细菌培养的标准操作流程及相关数据。

一、实验材料和设备准备1. 培养基:常用的培养基有血琼脂培养基、大肠杆菌培养基等,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2. 培养皿: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培养皿,如琼脂培养皿、平板培养皿等。

3. 试管:用于制备培养基和细菌悬浮液。

4. 灭菌器:用于灭菌培养器具和培养基。

5. 灭菌棉签:用于取样时的消毒。

6. 培养箱:用于维持适宜的培养温度。

二、标本采集和处理1. 标本采集: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标本,如空气、表面物体等。

使用灭菌棉签在采样区域来回擦拭,确保采集到足够的细菌样本。

2. 标本处理:将采集到的标本放入含有适宜培养基的试管中,用旋转摇床摇匀,使细菌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

三、培养基制备和接种1. 培养基制备:根据培养基的配方,按比例将培养基粉末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

然后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中,每一个培养皿约倒入15-20ml的培养基。

2. 接种:用灭菌的铁环或者棉签,在培养基表面均匀划线或者划网格,然后将标本中的细菌悬浮液滴在划线或者划网格的位置上,使其均匀分布。

四、培养条件和观察1.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预先设定好的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培养温度(如37℃)和湿度,培养时间根据实验要求确定。

2. 观察:在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培养皿上是否有细菌生长。

细菌的生长形态、颜色和数量等可以提供有关感染源和细菌种类的信息。

五、结果记录和分析1. 结果记录:记录每一个培养皿上细菌生长的情况,包括生长形态、颜色和数量等。

2. 分析:根据细菌的生长情况,结合实验目的和相关标准,判断细菌污染的程度和种类,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

六、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佩戴实验手套和口罩,避免细菌污染和呼吸道感染。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院感细菌培养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实验室技术之一,用于检测和鉴定院内感染的细菌种类和数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细菌培养的标准格式,包括实验室操作流程、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条件的控制以及结果的解读等方面。

一、实验室操作流程1. 样本采集:根据临床需要,从患者的感染部位采集样本,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

确保采样过程无菌,避免污染。

2.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样本送至实验室后,首先进行预处理。

如血液样本需进行抗凝处理,尿液样本需进行离心分离等。

3. 细菌分离:将处理后的样本分别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上,如血琼脂培养基、巴尔通氏琼脂培养基等。

根据细菌的特性和临床怀疑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4. 培养条件控制:将接种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通常在35-37摄氏度下培养。

根据细菌的需氧性选择适当的培养条件,如革兰氏阳性菌需在无氧条件下培养。

5. 细菌鉴定: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的形成,并进行形态学、生理学等方法进行初步鉴定。

如需进一步确认,可进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等。

6. 结果解读:根据细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以及鉴定试验结果,判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并与临床病情进行对照,确定是否存在院内感染。

二、培养基的选择1. 血琼脂培养基:用于分离和鉴定血液中的细菌,如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2. 巴尔通氏琼脂培养基:用于分离和鉴定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3.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用于分离和鉴定尿液中的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4. 马尼托尔盐琼脂培养基:用于分离和鉴定皮肤、黏膜等部位的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5. 霍乱弧菌选择性琼脂培养基:用于分离和鉴定霍乱弧菌。

三、培养条件的控制1. 温度:通常在35-37摄氏度下培养,根据细菌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当的温度。

2. 氧气:根据细菌的需氧性选择适当的培养条件,如革兰氏阳性菌通常需在无氧条件下培养。

3. pH值:保持培养基的pH值在适宜范围内,普通为7.2-7.4。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院感细菌培养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对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的过程。

通过对院感细菌的培养和鉴定,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了解院内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和耐药性,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一、培养基的准备1.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包括琼脂、葡萄糖、氯化钠、酵母提取物、肉汤粉、胆盐、洋葱提取液等。

2. 根据需要,将培养基和试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

3. 将混合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

二、样品的处理1. 从患者的感染部位或其他可能存在细菌的样品中采集适量的样本,如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

2. 将样本转移到无菌的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或培养基,使样本均匀悬浮。

3. 用无菌的吸管将悬浮液均匀涂布在培养皿上,避免交叉污染。

三、培养条件的控制1.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通常为37℃和相对湿度为80%。

2. 培养箱内的氧气浓度也需要控制,可通过调节培养箱的通风量来实现。

3. 培养时间根据不同的细菌种类而有所不同,一般为24-48小时。

四、细菌的鉴定1.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可以观察到培养皿上的细菌菌落。

2. 根据菌落的形状、颜色、透明度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

3. 为了进一步鉴定细菌,可以进行生化试验,如氧化酶试验、革兰氏染色、碳水化合物利用试验等。

4. 可以利用自动化细菌鉴定系统,通过对细菌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快速准确地鉴定细菌种类。

五、结果的记录和分析1. 将培养皿上的细菌菌落进行记录,包括菌落的数量、形状、颜色等。

2. 根据细菌的鉴定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了解院内感染病例中不同细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性。

3. 结果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评估院内感染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六、质控措施的执行1. 在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质控措施,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4版全新院感培训课件[1]

2024版全新院感培训课件[1]
消毒方法的应用范围
不同的消毒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物品,如热力消毒法适用于耐高温 的物品,紫外线消毒法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化学消毒法适用 于各种物品和环境的消毒。
11
灭菌方法及应用范围
物理灭菌法
包括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等。这些方法都可以通过合理配比、减小加药量 来实现降耗。
化学灭菌法
2024/1/30
定期总结分析
01
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数据进行总结分析,评估医院感染防控工
作的效果。
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02
针对总结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加强手
卫生宣传、提高医护人员防控意识等。
持续改进计划
03
根据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和防控工作的需要,制定持续改进计
划,不断完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
1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监测方法
包括物理监测(如温度、压力等) 和化学监测(如指示剂、生物指 示剂等)。这些方法可以反映消 毒灭菌过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监测频率与时机
根据消毒灭菌物品的性质、消毒 灭菌方法以及相关规定确定监测 频率与时机,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得到及时有效的监测。
结果分析与处理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如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并改进消毒灭菌方法, 确保消毒灭菌效果达到标准要求。 同时,需要记录监测结果并保存
备查。
2024/1/30
13
04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
2024/1/30
14
手卫生重要性及规范操作
01
02
03
04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 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保证洗 手与手消毒效果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院感细菌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医疗机构内的细菌感染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细菌培养的标准格式,包括实验步骤、所需材料、操作注意事项以及结果分析等内容。

一、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培养皿、试管和培养基,并消毒实验台面和操作工具。

2. 样本采集:从医疗机构内的患者或环境中采集样本,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

3.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初步处理,如离心、过滤或稀释等,以获得合适的样本浓度。

4. 培养基接种:将处理后的样本分别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如血琼脂培养基、巴氏培养基等。

5. 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适当的培养箱中,控制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等条件,促进细菌的生长。

6. 培养时间:根据不同的细菌种类,培养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有些特殊菌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7. 细菌分离: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选择单一的菌落进行分离,避免混杂菌的干扰。

8. 细菌鉴定: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其种属和品系。

二、所需材料1. 培养皿:用于接种和培养细菌的平板,常见的有Petri培养皿和巴氏培养皿。

2. 试管:用于样本的采集和处理,也可用于培养基的制备。

3. 培养基:提供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常见的有血琼脂培养基、巴氏培养基等。

4. 培养箱:提供适当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等条件,促进细菌的生长。

5. 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配合染色技术进行细菌鉴定。

三、操作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外源菌的污染。

2. 样本采集时,使用无菌采样器具,并确保采集到的样本能够代表实际情况。

3. 培养基的制备要准确,严格按照配方和操作步骤进行。

4. 培养箱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等条件要根据细菌种类进行调整,以促进细菌的生长。

5. 在培养过程中,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并及时记录和分离单一菌落。

6. 细菌鉴定时,应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院感细菌培养操作

院感细菌培养操作

院感细菌培养操作(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目的: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较集中,抵抗力低的人群密集的地方,加之化疗、放疗等手段的采用,影响病人免疫机能下降,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耐药菌株增多,菌群失调,以及先进医疗仪器广泛应用等原因,增加消毒灭菌的难度,致使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医疗实践的严重障碍,直接影响医疗效果。

进一步规范院内感染监测标本的程序,更好、更快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设备、试剂与材料VITEK 2 compact鉴定药敏分析系统VITEK 32鉴定药敏分析系统美国FORMAⅡ级生物安全柜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恒温培养箱各种培养基革兰氏染色液触酶试剂氧化酶试剂移液器无菌吸嘴3.院感标本采集3.1空气的采样3.1.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3.1.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1.3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三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3.1.4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

3.2物体表面采样3.2.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3.2.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则取100cm2。

3.2.3采样方法用5× 5 cm2的标准来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无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支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较集中,抵抗力低的人群密集的地方,加之化疗、放疗等手段的采用,影响病人免疫机能下降,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耐药菌株增多,菌群失调,以及先进医疗仪器广泛应用等原因,增加消毒灭菌的难度,致使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医疗实践的严重障碍,直接影响医疗效果。

进一步规范院内感染监测标本的程序,更好、更快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设备、试剂与材料2.1 VITEK 2 compact鉴定药敏分析系统2.2 VITEK 32鉴定药敏分析系统2.3美国FORMAⅡ级生物安全柜2.4显微镜1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2.5酒精灯2.6接种环2.7恒温培养箱2.8各种培养基2.9 革兰氏染色液2.10触酶试剂2.11氧化酶试剂2.12移液器2.13无菌吸嘴3.院感标本采集3.1空气的采样3.1.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2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3.1.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1.3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三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3.1.4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

3.2物体表面采样3.2.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3.2.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则取100cm2。

3.2.3采样方法用5×5 cm2的标准来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无菌规格3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支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3.3医护人员手采样3.3.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3.3.2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枝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 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4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检。

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计算。

3.4医疗用品采样3.4.1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3.4.2采样方法右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用品,如输液(血)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取其中的一部分放培养液中培养。

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3.5使用中消毒剂的采集3.5.1采样时间采取使用中的消毒剂。

3.5.2采样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注5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射器抽取1ml被检样品,加入10ml稀释液混匀。

(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灭菌生长盐水;对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于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对于醛类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0.3%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消毒剂,需在灭菌生理盐水中加入3%(w/v)吐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的残效作用。

)3.6内镜的采样3.6.1咽喉镜、支纤镜用10ml戊二醛中和液冲洗内镜后,送检实验室。

3.6.2胃镜、消化镜、宫腔镜用10ml0.1%6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硫代硫酸钠中和液冲洗内镜后,送检实验室。

3.6.3鼻咽镜、过氧化氢消毒的腔镜类用10ml生理盐水中和液冲洗内镜后,送检实验室。

3.7透析液的采样用灭菌的空试管取透析液10ml送检。

4.院感标本的运送及交接签收4.1标本的采集4.1.1空气标本的采集由临床科室负责完成,标本采集完毕,由临床各科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标本安全送回实验室。

4.1.2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内镜等由院感科负责组织采样,在规定时间内将标本安全送达实验室。

7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4.2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4.3标本收回实验室后,将标本的信息登记在“院感监测登记本”上。

4.4微生物室工作人员的验收根据微生物室院感标本拒收标准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将拒收,立即退回给送检人员,指出问题,告知标本重取,所有拒收标本均需在《标本拒收记录本》上登记。

拒收情况如下:4.4.1空气培养平板数目击者不正确(房间小于30平方米做3个平板培养,房间大于30平方米做5个平板培养)。

4.4.2未注明标本采集科别、来源和培养目8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的。

4.4.3标本明显受污染。

5.检测步骤见本文件末面流程图5.1空气标本的检测5.1.1细菌室收到标本后,将标本编写当日日期,用平板压住验单,直接放入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

5.1.2有菌生长,则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检出。

5.1.3结果计算及菌落换算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50000N/AT,式中A——平板面积,cm2;T——平板暴露时间,min;N——平均菌落数,cfu/平皿。

即平皿上1个菌落等于空气中菌落数为157 cfu/m3 ,9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如果标本为3个点时换算=平皿上的菌落数×157÷点数。

5.2物体表面样本检测5.2.1细菌室收到标本后,将标本编号,振摇80次后,吸500ul于普通琼脂平板中,把平板摇均匀,放入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

5.2.2有菌生长,则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检出,如为儿科、爱婴区、新生儿科、儿科ICU 的标本时,还要排除沙门氏菌的检出。

5.2.3结果计算及菌落换算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 m2)=平皿上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A)/采样面积(cm2)。

采样液稀释倍数即是采集液总量与接种的10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采集液量之比值,即平皿上1个菌落等到于物体表面上菌落数为0.2cfu/cm2。

5.3医护人员手样本检测5.3.1将标本编号,振摇80次后,吸500ul 于普通琼脂平板中,如为儿科、爱婴区、新生儿科、儿科ICU 的标本时,加做一个HE平板,以监测沙门氏菌的检出。

把平板摇均匀,放入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

5.3.2有菌生长,则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检出。

5.3.3结果计算及菌落换算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 m2)=平皿上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A)/30×2(cm2),即平皿上1个菌落等到于物体表面上菌落数为11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0.33cfu/cm2。

5.4灭菌或一次性医疗用品样本检测5.4.1样本采集完成后,接种于肉汤培养基,置35℃培养箱培养7天,每天观察一次,培养基有混浊则转种普通平板继续培养,观察最后结果。

5.4.2有菌生长,则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结果报告是否检出细菌。

5.5使用中消毒剂5.5.1细菌室收到标本后,将标本编号,振摇80次后,吸500ul于普通琼脂平板中,如为儿科、爱婴区、新生儿科、儿科ICU 的标本时,加做一个HE平板,以监测沙门氏菌的检出。

把平板摇均匀,放入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后,观察结果。

另接种于1个沙保劳培养基,置28℃培养12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箱培养7天,每天观察一次,观察最后结果。

5.5.2有菌生长,则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结果报告是否检出细菌及真菌。

5.5.3结果计算及菌落换算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cfu/ ml )=平皿上菌落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A)/采样体积(1ml),即平皿上1个菌落等于消毒剂中菌落数为10 cfu/ ml。

5.6灭菌效果监测5.6.1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嗜热脂肪芽胞杆菌菌片,放于溴甲酚紫蛋白胨水指示剂中,标本送检后,把里面的玻璃压碎,置于56℃培养箱培养48小时,如指示剂颜色为紫色,说明无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生长;如指示剂颜色为黄色则说明有嗜13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热脂肪芽胞杆菌生长。

5.6.2气体灭菌效果监测采用枯草芽胞杆菌菌片,放于溴甲酚紫蛋白胨水指示剂中,标本送检后,置于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如指示剂颜色为紫色,说明无枯草芽胞杆菌生长;如指示剂颜色为黄色则说明有芽枯草胞杆菌生长。

5.7内镜标本检测5.7.1将标本编号,用旋涡器充分震荡(振摇80次),取0.5ml,加入直径9CM的普通琼脂平板上,把平板摇均匀,放入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后计数,观察结果。

5.7.2有菌生长,则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检出。

5.7.3结果计算及菌落换算细菌菌落数/14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镜=平皿菌落数×205.8透析液样本检测5.8.1将标本编号,振摇80次后,吸200ul 于普通琼脂平板中,反平板摇均匀,放入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

5.8.2有菌生长,则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检出。

5.8.3结果计算:透析液细菌菌落总数=平皿菌落数×56.质量控制6.1做好培养基及样本采集液的质量控制,确保其无菌以及适宜于细菌的生长。

6.2标本采集严格按照采集要求进行。

15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6.3做好培养箱的温度控制。

7.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见下表16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17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7.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链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

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18编写谭南审核袁春雷批准王冬娥得检出沙门氏菌。

7.3医疗用品卫生标准7.3.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7.3.2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 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7.3.3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100 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