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细菌培养、接种 f讲课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实 验 二 细菌的接种和培养
2.半固体培养基:培养基量为管长的1/4--1/3
3.斜面培养基: 斜面长度为管长的2/3
4.平板:
将琼脂冷至56℃,倾倒平皿而成
肉汤
半固体
1CM
斜面
普通琼脂平板
血琼脂平板
巧克力平板
SS平板
配制培养基的干粉
培养基的用途
1.平板:分离出单个菌落 2.半固体培养基:动力观察 保存菌种 3.斜面培养基: 纯培养 保存菌种 4.液体培养基: 增菌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二
实 验 二 细菌的接种和培养
实验内容:
1、平板分区划线 2、斜面接种法 3、半固体接种法 4、液体接种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培养基种类、用途 2、掌握细菌的各种培养基接种法 3、掌握细菌在培养基生长表现
培养基的种类(按性状分类)
1.液体培养基: 液体量为管长的1/4--1/3
2、肉汤:表面生长、浑浊生长、沉淀生长 3、半固体:
动力阴性:穿刺线清晰、沿穿刺线生长 动力阳性:穿刺线模糊或呈根须状、沿穿刺线向
四周扩散生长、培养基变混浊 4、斜面:均匀的菌苔
结果请看示教
细菌生长现象观察
表面 沉淀 混浊察
细菌的接种方法 电教 实验报告
1.描述今天接种的四种培养基上相应接种菌的生长现象 2. 描述今天接种的四种培养基的用途
平板分 区划线
斜面、半固体接种
从试管取细菌
斜面
半固体
液体接种
接种环
液体培养基
实验内容--接种培养基
普通平板: 1个/人(菌种大肠杆菌或金葡或铜绿)
肉汤: 2支/人(菌种铜绿、链球菌) 半固体: 2支/人(菌种变形杆菌、金葡菌) 斜面: 1支/人(菌种大肠)
《接种方法》教学设计
《接种方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接种的工具和基本方法二、教学重难点平板划线法、涂布平板法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微生物培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纯净的微生物,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获得纯培养物的过程就是纯培养。
纯培养的步骤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培养基和器具)、微生物接种、分离、恒温箱中培养。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
微生物接种指在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或含菌材料转移到合适其生长繁殖的培养基中的过程。
接种工具:1)玻璃涂布器——涂布接种2)接种针——穿刺接种3)接种环——划线接种微生物方法1、划线接种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
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
斜面培养法:用琼脂等固体培养基在试管中制成斜面,在此面上对微生物进行培养称为斜面培养。
这种培养可以充分观察所培养的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并且接种方便。
(视频展示)平板划线法:用带有微生物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而达到纯化分离微生物的方法。
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2、涂布接种将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涂布棒在表面作来回左右的涂布,让菌液均匀分布,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的菌落。
通过涂布器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的操作,使菌种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视频展示)3、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
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
接种时,用接种针(尖部挺直的)蘸取少量菌液,自固体深层培养基表面的中心点垂直穿刺,直到底部,保持接种线整齐。
接种完毕后,静置培养,可根据穿刺部分菌落的生长和扩散状况来判断该微生物的运动性能和对氧气的需求状况。
在微生物接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保证器具的灭菌。
幼儿园细菌培育实验教案
幼儿园细菌培育实验教案
1.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让幼儿们通过观察细菌的生长过程,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习性,增强幼儿园儿童的科学素养,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2.实验材料
•活菌片:酸奶、酸菜、牛奶等
•培养皿:透明塑料培养皿
•洗手液
•消毒液
•消毒棉球
3.实验步骤
3.1 实验前准备
将培养皿用消毒液擦拭干净,用消毒棉球擦拭双手。
3.2 取样
将酸奶、酸菜等活菌片取出,取少许放到培养皿里。
3.3 培养
将培养皿放置在温暖通风处,观察细菌生长过程。
3.4 结果观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细菌的生长过程,其中包括形态、颜色和数量的变化。
4.注意事项
•在取样和培养过程中应保持手部和实验环境的清洁卫生。
•实验过程中不宜直接观察活菌片,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实验后应将使用过的培养皿和活菌片做好消毒处理。
5.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可以观察到细菌在培养皿中的生长过程,了解细
菌的形态、特征、习性等,并从中学习到科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6.实验拓展
•尝试不同的活菌片,观察不同菌种的生长过程。
•尝试调整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观察其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尝试对细菌进行观察和分类,了解其生物学特征和分类方法。
7.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孩子们对生物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细菌培养与接种技术课件
演讲人
01 细菌培养技术 02 细菌接种技术
03 细菌培养与接种的应用
目录
1 细菌培养技术
培养基的选择
01
02
营养成分:选 择含有丰富营 养成分的培养 基,如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等
酸碱度:选择 适合细菌生长 的酸碱度,如 中性或弱碱性
03
渗透压:选择 与细菌细胞渗 透压相近的培 养基,以保持 细菌细胞的正 常生长
2
接种:将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上,如划线法、涂布法等
3
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设定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时间
4
观察:定期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如菌落形态、颜色等
5
收获:当细菌生长到一定数量时,可进行收获,如离心、过滤等
6
保存:将收获的细菌进行冷冻保存,如-80℃冰箱保存
2 细菌接种技术
接种方法的选择
02
04
细菌培养与接 种在生物制药 中的其他应用
03
细菌培养与接 种在抗生素生 产中的作用
环境监测
细菌培养与接种技术
01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细菌培养与接种技术
04
在环境评估中的应用
细菌培养与接种技术在
02
环境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03
细菌培养与接种技术菌培养与接种 的应用
微生物检测
2019
检测方法:培 养法、PCR法、
免疫法等
2021
检测结果:指导 生产、质量控制、
风险评估等
01
02
03
04
应用领域:食品、 药品、环境、生
物技术等
2020
检测目的:确 定微生物种类、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及接种、培养技术ppt课件
目的要求
掌握从环境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从 而获得若干种细菌纯培养技能。 掌握几种接种技术。
21
实验材料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10套、无菌移液管1mL2
支、10mL1支。
营养琼脂培养基1瓶,活性污泥或土壤或湖水1瓶, 无菌稀释水90mL1瓶、9mL5管。 其它:接种环、酒精灯、恒温箱。
22
c. 第三次蒸煮之后基本无菌,但为了确保无菌仍要放 在37℃恒温条件下培养24h,确定无菌才能使用。
18
实验程序4
(培养基和玻璃器材的灭菌方法)
过滤除菌法: 不能用加热灭菌的 液体物质(如维生 素、血清),一般 可用细菌过滤器进 行除菌。
19
第二部分 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
种技术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9
实 验 程 序2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 3. 调pH值:用10% NaOH调pH至7.6,用精 密pH试纸对照。 4. 分装:将培养基分装于5支试管,其余全部 倒入250mL锥形瓶中,分别塞上棉塞。注意 不要污染棉塞和瓶口。 5. 包扎成捆,挂上标签,注明何种培养基。 6. 灭菌备用:培养基灭菌后必须在37℃下恒 温培养24h,确定无菌生长,方可使用。
实验二
细菌培养基的配制、灭 菌及接种、培养技术
1
第一部分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灭菌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2
目的要求
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 掌握培养基和无菌水的制备方法。 掌握高压蒸气灭菌技术。
3
实验材料
药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蒸馏水等。
高压蒸气灭菌锅、烘箱、细菌过滤器、酒精灯。 其它:培养皿、试管、移液管、锥形瓶、烧杯、玻 璃珠等。
实验微生物接种技术讲解
实验微生物接种技术讲解实验微生物接种技术讲解微生物接种篇一:实验微生物接种技术一、目的:学习微生物工作的基本接种方法,建立纯培养技术中的“无菌”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原理:所谓接种就是将一定量的纯种微生物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转移到另一已灭菌,并适宜于该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培养基上的过程。
本实验要求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一般是在无菌操作台或在实验室内火焰旁进行。
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培养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接种工具和接种方法。
三、实验材料:斜面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平板培养基、记号笔、酒精灯、接种针、消毒酒精、涂布棒等。
四、操作步骤(一)无菌操作菌种分离或移接工作应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是常用的接种环境。
用前先清洁好卫生,再进行消毒处理。
可用紫外线灯和甲醛熏蒸的双重作用,或用3%来苏尔及其他表面消毒进行喷雾。
操作者的手应先用肥皂洗净,再用酒精棉球消毒;整个操作过程都要靠近酒精灯火焰;接种工具在用前和用后必须在灯焰上灭菌;棉塞不得乱放,操作中只能夹在手上;不能有跑、跳等力度大的动作,以免引起空气大振动而增加染菌机会。
(二)接种方法(1)斜面接种:从已长好微生物的菌种管移接到另一斜面管的方法。
此法用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接种。
左手持菌种管和斜面管,使斜面向上,并尽量放平。
用右手先将棉塞拧转松动,再拿接种环,用右手的小指、无名指和手掌拨下棉塞并夹紧,同时将管口在火焰上燃烧一圈,接种环灼烧灭菌后插入管内,冷却、挑菌,立即转入斜面管底部,沿斜面划曲线或直线。
图1.斜面接种示意图(2)液体接种:由斜面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如试管或三角瓶等)中的方法。
操作与上法基本一致,只是在将接种环送入液体培养基中时使环在液体与管壁接触的地方轻轻磨擦,使菌体分散,然后塞上棉塞,再轻轻摇动均匀,即可培养。
如果菌种是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时,一般用移液管或滴管接种。
(3)穿刺接种:用接种针挑取菌种后,插入深层固体培养基内,(不要刺到底部),再沿原路拔出,此法用于厌气性细菌接种、检查细菌的运动能力。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教案:全面掌握培养技术
微生物实验室是学习微生物学的重要场所,是进行培养、分离、鉴定菌种的地方。
而微生物培养技术则是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好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学习和研究微生物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全面掌握培养技术。
一、前期准备1.配置培养基: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础,其配制需要大量的精确数据。
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准确称量各种化学药品,将其加入蒸馏水中,并进行严格的灭菌操作。
2.消毒准备: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消毒理念,以保障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
在进行培养实验前,必须对培养箱、仪器、玻璃器皿、培养皿、培养计等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外来污染的发生。
3.孔板单元格的配置:孔板单元格是用来培养微生物菌株的重要器具。
在进行孔板单元格配置前,需要提前计算好每个孔的配液容量,并进行液体均匀分配。
孔板单元格配置完成后,需要将其进行灭菌处理。
二、培养实验1.菌液接种:在进行菌液接种前,需要将已经培养好的微生物菌株悬浮于对应的培养基中,并进行摇床震荡,以使细胞均匀分散。
接种时将菌液以无菌感染杆头从角落处蘸取适量菌液擦拭在培养基上,同时需要将杆头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移菌污染。
2.培养箱中的控制:在进行培养箱中的培养实验时,需要对培养箱进行严格的控制,保持箱内相对稳定的温度、湿度和气氛等环境,以使菌株能够顺利地生长和繁殖。
三、培养实验的后续处理1.微观形态观察:在进行培养实验后,需要利用显微镜进行微观形态观察,了解被培养物种的特征和形态。
同时对形态表征做记录并保存相应的培养物种。
2.传代 & 保存:在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培养物种进行传代,将新培养出来的细菌通过分离培养的方式培养到下一代。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保存存活菌株,常用低温冷藏保存、隔水保温的方式进行保存。
四、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做到充分,确保实验胜利。
2.在进行实验时,务必主动关注实验环境,做到实验现场整洁干净,保持局部空气卫生。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引言: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微观领域的微生物,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结构、生命周期、培养和识别方法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节关于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方法。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和识别方法,并能熟悉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培养条件。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微生物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基本实验器材;2. 细菌营养琼脂、琼脂平板等培养基;3. 青霉抑菌剂等抑菌剂。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并进行消毒处理;b. 准备好细菌营养琼脂和琼脂平板,并进行无菌处理;c. 检查抑菌剂的质量和有效期。
2. 培养常见细菌:a. 在无菌操作台上,用移液器将待培养的细菌悬浮液滴在琼脂平板上,轻轻摇动平板使细菌均匀分布;b. 将平板培养基倾斜固化,然后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
3. 观察和识别微生物:a. 借助显微镜观察培养好的细菌样本,记录下其形态特征、生长方式和颜色等细节;b. 根据已有的微生物形态特征图谱对菌落进行初步鉴定,并与其他组员进行交流和讨论;c. 制作菌液鉴别板,通过不同的培养基和抑菌剂来进一步鉴定细菌的种类。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严格保持培养器材的无菌性;2. 实验完毕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相关实验器材,做到彻底无菌;3. 在观察和识别微生物过程中要细心观察,记录准确的特征和数据;4. 实验结束后将菌液鉴别板焚烧处理,防止细菌外泄。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学生们完成实验后应整理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可以对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培养条件进行比较,总结不同细菌的培养特点和识别方法。
通过实验结果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结论:本实验通过培养和观察微生物,让学生了解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培养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细菌培养观察教案
初中细菌培养观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2. 学习细菌的培养方法和观察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2. 细菌的培养方法和观察技巧。
教学难点:1. 细菌的培养方法和观察技巧。
教学准备:1. 细菌培养基。
2. 显微镜。
3. 实验室用具:试管、培养皿、接种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细菌?细菌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2. 讲解细菌的结构特点: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鞭毛、荚膜等。
3. 讲解细菌的培养方法:选择适合的培养基,进行无菌操作,控制温度和湿度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细菌培养基。
2.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进行无菌操作,将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上。
3.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和湿度。
四、观察分析(15分钟)1.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培养基中的细菌。
2.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和结构特点。
3. 学生分析细菌的生长情况,如菌落大小、颜色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如细菌的形态、结构、培养方法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学会了细菌的培养方法和观察技巧。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掌握了无菌操作技巧,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
在观察分析环节,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无菌操作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细菌的培养(微生物检验课件)
菌落
菌落与菌苔
菌落
菌落与菌苔
菌落(S型)
菌落(R型)
液体培养基生长现象
混浊生长 形成沉淀:多见于链状排列的细菌 形成菌膜:多见于厌氧菌
液体培养基生长现象
菌膜 沉淀
浑浊Βιβλιοθήκη 对照半固体培养基生长现象
有鞭毛细菌:在培养基中沿穿刺线并向外扩散生 长,穿刺线边缘模糊。
无鞭毛细菌:只沿穿刺线生长,穿刺线边缘清晰。
细菌培养技术
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培养细菌 知道接种细菌用具、接种细菌的环境要求 学会正确选择并使用接种细菌用具的方法 知道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细菌培养方法
一般培养(需氧培养) ➢ 培养温度:35℃(采用恒温培养箱) ➢ 培养时间:18~24h 二氧化碳培养法:烛缸法、二氧化碳培养箱 厌氧培养法:厌氧培养箱、厌氧袋、厌氧罐、疱肉培养法、硫乙醇酸盐法等
恒温孵育箱
恒温孵育箱
恒温孵育箱
二氧化碳培养箱
厌氧罐
厌氧袋
厌氧手套箱
细菌在平板上的生长现象
菌落 ➢ 定义:指单个细菌在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单一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 菌落特征:大小、形状、边缘、颜色、表面、透明度、湿润度、黏度、溶血性 ➢ 菌落类型:光滑型(S)、粗糙型(R)、黏液型(M) 菌苔:指多个菌落融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菌堆积物。
半固体培养基生长现象
斜面培养基生长现象
叙述细菌培养方法有哪些。 简述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从哪些方面描述菌落的性状?
细菌培养教学设计
细菌培养教学设计1.了解细菌的培养原理和方法;2.掌握细菌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培养出健康的细菌菌落。
教学内容:1.细菌培养的原理: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小的生物体,可以在适宜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细菌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特定细菌的纯种培养物,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2.细菌培养的方法:(1)液体培养:将细菌接种到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在恰当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
(2)平板培养:在含有固体琼脂的培养基上均匀涂抹细菌溶液,培养过程中形成菌落。
3.细菌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1)准备培养基:根据不同的细菌需求准备相应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营养琼脂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等。
(2)接种细菌:将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上。
对于液体培养,可以使用无菌环针或移液器接种;对于平板培养,可以使用无菌棉签均匀涂抹细菌溶液。
(3)培养条件:根据不同的细菌需求,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
(4)观察和分析: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细菌的培养目的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讲解(20分钟):(1)介绍细菌培养的原理和方法。
(2)详细讲解细菌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包括培养基的准备、细菌的接种、培养条件的提供和观察分析等。
3.实验操作演示(3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如何准备培养基、接种细菌、提供适宜的培养条件以及观察和分析细菌生长情况。
4.实验操作实践(4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培养基的准备、细菌的接种和培养条件的提供。
(2)学生观察和分析细菌生长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结果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对细菌培养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6.实验报告撰写(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7.总结和拓展(10分钟):向学生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
《微生物接种和传代的无菌技术》 教学设计
《微生物接种和传代的无菌技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无菌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微生物接种和传代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微生物接种和传代的无菌操作,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无菌操作的基本技术和要点,包括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2)微生物接种和传代的具体操作步骤,如平板划线法、斜面接种法等。
2、教学难点(1)如何确保无菌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污染。
(2)理解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和传代规律。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无菌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操作要点,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教师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流程。
3、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微生物接种和传代的过程,在实践中掌握无菌技术。
四、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斜面培养基等。
(3)器材:接种环、酒精灯、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
2、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展示无菌操作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2)实验指导手册,详细说明实验步骤和要求。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微生物污染导致实验失败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无菌技术重要性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微生物接种和传代的无菌技术。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介绍无菌技术的概念和意义,强调在微生物实验中防止杂菌污染的重要性。
(2)讲解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如高温灭菌、紫外线灭菌、化学消毒等,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详细阐述微生物接种和传代的基本原理,包括平板划线法、斜面接种法等的原理和目的。
3、演示操作(15 分钟)教师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微生物接种和传代的演示操作,边操作边讲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如接种环的灼烧灭菌、无菌操作的姿势和手法等。
教师试讲生物细菌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学科:生物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营养方式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细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细菌的基本结构。
2. 细菌的繁殖方式、营养方式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细菌的繁殖方式。
2.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细菌的图片、视频资料。
3. 细菌的培养皿、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菌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细菌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1. 细菌的基本结构- 利用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图,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等。
- 结合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菌的结构。
2. 细菌的繁殖方式- 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如二分裂、芽孢形成等。
- 通过实验演示细菌的二分裂过程,让学生亲自观察细菌的繁殖过程。
3. 细菌的营养方式- 讲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如异养、自养等。
- 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营养方式。
4.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讲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参与物质循环等。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三、课堂练习1. 提问:细菌有哪些基本结构?2. 提问:细菌的繁殖方式有哪些?3. 提问:细菌的营养方式有哪些?4. 提问: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哪些?四、实验演示1. 展示细菌的培养实验,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生长过程。
2. 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细菌的形态。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细菌的基本结构、繁殖方式、营养方式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细菌的相关知识。
内蒙古职校微生物检测技术教案:接种、培养技术
授课顺序 学时 日期 年 月 日班级
课题
接种、培养技术
目的要求
1、学会接种技术
2、养成无菌操作习惯
3、学会微生物培养
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5、培养学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
6、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责任心
重点难点
1、能熟练的接种
2、理解微生物培养的原理
3、学会微生物培养操作
七、实训操作及指导
注意操作的要求 1、操作规范、熟练
2、意无菌意思培养
八、报告批改
注意1、结果正确
2、不染杂菌
3、问题回答准确
4、实训态度认真
5、操作规范
通过幻灯片讲解和演示,规范学生操作
决定小组最终方案,并进行分工
六、组长(代表)陈述方案,教师点评
(一)明确思路
1、做什么
(1)将枯草、大肠斜面菌种接种到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上培养
(2)将酵母菌悬液、霉菌孢子悬液用移液管接种到马铃薯液体试管中培养
(3)将枯草、大肠、酵母菌悬液0.1mL用接种环接种到肉膏蛋白胨、马铃薯液体试管中培养
(4)将枯草、大肠、酵母菌悬液1mL用移液管接种到肉膏蛋白胨、马铃薯液体三角瓶中摇瓶培养
4、能控制微生物培养条件
教学过程
1、实训任务书领取
2、教师提出要求
3、学生分组查阅资料,熟悉仪器
4、实训方案初步确定
5、小组讨论
6、教师审批
7、组长(代表)陈述方案,教师点评
8、实训操作及指导
9、成绩评定
10、小结
教具挂图
幻灯片
课后分析
1、要求学生操作标准规范
2、
3、
接种、培养技术
菌种培养视频教学教案
菌种培养视频教学教案教案标题:菌种培养视频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菌种培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菌种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技术要点。
3. 学会观察和记录菌种培养的过程和结果。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视频教学材料:包括菌种培养的基本步骤、实验材料和设备的介绍等。
2. 实验材料和设备:培养皿、琼脂、菌种、无菌培养基、无菌操作工具等。
3. 实验环境:无菌实验室或无菌操作台。
4. 讲义或教材: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说明。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菌种培养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菌种培养的过程,并简要介绍菌种培养的应用领域。
2. 理论讲解(10分钟):- 通过视频教学材料,讲解菌种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技术要点。
- 解释菌种的选择和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并介绍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 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
3. 实验演示(15分钟):- 在无菌实验室或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实验演示。
- 展示培养皿的无菌处理方法,包括热处理和紫外线照射等。
- 演示菌种的接种和培养基的制备过程,注意无菌操作的技巧。
4. 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2-3人。
- 提供实验操作指导和技术支持,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菌种培养实验。
-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5. 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 学生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菌种培养的影响因素和可能的问题。
-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和思考菌种培养的应用前景。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总结菌种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技术要点。
-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 鼓励学生对菌种培养实验进行拓展和应用。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进一步了解不同菌种的培养要求和应用领域,拓展实验内容。
2. 可引导学生进行菌种的纯化和鉴定实验,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小结
1、三类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用于增菌; 均匀混浊、沉淀、表面生长
➢ 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动力;保存菌种(6个 月);穿刺线,扩散生长
➢ 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保存菌种(1个月) 菌落、菌苔
2、IMViC试验
第三次实验课内容
1、热力对细菌和芽胞的杀菌作用 2、紫外线的杀菌作用 3、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和抗生素敏感试验 4、耐药性变异; 5、细菌的鞭毛变异; 6、高压灭菌器的使用; 7、细菌的鉴定程序; 8、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的谢产物不同。
甲基红(methyl red)实验
M - 甲基红(methyl red)实验 葡萄糖→丙酮酸→乙酰甲基甲醇 葡萄糖→丙酮酸
甲基红 甲基红 +
吲哚(indol)试验
I-吲哚(indol)试验
色氨酸→吲哚→玫瑰吲哚 ↑
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C -枸橼酸盐利用(citrate utilization)试验
菌苔(mossy)
指细菌生长繁殖后,在培养基 表面形 成的一层培养物
结果观察——半固体培养基
1、 扩散生长:具有动力的 细菌,可见培养物扩散和培 养基变混浊。 即有鞭毛的细菌:由穿刺线 向外扩散生长(羽毛状或云 雾状)
2、原位生长:没有动力的 细菌,可见培养物没有扩散, 培养基仍然澄清。 即无鞭毛的细菌: 沿穿刺 线生长
液体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结果观察——普通平板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大肠埃希菌形成菌苔和菌落生长现象。 注意:大小、颜色、透明度、凸起度、表面干燥或湿润、光滑或 粗糙、边缘是否整齐及血平板上的溶血情况。
结果观察——液体培养基
结果观察——斜面培养基
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大肠埃 希菌形成的菌苔生长现象
I - 吲哚(indol)试验 M - 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V - VP(Voges-Proskauer)试验 C -枸橼酸盐利用(citrate utilization)试验
I M Vi C试验
大肠埃希菌 + + - -
产气杆菌
- - ++
IMViC试验: 是吲哚、甲基红、V-P以及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四者的合称。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
第二次实验课
内容
1.细菌培养法(录象) 2.基础培养基制备(讲解示教) 3. 细菌接种法(一份/组)讲解 4.人体、物品中细菌检查(一份/组)讲解 5.飞沫、空气中细菌检查(一份/桌)讲解 6.观察细菌代谢产物(讲解) 7. 第一次实验报告评讲
人体、物品中细菌检查
材料:普通平板 (1份/组)
钱
21
1
2
细菌代谢产物观察
细菌的酶不一样,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不一样, 产生的代谢产物也不一样。
常见:
• 糖发酵试验 • 吲哚(indol)试验 • 甲基红(methyl red)实验 • VP(Voges-Proskauer)试验 • 枸橼酸盐利用(citrate utilization)试验 • 尿素酶试验 • 硫化氢试验
利用枸橼酸盐生长 +
不能利用
-
硫化氢试验
硫化氢试验(醋酸铅培养基)
某些细菌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H2S, H2S遇铁盐(如硫化亚铁、醋酸铅等), 则形成黑褐色硫化铁(铅)沉淀物,而 呈黑色为(+)。
尿素酶试验
产生氨使培养基变碱, 指示剂显红色,为阳性。 如:变形杆菌为阳性。
IMViC试验
IMViC试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 的β溶血现象也称为乙 型溶血现象,属于完 全溶血。
细菌培养接种法——平板划线法
菌种:混合菌液 材料:普通平板 用具:接种环 方法:分区划线
4区
原始区域
1区 2区
3区
细菌培养接种法--斜面接种、液体接种、半固体
菌种:大肠杆菌或葡萄球菌斜面 材料:斜面、液体、半固体培养基 用具:接种环、接种针
手
发
衣
盖上,标记 , 置 37℃,18-24h后观察。
飞沫、空气中细菌检查
材料:血平板 (1份/组)
距口15—20cm 用力咳嗽三次
置空气中 (避日光照射)
30分钟
飞沫
空气
盖上,标记 , 置 37℃,18-24h后观察。
结果观察——血平板
表皮葡萄球菌在血 琼脂平板培养基上 形成不溶血的菌落。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形 成的α溶血现象也称 为甲型溶血现象或草 绿色溶血现象,属于 不完全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