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

合集下载

环境生态治理发展现状思考论文(共3篇)

环境生态治理发展现状思考论文(共3篇)

环境生态治理发展现状思考论文(共3篇)文章一:环境生态治理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

同时,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频繁出现,使环境生态治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环境生态治理的现状出发,探讨环境生态治理的优缺点,提出环境生态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环境生态治理的现状在中国,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困扰着政府和民众。

从2015年开始,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包括“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旨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这些政策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减排、治理、监管等,对环境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在部分地区,逐步开展了生态环境修复和重建工作。

如红树林修复、湿地恢复、森林防火等,重点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我国还大力推动绿色能源、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等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环境生态治理的优缺点环境生态治理优点是明显的。

首先,它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其次,它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可持续发展。

此外,环境生态治理还能够聚集各方力量,促进各方的合作与共赢。

不过,环境生态治理也存在缺点。

首先,经济因素和社会施工的相互关系较为复杂,环境生态治理需要协调各方利益,避免利益冲突。

其次,治理成本较高,涉及到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环境生态治理需要时间长期推进,缺乏短期显著效应。

三、环境生态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综合来看,环境生态治理的未来发展需要继续积极推动。

首先,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特别是提高治理和监管能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其次,推进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环境与生态系统保护网。

此外,需要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的环保共识,推动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这些方面有很多待改善。

总之,环境生态治理在我国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希望未来各方能够加强协作、共建共享、共谋发展,推动环境生态治理向更高水平发展。

生态环境怎么治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

生态环境怎么治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

生态环境怎么治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生态环境治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新时期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创新》摘要:环境政策是政府在保护环境方面所采取的一切对策和行动。

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完善综合环境政策,是当前世界各国生态环境治理的新趋势。

中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提升政策效能,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实现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资源的整合,建立健全国家环境管理与社会环境管理的良性互动机制,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关键词: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创新中国正处于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转型新时期。

在当前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重化工业仍是工业化的主导形式,各种盲目发展和低水平发展的现象泛滥,资源消耗的集中度仍然很高,资源和环境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

在“十五”期间,中国各项经济指标都超额完成,但是,环保指标却没有完成;“十一五”前四年,中国经济克服了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仍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尽管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14.9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9.66%和13.14%。

可是,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变化不大,局部地区仍在不断恶化,突发性环境事件进入高发常发态势[1]。

“中国正承受扭曲发展观带来的恶果”,环境问题成为“已到眼前的危机”。

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管理工作,迅速扭转当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确保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是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一、现行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主要缺陷1.侧重于具体事务与专项目标,缺乏全面的统筹协调。

中国环境政策起步于计划经济时代,逐步形成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环境政策的目的在于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生的具体环境问题。

我国环保法制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我国环保法制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我国环保法制建设的现状与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

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不断加强环保法制建设,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我国环保法制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环保法制建设的现状我国加强环保法制建设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环保法制建设,我国相继出台了《环境保护税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新法律法规,致力于全面治理环境问题,倡导绿色发展。

同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环保监管措施。

例如,工业废水、工业废气、重点排污单位等情况的监管。

此外,我国政府积极推动环保技术的发展,提高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鼓励研制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这也是环保法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环保法制建设的未来方向尽管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环保法制建设的未来发展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环保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尚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够完备、不够严格、不够完善,短板有所凸显,需要进一步加强。

同时,环保法律在执行方面也存在既定困难,其原因是地方政府在环保领域中的利益关系复杂,容易造成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

其次,环保理念的推广仍有待进一步深入。

虽然在近年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普及,但大众对环保的认知仍未到达足够的高度。

特别是在一些地方,环保意识尚未够强,环保工作的动力和效果有限。

因此,要在思想的层面上深入推广环保理念,鼓励公众参与环保事业。

第三,环保法制建设中的创新依然亟待。

当前,不乏绿色制造、绿色技术、绿色金融等相关新兴领域,需要从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如采用市场化手段,促进环保行业的成长,抑制环保领域的不正之风,提高环境保护的效能等。

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与未来一、前言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也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二、现状分析1.生态破坏程度较严重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而且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工业化发展迅速,这使得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9.3%,与2017年相比下降0.9个百分点。

此外,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枯竭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生态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2018年,全国新增湿地保护区1.2万个、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全国环境空气、水质量均有所改善。

总的来说,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

3.体制机制改革见成效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启动,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负起了应有的责任。

此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总结,打破了以往行政分割的障碍,使生态环境建设向全局化的方向发展。

三、未来展望1.构建全面的生态保护体系中国政府应当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建立全面的生态保护体系。

应当增加自然保护区的数量,提升生态饮食文化意识,推进国土绿化,降低排放等措施,控制污染。

2.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在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方面,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此,应当进一步强化对环境污染事故的惩罚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加强环境保护的知识普及,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3.推进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辅助,建议培养专业生态环境保护人才,推广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建立环境软件系统等,加强环保技术的研究。

四、结论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未来,中国应当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并建立起全面的生态保护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小议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优化

小议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优化

小议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优化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为了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相关的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得以全面加强。

本文将从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优化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加强,以期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健康的目的。

一、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前中国最为突出的污染问题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尤其是在某些重点地区,如钢铁、水泥、化工等工业园区,这些企业对周边的环境污染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被提出来并实施。

二、发展建议1. 加强法规制定完善法规制定机制,逐渐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系统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

应当加强对于环境污染的监管,对违法企业和个人进行惩罚,提高违法成本的目的。

2. 加强法律效力落实目前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并不充分,法律效力落实不到位,应考虑通过设立生态环境专门法院来加强对于环境污染案例的审理和执法。

这样,可以提高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赔偿水平,加快建立完善的环境损害赔偿体系。

3. 建立绿色金融机制在全社会形成环保护理念,提高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度同时,创造支持绿色发展的金融机制。

例如,建立绿色贷款制度,提高节能环保类项目的融资比例,鼓励银行向环保领域进行投资和融资。

4. 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赢大势下,我国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扩大国际公约达成范围,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积极引入国际社会先进的先进管理经验,来筑建国际上新型的环境保护平台。

三、结语“美丽中国”是我们党的明确目标,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长期而言,实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为下一代创造美好的自然环境与良好人居的社会环境,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希望广大人民群众、各级政府和企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齐心协力、持续努力!。

我国环境保护现状与环保法的完善论文

我国环境保护现状与环保法的完善论文

我国环境保护现状与环保法的完善论文环境问题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而行的,并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开始变得日益尖锐起来。

在工业化普及之前,人类的生产率水平非常低,原始简陋的生产资料对环境的破坏轻微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后来,随着工业文明步伐的到来,人类把自己尊为“万物之灵”,无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加节制地向大自然大肆索取、掠夺资源,并把工业生产中产出的废水废气废物等各类污染物不加处理即向外排放,以至于发展到最后时,这种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的状态反过来严重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这种危局迫使人类反思自己的愚蠢之举。

有识之士逐渐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念和想法,各种意在对环境与资源实施有效保护的立法提上议事日程,各类环保组织大量涌现。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原来那条“唯GDP”与“先污染后治理”亦无任何可以转圜的余地。

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需要全社会埋单,比如华北地区甚至全国范围之内挥之不去的“雾霾”就是各类污染因素叠加的结果。

环境污染案件的司法执法情况有着很大的缺陷,一般只是追求对利益受损方的损害赔偿,却无人在于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对整体外部环境加害的受损害程度的大小,因而也就更不会有环境利益的代言团体要求环境污染企业恢复环境原状的法律诉求。

污染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经常会以缴付轻微的罚款了事,造成了它们再次违法或者持续违法的冲动。

各级政府唯经济增长是从。

扭曲的政绩观决定了,在行为方式上,对于经济增长不遗余力,对于环保行动消极懈怠,甚至对环保部门的正常执法加以约束和阻扰,使得环保部门未能真正承担起监管者的角色。

环保执法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似乎构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因为环保部门对问题企业的执法行为会加重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而影响到当地的税收水平。

在上级组织的协调下,这种情况大多以无关痛痒的轻微罚款金额而了事。

更为不合理的是,对污染企业的罚款标准是十余年前制定的,一般无法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本论文旨在对中国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一、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资源开发与损失中国是一个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自然资源被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同时,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沙化土地、气候变化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1.2水、大气和土壤污染由于工业污染和城市化进程,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水、大气和土壤污染问题。

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体受到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大气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也日益严重。

土地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严重影响了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安全性。

1.3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中国的生态系统破坏问题日益严重,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此外,湿地的消失、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等人类活动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二、对策与建议2.1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制定出台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同时,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和处罚力度,确保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

2.2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由高耗能、高污染向绿色低碳转型。

同时,鼓励绿色产业发展和可持续农业生产,在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2.3加大环境技术研发和应用通过加大环境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4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引导公众从身边小事做起,采取实际行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共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结论:当前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但同时也面临着改善和保护的机遇。

生态环境的论文(精选3篇)

生态环境的论文(精选3篇)

生态环境的论文(精选3篇)生态环境的论文(精选3篇)在研究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以下是WTT为大家收集的生态环境的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态环境的论文1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产业结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队伍建设、环境规划、环境投资等方面对当前环境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虽然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但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虽然通过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控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环境保护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对策一、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环境保护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矛盾又协调统一,是相互发展的整体。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环保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将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面临的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

据___《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提供的经济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GDP中三次产业构成是14.8%、52.9%、32.3%,低收入国家的三次产业构成平均为24.8%、25.1%、50.2%。

中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对资源的粗放利用,导致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的消耗巨大,生态环境透支十分严重。

2003年中国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40%,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

可以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付出过高的环境代价,是大气、水资源等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2、公众环保参与度不高。

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的社会基本力量,没有公众层面的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是不可想象的。

由___发布的《2005年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报告显示,以百分制为刻度的中国环保民生指数为68.05分。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现状与前景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现状与前景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现状与前景近年来,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这也正是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引起的。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话题。

本文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现状与前景进行探讨。

一、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生态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负荷。

各种工业排污、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垃圾、废水、废气等,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也破坏了自然环境。

因此,在如今,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各国政府、各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责任。

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政府不断加强环保法规制定和实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全国各地的环保部门也加大了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这些措施都表明了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此外,人们对于保护环境的意识也不断提升,社会组织和媒体也在积极参与着生态环境保护。

这些都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不过,目前还有一些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治,比如家庭和农村地区污水处理问题。

此外,部分企业的防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仍存在一些问题。

所以,生态环境保护仍然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二、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是通过行政权力管理采取的行政手段和措施。

而生态环境治理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改善,建立治理机制,维护生态平衡。

当前,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各国政府重点工作。

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府加大了对治理污染的投入,通过科技手段、生态修复等手段,在治理生态环境问题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例如,治理重点流域、重点湿地的环保技术研发及应用,有效地实现了中国湖泊、河流的污染整治。

通过工业电竞改造、志愿家庭宅基地改造等措施,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此外,环境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理手段。

不断加强满足数据可视化的相关技术服务,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加强。

三、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虽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在我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传统发展模式
中国长期实行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生态环境 问题日益突出。
产业结构不合理
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单一,重工业比重过大,对资源过度开采和污染排放控制 不力。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城市规划不合理
部分城市扩张速度过快,缺乏科学规划,导致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
生态空间不足
城市绿化覆盖率低,生态空间不足,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加强执法力度
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切实维护环境权益。
建立环境监测与预警机制
通过建立环境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环境状况,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与管理水平
增强环保宣传教育
通过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环保理
念深入人心。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农药和化肥使用过量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药和化肥使用过量,导致土壤和水体 污染。
农业废弃物污染
部分地区对农业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处理 不当,造成环境污染。
04
中国生态环境对策研究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完善环境法律法规
在国家层面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之覆盖更广泛、内容更全面,从法律制度上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污染问题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 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 重,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 和有机物等。
耕地保护
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土壤 污染导致可用耕地减少, 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经 济发展。
治理难度
土壤污染不易被发现,治 理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综 合性的治理措施。
03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加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 促进生态文明发展论文

加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 促进生态文明发展论文

加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发展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党的十八大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完整部分提出并加以阐述。

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这对我们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生态环境法治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新要求之一,党的十八大又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完整部分提出并加以阐述。

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对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工业文明的超越。

这对我们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生态文明是由生态和文明构成的复合概念。

生态是生命与其存在环境有机联系的状态,它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作为生命体与生物圈以及与生物圈存在的环境的关系,亦即是人与其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各因素有机联系的状态。

文明是指社会状态的开化程度和进化状态,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自己的结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

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

这一阶段,总的来说,这时具体的自然环境支配着人们的生存,支配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是对自然的恐惧和感激,基本上还是适应特定的自然条件来生存。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的小论文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的小论文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的小论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严重破坏,许多珍稀物种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为了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首先,加强环境监管并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者付出更大的代价。

其次,我们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科技的投入,推动绿色技术、清洁能源等的发展。

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政府可以加大对环保科技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三,我们应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环境保护事关每个人的 vital 与未来。

政府、学校、社区等各方面应加强环保意识教育的宣传,鼓励公民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更多的公园和生态园区,让人们亲身接触自然,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第四,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环境友好型的项目。

例如,支持发展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农业等,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最后,我们还需要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加强跨国界的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没有国界,只有合作才能解决。

我们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政府可以加强国际合作机制的建设,共同开展环境保护项目的研究和实施。

综上所述,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企业和个人应加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同时,国际合作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在未来保护好我们的美丽家园。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改善这种局面,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本文将从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关注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

一、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量的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燃煤排放等污染源导致大气环境质量恶化。

城市中的雾霾天气时有发生,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2. 水污染问题突出。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排放等导致了中国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一些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用水安全。

3. 土壤污染隐患增加。

工业废弃物、农药化肥和城市垃圾填埋等导致了土壤的污染问题逐渐显现。

一些地区的土壤已经出现了重金属超标、有机污染物残留等情况,给农产品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4. 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由于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等人为活动,中国的一些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

一些湿地、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的功能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5. 农村环境问题突出。

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垃圾乱堆放、农药过量使用、农村污水排放等问题,给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改善这种局面,中国政府提出了“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力求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中国政府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积极推动了一系列的生态文明建设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调研报告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调研报告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调研报告一、内容综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详细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污染问题、生态系统退化、资源过度消耗等。

对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了详细检测和分析,总结了其污染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因素研究:深入探讨了导致生态环境现状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结构、发展方式、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影响。

也分析了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等社会因素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国内外经验借鉴:通过对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成功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总结了先进的生态保护经验和技术手段,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对策建议:根据现状分析、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国内外经验借鉴,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包括加强环境法规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科技创新等方面,旨在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背景介绍:当前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调研报告》之背景介绍部分:当前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频发,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特别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水源污染事件,更是让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也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

森林砍伐、湿地排水、草原退化等现象普遍,导致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这不仅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威胁到许多物种的生存。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优秀范文五篇)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优秀范文五篇)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惠及子孙的伟大工程,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为此,我们应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措施一、我国生态环境基本状况1、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和改善,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主要表现在:植树造林,防治沙漠化,水土保持,国土整治,草原建设,及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等,并逐步完善了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问题:虽然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然面临严峻形势,问题依旧大于成绩。

目前我国环境总体在恶化,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突出表现在:(1)、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生态恶化加剧,沿江湖泊、湿地等日益萎缩,水源涵养、调蓄洪峰等功能衰退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加剧了植被退化、土地沙化。

(2)、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现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356万平方公里,形势十分严重。

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以及长江中上游和横断山脉地区。

(3)、土地沙漠化严重。

我国北方的沙漠、戈壁以及沙漠化地区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5.5%,目前有5900多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和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是世界上受沙漠化之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4)、森林资源锐减。

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现状与挑战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加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一系列相关法律的出台和修订,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例如,《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强化了企业的环境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针对大气、水、土壤等具体环境要素,也出台了相应的专门法律,使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都有法可依。

执法力度也在逐步加强。

各级环保部门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严格的执法行动,对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一些重大环境违法案件得到了严肃处理,形成了有效的震慑力。

此外,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健全,环境监测网络日益完善,为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司法保障也在不断强化。

法院设立了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庭,提高了环境案件的审理效率和专业性。

通过司法手段,为受到环境损害的公民和组织提供了有效的救济途径,维护了公众的环境权益。

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环境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社会组织在推动环境法治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公益诉讼等方式,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法律法规的适应性和前瞻性有待提高。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一些新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现有的法律法规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

例如,在应对新兴污染物、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法律规定还存在一定的空白和不足。

其次,执法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

一些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权衡中,仍然存在重经济轻环保的现象,导致环境执法受到不当干预。

同时,环境执法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执法手段和装备还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论我 国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李 劢
(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 院
山东济南
2 5 0 0 0 1 )
量 。若按 目前 的消耗水平 , 绝大多数 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 林可采 的局面 。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 , 当代人 已经过早 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
3 结 语
生态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既是人类赖 以生存的环境, 也是人 类 发展的源泉 。制定切实可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保护我们 的环境 和我们赖 以生存 的家 园。即是我 国现代 化建设 中必须始终 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一项促进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 重要举措 , 生态环境关 涉到人们 的生 活质量 , 生态环境 的治理是 长期和紧迫的基础工程 ,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发展经济与环境保 护是并行不悖 的。 并强加我国的环保教育 ,大力支持循环 经济 、 绿色经济 、 低碳经济 的发展 , 不断完善环保方 面的法制法规 , 提高 公 民环保意识 , 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 作者简介 李劢 , 女, 山东济南人大学高级工程 师 , 研究方 向, 环境工程 , 环境评估。
2我国 生态环境 发展 对策
2 . 1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管理。 重视环境综合整治 建立统一 的环保管理机构 , 实施规范化 、 制度化管理 。 管理的 基础 是标准 、 法规和制度 。 我国制定 的所有环境法规和标准 , 原则 上适 合全 国各个地区。我国的 ” 三同时 ” 制度 、 排污收费制度 、 环 境影响评价制度 、 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 、 污染源 限期 治理制度 、 环 境保护 目标责任制 、 城 乡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及污染物集 中 与分散控制措施 等八项制度是 环境保护 实践 中证 明行之 有效 的 管理制度 , 有效地减缓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的发展趋势 。 2 . 2控 制 ” 三废” 污染物排放强度 , 改 善 区域 环 境 质 量 在现状排污 情况下 , 必须采取高 技术控制策 略 , 要 大力推进 城市集 中供热 , 提高城市煤气使用率 , 推广使用型煤 , 进一步加强 工业锅炉的技术改造 。 在激励开发模式下 , 按现状排 污强度和环 保投资 『 青 况, 预测年绝大部分 江段 主要 污染 物均 大大超 出水环境 承受能力 。在积极消减污染物排放 的同时 , 还应根据 图们江水 系 河 川径 流季节变化较大 的特点 , 充分利 用水 环境 容量 的季节变 差 规律 。 2 . 3统一规 划、 合理布局 , 搞好产业结构调整 在发展 经济 和保护环境 的双重压力面前 ,发展经济是核心 , 环境保 护是必要 条件 。工业是经济发展 的主力 , 同时又是环境 污 染的主要来源 。全国大约有 7 0 %左右 的污染物来 自工业企业 。其 经济发展的宏观布局及产业结 构必须确保可持续发展 , 必须与 区 域环境承受能力相协调。当前 , 要特别严格控制高能耗 、 排污强度 大、 污染物 毒性 高的企业项 目引入该地 区, 提倡发展轻 型化产业 , 在城市化过程 中要适 当扩大城市边长 , 减轻城市环境负荷。 2 . 4限制森林采伐 , 加速脆 弱生态环境逆转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以生态经济规 律为依据 , 按照 区域 自然 环境特点建立立体生态结构 , 使其形成相互依存 的立体物质循环 体 系。当前 , 首先要限制森林采伐 , 尤其应严控采伐 , 严格执行矿 业 开采许可证制度 。要严格执行植被恢复措施 , 对 因采矿造砀植 被破坏要进行恢 复。 对 因采矿引起的水土流失 , 要查 明责任 , 令其 修建水土保持工程或河道整治工程。

环境生态治理发展现状思考论文

环境生态治理发展现状思考论文

环境生态治理发展现状思考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生态治理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环境生态治理的现状,分析了当前环境生态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环境生态治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环境生态治理的发展现状1、环境生态治理的意义环境生态治理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它旨在通过人为干预,实现环境的改善和修复。

环境生态治理工作的开展,对于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环境生态治理工作的进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环境生态治理工作的力度,取得了不少成果。

在城市和农村污水处理方面,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化工、电子、造纸等行业的污染排放得到了控制。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保护,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

3、当前环境生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尽管环境生态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城市空气质量不断下降,许多地区的土地、水资源也面临严重的污染。

其次,环保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盲区”。

此外,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推进环境生态治理工作。

建议1、加强环境意识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是关键工作之一,它能够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政府应当加大对于环境保护教育的投入,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构建环境保护的共同体。

2、推进政策法规的完善政策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是环境生态治理中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当制定出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环保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

3、倡导绿色生活倡导绿色生活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当加强对于环保产品的推广力度,鼓励广大群众参与环保行动,通过绿色的生活方式,共同保护美丽的家园。

结语环境生态治理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我们共同为此努力,才能真正做到环境的改善和修复。

有关生态发展现状和措施的作文800字

有关生态发展现状和措施的作文800字

我们这个星球的自然环境的现状是引起全球关切的真正原因。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超快增长,世界上许多奇妙的自然栖息地被摧毁或摧毁。

这意味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都消失了,大自然的平衡被全部抛出绝境,地球无法像过去那样维持生命。

在仍在增长的地方尤为粗糙,在那里赚钱比照顾环境更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的原材料被用得太快,污染过多,许多不同动植物的家都陷入大麻烦。

为了应对照顾地球的挑战,我们需要在全球、国家和地方各级采取行动。

在全球一级,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减少碳排放,停止砍伐树木,并注重可持续发展。

各国必须共同努力,达成协议,解决气候变化和不同种类动植物损失等问题。

在国家一级,政府应制定严格的保护环境规则,投资于能够更新的能源,鼓励人们以对地球友好的方式生活。

我们还需要教导和告知人们照顾地球的重要性。

在地方一级,通过植树、管理废物、照顾其区域内不同的动植物等,免疫能够产生很大影响。

生态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需要立即关注和采取果断行动的复杂而紧迫的问题。

自然生态系统的恶化对今世后代的福祉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必须采取具体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

通过实施可持续做法,促进养护努力,培养深厚的环境责任感,我们可以努力与自然世界建立更牢固,更平衡的关系。

这些举措符合我们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确保我们公民世代幸福的努力。

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及其治理意义论文

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及其治理意义论文

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及其治理意义论文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及其治理意义论文摘要在总结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分析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治理意义,以期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黑龙江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稻;生态环境;发展现状;治理意义1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物及城乡生活污水逐年增加,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农用水体与土壤污染加剧,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农作物病虫草害严重,农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成为普遍[1]。

我国人多地少,近年来由于资源开发利用不科学,导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7%,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km2。

黑龙江省水资源匮乏,每年干旱面积达106.67万hm2。

同时,因不合理不科学用水,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我国有533.33万hm2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农村环境污染呈蔓延趋势,废污水随意排放,秸秆焚烧,人畜粪便进入河道,水体污染严重。

农业生产每年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十分惊人。

我国化肥年使用量达4124万t,平均用量在400 kg/hm2以上,鹤岗市郊区年化肥用量达到9256 t,平均化肥用量高达450 kg/hm2。

农民几乎不施用有机肥,连续多年使用化肥,化肥应用指标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污染而设置的225 kg/hm2的安全上限,化肥平均利用率仅为40%左右。

化肥的大量使用,使氮素浪费严重,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农业污染加剧。

农药污染也十分严重,全国遭受不同程度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超过933.33万hm2。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农药品种十分混乱,随意添加组合的现象十分严重。

据调查,鹤岗市郊区每年使用农药达到12 t,除30%~40%左右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耕地及农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决定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要抓生态环境保护,而且要抓生态环境建设,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立法转型滞后、执法行政主导局限性、司法功能偏差、法律监督力度不够。

加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应着力于立法实现跨越式转型、执法与司法逐步重整、发挥党领导下的公众参与。

关键词: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法制建设。

1、我国生态环境法制问题的特殊性
1.1环境问题自身层面的特殊性。

与国外相比,环境问题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总的来说一直较受重视并得到较有效的防治,与一些发达国家同期相比,我国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基本上避免了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而在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原生环境问题相结合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上,我国则比大多数国家严重得多,特别是近年来这个差距更为明显。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要抓生态环境保护,而且要抓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培育脆弱的原生环境并使历史遗留的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平衡恢复过来。

由此可见,我国的生态环境法学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模式,不能只重环境的污染防治,而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予以同等的或更多的关注。

1.2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原因。

一是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集中呈现。

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带来高消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严重,
生活污染在生态环境问题中的比重加大,生态环境问题集中呈现。

二是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冲突的特殊性。

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的速度高于城市,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国家不得不采取强行关闭“十五小”等作法来扭转劣势。

三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手段受到限制等。

1.3社会人文因素层面的原因。

一是人口众多,环境资源压力大。

二是公众环境意识水平较低。

三是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他社会问题交叉、重叠,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总体来看,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困难得多。

我国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2、我国现行生态环境法制存在的问题
2.1立法转型滞后。

我国环境保护法颁布二十多年来,法律的调整范围基本上未发生重大变化,环境法在立法上并未转型,依然是以环境污染防治法为核心的传统型环境法体系。

虽然我国环境基本法第2条、第7条和第三章都有广义环境保护的内容,但缺乏操作性规范,只相当于一种宣示。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只是负责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属于各经济主管部门的职责,而这些主管部门主要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已任,且大
都缺乏自己的执法队伍,自然资源保护的职责实际上是留给了司法机关,这是我国目前自然资源保护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2.2执法行政主导问题。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一直强调行政为主导,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种体制在我国有深远的历史渊源。

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环保行政主导一直处于不断加强之势,目前环保工作的重点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这使环保行政主导的特色更加鲜明。

我国几十年来环境保护以行政为主导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国污染防治避免了重复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行政主导。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我国在管理体制上将其人为地分割为土地、农牧、林业、海洋、矿产、水利等诸多产业部门和行政区划,这些行政部门和行政区划的第一职能并不是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必然造成体制上的混乱,反而导致行政主导的削弱。

2.3司法功能偏差。

我国现行环境司法主要分为五个领域: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民事案件、破坏自然资源刑事案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刑事案件、环境行政诉讼案件和环境行政赔偿案件。

我国刑法分则第六章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共规定了14种罪,其中只有3项是关于环境污染的犯罪(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这些犯罪在所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对人的生命健康侵害最直接,性质最恶劣,最应当受到刑法的严惩。

而事实上,司法实践中许多这类犯罪仅受到行政处罚或承担很有限的民事责任。

2.4法律监督力度不够。

我国环境法律监督大体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舆论监督、各政党和社会团体组织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司法监督等几类。

权力机关的监督在近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环资委多次听取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报告,对如何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坚持法律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组织并一直坚持进行了中华环保世纪行和环境执法大检查等活动。

司法监督主要是司法监督职能机关即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在环境监督领域这一块基本上是空白。

3、加强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建议
3.1 立法实现跨越式转型.我国已经比较成功地实现了环境污
染防治立法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正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立法的跨越式发展阶段,笔者提出如下初步设想。

我国的环境法(亦可称为生态环境法)应包括污染防治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法(亦可称为生态保育法)两大部分,前者包括现行的各污染要素防治的立法,也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和臭氧层保护立法(此二者亦与生态保育的规定相交叉)。

生态保育法包括生态保护法和生态建设法两部分,前者可分为生物资源保护法、非生物资源保护法和人文生态环境保护法三部分;后者包括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生态区域建设、国土整治、流域治理、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立法。

3.2执法与司法逐步重整。

首先,污染防治要向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相融合的行政刑法方向发展,将现行大量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具
有刑事责任性质的处罚,检察机关应积极参与。

其次,自然资源保护要逐步扩大民事保护的范围而缩小刑事责任的范围。

再次,生态建设的执法和司法要加强,我国生态建设立法一般号召性的宣示性规范多,义务和法律责任的规定少,执法环节薄弱,而司法更为欠缺。

由于生态建设立法是我国环境法制的新课题,如何加强执法和司法有待深入探索。

3.3积极引导公众参与。

环境利益是全体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利益,与其他法律权益相比,环境权益的公益性最为明显,在法律调整上,环境关系最需要一个凌驾于各种利益集团之上的仲裁者。

另一方面,环境关系的调整甚至超越了法律公平正义的局限,还要适用经济的法则和政治的法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生态环境严峻的大国来说尤为如此。

参考文献
(1)马世俊,中国生态学透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洪大用,当代中国环境问题[j],载《教学与研究》1998年8期
(3)陈仁,环境执法基础[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35.
作者简介:
王运(1972年10月—),男,助理工程师,现任职于利辛县环保局总工职务,从事污染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已发表专业论文4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