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案例教法和学法
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
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篇1)1.1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2.1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2.2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师】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物体发声时,振动的物体叫声源.1.通过如下活动:用手指感受讲话时喉头的振动、观看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里跳动、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向小玻璃管吹气发出声音,提问:发声的物体可以有哪些?2.通过了解蜜蜂、蝉等昆虫的发声情况,提问:物体发声的方式可以有哪些?学生讨论结果:有的动物依靠翅膀振动发声,有的动物依靠鸣膜发声.在刚我们的活动讨论中,学生们应该也感受到了声音及声音的传播就在我们生活中,那么接下来在归纳物体发声时的规律时,要注意观察物体发声时物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振动.2.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C)完成下列填空: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2.真空不能传声.完成下列实验:(1)“土电话”实验(如下图所示),(2)“真空铃”实验,(3)教材上第29页的想想做做.提问:①在土电话实验中,声音是通过什么物质传播的;②在真空铃实验中,随着抽气的进行,声音大小怎样变化?再让空气进入容器中,声音大小又怎样变化?说明什么问题?③拉开课桌后,声音大小如何变化?说明什么问题?答:①固体(或线)②声音先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③声音变小,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2.从“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可以观察到水波的形成和传播(如图),那么类似于水波,声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1.在进行真空铃实验进行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理解理想化推理实验方法的运用.2.声波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利用水波不仅可以较好的理解声波,同时还要让学生接受类比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熏陶.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C)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1次敲击声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1.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分析下列小资料,讨论声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开展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得出结论的能力,如对不同温度下空气中声速进行对比,对同一温度下不同介质中声速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得出多个结论.2.在对比得出结论时,还应注意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运用.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振动_______ ,人耳能听到的鼓声,是由___鼓皮的振动__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停止敲击后立即用手轻触鼓面发现它在__振动_____,按住鼓面则___停止____发声.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初中物理老师优质课教案
初中物理老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基本性质,知道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的。
2. 通过对力的作用效果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力的作用效果。
2.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探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 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对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
4. 巩固知识: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概念、基本性质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力的概念、基本性质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力的概念、基本性质和力的作用效果,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7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7篇】初中物理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动能和势能》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功》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渡句)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设计教学。
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
二、说学情本年级的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功》的知识,所以可以通过做功引入能量的概念。
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大,本班学生在平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能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本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比较容易。
(过渡句)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并且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验探究加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加了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过渡句)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难点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受哪些因素影响。
【难点】对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过渡句)教师必须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
(过渡句)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六、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图片如:湍急的流水能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并指出:流水、弹弓都做了功,便能推动水车,将弹丸射出。
这时候我将引导学生思考,它们都具有能量,而这个能量叫什么?有什么特性?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动能和势能(板书)【设计意图】我之所以采用这种举生活实例的方法,是因为本节课的知识点都是离生活很近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且能够将例子与本节课知识很好的结合,不显突兀。
初中物理课说课稿三篇
【导语】物理课总是很多学⽣都觉得很枯燥的课程,因为有很多物理量和实验都需要去背记和制作,但是对于物理⽼师来说⼀堂很好地物理课需要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同时把内容都灌输进去。
今天就给⼤家带来⼏篇优秀的物理说课稿模板和范⽂,希望各位⽼师喜欢。
初中物理课说课稿(1) ⼀、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 在本节之前,学⽣已经学习了⼀些化学知识,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
⽽本节开始了从⽣成何种物质向⽣成多少物质⽅⾯的过渡,引导学⽣从量的⽅⾯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以往⼀些学⽣不能正确书写化学⽅程式或进⾏有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内容是第四章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关重要的作⽤。
2.教学⽬标 教学⽬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标: (1)知识⽬标 ①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②学有余⼒的同学能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进⾏分类归纳。
(2)能⼒⽬标 ①培养学⽣的实验操作能⼒、观察能⼒。
②培养学⽣全⾯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
③初步了解⾃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法。
(3)情感⽬标 ①树⽴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法。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和运⽤质量守恒定律。
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 根据教学⽬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的特点,本节课我采⽤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
1.讲授法。
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头语⾔,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
如上课之初,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标,这样便于学⽣明确探索⽅向,激发学习动机。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册《声音的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4.培养学生勇于提问、敢于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知识的力量。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
本案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探讨、交流、分享。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学习效果。
4.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
本案例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乐器演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声音特征的变化。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声音特征进行探究,如音调、响度、音色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小组内开展讨论、实验、分享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教师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早晨的鸟鸣、车辆的行驶声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有什么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声音的感知和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特征。
3.教师简要介绍声音特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优秀说课稿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优秀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力和力的三要素,并能应用力的原理解决简单的力的问题。
二、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为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力和力的三要素》。
三、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包括示范法、讨论法、实验法和练法,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举个例子,假设学生正在推动一辆车,我会引导他们思考推动车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
2. 引入新知(10分钟)接下来,我会向学生介绍力和力的三要素的概念。
通过描述力的定义和三要素的含义,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示范和讨论(15分钟)然后,我会通过实际示范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和力的三要素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我会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实验来说明,并与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力的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探究(20分钟)在这一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力的实验和探究。
例如,引导学生进行推拉弹簧的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化对力和力的三要素的理解。
5. 小结(5分钟)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向学生强调力和力的三要素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何解决力的问题。
五、说板书设计-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六、说教具准备- 实验器材:推拉弹簧等。
- 教具:板书、示范物体等。
七、说反思与建议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力和力的三要素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通过实验和讨论掌握一些基本的解决力的问题的方法。
但同时,也发现有些学生对力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和混淆,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巩固和强化。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更多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需要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主动研究和批判思维能力。
2024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5篇)
2024年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吧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篇一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方案,以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为根据,以“减负增效、进步教学质量”为核心,优质教学为追求,促进学生开展为目的,围绕这题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才能和专业开展。
二、工作重点:1、标准落实教学常规。
2、进步初二年级的教学质量,稳定毕业班物理化学的教学工作。
3、积极组织参加教师的各类培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开展,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
4、继续完善三类课程建立,推出具有探究特色的课社团。
三、详细工作:〔一〕以常规促实效1、备课:集体备课。
按“四定”开展活动〔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做到主题明确、基于课程标准下导向课堂导向设计,集体讨论细化教学活动设计对应每节课三维目的的落实,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交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共同研究解决方案,资共享,精选例题和习题,在集体备课的根底上按照班级特点表达二次备课。
开学第1周及期中考试后,将对组内每位教师的教案进展检查。
2、上课:课堂上注重学生经历概念和规律的得出过程,精心设计问题和创设情景,重点推进“让学生想和说”,教学目的明确,aischool技术的使用辅助教学,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积极加强理化生知识和生活、社会的联络,精心设计环节,因材施教,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考虑和活动,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思维才能培养,进步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同时要求教师2分钟预备铃按时到岗。
加强实验教学。
根据中考改革的要求,理化实验操作考逐步进入中考总分〔分值为15分〕。
平时教学中按照上海市初中学业考试理化实验操作考试的范围,其中理化各六个实验,各年级六、七、八各任课教师明确考试范围和操作标准,方案安排各年级进展实验操作测试。
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
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压强”的知识有了更丰富的了解,本节知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从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1.知识与技能: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学会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关注科技的两面性,加强安全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从教材的安排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上看,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应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该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且较为抽象,所以教材中有关它的应用──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现象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但欠缺对问题深入的思考及理性的研究。
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从直观现象入手,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这节课综合采用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并辅以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创设情境,倡导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学法:把学生置身于大量的物理情景之中,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学习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产生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1、秋天树叶散落在马路边上,当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驶过路面时,树叶将()(从路边飞向路两旁/从路旁飞向汽车)2、为什么我国海军舰艇赴亚丁湾护航时,护航编队一般采用前后护航形式,而不采用“并排”护航?3、几十吨甚至上百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在空中飞行呢?(二)展示学习目标(三)新课教学1.流体概念的教学直接引出流体的概念──有流动性的气体、液体统称为流体。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初中物理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电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电功公式是掌握层次之一,又是第九章的开首篇,足见这节的重要性,在力学中,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
而在电学中,不但物体在电磁力作用下移动算做功,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
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由电功公式导出。
所以本节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2、知识目标A层次: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和做功形式2、会计算一个用电器的电功。
B层次:由公式W=UIT求U、I 。
C层次,运用串、并联电路特点及公式计算电功。
3、能力目标1、学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2、会读电能表的示数。
4、思想教育通过介绍一度电的用途,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
5、教学关键做好电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
6、准备教具课本图9-1所用仪器(将钩码换成小车),秒表、电能表、投影仪改幻灯机。
二、教法和学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
学法是讨论归纳法和感知探索法。
三、教学程序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提问。
提出与本堂课有关的易中难三个问题,分别叫ABC三个层次学生回答,为本堂课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
三个问题是:1.水流能做功吗?2.功的表达式如何?3.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第二个环节:引入新课,水流能做功,电流能做功吗?演示图9-1实验后,问:是什么原因小车被提起的呢?是因为有了电流。
即电流对小车做了功。
初中优秀物理教案设计
初中优秀物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音的关系2. 声音的传播:介质与声音的传播3. 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
2. 难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实验设计与操作。
四、教学方法:1. 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讲授法:讲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
4.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物体产生声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知识讲解: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讲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 实验探究:设计三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实验一:声音的产生材料:钢尺、桌子操作: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听钢尺振动产生的声音。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材料:气球、塑料管、棉花操作:将气球放在塑料管的一端,吹气球使塑料管内充满空气,用棉花堵住塑料管的另一端,听气球振动产生的声音。
实验三:声音的传播介质材料:乒乓球、桌子、铅笔操作:将乒乓球放在桌子上,用铅笔敲击乒乓球,听乒乓球振动产生的声音。
然后将乒乓球放入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再次敲击乒乓球,比较两次声音的大小。
4. 知识巩固: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巩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
5.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验证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6.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的实验创新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
物理说课稿优秀7篇
物理说课稿优秀7篇物理说课稿篇一一、关于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2、教材简析: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课上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和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既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3、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5、教学重难点:本节的重点是:(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本节的难点是:(1)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二、说教法和学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案例(优秀7篇)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案例(优秀7篇)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再熟悉不过。
对于初中的物理课程,为了学生能够更加理解明白,教师可以进行相关主题班会。
这里的7篇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案例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一、安全电压第二、用测电笔辨别火线第三、安全用电常识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安全用电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也是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需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具有实际意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的内容不同于前面规律性知识的学习,注重的是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好的体现了sts精神。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安全电压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学习使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过程(一)事例引课(2')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视频,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兴趣是的老师,具体事例引课比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老师试讲教案模板【优秀4篇】
初中物理老师试讲教案模板【优秀4篇】初中物理说课稿篇一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下面我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过渡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仍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持。
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实验与实例的作用,借助他们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对浮力的认识结合了前面所学的液体压强、压力,为后面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制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浮力及浮力的测量方法---称重法;使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认识现象,发现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难点: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三、说教法学法:教法:设疑,引导学法:观察、小组讨论、实验探究四、教学过程(一)列举实例,引入课题课件投影:水里游泳情景、海上轮船、热气球等图片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进行1、浮力概念的建立(1)让学生充分感受浮力的存在在盛水的水桶中放一个球,找一名学生按球,谈感受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列举生活中、身边的实例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浮力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思想。
(2)称重法测浮力?(教师设疑)同学们知道那么多关于浮力的例子,那么像铝块石块这样的物体在水中受不受浮力呢,如何来验证??学生小组讨论并说说自己的验证方案?根据学生说出的方案,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
(为学生准备的实验仪器有弹簧测力计、石块、杯子、水)在学生说和做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弹簧测力计挂着石块放入水中时示数比在空气中是减小的,那减小的那部分就是浮力,指出这种方法即称重法测浮力,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在液体中受浮力,且浮力的大小为F浮=G-F′④对于浮力的方向,可让学生回答。
光的反射优秀说课稿
光的反射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光的反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光的反射”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发生的现象。
这部分知识不仅为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等后续内容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主要包括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光路可逆等内容。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光的反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但对于光的反射现象和规律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规律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心理方面,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光的反射定律。
理解光路可逆的原理,能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经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和理解。
光路可逆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反射现象,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质量》说课稿
《质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质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质量》这节课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密切相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质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密度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首先,质量是描述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其次,对质量的测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质量的科学概念和测量方法还不够清晰。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对质量和重量的区别容易混淆,对天平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够熟练等。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实验、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了解常见物体的质量,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3)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质量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质量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2)天平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质量的概念、单位等基础知识。
第2节+光的反射+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以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同时,我还将在教学中融入科技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在科技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问题导向
1.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如提问:“为什么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光的反射现象。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解释光纤通信的原理,或设计一个利用光的反射现象的创意小制作。
第2节+光的反射+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的反射”是一节重要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现象,掌握反射定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作为一名特级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设定在我校八年级的一个普通课堂,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对光的反射现象还较为陌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我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水面上的倒影、镜中的自己等,让学生感受到光的反射现象无处不在。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探讨反射定律,并通过实验验证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初中物理如何说课稿
初中物理如何说课稿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传授物理知识,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为了有效地进行初中物理的说课,教师需要精心准备说课稿,确保内容既全面又具有针对性。
以下是一份针对初中物理课程的说课稿范例。
一、教学目标在开始说课之前,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对于初中物理而言,教学目标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物理概念、原理和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教育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接下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概述,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情分析。
1. 教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如“力和运动”、“光的反射与折射”等,并概述将要讲解的知识点。
2.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对相关预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详细规划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具体的教学活动。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视频播放或生活实例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清晰、准确地讲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和逻辑性。
3. 实验探究: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物理现象。
4.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强调知识的应用和拓展,提升学生的理解层次。
教案 初中物理 说课稿
教案初中物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简单机械的计算方法。
3. 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特点和计算方法。
2. 难点: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简单机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都是什么?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特点和计算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实验演示:演示各种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工作过程。
5.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简单机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特点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熔化和凝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温度、物态变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质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规律。
这部分内容不仅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而且对于后续学习比热容、内能等知识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本节课主要包括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以及熔化和凝固曲线的分析等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让学生了解物质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熔化和凝固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冰的熔化、蜡烛的凝固等。
但是,他们对于熔化和凝固的本质以及相关的物理概念还缺乏系统的理解。
此外,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两种状态变化。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能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3)会描绘熔化和凝固曲线,并能根据曲线分析物质的状态变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3)通过对熔化和凝固曲线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图像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案例教法和学法
————————————————————————————————作者:————————————————————————————————日期: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案例教法和学法
Tags:初中物理说课案例教法和学法
字号:T|T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集锦(5)
第五部分:教法和学法
案例1:《透镜》
过渡语:继教材分析之后(包括: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处理),下面我要说的是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二、教学方法
教法的总体构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
本节课以启发诱导为主,讲授法与提问法相结合,设置了激趣引题,自主学习→ 解疑点拨,合作探究→ 实际应用,思维拓展→激励评价,课后延伸的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三、学法指导
八年级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有限,但很活跃,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实物(如放大镜)感兴趣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发他们对物理现象作仔细观察、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物理规律。
学生在学习该节课时,刚刚学过光学中光的折射原理,并且知道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
这节课是学习光的折射的应用——透镜。
已有知识既可以为学生形成知识正迁移,也可能使学生混淆,形成知识负迁移。
所以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网络。
前几章学生已接触了大量光学知识,这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很有帮助,可让学生采取类比、模型、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等学习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
案例2:《升华和凝华》
过渡语:前面对教材与学情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相辅相成的,统一的。
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是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的自主观察法和讨论法。
新课改的要求可谓三管齐下:知识传授、过程方法和情感培养。
要达到这么高的要求必须充分贯彻“主体、互动、生成、发展”的原则。
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学生居于主体地位。
这绝对不可动摇,但是也且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应该说“体”和“导”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和归
宿,后者是前者的促进和保障。
学生的探究不能由教师代替,但必须由教师保驾。
学生探究的核心部分是观察和讨论,教师保驾的主要手段是启发引导,因此教法和学法就取名为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的自主观察和讨论法。
案例3:《蒸发》
过渡语:前面对本节教材、教学目标、设计理念进行了解说,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教法和学法。
四、说教法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本节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疑激趣引出课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试验验证得出结论——教师点拨解疑释疑——创意设计应用实践——总结评估交流感受——课后实验巩固强化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五、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的学习主要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案例4:《力》
过渡语:刚才我对本节教材、(包括: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点)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教学方法与策略。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法
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法、交流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力的三要素”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以记笔记的方式将结论记录下来,教师通过主机收集相关信息。
2. 学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教育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评析、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等方法达到学习目的。
例如:在学生自主学习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概念时,首先让学生通过连接在国家远程教育网找到关于这两个知识点的模拟实验,然后仔细观察,最后以小组交流讨论的方法来完成整个学习。
又例如:在学生练习后,先让学生相互交流评析,然后教师进行集体订正。
案例5:《浮力》
过渡语:以上是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教学方法的和学法指导。
三、说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分组实验、探究、讨论、比较、讲授和归纳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说学法指导
学习是单纯的接收过程吗?当然不是,皮亚杰和奥苏泊尔的研究都表明学习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与外部世界进行互动,并主动构建的过程。
近些年来,我通过一些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感到授之于人“所以然”不如授予人“之所以然”。
所以学法指导采用:
(1)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只有有了疑问才有学习的动力。
而问题的解决恰好就是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使用在其他方面。
本节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是教给学生“五会”。
会观察、会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会用实验进行探索,会分析总结规律、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