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二、教学重难点:1、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
2、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强调了诵读要做到“声断情不断”,加强了诵读的多样化(录音范读,老师范读、自读,齐读,表演读)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例如:按照教学预设,出示问题:“怎样评价王戎这个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基本上大功告成。
突然有学生提出:“‘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我认为王戎也在动,他在动什么呢?”我马上组织讨论,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1)诸儿动的是脚,竞走取之。
(2)王戎动的是眼睛,要善于观察。
(3)王戎动的是会思考的大脑,然后我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地去评价一个人。
3、注重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个字,理解文言词汇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了解故事情节,3、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流利朗读这篇文言文,能够理解文中大意。
教学难点: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展示多媒体)同学们你们看,这有颗硕果累累的李树,你们想不想摘几个吃啊?但有一个小朋友并没有去吃,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停顿特点。
3、品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简单了解文中思路。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事。
(板书:王戎)明确: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板书:道旁李树、唯戎不动、此必苦李)2、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明确: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3、小组讨论,从中可以体现出王戎怎样的品质?明确:他善于观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善于思考和分析,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思考路边的李子无人摘的原因,进行分析、推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4、这件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应该怎么做?明确: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品质,他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王戎不取道旁李》经典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并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情节。
o学生能够理解王戎的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所体现的品德,如谦逊、谨慎、有远见等。
o学生将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文学术语和概念,如“道旁李”、“谨慎”、“远见”等。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讨论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王戎的行为动机和背后的价值观,形成自己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o鼓励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从文本中感受王戎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o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逐渐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王戎这位历史人物的敬意和对谦逊、谨慎、有远见等品德的认同。
o通过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面对诱惑和选择时,应该保持谦逊和谨慎,具有远见和判断力。
o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追求真、善、美,远离虚荣和浮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学生对《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准确朗读和深入理解,包括王戎的行为动机和所体现的品德。
o学生对文章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和领悟。
o学生对相关文学术语和概念的学习和掌握。
2.教学难点:o学生对王戎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所体现的品德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o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王戎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形成自己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o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文、注释、译文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介绍。
o设计观察、讨论和感悟的活动方案,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o收集与王戎和《王戎不取道旁李》相关的文学评论和解读文章,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2.学生准备:o预习《王戎不取道旁李》,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o收集与王戎和《王戎不取道旁李》相关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o思考和想象王戎在面对道旁李时的内心活动和决策过程。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诗文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领悟诗文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戎及其作品《王戎不取道旁李》。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句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析诗文中的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领悟诗文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5. 巩固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景对话。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王戎不取道旁李》诗文。
2. 结合诗句,分析诗文中的人物形象。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2023
举例:通过对比王戎与其他孩子的行为,突出王戎的自律和诚信品质。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四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句式、词语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解释。
举例:课文中“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学生可能对“树在道边而多子”与“此必苦李”之间的关系理解困难。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诚信、自律的思考,效果不错。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在时间把控上,我还可以更加精准,确保新课导入简洁明了,为后续教学内容留出更多时间。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生字词的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一点,通过设计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生字词。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需要我在旁边适时引导,确保讨论围绕主题展开。同时,在实验操作环节,我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完成实验,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效果较好,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发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引导学生从王戎的品质中感悟诚信、自律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古文的韵律美,提高审美素养。
5.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熟记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领悟故事寓意。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教案(多篇)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王戎聪慧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多动脑,勤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语言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把故事讲精彩。
【课前解析】关注人物: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采秀彻。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
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关注出处:《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关注内容:本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关注词语: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
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
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
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教学目标】1. 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重点)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王戎生平及《世说新语》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我们来看看课文《精卫填海》,回忆一下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出示课件2)今天,让我们走进另一篇小古文,出示课题。
语文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
语文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雅量》。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七岁小孩王戎在面对道旁李子树时,能够冷静思考,不盲目跟从其他小孩去摘取李子的故事,体现了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文言文简短精炼,语言简洁却含义深刻,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良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文言文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对文言文的语法、词汇的理解还比较薄弱,需要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引导。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有趣的故事往往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来引导他们学习文言文。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认识“戎、诸、竞”等生字,会写“戎、尝、诸”等字。
-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感受文言文的节奏美。
- 引导学生运用注释、插图等方式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培养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风。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如“戎、诸、竞、唯”等。
- 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 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简洁性、省略性等。
2.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如词类活用(“诸儿竞走取之”中的“走”,古义为“跑”)、省略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等。
- 能够从王戎的行为中领悟到思考和观察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种品质。
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范文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范文3篇元旦已经过去了,新的学期不就的将来就要来到。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戎 .诸”等字。
2.理解文言文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文中故事,体会文中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1.朗读停顿。
2.得出启示。
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
2.分角色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特点。
(二)再读课文,说说文中故事。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读完这篇文言文有何感想(点名说说:文中主要人物王戎与朋友出去游玩,正巧看到道旁长着一些李子,多的把树枝都给压弯了,伙伴们看到这场景便争先恐后的去摘,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不动。
)2.王戎为何与他人不同,他是发现了什么吗(生答:王戎认为这李树长在道路边上,竟然还能有这么多的果实,一定是苦李。
)3.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推断吗(生可按自己的理解作答:道路上人来人往,假设李子真的好吃,估计早就被摘光了,又何来压断树枝之说。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点人逐句翻译。
2.多媒体出示本文翻译。
引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课文相关图片给学生展示,以此激起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给时间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字词的理解: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李: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确实这样。
文章的翻译:王戎七岁的一天,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出去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许多小孩就争先恐后地爬上树去摘李子。
但是王戎没有爬上去。
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他不上去摘果。
王戎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也有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那人摘来放在口里面尝,发现情况果然如此。
3.学完这篇文言文后有什么感受,收到什么启示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的首篇课文。
全文仅用49字,生动介绍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年时善于思考、冷静推断、“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本文语言精炼,浅显易懂。
故事情节描写清晰、生动,且留有想象空间,适合学生运用学法阅读实践、朗读积累、练讲故事。
【学情分析】1.学有基础:四年级学生已有较丰富的文言文学习经验,通过三上《司马光》、三下《守株待兔》、四上《精卫填海》等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初步习得了文言文的朗读和阅读理解的方法,学习新课难度不大。
但对“之”等一词多义的理解有难度,要联系上下文,根据学情指导。
2.学有梯度:本文所讲述的故事虽在古代,但主要人物是儿童,故事简短、生动、有趣,又有韵味,还有王戎所表现出来的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个性特点也让学生喜欢、佩服,紧贴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很有新鲜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习题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经过二上“借助提示,复述课文”、二下“借助提示讲故事”、三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几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复述训练,对复述故事有了一定的经验,由于本课是文言文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将文言词转化成白话语言,再按一定顺序比较完整、清楚地讲述,达成“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这一目标,需要教师依据学情,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有梯度的实践训练。
【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
3.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冷静推断的神童形象。
【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讲这个故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简要复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6、能初步理解古今异义和一字多义。
教学过程:一、链接已知,揭示课题1、相信大家读过许多的故事,你能根据图片说出故事的名字吗?(出示: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对比两个故事,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自幼聪明)2、是的,司马光、曹冲自幼聪慧,他们的故事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其实,这样年幼聪慧的人还有很多,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指读——齐读),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2、指名读课题。
(1)老师发现同学们读得很有特色,“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七个字可以根据人物、事情、地点稍作停顿,谁来试试?(2)再次齐读课作好题。
(出示停顿)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1)“戎”是个生字,读一读。
(PPT出示“戎”的古字)大家看,“戎”这个字特别意思。
你看,右上的“戈”代表兵器,左下的部分代表铠甲,两部分合起来是武器的总称,这是“戎”的本意,这样的字在古汉字中叫会意字。
后引申为军队、战争等义。
观察图片,士兵身上穿的衣服就叫“戎装”、“兵戎相见”(以武力相见。
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2)了解了这个字,能写好它吗?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一长横一短横,最后两笔是撇、点4、王戎不取道旁李,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打开书本,翻到110页。
二、初读古文,感受文韵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读准字音:(1)生自读(2)指名读(2-3人),相机正音。
(3)读好多音字“折”。
师:在这篇小文章里有一个多音字,就是这个“折”,你们还知道它另一个读音吗?生:she师:为何在这里读zhe枝,而不是she枝?师:(出示插图)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李子特别多)多到把树枝都压弯了,你看,观察不同读音的意思,你发现当表示弯曲时我们只能读“zhe”,这就叫音随意走,字的读音会随着字义的变化而变化。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 学生能理解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如“诸”“竞”“信然”等。
- 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语感。
-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文意,提高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背诵全文。
-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如“尝”“走”等。
- 能够准确地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2.2 教学难点- 体会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理解其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优秀品质。
- 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感受文言文简洁、精炼的语言魅力,并能够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3. 教学过程3.1 导入(3分钟)- 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提问学生从这个故事中能看出司马光具有什么品质(聪明、机智、善于思考等)。
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同样是展现古代儿童智慧的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
3.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例如“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尝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朗读,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如“戎”的读音为“róng”,“诸”的读音等。
3.3 精读课文,理解文意(20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的意思。
- 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为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尝”是“曾经”的意思,“诸小儿”就是“许多小孩子”,整句话的意思就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大意。
(3)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提炼中心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意识。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探究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2.1 掌握并运用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
2.2 理解并领悟文章所传达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3.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2 文章深层次意义的挖掘。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章。
(2)简介作者王戎及其作品背景。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道旁李”吗?为什么王戎不取道旁李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
4.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字词句。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小组讨论,解决生僻字词。
4.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4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巩固字词句。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文章道理的理解。
4.5 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主题,进行故事创作。
(2)学生分享创作成果,大家共同欣赏、交流。
五、课后作业5.1 熟读并背诵课文。
5.2 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写一段话。
5.3 思考: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像王戎一样,不取道旁李呢?将自己的想法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6.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作业的完成质量。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体会古文的表达方式。
(3)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故事,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直、勇敢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掌握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味。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5. 练习与反馈:(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进行课文背诵练习,教师检查。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表达能力。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人写的《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冷静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
全文仅用四句话,就表现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让学生在读中得到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针对本课的教学,我进行了以下反思: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学生之前对文言文的体裁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 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 能正确流利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4.能够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篇课文。
本课设计了一个课时,在备课的时候就在思考如何在一个课时的时间带给学生更多的收获,哪些是学生明显知道的信息,哪些是需要老师课堂上引导提升的方面,以何种方式来引导,突破重难点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最多的方面。
一般文言文的学习,我认为大概过程是:1、初读课文,疏通文字,2、再读注释,理解词义,3、联系上下文,逐句翻译,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5、背诵全文,体悟内涵。
一、整堂课下来,觉得呈现比较好的方面:1、首先我用“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齐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从课题入手,抓住一个“戎”字,理解“戎”的字义,联系上下文解读课题。
2、在读熟、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和课文中的批注试着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创设自读自悟的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小古文,最后全班一起学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体会王戎的聪明机智、善于观察。
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理解意思,读中领悟道理。
3、小古文故事性很强,适合表演,于是我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在阅读、表演的过程中,真正将书本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本课,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
在理解本课的基础上,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经据典,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
四岁让梨的孔融,五岁称象的曹冲,七岁破瓮救友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
在他的身上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戎”:出示甲骨文“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武器、军队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
文章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因为四年级学生很少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辨析中感知“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道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文言文”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个文言句子,指名朗读,并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和我们今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明:这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语言,被我们称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3.引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教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4.识记“戎”字,怎样记住这个生字?教师相机点明:“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5.学生做扩词训练:“戎”可以组什么词语?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初识文言文,并借助题目随文识字,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每一个字音读准。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生字“戎”“诸”“竞”。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小组商议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这三个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预设:(1)诸,可以用换部首的方式识记,“赌”将“贝”换成“讠”。
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记者的语言”。
(2)竞,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识记:竟—竞。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理解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不盲目跟从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王戎的思考过程,理解他不摘李子的原因。
2、教学难点感受王戎的聪明才智,学习他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古代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叫王戎的小朋友。
(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2、齐读课题,理解课题的意思。
(王戎不摘取道路旁边的李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生字词:戎、尝、诸、竞、唯指名读,正音,再齐读。
4、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习第一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理解“尝”“诸”的意思。
(尝:曾经;诸:众多)这句话交代了什么?(王戎的年龄和人物)2、学习第二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理解“多子折枝”“竞走”“唯”的意思。
(多子折枝:李子很多,把树枝都压弯了;竞走:争着跑过去;唯:只有)面对满树的李子,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王戎又是怎么做的?指导朗读,读出其他孩子的兴奋和王戎的冷静。
3、学习第三句“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理解“之”“此”的意思。
(之:指王戎;此:这)别人问王戎什么?王戎是怎么回答的?王戎为什么说这一定是苦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路过的人摘光了,不会还留在路边挂满枝头。
)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王戎的聪明。
(四)深入探究,体会品质1、小组讨论:从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件事中,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2、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意图】《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这篇故事性体裁的文言文,内容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哲理蕴含深刻。
本单元语文阅读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
简要复述课文”。
根据课后练习的编排“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教学重点,为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以理解为根本,以积累为落点,采取两步讲述:第一步:朗读课题,知题预测,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二步:朗读课文,分清层意,按照情节顺序简要讲述故事内容。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感受文言文的语言和音韵;2.运用多种方法(如借注释、猜字义、查字典等)读懂课文内容,梳理情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3.朗读人物的对话句,在了解这句话的表层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想法,从而赏识评价人物;4.诵背课文,联系实际,补充情节。
创造性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如借注释、猜字义、查字典等)读懂课文内容,梳理情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教学过程一、主题导入,释题感知。
1. 单元导读揭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导读中两句诗揭示我们本单元主题。
(齐读)师:是啊,时间如河,大浪会淘洗掉沙子,留下真金。
在历史长河中能留下名字的都是上才智出众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被记录并流传下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他的故事就被收录在《世说新语》这本书当中。
(《世说新语》简介)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其中的一个人物,他就是:王戎。
“戎”是我们既要读好也要写好的生字,出示“戎”的演变图示,解字义并指导书写。
2. 释题根据学生朗读,指导读出节奏,指明古文的停顿与意思有关。
题意指的是:王戎不摘取道路旁的李子。
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 质疑是啊,路旁的李子多么诱人,他为什么不摘呢?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找答案。
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
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概述: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介绍1.2 课文故事梗概1.3 学习目标及重点第二章:课文讲解2.1 讲解课文内容2.2 分析王戎的性格特点2.3 引导学生思考王戎的行为动机第三章:生字词学习3.1 生字词解释3.2 生字词朗读与书写3.3 学生互动练习第四章:句子解析4.1 重点句子解析4.2 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4.3 学生模仿练习第五章:课堂讨论与总结5.1 学生分组讨论5.2 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5.3 总结课文中的道德观念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课文中的故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王戎的行为。
3. 运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生字词书写与朗读准确性3. 句子解析的准确性4. 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思考深度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王戎不取道旁李》2. 生字词卡片3. PPT课件教学时长:每章内容教学时长约为45分钟,共225分钟。
教学建议:1. 在讲解课文时,注意语气和表情,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2. 在生字词学习中,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语文基础能力。
3. 在句子解析环节,引导学生关注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4. 在课堂讨论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这份教案能对您的公开课有所帮助!如有需要,欢迎随时提问。
第六章:角色扮演6.1 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6.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6.3 组织角色扮演展示第七章:道德观念分析7.1 引导学生分析王戎的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7.2 学生分享个人对道德观念的理解7.3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观念第八章:拓展阅读8.1 提供与《王戎不取道旁李》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8.2 学生自主阅读拓展材料8.3 学生分享拓展阅读的心得体会第九章:创意写作9.1 给学生布置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主题的写作任务9.2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练习9.3 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写作成果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学生总结本次公开课的学习收获10.2 教师进行课程反馈和总结10.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延续前述章节的方法,根据每个章节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1篇】一、文本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这是统编教材进入三年级以来选取的第四篇文言文,选取的文言文都有内容简短、语言浅显、内涵丰富的特点,它们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篇课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广为流传的一个小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满了李子,大家都争着跑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真如此。
“道旁苦李”这一成语便出于此。
课文虽然简短,却生动地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聪明孩童形象。
课后有三道习题,题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其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对学习文言文一以贯之的学习要求。
题二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结合注释是读懂文言文最直接高效的方法,也只有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才能讲好故事。
对本课的学习不仅要读好课文,读懂故事,还要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接触小古文的学习之后,对这种篇幅短小,语言通俗,蕴含道理,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小故事是很感兴趣的。
了解了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基本上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内容。
课后提出的把故事讲一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把故事讲生动。
激发每个学生课下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目标解读】课后习题的安排体现了从读到讲的过程,多形式地读好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故事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读懂的基础上讲清楚故事内容体现了紧密的层级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学习目标:
1、掌握三个生字。
2、本篇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学习过程:
课前谈话:初识文言,文言文
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两句话和现代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
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还记得么?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板书:文言文言文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教写生字“戎”字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齐读课题。
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一、读正确,读出节奏
在预习时,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
师准备有“曰”的字理知识,“折”的三个读音,在学生需要时教给学生。
多名学生读后出示去掉标点的文章,学生读。
二、读懂,能讲这个故事
谁能用现代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
师提示: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办法。
理解了意思再来读又会不一样了,齐读。
三、写字
王戎的小伙伴用文言怎么讲?“诸小儿”“诸”是什么意思?先给“诸”组个词吧?出示“汉之星”中“诸”的组词。
生读写诸。
“争抢着跑”文言怎么讲?“竞走”“竞”和哪个字特别像?出示“汉之星”中“竞”和“竟”的字源知识,学生进行分辨,书写记忆。
我们把这些字送到文中再读一遍。
四、背诵
这篇文言文只有49个字,四句话。
现在能背下来么?
五、拓展
这篇文章出自《世说新语》,全书有一千多则文言文。
我们猜想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记述这件事?从哪句话看出他聪明?他为什么这样讲?依据是什么?你认为王戎聪明在哪里?
《世说新语》里全是这类暗含聪明故事的文言文,有兴趣读的可以找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