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第十二章可靠性管理

合集下载

可靠性管理基础知识课件2016.10.13精选课件PPT

可靠性管理基础知识课件2016.10.13精选课件PPT
计划检修
第一类非计划停运 第二类非计划停运 第三类非计划停运 第四类非计划停运 第五类非计划停运
状态划分及术语定义
8
2.术语定义 ■状态定义
在使用(ACT)―设备处于要进行统计评 价的状态。在使用状态分为可用(A) 和不可用(U)。
状态划分及术语定义
9
可用(A)-设备处于能够执行预定功 能的状态,而不论其是否在运行,也不 论其能够提供多少出力。可用状态包含 运行(S)和备用(R)。 不可用(U)-指设备不论其由于什么 原因处于不能运行或备用的状态。不可 用状态分为计划停运和非计划停运。
不可用小时(UH)-设备处于不可用状态的小 时数。不可用小时等于计划和非计划停运小时之 和或统计期间小时与可用小时之差。
21
状态划分及术语定义
利用小时-指机组毛实际发电量折合成毛最大容 量的运行小时数。
利用小时=发电量/额定容量
如:洞坪公司2013年发电量26696.72万kW.h, 利用小时=26696.72万kW.h/11万kW=2426.97h
上述第1~3类非计划停运状态称为强迫 停运(FO)。
17
状态划分及术语定义
停用(IACT)-机组按国家有关政策,经规 定部门批准封存停用或进行长时间改造而停 止使用的状态,简称停用状态。机组处于停 用状态的时间不参加统计评价。
18
状态划分及术语定义
■容量、电能、时间术语定义
毛最大空量-1台机组在某一给定期间内, 能够连续承载的最大容量。一般可取机组的 铭牌额定容量,或经验证性试验并正式批准 确认的容量。 毛实际发电量-机组在给定期间内实际发出 的电量。 毛最大发电量-机组在给定期间内,连续按 毛最大容量运行所应发出的电量。
36
Thank you

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

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

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一、引言可靠性管理是一种以提高产品或系统可靠性为目标的管理方法。

本文档旨在制定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以确保产品或系统在设计、制造、测试、运营和维护过程中的可靠性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二、术语定义1. 可靠性:产品或系统在特定条件下正常工作的能力,通常以故障率、可用性和维修时间等指标来衡量。

2. 可靠性管理: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可靠性策略和措施,以确保产品或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达到预期的可靠性要求。

3. 可靠性工程:通过应用工程原理和方法,识别和消除潜在的故障源,提高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

4. 可靠性测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和负载条件,评估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

5. 可靠性评估:通过收集和分析产品或系统的故障数据,预测其未来的可靠性表现。

三、可靠性管理流程1. 可靠性需求分析- 确定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包括故障率、可用性、维修时间等指标。

- 分析产品或系统的使用环境和负载条件,确定可靠性设计的基础。

- 确定可靠性测试和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2. 可靠性设计- 通过应用可靠性工程原理和方法,识别和消除潜在的故障源。

- 选择可靠性高的组件和材料,确保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

- 进行可靠性模拟和分析,评估设计的可靠性水平。

3. 可靠性测试- 制定可靠性测试计划,包括测试方法、测试环境和测试时间等。

- 进行可靠性测试,记录和分析测试数据。

- 根据测试结果,评估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水平,提出改进措施。

4. 可靠性评估- 收集产品或系统的故障数据,建立可靠性数据库。

- 分析故障数据,计算产品或系统的故障率、可用性等指标。

- 预测产品或系统的未来可靠性表现,评估其是否满足可靠性要求。

5. 可靠性改进- 根据可靠性评估结果,制定可靠性改进计划。

- 优化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提高可靠性水平。

- 定期进行可靠性验证,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四、可靠性管理责任1. 高层管理人员应确立可靠性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可靠性管理

可靠性管理

可靠性管理第一节概述一、可靠性管理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可靠性管理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其概念是:每个生产系统、生产过程和产品,都会涉及到是否可靠的问题。

一般来说,可靠性的定义是:“一个元件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预计的时间内能够完成预期功能的度量。

对电力可靠性管理,原电力工业部颁布的《电力工业可靠性管理工作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作了明确表述:“电力电业可靠性是电力系统和设备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适合现代电力行业特点的科学管理方法之一。

”以上的表述提出了电力可靠性的深刻内涵,即“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安全管理”。

与常规质量个安全管理的区别在于“全过程”。

全面的质量管理虽然在国内应用多年,使用制造行业产品、设备的电力工业如何实现从设计制造到生产运行的全面质量管理,一直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

可靠性管理的应用,把电力工业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检修等各个环节贯穿起来,各个环节都实行可靠性管理,从而实现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电力系统原有的安全管理是把设备故障作为一种偶然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后对其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反事故技术措施,对于防止类似故障重复发生是非常有效的,可靠性管理系统地、全过程的从整体宏观上统计分析系统和设备,从而突破了原安全管理的范畴。

可靠性管理是对系统、设备安全管理的创新。

综上所述,可靠性管理是对系统、设备进行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手段。

它通过统计分析解释了电力生产各个环节中的问题。

它不局限于对摸个单一时间的评价,而在于总体的统计分析,不仅可以定性,而且可以定量。

通过可靠性分析,解释电力生产中各个环节问题发生的规律及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的防范与控制措施,从而实现了电力系统和设备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安全管理。

我国电力行业开展可靠性管理的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期已建立了管理系统。

目前可靠性指标已经作为评价机组总体运行状况优劣的主要依据。

全国自考质量管理学(可靠性管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质量管理学(可靠性管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质量管理学(可靠性管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任何元件、产品或系统最终都会失效直到彻底损耗,所以可靠性的因素有( )A.能力或效能B.规定的时间C.特定的运行条件D.概率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2.MTBF指的是( )A.纠正性维修时间B.预防性维修时间C.平均失效间隔时间D.平均修理时间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3.运行可用性的定义为( )A.A0=MTBM/(MTBT+MDT)B.At=MTBM/(MTBT+MDT)C.A0=MTBF/(MTBF+MTTR)D.At=MTBF/(MTBF+MTTR)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4.被称为夭折期的是( )A.早期失效期B.可用寿命期C.耗损期D.报废期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5.在产品寿命周期中,失效率比较低的阶段是( )A.早期失效期B.可用寿命期C.耗损期D.衰退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6.故障树分析(FTA)的目的是( )A.显示故障和原因之间的关系B.识别故障发生的所有方式,以确定其影响和严重程度C.确定系统的可靠性大小D.确定故障的可维修性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7.产品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生的失效属于( )A.功能性失效B.可靠性失效C.早期失效D.晚期失效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8.下列维修活动中属于纠正性维修的是( )A.对发生故障的零件进行更换B.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C.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D.为设备加润滑油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9.半导体产品的烤机试验.将产品暴露在高温下,来强制缺陷发生,这种可靠性试验属于( )A.可靠性测定试验B.可靠性鉴定试验C.可靠性验收实验D.环境应力筛选试验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10.在下列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中,相对来说更需受采用冗余技术的是( )A.汽车B.飞机C.摩托车D.火车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11.用来表示没备不因为失效而停机的可能性或慨率的指标是( ) A.可靠性B.可维修性C.可用性D.可靠度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多项选择题12.可靠性包括哪些要素( )A.规定的时间B.能力或效能C.可能性或概率D.可用性E.特定的运行条件正确答案:A,B,C,E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13.MTBM包括( )A.纠正性维修时间B.等待时间C.预防性维修时间D.其他时间E.失效时间正确答案:A,C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14.MDT是______之和( )A.纠正性维修时间B.等待时间C.预防性维修时间D.其他时间E.失效时间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15.可靠性水平或相应的能力可以通过______来度量( )A.可靠性B.失效率C.平均失效时间D.平均失效间隔时间E.等待时间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16.累积火效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表示的是( )A.失效率B.首次出现失效的时间C.单位时间的失效数D.失效时间E.常数正确答案:A,C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17.从试验的目的来看,可靠性试验有( )A.可靠性测定试验B.可靠性鉴定试验C.可靠性验收试验D.环境应力筛选试验E.可靠性增长试验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18.度量可靠性水平或相应的能力的指标有( )A.可靠度B.失效率C.产品寿命曲线D.平均失效时间E.平均失效间隔时间正确答案:A,B,D,E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19.对于具体的元件,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通常包括的信息有( )A.故障模式B.故障原因C.故障影响D.纠正措施E.危害点评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可靠性管理名词解释题20.可靠性正确答案:可靠性:指元件、产品或系统在特定的运行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其预定功能的能力或概率。

质量管理学第十二章精益生产

质量管理学第十二章精益生产

不足: 缺乏对全员参与的强调和重视 对项目现场关注不够
不足: 缺乏严谨的定量分析 缺乏系统性改进方法的整合 易受波动影响
质量管理学–第十二章 精益生产
精益六西格玛

确定关键质量特性及需要改进的领域


找出影响全面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因素水平
消除非增值环节 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质量管理学–第十二章 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的差异

关注不同类型的问题。精益生产:库存、物流和安全等过程中可见的 问题。六西格玛:绩效的变异性等不可见的问题。 工具不同。精益生产的工具更为直观,更易于为一般人使用。六西格 玛的许多工具要求很高级的培训。

初期组织更适合从导入精 益原则做起,然后逐渐过 渡到更为高级的六西格玛
质量管理学–第十二章 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的主要特征

拉动式生产,后工序拉动前工序


最大限度减少库存
充分发挥设备效益,提高运行效率 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参与积极性,发挥小组作用
采用看板作业,实行准时化生产
使生产过程成为一个增值的流动过程 持续改进,尽善尽美
质量管理学–第十二章 精益生产
质量管理学–第十二章 精益生产

5S与目标管理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 实质上是现场管理方法的具体表现 通过有约束力的机制,保障尽善尽美原则能持续进行 Q:怎样使外部管理变为自律行为?
质量管理学–第十二章 精益生产
5S的含义 5S
整理
基本含义
区分清理。明确区分要用的和不用的,把不用的物品清除出现场,以免妨碍工 作、浪费场地 定置标志、研究物品的取用方法,合理安排所需物品的摆放位置,并根据需要 恰当标志,防止误用,省时省力 清扫维护。做到现场没有垃圾、灰尘和污垢,查找并消除造成脏污的源头,对 设备、工具等作业用品进行清洁维护

可靠性管理的名词解释

可靠性管理的名词解释

可靠性管理的名词解释可靠性管理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工程和管理领域的概念,它旨在确保产品、系统或组织在预期的服务期间能够以一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运行。

可靠性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质量管理、风险评估、问题解决和改进等,其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产品和系统的可靠性,减少故障率,增加使用寿命,并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

一、可靠性的定义可靠性可以理解为产品或系统在特定条件下完成特定功能的能力,即不出现失效或停止工作的概率。

可靠性管理是为了提高产品或系统在现实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可靠性管理强调的是在设计、生产、使用和维护的全过程中,不断寻找和改进相关因素,以减少故障和提高整体性能。

二、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管理质量管理是可靠性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它旨在确保产品或系统能够满足预期的特定要求和标准。

质量管理包括多种手段,如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评估和质量提升等。

可靠性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手段,而可靠性管理则是质量管理的目标之一。

三、风险评估与可靠性管理风险评估是可靠性管理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产品或系统运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和故障随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识别、评估和控制这些潜在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概率。

通过合理的风险评估和有效的管理,可靠性管理可以更好地保护产品和系统的可靠性和用户的安全。

四、问题解决与可靠性管理问题解决是可靠性管理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在产品或系统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故障。

问题解决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定位和解决问题的原因,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可靠性管理通过建立合理的问题解决机制和流程,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和解决各种故障和问题,提高产品和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改进与可靠性管理可靠性管理强调持续改进的理念。

通过对产品和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可靠性管理概要

可靠性管理概要

一、可靠性管理的保证职能由于产品的可靠性与产品研制、生产、使用直至报废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工作环节都有密切关系,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或考虑不周全,都会影响到产品的可靠性。

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好全寿命周期内各个环节的可靠性工作,以保证产品达到预定的可靠性指标,是可靠性管理的职能。

1.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过程,就是应用人类行为科学理论来计划、组织、调配、领导和控制人类行为的过程。

计划就是根据预定要达到的可靠性目标,确定总体策略、方针、程序及所需资源,通过组织、调配以及如何控制质量等,使应该做的各项工作、预期达到的进度、工作程序、资源分配和经费预算等都能得到落实。

组织的管理职能主要是根据目标和任务,划分工作小组和单元,并将这些组的活动有机地连成工作网络,明确各组的职责及其相互的工作关系和协调程序,使各组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责任和权限。

调配主要是指工作人员的调配。

人是完成工作任务、达到预定目标最重要的因素。

调配的目的就是使不同类型的人参加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以求取得最佳的工作效果。

调配的主要工作内容是:(1)合理安置人员,负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技能与素质;(3)对工作人员的表现定期进行评价,发现工作安排不合适的应及时进行调整。

领导的管理职能就是要依据现有资源、程序、方针,通过组织和计划,把本部门的各项活动变成实现预定目标的动力,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领导可以应用命令、指令、指示、解释、说服、鼓励、鼓动、奖励、惩罚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来营造良好的、愉快的工作气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控制是指对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断进行检查,并与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

若有偏差就要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控制。

要控制,就首先要对完成各项工作所制定的工作标准,明确控制参数或项目,制定验收标准或容许偏差范围。

最有效的控制是激励工作人员能自觉根据工作标准和控制要求进行自我控制,这将比来自外部的各种控制更有效。

12第十二章(质量管理学)

12第十二章(质量管理学)
服务与制造的不同表现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 无形性。 ② 实时性。 ③ 易逝性。 ④ 顾客参与。 ⑤ 异构性。
4
12 服务质量管理
12.1.2 服务质量及要素
格朗鲁斯(Gronroos)提出的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得到广泛认 可。感知服务质量是指服务质量是顾客对期望的服务与实际感 知的服务结果的比较,其核心是服务质量必须建立在顾客需求 和期望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由管理者或服务提供者来决定。
SERVQUAL 模型的核心是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服务质量差距模 型,它从有形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和可靠性五个维度, 采用22个项目进行测量,形成了SERVQUAL模型量表,见表12-1 所示。
10
12 服务质量管理
11
12 服务质量管理
在应用SERVQUAL 模型测量服务质量时,会根据SERVQUAL 量表设 计“期望服务(ES)”和“感知服务(PS)”两部分问卷,每部 分均基于服务质量5个维度设计的22个问题。
完善之处,特别是在接受某些专业性很强的服务时,顾客并不清 楚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因此,也有学者在差距分析模型和 SERVQUAL的基础上,提出了绩效感知服务质量模型,即 SERVPERF模型。
14
12 服务质量管理
12.2.3 应用实例
【例12.1】 某医院为提高服务质量,现对病人作SERVQUAL调 查,以此决定应如何加强培训,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让70 位顾客在看病前后调查表。如果病人接受治疗后而无法当场填 写感知调查表,可请求病人在医院后续探视时填写。表12-2提 供了对70位病人进行调查后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口碑
个人需求
过去的经验
服务质量要素 有形性 可靠性 响应性 保证性 移情性

可靠性--可靠性管理

可靠性--可靠性管理

3.可靠性管理Ppt3.1 概述可靠性管理概述近年来,工业及民生用产品的贸易行为逐渐趋向国际化与自由化,根据关贸总协(GATT)及世界贸易组织(WTO) 各会员国所签订之技术性贸易障碍协议(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 on Trades, TBT)所达成的共识,确立了技术法规(technical regulations) 与标准(standards)的重要性,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国际电工委员(IEC)两个国际组织在整合与调和国际标准的地位,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已建立世界村的理念,符合ISO 9000 质量系统的要求已成为产业永续经营的标竿。

企业团体对于质量系统的制度化及质量保证技术能量的建立与应用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可靠度为产品重要的时间效能特性之一,特别强调产品在顾客手中之后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掌握与控制。

如何在产品交货之前替产品做好生涯规划,亦即如何在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过程中导入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与技术,是所有要挤身先进产业行业不可忽视重点。

对大部份产品而言,产品的时间效能特性包括要用时有多少机会可以顺利开机使用(可用度)、开机后可以使用多久(可靠度)、当产品的功能逐渐退化时如何发现掌握这种趋势(测试度)、发生失效时需要花费多少维修工时才能使产品恢复可以正常使用(维护度)、维修时需要花费多少待料支持工时(支持度)、以及产品在操作使用时对于操作当事者及第三者的安全考虑(安全度),这些可以让顾客对产品能够有恃无恐的特性,在目前的ISO 9000 质量保证体系中称为可恃度,事实上就是广义的可靠度,将问题的焦点由单纯的任务使用阶段扩充至整个生命周期。

可靠度技术(reliability technology) 一般可分为工程(engineering) 技术和管理(management) 技术,两者对于产业技术的发展有着极密切的关系,然而其影响情形则很难在短期间以定量的方式予以叙述,通常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评估,才能看出其效益。

可靠性管理

可靠性管理

对转承包商的监督与控制
以甲方的身份对转承包商的可靠性工作提出要求 可靠性要求、可靠性大纲要求、验收交付要求 贯彻总体单位的规范要求等 按阶段监控、控制
14
可靠性大纲的监督与控制
可靠性(大纲)评审
组织内部/外部专家对可靠性工作的成果,进行阶段性 /最终的审查、分析、把关
建立FRACAS
建立故障报告、分析、纠正措施系统(Failure Reporting, Analysis and Corrective Action System)
控制
通过制定和建立各种标准、规范和程序,指导和控制 各项可靠性工作的开展。
6
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
可靠性管理的组织机构
行政机构(可靠性室/组、质量管理部门) 设计师系统(可靠性工作系统)
可靠性管理人员的职责
行政领导:第一责任人 总师:技术第一责任人 专业可靠性工程师 主任设计师 主管设计师 设计师
7
可靠性大纲
可靠性大纲概念
可靠性大纲是为了保证产品满足规定的可靠性要求而制 定的一套文件。其中包括:可靠性工作项目、工作程 序,组织机构、职责以及资源等。
可靠性大纲的性质
可靠性大纲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管理、设计分析和试验 任务,各方面包含多项工作。 可靠性大纲是 可靠性方案 纲领性的文件(节目单) 产品质量保证的一部分
12
可靠性工程工作流程
可 靠 性 信 息 作 战 需 求 分 析
可靠性要求
可靠性设计 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工艺可靠性设 计分析
生产及质量控制
装备使用
可 靠 性 试 验 与 验 证
可 靠 性 管 理
可靠性工程工作流程
13
可靠性大纲的监督与控制

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使命:也称为宗旨,目标,反应了一个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或价值,他回答的是“我是谁”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测量:是对产品,服务,过程以及其他活动等的特性与结果的量化,通常用测量指标表示测量活动所产生的数量信息。

激励:就是通过对人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满足或限制的方法,来改变某些行为的动机,从而影响其行为的过程。

团队:是指组织内的一群人,其成员相互依存,在心里上彼此意识到对方,在行为上相互作用,为达到某种目标而结合起来。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对活动及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和特性文件。

认证:是指认证机构证明产品,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法规或者标准的合格认定活动。

KJ法:是针对那些未来要解决的问题或未知、未接触的领域的问题,搜集与之有关的想法作成归类合并图,进而从中找出应解决的问题和明确问题的形态。

失效:是指原件,产品,系统或其一部分(原件)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通用化:是指独立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和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

组合化:是按照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并形成一系列的通用性很强且能多次重复应用的单元,根据需要并合成不同用途的产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控制图:又称为管理图,他是用来区分一般原因引起的变异还是特殊原因引起变异工具,或者说发现由特殊原因引起的偶然的波动工具。

可靠性:是指原件,产品或系统在特定的运行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其预定的功能的能力或概率。

统一化: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的标准化形式。

维修性: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系统或产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可以保持恢复到其规定的状态的能力。

绩效考核:是依据职位标准对员工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进行考察,测定和评价的过程,绩效考核也称为绩效考评。

第十二章 可靠性概述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罗国勋课件

第十二章  可靠性概述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罗国勋课件

不进行预防维修,因随时间 增加而变化,故筛选很有效
预防维修不起作用
在失效集中发λ生前进行替换 是有效的
三、寿命
➢ (一)平均寿命 ➢ (二)可靠寿命
(一)平均寿命
➢ “平均寿命”是产品寿命的平均值,或寿命的数学期望 (通常记为E(t)),是产品从投入运行到发生失效的平均 无故障工作时间。
➢ 对于不可修复产品,产品的平均寿命是指产品失效前正常 运行时间的平均值,也称为产品失效前的平均时间,记为 MTTF(Mean time to failure)。
3、R(∞)=0,F(∞)=1这表示只要时间充分长,产品终究都会失效;
4、0≤R(t)≤1,0≤F(t)≤1,即可靠度和
故障分布函数之值介于0和1之间。 F(t)
➢ 可靠度R(t)、故障分布函数
F(t)与时间t的关系
F(t)
R(t) 0
图12-2-1 F(t)、R(t)与t的关系 t
(二)故障分布密度函数
称之为更换寿命,记为tλ。
➢ 威布尔分布的更换寿命为

= r0
+η(λη)m1-1 m
(m ≠ 1)
第三节 可靠性常用分布
➢ 一、指数分布 ➢ 二、正态分布 ➢ 三、威布尔分布
一、指数分布
➢ 若产品的寿命(或某特性值)X的失效密度为指数,即
f (t) = λe-λt
(t≥0,λ>0)
➢ 失效函数为:F(t)=t f(u)du=1-e-λt (t > 0 ) 0
➢ 时刻t后单位时间发生故障的概率,并称其为故障分 布密度函数
f(t)=F(t)
➢ 如果已知故障数据,且产品数N相当大,则可求出 每个时间间隔Δt内的故障数Δr(t),从而得到平均经 验故障密度 fˆ(t)= Δr(t) = ΔF(t) N0Δt Δt

10_可靠性管理

10_可靠性管理

2019/7/18
Reliability Management
1
工程设计
可靠性指标调整
可靠性预计
是否调整 Y 定量要求
N
可靠性模型建立
薄弱环节
PPL制定 2019/7/18
FTA、ETA
功能FMEA
初步设计阶段可靠性设计准 则制定
可靠性定性要求
Reliability Management
可靠性模型 建立
薄弱 环节
设计准 则符合 性检查
PPL 符合性
检查
PPL 修定
详细设 计阶段 设计准 则制定
FMEA/ CA
FTA ETA
可靠性定性要求
2019/7/18
Reliability Management
14
详细设计阶段
研 各层次产品全部详细图纸的设计;
制 功能、性能的详细设计、计算;
2019/7/18
Reliability Management
4
可靠性大纲
可靠性大纲概念
– 可靠性大纲是为了保证产品满足规定的可靠性要求而制定的一套文 件。其中包括:可靠性工作项目、工作程序,组织机构、职责以及 资源等。
可靠性大纲的性质
– 可靠性大纲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管理、设计分析和试验任务,各方 面包含多项工作。
可靠性定性
要求制定
流 由使用方根据武器系统的使用需求和特征,制定可靠性定性要求与定 程 量要求,并把它们作为系统战术技术指标的一部分。 说 明
2019/7/18
Reliability Management
10
方案论证及确认阶段
研 确定总体技术方案:依据战术技术要求,进行装备总体及系统 制 任 确定系统方案和主要部件的结构形式:根据总体技术方案,进 务 行系统方案设计,总体协调和系统布局;

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

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
8、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9、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些过程称为“朱兰三步曲”。在质量管理“三步曲”中,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5、给核心过程提供了基础保证,但没有给产品和服务直接增加价值的过程,称为支持过程。
6、一般系统思路和方法应遵循以下步骤:①确定顾客的需要和期望;②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③确定过程和职责;④确定过程有效性的测量方法并用来测定现行过程的有效性;⑤寻找改进机会、确定改进方向;⑥实施改进;⑦监控改进效果,评价结果;⑧评审改进措施和确定后续措施。
8、ISO9000、六西格玛管理、精益制造模式、卓越绩效模式均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9、审核公司绩效方面有三套著名的外部标准,即美国的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标准、欧洲质量奖标准和日本戴明奖标准。
第三章
1、组织在实施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时,首先必须明确谁是组织的顾客,即识别顾客。识别顾客最简单的方法是按照顾客-供方过程模型来思考。
10、全面质量管理(TQM)是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ISO8402:1994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效。包括高质量、低成本、高收益、顾客忠诚 和员工的活性化。主要表现在:①高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最直接的成效;②高质量会意味着更低的成本;③高质量会带来更高的收益;④全面质量管理为组织造就忠诚的顾客;⑤全面质量管理还为组织造就了活性化的雇员。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 质量管理三部曲: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 ISO9000:2000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实现目标不同
解决问题不同
最终结果不同
采取手段不同
质量改进致
质量改进消
力于增强满足质 除系统性问题。
量要求的能力。
区别
质量控制致
质量控制消
力于满足质量要 除偶发性问题。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直方图的应用
•熟悉直方图的类型及其特征
•质量改进 •§2.质量改进的常用工具
•3、偏峰型
产品上限(或下限)受 到公差等因素限制,加工时 由于心理因素所造成。
受下限限制呈右偏;如 孔加工习惯于偏小。受上限 限制呈左偏峰,如纯度要求
100%时、食品中对有害 元素的限量。
•排列图可以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即抓住“关键的少数”。但它只在影响问题
的数量上体现主要原因,在考察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表现不足。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结合使用案例
•质量改进 •§2.质量改进的常用工具
•频数
• 右图为某零件使用
•(N=180) 6月1日至7月31日
•不合格现象调查表统计 •150 •所得的排列图。
•动作
•零件与材料
•操作方法
•速度
• 因果图列出了所有影响零件尺寸波动的因素,通过现场调查和其它 •方法对各种原因进行验证,找到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质量改进
•§2.质量改进的常用工具
验证改进效果:重新搜集数据制作排列图,将前后排列图 进行对照以验证改进的效果。
•频数
•15 0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质量管理学--可靠性基础知识讲义PPT(45张)

质量管理学--可靠性基础知识讲义PPT(45张)

第12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12.1.5 可靠性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质量: 性能特性——容易评价 专门特性——可用性、难于直观判断 安全性——难于直观判断 经济性——容易判别、比较 时间性——容易判别、比较 适用性——容易判别、比较
第12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12.1.6 可靠性发展历史 二战:雷达 军事→电子→机械→其它、民用 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保障性—安全性 宏观→微观. 定性→定量. 手工→计算机 统计试验→工程试验、筛选、强化.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 可靠性与性能最大区别:看不见、测不到。 但可以统各个阶段对可靠性的影响大小: 设计 40~50% 制造 20~30% 固有可靠性 使用 20~30% 使用可靠性 实际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 —— 使用可靠性, 与安装、操作使用、维修保障有关。 还可分为:基本可靠性、任务可靠性。 在规定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第12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产品的特征寿命 产品寿命:可靠寿命、使用寿命、总寿命、 贮存期限 可靠寿命:t R 一定可靠度下的寿命 使用寿命:t r 一定故障率下的寿命 总寿命:投入使用到报废的总工作时间 贮存期限:在规定条件下,产品能贮存的 日历持续时间→启封使用能满足规定要求。
第12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第12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浴盆曲线
第12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①早期故障阶段
机械:跑合期(磨合期)、设计缺陷、 加工缺陷、安装缺陷 ②偶然:偶然因素,操作、负荷
③耗损:老化、疲劳、磨损、腐蚀。可 通过维修、更换
第12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故障率与可靠度及故障密度函数的关系 四个函数之间的关系: R(t) F(t) λ (t) f(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可修复的失效,通常称为故障
第一节 可靠性及其相关概念
• 2、概率或可能性
• 可靠性是发挥特定功能的可能性
• 3、规定的时间
• 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失效或失效的次数少,则 可靠性高,或者发生故障前正常运行的时间长。
• 4、特定的运行条件
• 涉及产品使用的量和使用条件,是产品使用环境 和工作环境。
• Rs=R1R2R3…Rn=0.997*0.98*0.975=0.953
第二节 可靠性的度量
– (2)并联系统:一个环节失效,其他环节正常运行;
所有环节失效,系统失效。 – 先计算每一个环节失效概率,系统中所有环节整体失
效概率为每一个环节失效概率的积,系统的可靠性为: 1-整体失效概率
– Rs=1-(1-R1)(1-R2)(1-R3)…(1-Rn)
第三节 可靠性工程
– 提高可靠性的方法: • 选择标准化的元器件 • 使用冗余技术 • 耐环境设计 • 维修性设计
– 只要理解就可以,一般不用计算!
失效 概率
f(t)
F(T)
R(T)
T
时间
第二节 可靠性的度量
• 二、系统可靠性的度量与预测
– (1)串联系统:一个环节失效,系统失效 – 其可靠性遵循乘法概率(后一环节可靠性受前一
环节的影响) – Rs=R1R2R3…Rn
• 如:一流水线上有三元件,各元件的可靠性为 0.997,0.98,0.975,则系统可靠性
第一节 可靠性及其相关概念
• 二、可靠性分类
– 按可靠性分析和研究的层次和对象分: 元件可靠性、产品可靠性和系统可靠性 (不同层次的可靠性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 按可靠性设计的角度:
固有可靠性和实现可靠性
第一节 可靠性及其相关 (1)维修性:在特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 系统或产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可以 保持或恢复到其规定状态的能力。
3、特定的运行条件
4、可能性或概率
第一节 可靠性及其相关概念
• 1、能力或效能
• 可靠性表现为是否能够具有特定的功能、能力和发挥相应 的效能
• 失效为元件、产品、系统或其一部分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 事件或状态。
• 失效有两种类型: • 功能性失效 制造缺陷或原材料缺陷造成的
• 可靠性失效 使用了一段时间后的
– 例3、某机器平均失效间隔时间198h,平均修理时间2h, 求机器的内在可用性?
第二节 可靠性的度量
• 可靠性水平或相应的能力可以通过可靠度、失效 性、平均失效时间、平均失效间隔时间等来度量。
• 可靠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通过可靠度函数、 产品寿命线、累积失效函数、失效概率密度等来 表示。
• 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分析各个元件的构成形式及其 可靠性计算和预测。
第二节 可靠性的度量
• 1、单元可靠性的度量
– 失效率=总失效数/总运行时数
– 失效率的倒数=总运行时数/总失效数:
• 代表平均失效时间(MTTF)(不能修的)或平均失效时间间 隔(MTBF)(能修的)
– (1)失效率和失效率曲线
累计
失效率
失效
百分 比
早期 失效
可用 寿命
损耗 期
B
A
0 500
4500 5000 h
– 分为:预防性维修、纠正性维修
• 预防性维修:通过对正常产品或系统的监视、检 查、检测,发现失效征兆,防止失效(故障)发 生,使其保持在规定的状态所进行的活动。
• 纠正性维修:指产品或系统发生失效后,使其恢 复到规定状态所进行的活动。 维修过程一般是:故障诊断-定位-隔离-部件分解-
更换-重新安装-调准与检测等 良好的维修性通过增加设备在一定时期内满足要求 进行的概率,来增加可靠性。
• 如:某系统在某一运行元件外建立了四套保护元件, 每个元件的可靠性为0.99,则系统可靠性为:
• Rs=1-(1-R1)(1-R2)(1-R3)…(1-Rn) • =1-(1-0.99)(1-0.99) …=0.9999999999
• 例1:某元件可靠性为0.95,求下列系统的 可靠性?
• 例2:求系统的可靠性?
– 内在可用性定义:
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 ②内在可用性=
MTBF+ 平均修理时间(MTTR)
• MTBF:平均失效间隔时间 • MTTR:平均修理时间
练习
– 例1、某设备平均间隔时间是900h,为了保证该设备运 行可用性不小于0.9,则平均停工时间需控制在多少?
– 例2、某机器3年平均停工时间为20h,两次维修之间平 均时间间隔980h,求运行可用性?
– (2)可用性:设备不因为失效而停机的可能性或 概率。它是产品或系统在任一时间执行任务时,处 于工作状态和可使用状态的程度。
–分为运行可用性和内在可用性
–运行可用性定义:
①运行可用性=
维修之间的时间(MTBM) MTBM+ 平均停工时间(MDT)
• MTBM:两次维修之间间隔时间包括纠正性和预防性维修 • MDT:平均停工时间:包括纠正性、预防性维修时间和等待时间
第二节 可靠性的度量
• 实际失效率的计算
• R=总失效数/总单元运行时数 • 或R=总失效数/(试验单元数*试验时数)
第二节 可靠性的度量
• (2)可靠度函数 R(t)
– R(t):即产品在规定时间内不发生失效的概率
– R(t)=P(t<T)t为时间变量,T为发生失效的时间,有时 为产品寿命。
– R(t)的确定 • 失效密度函数: • 累计失效分布函数: • 可靠性函数: R(T ) 1 F (T ) eT • λ代表失效率
0.9
0.95
0.9
0.9
0.9
第三节 可靠性工程
– 可靠性工程:指关于设计、制造和保护产品具有
高可靠性的知识和技术。
• 1、可靠性设计
– 过程:
• 规定可靠性的要求 • 建立可靠性模式 • 分配可靠性 • 预测可靠性 • 正式确定产品可靠性设计的原则和要求,形成设计标
准和规范 • 选择和控制元件。 • 必要时进行环境、维修等辅助设计
质量管理学 第十二章 可靠性管理
主要内容
• 可靠性及其相关概念 • 可靠性的程度 • 可靠性工程 • 可靠性管理
第一节 可靠性及其相关概念
• 一、可靠性的含义
可靠性是指元件、产品或系统在特定的运行条件 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其预定的功能的能力 或概率
• 四个基本要素 1、能力或效能
2、规定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