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的心理健康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健康”新概念: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儿童时期是培养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时期,心理卫生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儿童的心理健康表现在6个方面:
一是智能发育正常,智力商数在70以上(包括130以上的超常儿童)都属于此列;
二是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热爱学习和工作,对生活充满信心;
三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乐于帮助别人;
四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不仅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有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五是有健全的性格,开朗、待人坦诚、勇于负责、正视困难;
六是能够正确对待现实,适应环境迅速,接受新事物、新概念快,思想和行动能与时代同步。
孩子需要多抚摸
人有一种饥饿,天生存在而又鲜为人知,这种饥饿就是人对抚摸的要求,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皮肤饥饿”。人类皮肤上面的触摸感受器对接受刺激有一定的需求,如不能满足这个需求,就会出现“饥饿感”。皮肤饥饿在婴幼儿期尤为明显。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时全身蜷曲包裹在子宫内,皮肤被羊水浸抚着,对胎儿来讲这是一个安全的环境,而脱离母体后,这种被羊水浸抚的安全感就消失了。
科学研究表明,所有的温血动物一生下来就有被触摸的要求。如果这种需求被剥夺,就会丧失欲望,导致生长迟缓,智力低下,并会产生不正常的行为方式。
对成长中儿童的观察也证明,那些出生后与母亲迅速建立密切关系,出生后当即由母亲拥抱哺乳,构成良好母婴联结的儿童,很容易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感是儿童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这类儿童以后的哺育过程比较顺利,更容易被母亲经常拥抱抚摸,长大后往往显得性格开朗、自信心强和富有爱心,社会适应性较强。相反,遭早期情感剥夺的儿童常显得胆小退缩、过分敏感,容易出现焦虑、性格孤僻,人际交往较差,社会适应性不强。触觉需求同样存在于成年人身上,此时它是一种社会化的心理需求,而且更具有亲昵与性爱的色彩。
触觉的功能并不限于令人感到舒适与安全,婴幼儿较容易将手或玩具塞进嘴里,这不仅是吃的本能所驱使,还因为儿童早期存在着一个“口
唇欲期”,需要通过接触和吸吮来满足唇舌这类感觉敏感部位的感觉需求。同时用这种方式来确认或分辨眼前所见到的东西,运用触觉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帮助自己发展其他方面的感觉(如视觉)。
解决婴幼儿皮肤饥饿的方法是经常搂抱和抚摸他,搂抱时还可以与孩子对视,甚至用眼睛和孩子“说话”,这样做对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消除孩子怕羞心理
时在家里总是活泼、调皮捣蛋的孩子,一见到陌生人,就变得扭扭捏捏、不大方,甚至害羞地躲到大人身后,完全变了一个样。害羞、怕生不是天生的,而是与环境有关,指责、怒骂只会让孩子更退缩,不妨找出原因,再对症下药,才能打开孩子害羞、怕生的情结。
造成孩子害羞、怕生原因
对于孩子害羞、怕生的行为表现,父母应先了解其原因。一般来说,宝宝出生后六至八个月,便开始进入“认生”期,造成孩子害羞、怕生的背后原因不外乎下列几种情形:
1.个性差异:每个孩子的个性气质都不相同,有的内向、害羞、退缩;有的则是活泼、大方。如果孩子生性内向、害羞或胆小,必然比较容易怕生。
2.互动机会少:现代家庭子女少,无形之中也减少了孩子与同伴互动的机会。再加上有许多父母在孩子小时,样样事情都帮孩子安排好,事事为他代劳,总以为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但却不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难有和大家接触的机会,从而有严重害羞、怕生的倾向。
3.不安全感作祟:宝宝行为发展的第一年,会对主要照顾者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如果此时不注意影响他,容易造成孩子对人产生畏缩、不信任感,而间接影响孩子日后与人相处的关系。
4.父母教养态度: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缺少联系。或讨厌孩子吵闹、怕孩子一直跑来问问题时,而让孩子以看电视、听录音带等打发时间。当孩子有吵闹行为时,就怒骂他“不安静就要挨打”。孩子有问题来问父母时,不是被奚落一顿,就是要他离开,不要吵大人做事。孩子一再被拒绝,造成日后遇事害羞、怕生的情结,是父母绝对没有想到的。
5.缺乏自信心:因为孩子本身沟通或接触社会的技巧不佳,导致孩子缺乏表现自我的信心,而选择以退缩及逃避的行为来掩饰自己的缺点。
6.遗传因素:父母本身天生个性属于内向、害羞,又缺少与其他邻居、朋友联系的机会,相对的,也会造成孩子害羞、怕生的个性。
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1.未熟悉前,不让陌生人突然接近
每个孩子个性都不一样,对于生性内向害羞、胆小,以及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来说,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有时看到陌生人时会害怕得大哭,所以在未熟悉前,尽量不让陌生人突然接近孩子,以免孩子受到惊吓而畏缩。
2.增加孩子社交、交往的机会。
现代家庭子女少,无形中也减少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因此平时可带孩子到朋友家拜访,或是参加一些社会团体活动,为孩子拓展人际关系及社交天地,增加孩子的交往机会。
3.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
当孩子有害羞、怕生情结时,父母应给孩子引导,使孩子有正确的观念,但避免勉强地要求孩子。反之,父母若未能及时给予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这次经验,而误以为逃避便能解决问题。
4.先做好心理准备免除恐惧
如果孩子害怕陌生人,父母不妨在客人上门前先为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如有多少客人、都是些什么人、孩子应有的礼节等。父母也可先扮演客人角色,与孩子先进行模拟演练,降低孩子恐惧、怕生的心理。
5.通过游戏了解孩子并建立自信心。
拿孩子平时喜爱的布偶,陪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通过一些
已经发生或还未发生的小故事玩一场布偶剧,以增加其交往经验,而父母也可以从游戏中了解孩子的心理,并建立其自信心。
6.勿勉强及否定孩子
有些孩子会因自身的沟通能力或社交技巧不佳,而以逃避的方式对外,如果孩子不愿在客人面前说话,切勿勉强,不要一口咬定“他就是这样害羞,见到客人总是别别扭扭”。父母的话孩子听了,会以为自己个性就是内向、害羞、而视怕生为理所当然。
7.适时给予孩子打气、鼓励
不论孩子的表现如何,父母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有怕生、害羞的情况时,父母切勿当场给予难堪和指责,事后也要不时为孩子打气,找出孩子怕生、害羞的潜在原因,并耐心教导他打开心房。如果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别忘了给予他适时的鼓励和赞美,建立其自信心。
8.通过童话故事书启发孩子
三岁左右的孩子已听得懂故事,妈妈可以通过故事书内容,开启孩子的心扉。如害羞的鸭子和没有自信心的天鹅,如何勇敢地踏出第一步,结果变成美丽又受欢迎的成员。以富趣味的教育性对话说给孩子听,让他踏出害羞、怕生情结。
耐心教育打开心房
大人不要要求孩子去做做不到的事,当孩子产生挫折、退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