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_王来平

合集下载

幼儿园课题研究《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幼儿园课题研究《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幼儿园课题研究《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是对教育的深深思考和热烈讨论。

当我们谈论教育时,我们不仅关注小学、中学和大学,更早的起点——幼儿园,同样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将探讨一项幼儿园课题研究——《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在幼儿园,孩子们正在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习惯,这也是他们塑造自己性格的重要时期。

因此,幼儿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我们的研究旨在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我们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和对比,找出成功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教育策略。

在我们的观察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显著的影响因素。

例如,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明显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一个亲切、关爱、对孩子们的行为有明确期望的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幼儿园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温馨、安全、富有启发性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良好的行为规范。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关键的策略。

首先,教师需要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倾听他们,理解他们,引导他们。

其次,良好的行为规范需要被明确地教授和示范,让孩子们理解并能够实践。

最后,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鼓励的氛围,让孩子们有动力去实践良好的行为。

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它提醒我们,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以更开放的心态,更积极的态度,更创新的方法去教育和引导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深入研究幼儿的行为特点,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科技手段来辅助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等。

同时,我们也将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我们的研究成果,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

在幼儿园这个小小的世界里,孩子们正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探索未知,如何理解世界。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记录内容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记录内容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记录内容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幼儿园会议室三、活动参与人员:大班全体教师四、活动主持人:张教师五、教研主题: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活动流程:1. 主持人张教师介绍教研主题,明确教研目的和意义。

2. 各位教师就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3. 针对每位教师提出的观点,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更有效的培养方法。

4. 总结讨论结果,制定出适合大班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案。

5. 主持人张教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实施要求。

活动内容:一、导入环节张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展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希望大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师发表观点环节1. 李教师:我认为,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

我们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2. 王教师:我赞同李老师的观点。

此外,我还觉得,要及时对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良好行为带来的正面反馈,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3. 张教师:我认为,家庭与幼儿园的配合非常重要。

我们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让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环境中都能得到一致的引导和教育。

4. 刘教师:我还注意到,很多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容易表现出不良行为,如争抢玩具、打闹等。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我们要加强对幼儿的集体意识教育,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分享与合作。

三、讨论环节1. 针对李教师的观点,教师们认为,教师作为幼儿的引路人,确实需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也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模仿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对于王教师的观点,教师们认为,表扬和鼓励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重要手段。

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把握度,避免过度表扬导致幼儿产生依赖心理。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教研记录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教研记录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教研记录一、教研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

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和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因此,我们开展了这次关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探索》的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与策略。

二、教研目标1. 深入理解良好行为习惯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2. 掌握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与策略。

3. 提高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水平。

三、教研内容1. 良好行为习惯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在幼儿阶段,孩子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身心素质。

其次,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社会化进程。

2.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与策略(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幼儿的榜样。

(2)注重情境教育。

情境教育有助于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养成的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和习得良好行为。

(3)积极引导,及时反馈。

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的良好行为,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反馈,使幼儿感受到良好行为的价值和快乐。

(4)制定合理规则。

合理规则有助于幼儿明确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并严格执行。

(5)家园合作,共同培养。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幼儿园要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活动沙龙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活动沙龙

南莫中心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活动沙龙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本次教师沙龙的主题是孩子的习惯教育话题,也就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课题。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地培养与引导。

幼儿美好的心灵,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的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

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教育,又要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随机教育。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学习习惯。

1.良好品德习惯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友爱同伴、爱集体守纪律、爱劳动、诚实勇敢。

文明礼貌具体是爱长辈、老师,听他们的话;见人有礼貌地称呼,会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不打扰成人谈话,不随便要与翻弄别人的东西,经同意才可接受他人的物品,并致谢。

友爱同伴具体是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关心他人、谦让他人,会合作,乐意分享与帮助别人。

爱集体主要表现在遵守集体规则。

爱劳动具体是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

2.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

3.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正确使用手帕、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4.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某一项活动,爱动脑筋;有正确的读、写、坐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这些用品。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播种一个理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养成教育渗透于孩子的一日活动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养成教育一定会结出硕果。

下面请老师认真填写你班孩子在这几个方面存在的习惯问题,我们会在下面的学习时间以教师沙龙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

“幼儿不良习惯”大搜索。

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探究

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探究

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探究作者:王立红来源:《成才之路》 2019年第11期王立红(西安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陕西西安710054)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教师可以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树立幼儿的责任意识、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奖励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四方面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教学环境;责任意识;纠正;奖励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1-0018-01幼儿正处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该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生活中,部分家长对幼儿过度宠爱,甚至溺爱,导致幼儿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情况为幼儿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当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幼儿基础生活技能较弱、不能吃苦、对家长和教师过度依赖、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实现对自身行为的有效控制等。

由此,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

现结合教育实践,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进行探究。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幼儿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温馨、积极的生活环境与教学环境,使幼儿在良好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针对幼儿喜欢模仿的特点,教师自身应该努力拥有更多良好的行为习惯,或者将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树立为榜样,让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在校园主题墙上放置有关小朋友自己吃饭、刷牙、洗脸或相互帮助等良好行为习惯的照片,让这些照片充分发挥鼓励和激励的作用,引导幼儿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以此实现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树立幼儿的责任意识由于幼儿年龄小,心智尚在发育过程中,因此对自身行为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吉林省辽源市第二实验小学校王金丽一、问题的提出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未来社会的公民不仅需要文化底蕴、聪明智慧、道德高尚,而且还要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创造精神。

现实与未来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归结为一点,就是如何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因此,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就成为学校能否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这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基础工程。

我国社会变革引起的社会规范的重构、职业竞争的加剧,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的多元化、家庭结构和功能的显著变化、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国外和境外文化和各种思潮的进入、黄赌毒和社会腐败现象的滋生等种种因素,必然对本来就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的中小学生造成新的适应困难。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教师突出,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研究和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是解决中学生问题的关键,已刻不容缓。

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生存在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等心理特点。

而在经济发展迅速,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广大少年儿童处于交流文化逐渐扩大,多种信息影响以及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立体的、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中,其中各种思潮、黄赌毒和社会腐败等现象强有力地影响着少年儿童,影响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因此,我们有必要也必须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这些问题,并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探索。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基本条件。

心理和行为是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总是受良好的心理素质支配的,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素质一经形成在相应情境中会产生条件性反应,表现出与之匹配的行为,进而形成一定的适应能力。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方案设计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方案设计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方案设计一、引言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幼儿的个人发展,还能够促进幼儿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本方案旨在通过针对大班幼儿开展行为培养教育活动,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目标1.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自理能力、礼貌待人、合作与分享等。

3.提供适合大班幼儿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自理能力培养•教学内容:教授幼儿基本的自理技能,如穿衣、洗手、整理玩具等。

•方法:–模仿游戏:老师扮演幼儿的角色,演示正确的自理动作,引导幼儿模仿操作。

–小组活动: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协作自理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帮助和鼓励。

–制定自理计划:与家长共同制定每日自理计划,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

2. 礼貌待人培养•教学内容:教授幼儿礼貌待人的基本规范,如问候、感谢和道歉等。

•方法:–角色扮演:模拟常见社交场景,让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习如何礼貌待人。

–情景模拟:用图片或道具搭建情景,引导幼儿讨论和解决不礼貌行为,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给予表扬:在幼儿表现出礼貌待人的行为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幼儿的积极性。

3. 合作与分享培养•教学内容:教授幼儿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培养幼儿乐于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方法:–集体合作活动:组织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如组队游戏、集体绘画等,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分享时间:设置专门的时间,要求幼儿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或故事等,鼓励幼儿学会分享。

–家长参与:倡导家长与幼儿一起合作完成一些任务,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观察记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记录幼儿在自理、礼貌待人和合作分享等方面的表现,并定期进行总结分析。

2.学习记录:建立幼儿的学习档案,记录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进步,包括幼儿的自评与教师的评价。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方案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方案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方案引言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和活动安排,全面提升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良好行为水平。

培养观念1.幼儿教育是全面发展的过程,良好行为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涉及学习成绩,更关乎幼儿的整体素质。

2.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我们要重视幼儿的行为规范、礼仪意识和道德价值观培养。

3.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合力,我们要密切家园联系,共同努力。

教学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大班幼儿的良好行为,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幼儿良好行为的意识,能够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自理能力、卫生习惯等。

3.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友善待人的行为习惯。

4.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交行为,如合作意识、分享等。

5.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与方法1. 规章制度教育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向幼儿传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引导幼儿遵守规则。

同时,教师要做出示范,树立榜样。

2. 生活习惯培养通过幼儿园内外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整理玩具、清洁环境等活动,引导幼儿养成整洁、爱护环境的习惯。

3. 友善待人行为培养教师要利用每日活动时间,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友善待人的行为。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幼儿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4. 合作意识培养教师要组织幼儿参与团队合作活动,并及时给予正向激励。

例如,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游戏、拼图等活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5. 价值观培养教师要结合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通过故事、游戏等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和尊重他人的劳动、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等价值观。

教学评价与总结1.采用观察评价法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评估,关注幼儿的进步和改善情况。

2.定期组织座谈会,邀请家长参与讨论,共同关注幼儿的行为培养,分享经验,形成合力。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课题研究方案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课题研究方案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高。

特别是在幼儿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并非仅靠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单方面的努力,而是需要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

本课题旨在研究家园共育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以期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及现状,明确家园共育在其中的作用。

2. 探讨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3. 通过实践研究,验证家园共育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效果。

4. 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训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家园共育、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家园共育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实际效果。

3. 案例研究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家园共育成功案例,分析其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幼儿园提供借鉴。

4. 培训研究法:针对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开展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方法。

四、研究内容1.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2. 家园共育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4. 家园共育实践案例分析。

5.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训和建议。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撰写研究方案。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实证研究,收集数据。

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分析实证研究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教研记录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教研记录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教研记录引言幼儿期是孩子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其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教研记录旨在研究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为教师们提供相关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积极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我们首先要关注他们成长的环境。

一个积极的家庭和社区环境对于幼儿的行为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和社区成员应该充分关注幼儿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安全、稳定和有爱的环境。

二、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教师和家长应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并制定行为规范。

这些规范可以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安全注意事项、交往方式等方面,既要贴近幼儿的实际需求,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模范行为示范教师和家长是孩子们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行为发展。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并且在与孩子相处时展现出良好的行为示范。

通过模范行为的示范,幼儿可以学习到正确的行为方式,并且乐于模仿和学习。

四、奖励和鼓励幼儿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得到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表扬、奖励和其他积极的反馈方式来肯定幼儿的努力和进步。

这样可以激励幼儿继续保持良好行为,并且树立起自信心和积极的情绪体验。

五、设定合理的规则并贯彻执行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设定一些合理的规则,并贯彻执行。

这些规则可以是一些简单的要求,如进餐时要坐下、睡觉前要洗手,也可以是一些更复杂的规则,如在玩耍时要保持安全等。

同时,教师和家长要时刻监督并遵守这些规则,以身作则。

六、提供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机会幼儿要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对他们良好行为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应该提供各种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机会,如与其他同龄幼儿的合作、与教师和家长的互动等。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出良好的交流技巧和合作能力,并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建立起积极的关系。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评审表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评审表
如济南军区空军幼儿园的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研究胜利石油管理局第一实验幼儿园的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及鲁南制药幼儿园的十一五学前教育研究课题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研究等这些课题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都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积极探索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了许多相关的经验总结和理论观点丰富了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和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理论研究
我园教学资料丰富,教学设备齐全,园内联网,随时能上网查找资料、收发邮件,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根据本课题的教育理念和科研过程,我园将适当调整教育教学计划,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渗透幼儿园教学和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从而确保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努力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
1、保证课题研究人员的对外培训、进修、学习时间。
在幼儿园的教科研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也一直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如济南军区空军幼儿园的《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研究》、胜利石油管理局第一实验幼儿园的《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及鲁南制药幼儿园的“十一五”学前教育研究课题《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研究》等,这些课题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都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积极探索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了许多相关的经验总结和理论观点,丰富了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和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理论研究。




本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
1.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
2.探索研究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习惯培养的策略和方法。包括:
(1)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2)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
(3)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4)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习惯;
(5)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习惯;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课题研究方案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背景:当前世界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是:人的发展。

只有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

“收获一种习惯,就收获一个成功”,一个人习惯的培养往往在儿童时期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自我保护、品行、健康心理等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目前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各种不良的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培养。

随着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造成人口流动性大,我园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我园学习,据统计流动人口孩子已占我园幼儿人数的30%以上,这些孩子大多较聪明,有灵气,但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

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有机的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途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核心概念: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

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幼儿良好个性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培养幼儿良好个性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培养幼儿良好个性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表时间:2009-06-12T10:45:11.357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赵琼丽[导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高潮正在兴起,广大教育者都在积极踊跃地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新的教学行为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高潮正在兴起,广大教育者都在积极踊跃地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新的教学行为中。

这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弘扬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条件,营造了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协作,互相帮助的学习环境,然而也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那么如何使主导作用和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呢1. 教师要确定角色1.1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应开阔视野,组织学生根据需要和规律,对各种知识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加工处理利用,使学生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

1.2做学生的帮助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要同学生一道去探索知识和经验,与学生进行精神交流对话,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达到教学相长新境界。

1.3成为新课程设计开发者。

教师应对新课程的设计开发有全新的理解,从宏观上审视社会生活对课程体系的影响,根据社会对课程内容变革的要求,对传统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以新知识、技能、技巧开发新课程。

1.4做好教书匠,又当研究者。

新世纪是信息化教育时代,教师要学会使用新的多功能的教学方法,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和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实践,既当教育实践家,又当教育理论家,并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实现教育创新,促进教育改革。

2. 让学生享有自主学习的机会2.1多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传统的课堂教学压制了学生的心灵,根本谈不上主体能动性,事实证明,选择是一个人实现生命发展的重要能力,教师应培养学生选择能力。

例如,语文课阅读,学生可以再教师提示指导下,自主选择课文、段落;评价人物,可以选择情感;表演可以选择角色;回答问题可以选择多种思路和答案;小组讨论可以选择伙伴;作业可以选择题号;作文可以选择自由命题。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方案设计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方案设计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方案设计一、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

大班幼儿处于幼儿园教育阶段的末期,即将步入小学生活,因此,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标本教研旨在探讨如何在大班幼儿教育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提高幼儿的自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1. 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2. 培养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3. 家园共育在培养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的作用4. 创设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环境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论文、教育指导手册等,了解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为研究提供实证数据。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4. 行动研究法: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研究结果,对大班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探索。

五、研究步骤1. 收集与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理论基础。

2.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大班幼儿的行为习惯现状进行调查。

3. 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4. 依据相关理论,探讨培养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5. 探索家园共育在培养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的作用。

6. 创设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环境,进行实践探索。

7.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六、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系统的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体系。

2. 提高教师和家长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3. 为幼儿园和家庭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教研记录内容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教研记录内容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教研记录内容前言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目的是帮助大班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成长。

通过教师们的共同探讨和经验分享,我们希望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

一、目标和意义幼儿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既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也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社交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次教研活动旨在:1.分享教师们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方面的经验和心得;2.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活动和环境创设来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寻找创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效果。

二、教研内容本次教研活动主要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们就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 建立积极的奖励制度教师们一致认为,奖励制度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评选星级幼儿、发放奖状和小礼物等方式,激励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们也提到了要注意奖励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避免给幼儿带来负面影响。

2. 引导幼儿正面表达情感幼儿时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们认为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通过故事、游戏等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处理情感,培养他们的自我情感认识和表达能力。

3. 以身作则,做行为的榜样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做行为的榜样。

教师们提到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保持良好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以此来引导孩子们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

4. 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幼儿喜欢参与各种游戏活动,教师们认为可以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教育内容融入到游戏中。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深入探讨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方法和策略。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引言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大班教研将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重要性、如何引导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及教师的角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幼儿健康的心理发展,还能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社交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2. 如何引导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2.1 设置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幼儿需要清晰的界限和规则来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

教师可以给幼儿制定简洁明了的规则,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示范和引导幼儿遵守规则。

2.2 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通过耐心和重复的培养来形成。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和游戏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坐姿端正、个人卫生习惯、分享和等待等。

2.3 鼓励和认可及时、积极地给予幼儿鼓励和认可,帮助他们树立良好行为的意识。

教师可以使用肯定的语言表达对幼儿积极行为的赞赏,同时借助奖励机制来鼓励幼儿持续努力。

3. 教师的角色3.1 模范行为者教师是幼儿的榜样和引导者,需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避免给幼儿带来不良示范。

3.2 关注和引导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不良行为并进行引导。

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3.3 积极沟通和合作家庭幼儿的行为习惯除教师的影响外,还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教师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形成家园一体的教育合力。

结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幼教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设置明确规则与界限、培养良好的习惯以及教师的模范行为和积极引导,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小中大班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小中大班

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小中大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是每个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大班教研中,我们需要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第一节: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1.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要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从小教育他们要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让他们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勇敢地面对和克服困难,追求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2.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的意识:我们要教导幼儿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鼓励他们善待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利益。

通过培养幼儿的关爱和分享的意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品质:我们要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例如穿鞋、整理玩具等。

通过这样的锻炼,幼儿可以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第二节: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1.建立秩序规则:我们要建立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秩序规则,明确班级的行为准则和要求,并让幼儿主动参与其中。

同时,我们还要教育和引导幼儿遵守这些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班级的人际关系:我们要积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品质,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班级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团队活动,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幼儿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常常面临情绪波动,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地表达情感。

鼓励幼儿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也要教导他们尊重他人的感受,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第三节: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1.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重要保障。

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介绍幼儿在学校中的情况,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关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指导,共同协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密切的家校合作局面。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施方案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施方案

【原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在我国,独生子女在智力发展水平和身体状况方面一般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而优越的生活和家长的溺爱也使一些儿童产生了不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一个坏的习惯能毁掉一个人。

因此,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成为当前研究解决独生子女问题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

”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健全人格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在这一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善于模仿成人的行动,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

”越来越多的事实也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另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使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

一是新入园的幼儿急需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其常规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二是幼儿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有较大差异,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进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也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工作。

现在的幼儿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将来的思想品德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在幼儿园实施养成教育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培养小学生健康行为策略浅谈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培养小学生健康行为策略浅谈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培养小学生健康行为策略浅谈田学良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小学体育课程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科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还要让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给学生灌输健康知识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发展。

其中,培养小学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是中小学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小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培养小学生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们自觉将健康的行为付诸行动,能促进体育教学的完善。

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主要是指让学生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讲究个人卫生,改掉不利于健康的嗜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健,关注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活泼好动,还未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堂帮助学生纠正懒惰、消极的习惯,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 小学生不良的健康行为问题及表现1.1 人际交往能力差小学生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需要跟其他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承担相应的训练任务,在合作中提升身体素质。

但是,体育教师发现一些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中,不会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一个人走到角落里发呆,或者找一些借口不进行体育锻炼,甚至表示不愿意参加集体体育训练活动,即便是参与到活动中,这些学生常常破坏游戏规则,没有规则意识。

小学生们在团体性的体育活动中缺乏责任感,交往意识差,不擅于处理各种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进而不愿意参加相应的体育活动,远离群体活动,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将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1.2 抗挫、抗压能力差在体育训练过程中,一些小学生们刚开始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体育训练,当体育教师适当的增加难度,进行适当的体适能训练时,一些小学生就会产生畏惧、逃避的行为表现,不能正确的看待困难与挫折,被其他学生赶超后无法接受失败,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甚至产生消极悲观的行为表现。

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王欣
【期刊名称】《俪人:教师》
【年(卷),期】2015(000)024
【摘要】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健康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健康教育包括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日常教育活动中怎样实施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探讨.
【总页数】1页(P17-17)
【作者】王欣
【作者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民族幼儿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1
【相关文献】
1.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
2.重视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3.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
4.重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叶圣陶养成教育思想的启示
5.重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叶圣陶养成教育思想的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王来平定兴县幼儿园摘要:学前儿童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与年龄相符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方面。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其品德形成的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小培养。

童年时期建立起来的良好的习惯不但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日常渗透、儿歌引导、随机教育等途径从行动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强化有利于巩固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有助于幼儿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结合,从而保证道德行为的稳定性与一贯性。

我们可以通过行为评价巩固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促进道德品质形成。

家长、教师以身作则、躬行正道,注重无言之教,家园合力保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为幼儿终身奠基。

关键词:心理健康 习惯 行动入手 无言之教 家园共育在百度上,对心理健康的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健康教育教材上通俗点的解释是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的完好状态。

一般认为,学前儿童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与年龄相符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方面。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其品德形成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

”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由于生理年龄、心理特征和学龄的特征,正处于幼儿道德发展的黄金期,是我们实施道德教育最有效的启蒙时期。

有的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好儿童、好孩子”时期。

这一阶段具备形成良好习惯的条件。

一方面,由于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而孩子从出生时就有建立条件反射的能力,这就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各方面稳定的行为习惯。

由于此时还没有太多不良的习惯,这就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了不必要的阻力。

另外,童年时期建立起来的行为习惯更为稳固,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但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一、从行动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时期幼儿接受道德观念、学习道德经验是以服从“权威”的外部控制的机制完成的。

幼儿的道德行为处于情境性道德行为发展期及服从性道德行为发展期。

幼儿什么时候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是需要成人予以指导的,及时给予了怎样做的指点,正适应了孩子自身能力发展的需求,同时他也就渐渐地、自然地养成了好的行为、好的习惯。

过去我们都习惯于让孩子经过认知,注入情感,再养成孩子的行为习惯,这样的一个过程属于养成行为习惯的一个规律、一个过程,但对孩子来讲,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比知道“怎样做”更有难度而且效果还不会太理想。

实践中,我们从行动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1、日常渗透。

在习惯地培养中,我们一直采用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日常生活渗透法。

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

如晨间接待设礼仪小明星,幼儿轮流值日,幼儿很好地掌握了日常礼貌用语。

午餐时培养幼儿不掉、不撒、不剩饭菜的习惯,教育幼儿爱惜粮食,尊重成人的劳动。

上下楼梯时,教育幼儿守秩序,不推不挤,礼让他人。

在我园幼儿的盥洗室贴有图文并茂的洗手步骤示意图,不仅利用培养幼儿的洗手常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遵守秩序、讲卫生的好习惯,而且还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等品质。

2、儿歌引导。

儿歌和童谣简短、压韵、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有的时候长篇大论的说教也许不起作用,生动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或者童谣小孩子却很乐于接受,成人可以在恰当的时候巧妙利用童谣对孩子进行提醒、启发及教育。

我园教师积极创编儿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值日生》:太阳公公起得早,宝宝早就穿戴好。

今天我是值日生,争分夺秒不迟到。

先把地面扫干净,再把椅子摆放好;衣服鞋子摆整齐,再给花儿把水浇。

老师对我微微笑,夸我是个好宝宝。

《爱护小树苗》:园里一排小树苗,棵棵栽得一般高。

小树苗,嫩又小,摇一摇,就摔倒。

小朋友们爱树苗,你不碰,他不摇。

挂上一张小纸条:人人爱护小树苗。

《吃饭》:白米饭,香又香,叔叔阿姨做饭忙。

端起小碗来比赛,不掉米粒不撒汤。

不挑食,不剩饭,小桌干净亮光光。

摸摸自己的小嘴巴,没有“洞洞”我真棒!《讲卫生》:夏天到,知了叫,小小汗珠身上跑。

勤换衣,勤洗澡,小小蚊虫不叮咬。

讲究卫生要记牢,大家都是乖宝宝。

《走楼梯》:小台阶,一级级,上下楼梯按秩序,小朋友们靠右行,你不推来我不挤,一步一步上下楼,安安静静真整齐。

3、随机教育。

实践中不放过每一个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

如:老师领幼儿拿吸铁石去玩沙,吸铁石不能满足每名幼儿的需要。

幼儿对该活动都很感兴趣,都想玩时间长些,杨杨和静月两个小朋友为吸铁石发生争执,老师及时给予语言提示,启发幼儿做出谦让行为,轮流玩。

如:室外游戏玩沙包,小民和小伦同时去拿一个沙包,两人都缩回手,说:“你先玩。

”老师及时肯定他们的行为,并教给他们合作玩的方法。

当幼儿喊老师帮他穿鞋时,老师不是给予包办代替,而是教给他正确穿鞋的方法,帮助他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要学着自己做。

二、通过行为评价巩固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他们具有情绪易感性、表情外显性、行为模仿性特征,他们的道德认识及道德情感都处在他律阶段。

为此,好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强化有利于巩固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有助于幼儿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结合,从而保证良好行为习惯的稳定性与一贯性。

2002年上半年,我园开展了“国旗下我长大”活动,在每周一的的升旗仪式上表扬每班上周表现好的幼儿,讲卫生、爱劳动、守纪律、有礼貌、爱学习等方面表现突出有进步的小朋友会得到一个小贴纸,得到表扬的孩子非常开心,也激励其他没有受到表扬的孩子向被表扬的孩子学习。

那段时间,孩子们在各方面出现了争上进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老师反映孩子比原先好管理了,家长说孩子比以前更爱上幼儿园了。

孩子们非常盼着升旗,“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升旗?”至2004年,我园这一活动进一步完善,以“国旗下我长大”为主题开展“八小”大擂台评比活动。

“八小”为:环境保护小卫士、助人为乐小雷锋、热爱劳动小能手、无私奉献小标兵、拾金不昧小模范、遵守纪律的先锋、爱学会学小博士、文明礼貌小明星。

我们采取家园沟通、幼儿自评、幼儿互评的方式评出每周的小标兵、小擂主,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表扬各班的“八小”标兵及“八小”擂主。

荣获“八小”擂主的幼儿有机会在国旗下当众发言,表露心声。

我们利用集体舆论的影响力来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

让可贵的品质成为同伴评价和认可的对象,激起同伴为该幼儿的进步感到欣喜的情感,让被关注的孩子在同伴的舆论中感受到一种喜悦和莫大的成就感,他进而强化这种品质,并形成一种道德意识。

此时此刻也是其他孩子反思和内化道德意识的过程。

幼儿期的孩子都有一种攀比、自我表现的欲望,尤其是和自己整日相处的同伴。

事实上我们这样做的另一个目的也是唤醒其他孩子的自觉意识,以一种具体形象的方式对他们进行道德意识的培养,激发幼儿在这方面的上进心和进取意识,将一个孩子身上的自觉意识转变为幼儿集体的自觉意识,从而使全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三、家园合力保证良好行为习惯的稳定性与一贯性幼儿园和家庭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来说,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好幼儿既是幼儿园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

而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取决于家庭能否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有着教师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要了解幼儿家庭的不同文化背景,指导家长的教育,常有教师抱怨,幼儿在园养成的习惯,一过假日就得重来,这里面固然有家长的因素,但主要问题还是教师和家长缺乏沟通。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自觉的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1、做好教育宣传我园开办了家长学校,定期辅导,严格考核和奖励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每周五为家长开放日,让家长、教师与幼儿做好沟通,增加良好习惯培养的透明度;每月召开一次家长会,进行习惯养成汇报;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委员会议,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每年两次大型亲子活动,家家户户体验到了亲情的温馨与快乐,意识到了与孩子共同游戏的教育内涵。

我园双月出版一期《家园共育导报》,设有家教信箱、家园面对面、家长育儿经验谈、每期话题等栏目。

大家评价我园的《家园共育导报》是家园共育的活教材,亲子活动是增进亲情的真体验。

我们不定期家访,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新的养育观念的宣传与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科学育儿观,使家长逐步了解正确的培养教育目标。

此外,我们通过幼儿园的宣传橱窗、保健宣传栏、各班的家长园地、《幼儿成长纪念册》、家长接送孩子时间、小喇叭广播台、幼儿园网站、幼儿园博客、幼儿园QQ群等途径积极为家长提供卫生保健、心理健康、科学育儿知识咨询,通过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家长的有利资源,争取更多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将培养幼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及具体做法,从幼儿园推及家庭和社区,点面结合,有效的发挥幼儿园的实际教育功效。

2、注重无言之教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上,教师与家长要重视自身的示范作用。

我们知道,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模仿学习阶段,我们的老教育家陈鹤琴讲过,孩子心理特点之一是好模仿。

面对非常好模仿的孩子,成人的言行举止被他模仿着,所以正人先正己,先要把自己做正、做检点。

要求幼儿有礼貌,当幼儿主动向老师问好时,老师应给予积极的回应,而不是置之不理;家长要求孩子不要乱翻东西,首先自己就要有好的习惯。

我们很多著名的学者在他们教育自己子女的时候都叫做无言之教,钱钟书,是我们中国一位伟大的学者。

他用无言之教教育他的孩子,怎么体现呢?她女儿在学习读书有困难的时候,钱钟书让她去查工具书,而不是告诉她答案,给你一个线索你自己去求答案去,这样极大的帮助了她的女儿,后来她的女儿在英国进修学习的时候,就靠她的父亲给她的办法她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3、家园共育,保证一致性与长期性相结合我们所言的一致性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班上的几位老师要协调观点,一致要求,否则出现今天幼儿争抢玩具受教育,明天换了老师,对类似的事或漠然置之,或随意呵斥,同样的事不同的结果,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