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

促进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
促进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36828155.html,

促进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

作者:李海清

来源:《唯实》2017年第04期

近年来,在加速新型城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机遇引导下,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分析当前江苏建筑文化发展中所存在的“特色危机”,找出促进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对促进江苏建筑特色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导向定位不精准,建设发展存在盲目性。当前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官方建设模式、以企业为主的商业建设模式和以市场散户为主的分散建设模式。虽然有关部门早已开始关注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的研究,但由于相关领域建设从自主摸索开始,历经了长期的各自为政的探索发展阶段,并在“旅游热”、“开发热”、“申遗热”和“古镇热”等外部刺激下,导致各类建设主体对于“特色危机”问题的认知有较大偏差,全省特别是江南地区现有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项目普遍趋于同质化,缺乏科学发展导向和精准定位,其中部分项目还存在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等问题。

整体关联不协调,资源利用存在肤浅性。虽然近年来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快速发展,但仍存在整体关联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城乡关联、场所关联与生态关联严重不足等,如我国目前已列入保护的历史文化名镇252个,其中江苏有27个;与之相应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有276个,而江苏仅有10个,与古镇相比明显偏少。另外,当前江苏建筑文化风格大多盲目仿古,甚至照搬“徽派”,对建筑文化资源的利用缺乏深度。如,就项目开发基础而言,“水”是江苏最重要的建筑文化资源之一,但目前的利用还浮于视觉形象层面,缺乏深层的植根性与内涵性;就项目开发内容而言,观光、度假型项目明显多于教育和文化型项目,缺乏知识性和实践性。

开发利用不深入,技术措施存在短视性。一般而言,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需要考虑保护、继承传统工艺及其可持续发展。然而,经调研发现,江苏建筑文化项目的建设经营大多并未遵循上述原则。首先,从开发和建设角度来看,很多项目以短期视觉效果为首要目标。其次,从使用和运营角度来说,由于规划、设计和施工忽视快餐型做法的耐久性,导致大量项目建成不久即告破败,并暴露出现代材料结构体,严重损害使用方的公共形象,造成难以修复的困窘。

地区发展不协调,引导调控存在松散性。当前对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项目管理机制与运营状况的满意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如,地级市以上地区令人非常满意的、比较满意的和一般的分别占总体被访者的23.4%、46.1%和30.5%;县区一级地区为7.6%、23.9%和68.5%;乡镇一级地区则为3.0%、12.2%和84.8%。这反映出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管理的城乡差别显著,其背后的原因与各级管理部门对有关建设项目的管理力度、认识水平的城乡差别有直接

江苏文化2

三、江苏的文化组成 江苏文化由若干个区域文化所组成,各个区域文化的范围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吴文化吴文化以太湖小三山遗址等旧石器文化为源头,以“太伯奔吴”与当地土著荆蛮族相结合为契机,以春秋时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侬软语”(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的特征,以现今紧靠太湖的苏、锡、常地区为中心地带。 金陵文化或称之为“宁镇文化”。宁,指今南京市,古金陵邑置于今南京市清凉山;镇,指今镇江市,唐代时亦称为金陵,所以此处所说的“金陵”兼指今南京市和镇江市。金陵文化以北阴阳营文化(属新石器文化)、湖熟文化(属早期青铜文化)等为源头,以迤丽于长江南岸的宁镇山脉为地理背景,以三国时孙吴政权先建都京口(今镇江)后移都建业(今南京)为契机,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相互并存乃至相互交融为语言文化的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徐淮文化或称之为“楚汉文化”。徐淮文化以约六千年前的青莲岗文化、大墩子文化乃至更早的下草湾新人文化为源头,泛指存在于江苏徐州、淮阴、宿迁以及连云港、盐城的部分地区。徐淮文化是以项羽建立西楚王国和刘邦建立西汉帝国体现的巍巍雄风为标志的区域性文化。 霸王举鼎刘邦造型

江苏传统文化的特征 维扬文化《尚书·禹贡》有云:“淮海惟扬州。”惟,通“维”。庾信《哀江南赋》中写道:“淮海维扬,三千余里。”后截取二字以为名。明初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维扬文化是以享有“淮左名都”之称的扬州及泰州(明代亦属于扬州府)为中心的区域文化。 苏东海洋文化江苏是—个重要的海洋省份,有一千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拥有广阔的海洋资源。早在先秦时期,苏北平原南端的长江古沙咀由扬州向东延伸,经过二千多年向外伸展,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海洋文化区。江苏传统的海洋文化区主要指南通、盐城、连云港的海岸区域,大致是苏东地区,因而称之为“苏东海洋文化区”。

江苏文化特色教学提纲

江苏文化特色

精品资料 江苏文化主要由“吴文化”、“金陵文化”、“维扬文化”、“徐淮文化”、“海洋文化”等组成。 文学 西汉淮阴(今淮安)枚乘是汉大赋的开山祖师,被后人推崇为“文章领袖”。盛行于梁、陈间的宫体诗,追求声律上的和谐美与韵律上的回旋美,对唐代律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唐江都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韵律和谐婉转,被闻一多称为“顶峰上的顶峰”。南唐后主李煜词作极富感染力,后人尊之为“词圣”。长篇小说《水浒传》《西游记》都享誉世界。和它们并称四大古典名着的《三国演义》《红楼梦》,也与江苏有割舍不断的联系。唐代的传奇、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受读者喜爱。江苏民间口述文学丰富性和艺术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世纪80年代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学三部集成(故事、谚语、歌谣)编纂,江苏省收录2亿多字资料。 美术 江苏绘画艺术以山水画、水印木刻版画和水彩水粉画见长,被称为“江苏三水”。东晋无锡顾恺之善画人物,尤善点睛,有“画绝”之称。王羲之书法艺术出神入化,后人尊为“书圣”。梁吴县张僧繇擅作壁画,成语“画龙点睛”就和他有关。唐苏州张旭运笔纵横捭阖,连绵回绕,气势夺人,世人尊之为“草圣”。晚唐苏州杨惠之创“塑壁”新技法,被称为“塑圣”。常熟黄公望、无锡倪瓒,和王蒙、吴镇并称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位居元四家之首,其《富春山居图》是纸本水墨的经典之作。据统计,清代中国知名画家约5800余人,江苏一省就有2700多人,几乎占有半壁江山。 音乐 江苏素有“二胡之乡”美誉,“江南丝竹”是最富代表性的民间音乐。古琴艺术在中国具有突出地位,先后形成常熟虞山琴派、扬州广陵琴派、南京金陵琴派等重要的地方性音乐流派。江苏流传至今的民歌有12800余首,有六合民歌《茉莉花》、二胡演奏曲《二泉映月》等,广为流传。历史上产生过大小曲种50余种,现尚存20余种,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扬州评话、扬州弹词、扬州清曲、徐州琴书、南京白局都是代表性曲种。 舞蹈 江苏民间舞蹈种类丰富,秧歌舞、花鼓舞、龙舞、狮舞、灯舞、傩舞、高跷等,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域特点,具有代表性的有70多个品种、1600多个舞蹈。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江苏地域文化网上作业

三、简答题 1、宿迁文化有哪些特征? 答:①闻名于世的“下草湾文化”使宿迁享有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人类起源中心之一的美誉。 ②名人文化及其文化发扬,如西楚霸王项羽、一代烈女虞姬、民族英雄杨泗洪、新四军师长彭雪枫、少年英雄韩余娟等,弘扬其历史业绩和精神品格,在社会经济活动、城市文明建设中地位重要,并发展为重要的地域人文精神。 ③民间传统文化异彩纷呈。 ④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要素构成之一的特殊文化形式——酒文化悠久醇厚。 ⑤文化产业较为发达。 ⑥自然生态、润朗灵动的湖河文化与新兴独特的经济形态,如“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意杨之乡”、“中国螃蟹之乡”等,展示出独特文化及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⑦宿城区、宿豫区使用中原官话方言;属县沭阳、泗阳、泗洪为江淮官话。 ⑧市树为杨树、槐树;市花为桂花、紫薇花。 2、南通文化有哪些特征? 答:南通历史悠久,底蕴颇具特色,其文化有“南风北韵”之誉。 ①以东夷文化为远源,以吴越文化为承续,南北融合,然吴文化居主导地位。 ②襟江负海的独特地缘,经济地理文化有边缘性和次海洋文化特征。 ③近代文明文化发达。 ④现代南通话属于江淮方言,又分为通泰片、南通片,但具有较浓厚的吴语色彩,是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过渡方言。 ⑤南通的市树为广玉兰,市花为菊花。 四、论述题 1、试述徐州文化的特征。 答:①以徐文化为远源。②兼容南北和中原文化精神。 ③地域文化核心为楚汉文化。 ④帝王政治文化突出,推动国家文化及江苏文化发展。 ⑤此外,饮食文化、交通文化、书艺民俗、人情道德,亦构成徐州文化的独特内容。 ⑥徐州除新沂沂河以东地区外,均为中原官话。 ⑦徐州市市树为银杏,市花为紫薇花。 2、试述盐城文化的特征。 答:①海盐文化是盐城的文化根脉和基础元素。 ②红色军事文化突出。 ③湿地水绿文化。 ④淮剧、杂技地方文化驰名。 ⑤盐城话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按语言特点可分为3片:滨阜片,包括响水、滨海、阜宁3县和射阳县黄沙港以北地区;建盐片,包括盐城市区、建湖县、射阳县黄沙港以南和大丰市斗龙港以北地区;丰台片,包括东台市和大丰市的斗龙港以南地区。滨阜片、建盐片属淮扬长片,丰台片属通泰片。 ⑥盐城市树是合欢、水杉,市花是紫薇、石榴。 3、试述连云港文化的特征。 答:①连云港文化的古代远源为东夷文化,并深受北方齐鲁文化、西方楚汉文化、南方吴越文化的影响。②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丰厚。 ③新兴海港城市的地域文化个性突出。 ④山海文化特色鲜明。 ⑤区域经济文化兼容包举。 ⑥连云港语言构成丰富,有江淮官话江淮方言海泗片(市区及灌云、灌南、东海局部)、中原官话徐州片(东海县大部)、胶辽官话青州片(赣榆县)等。 ⑦连云港市树为银杏。市花为玉兰花。

具有江苏特点的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

关于具有江苏特点的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报 告 实践参加者:庄艳雯 实践主题:关于具有江苏特点的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报告 地点:家中常州图书馆篦箕巷 时间:2010年8月3日——8月10日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活动内容:江苏区域文化研究在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江苏建设成为与经济 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后有了长足的进展。鉴于这种现状,通过查 阅书籍,利用网络资料,深入民间挖掘具有江苏特点的区域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了解源远流长的江苏文化唤起人们对地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一.背景资料——认识江苏 江苏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东海之滨,北接山东,西连安徽、河南,东 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东经116°18′-1 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得名于清朝江宁府和苏州府二府之首字。是 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总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 11%,连绵近1000千米的海岸线拥抱着约980万亩的黄金滩涂。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江河湖泊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泽湖在此 横卧,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江苏的简称“苏”的繁体字原本就是此意。 古徐国经过了夏、商、周三代,历时千余年,徐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徐文化,形成了淳朴的徐国民风。光辉的徐国历史和灿烂的徐文化似晶莹的宝石,永远 放射出不朽的光芒。淮河流域的徐国史和长江流域的吴国史,共同组成了江苏 地区的上古史,徐文化、吴文化和徐吴过渡地带的文化,共同组成了江苏地区 的古文化。这里是中国吴文化和汉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数十万年前南京一带就 已经是人类聚居之地。6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以及徐州和洪泽湖附近就已经出现了原始村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3000多年前,江苏青铜器的冶 炼和锻造,已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公元3-6世纪,南京成为中国南经济文化 中心。公元7-10世纪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有所谓“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的说法,扬州成为南北交往要冲的城市。公元14-17世纪中叶以后,与浙江, 上海接壤的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都会和文化中心,苏州、松江(今上海)和南京等地,成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祥地。19世纪末叶,缫丝、纺织、面粉、采煤等近代工业,在无锡、南通、苏州、常州、徐州等地陆续兴起,苏 州的丝织业,更是享有世界盛誉。此后,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一直名 列前茅。

江苏地域文化概论第四次形成性考核答案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占25%)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泰州素有“鱼米之乡”、“生猪之乡”、“银杏之乡”、“水产之乡_”之称。 2、明代泰州人___王艮____创建的泰州学派,是明代最著名的哲学流派。 3、黄桥烧饼,本为___泰兴____市黄桥一带挑夫的快餐,因《黄桥烧饼歌》而传名大江南北,并入选开国大典国宴。 4、帝尧封黄帝后裔篯铿于今徐州市区建大彭氏国,因此徐州已有_5000_多年文明史。 5、徐州的汉__画像__石同苏州园林、南京六朝陵墓_石雕__,并称“江苏文物三宝”。 6、早在_五六千_年前,淮安境内就有先民们活动的踪迹,并留下“_青莲岗文化”遗址。 7、淮安_茶馓__,制作始于唐,成名于清,选用面粉、麻油、精盐等原料精心加工而成。 8、公元762年,为避唐代宗李豫之讳,改___宿豫____县为宿迁县,沿用至今。 9、项王故里,又称“梧桐巷”、“项里”,后院有__项王_手植“天下第一槐”及项里桐。 10、1905年由近代实业家、教育家___张謇__先生创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 11、南通__狼山_____火把节,每年元宵夜举行,是汉族唯一的火把节。 12、南通仿真绣,创始人是清末民初的刺绣艺术家_沈寿______。 13、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建___盐渎____县,为盐城置县之始。 14、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___大丰市_境内,主要保护对象为麋鹿及其生态环境。 15、民国时的江苏省于连云港埠设__连云_____市,为建制最早的省辖市之一。 16、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一组___东汉_摩崖佛教艺术造像,为我国最早的石窟寺艺术雕刻。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泰兴花鼓:用红灯作为主要道具,用泰兴方言演唱,所用曲调具有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舞步和动作幅度大且灵活、风趣。 2、项羽戏马台遗址:公元前206年,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南山上构筑丛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名。 3、镇淮楼:始建于北宋年间,为砖木结构城楼式单体建筑物,清代为镇压淮河水患,始名镇淮楼。 4、明代酿酒作坊遗址:发现了明末清初古酿酒作坊遗址,距今有300多年历史,以及酒坛、酒壶、酒杯、酒糟等与酒有关的器物。

促进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36828155.html, 促进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 作者:李海清 来源:《唯实》2017年第04期 近年来,在加速新型城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机遇引导下,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分析当前江苏建筑文化发展中所存在的“特色危机”,找出促进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对促进江苏建筑特色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导向定位不精准,建设发展存在盲目性。当前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官方建设模式、以企业为主的商业建设模式和以市场散户为主的分散建设模式。虽然有关部门早已开始关注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的研究,但由于相关领域建设从自主摸索开始,历经了长期的各自为政的探索发展阶段,并在“旅游热”、“开发热”、“申遗热”和“古镇热”等外部刺激下,导致各类建设主体对于“特色危机”问题的认知有较大偏差,全省特别是江南地区现有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项目普遍趋于同质化,缺乏科学发展导向和精准定位,其中部分项目还存在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等问题。 整体关联不协调,资源利用存在肤浅性。虽然近年来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快速发展,但仍存在整体关联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城乡关联、场所关联与生态关联严重不足等,如我国目前已列入保护的历史文化名镇252个,其中江苏有27个;与之相应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有276个,而江苏仅有10个,与古镇相比明显偏少。另外,当前江苏建筑文化风格大多盲目仿古,甚至照搬“徽派”,对建筑文化资源的利用缺乏深度。如,就项目开发基础而言,“水”是江苏最重要的建筑文化资源之一,但目前的利用还浮于视觉形象层面,缺乏深层的植根性与内涵性;就项目开发内容而言,观光、度假型项目明显多于教育和文化型项目,缺乏知识性和实践性。 开发利用不深入,技术措施存在短视性。一般而言,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需要考虑保护、继承传统工艺及其可持续发展。然而,经调研发现,江苏建筑文化项目的建设经营大多并未遵循上述原则。首先,从开发和建设角度来看,很多项目以短期视觉效果为首要目标。其次,从使用和运营角度来说,由于规划、设计和施工忽视快餐型做法的耐久性,导致大量项目建成不久即告破败,并暴露出现代材料结构体,严重损害使用方的公共形象,造成难以修复的困窘。 地区发展不协调,引导调控存在松散性。当前对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项目管理机制与运营状况的满意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如,地级市以上地区令人非常满意的、比较满意的和一般的分别占总体被访者的23.4%、46.1%和30.5%;县区一级地区为7.6%、23.9%和68.5%;乡镇一级地区则为3.0%、12.2%和84.8%。这反映出江苏建筑文化特色化建设管理的城乡差别显著,其背后的原因与各级管理部门对有关建设项目的管理力度、认识水平的城乡差别有直接

001江苏乡村文化与风貌特色保护提升策略研究

江苏乡村文化与风貌特色保护提升策略研究 崔曙平刘海音 【摘要】本研究基于对江苏13个省辖市283个样本村庄的实地调查,总结归纳了江苏乡村文化特征,并根据乡村风貌特色的构成因素,受工业化、城镇化影响程度的差异及历史文化遗存现状,将样本村庄分为历史保护型、传统风貌型、民俗风情型和现代新建型四类,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探索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和市场化背景下乡村风貌特色保护与提升策略。 【关键词】乡村文化;风貌特色;保护提升策略;江苏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元,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量最多的省份。尽管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战乱的毁损、历史的动荡以及近百年来的大规模改造,广袤的乡村地区仍保留着形式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率先发展和快速推进也对乡村文化和景观风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文化的消亡与新文化形式的涌现相伴,乡村历史文化的延续与当代文化特色重塑并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和丰富多彩的风貌特色。当前,在大规模村庄环境整治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保护和延续乡村优秀的历史文化,尊重和鼓励当代本土文化的创新和繁荣,不仅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和塑造乡村风貌特色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的紧迫任务。 1.江苏乡村文化与风貌特色概述 1.1 江苏乡村文化特征 1.1.1乡土性 作为源于乡土并依存于乡土的文化,江苏乡村文化深深地扎根在江苏大地上,存在于田间地头,融入日常生活,表现了浓厚的地域农业传统文化与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宗族文化特征,反映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意识,具有很强的在地性和乡土性。 1.1.2包容性 江苏江海交汇、南北交界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乡村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而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江苏文化又深受外来文化影响,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在这里碰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汇,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在这里互补,楚汉文化与吴越文化在这里融合,特殊的区位环境使江苏乡村文化在融合吸收各种文化优势的基础上积淀升华。 1.1.3差异性 长江跨越江苏南北,中国传统的南北分界线——淮河流经江苏北部,天然的分隔使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在文化传播和自然季候方面形成差异,并由此反映为语言、风俗、建筑、农作物种植类别等方面的差别;而苏南宜溧金高丘陵山地、苏北平原地区、太湖流域与以渔业

江苏文化调查报告

江苏文化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江苏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江苏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状况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参加者:数理学院10数学1:朱忞,学号10121131,何亚运,学号10121108 社会实践主题:江苏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状况调查 社会实践时间:XX年1月12日至2月5日 社会实践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宝贵财富,而且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因此,针对历史文化所作的保护和研究成为国内外的热门议题。无锡是文化大市,市委市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资源开发等问题相当重视,尤其是在保护基础之上,针对无锡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适当的开发和利用以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因此我们针对无锡市展开了此次社会实践。 一研究现状概述

国际社会对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的关注与保护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之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公约。新中国对于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初主要体现在考古事业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上,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标志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此后我国对包括非物质文化在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保护全方位展开。无锡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尤其率先制定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立法。 我们所做是主要工作有: 其一,搜集大量文字资料。 通过报刊、文件、图书和网络,搜集有关无锡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资料,以便于我们从面上把握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从而利于深入分析与研究。 其二,实地考察。 在了解一般情况的基础上,课题组人员几次外出考察,例如,无锡博物院及各类专题博物馆、鸿山遗址博物馆、历史街区、古村古镇、名人故居等,都是我们调研的重点。在调研中,我们在普遍了解其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有选择、有

【中国城市文化】江苏文化特色知识大全

【中国城市文化】江苏文化特色知识大全我们都知道,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以及文化,或许每个地方的语言也有可能不太相同。江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的中心,是一个具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城市。大家知不知道江苏文化特色以及城市文化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跟随着留学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江苏的文化: 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93年发现的南京汤山直立猿人化石表明,早在5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而在此之前,考古工作者于1954年在泗洪双沟镇东下草湾发现的人类化石,据测定年代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距今约4~5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学界称之为下草湾人,又叫泗洪新人。距今六七千年前后,大江南北进入新石器时代兴盛阶段,据初步调查,江苏及相邻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约有上千处。其中淮安青莲岗文化、高邮龙虬文化、海安青墩文化、苏州草鞋山文化、南京北阴阳营文化、常州圩墩文化等,五彩缤纷,星罗棋布。草鞋山遗址发现的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水稻田,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 江苏文化主要由“吴文化”、“金陵文化”、“维扬文化”、“徐淮文化”、“海洋文化”等组成。 文学

西汉淮阴(今淮安)枚乘是汉大赋的开山祖师,被后人推崇为“文章领袖”。盛行于梁、陈间的宫体诗,追求声律上的和谐美与韵律上的回旋美,对唐代律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唐江都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韵律和谐婉转,被闻一多称为“顶峰上的顶峰”。南唐后主李煜词作极富感染力,后人尊之为“词圣”。长篇小说《水浒传》《西游记》都享誉世界。和它们并称四大古典名着的《三国演义》《红楼梦》,也与江苏有割舍不断的联系。唐代的传奇、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受读者喜爱。江苏民间口述文学丰富性和艺术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世纪80年代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学三部集成(故事、谚语、歌谣)编纂,江苏省收录2亿多字资料。 美术 江苏绘画艺术以山水画、水印木刻版画和水彩水粉画见长,被称为“江苏三水”。东晋无锡顾恺之善画人物,尤善点睛,有“画绝”之称。王羲之书法艺术出神入化,后人尊为“书圣”。梁吴县张僧繇擅作壁画,成语“画龙点睛”就和他有关。唐苏州张旭运笔纵横捭阖,连绵回绕,气势夺人,世人尊之为“草圣”。晚唐苏州杨惠之创“塑壁”新技法,被称为“塑圣”。常熟黄公望、无锡倪瓒,和王蒙、吴镇并称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位居元四家之首,其《富春山居图》是纸本水墨的经典之作。据统计,清代中国知名画家约5800余人,江苏一省就有2700多人,几乎占有半壁江山。

浅析江苏饮食风味文化

浅析江苏饮食风味文化 摘要:苏菜即江苏菜。由淮扬、金陵、苏锡、徐海四个地方风味组成,其 影响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本文主要从四大菜系的起源和特点对江苏饮食风味文化做一个简单的评析。 关键词:江苏; 饮食文化; 四大菜系 苏菜风味与该地区悠久的饮食文化沉淀有密切的关系。从上古时期名厨太和公、专诸、彭铿一起至今日,其中所累极其丰厚,足资借鉴开发利用,在老树上绽出一朵朵饮食新花。[1] 1.淮扬菜 1.1起源 淮扬菜是在扬州菜和淮安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兴起和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有很大的关系,隋炀帝曾经三下江都,客观上促进了淮扬菜的发展。虽然扬州菜和淮安菜发展在不同区域,但是两地文化习俗相近,再加上大运河的修建推动了两地漕运、河务和盐运的互动和发展,两方的厨业界也有了互相交流、相互借鉴的机会;当时的淮安菜品种多,但是味道稍显粗糙;扬州菜品种不多,但是制作精细。两地的菜肴相容相长、互相影响、趋同发展,从而使淮扬菜逐渐形成相对统一、相得益彰的完整体系。 到了清乾隆期,淮扬菜发展成熟,出现了名气极大的“全鳝席”、“红烧狮子头”、“钦工肉圆”、“开洋扒蒲菜”、“淮安文楼汤包”、“马鞍桥”、“三套鸭”、“大煮干丝”等。当时淮扬菜与鲁、川、粤菜并称全国“四大名菜”,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称为四大帮口,现在称“四大菜系”。 1.2特点 菜系的形成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等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淮安和扬州地处江淮,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水产禽蔬的供应不会间断。所以,淮扬菜的原料以鲜活为主,讲究季节性。在调味时,淮扬菜力求清淡,擅长炖焖烧煮,以突出原料的本味。菜系风味甜咸适中,咸中微甜。在制作时,淮扬菜讲究刀工的精细,一块2厘米厚的豆腐干,能片成30片的薄片。冷菜制作拼摆手法要求极高,一个扇面三拼,抽缝、扇面、叠角,刀工拼摆难度极大。淮扬菜根据古人提出的“以火为纪”的烹饪纲领,在菜肴制作时特别讲究火工,通过火工的调节体现菜肴的鲜、香、酥、脆、嫩、糯、烂等口味特色。 2.金陵菜 2.1起源 金陵菜是以南京为中心。南京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2400多年前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灭吴,范蠡在今南京中华门外建一小城叫越城。楚亡越,公元前333年始置邑,改称金陵。吴孙权建业定都后当时经济繁荣,金陵富

《江苏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重点

期末考核题型及分值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0个空 (二)解释名词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题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题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题 一、名词解释 (1)扬州清曲:指扬州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产生于明代中叶,是继承元代散曲的一些形式特征,吸收当时江淮一带民间风行的各种俗曲,加以融合改造而成的地方曲种。 (2)六朝:公元220年至589年,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方先后建立了东晋、东吴、宋、齐、梁、陈等汉族政权,史称“六朝”。 (3)泰兴花鼓:用红灯作为主要道具,用泰兴方言演唱,所用曲调具有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舞步和动作幅度大且灵活、风趣。 (4)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5)项王故里:又称“梧桐巷”、“项里”,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它坐落于宿迁市宿城区南郊、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徐淮路东侧。后院有项王手植“天下第一槐”及项里桐。(6)苏东海洋文化: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以沿海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7)淮剧:是清代中叶在盐城、阜宁一带流行的一种民间小调与酬神香火戏结合的江北小戏,后受徽剧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淮剧。 (8)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十四、十五世纪苏州昆山,以鼓、板等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说唱语言,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9)狼山风景区:狼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著名的六大风景区之一,狼山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南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 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 (10)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一组东汉摩崖佛教艺术造像,为我国最早的石窟寺艺术雕刻。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南3公里的孔望山西侧。造像分布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崖壁上,依山岩的自然形势雕刻110个人像。最大者高1.54米,最小者高0.1米。 二、简答及论述题: (1)简述南京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答:中山陵,陵园建筑由吕彦直设计,该方案是根据孙中山先生一再强调的“唤起民众,以建民国”的警言设计的,寓“木铎警世”之意。陵墓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南而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面积共8万多平方米。从空中俯视中山陵,整个建筑群恰似平卧在碧绿绒毯上的警钟:山下孙中山铜像是钟的尖顶,半圆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窿圆顶,恰似圆形的钟摆锤。 中山陵陵园建筑以民族传统风格为主,同时也巧妙自然地融合了西方近代建筑艺术的精髓,整个陵园采取传统的中轴线式排列,建筑群协调统一,浑朴自然,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2)简述扬州菜肴的特点。

《江苏地域文化》OK

二、名词解释 1、江苏地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苏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种文化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整体文化面貌的总特征。 2、金陵文化:也称“宁镇文化”,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今镇江),随后移都建业(今南京),自此形成金陵文化圈。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并存互融为其语言文化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3、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4、维扬文化: 取名于南北朝诗人庾信《哀江南赋》中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明代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 5、徐淮文化:也称“楚汉文化”,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的巍巍雄风为地域文化的标志,主要指以今徐州、淮安、宿迁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6、苏东海洋文化: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以沿海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7、族塾:由一姓家族利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户空屋,共同出资聘请教师所办书塾,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 8、门馆:又称私馆,是由塾师自备房子,或在自己家中设馆办学,招收学生。 9、吴中四才子:明代中期诗坛有“吴中四才子”即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 10、南京云锦: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典雅,色彩富丽堂皇,宛如天上瑰丽、璀璨的云霞,故名云锦。 11、上党挑花:是镇江一些地区妇女日常习作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作品风格朴实无华,独具魅力。 12、桃花坞木刻年画:始于明末,清雍正、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与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和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并称“中国三大木刻年画”。 13、彭祖墩遗址:出土了石刀、石斧、石纺轮、陶盆、陶釜、陶鼎及一大批玉器,距今约6000至7000年。 14、泰兴花鼓:用红灯作为主要道具,用泰兴方言演唱,所用曲调具有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舞步和动作幅度大且灵活、风趣。 15、项羽戏马台遗址:公元前206年,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南山上构筑丛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名。 16、镇淮楼:始建于北宋年间,为砖木结构城楼式单体建筑物,清代为镇压淮河水患,始名镇淮楼。 17、明代酿酒作坊遗址:宿迁发现了明末清初古酿酒作坊遗址,距今有300多年历史,以及酒坛、酒壶、酒杯、酒糟等与酒有关的器物。 18、南京白局:始自明代织锦工人用南京方言演唱的俗曲、小调和民歌,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民间曲艺。因演唱者不取报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 19、南京金箔:已有近千年历史,把高纯度的黄金,经过化条、拍叶、落开子、做捻子、打箔、出具、切箔等十多道工序,捶打成薄如蝉翼的金箔,工艺极其精湛。 20、扬剧:是在扬州花鼓戏和苏北香火戏的基础上,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地方剧种。 21、淮剧: 是清代中叶在盐城、阜宁一带流行的一种民间小调与酬神香火戏结合的江北小戏,后受徽剧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淮剧。 22、彭祖: 传说为黄帝的后裔,活了800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寿星,也是我国的烹饪鼻祖。 23、徐福传说:讲秦始皇好神仙,命徐福率3 000童男女及各种工匠和五谷,从赣榆出海去传说中的蓬莱仙岛寻不死之药的故事。 24、下草湾文化遗址:双沟“下草湾文化遗址”是江苏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所在地。发掘更新世和中新世古脊椎哺乳动物化石近百种以及古猿化石,距今1800多万年,同北京人的“山顶洞人”时代相当。 25、三星村遗址:是苏南地区保存好、面积大、内涵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6、邳州大墩子遗址: 上层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下层属北辛或称青莲岗文化早期,距今约6500~4000年。 27、寄畅园:位于无锡惠山东麓,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 28、南乡田歌: 又称秧田歌、薅秧歌等,主要分布在丹徒南乡的上党、宝堰、荣炳、三山、上会、黄墟一带,格调清新,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9、灌云豆丹:是一种天然有机食品,风味异常鲜美,令人食之难忘,是连云港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产品之一。 1、江苏水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水的灵动使江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智慧特征。 一是勤思。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比如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处处体现着多想办法、多动脑筋的指导思想,与当时中原诸子的著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二是善思。江苏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在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从大处做好工作,准备之细、忍耐之坚,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汉初风云人物张良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三是奇思。历史上,江苏出了许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他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 2、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文化有哪些特征? 答: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人追求尽善,主要表现为: (1)地尽其力:江苏没有闲人,没有闲地。比如古城扬州就是依靠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清代苏南已经开始试种双季稻,一年三熟,充分利用了江南的气候条件。 (2)事尽其心:江苏人做事唯精而弃粗,小心谨慎,事事推敲,信奉务求认真的求善之道。 (3)人尽其才:江苏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吸引、人才的发挥,如明代状元89人中有16人出于江苏,清代状元112人中有49人出于江苏,江苏的人才之盛可见一斑。 1、江苏经济文化有哪些特征? 答:一是均衡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江苏在农业、工业和商业这三大经济领域中都处于领先的地位。 二是充满活力,历史上,江苏经济始终处于超越自我、敢为天下先的发展形态中,即使是在遭受战乱、自然灾害的打击后,也可以最迅速地恢复、发展起来。 三是文化含量高,儒工商同道,科技发展提供着重要支撑,江苏商人亦儒亦商,重利也重义。 2、古代的江苏“私学”有哪些类型? 答:(1)散馆,由一名热心办学而又德高望重的当地人首倡,其他群众响应集资兴办书塾。 (2)族塾,由一姓家族利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户空屋,共同出资聘请教师所办书塾,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 (3)家塾,也称家馆,是富有之家独自出资延师所设的书塾,主要用来教育自家的子女,有时也兼顾近亲子女的教育。 (4)门馆,又称私馆,是由塾师自备房子,或在自己家中设馆办学,招收学生。

论江苏各主要城市特点及其地位

论江苏各主要城市特点及其地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 姓名:袁月 学号:0904210220 首先先让我们了解江苏现有哪些城市及其概况: 城市名所辖市辖区所辖县所代管县级市 溧水、高淳无 南京玄武、鼓楼、白下、秦淮、下关、建邺、 栖霞、雨花台、浦口、江宁、六合 无锡崇安、北塘、南长、滨湖、锡山、惠山无江阴、宜兴 邳州、新沂 徐州云龙、鼓楼、铜山、贾汪、泉山睢宁、沛县、 丰县 常州钟楼、天宁、戚墅堰、新北、武进无金坛、溧阳 苏州金阊、沧浪、平江、虎丘、吴中、相城无常熟、张家港、太仓、 昆山、吴江 南通崇川、港闸、通州海安、如东如皋、海门、启东 无 连云港新浦、连云、海州东海、灌云、 赣榆、灌南 无 淮安清河、清浦、楚州、淮阴涟水、洪泽、 金湖、盱眙 东台、大丰 盐城亭湖、盐都建湖、响水、 阜宁、射阳、 滨海 扬州维扬、广陵、邗江宝应高邮、江都、仪征 镇江京口、润州、丹徒无丹阳、扬中、句容泰州海陵、高港无泰兴、姜堰、靖江、兴 化 无 宿迁宿城、宿豫沭阳、泗阳、 泗洪 从中可以看出江苏的具体行政规划,南京是江苏的省会,其余12个地级市及很多县级市和县。在全国,江苏可以算上是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地处长江淮河下游,历史

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是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江苏也同样如此。江苏的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苏南较苏北强很多,所以很多城市都想和苏南靠上边,苏锡常是江苏的经济领头羊,也是我们江苏的骄傲。但是正因为如此,苏南人才会瞧不起苏北人。那我们就来看看每个城市各有哪些缺点。 南京:江苏最大的城市,但是是最没号召力的省会。经济每况愈下,靠吃老本度日。在长三角的重要地位被杭州取代。在省内被苏州无锡看不起。以语言难听出名,民风土俗,甚至被称为最大的农村。 苏州:江苏最拽的城市,GDP高得吓人。自诩上海后花园。把上海苏州以外的地方一律看作贫困地区。市民以到外资企业当流水线工人为荣,产品连中文标志都不加。为了经济指标疯狂抽取地下水,地表沉降严重。严重缺水,已经无法冠以水乡之名。 无锡:得过“小上海”的封号。凭借GDP张牙舞爪。工业城市,旅游资源靠人工建造但也不可小觑。喜欢跟苏州飙经济,和南京比大小。在环境整治方面会一边唱“太湖美”一边让太湖水发臭。 常州:出了江苏就没人知道的“大城市”。最近正在考虑往特大城市发展。工业基础还不错,另一个有潜力的污染源。因为走不出苏州无锡的阴影,所以特别看不起江北人,但据说快被南通赶上了。 镇江:跟江北基本没什么区别的江南城市,以醋和金山寺出名。体积袖珍,经济总量小。地位相当于南京的一个县,经济相当于苏州一个县,但是喜欢往苏锡常的阵容里挤,常常被苏锡常集体看不起。 扬州:苏北文化的发源地加大本营。经常昧着良心说自己是江南。一天时间就能看完的“历史文化名城”。谣传出美女,其实出修脚师傅搓背工。现在托某领袖的福就开始大兴土木。市民逢人就说,如今我们扬州也是大城市了。 泰州:充其量一个加强版的县城,城市基础建设贻笑大方,居然也想当大城市。经济上刚有点起色到处放卫星,生怕别人不知道。热衷于跟南通争风头,跟扬州抬杠,跟安徽抢胡锦涛。瞎折腾了一阵,知名度还是很低。 南通:地处偏远,人称“难通”,但是沾了上海不少光。最恨被人叫作苏北,GDP达到苏州三分之一后就开始叫别人苏北,恨不得让长江改道。同样喜欢瞎放卫星。刚为了超过省内几个过气城市而沾沾自喜。回头一看连人家烟台都不如了。 盐城:苏北恶名的主要承担者,革命老区。对外开放了十多年,贫困人口还是一大把。

淮安文化特色

淮安文化特色 江苏省淮安市,古名:淮阴、楚州、清江浦、清江、清河、古楚,位于江淮平原东部,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在淮安交汇,历史上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淮安的文化特色也因处于南北交汇点具有文化融合的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淮安文化。 一、运河文化 漕运以盐粮为主,而粮食和盐都是国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中华王朝的命脉所在。作为明清两代融“漕、河、盐、榷”四大重地于一身的淮安繁华一时,康熙、乾隆六次南巡均驻跸此地,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 1、水利文化 淮安段大运河的开凿、治理和相关治河保运衙署的兴废过程,以及相关闸坝等水利设施的兴废过程是淮安历史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淮安一直是大运河上的枢纽城市,也是水利设施工程最多的一段。清康熙时,河道总督行馆设于淮安清江浦。清代雍正后,江南河道总督署设在淮安。 2、漕运文化 隋代开南北大运河,唐代中后期,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漕粮和漕盐运输,北宋时漕运量大幅增加,南宋时南北漕运受阻。明、清时漕运为最盛。一千多年的漕运文化反映了漕运的政治、经济制度、与漕运有关的漕船制造文化以及与漕粮运输装卸地点相关的漕运码头文化和

与漕粮储存、转搬相关的漕仓文化等。 3、淮安城市商业文化 由于淮安一直是运河线上的一座枢纽城市,因此淮安商业文化很丰厚,并且打上大运河的烙印。唐、宋时淮安商业就很繁荣。明、清时漕运总督署、清代河道总督署,明、清淮北盐运分司、税关的设立和造船厂、漕粮转搬仓建成后,淮安商业达于鼎盛期。 4、榷关文化 明清时淮安的商品贸易非常发达,朝廷为了保证商品税的征收,在淮安设立税关。淮安关是运河沿线的重要税关之一。淮安税关折射出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税收制度,其文化遗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5、运河宗教文化 淮安历史上的水神崇拜很兴盛,建有很多庙宇祠堂,如淮渎庙、陈潘二公祠、惠济祠、栗大王庙、风湖大王庙、金龙大王庙等,除史书有相关记载外,今还有若干遗存。 6、淮安漕盐文化 淮安历史上既是淮北海盐的重要产地,又是主要的集散地。产盐历史可溯至先秦,经营管理有记载的为唐代。明清时的河下,清道光后的西坝皆因是食盐的集散中心而繁荣。涟水、楚州、淮阴等地都曾有重要的盐业管理机构。 二、湿地文化 淮安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湿地资源丰富。据统计淮淮安全市有各种鸟类共计194种、隶属l7目34科,包括大鸨、丹顶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金鵰等珍稀鸟类。随着淮安湿地自然

江苏民间舞蹈的地域文化特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江苏民间舞蹈的地域文化特质 作者:皇甫菊含, HUANGPU Ju-han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刊名: 艺术百家 英文刊名:HUNDRED SCHOOLS IN ARTS 年,卷(期):2006(z1) 被引用次数:1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陈丽琴.CHEN Li-qin侗族民间舞蹈审美简论[期刊论文]-民族艺术研究2002(5) 2.刘丽.LIU Li论当代"学院派"民间舞之文化形态[期刊论文]-艺术百家2008,24(6) 3.袁禾观舞随想--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观摩的点滴感受[期刊论文]-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2) 4.陈鸿论传统舞蹈的仪式特征对当代传统舞教学的启示[期刊论文]-湖南社会科学2008(5) 5.田祖国.白晋湘.刘少英.罗婉红论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与传统体育的关系[期刊论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2) 6.邓小娟现代化过程中的西北民间乐舞变迁——甘肃民族民间舞蹈调研[期刊论文]-甘肃社会科学2009(2) 7.陆一兵论《海安花鼓》的传承和发展[期刊论文]-艺术百家2004(2) 8.刘同春.LIU Tongchun江苏民间舞蹈的历史与现状透视[期刊论文]-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4) 9.李万斌.LI Wan-bin重视民族民间舞蹈素养促进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期刊论文]-艺术百家2005(6) 引证文献(1条) 1.陆娟当今民间舞蹈内涵弱化与视觉强化问题之思辨[期刊论文]-文教资料 2010(2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336828155.html,/Periodical_ysbj2006z1031.aspx

江苏地域文化

江苏地域文化 题目:江苏地域文化之金陵文化 学号:2012051326 姓名:胡伟

江苏地域文化之金陵文化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是金陵的真实写照,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金陵独特的美。 金陵即南京(江苏省省会)。南京,简称宁,南京历史悠久,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金陵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早在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楚国灭越国后就设置金陵邑,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三国时东吴自京口(今镇江)迁都于此,称为建业,这时流行着“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归建业死,不就武昌居”的民谣,说明建业地区已经成为众所公认的江南中心。西晋建兴初年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而改为建康,东晋在建康建都,丞相王导说“建康古之金陵”,后人因而作为今南京市的别称。这里是南朝宋、齐、梁、陈的都城,有“六朝古都”之称。南唐建都于此,称江宁府。明洪武元年定都于此,称南京。在此建都的还有太平天国、国民党政府,因而又称“卜朝都会”。三国时诸葛亮曾观看金陵山川形势,不禁感叹道:“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唐代人诗人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诗中写道:“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建国五十多年来,南京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真所谓“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康。”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这也就成了南京人的骄傲。 金陵文化在地理上以南京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地区,内涵包括近五千年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从地域属性而言,金陵文化本源具有明显的吴文化特征,吸纳了吴越文化的细腻市井;从历史变迁上看,西晋、隋朝、南宋北方文化三次大规模的南移使南北方文化交融,金陵文化也吸纳了中原主流文化的粗犷秩序,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化区域,精英取向与市井趣味奇妙地结合起来.自然山水环境是金陵文化形成及展现影响的表象,王朝空间礼制观念促使金陵文化与政治文化相结合,并在城市空间构造上多有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则成为金陵文化吸纳发展不断更新的资源.金陵文化促使城市空间分化细致,形成了规整的城市空间轴线,又具有山形水势自由格局,带来知识分子传统山水文化思想的滥觞,极大地发挥了地域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的景观生态作用,构成城市中大量与自然,人工环境相结合的人文历史景观,并最终凝聚成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并在中西文化碰撞的过程中形成新的人文体系。 自乾隆以往,人谈金陵风光,必说四十八景。二十世纪初,陈作霖之弟陈作仪退隐于南京城西,据说曾作《楚南宦游西城十六景》和《金陵四十八景》,“重墨干皴,方劲古黝”,惜都不曾寓目。我只购得其晚年所绘《凤叟八十年经历图记》的影印本,其中多关涉南京景观者,如燕矶望晓、雨花寻石、秦淮放舟、北湖二游、灵谷补松、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