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式变换之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
语文必备:小学语文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
语文必备:小学语文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是一项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一有趣且实用的语文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反问句和陈述句。
陈述句是用来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表达一个观点,语气比较平稳。
比如:“今天天气很好。
”“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反问句则是用疑问的句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观点,语气更为强烈。
例如:“难道今天天气不好吗?”“他难道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吗?”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呢?这是因为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需要运用不同的句式来更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时候,反问句能让我们的表达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而在某些情况下,陈述句则更加简洁明了。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反问句转陈述句的方法。
第一步,去掉反问词。
常见的反问词有“难道”“怎么”“岂”等。
例如,“难道你不知道这件事吗?”去掉“难道”。
第二步,把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或者把肯定词改为否定词。
比如“不知道”改为“知道”,“是”改为“不是”。
第三步,去掉句末的疑问助词“吗”“呢”等,问号改为句号。
按照这三步,“难道你不知道这件事吗?”就可以转换为“你知道这件事。
”再比如,“这怎么能是你的错呢?”去掉“怎么”和“呢”,“能”改为“不能”,就变成了“这不能是你的错。
”陈述句转反问句的方法则与上述步骤相反。
第一步,加上反问词。
第二步,把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者把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第三步,加上句末的疑问助词“吗”“呢”等,句号改为问号。
举个例子,“他是一个好人。
”加上反问词“难道”,“是”改为“不是”,句末加上“吗”,问号改成句号,就变成了“难道他不是一个好人吗?”在进行转换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句中如果有“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词,转换时要去掉这些词,然后按照正常步骤转换。
小学语文反问句和陈述句的 转换
小学语文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时,可通过具体的练习,总结出改变句式的方法:陈述句变反问句:原句+疑问词+-不+语气词-句号+问号反问句变陈述句:原句-疑问词+不-语气词-问号+句号反问句变陈述句,去掉问号,有加强反问的语气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适当的地方必须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
比如:“难道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变换陈述句:“他不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若变换为“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就与原反问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错的,因为否定词“不”放的位置不当。
同样,肯定句变反问句,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一致。
比如:“你应该去看他。
”变为:“难道你不应该去看他吗?”否定句变反问句,去掉句中否定词或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再放上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相符。
比如:“他不应该看她。
”变为“难道他应该去看她吗?”或“难道他不应该不去看她吗?”由此可见:反问句的问号,起了一个否定词的作用。
反问句是对一个肯定内容或否定内容的否定。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2.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7.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8.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
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9.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10.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11.这一朵朵绚丽的鲜花不正是园艺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吗?12.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13.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14.看到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15.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16.白石老人看后好不吃惊,这不是自己“练笔”时扔掉的废画吗?17.这上面明明标的是本人的名字,怎么能说是你的呢?18.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语文必备:小学语文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
语文必备:小学语文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在小学语文中,反问句和陈述句是比较常见的语言形式。
反问句是以问句形式表达的陈述句,常用来表示反感、讽刺、质疑等语气;而陈述句则是表达陈述性语气的句型。
在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语言形式。
一、反问句转陈述句反问句转陈述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将反问句中的“是不是”或“难道不”改为“是的”或“当然”。
例如:反问句:这个问题难道你不会回答吗?陈述句:这个问题当然你会回答。
2. 将反问句中的“不”或“没”改为“有”。
例如:反问句:你不是不想去吗?陈述句:你是想去的。
3. 将反问句中的疑问词(谁、什么、哪里等)改为相应的陈述性词语。
例如:反问句:你谁赢了比赛?陈述句:你赢了比赛。
二、陈述句转反问句陈述句转反问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在陈述句后加上“是不是”或“不是吗”。
例如:陈述句:他昨天晚上去超市了。
反问句:他昨天晚上去超市了,是不是?2. 将陈述句中的句首表示疑问的词语(如为什么、怎么样等)删除,并在句尾加上疑问符号。
例如:陈述句:我不知道为什么她生气了。
反问句:我不知道她生气了?3. 将陈述句中的“有”改为“没有”或“无”。
例如:陈述句:这里有一个苹果。
反问句:这里没有苹果?或:这里无苹果?总之,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方法对于学好语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练习题目,多积累一些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能,在日常的口语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除了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还有一些相关的语言形式也需要了解和掌握。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语言形式,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
一、反问句的特点1. 反问句多用于口语,可以增强语气,表达情感。
2. 反问句的语气主要有讽刺、反感、质疑和反问等。
3. 反问句的语气一般比陈述句强烈,措辞委婉或有讽刺的意味。
二、陈述句的特点1. 陈述句多用于书面语,表达客观事实或主观看法、情感等。
小学语文必会知识——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简单实用改法」
小学语文必会知识——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简单实用改法」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知识测试的一个重点,要想考试不丢分,方法很重要。
今天,给各位亲分享一个简单的两步修改法:一、陈述句改反问句第一步:判断句子主要表达什么意思,找准重点部分,再在这一部分中找到句子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并把它改成相反意思的词。
第二步:在句子中加上“……难道……吗”或“……怎么……呢”注意将句号改为问号。
例如:1.那些美好的记忆,我不会忘记。
这个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在后一句:“我不会忘记”所以,第一步在这一部分找到表示否定的词“不会”将其改为“会”第二步:加上“……难道……吗”或“……怎么……呢”将句号改为问号。
改:难道那些美好的记忆,我会忘记吗?那些美好的记忆,我怎么会忘记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句子有两个表示肯定或否定词,这时就要判断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例如: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
里面有两个表示肯定的词:“是”和“想”,读读句子就知道,要表达的主义意思是“想干什么”而不是“是什么”因此,要改的词就是“想”句子改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怎么不想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呢?今天是我的生日,难道我不想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吗?二、反问句改陈述句第一步:判断句子主要表达什么意思,找准重点部分,再在这一部分中找到句子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并把它改成相反意思的词。
第二步:去掉句子中“……难道……吗”或“……怎么……呢”注意将问号改为句号。
例如:不劳动,连棵花草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句子中有3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不”“养不活”“不是”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是不是什么”因此,要将“不是”改为“是”然后去掉“难道”“吗”将问号改为句号。
改:不劳动,连棵花草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练习】一、将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我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
2、留几本书在窗台,在忙碌中休闲一回,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陈述句、反问句的句型转换》优质课件
__飞___机__是__今__天__早___上__坠__毁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上反问词 • 步骤:1. 去掉反问词——“难道......吗” 或“怎么.....呢”。 • 2.第二步:加(减)否定词。讲反话。 如“是”就改为“不是”,“能”改为“不 能”等。 • 3. “?” 改为“。”。
“。” 改为“?”
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再见
同学们真棒,非常感谢小可爱们的配合。
教学研讨:
说课与反思
1.上课教师说课。 2.上课教师做教学反思。
教学研讨
感谢你的参与 期待下次再见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陈述句、反问句” 句型转换
比较句子
•1.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吗? 我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2.我们怎么能言而无信呢? •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共同点:意思表达一致
不同点:句式不一致
反问句带有:难道……吗 不知道 ? 怎么……呢 能 ?
陈述句带有:
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不能 。
• 反问句中,一般都带有反问词“难道… 吗”“怎么……呢”,而陈述句没有。
_2_、__我这__知幅__道画___—难这__—道本__不图—是__书—是___是我__们小__班丽__蔡的__颖。___画__的__—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这___幅__画__是__我___们__班__蔡__颖___画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 --- 陈述句与反问句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一)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1.有“不”去“不”,无“不”加“不”2.去掉“怎、怎么、难道”“呢、吗”3. ?变。
1.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2.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3.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4.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呢?5.这一池的荷花,不正像一大幅活的画吗?6.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7.还有比这叫声更好听的吗?8.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9.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难道不是张择端的画吗?10.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11.这顶香蕉形的帽子难道不好看吗?12.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13.从鹿身后追来的,不正是一头凶猛的狮子吗?14.海边上不是泛着白色的浪花吗?15.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16.难道方帽子戴着舒服吗?17.难道造纸术不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吗?18.缸里的小虾进行搏斗的样子不是很有趣吗?19.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不就像一颗颗珍珠吗?(二)陈述句改反问句方法:1.有“不”去“不”,无“不”加“不”2.加上“难道......吗”“怎么......呢”3. 。
变?1.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2.蜜蜂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3.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
4.海底的植物差异很大。
5.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6.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7.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9.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10.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1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1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答案1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没有什么可以代替。
2.你不敢和我相提并论。
3.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4.这个故事使我感动。
5.这一池的荷花,正像一大幅活的画。
6.人的聪明与愚笨,不是天生的。
小学语文必考『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题』方法总结与练习
小学语文必考『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题』方法总结与练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一、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四步法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改正面词(是的,可以,会等。
)转化为否定词(不,不能,不会等。
)在肯定句中,或者改否定词(不,不能,不会等。
)转化为正面的词语(是的,可以,会等。
)在否定句中。
第二步:添加修辞语气词和疑问助词。
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句尾加上“呢、吗”等疑问助词。
第三步:句号变问号。
把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第四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二、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四步法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把反问句中的肯定句改成否定句,或者把否定句改成肯定句。
第二步:去掉修辞语气词和疑问助词。
去掉修辞语气词(怎么样,怎样,不要等。
)来自反问句。
去掉疑问助词(e,e等。
)在句末。
第三步:问号变句号。
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第四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反问句在文章中起着强调的作用,所以在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最好加上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再比如:欧阳海舍命阻止马儿吓唬我们的英雄事迹,我们为什么不感动?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精选习题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所有者所有。
小学语文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改习题及答案(教师版)
小学语文专题演习: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改之马矢奏春创作一、什么是句型转换按照表意的需要,按照必定的规则把甲句变成乙句,这叫句子的转换.二、什么是陈述句陈述句,阐述或说明事实并且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句末经常运用的标点符号是“.”.如:明天要下雨.三、什么是反问句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确定的不雅点.反问句概略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虑.反问句是修辞手腕中的一种.反问句是陈述句的改版,是为了强调语气.如: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那是不一样的.比拟之下,前一个句子语气就强烈多了.除此之外,一些反问句还要有反问词,如:难道、怎么、……除了反问词,还要在最后加上语气词如:呢、吗…… 并且为了暗示与陈述句的差别,还要在最后加上问号(?).且常日都要把句子(判断句)的意思倒过来后,再加上反问词.反问和设问的差别: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的差别:设问不暗示确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暗示确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假如提出问题,引起留心,启发思虑;反问主假如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标明作者本身的思惟.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四、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方法:1、将确定句中的确定词(是、能、会等)改成否定词(不是、不克不及、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克不及、不会等)改成确定词(是、能、会等).3、在确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成问号.如:雷锋叔叔是我们进修的典范.在改反问句时,将确定词“是”改成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成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进修的典范吗?又如:我们不克不及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克不及”改成确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成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演习: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2、不好勤进修,自然不克不及取得好成绩.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克不及不理不睬4、那奔驰的列车恰是我们祖国奋勇提高的象征.5、功课没做完,不克不及去看片子.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7、我们不克不及因为进修责任重而不介入体育活动.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捐躯,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苦楚生活.9、小玲取得的优秀成绩恰是她勤奋进修的成果.10、我们不克不及被艰难吓倒.11、你们没看见过这样的总理.12、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13、这干燥冰冷的地面不克不及睡.14、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黉舍的纪律.15、我们不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参考答案:陈述句改反问句:1、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吗?2、不好勤进修,怎能取得好成绩呢?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理不睬呢?4、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提高的象征吗?5、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片子呢?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7、我们怎能因为进修责任重而不介入体育活动呢?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捐躯,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苦楚生活呢?9、小玲取得的优秀成绩不是她勤奋进修的成果吗?10、我们怎能被艰难吓倒呢?11、难道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12、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怎么能忍受呢?13、这干燥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14、我们是学生,怎能不遵守黉舍的纪律呢?15、我们怎么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呢?五、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确定词改成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成确定词.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落.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落,问号改成句号.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成陈述句时,将“能”改成“不克不及”,去掉落“怎”,将“呢”去掉落,问号改成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克不及言而无信.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打动呢?在改成陈述句时,将“不令”改成“令”,去掉落“怎么”,将“呢”去掉落,问号改成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打动.反问句改陈述句演习:1、那沉着的“湖面”不是被它踩碎的吗?2、小姑娘无邪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3、这些树叶难道不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吗?4、咱们不是早就分好了吗?5、游览了长城,我怎能不受到教诲呢?6、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不是一条道吗?7、这个世界上怎么没有您最想要的器械呢?8、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呢?9、这本书真好看,怎么不叫人爱好呢?10、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恰是聪颖憎恶的小燕子吗?11、对于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12、收集丰富多彩,怎能不让我们大家恋恋不舍呢?13、难道我们不信赖本身的眼睛吗?14、我们怎么不爱本身慈爱的母亲呢?15、犯了错误就不敢向师长教师、同学承认,这难道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立场吗?参考答案反问句改陈述句:1、那沉着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2、小姑娘无邪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3、这些树叶就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4、咱们早就分好了.5、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诲.6、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是一条道.7、这个世界上应该有您最想要的器械.8、人的身躯不克不及从狗洞子里爬出来.9、这本书真好看,叫人爱好.10、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恰是聪颖憎恶的小燕子.11、对于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不克不及容忍.12、收集丰富多彩,让我们大家恋恋不舍.13、我们应该信赖本身的眼睛.14、我们都爱本身慈爱的母亲.15、犯了错误就不敢向师长教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立场.。
变换句式二(陈述句和反问句)
变换句式二(陈述句和反问句)学习要求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基本句式,能变换陈述句和反问句。
学习方法把陈述句变换为疑问句或反问句。
例一:小红在做作业。
小红在做作业吗?前句是陈述句,后句是疑问句。
陈述句改为疑问句方法是:在陈述句句末加上“吗”和问号。
例二:这是伟大的奇观。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前句是陈述句,后句是反问句。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是:将陈述句中表示肯定的词(是、能、会)改为否定的词(不是、不能、不会)。
反过来把指陈述句表示否定的词语改为肯定的词语,句末加上语气助词(吗、呢),再加上问号。
为了加重语气,一些反问句一般用“难道”、“怎么”等词语。
如:“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如果把语气加重,可以写为:“秦王我都不怕,难道我会怕廉将军吗?”例三:他的意见对吗?他的意见是不对吗?他的意见是对的。
前句是疑问句,中间句是反问句,后句是陈述句。
把疑问句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是:把疑问句句末的疑问助词及问号去掉、把反问句中的疑问词及否定词(“难道”、“不”)去掉,就变成陈述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分成四个步骤,按着步骤去做,那肯定不会出错。
小学二年级语文陈述句反问句互换教学文稿
句式转换的原则:①不改变原意;②不能增删改变内容;③可增删个别词语;④注意层次及逻辑关系;⑤尽量避免重复,可用指代词简化一、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小红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二、陈述句与感叹句转换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可以把陈述句变为感叹句。
方法:要在句中加上表示强烈感情的“太”“真”一类词语,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换成感叹号。
示例: 1.美丽的草原让人陶醉。
(陈述句)美丽的草原真让人陶醉啊!(感叹句)美丽的草原难道不让人陶醉吗?(反问句)2.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陈述句)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啊!(感叹句)3.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陈述句)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啊!(感叹句)巩固题目:一、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感叹句。
例子:反问句:还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吗?陈述句:没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
感叹句:没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呀!1.这本书明明是我的,怎么能说是你的呢?2、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朋友吗?3、不好好学习,能取得好成绩吗?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能不闻不问吗?5、犯了错误,但是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吗?6、我们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吗?7、没有爸爸妈妈的支持和帮助,会有我们这次班级风采大赛的成功吗?8、我们能被困难吓倒吗?9、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10、大家都是朋友,这样做应该吗?11、父母辛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该伤他们的心吗?三、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教案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教案“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一、教学⽬标:1、知识⽬标:通过复习,让学⽬更进⽬步学习和运⽬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
2、情感⽬标:通过老师总结的万能公式帮孩子攻克心里难关,变难为易。
3、能⽬⽬标:培养学⽬的观察和分析总结的能⽬,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法。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运⽬“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法。
2、学⽬能够掌握“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法。
3、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找到互改的⽬法和⽬般规律。
三、教学⽬法运⽬多媒体教学,教师引导,学⽬主导,⽬络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PPT教学时间:⽬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同学们,“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三年级就开始学了,可是考试的时候,同学们经常出错。
今天,我们再次温习“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争取今后做题时少丢分!(板书: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二、“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法和练习。
例: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先我们找什么?(⽬说)很好,⽬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经过补充后得出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法。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法:1找:找肯定词或者否定词。
2加:在其前加“难道······吗”或者“怎么······呢”。
3改:和开始找的肯定词或否定词唱反调。
4改标点(“。
”改为“?”);改句式(肯定句改为否定句;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最后检查:检查改写后的句⽬通不通顺。
(如果句⽬不通顺,可以加上⽬两个字或者删去⽬两个字,但是句⽬的原意不能改变。
)温馨⽬提⽬:只有句末有标点,⽬般“难道”加在最前⽬,“怎么”加在句中间; 句中若有⽬逗号,⽬般“难道”加在逗号后。
“呢”、“吗”总在“?”前。
三、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法和练习:1、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的万能公式:一找、二加减、三改。
小学语文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方法和200个例句大全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技巧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反问句的特征是问中有答,如果能读出句中的答案,那么答案就是反问句即将变成的陈述句。
如果不会,可以按下面的规则来变!1、先删去反问语气词(怎、怎能、怎么、难道、岂、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或将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再看,看反问句中有没有否定词(例如:不、无、没有)等,有的话给删去,没有的话给加上。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例①: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解析:先将肯定词“有什么”改为否定词“没有什么”;再将“问号”改为“句号”。
例②: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解析:先去掉反问语气词“怎”;再将将肯定词“能”改为否定词“不能”;最后将疑问助词“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例③: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解析:去掉“怎么”;将“不令”改为“令”;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反问语气词(怎、怎能、怎么、难道、岂、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将陈述句的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或将陈述句的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有的,看陈述句中有没有否定词(例如:不、无、没有)等,有的话给删去,没有的话给加上。
3、句末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
例题(反问句改为陈述句):1、千难万险难道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吗?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呢?3、巍峨高山难道不是是英雄坚张不屈的精神象征吗?4、难道谁能否认这部电影没有教育意义吗?5、我们难道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吗?6、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难道不严惩吗?7、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难道不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吗?8、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难道能忘记吗?9、战士们怎能离开自已的阵地呢?10、我们的学校,不正是在开展古诗文的诵读活动吗?11、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会忘记?12、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1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14、美丽的香港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15、作为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呢?16、他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值得大家学习吗?17、字典不正是我们的朋友吗?18、这件事怎能不让人高兴呢?19、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0、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22、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23、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24、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25、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26、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27、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28、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29、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30、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31、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32、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33、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34、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35、看到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36、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37、白石老人看后好不吃惊,这不是自己“练笔”时扔掉的废画吗?38、这上面明明标的是本人的名字,怎么能说是你的呢?39、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40、还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吗?4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42、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4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4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45、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46、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47、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48、我们是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呢?49、那平静的“湖面”不是被它踩碎的吗?50、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51、这些树叶难道不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吗?52、咱们不是早就分好了吗?20、游览了长城,我怎能不受到教育呢?53、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不是一条道吗?54、这个世界上怎么没有您最想要的东西呢?55、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呢?56、这本书真好看,怎么不叫人喜欢呢?57、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58、对于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59、网络丰富多彩,怎能不让我们大家恋恋不舍呢?60、难道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吗?61、我们怎么不爱自己慈爱的母亲呢?62、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难道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吗?63、作为少先队员怎能不讲文明,有礼貌呢?64、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65、这场比赛怎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呢?66、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67、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68、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69、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能参加祖国建设呢?70、任弼时同志不同意搬进新房子,他说,怎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71、沿着这条小路走,怎么不能到金明家呢?72、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怒号,桑娜怎么不感到心惊肉跳呢?73、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74、巍巍高山不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吗?75、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怎么会这样湿呢?76、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怎么不会长蛔虫呢?77、登泰山看日出不是我很久以来最大的心愿吗?78、四周围黑洞洞的,难道不容易碰壁吗?79、对这种坏人坏事,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80、难道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吗?81、我们怎么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呢?82、我们怎能不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呢?83、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能离开手术台呢?84、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85、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86、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87、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句式转换解题方法与练习(附答案)
⼩学语⽂基础知识:句式转换解题⽅法与练习(附答案) 今天⼩编给⼤家带来⼩学语⽂基础知识:句式转换解题⽅法与练习(附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家。
反问句与陈述句 ⼀、反问句变陈述句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等等),有的句⼦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词删去“?”变“。
”。
练习:(反问改陈述) 1. 我们怎能忘记⽼师的淳淳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欢乐的歌。
3.这⾥的景⾊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的景⾊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 这点⼩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吗? 这点⼩事,不要妈妈担⼼。
5.⼤千世界,哪⾥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赛吗? 你看了⽐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 你去上体育课。
⼆、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等等),有的句⼦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词加上“。
”变“?” 。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 3.⽗母含⾟茹苦地把我们养⼤,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
(⽗母含⾟茹苦地把我们养⼤,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呢?)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 1. 外公对⼩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 (外公对⼩英说,他告诉⼩英,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的转换(教案)
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定义及区别。
2.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
3. 反问句与陈述句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
2. 难点: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定义及区别。
2. 新课导入:讲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环节:让学生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总结环节: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2. 内容: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定义及区别、转换方法、应用示例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题目。
2. 提高练习:结合实际语境,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学生反思:自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是否存在疑问或困难。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系统地传授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进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并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陈述句与反问句转换》
根据我们的比较,得出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的方法: 1、变: ⑴变句末的句号为问号。 ⑵句子意思是肯定的就加“不” 变为否 定;是否定的就去掉“不” 变为肯定。 2、加: ⑴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加表示反问的词(难道、怎么、岂)等; ⑵ 在句尾加上助词(呢、吗)等 。 掌握了方法,我们来练一练: 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我们劝阻同学吵架是对的。 改为:我们劝阻同学吵架难道不是对的吗? 2、失败了还得干,不能知难而退。改为:失败了还得干,难道能知难而退吗? 学会了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现在我们再把它们变回来: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改为:冬天来了,春天不
根据这个方法,我们来完成下面练习:
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伶俐的猴子激怒了船长的儿子。 (伶俐的猴子把船长的儿子激怒了。 船长的儿子被伶俐的猴子激怒了。 ) 2、勤奋好学的孩子们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大门。 (勤奋好学的孩子们把知识宝库的大门打开了。 知识宝库的大门被勤奋 好学的孩子们打开了。 )
掌握了陈述句和把字句、被字句之间的转换,我们再来复习下一种句式转换。 请看这句话: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学习吗? 这是一个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问中有答。 它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这又是一个陈述句。 其实这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句式转换:即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
(二)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
同学们要注意一点:陈述句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所以在句型转换时一定要 小心哦!请看下面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1、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点有:⑴句末标点符号不同;⑵第二句多了 “难道”、 “不”、“吗” 。 再来看看下面这两句话:1、偷别人的东西不是一种好行为。 2、偷别人的东西难道是一种好行为吗? 这两句的不同和上面我们研究的那两句的不同一样吗?很明显,除了句末 标点符号不同、多了表示反问的词和助词之外,第二句少了一个否定词“不”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句型转换(陈述句、反问句互换)1
举 例
反问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 怎么能忘记呢?
(去掉反问词“怎么”和“呢”。在“能”前面加 否定词“不”。问号换成句号)
改为: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 不能忘记。
练习二(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难道您的深情厚谊我们会忘记吗? • 书籍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 是、能、会等 )改为
不是、不能、不会等 )。 否定词(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
改为肯定词( 是、能、会等 )。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 怎、怎么、难道、岂”等反 问语气词。
面加个反问词“怎么”。句末加个疑问词 “呢”。句号换问号。)
改为:我们怎么能浪费食物呢?
(练习一) 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 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难道我们能被困难吓倒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 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 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 为句号。 4、把句子整理通顺。
注意: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时候都要检查一遍,看 句子是否通顺,表意是否清楚
小学语文句式变换之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一、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定义1、陈述句: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加以说明的句子。
它包括肯定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两种,肯定陈述句是对事物进行判断的句子,而否定陈述句都会有否定词“不、没有”等,它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否定整个句子。
如: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喜欢。
2、反问句: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陈述句的观点,句上常常含有“难道、怎么” ,句末有“吗、呢”等语气词,它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它虽然是疑问的形式,但不需要回答,答案已经隐含在句子中了,一般句子字面上是肯定的,它的意思就是否定,而字面上是否定的,它的意思就是肯定。
如:这不恰好能说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二、陈述句改成反问句1、判断句式,先看句子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肯定的要在句子中加上否定词“不”,是否定的要把句子中的“不”字去掉。
2、在句子前加上“难道” (怎么),在句末加上“吗” (呢),再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3、读句子是否通顺,和原句的意思是否一致。
如: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舒服。
(改为反问句)○1 句中有“不”字,句子的意思表示肯定,所以要把“不”字去掉。
○2 、在句首加上“难道” ,句末加上“吗”。
或者在能愿动词前加上“怎么” ,在句末加上“呢”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
句子就变成了:(难道)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会让人觉得舒服(吗)?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3 、读句子,看是否通顺,和原来的意思是否相同。
又如:像她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改为反问句)○1、句中没有“不”字,它的意思就是否定,所以要加上“不”。
○2 、在句首加上“难道” ,句末加上“吗”。
或者在能愿动词前加上“怎么” ,在句末加上“呢”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
句子就变成:(难道)她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不)值得赞扬(吗)?像她那样品德高尚的人(怎么)(不)值得赞扬(呢)?○3、读句子是否通顺。
通过上面的讲解练习后,我们可以把陈述句改反问句的过程写成歌诀来帮助记忆:陈述变反问,其实并不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
一、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定义
1、陈述句: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加以说明的句子。
它包括肯定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两种,肯定陈述句是对事物进行判断的句子,而否定陈述句都会有否定词“不、没有”等,它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否定整个句子。
如: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喜欢。
2、反问句: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陈述句的观点,句上常常含有“难道、怎么”,句末有“吗、呢”等语气词,它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它虽然是疑问的形式,但不需要回答,答案已经隐含在句子中了,一般句子字面上是肯定的,它的意思就是否定,而字面上是否定的,它的意思就是肯定。
如:这不恰好能说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二、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判断句式,先看句子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肯定的要在句子中加上否定词“不”,是否定的要把句子中的“不”字去掉。
2、在句子前加上“难道”(怎么),在句末加上“吗”(呢),再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
3、读句子是否通顺,和原句的意思是否一致。
如: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舒服。
(改为反问句)
○1句中有“不”字,句子的意思表示肯定,所以要把“不”字去掉。
○2、在句首加上“难道”,句末加上“吗”。
或者在能愿动词前加上“怎么”,在句末加上“呢”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
句子就变成了:(难道)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会让人觉得舒服(吗)?
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3、读句子,看是否通顺,和原来的意思是否相同。
又如:像她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改为反问句)
○1、句中没有“不”字,它的意思就是否定,所以要加上“不”。
○2、在句首加上“难道”,句末加上“吗”。
或者在能愿动词前加上“怎么”,在句末加上“呢”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
句子就变成:(难道)她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不)值得赞扬(吗)?
像她那样品德高尚的人(怎么)(不)值得赞扬(呢)?
○3、读句子是否通顺。
通过上面的讲解练习后,我们可以把陈述句改反问句的过程写成歌诀来帮助记忆:
陈述变反问,其实并不难。
没“不”要加上,有“不”就删除。
去掉“难道”“吗”,删除“怎么”“呢”
句号变问号,通顺句子成。
练习: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作为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讲礼貌。
2、这恰好能说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
4、都是你自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5、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6、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7、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8、这是你的书。
三、反问句换成陈述句
1、判断句式,先看句子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肯定的要在句子中加上否定词“不”,是否定的要把句子中的“不”字去掉。
2、在句了中找到“难道”(怎么)和“吗”(呢),把它们去掉,把问号改成句号。
3、读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和原句一致。
如:如此秀丽的黄山怎么不让我们流连忘返呢?(改为陈述句)
○1、句中有“不”字,是否定句,意思是肯定,要把“不”字去掉。
○2、把“怎么”和“呢”去掉,把句号改成问号。
原句就变成了:
如此秀丽的黄山让我们流连忘返。
○3、读句子,看它是否通顺,意思和原句是否一致。
又如:难道上课可以吃东西吗?(改为陈述句)
○1、句中没有否定词,是肯定句,意思表示否定,所以要加上“不”字○2、去掉“难道”和“吗”把问号改为句号。
句子就变成了:上课不可以吃东西。
○3、读变换好的句子,看它是否通顺,意思和原句是否一致。
练习: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
2、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难道不是太阳送来的吗?
3、你怎么能相信巫婆的话呢?
4、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5、翠鸟背上的羽毛难道不像浅绿色的外衣吗/
6、这上千年的建筑难道不是古代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