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人民艺术家_老舍

合集下载

人民艺术家老舍_名人故事

人民艺术家老舍_名人故事

人民艺术家老舍
人民艺术家老舍
1966年8月2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我国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逝世,终年67岁。

1978年6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老舍先生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老舍先生原名舒舍予,北京市人,1899年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抗日战争时期,老舍先生曾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周总理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为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后来到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

1949年应召回国后,老舍先生热情地投入新中国的各项工作,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老舍先生是著名作家。

他把一生贡献给了祖国的文学艺术事业。

他在创作上积极勤奋,著作丰富。

解放前,他写了《骆驼祥子》等许多文学作品,对旧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给了他新的艺术生命,他以高度的创作热情,夜以继日地工作,创作了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和其他各种形式的许多文艺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被荣称为“人民艺术家”。

人民艺术家的老舍的代表作品

人民艺术家的老舍的代表作品

人民艺术家的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话剧《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也是老舍在语言艺术上成就最高的作品,早就脍炙人口,在戏剧界是有名的“一句台词勾画一个人物”的好戏。

《茶馆》不仅作为我国的戏剧经典长演不衰,而且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外国上演,也深受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欢迎,并引起轰动。

《茶馆》在1957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局面。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

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

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

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老张的哲学》《老张的哲学》描写了20年代前后北京各阶层市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悟。

主人公老张,是旧北京一个无恶不作的无赖恶棍。

他身兼兵、学、商三种职业,信仰回、耶、佛三种宗教;他信奉的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人生哲学,“老张哲学”的内涵和实质是赤裸裸的市侩哲学。

《四世同堂》这是一部我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狠狠地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我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人民艺术家-老舍》解说词

《人民艺术家-老舍》解说词

电视专题片《人民艺术家-老舍》解说词发布时间:2010-5-31 15:27:50找寻不到湖水的涟漪,我们无法忘记你;追寻着你蹒跚的足迹,你的身影又渐渐清晰-------肃立在白雪环绕的墓地前,一行简洁的文字映入我们的眼帘: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一位诗人曾经这样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尽管时空无情地转换,但我们仍然无法把他与这座坟墓联系在一起,因为他还活着。

他,活在他的小说里,活在他的戏剧中,活在教学的课堂上,活在中国和世界人民心里。

1924年,勤敏好学热情善良的老舍被教会选拔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教授中国语。

从此,出身城市贫民的满族后裔走上了向世界介绍中国,宣传中国文化的讲坛,与不同肤色的学生师长切磋东西方文化异同,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真理。

走在伦敦街头,随处可以被一个个高耸的雕塑、古朴神秘的教堂和藏在台阶、砖缝里的典故、传说所吸引,那错落有致风格典雅的建筑、油画里常见的田园般风景的街景郊野,全民族礼貌友好和谐亲爱健康向上的整体素质和形象,一切陌生而感人的情景像磁石般牢牢地抓住他的眼球,撞击着他那颗稚嫩的心,回望万里之遥多桀多难的祖国母亲,他的视线渐渐模糊。

1924年的英伦三岛,不仅开启了老舍的创作之门,也重塑了他的人生理念。

伦敦圣詹姆斯公园31号------老舍当年侨居的公寓。

徜徉在这条恬静而安详的小街,看着街头匆匆过往的不同肤色的市民,我们不禁仰望高台阶上明亮的门窗,仿佛看到踌躇满志的老舍先生在伏案疾书,在苦苦研读。

老舍曾经这样描述过自己的学习“到了英国,我就拚命地念小说,拿它作学习英文的课本。

念了一些,我的手痒痒了。

离开家乡时自然想家,也自然想起过去几年的生活经验为什么不写写呢?”于是,老舍的心开始萌动,那故乡的人人事事都一股脑地涌上他的心头涌上他的脑海涌上他的笔尖。

他开始动笔,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他的创作彻底舍弃中国小说章回体的旧形式,充分运用往日中国和英国生活的种种感受及他富有幽默的特点,大胆放野地写下去。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介绍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介绍

老舍先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字数达800万字。

1951年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向老舍先生致敬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北京人(正红旗满族),他是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因为他出生在1899年阴历的腊月23日,这是中国传统的“小年”,“庆春”有“庆祝春天”的意思。

老舍把“舒”字拆成“舍”、“予”两字,取名“舒舍予”,后来干脆叫起“老舍”来。

之所以这样,是习惯于北方的朋友会面时亲热的叫法,如“老王、老马”等。

另外,又有舍己为人、奋发励志、“舍我其谁”之意。

老舍的父亲是满清皇城护军,1900年牺牲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中,父亲去世后,老舍全家就靠母亲与姐姐帮别人干活维持生活。

老舍是家中第八个孩子,他三岁还不会讲话,八岁还不识字。

但就在八岁那年,老舍幸运地遇到一位慈善家,使他有机会进私塾读书。

1912年,13岁的老舍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

1916年,17岁的老舍从学校毕业当了北京方家胡同小学的校长。

1924—1929年,老舍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做汉语教员期间,为学语言而大量阅读英国小说,也因此萌生了自己写小说的念头。

1925年写成《老张的哲学》,老舍就是发表此部小说的笔名。

次年完成《赵子曰》,1928年动手创作批判国民劣根性的《二马》。

中国现代文学——老舍

中国现代文学——老舍

话剧作品
《茶馆》《龙须沟》《张自忠》《全家福
《面子问题》《秦氏三兄弟》《大地龙蛇》 《春风秋实》《归去来兮》《谁先到了重 庆》《生日》《方珍珠》《残雾》
老舍先生个人作品
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
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俗白精 致,雅俗共享。同样,他的 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 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 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 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 形成了更内涵的“京味”。
《茶馆》赏析

老舍先生代表作—《茶馆》
《茶馆》赏析
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 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 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 变化。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 于 1956 年 创 作 的 话 剧 , 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 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
贰 壹 叁
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 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 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 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老舍先生个人作品
老舍先生个人作品
老舍先生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 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
老舍先生个人作品
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火葬》《二 马》《猫城记》《离婚》《文博士》《小 坡 的 生 日 》《 骆 驼 祥 子 》《 正 红 旗 下 》 《 四 世 同 堂 》 ( 包 含 《 惶 惑 》《 偷 生 》 《饥荒》三部长篇)《鼓书艺人》
北 京 的 社 会 风 貌 和 各 阶 层 的 不 同 人
期 再 到 抗 战 胜 利 以 后 的 近
背 景 ︐ 展 示 了 从 清 末 到 北 洋 年 军 间 阀 ︐ 时
一 家 叫 裕 泰 的 大 茶 馆 的 兴 衰 变 迁 为

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

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

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老舍(1899.2.3-1966.8.24),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的笔名。

他的笔名还有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

1924年夏,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

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这标志着老舍文学创作道路的开端。

接着,又发表了《赵子曰》、《二马》,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929年,老舍取道新加坡回国。

在新加坡写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描写了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侨少年与各被压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对强权奴役的故事,体现了团结奋斗、强国救民的思想境界。

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为济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

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

此后四年,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还出版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说在内的短篇小说集《赶集》以及幽默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6年老舍辞职,从事专业写作。

在青岛工作和生活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之一。

他先后编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17篇。

创作了《选民》(后改题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

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

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老舍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人物生平个人经历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

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

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

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最新推荐】追忆老舍-人民的艺术家-范文模板 (8页)

【最新推荐】追忆老舍-人民的艺术家-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追忆老舍:人民的艺术家篇一:老舍为什么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为什么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一、研究背景:在学习老舍“养花”这一课时,我翻阅小资料时发现在老舍简介里说明他是“人民艺术家”。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来做个调查吧。

二、研究目的:(一)了解老舍的有关资料。

(二)了解老舍的主要作品。

(三)分析和了解老舍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四)理解老舍为什么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三、调查方法:(一)调查法:网上查找有关老舍的资料。

(二)观察法:观看一部老舍的影片。

(三)走方法:去老舍故居感受一下。

(四)谈话法:和身边人对老舍的评价。

四、调查步骤及收获:(一)老舍的有关资料:篇二:艺术家人民艺术家老舍1951年老舍先生因《龙须沟》荣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就因为一出《龙须沟》吗?是,但不仅仅是。

《龙须沟》成功地描写了真正的人民大众,成功地反映了人民共和国文艺的根本大方向,“人民艺术家”当之无愧。

纵着看,《月牙儿》的“我”、祥子和虎妞、《正红旗下》的父亲和母亲、程疯子、王利发??哪个不是真正的人民大众?即便笔触所及不在人民大众之列,也无不是以最底层人民大众的视角去审视描写他或她们,本能地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划了界线,更不肯以奴才心态去美化吹捧阿谀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是今天太难得的品格。

更为难得的是先生的“坚守”。

先生出身底层旗人家庭,苦生苦长,靠亲戚资助才得入学门,辍学,入不要钱的师范,而后有幸出国喝洋墨水,虽未镀得一二头衔,却也是当年极金贵的“海归”,但他的心思,他的眼光却从没有离开过底层人民大众,乃至解放初一些濒临饿饭的贫困曲艺艺人,他也想方设法操心出力救危解困。

他坚守着对国家的爱,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毫不掺假的翻身感,兢兢业业写出了十来出戏,由衷地、满腔热情地歌颂新国家、新社会。

老舍是个怎样的人

老舍是个怎样的人

老舍是个怎样的人老舍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那老舍先生是谁呢?老舍是个怎样的人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老舍的生平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老舍的生平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此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十年浩劫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

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老舍的人物趣事催稿趣事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催过稿。

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马来!参见元帅。

带来多少人马?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改稿奴才作家楼适夷有次去看望老舍。

“最近写些什么?”楼适夷问道。

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末代皇帝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生平简介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生平简介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生平简介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老舍生平简介八十年代末的时候,老舍诞生在这个世界,他的父母为其取名为舒庆春,因为出身的时候刚好是快到了春天,意味着迎接春天得到来,不过后来老舍在踏入文学界之后就为自己改名为舍予,将自己的姓氏拆开来,不过后来又称之为老舍,下面就让我们说说老舍简介。

老舍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小说家以及话剧家,他的创作得到了多个国家的认可。

但是老舍小的时候家境十分的窘迫,所以在读书后就十分的好学,大学毕业后他就当上了小学的校长,后来又当任大学的教授,最后还被英国聘请去讲课,在英国的期间老舍的生活过的十分拮据,可以说只能靠着自己的小说来吃饭。

但是老舍也没有放弃,依旧坚持了下来。

后来老舍回到国家又写下了几部经典的名作,比如说他的代表作之一《骆驼祥子》,这本书在文学的论坛上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

但是天也有不测风云啊,在文革的期间,老舍被当成了叛国贼,被当时的红卫兵抓走了,经过一番审讯之后,老舍终于沉睡在了一片冰冷的湖水之中,从此于世长辞,这真的是文学圈的一重大损失啊。

老舍去世没几年之后,他的作品荣获的世界诺贝尔金奖,但是很可惜的是这份奖并不授予已经去世的人,最后奖项归于其他的人。

老舍的一生可谓是十分奇妙的,他的存在以及他的去世都给我们世人带来了一个谜团。

老舍的作品舒庆春后又改名为老舍,是一位现代史中比较出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八国联军时期,那时,他的父亲不幸在战争中身亡,他从小被母亲带大,因为家庭的原因,老舍好不容易才上到学所以在学校的期间十分的刻苦,最后他终于在文学界中一展拳脚,成为了著名的小说家,红遍了国内国外,并且得到了许多的赞赏,老舍的作品还保存完好的大概就有一千多份,其中他最出名的代表作就是《骆驼祥子》。

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是一本描述低层次无产阶级的人们,主人公是一位靠着拉黄包车而生活的人他的名字叫做祥子,老舍通过对他们的生活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黑暗现实,小说中以幽默的手法来描绘了无产阶级的一种生活上的辛酸,这也是一种另类的讽刺。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故事200字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故事200字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故事200字
老舍,原名舒庆昌,是一位享誉中外的人民艺术家。

他生于北京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年幼时饱受贫困和艰辛的磨练。

然而,他有非常强烈的文学天赋和对艺术的热爱。

年轻时,老舍在北京大学学习英语,培养了他睿智的思维和极高的写作能力。

他开始以文学作品展现农民、市民和工人的生活,抒发对社会不公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老舍的作品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受人民的喜爱和赞扬。

他的代表作《茶馆》、《骆驼祥子》等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然而,由于他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敏锐度,老舍也遭到了政治上的打压和审查。

他在文革期间被批判,遭受了严重的迫害,使得他不得不离开自己深爱的祖国。

老舍一生坎坷,但他坚持了自己的信念,用笔尖书写了无数鲜活的人民形象,展现了人类的真实和善良。

他的作品不仅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思考,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老舍一直被认为是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家,他的故事让我们深感敬佩,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第02课 济南的冬天(学生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讲练(部编版)

第02课 济南的冬天(学生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讲练(部编版)

第2课济南的冬天目标导航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能力目标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情感目标想感情。

知识精讲知识点011.走近作家老舍(1899—1966),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

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

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1937年,代表作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1951)、(1957)。

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的光荣称号。

2.写作背景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

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即学即练1】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____________”。

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

他慢慢抚摸着杨光那湿漉漉的衣服,又摸摸杨光的额头,亲切地说道:“这么说,你们是吃了有毒的野菜?”“是。

”杨光点了点头。

“那种野菜是什么样子呢?”“这就是。

”杨光从怀里掏出一棵野菜。

为了便于医生救治,他临走时带上了它。

周副主席接过野菜,仔细端详着。

野菜有些蔫巴了,但样子还可以看得出来:有点像野蒜苗,一层暗红色的薄皮包着白色的根,上面挑着四片互生的叶子。

看着,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

他刚想劝首长休息,周副主席又问了:“这野菜,多半是长在什么地方呢?”杨光想了想:“在背阴靠水的地方。

”“味道呢?还记得吗?”杨光摇了摇头。

因为是煮熟了吃的,没有尝过。

周副主席又举起了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

医生惊呼着扑过来,野菜已经被咬下了一点。

周副主席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

嚼了一阵,吐掉了残渣,把那棵野菜还给杨光,嘱咐道:“你记着,刚进嘴的时候,有点涩,越嚼越苦。

”杨光又点了点头。

周副主席把声音提高了些,用命令的语气讲话了。

他们的命令是非常明确的:要医生马上按杨光指出的方向,去救治中了毒的战士们。

他又要担架抬上杨光,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总部去报告。

他的命令又是十分具体的:要求总部根据杨光他们的经验,马上给部队下发一个切勿食用有毒野菜的通报。

在通报上,要画上有毒野菜的图形,加上详细的说明,而且,最好是附上标本。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文中“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联系下文,你明白周副主席关心野菜的原因吗?写出你的看法。

(3)周副主席在了解情况之后,做了哪些部署?(4)从选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周副主席有哪些优秀品质?(5)仔细体会下列描写方法的作用。

青春励志故事:人民艺术家老舍_励志故事

青春励志故事:人民艺术家老舍_励志故事

青春励志故事:人民艺术家老舍在伦敦西部的荷兰公园区圣詹姆士花园街31号,有一幢黑色的三层小楼,这里被英国文化部正式列为伦敦“名人故居”。

这幢挂牌的“蓝牌屋”,便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英国居住过的地方,它吸引着各国人士的目光。

在英国得到“蓝牌屋”的30多个外国名人中,老舍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中国人,他曾经在英国生活五年,他的创作生涯由此出发,在这里,他先后写出了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以及《二马》的前半部,从此踏上了几十年笔耕不辍,用独有的深度与幽默、纷繁与精彩影响后世的创作之路。

出身贫苦母亲是真正的老师在老舍一岁半的时候,八国联军野蛮地攻入北京城。

作为一位保护皇城的士兵,老舍的父亲顽强地坚守阵地,最后战死沙场,在那个年代里,父亲的早逝注定了这个家庭的清贫与寒苦。

老舍幼年营养不良,身体瘦弱,3岁时还不会说话。

等他渐渐长大了,母亲想让他上学,但是交不起学费。

直到9岁,老舍还是一个不识字的穷孩子。

后来,在一位亲戚的资助下,老舍才读上了私塾。

“从私塾到小学,再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20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在老舍的记忆里,母亲的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给人洗衣服,即使屠夫们送来漆黑如铁的布袜,她也洗得洁白。

晚上母亲守着一盏油灯,缝补衣裳一直到深夜。

母亲勤劳整洁、朴实宽厚、热情好客,这些印象深深地刻入了少年老舍的脑海中。

这些美好的品质在日后老舍的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由于生活困苦,老舍经常要饿着肚子去上学。

但他最爱,加上聪颖好学,能背大量的古文,和演讲更是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当时学校实行复读班制,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老舍常常被指定做低年级同学的代课“小老师”。

小学毕业的这一年,老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可是因交不起学费,第二学期他瞒着母亲,偷偷地报考了北京师范学校。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A现在,我怎能将当时在海底下散步的印象写出来呢?像这类神奇的事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就是画笔也不能将海水中的特殊景象描绘出来,语言文字就更不可能了。

尼摩船长走在前面,他的同伴在后面距离好几步跟随着我们。

康塞尔和我,彼此紧挨着,好像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金属外壳交谈似的。

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也不觉得这厚厚的圆球的分量,我的脑袋在圆球中间摇来晃去,像杏仁在它的核中滚动一般。

所有这些物体,在水中失去了一部分重量,即它们排去的水的重量,因此我进一步了解了阿基米德发现的这条物理学原理。

我不再是一块呆立不动的物体,差不多可以说能够运动自如了。

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三十英尺的地方,这股力量真使我惊奇。

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驱散,我可以清楚地分辨一百米以内的物体。

百米之外,水底现出天蓝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色度,在远处变成浅蓝,没人模糊的黑暗中。

真的,在我周围的这水实在不过是一种空气,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但透明的情形是跟地上空气相仿。

在我头上,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

我们在很细,很平,没有皱纹,像海滩上只留有潮水痕迹的沙上行走。

这种眩人眼目的地毯,像真正的反射镜,把太阳光强烈地反射出去。

由此而生出那种强大的光线辐射,透人所有的水层中。

如果我肯定说,在水中深三十英尺的地方,我可以像在阳光下一样看得清楚,那人们能相信我吗?我们踩着明亮的沙层走动,足足有一刻钟,它是贝壳变成的粉未构成的。

像长长的暗礁一样出现的诺第留斯号船身,已经渐渐隐没不见了;但它的探照灯,射出十分清楚的亮光,在水中黑暗的地方,可以指示我们回到船上去。

人们只是在陆地上看见过这种一道道的十分辉煌的白光,对于电光在海底下的作用,实在不容易了解。

在陆地上,空气中充满尘土,使一道道光线像明亮的云雾一样:但在海上,跟在海底下一样,电光是十分透亮的,一点也不模糊。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知识梳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知识梳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知识梳理一、走近作家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

主要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二、基础知识1.易错字音万象更(ɡēnɡ)新间(jiàn)断分(fèn)外掺(chān)和(huo)娴(xián)熟水浒(hǔ)传2.易错字形醋:左边“酉”部中有短横戚:右侧是“戈”部区分同音字:元宵—云霄搅拌—伙伴骆驼—鸵鸟3.词义解析①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②截然不同: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近:大相径庭)③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④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⑤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⑤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4.特殊形式的词语①各……各……各式各样各色各样各行各业各家各户②有……有……有声有色有模有样有勇有谋有血有肉有说有笑有钱有势有棱有角有始有终有理有据有情有义。

5.关注关联词①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②北京(虽然)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三、课文梳理四、课后练习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参考答案: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详写,其余略写。

(详见前“课文梳理”一览表)。

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展现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传递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结合乙文,谈谈你对老舍这位人民艺术家的认识

结合乙文,谈谈你对老舍这位人民艺术家的认识

结合乙文,谈谈你对老舍这位人民艺术家的认识老舍,原名舒庆春,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文化活动家。

他以描写社会的正剧和广泛涉猎的演讲而享有盛誉。

作为一位深入人心的人民艺术家,老舍与广大群众紧密联系,为人民创作,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

首先,老舍的文学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独树一帜。

他细腻、真实地描绘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擅长塑造普通人的形象。

在他的小说《骆驼祥子》中,通过骆驼祥子的命运转变,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冷漠。

这一形象再现了人民在剥削和压迫下的悲惨生活,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其次,老舍的戏剧创作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他的戏剧作品如《茶馆》、《龙须沟》等,以人民生活为切入点,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并激起了人们对改革和解放的思考。

这些戏剧作品不仅艺术上突出,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意义,让观众在欣赏中受到启发与思考。

此外,老舍还是一位重要的文化活动家和文艺理论家。

他积极参与文化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文艺的发展。

他提出了“白话文学”、“人物畸形论”等重要的文艺理论,对我国文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还主持策划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为普及文化知识、提高人民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老舍作为一位人民艺术家,通过他深入人民生活的作品和深刻的思想,唤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人民的期望和愿景,为中国文学和戏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老舍的精神,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关注人民的需求,用艺术的力量传递人民的心声,为人民努力,为社会进步和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故事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故事

三一文库()〔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故事〕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剧本、散文、诗歌(新式之外包括歌词、古词和旧体诗等),几乎什么形式都涉及了。

已经出版的《老舍文集》19卷,总共有一千万字之多。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故事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

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

”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

“大雨洗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

”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

寥寥20字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

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

洗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乐家。

高长虹是现代名人。

万籁天是戏剧、电影工作者。

冰莹即谢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

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

碧野是当代作家。

林风眠是画家。

就是老舍这样一位可爱可敬的老人却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成就卓越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在中国现代作家之中,老舍是唯一一个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文学与曲艺进行结合,长时间地关注曲艺发展,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亲自参与了曲艺,尤其是主要曲种(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作家。

解放初期,老舍作为知名的作家,积极投身于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罗常培、吕叔湘、吴晓铃等学者会同孙玉奎、刘德智、侯宝林等相声演员一起组成相声改进小组,通过撰写大量作品和理论文章,不仅指导相声摆脱了解放初期由于其旧有形式和内容所造成的生存危机,而且使相声乃至曲艺这门艺术形式完成了在新社会、新形势下的自身定位,奠定了其艺术地位,为之后新相声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并且一直影响到了今天相声的发展。

老舍的《茶馆》《龙须沟》奠定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特的风格,创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

《龙须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建立的奠基之作,剧本为演出建立了一个现实主义的,形象鲜明的,强调从生活中塑造一个鲜明形象的基础。

为什么称老舍为“人民艺术家”

为什么称老舍为“人民艺术家”

为什么称老舍为“人民艺术家”老舍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名作家,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非常高的影响力,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本文将探讨老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原因。

一、创作主题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老舍笔下的主题始终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

他不断关注着社会中最底层的劳动者们的命运,并将他们的悲欢离合、生存状况以及心理状况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样的写作风格,使读者深刻理解了老百姓生活的困境和感受,深刻感受了农民、工人阶层的轻重,使老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作家”。

在老舍的创作中,对社会不平等和经济衰退等问题的描写很深刻。

他的小说《茶馆》以及《骆驼祥子》,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阶层严重的剥削压制现象,并全面分析了民族、文化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呼吁打破旧的体制,建立全新的创作体系。

二、对语言和人物形象的深刻挖掘老舍将对语言和人物形象的深刻挖掘,作为自己的创作特点,并在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他的小说中的语言生动自然、真实生动,对各种语言现象进行了深入观察,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美学风格。

同时,他还通过对小说人物的描写,塑造了许多丰富真实的人物形象。

在他的小说中,充满着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有悲哀的劳动者、痴情的恋人、虚荣的官员、高深的学者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情感饱满、性格鲜明,深得人心。

三、对传统文化和时代思潮的把握老舍不仅是一位擅长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作家,同时他还具备较高的思想性和文化素养。

他曾说:“我做个中国作家,首先要是个好的中国人。

” 这句话说明了他对传统文化和时代思潮的把握。

老舍在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追求新生事物的创新以及对社会改革的呼声,这种新旧文化的融汇贯通,也就创造了获得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

他充分把握社会的思想潮流,用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文学创作,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思潮。

他的作品受到广泛的读者甚至是很多评论家的肯定,进而引领当时文坛的主流。

对于老舍,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更多的是一位拥有清晰思路、对朴实人民对成全的思想者,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文学成为人民心灵的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荩2009/3前线老舍先生是20世纪中国文坛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家、戏剧家和文学家,更是北京人的骄傲与自豪。

老舍先生的艺术创作深深植根于人民大众,作品大都取材于他所熟悉和深爱着的北京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

他那淳厚、传神的语言词汇也都源于劳动人民,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深受人民的喜爱。

他的小说被译成多国文字,《茶馆》等剧目已成为中国话剧经典,享誉世界。

在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先后走访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老艺术家苏民,新排话剧《龙须沟》的导演顾威,在《茶馆》《龙须沟》中担任主要演员的杨立新等文艺界人士,以此来追忆、学习老舍先生,再一次走近这位可亲可敬的人民艺术家。

舒乙:尊重平民是老舍先生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结合多年来对老舍先生创作的研究,舒乙先生深情地追忆起自己的父亲:老舍先生于1949年底从美国归来。

回国初期,他感到民众中文盲太多,读小说的人少,而曲艺比较适用,能直接鼓舞民众。

这期间,他应相声艺人侯宝林、侯一尘等人要求,改编了《菜单子》《地理图》《文章会》等传统相声段子,还写了不少单弦、大鼓、太平歌词等,演出后大受欢迎。

后来发现他1950年2月16日的日记,记述了他回京两月以来共写了80行太平歌词、3篇大鼓、3篇相声和两篇曲艺的创作经历,正应了周扬先生所说:“老舍的回国,将有助于中国文艺的通俗化运动。

”三幕话剧《龙须沟》创作于新中国刚建立的1950年暑期。

在这出话剧的排演过程中,焦菊隐导演要求演职员按剧本的人物去深入生活,不仅统一了创作方法,奠定了北京人艺的演出风格,还形成了一整套艺术生产制度。

《龙须沟》1951年演出后一炮打响,周总理非常看重,认为该戏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巩固新政权最需要的一出戏,安排周扬在《人民日报》上写了一篇名为《从〈龙须沟〉学习什么》的文章,号召全国的作家向老舍先生学习,并推荐毛主席在怀仁堂观看这部戏。

《龙须沟》也因此成为毛主席观看的第一部话剧。

1951年底,老舍先生荣获了由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副市长张友渔、吴晗共同签署的奖状。

奖状上写道:“老舍先生的名著《龙须沟》,生动地表现了市政建设为全体人民、特别是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和对劳动人民实际生活的深刻关系;对教育广大人民和政府干部,有光辉的贡献。

特授予老舍先生以人民艺术家的荣誉奖状。

”老舍先生非常珍视这个荣誉,把这个奖状一直挂在他书桌上面。

作为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最重要的是对劳动人民的态度不仅仅是同情而是尊重。

他出身于这个群体,对这一群体更多的是平视。

舒乙回忆说,那时我们家经常来很多普通劳动者,有掏粪的、送水的、送报的、送牛奶的、修理房的,他两三句话就和这些人聊得很熟,还一起喝茶抽烟。

记得在1984年纪念老舍先生诞辰85周年的大会上,彭真曾动情地说:“我过去认为他是人民艺术家,现在我还认为他本刊记者禾佳王梅高斌走近人民艺术家———老舍56是人民艺术家,我永远认为他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对白话文有很大的贡献。

1961年陈毅在讲话中曾称“老舍是语言大师”。

他的语言简练、幽默,都是平民语言,是老百姓最常用的字眼,很少有生僻字。

他可以用车夫的眼光和语言去描写日落和风景。

曾有人特意统计过,一部十五六万字的《骆驼祥子》,竟然才用一千多个常用的基本汉字写成,连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都可以阅读。

教科书里选用很多老舍先生的文章作为范文,就因为他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苏民:老舍先生把平民语言提升到哲学和艺术的高度说起老舍先生,83岁高龄的著名话剧表演、导演艺术家苏民先生依然像当年那样滔滔不绝地说:对于老舍先生,我们不能仅承认他是中国的大小说家,大剧作家,还必须承认他是把北京地方语言提高到哲学、思想和艺术高度的大文学家。

北京平民语言是他的创作工具,他的创作语言是经过高度艺术化的语言。

现在有一些所谓学老舍先生的人,使用那种不入流的“京油子”的话,非常贫、没有思想深度、没有生活积淀,难登大雅之堂,那样的语言是无法与老舍先生相提并论的。

《茶馆》里就有很多经典的京味语言。

例如:“看多么邪门儿,好容易有了花生仁儿,可又全没了牙了!”这台词观众一听都乐,但乐完之后,每个人都能结合自身实际从中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又如唐铁嘴说的:“大英帝国的香烟,大日本帝国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伺候我一个人!”就这么一句话,由一个不懂国耻的人说出来,不仅能在瞬间勾画出大的历史背景,而且说得还很透彻,很震撼人心,观众听了之后会立即收敛起笑容,这是一般人写不出来的!老舍先生精彩的、纯粹北京平民语言的妙用,还体现在老百姓的那些事,被他一写就很美。

老百姓心里的想法,经他综合就提高了一步。

他笔下的人物,来自普通老百姓又高于普通老百姓。

老百姓说不出来的心里话,被他说出来了。

这样的作家反映的是人民心声。

苏民回忆说,老舍先生以他真诚、正直、坦荡的品德和胸怀影响了曾和他共同工作过的许多人。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老舍先生写了个剧本叫《一家代表》,是《茶馆》的前身。

他把初稿拿给剧院。

起初,剧院研究决定不排演这个戏,要把剧本退给老舍先生,就让青年演员于是之带着剧本到了老舍先生家。

于是之一直不好意思开口,老舍先生开了腔:“拿出来吧!”于是之算是找着了台阶。

老舍先生又笑着说:“作家,剧本,写一个能成一个?没这事呀!”于是之后来感慨道:“老舍先生说话那真叫个透亮,透亮到了返璞归真的程度啊!”后来,曹禺院长率院领导去老舍先生家谈剧本,总导演焦菊隐先生建议以其中关于茶馆的一幕为主线进行修改,得到大家赞同。

老舍先生据此很快完成了《茶馆》的创作,照旧到剧院亲自给演员读剧本,听大家的意见。

苏民先生动情地说:老舍先生是我老师辈的人,在我心中始终是需要仰视才见的高度,但他却又坦率至极,不拿我们当晚生后辈瞧。

记得在话剧《红大院》中,我曾饰演街道主任这个角色。

剧中有一段关于发展党员的台词老舍先生没写。

他问我:这段台词是你说吗?你是党员,有实践经验,这一段台词就你写吧。

令我很是感动。

谈及此,苏民先生深情地吟诵起他十年前在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时写的一个条幅:“先生婆心,独钟北京,描摹人物,遍被九城……先生教诲,如泉如水,学生饮琢,得真善美。

”顾威:善意讽刺是老舍先生戏剧作品境界高明所在著名导演顾威先生曾导演老舍先生的6部大戏,包括《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三部曲剧,《开市大吉》和新版《骆驼祥子》《龙须沟》三部话剧。

谈及老舍先生,顾威先生娓娓道来:6台戏如同6只梨,吃了12年。

一页页研读老舍先生这本大书,一步步走近老舍先生,一点点理解了老舍先生作为人民艺术家是当之无愧!他心存大善大慈,用众多的作品聚写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爱”字:龙须沟边的苦人,王利发那一大家子,洋车夫老马小马祥子们……老舍先生写出了他们金子般的心,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同时,并不隐瞒他们的缺点、短处、毛病乃至愚昧落后。

而其出发点却完全是善意的,甚至连讽刺都是善意57荨前线2009/3的。

这是他被公认为幽默大师的根本原因。

与众多作家的创作不同,他的作品中有深切的人文关怀。

更为难得的是先生的“坚守”。

当年他虽然也是位极金贵的美国“海归”,但他眼光却从没有离开过人民大众,他坚守着对国家的爱,兢兢业业地写戏,由衷地、满腔热情地歌颂新中国、新社会。

作为戏剧导演,不断读懂老舍先生,是做好对先生作品二度创作的基础。

顾威先生回忆道,记得那年剧院要上演根据老舍先生几篇讽刺小说改编的《开市大吉》。

当时,我踌躇满志立即动手。

虽说准备仓促,大家还是认真努力的,但演出效果并不理想。

自己默默总结思索,再读老舍先生吧。

当重读到《我怎样写〈猫城记〉》时,有两句过去读时滑过去的文字突然放大:“我之揭露他们的坏处原是出于爱他们也是无可否认的。

”“我爱他们,惭愧!我到底只能讽刺他们了!”振聋发聩!我突然意识到《开市大吉》失败的症结是我并没有读懂老舍先生,基本诠释不对。

我只是在做表面文章,直奔讽刺,而完全没有认识到老舍先生有别于一般的讽刺。

他的讽刺“原是出于爱”!出于爱的讽刺与为讽刺而讽刺,从动机到过程到效果,从语气到色彩到氛围,是有质的区别,我错在这个根本上,失败必然。

善意讽刺是老舍先生戏剧作品境界高明所在,正是摸准了老舍先生的这个脉,之后才有了我排演《正红旗下》的成功。

针对新版话剧《龙须沟》的特点,顾威说:先生剧作有他独特的创作手法,不囿于故事情节的营造,不受一般戏剧模式的局限,专注于以绝妙幽默的语言塑造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紧抓住戏剧尤其是话剧的根本———语言和人物。

当初老舍先生写完《龙须沟》的时候,有很多细节的处理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比如:旧社会替军阀向大家收钱的刘巡长,解放后被人民政府留用成了派出所副所长;小恶霸冯狗子解放后学好了来给被他欺负过的程疯子道歉,都体现了老舍先生的大爱。

重排后的《龙须沟》,把1953年删改掉的部分,全部按老舍先生的原意恢复过来了。

在人物关系上,还增加了二嘎子与二春、王大妈和赵大爷的感情戏,增加了程疯子的单弦唱段,体现了老舍先生的大爱精神,受到观众和专家的好评。

杨立新:雅俗共赏是老舍先生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杨立新是北京人艺演员队队长,国家一级演员。

在话剧《茶馆》中饰演“秦二爷”,新版《龙须沟》中饰演“程疯子”。

他就如何理解老舍先生作品和塑造剧中的人物,谈了自己的看法:观众曾送北京人艺“郭老曹剧院”的称号,就是指郭沫若、老舍、曹禺的剧作奠定了北京人艺的基础。

老舍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文革”前,先后为人艺写了《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茶馆》《红大院》《好店员》6个剧本,加上梅阡导演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骆驼祥子》,共7出大戏。

作为一名演员,我有幸饰演了老舍先生两大名剧中的两个不同的主要人物,从中也体会到了老舍先生作为一个人民艺术家在写作中的匠心独运。

应该说,老舍先生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剧院的风格,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滋养着我们几代演员。

杨立新说,《龙须沟》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奠定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经典作品,时代感比较强,但当时没有留下演出的影像资料。

此次复排对我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找到解放前后老北京的变化和感觉。

我把一张老北京地图带到现场,这让不少年轻演员感到很好奇。

我们又通过请老艺术家做讲座、阅读老舍剧作、让演员写人物传记等方式,加强对演员的培训。

为演好剧中程疯子这个“很不错的曲艺艺人”,我也开口唱起了单弦,努力让观众能认可我们就是老舍笔下的那个时代的人物。

杨立新认为,就《茶馆》而言,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剧目,代表了老舍先生的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雅俗共赏,很多剧目做不到这一点。

如果你是一个没有看过话剧的观众,你会兴致勃勃情趣盎然地看完;如果你是一个研究戏剧的人,你会在这个戏剧的演出过程中发现许多其他剧目当中没有见过的表现手法;如果你只是一个“捡乐”的人,你也会发现它有很多幽默让你捧腹;如果你是一个了解历史的人,你会发现这里面包含的社会历史知识也特别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