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探析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心理学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心理学影响引言: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能够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在教育领域中,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学生学业表现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心理学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应用。
一、自我效能感与学业表现的关系自我效能感与学业表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研究表明,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可能在学业上取得成功。
这是因为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坚持度。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采取积极的学习策略,并持续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业成绩。
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影响因素1. 成功经验:个体通过成功的经历来建立自我效能感。
当学生在学业上获得成功时,他们会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类似的任务,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2. 社会比较:个体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能力水平。
当学生与其他同学相比,发现自己在学业上表现出色时,会增强自我效能感。
3. 鼓励和支持:来自家庭、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和支持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作用。
正面的反馈和支持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自信心,从而促进学业表现的提升。
4. 情绪状态:学生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其自我效能感。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降低自我效能感。
三、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1. 建立成功经验: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任务,让他们在学业上获得成功经验。
这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2. 提供支持和鼓励: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支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并相信自己的能力。
3. 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分享经验和知识,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支持。
4. 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教师可以通过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学生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结论: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表现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影响。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任务上成功完成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它对于个体的行为选择、动机和表现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发展和提升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果和成功。
一、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1. 个人经历:个人的成功经历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当个体在某一任务上取得成功时,会增强其对自己在类似任务上成功的信心。
相反,如果个体经历过失败或挫折,可能会降低其在该任务上的自我效能感。
2. 观察他人的经验:观察他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经验也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当个体看到身边的人在某项任务上取得成功时,可能会认为自己也能够成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反之,若观察到别人的失败经验,可能会降低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3. 身体和情绪状态:身体和情绪状态对自我效能感也有影响。
当个体感到身体疲劳、紧张或焦虑时,可能会降低其自我效能感。
相反,身体放松、积极情绪的状态会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4. 他人的反馈和支持:他人的反馈和支持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有重要影响。
正向的反馈和支持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而负向的反馈或缺乏支持可能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二、提升自我效能感的策略1. 追求小目标和逐步成功:设定小目标和分解任务,逐步取得成功有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
通过逐步实现小目标,个体能够逐渐积累成功经验,从而增强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
2. 规划和准备: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对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非常重要。
合理的规划和准备能够提高个体对任务的自信心,同时减少不确定性和焦虑感。
3. 寻求支持和建立合作关系: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互相支持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在合作中获得他人的帮助和认可,能够增强个体对任务的信心与能力评估。
4. 积极评估和消除负面思维:消除负面思维和自我怀疑对于提升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
个体应积极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克服自我怀疑,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态度。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分析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分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能否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它是由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迪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概念,它可以对个体的动机、行为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
一、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1. 个人经验和成就:个人的过往经验和成就是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成功完成一项任务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失败则可能降低其自我效能感。
通过积累经验和获取成就,个体可以提高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2. 观察他人的经验:除了个人的经验和成就,观察他人的经验也可以影响自我效能感。
当个体看到身边的人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时,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从而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这种观察他人经验的方式被称为社会学习。
3. 说话人的评价和反馈:他人的评价和反馈也会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正向的评价和反馈能够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负面的评价和反馈则可能降低自我效能感。
因此,在工作和教育环境中,提供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对于激发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意义。
4. 情绪和情感状态:个体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也是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消极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则可能降低自我效能感。
因此,维持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状态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关键。
二、自我效能感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1. 教育领域:自我效能感在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教育者可以通过给予学生具体的成功经验、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及提供充分的支持,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愿意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2. 组织领域:在组织领域中,管理者可以通过提供员工培训和发展机会,以及为员工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来增强员工的自我效能感。
高自我效能感的员工更有可能表现出积极的工作态度,主动承担工作责任,并取得更好的工作绩效。
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探讨
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探讨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决定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首先,环境因素对自我效能感影响很大。
家庭、社会等外界积极、支持友好的环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另一方面,恶性竞争或不良社会环境可能削弱学生的信心,进而影响自我效能感。
其次,老师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老师要以关爱亲切的态度教育学生,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适当宽松的空间来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学生自身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学生要学会正确及时地反馈,思考、反思并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强化自我效能感,而不是增加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恐惧等情绪。
因此,环境、老师、学生自身都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只有全面考虑这些方面因素,才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和提高。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能够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在教育领域,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并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认知方面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技能有信心时,他们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
相反,如果学生缺乏自我效能感,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业成就至关重要。
二、情感方面自我效能感还对学生的情感状态产生影响。
当学生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时,他们往往会感到自信和满足,这种积极的情感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果。
相反,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沮丧,这种消极情绪会干扰他们的学习过程,从而影响学业成就。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可以促进他们的积极情感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三、行为方面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当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时,他们更有可能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如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完成作业等。
这些积极的学习行为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
相反,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学生可能会避免挑战和困难,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从而影响学业成就。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可以促进他们的积极学习行为,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呢?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提供积极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团队合作项目,让他们通过合作取得成功,增强自信心。
此外,学生自身也可以通过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自我反馈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途径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途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完成某项任务时的能力和信心的评价。
它对个体的行为、动机和成就感起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途径,对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个人和环境两个方面探讨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自我效能感的途径。
一、个人因素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1. 经验和成就个体的成功经验和成就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当个体在某个领域获得积极的经验和成就时,他们会更加相信自己能够在同样的领域中再次取得成功。
因此,积极的经验和成就可以有效地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2. 自我观察和模仿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也可以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个体看到别人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时,他们会从中获取启发,并相信自己也能够完成相似的任务。
因此,通过自我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3. 自我评价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当个体认为自己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技能来完成某项任务时,他们会更加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因此,积极的自我评价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二、环境因素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1. 支持性和鼓励性的反馈环境中的支持性和鼓励性的反馈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个体在完成某项任务时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时,他们会更加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因此,建设性的反馈可以帮助个体提升自我效能感。
2. 角色模型身边的角色模型也会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当个体看到身边的人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时,他们会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完成相似的任务。
因此,身边的角色模型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具有示范作用。
3. 任务的挑战性和可控性任务的挑战性和可控性也是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当个体面临挑战性较高但可控制的任务时,他们会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并取得成功。
因此,创造具有适度挑战和可控性的任务环境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对高中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自我效能感对高中生学习的影响研究自我效能感就是我们在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时的自信程度,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这一非智力因素对我们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内因,它激发着我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并增强了我们对自身学习行为负责和管理的能力。
然而受应试教育影响,在高中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无暇顾及对我们自我效能感的有效培养,使得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过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得从自身着手,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培养和强化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以促使我们在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从唯物论角度来说,我们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性,自我效能感,是一種心理因素,也是一种情感因素,它对我们的实践活动起着能动作用。
笔者通过观察班上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差异发现:自我效能感愈高的同学,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明显优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同学,由此才出现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那么,如何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我们每个高中生都应积极思考的问题。
鉴于此,笔者将从自身经验出发,浅谈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影响,及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激发,以期对同学们有一定的帮助。
1从高中生视角解读自我效能感的内涵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它是指“个体对自身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的推测与判断”,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充分相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十足的信心,具体到学习中,就是我们相信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并进行有效管理,相信自己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学习动机,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并付诸努力,不断探索学习策略及方法,以达成目标。
自我效能感强调了我们对自身学习能力主观判断的重要性,自我效能越高,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则越强,相应的学习态度则越端正,学习的方法则越多样,学习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则越足,效果则越佳。
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功的相关性分析
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功的相关性分析引言: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评估和信念。
而学业成功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意的学术成就。
本文旨在探讨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功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分析研究结果,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功。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和影响因素1.1 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和测量自我效能感是由社会认知理论提出的概念,指个体对于自己能否在特定情境下实现期望目标的信心。
测量自我效能感常用的是自我报告方法,例如问卷调查等。
1.2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自我效能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先天特质、经验积累、社会支持、环境因素等。
有研究表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个人经验等因素对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学业成功的定义和评估方法2.1 学业成功的定义学业成功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中获得满意的学术成就,包括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向等方面的表现。
2.2 学业成功的评估方法评估学业成功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成绩评估、问卷调查、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
其中,学生成绩是评估学业成功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三、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功的相关性研究3.1 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功的正向关系许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功呈正相关关系,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可能表现出更高的学业成就。
3.2 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功的影响机制保持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态度,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学业成就。
同时,自我效能感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增强他们的学习适应能力。
四、提高自我效能感促进学业成功的方法4.1 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期望学生应该设定合理、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并对自己有信心能够实现这些目标。
同时,学生也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有正确的期望,不过分贬低自己。
4.2 提供积极的学习体验和反馈学校和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哎,这可是个大话题啊!大家都知道,学业自我效能感,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在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心。
这个信心可不是凭空而来的,背后有一堆因素在作祟。
说白了,就是那几种“外力”在推波助澜,有时候让你飞起来,有时候又把你压得喘不过气。
家庭的支持绝对是个大头。
想象一下,一个孩子放学回家,看到的是父母热情洋溢的笑脸,询问今天的学习情况,那感觉就像喝了一杯暖心的巧克力。
反之,假如家里就像冷冰冰的冰窖,父母只关心成绩,不问过程,孩子的心里肯定会觉得孤单,这种时候,学业自我效能感自然会打折扣。
每个孩子都希望在父母的支持中茁壮成长,这就像鱼儿在水中畅游,水好,鱼儿游得自然欢。
再说说同伴的影响力,简直不容小觑。
要是班上有几个学习劲头十足的小伙伴,你也忍不住想跟着拼一拼。
这种“群体效应”真是让人感慨,大家一起努力,仿佛能把整个学习环境都点燃。
可是,反过来,如果周围的人都不在状态,懒洋洋的,自己也很容易就被拖下水。
人就是这么奇妙,跟谁在一起,真的会影响自己的心态和效率。
老师的影响力也是杠杠的。
一个老师的一句话,可能会在学生心里播下自信的种子。
比如说,老师夸了你一顿,你心里那个乐啊,立马觉得自己能上天。
这种赞扬就像是给了你一双翅膀,让你在学习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但若是老师总是挑剔,眼里只有缺点,那孩子心里怎么可能会有“我能行”的自信呢?一来二去,信心就像气球一样,被戳了一下,哧溜一下就没了。
个人的努力也是很重要的,毕竟“天上掉馅饼”的事儿是少之又少。
想要在学业上有好的表现,得靠自己拼命去争取。
有些孩子每天都自觉地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哪怕有时候觉得累,但这种积累就像是在为未来铺路。
自我效能感高的孩子,总是能在面临挑战时,咬牙坚持,而那些自我效能感低的,可能一遇到困难就想逃。
成功往往就是坚持到底的那一瞬间,谁能扛到谁就能笑到最后。
心理健康也在这其中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
情绪起伏不定,心态不佳,学习上难免会出现问题。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和判断。
它对个体的行为、情绪和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任务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个人因素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个人因素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质。
认知特质方面,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认知会影响其自我效能感。
如果个体认为自己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就会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情感特质方面,个体的情感状态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
如焦虑情绪会削弱自我效能感,而自信乐观的情绪则有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
行为特质方面,个体的行为模式和经验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通过积极参与并获得积极的反馈,个体会提升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其次,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支持、成功经验和观察学习。
社会支持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得到的支持和鼓励。
当个体得到他人的认可、赞美和支持时,其自我效能感会得到提升。
成功经验指个体过去成功完成任务的经历。
通过经历成功,个体会积累自信并增强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成功经验而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当个体看到其他人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时,会增加自身对成功的期望和信心,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最后,任务因素也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任务因素包括任务难度和目标设定。
任务难度指任务本身对个体能力的要求程度。
如果任务过于困难,个体可能会因为对自身能力的质疑而降低自我效能感;而适度的任务难度则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
目标设定是指给定明确的目标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当个体设定具体、可衡量的目标,并相信自己能够达到这些目标时,会提升自我效能感。
综上所述,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任务因素都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个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质会塑造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社会支持、成功经验和观察学习也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任务难度和目标设定也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分析
自我效能感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分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程度。
在学业方面,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它能够对学生的学业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学业表现的影响机制、影响路径和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自我效能感对学业表现有着直接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通常会对自己的学业能力持有更为积极的态度,更加有信心地面对学业挑战。
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并在学业中表现出更高的自我激励水平。
相比之下,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学习焦虑,对学业表现缺乏信心和动力。
其次,自我效能感还通过影响学业动机对学业表现产生影响。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往往会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业动机,有更强烈的目标导向性和内在动机。
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投入到学术任务中,保持较高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并表现出更好的学业成绩。
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学业动机,缺乏目标导向性和内在动机,因此对学业表现不利。
此外,自我效能感还通过影响学习策略对学业表现产生影响。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倾向于使用更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如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合理规划学习时间、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等。
他们能够更好地组织、管理和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业表现。
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可能会采用较为被动和低效的学习策略,导致学业表现不佳。
针对自我效能感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首先,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竞赛,提供学生能力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增强学生对学业成功的信心。
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业动机和学习策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此外,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支持,提供积极正面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尊感。
总结起来,自我效能感对学业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方法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方法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身能力在特定任务中的信心和信念。
它是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一种心理评估,对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提升方法,对个人的发展和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1. 知识和经验: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是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来源。
对于一个任务,如果一个人具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那么他们更有可能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产生信心和信念。
因此,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学习和成长,可以有效增强自我效能感。
2. 自我评价和认知: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也可以影响自我效能感。
如果一个人具备积极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具有良好的能力和潜力,那么他们更有可能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产生信心和信念。
相反,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持有消极的评价,认为自己缺乏能力和潜力,那么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成功可能性产生怀疑和不确定感。
因此,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认知对于提升自我效能感非常重要。
3. 观察他人的经验:观察他人的经验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之一。
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时,我们会借鉴他们的经验,并认为自己也有能力成功。
这种观察他人的经验对于提升自我效能感非常有益。
因此,与成功的他人保持联系,从他们身上学习并借鉴他们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效能感。
4. 社会支持和鼓励:社会支持和鼓励也可以对自我效能感产生重要影响。
当我们身处一个支持和鼓励的环境中时,我们更有可能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产生信心和信念。
相反,当我们感受到压力和批评时,我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和可能性产生怀疑和不确定感。
因此,寻求社会支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目标和成就,并接受他人的鼓励是提升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5.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制定合理的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效能感。
当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时,我们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信念就会增强。
高中学困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高中学困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作者:周彩霞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8期【摘要】无数研究均表明高中学困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往往很低。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主要从教师、家庭以及学生三个方面探究了影响学困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困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几个策略,主要包括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培养学困生积极的归因方式、提供替代经验、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以及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关键词】高中学困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一、引言本人实习所在高平北大实验中学是高平市的一所民办院校,其生源大多是在高中入学考试中失败的一些学生,因此,在学生比例中,学困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日常交往中会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包括会出现因挫折和失败而失望、沮丧、丧失信心的情况,但是学生自己往往又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于是会产生无可奈何,严重的甚至自暴自弃的现象,学生的整个精神会比较消极、涣散,行为中则表现出回避、退缩、放弃等倾向,而精神上也会出现一定的抑郁反应。
具体表现在,在学习上不求上进,思维较慢,跟不上主流,主动性差,有意注意的能力差,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在心理上则表现为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有自卑感,又怕被别人瞧不起,怕被别人欺负,为此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对老师有抵触情绪,自控能力差,散漫。
二、高中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1.学困生。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达不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须经过有对准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予以补救或矫治的学生。
本文侧重于从两个方面加以界定:一是学习成绩差。
这类学生虽有正常的心理活动,但学习质量差,学习成绩低下。
二是学习能力差。
这类学生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时间和精力要比其他学生花费更多,更难理解所学的知识。
2.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即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指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学习自我效能感包括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独立的维度,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评估;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评估,是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
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报告
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报告一、引言自我效能感作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教育领域中一直备受关注。
高中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就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因此,研究学生学业成绩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本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致力于调查和探讨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并提供相关建议。
二、研究背景1. 自我效能感的定义自我效能感源于社会学习理论,它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信念,即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
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学习策略,对面临的困难更有信心和坚持力。
2. 高中学业成绩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学业成绩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是学生学业水平的反映。
高中学生的学业成绩与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通常在学业上表现更好,他们更有信心应对学习困难和挑战。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通过对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我效能感进行量化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样本共包括800名高中生,涵盖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学生。
四、研究结果1. 学业成绩与自我效能感的整体关系分析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学业成绩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通常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自我效能感相对较低。
2. 学业成绩与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分析通过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自我效能感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在学业成绩较好的男生和女生中,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更高;而在学业成绩较差的男生和女生中,男生的自我效能感相对更低。
3. 学业成绩与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分析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自我效能感进行比较,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逐渐提高;而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呈下降趋势。
五、讨论与建议1.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针对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心理学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心理学影响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许多因素会对其学业表现产生影响。
其中,自我效能感是一个至关重要却常被忽视的心理因素。
自我效能感,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任务的能力的判断和信念。
它并非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特质,而是会随着个人的经历、环境和认知的变化而改变。
那么,自我效能感是如何对学生的学业表现产生影响的呢?首先,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设定。
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敢于为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
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达到较高的标准。
而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则倾向于设定较为保守、容易达成的目标,甚至可能因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而不敢设定明确的目标。
这种目标设定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
其次,自我效能感会左右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通常具有更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
他们对知识本身充满渴望,将学习视为一种自我提升和成长的机会。
这种内在动机驱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学习,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怕失败和挫折。
相比之下,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更多地依赖外部动机,如为了获得奖励、避免惩罚或者满足他人的期望而学习。
一旦外部激励消失,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大大减弱。
再者,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学生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应对方式。
当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可能将其视为挑战,积极思考、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足以应对困境,因此会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乐观的心态。
相反,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则容易把困难看作是无法逾越的障碍,产生焦虑、沮丧甚至放弃的想法。
自我效能感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策略选择产生作用。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愿意尝试新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并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灵活调整策略。
他们相信自己能够通过恰当的方法取得好成绩。
而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可能会局限于一些熟悉但效果不佳的学习方式,不愿意做出改变和尝试。
不仅如此,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和提升方法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和提升方法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和能力评估。
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职业发展、学习成就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方法,对个人的发展和成就至关重要。
一、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1. 个人经验:个人的过去经验会影响到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和信念。
通过积累经验并取得成功,个体会发展出更高的自我效能感。
2. 观察他人的经验:观察他人在特定任务上的成功经验可以增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3. 社会支持:得到他人的鼓励和支持能够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社会支持可以来自家人、朋友、同事等。
4. 自我反馈:个体自我评价的态度和方式也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积极的自我评价会提高自我效能感,而消极的自我评价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二、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方法1. 设定目标:制定具体、可量化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对于提高自我效能感非常重要。
在设定目标的同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逐步实现目标。
2. 培养技能:提升技能水平可以增加个体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在特定领域的技能,从而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3. 寻求支持和反馈: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目标和困难,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通过他人的认可和鼓励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4. 管理情绪: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削弱个体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学会管理情绪,采取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挑战。
三、自我效能感的影响1. 学习和教育成就: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有可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教育成就。
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更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2. 职业发展: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有可能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并且更具有职业满意度和工作动力。
3. 承担负责角色: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更愿意承担起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因此更能在团队合作和领导层面上表现出色。
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对于高中生而言,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面对困难时的坚持性和韧性。
然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非一成不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个人过往的数学学习经历学生过去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功或失败经历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学生在以往的数学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解决了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或者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扬,那么他们往往会对自己的数学能力充满信心,自我效能感较高。
相反,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遭遇挫折,考试成绩不理想,作业错误率高,他们可能会逐渐对自己的数学能力产生怀疑,自我效能感降低。
例如,小王同学在高一阶段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在数学竞赛中获奖。
这种成功的经历让他坚信自己具备出色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在后续的学习中,即使遇到难题,他也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尝试,因为他相信自己能够解决。
而小李同学由于基础薄弱,在数学学习中一直感到吃力,成绩也不尽如人意,渐渐地,他对数学产生了恐惧和逃避心理,认为自己根本学不好数学。
二、数学学习中的目标设定合理的目标设定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着显著的影响。
当学生设定的目标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时,他们在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我效能感。
如果目标过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多次努力都无法达成,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降低自我效能感。
反之,如果目标过低,学生轻易就能完成,无法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也不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比如,小张同学根据自己的数学水平,制定了每次考试提高五分的目标。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实现了这个目标,这让他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成效的,从而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进一步提高了自我效能感。
而小赵同学每次都把目标定得过高,比如要在短时间内从班级倒数进入前几名,结果每次都无法实现,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论文范文:关于自我效能感在高中生语文中的培养探析
论文范文:关于自我效能感在高中生语文中的培养探析(一)问题提出1.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展开思维、进行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以语言学习为基础的语文学科,又以教授语文知识、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感意志为主要内容和目的,其突出特征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01992年由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学好语文,不但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得到思想的感染、情操的陶冶、知识的积累、人生的启迪,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促进自己在实践锻炼中成才的愿望及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②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语文知识,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基础,还可以陶冶情感、促进道德品质的发展,让学生在智商与情商方面共同进步,从而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语文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学科。
2.不容乐观的高中生语文学习现状语文既可以使学生通解、运用和传承中华文化,又可以让中西文化进行有效的交流,同时,语文也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项工作的基础。
但从目前学校里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来看,学生消极被动学习的情况较多,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语文学习动机不强、求知欲不够。
目前,高中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在语文知识层面,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基本技能不具备;阅读量小,知识面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够强。
(2)在语文学习态度层面,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与持久性。
许多学生在学习上有惰性,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浓,热情不高,缺乏主动性,不愿多动脑、动手、动口,没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3)在语文学习方法层面,学习语文的方法不当。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和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期望值。
它是一种心理学概念,对个体的行为、动机和成就感有着重要影响。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提高自我效能感对于个人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并提供一些提升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和成就、观察学习、社会支持和情绪状态。
首先,经验和成就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个人的经验和成就对于提高自我效能感有着直接的积极影响。
成功的经验会增强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心,而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因此,在追求个人目标时,通过积极努力和稳步的进展来取得小的成功,能够有效地提升自我效能感。
其次,观察学习也对自我效能感有重要影响。
通过观察他人的成功经验,个体可以从中学习并提高自己的技能。
当个体看到身边的人取得成功时,他们更容易相信自己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成就。
因此,与成功的榜样保持互动,并从他们身上汲取经验和智慧,可以帮助个体提高自我效能感。
另外,社会支持也是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个体得到来自他人的鼓励、认同和支持时,他们更有信心面对挑战和困难,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社会支持可以来自家人、朋友、导师、同事等。
定期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意见,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能够有效地提升自我效能感。
最后,情绪状态也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积极的情绪和心态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削弱它。
应对挫折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培养信心和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通过寻找适当的情绪调节方式,如锻炼、冥想和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互动,可以帮助个体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为了提升自我效能感,以下是一些策略可以帮助个体积极应对挑战和提高自我效能感:1. 设定具体的目标:设定明确、具体和可衡量的目标有助于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能力以及达到目标所需的努力。
培养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策略探析
培养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策略探析作者:蔡恒来源:《天津教育·上》2021年第02期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在学业情境中对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任务的主观判断和自我感知,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的表现。
学业自我效能感决定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面对困难的持久程度以及学习中焦虑或平静的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成绩提高和取得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
一、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一)以往經验学生以往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十分重要。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较多的成就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则普遍较高;相反,如果在学习时经常经历挫折,则学业自我效能感往往偏低。
如果学生的学习挫折感得不到排解,就会降低学习兴趣,长此以往甚至会放弃学习。
(二)模范作用学生的模仿对象往往是伟人、明星、父母、老师和同学等,其中,同学的模范作用影响最为直接有效。
当学生看到成绩平庸的同学通过刻苦钻研取得好成绩时,他就会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同样能取得好成绩;相反,当学生看到勤学上进的同学没有取得好成绩时,可能会改变认知,从而降低学业自我效能感。
(三)情绪状态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学生在长期压力较大(如中高考的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情绪不稳定。
当学生处于高焦虑状态时,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实际能力,容易产生难以完成学业的错觉,最终影响自我效能感。
此外,学生的家庭因素、期望目标、内外归因、社会价值等因素都会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学业自我效能感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一)对每个学生充满信心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自我发展潜能,不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轻率的判断。
这种判断不仅包括语言,也包括手势、目光等非语言。
优秀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无限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提高他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二)给予学生赞扬鼓励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每个教师应该学习一些赞扬和鼓励的技巧,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给予学生真诚恰当的赞扬和鼓励,这对于培育学生积极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有着关键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探析
摘要: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指个体对自己是
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
习领域内的表现,具体指学生对于自身是否有能力去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主观评判。
本文立足于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采用文献综述法和个别访谈法对影响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进行探究。
通过调查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师生关
系和个体性格特质是影响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高低的三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高中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044-01
1 引言
1.1 研究综述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在自我效能感概念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自我效能感在
学习领域内的体现,我国学者根据自身的理解对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行了不同表述。
周健(2016)在学业自我效能感探析一文中指出,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表现人们对
于自己学习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
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自信程度能够直接影
响到其学业成就的高低。
阿拉坦巴根(2013)提到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在学习
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和作业能力的主观评价。
曹果果(2016)认为学业自我效能
感即学生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的评估以及学生能否运用自己的
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观判断。
1.2 研究目的
深入研究影响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能够为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学业自
我效能感的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制定相关策略来帮助高中生提高学业自我
效能感,从而使更多的高中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就。
2 研究过程
2.1 调查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本论文通过分析文献和个别访谈的研究方法了解影响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
的主要因素;在西安市西郊某小区以及西安市西郊某教育培训机构的高中部随机
选取了部分高中生进行个别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力求本次调查结果真
实有效。
2.2 访谈的结果
从与高中生的交流来看:他们整体意识到自己对于自身学业能力的主观评估
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学业态度和学业行为,可以看到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于高中生
在学业上的表现有重要作用,较高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促使他们对自身的学业能
力持乐观态度,学习成绩也更容易达到良好和优秀;如果学业自我效能感偏低,
学生在学业上则会表现的比较消极,且常常出现学业不自信的心理。
此外,受访
问的几位高中生都认为影响他们学业自我效能感高低的较为明显的因素有三种,
即父母的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和个体性格特质。
3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3.1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中,父母往往会以命令的方式将自己想法强加给子女,忽
视子女的个人真实需求和想法。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高中生往往分为两种:第一种
在父母强压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上进,此时专制型教养方式就与高中生的学业
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第二种在父母的管制下变得畏惧犯错,胆小不自信,此时
子女学业态度和行为消极化,学业成就也就偏低。
溺爱型教养方式下的高中生对
于学业大都采取不重视的态度,对自身学业能力评估较低,也不会看重自己学业
成就的高低。
放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大多数高中生在学业方面态度被动,没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业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
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高中
生往往都富有责任感,开朗自信,努力上进,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积极,能乐观
的评估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
3.2师生关系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师生关系是影响高中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于璐2008:12)。
师生关系主要分为教师权威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参与型。
教师权威型的关系下,第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绝对权威下急于取得优良成绩而
不断努力来提升自身学习能力,此时的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第二种学生
担心出错被批评和冷落,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评估偏低。
放任自流型的师生关系表
明教师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独立自主的学习环境的确是为高中教学所倡导的,但
并不意味着教师彻底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民主参与型师生关系强调师生关系
平等,相互信任合作,教师对学生持积极态度。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鼓励、支持和欣赏会提升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谢慧 2010:22)。
3.3性格特质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一般而言,性格外向主动的高中生在学习上更为自信和积极,因而在学业上
的自我效能感较高,而性格内向被动的高中生在学习上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被动
的接受知识,因而学业自我效能感偏低。
拥有乐观性格特质的高中生生活态度积极,心态良好,充满朝气(谢慧
2010:20),这类学生在学习中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因而学业自我效能感比较高;悲观特质的高中生遇到困难消极应对,踌躇被动,在比较压抑的氛围里紧张不安,容易出现消极的心理暗示,这些情况都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4 研究建议
4.1 改善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过于严厉或过于松散的教养方式都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过于严厉
专制的教养方式会使得父母与子女间感情淡薄,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郭蕾、葛操 2005:19);过于松散或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会使子女养成懒散无毅力的性格。
一般而言,父母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子女的身心成长。
在较为民
主放松的家庭氛围中,高中生能感受到家庭的和谐温暖,性格特质的形成上也会
受到积极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自然也会提高。
4.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前社会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就是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尊师
爱生、教学相长等都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张涛、杨春芳 2012:57)。
民主平
等是说教师与学生间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教师应该尊重作为个体享有的权利和
义务。
尊师爱生即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
教学相长意味着教师应用
自身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而学生的行为和个性也会反作用于教师的教
学活动,促使教师及时反思个人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良好和谐的师生
关系下,高中生能最大化的受到学校教育的积极影响,对待学业也容易形成乐观
上进的态度,学业自我效能感也会因此提高。
4.3 帮助学生塑造积极人格
积极人格对于青少年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使高中生有积极的人格,家
长和教师应该多了解高中生的内心想法,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引导他们发展性格
中的积极因素。
同时也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们的精神榜样,潜移默
化的帮助他们塑造积极人格。
5 结语
高中阶段的教育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这个时期的青
少年面临着高考升学或就业的压力,所以重视他们的学业表现的同时也应该关注
他们的心理素质。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业中对于自身学习能力的主管
评估。
通过调查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师生关系、个人的性格特质是影响高中生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三个重要因素。
因此通过分析总结,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
条策略,即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帮助学生塑造积极人格。
参考文献
[1] 阿拉坦巴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民族高
等教育研究,2013(4):23.
[2] 曹果果.大学生学习拖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48.
[3] 方平.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1):78.
[4] 郭蕾,葛操.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
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9.
[5] 陆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成长的影响[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16):221.
[6] 刘丽英.上海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2):40.
[7] 李小娜.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5):12.
[8] 谢慧.初中生英语学习中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成分及影响因素研究[J].华中
师范大学学报,2010(5):20.
[9] 于璐.中学生亲子沟通、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J].东北
师范大学学报,2008(6):12.
[10] 周健.学业自我效能感探析[J].亚太教育,2016(6):3.
[11] 张涛,杨春芳.追求真善美与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
学报,201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