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结构(知识点+针对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及训练要点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及训练要点做好记叙文阅读,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略读浏览,整体感知内容。
阅读记叙文,首先是要读懂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明确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叙述方法。
对于重在写人的记叙文,要能够了解文章写了谁或哪些人,描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与人特相关的诸因素(时间、地点、场景、背景、事件),从而感知人物是怎样一个人。
对于侧重记事的文章,要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以及和所述之间事相关的诸要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从而大体感知事件的社会意义。
对于写景状物的文章,应初步感知作者写的是什么景,什么物,以及景或物的特征,作者通过景、物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第二遍,细读精读,品味深层含义。
这里包括理清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中心、体味文章情感、理解重要词句等。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要着眼于全文、分析文章各段的途述重点有何不同;段与段之间,把内容联系紧密,意思接近的该归纳为一部分。
这样由段到部分,由部分到全篇,就能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文章的中心安排决定的。
因此,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文章的中心。
常用的归纳中心的方法有: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性词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即可;有的记叙文在叙述过程中直接告诉了读者记述的中心意思;有的记叙文则应把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同时,应能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之情,褒贬态度、思想倾向等。
至于对词语和句子的分析理解,前面已谈过,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遍,回顾思考,探究开放题型。
开放性试题,注重题目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弹性,是平时学习的拓展和迁移,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创新空间。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惟一,但也不能脱离原文中心。
记叙文: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知识点+针对训练)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知识点+针对训练)一、知识指要: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上册)中父亲鼓励、指导我爬下悬崖的事件: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时间:暮色苍茫地点:在悬崖上人物:我和爸爸起因:我在悬崖上不敢下来经过:父亲鼓励我、指导我,让我爬下悬崖结果:我成功地爬下了悬崖六要素是记叙文的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六要素都俱全,尤其是新闻。
在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二、考查方向:1、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
2、根据记叙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能力提升:1.时间、地点:时间要从大范围答到小范围。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理清记叙顺序,体会表达作用(知识点+针对训练)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理清记叙顺序,体会表达作用(知识点+针对训练)一、知识指要: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其中最为常用的是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通常有三种方法:①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伟大的悲剧》一文,就是按照时间的推移,记叙了一批勇敢的探险家探险的过程。
②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③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顺叙的作用: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有三种情况:①看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
如鲁迅的《风筝》,“我”由眼前北京冬季天空浮动的风筝,回忆起小时候不许弟弟放风筝、做风筝的故事。
②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
③先写事情的结局,再叙述事情的缘由。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开头写到“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为什么会记忆的这样清楚?作者在后文叙述了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交待了事情的缘由。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有两种:①插入的内容跟主要情节的时间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情。
如《紫藤萝瀑布》,作者由眼前的紫藤萝花想到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花,插叙了一段对往事的回忆。
②是对人物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中心事件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
如《羚羊木雕》一文,在介绍万芳时,就插叙了万芳与“我”的友谊。
二、考查方向: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三、能力提升:1.根据记叙顺序的特点来判断文章使用了哪种记叙的顺序。
(1)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只要把握住文章所记叙的事情的脉络就可以正确判断。
记叙文阅读考点四——把握文章线索(练习+答案)
记叙文阅读考点四——把握文章线索(练习+答案)题目:把握文章线索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把握文章的线索,这是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通过线索把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结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把握文章的线索,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脉络,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要把握文章的线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如以核心人物、事物、事件、时间、地点转换、作者情感变化等为线索。
其次,关注文章标题,有些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线索,有些则包含线索的因素。
第三,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这些往往是为了突出文章主题,显示文章的层次。
第四,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文章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最后,有些文章同时具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要善于分辨。
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记叙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问题。
在阅读时,要把握好记叙的人称对于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人物情感、理清文章思路都是非常重要的。
例题:从维熙的《义重情深的恩赐》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南水北调的行程为线索,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到达襄阳后,我被这座城市的风情所吸引:汉水从城市中央穿过,清波碧浪;南边是城,北边也是城。
在南湖宾馆洗脸时,我发现这里的水比北京的水清亮。
在“人文汉水襄阳笔会”启动仪式上,我分享了我对襄阳的感受。
那天晚上,我和文友们在汉江上夜游,古城亭台和现代楼阁的灯火映照相辉映,让我产生了相见恨晚的痴醉之感。
然而,我的痴爱之情也引发了忧郁。
我在来襄阳之前读到了一则新闻:今年襄阳雨水偏少,水位下降致使江中鱼类繁殖率下跌,这对襄阳人民来说是个负面信号。
汉江今年本身就水脉欠缺,还要为更为缺水的北方“补血”,这不是自残之举吗?两天后,我们登上了丹江口水库大坝。
当文友们纷纷拍照时,我想尝尝水库的水。
无计可施之际,我向讲解员求救。
她告诉我,部分瓶装水是从库区深水岩洞中灌的。
她还告诉我,库边之水属于二类净水,库心的水则为一类最佳水质。
记叙文阅读技巧点拨与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技巧点拨与练习(一)记叙文:把握内容是基础考点解读: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记叙文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文章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就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技巧点拨:1.考题形式(1)用一句话或简洁的语言概括整篇文章或部分段落的主要内容。
(2)文章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依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将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
2.答题方法(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读文章,明确每段的大意,再将各段大意连起来归纳一下。
语言要简洁概括。
(3)对文章的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再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起来,就会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主人公)+在什么情况下(或在什么时问、什么地点)+做何事+结果如何。
“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表现中心的人物)的名字;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的名字。
3.答题举例(1)如《秋天的怀念》,第l~2段段意为:“我”双腿瘫痪,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暴怒无常,母亲迁就“我”。
第3段段意为:“我”答应母亲去看菊花。
第4~6段段意为:母亲临终前依然牵挂子女。
第7段段意为:“我”怀念母亲。
将各段大意归纳:“我”双腿瘫痪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默默承受并耐心安抚“我”心灵的创伤。
(2)如《记承天寺夜游》,针对题目可以提问:“谁夜游承天寺?”“看到了什么美景?”将这些答案归结在一起,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作者和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欣赏到了月夜美景。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无法对你不残酷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
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
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8-记叙文阅读 03(知识)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03:记叙文阅读(三)(五大考点:文章思路记叙人称主旨情感表达方式写作特色)考点11:文学作品阅读之梳理文章思路【考点分析】梳理文章的思路是文学作品阅读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梳理文章思路,要善于分辨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理清文章思路及整体结构。
阅读赏析时,首先要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线索,理清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其次,要弄清情节内在逻辑联系,理解作者情节设计的用心。
好的结构往往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错综复杂而又连贯统一。
梳理文章思路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请根据故事情节,补全相关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在方框内将情节补充完整。
3、纵观全文,“我”的情感(心理)发生了3次变化,请按顺序各用一个词语概括。
4、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完成填空。
【技巧点拨】阅读文章首先要理清文思、分清结构,这样文章的内容和思路也就清晰起来,为接下来更加深入地阅读品析奠定了基础。
答题时,要学会通过对文章语意层次的理解,抓“神”找“线”理清文脉;要关注文中起承转合处的描写,画线切割,还要养成着眼全篇的习惯,前后关联。
一、答题三部曲1.寻找线索、明确线索。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就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找线索的方法:(1)抓标志。
抓住时间标志的词语或地点方位标志的词语,文章线索常常就是以时间为线索或以地点(行踪)为线索。
(2)抓物品。
以物写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线索常常就是这个“物”,就是以“某某物”为线索。
(3)抓事情。
文章中写一件核心的事件,事件的发展过程就是文章的线索。
(4)抓细节。
反复出现的同一个细节(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同一种表情等)这些反复出现的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5)抓情感。
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语句及表达感情词句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2.划出能表示线索的标志性语句。
(1)划出与线索中的人、物、事情发展的时间等有关系的语句;(2)划出能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或对某一事物的认识、看法变化的语句;(3)如果是线索表达不够直白的文章,一时找不出头绪来,可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得到启示,然后再去寻找。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记叙文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文体,它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记叙文时,掌握一些答题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准确回答问题。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并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这些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读懂文章,整体感知在阅读记叙文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包括主要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要素。
同时,要注意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以及段落之间的过渡句,这些往往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清线索,把握结构记叙文通常有一定的线索,如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等。
通过理清线索,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脉络,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3、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和情感。
4、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社会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风俗等。
5、把握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主旨是作者通过叙述事件、描写人物等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关键语句、结尾等,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6、注意语言特色记叙文的语言往往具有生动、形象、准确、简洁等特点。
在阅读时,要注意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如修辞手法、词语的锤炼等。
二、记叙文阅读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自行车》①有人说,十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四十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
然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唯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②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人都怕他,沙子与水泥的比例有一点差错也会招来他的痛斥。
然而,父亲在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母亲。
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人人皆知,每天早晚,他风雨无阻地骑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理清思路分析结构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理清思路分析结构记叙文是中考阅读理解中的常见题型,在阅读记叙文时,理清思路和
分析结构是解题的基本要求。
下面是一些建议,帮助你理清记叙文的思路,并进行结构分析。
首先,在开始阅读之前,你可以先扫读一下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
容和结构。
这有助于你抓住重点和整理思路。
在阅读文章时,建议你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思路的理清和结构的分析:
1.确定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通过仔细阅读首段和末段,找出文章
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主题通常是全文围绕的一个核心概念或观点,而中心
思想是作者在全文中试图传达给读者的主要信息。
2.阅读每一段,找出主题句或中心句:主题句或中心句通常是段落中
心的句子,通过阅读这些句子,你可以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分析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观察段落之间的过渡词和词语,
你可以分析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常见的过渡词有“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
这些词语可以帮助你了解各个段落之间的衔接关系,从而理解
全文的结构。
4.确定文章的时间顺序或事件顺序:有些记叙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
事件的发生,你可以通过寻找时间和顺序的提示词语,如“一天,一年后,之后”等,来理解全文的时间或事件顺序。
最后,通过以上的阅读指导,你能够更好地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并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要注意,不同的记叙文结构和内容可能会有差异,这些指导只是基本的方法,具体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记叙文线索作用答题技巧及专项练习
初中记叙文答题技巧及专项练习专项七、文章线索以及作用一、题型1.本文的线索以及作用是什么?2.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指出并说明理由。
二、答题公式1.内容上:整篇文章围绕……(线索)展开叙事;突出了……主题。
2.结构上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使主旨更鲜明。
(注:线索要注意双线问题,一条是明线,以物和人为主;另一条是暗线,以情感态度为主)三、针对性练习1. 生命中的棉袄羊子林我的家在苏北农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
在我出生的7天前,父母唯一的儿子、我唯一的哥哥、新四军年轻的机枪班班长,在队伍转进大别山的最后一战中牺牲了。
我的出生,暂时减轻了点儿父母丧子的极度悲痛,给这个凄苦的家庭带来了一线曙光和一丝慰藉。
父母将全部的爱倾注在我这个男孩子身上。
在他们眼中,我就是这个家传宗接代的唯一希望。
我的家乡有一种奇特的民俗,若想要家中金贵的独养儿子健健康康地成长,这个孩子10岁前就不可以穿棉袄!因了这蹊跷的民俗,我便被“罚”在每个冬天里都要远离棉衣。
苏北的冬天阴冷彻骨,年幼的我,虽享有父母无限的疼爱,却实在搞不懂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小伙伴们那样穿上厚暖的棉袄!瑟瑟寒风中,我只能将莫名幽怨的目光停驻在小伙伴的棉袄上,羡慕地想象着那神秘陌生的温暖。
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穿上厚厚的棉袄,享受丝丝暖意,便成了冬日最大的奢望……我在期待中慢慢长大。
10岁的我,除了上学,还必须为家里分担一部分农活,虽说我已长到了穿棉袄“开禁”的年龄,但因家境贫寒,我仍然没有盼来自己的棉袄!14岁那年,我考上了离家50多公里的县中学,每周回家一次。
深冬时节,寒风像锥子一样刺骨。
远离棉衣的我,难耐苦寒,每每被冻得浑身发抖。
实在熬不过寒冷的日日夜夜了,我终于鼓起勇气开口向妈妈要一件棉袄。
妈妈听了我的诉说,略有一些惊讶,继而她的眼睛因酸楚和内疚而湿润了。
6个孩子的贫苦家庭,无疑会将添置一件新棉衣看成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母亲明白,从降临人世就不晓得穿棉袄是何滋味的孩子,如果不是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是绝不会开口向母亲讨要棉衣的!母亲毅然脱下她嫁到这个家时添置的那唯一的一件棉袄,把它穿在了我的身上。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快速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2、结合典型题例,总结概括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3、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重点】1、阅读记叙文《我的大学》、《乡村的灯火》,结合文本分析并总结答题思路。
2、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分清范围和准确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1、在整体上:(1)明确记叙的中心。
(2)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
(3)分析记叙的详略。
(4)明确记叙的线索。
(5)概括全文内容,或概括事件,或概括人物思想品质。
(6)评析人物性格。
(7)指出文章的结构模式。
(8)领会全文的主旨。
(9)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10)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2、在局部上:(1)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2)理解赏析重要文段。
(3)品味人物语言。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词句的含义进行感受与品味。
(5)品味词句、文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6)分析表达技巧和手法。
(7)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自由赏析。
(8)叙述自己的感受。
等3、在细节上:(1)对词语、句子的品析。
(2)对段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把握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把握文章的线索、思路和结构:1.所谓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脉络,是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活动过程;结构,即是作者思路的反映。
记叙文阅读考点四——把握文章线索(练习+答案)
记叙文阅读考点四把握文章线索线索,是贯串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助于理清作者的行文脉络,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命题形式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解题思路把握文章的线索可按照以下方法:第一、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3)以核心事件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5)以地点转换为线索;(6)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第二、关注文章标题。
有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第三、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往往是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同时也显示了文章的脉络层次。
第四、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文章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第五、有的文章同时具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复杂记叙文多采用此法,对此要善于分辨。
▲答题格式本文以……(某事/某物/时间推移/地点转换/情感变化)为线索。
叙述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问题,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在阅读时把握好记叙的人称对于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人物情感,理清文章思路都是非常重要的。
义重情深的恩赐从维熙①炎夏七月,年过八旬的我,冒着似火炎阳,从北京飞往汉水之畔的襄阳;后又从襄阳乘大巴寻觅汉水之源,远行至陕南的汉中和安康。
一周的行程虽然大汗淋漓,但“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却给我留下无尽的情思。
②归来后,还演绎了一曲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童话”,那就是我锈迹斑斑的牙齿,昔日刷牙都无法让它由黑变白—回到京城,面对镜子,我惊愣地叫了一声:“啊!五十八年吸烟历史、凝固在牙齿上的黑黄斑痕,怎么一下子变白了?”静思之后,答案终于浮出水面:那就是“南水北调”的汉江之水,对我的恩赐……③到了襄阳,让我勃然心动的是这座城市的风情:一条清波碧浪的汉水,从美丽的城市中间穿行而过;南边是城,北边还是城。
2023高考语文导练:叙事散文阅读理解(附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语文导练:叙事散文阅读理解(附巩固训练+答案解析)一、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明“理”。
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
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的了解,才可以进入答题状态。
【应考策略】1、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
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1)看标题。
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
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2)看注释。
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
(3)看过渡句(段)。
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4)看开头结尾句。
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5)看抒情议论句。
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6)看反复出现句(段)。
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巩固训练】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线索
记叙文写作指导——线索【知识与能力】1.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线索及其重要性。
2.学会抓线索写作记叙文的方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3.增强学生根据题目合理选取线索来布局文章结构、表现主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文章,讨论如何解决不能将几件事有效串联的办法。
2.例文分析,方法总结。
3.实战训练,能力提升。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章线索作用2.掌握关于文章线索题型的解题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合作探究(一)、思考讨论。
1.何为记叙文的线索?2.回忆学过的课文,想想记叙文的线索都有哪几种?3.选择记叙线索的标准是什么?(二)教师明确。
1.什么是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下地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或者更简洁的说,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
线索不确定,情节、结构都无从谈起;只有确定了线索,才能进一步考虑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何处需要过渡,哪里应该照应,怎样划分段落,怎么安排层次。
线索在叙事性文章中起着组织情节的作用,是构成情节的艺术手段。
它把一个个彼此相关的生活事件,以及环境、场面、细节等贯穿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把情节因素和非情节因素贯穿成一个结构严谨的整体。
2.线索的种类①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如《项链》。
②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③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如《鸿门宴》④以时间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⑤以地点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
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
记叙文 弄清思路,明确结构(知识点+针对训练)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弄清思路,明确结构(知识点+针对训练)一、知识指要:记叙文的结构是指记叙文的具体内容的构成,即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排列组合。
它包括开头和结尾、过渡连贯和照应、段落与层次,其中段落层次最重要。
1.开头和结尾(1)开头的作用:A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B其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结尾作用:点明文章的中心主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升华中心)2.过渡、照应(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
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照应可以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
3.层次、段落(1)常见结构方式:①纵式结构;时序、事件发展顺序安排材料。
②横式结构:空间、地点转移或事件分类安排。
③纵横交错式:时空交互式④并列式⑤逐层深入式(2)归纳段意: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考查方向:1.划分层次2.概括段意3.划线句子或段落在文章的作用4.过渡、照应三、能力提升:1.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按时空转移划分。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时空转移分两部分内容。
②按人物出场情况划分。
③按事件的发展变化划分。
④按画面变化划分。
例:《济南的冬天》第一幅画面面:阳光下济南的全景;第二幅图画:雪后秀美的山景;第三幅图画:济南冬天的水。
记叙文阅读技巧三,理清线索,思路分明
记叙文阅读技巧三,理清线索,思路分明线索常见类型:1、物线: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或事物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2、人线;以文章中的某一个人物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3、事线:以文章的中心事件作为文章的线索来贯穿全文;如:鲁迅的《故乡》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来组织全文。
4、情线: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来贯穿全文。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判断准线索。
真题演练:春雨梨花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
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
一路风雨,心中默念着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却全然没有女词人那种洒脱和悠然。
“梨花一枝春带雨”,美倒是美,可那柔弱的梨花,能经得住几番风吹雨打?记得当年秋末,大丰收后销不出去的雪梨堆得像小山,压得人们心里透不过气来,梨农们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去年夏天,梨乡的朋友捎来一箱他们自己生产的雪梨汁,细细地品上一品,那甜丝丝和凉幽幽的浸润,又让人闻到了梨花的芬芳。
我想,今年梨农们该不会为销梨发愁了吧。
细雨霏霏,春意阑珊。
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
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竞有了一种江南水乡的气息和韵味。
车到梨乡,、只见蒙蒙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
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
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
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
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
运用线索贯穿全文、条理清楚(记叙文)
四、目标习作
题目:你和你的小伙伴从相识到相知,友谊逐步加深。选 择与此相关的几件事来写,再现这一段美好的经历。自拟题 目,要写出真情实感。
要求: ①线索清晰,叙事完整,内容充实; ②写出“我”对这件事的认识、判断、决定的过程;
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摸底考试的失败,让我懂得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再也不敢马虎大意了。上课,我积极思考, 主动回答问题,并认真地做好笔记;作业,每次完成后我都要仔 仔细地检查。回到家,我也总是要抓紧时间作好功课的预习和复 习。老爸也没闲着,一会儿给我送来一杯水,一会儿给我送来一 只削好的苹果,还不时提醒我头要 抬高一点。回到客厅,老 爸总是把电视的音量调到最小,或者干脆就不开电视,等到我学
消除了女儿的紧张不安。]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五十七分。
考完试,我如释重负。过了几天,成绩一公布,对我来说 简直是一个晴天霹雳,我仅得了个十七名,要知道,当初我是以
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学校的。[形势急转直下,与前文形成较大 的反差。
我不知道是如何挨到家的。“妈,这次摸底考试我没考 好,只得了个17名……”“啪——”我只觉脸上火辣辣的,伤心 的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掉,妈妈的责骂像鞭子一样抽来“没考好, 我辛辛苦苦挣钱送你去读书,得到的回报就是一句‘没考好’, 你对得起我吗?……”“什么事这么大呼小叫的?你,你怎么打 女儿?”“都是你给惯的,你看看你这 宝贝女儿的成绩,
还不是, 金钱,权力也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生活。那是什么呢? 其实,真正能使我们生活圆满的东西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ATTITUDE(心态) A+T+T+I+T+U+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结构(知识点+针对训练)一、知识指要: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
1.线索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一文,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如《登上地球之巅》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3)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如《最后一课》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4)以一事为线索的。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这一中心事件。
(5)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如《羚羊木雕》一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羚羊木雕”展开的。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有一些文章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
如朱自清的《春》中“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就是文章的线索。
(7)以人物某一特征为线索。
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以“背影”作为线索组织全文的。
(8)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2.线索是结构艺术作品的一种艺术手段,为了作品结构的完整统一,一篇作品的主要线索只能有一个,并且应贯穿始终。
实际上,除了抒情作品和一些内容、情节极其简单的叙事作品外,很多作品都不只有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巧妙地运用多重线索。
我们常常把只有一条线索的作品,称为单线《伟大的悲剧》;把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的作品,称为复线,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的作品中,主要的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叫做主线,其余叫副线,副线是围绕主线展开并服务于主线,副线可以贯穿全文,也可以局部点缀。
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以爸爸的花为线索,开头的“襟上别着粉红色的夹竹桃”引起回忆探视重病的爸爸;到后来写爸爸种花、爱花,交代爸爸生病的原因,用花的不够红艳映衬爸爸生病;最后夹竹桃败落预示爸爸的去世。
这是主线。
“我参加毕业典礼”这条线写我现时的活动是副线。
线索除了主线和副线的区别外,还有明线和暗线之分。
如《最后一课》明线是“小弗朗士的见闻感受”,暗线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的爱国情感”。
3.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总之,阅读记叙文时,找出文章的线索,有利于理顺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二、考查方向:1.找文中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三、能力提升:阅读一篇文章,怎样迅速地找出其线索呢?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表现手法,再认真阅读全文;其次注意文章标题,不少文章标题就是线索,如《羚羊木雕》;还有,应注意文章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如《背影》中“背影”反复出现过四次,它就是线索;除上述以外,还要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如《白杨礼赞》中的“我赞美白杨树”。
四、针对训练冰窗花(2017·天津)任随平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
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
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
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
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
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
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
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
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①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
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
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
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深深的牵挂和思念。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注释】①葳蕤(wēiruí):形容枝叶繁盛。
1.请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一“冰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
B.第①自然段“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一句起强调作用,并自然地引领下文。
C.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父亲煮茶的情景,极富表现力。
D.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秘密的好奇。
E.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
4.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葳蕤如春;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棱角分明,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消融过程美妙而悄然无声。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雪夜,风停夜静,山野村庄一片恬静安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
3.DE(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所以D项错误。
本文中,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牵挂和思恋而不是惋惜之情,所以E项错误。
)4.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那种恬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
你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2017·新疆乌鲁木齐)张亚凌直到今天,我依旧最喜欢一个姓,高;最喜欢一个字,翔;超喜欢一个词儿,高翔。
抬头:天蓝云白,鸟儿高翔,再没有比这更美的意境了。
回眸,凝视,三十年前清晰如昨。
记得是个午自习,我们刚升入初三的第二周。
正在做作业,突然听见几声响亮的击掌,——用脚趾头想想都是老班。
抬头,果真。
连续响亮击掌是老班训话前的招牌动作,现在想起都会咧开嘴巴笑出声来,相当于古时官吏升堂前众衙役用棍棒敲击地面喊“威武——”。
却见老班旁边站着一男生:高而瘦,是瘦才显得高,还是高才显得瘦?洁净、整齐到让人觉得失真,我们班那些傻小子呀,裤带耷拉下来当潇洒,拖着鞋走路以为成熟。
可是从那目光里,我只看到一个词,冷傲。
老班指着他介绍了一句“高翔,从北京转回来的”,而后给安排了个座位就离开了。
每每下课,我们像终于盼到了放风时间的囚犯,推着搡着冲向教室外面,尽情尽兴似乎又很无聊地蹦着喊着。
而高翔,总是静静地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看着窗外。
阳光透过玻璃刚好落在他的脸上,细碎的阳光也化不开他一脸的沉郁。
马上有好事者就打听出来了:高翔的爸妈都是搞什么研究的,爸爸因为辐射太大,病故了。
妈妈要改嫁,只有一个儿子的奶奶硬将高翔从北京带了回来。
高翔的作文总被语文老师当范文。
也记得语文老师的评价总是一成不变,什么“语言、思想深度远远超出你们”,什么“那种好是你可以读出,可以捕捉到,就是说不出”。
倒是我自己,每每老师读高翔的作文时,就闭了眼,游走在高翔的文字里:牵挂着我的衣衫不能快步前行的,是字里行间泛滥着的淡淡的哀伤;羁绊着我的脚步不能匆匆而过的,是排山倒海般席卷而来的无助无奈;偶尔让我的心儿舒展一下的,是间或蹦出的小小的欢喜,——小小的欢喜也显得很是寂寞。
我喜欢用那种方式去感受,我甚至跟着那些文字熟悉了高翔难以割舍的过去。
他的奶奶又来学校看他了,我突然觉得,她真的很像很像老巫婆,——将一个高贵的王子抹去了一切光环后残忍地丢弃在悲苦人间的老巫婆!我开始讨厌起那个佝偻着身子的老人,他原本可以跟着妈妈在北京继续好好生活,而不是在这里,在这里,他连文字中的悲苦也走不出。
高翔的各门功课都是无可挑剔的好,好到让我们所有人只能望尘莫及,——他每一次的总成绩都比第二名高出几十分!第二名是固定的一个男生,他的勤奋几乎可以说“废寝忘食”加“悬梁刺股”了。
我开始写日记,日记里似乎也笼上了一层忧伤,处处都是高翔作文的影子。
每晚,在舍友都睡着了时,我点着蜡烛,趴在床上涂写着自己的心情:看一眼他的背影与侧影,都觉得是一幅很美很美的画;听他回答问题,比老师还标准的普通话很有磁性;他皱一下眉头,也是忧伤的美……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页,都是高翔的点点滴滴。
是早恋吧?可谁有资格去爱他呢?或许,我只是希望自己的名字跟他的名字一起被老师表扬。
这个念头都有些贪婪,我只是希望自己也能写出那么美那么好的作文罢了。
我们班的很多大大咧咧的女汉子都是在高翔出现后迅速收敛回归女孩,并开始用功的。
那时,一个班级一个宿舍。
在女生宿舍里,每天晚上永恒的话题就是高翔,只是从不说出他的名字,这与老班每晚在外面查宿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