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登记表

合集下载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文(五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文(五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文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发生在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医疗差错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医源性损害,包括医疗意外、并发症等。

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虽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医务人员个人的疏忽或技术缺陷,但更多的原因的来自长期潜在于整个业务管理中的疏漏。

增进患者安全,关键是能够捕获关于医疗不良事件和高危隐患的综合信息,通过深入剖析,将其中的教训深刻汲取,为预防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奠定基础。

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有利于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缺陷的发生及处理情况形成深入的认识,便于分析发生原因及处理的合理性,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

为牢固树立患者安全意识,强化安全保证措施,有效防范医疗缺陷,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工作提供实质性支持。

根据“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成立组织:成立医疗不良事件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报告项目:手术病人及部位错误、病人识别错误、用药错误、输血意外、重大并发症、医院感染。

三、报告方式: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已采取的医疗措施及效果;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专业、科室、职务或职称。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形式:科室或个人以书面方式为主,应以实名,报告的内容必须真实。

四、报告处理: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将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及时制定改进措施。

五、督查考核:医务科将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主动报告不予处罚,对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医院____年____月____日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文(二)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发生在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医疗差错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医源性损害,包括医疗意外、并发症等。

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虽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医务人员个人的疏忽或技术缺陷,但更多的原因的来自长期潜在于整个业务管理中的疏漏。

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报告、处理制度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登记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事故登记制度,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医疗过程、事故原因、损害后果等。

登记信息应保密,并进行备案。

2. 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进行报告。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医疗事故的时间、地点、人员、原因、处理情况等。

报告可以进行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内部报告用于医疗机构内部的事故调查和处理,外部报告用于向相关部门和患者报告。

3. 处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对医疗事故进行及时、公正、有效的处理。

处理包括事故调查、责任追究、赔偿和纠纷解决等。

医疗机构应设立独立的医疗事故处理机构或者委员会,负责处理医疗事故争议。

4. 协商和调解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事故的协商和调解机制,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医疗事故引发的争议。

协商和调解可以由医疗机构自行组织,也可以由相关部门、专业机构或者第三方组织参与。

5. 申诉和仲裁程序: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在医疗事故争议处理不满意的情况下,通过申诉或仲裁程序解决争议。

相关部门应设立申诉和仲裁机构,负责受理、调查和裁决医疗事故争议。

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的建立旨在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改进,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并及时有效地解决医疗事故引发的争议。

三甲医院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三甲医院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三甲医院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1.医务科、护理部及医疗、医技科室都应建立医疗差错、事故登记、讨论报告制度。

由科主任护士长或指派专人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及后果,务必做到及时、准确并及时组织讨论总结。

2.凡发生医疗差错、事故或可能是医疗差错、事故的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

科室负责人及时向医务科或护理部报告。

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医务科、院领导,发生重大医疗过失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报告。

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当事人及所在科室应主动填写差错登记表或医疗事故登记表。

3.差错、事故发生后,如不及时(当即)汇报,或有意隐瞒,按中心《奖惩条例》中有关规定处理。

4.差错、事故发生后,医务科、护理部及其他有关部门要立即认真调查事件发生的详细经过,有关科室应当配合调查。

调查核实后,将有关情况向分管院长报告,由医院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医务科、护理部在组织调查处理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过程中,应有专人保管有关病案和资料,任何人不得涂改、伪造、隐藏、销毁、丢失,违者按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6.因患者死亡引发医疗纠纷的,当事科室医务人员要及时告知死者近亲属,应当在48小时内进行尸解(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延长至7日),并将告知内容写入病历,由死者近亲属签字,如拒绝和拖延尸解而影响对死因的判断,由拒绝和拖延一方负责。

7.情况调查清楚后,由院、科向患者的家属做详细说明。

任何人不得随意向患者家属解释。

必须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措施。

8.各科室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3篇)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3篇)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一、凡在诊疗过程中发生差错事故(含尚不能定性的可疑问题),当事人应立即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向医务部、外管业务副院长报告。

二、上述情况发生后,科主任在上报同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不良后果,并及时查清事情的过程、原因、后果和责任人,科内公须设置《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本),由科秘书负责记录工作,要求务必及时、准确真实、客观,报告单一式两份,经科主任审査签字后将其中一份交医务部备案。

三、凡发生严重医疗差错事故的,科主任及当事人应在____小时内呈交书面报告至医务部和分管业务副院长处,医院应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机关报告,必要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如不按照规定及时上报或有意隐瞒四、不报者,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个人和科室,一经发现,按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外和经济处罚。

五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病历、各种检查报告单、标本等所有相关资料应由当事科室在____小时内交医务部专人封存保管,任何人不得涂改、伪造、隐匿和销毁,未经医务部和分管业务副院长同意,任何人不得拆封、查阅、借出。

六、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后,由院、科领导____善后工作,提出认证结论和处理意见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任何人不得随意向患者或家属做出解释说明或允诺,注意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七、患者死亡后,如家属对死因提出质疑或引发医疗纠纷时,可由当事科室和医务部向死者家属提出尸检要求,必须有书面要求及家属的书面答复意见。

如拒绝和拖延尸检而影响对死因的判断,由拒绝和拖延一方负责。

为确保尸检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夏秋季不得超过____小时,冬秋季不得超过____小时。

八、进修医师独立值班后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由本人负责。

实习医师发生差错事故除本人负责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追究带教医师责任。

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其性质、严重程度、造成的影响与后果等由责任科室或医务部____有关科室人员或全院医师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杜绝类似情况再度发生。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文(四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文(四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文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发生在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医疗差错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医源性损害,包括医疗意外、并发症等。

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虽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医务人员个人的疏忽或技术缺陷,但更多的原因的来自长期潜在于整个业务管理中的疏漏。

增进患者安全,关键是能够捕获关于医疗不良事件和高危隐患的综合信息,通过深入剖析,将其中的教训深刻汲取,为预防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奠定基础。

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有利于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缺陷的发生及处理情况形成深入的认识,便于分析发生原因及处理的合理性,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

为牢固树立患者安全意识,强化安全保证措施,有效防范医疗缺陷,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工作提供实质性支持。

根据“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成立____:成立医疗不良事件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报告项目:手术病人及部位错误、病人识别错误、用药错误、输血意外、重大并发症、医院感染。

三、报告方式: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已采取的医疗措施及效果;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专业、科室、职务或职称。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形式:科室或个人以书面方式为主,应以____,报告的内容必须真实。

四、报告处理: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将立即____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及时制定改进措施。

五、督查考核:医务科将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主动报告不予处罚,对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医院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鼓励全中心职工及时、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通过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以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特制定我中心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024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二篇)

2024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二篇)

2024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____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及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____个等级。

i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ii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iii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及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iv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i级和ii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____《医疗事故条例》、____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以及我院《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执行。

(二)iii、iv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2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2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医疗不良事件是指。

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不良事件可分为2类,一类是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医疗过程中未被阻止的差错或设备故障造成的伤害;另一类是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正确的医疗行为造成的不可预防的伤害。

麻醉不良事件包括。

喉镜引起的牙齿损伤脱落;误吸胃内容性肺炎;术后紧急再插管;外周神经损伤,中心静脉插管气胸;角膜擦伤;烧伤;错误输血,院内感染,做错手术,异物残留体内,穿刺大血肿等。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科室内发生了任何不该发生的事件均应毫无例外的报告,并填报在不良事件登记本上。

同时认真如实的上报上级医生,科主任积极指导善后处理,或请有关科室专家会诊,根据实际情况报告医务科,努力使不良事件得到良性转轨。

科主任每季度组织讨论,针对有倾向性、与病人安全及麻醉质量密切相关的事件在全科讨论,并根据文献及相关要求,讨论制定科室管理规范或专家意见,改变临床麻醉的管理流程措施:1.对及时报告,并及时妥善处理不良事件者,科室在事件后的处理及考核方面给予从轻处理。

2.对隐瞒、隐瞒不报造成不良影响者等,一旦发现,科室必要时提请院部在事件后的处理及考核方面给予从重考核和处罚。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2)一、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保障患者权益和医疗质量安全,我院特制定了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使每一起医疗不良事件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和及时纠正。

1. 报告的目的和范围(1)目的:及时汇总和掌握医疗不良事件的基本情况,评估医疗质量风险,推动事故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实施,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患者损失。

(2)范围:范围包括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差错、患者滞留等。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4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4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器械的质量跟踪检测工作,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特制订本制度。

一、基本概念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等。

副作用:是治疗使用的医疗器械所产生的某些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那些与人体长时间接触、长期使用、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在其对疾病诊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风险。

只有通过医疗器械上市后,在使用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监测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使用。

二、报告原则(一)基本原则: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严重伤害的事件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与所用的医疗器械有关,需要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严重伤害包括三种情况:1.危及生命。

2.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

3.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诉永久性伤害或者损伤。

(二)濒临事件原则。

有些事件当时并未造成人员伤害,但临床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时,会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则也需报告。

(三)可疑即报原则。

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报告事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也可以是不能排除与医疗器械无关的事件。

三、报告时限及流程(一)报告时限突发、群发不良事件立即报告,并在____小时内填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死亡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____个工作日内报告;严重伤害或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____个工作日内向器械科报告。

医疗纠纷卷宗【范本模板】

医疗纠纷卷宗【范本模板】

医疗纠纷投诉处理卷宗卷名:年度:卷号:接待人:接待日期:立卷人:立卷日期:保管期限:备注:卷宗目录□1、医疗纠纷投诉基本情况登记表□2、医疗纠纷处理告知书□3、尸体病理解剖告知书□4、医疗纠纷投诉调查笔录□5、医疗纠纷协商处理记录□6、医疗纠纷和解协议书□7、医疗纠纷调解记录□8、医疗纠纷调解协议书□9、委托人委托书□10、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处理情况报告□11、纠纷简易评估表□12、其他材料医疗纠纷投诉基本情况登记表编号: (20 ) 号投诉人: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电话:与患者关系:□患者本人□法定监护人□委托代理人□其他直系亲属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就诊情况及诉求:纠纷处理情况:登记人(签名)登记日期年月日医疗纠纷处理告知书一、医疗事故争议解决方式有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事诉讼三种方式。

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即医患双方在自愿、平等、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处理意思;第三方调解解决,即经当事人一方申请,在自愿、平等、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由卫生行政部门或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处理意见;民事诉讼解决,即当事人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判决处理.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终止处理。

二、如果当事双方对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责任或者责任程度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明确责任及其程度。

如果患者死亡,可以在死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在有效时限内申请尸体病理解剖,明确死因。

三、医疗机构是履行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社会公共场所。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手段扰乱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侵害就诊者合法权益, 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损坏医疗机构财产。

患者在医疗机构死亡后,其尸体必须按规定及时处理。

传染病患者的尸体必须及时火化;其他病因死亡患者的尸体应立即移放太平间.未经医疗机构允许, 严禁将尸体停放在太平间以外的医疗机构内其他场所.死者家属对患者死亡原因有异议时, 可在患者死亡后48 小时内要求进行尸检。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5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5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____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及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____个等级。

i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ii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iii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及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iv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i级和ii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____《医疗事故条例》、____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以及我院《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执行。

(二)iii、iv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2024年医疗纠纷处理登记报告制度范例(三篇)

2024年医疗纠纷处理登记报告制度范例(三篇)

2024年医疗纠纷处理登记报告制度范例医疗事故争议处理制度一、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根据全院统一的项目与要求,各科室需设立专册进行详尽登记,确保登记内容完整无遗漏。

二、医疗事故争议报告流程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一旦发现可能引起医疗事故争议的过失行为,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

科室负责人需迅速将情况上报至医院的医疗质量监督科(包括医务科、护理部),该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调查核实程序,并向院领导汇报,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

三、医疗纠纷与过失处理对于出现的医疗纠纷或二级医疗事故以下的医疗过失,应立即报告至所在科室负责人,并由科主任及时向医教科报告。

医教科在接到报告后,需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同时,需将相关情况如实向院长汇报,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通报、解释及调解工作。

若矛盾有激化趋势,应及时报告行政部门或公安机关,以维护现场秩序,保存相关证据,并向患者家属做好思想工作,明确告知事故处理流程。

对于夜间发生的纠纷,应立即向总值班报告,由总值班负责调查核实、通报解释及调解工作,并同时向科主任和质量监控科长报告。

接到报告的科主任需在一小时内赶到医院处理。

四、重大医疗事故处理对于重大医疗事故(如导致患者死亡、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或涉及三人以上的人身伤害),必须立即按照科主任→医教科→业务院长及院长的顺序进行逐级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具体时间需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向区卫生局报告。

对于死因不明的病例,需在规定时间内(具体时间需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进行尸检,并需获得死者亲属的同意及签字。

报告内容需包括医院名称、医务人员基本信息、患者基本信息、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时间经过、救治措施、患方要求等。

五、医疗过失行为处理一旦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或避免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并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

六、医疗事故争议协商解决报告医院与患方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事故争议(未经事故鉴定),需在协商解决之日起规定时间内(具体时间需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向江干区卫生局提交书面报告。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三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三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一、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应当被建立并严格执行。

该制度明确了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责任和程序,并提供报告的模板和登记表。

1. 适用范围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诊所、专科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

2. 报告要求医务人员在发现或知悉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向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报告。

医疗机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应及时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报告给医务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

3. 报告程序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如下:(1) 医务人员发现或知悉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报告。

(2) 医疗机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不良事件调查组或工作组,负责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4) 调查组或工作组应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全面调查,确定事件的原因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5) 调查组或工作组应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报告给医务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

(6) 医务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对报告和处理情况进行审核和评估,并提出整改意见。

(7) 医疗机构应根据整改意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给医务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部门。

4. 报告模板及登记表为了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和内容,医疗机构可以设计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模板,包括以下内容:(1) 事件描述:对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2) 影响范围:说明不良事件对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影响范围。

(3) 事件原因:对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4) 责任认定:对不良事件中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认定。

(5) 处理措施:对不良事件的处理措施进行详细说明。

(6) 整改措施:对不良事件的整改措施进行规划和安排。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范本(3篇)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范本(3篇)

医疗纠纷登记报告制度范本一、院内医疗纠纷处理组织或专(兼)职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要求发生医疗纠纷后,院内医疗纠纷处理组织或专(兼)职人员必须快速反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必须填写《医疗纠纷登记表》(附件),表中所列项目不得缺项。

1、接报告有关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纠纷的;2、医疗纠纷的解决进入医患双方协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上诉至法院程序的;3、卫生院就医疗纠纷对患者发生补、赔偿行为的;4、有关医疗纠纷越级信访或领导要求督办的;5、有关医疗纠纷新闻媒体介入调查的。

(二)按照《医疗纠纷登记表》的内容,组织调查和处理医疗纠纷,同步记录处理情况,并注意将处理材料整理归档,处理结果及时总结上报。

具体要求是:1、立即向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调查纠纷发生经过,作好笔录。

2、根据当事人陈述及调查笔录,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经院班子讨论,形成院内处理意见。

3、及时向患者(或家属)作好情况通报和解释工作。

通过电话方式的,应做好电话记录;通过书面方式的,应将文字材料复印件存档。

4、如发生严重影响医疗秩序的医闹事件,应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县卫生局报告,争取政府和公安机关的支持,尽量维护医疗秩序,注意保护当事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5、医疗纠纷通过双方协商、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和人民法院调解或判决程序解决后,卫生院要及时将医疗纠纷处理材料整理归档,并由专人保管。

已归档材料不得篡改、伪造,不得随意外借。

6、卫生院就医疗纠纷对患者(或家属)发生补、赔偿行为的,医疗纠纷处理完结后,应根据当事医务人员、主管人员、机构负责人的责任程度落实责任追究,并将医疗纠纷处理结果在____个工作日内书面上报县卫生局医政科。

二、责任科室和当事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一)接当事人报告或患方投诉后,院内医疗纠纷处理组织或专(兼)职人员应高度重视,及时调查、核实纠纷发生经过。

医疗纠纷登记表

医疗纠纷登记表

医疗纠纷(预警)登记表科室:___________年度:___________填写要求1、科室凡有纠纷隐患或者患者投诉都必须登记。

2、所有纠纷隐患或患者投诉都必须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及时协调解决。

按照《南昌市第一医院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工作方案》处理程序进行处置。

3、涉及隐患或投诉的医护人员,应当向科主任主动说明情况。

对待投诉患者不能报以消极态度或伺机报复。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工作方案一、医院成立医疗纠纷调解领导小组组长为院长,组员包括分管副院长、医务科科长等。

下设医患关系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金飞担任,电话88862260。

二、医疗纠纷防范医院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等职责。

各委员会在院长的统一领导下,每季召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会议,组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检查,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加以改进,发现好的经验及时推广,为各项医疗工作提供可靠信息,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重点科室管理。

加强急诊科、产科、儿科、骨科、普外科、心血管科、ICU等医疗风险高的重点科室监管,保障医疗安全。

(二)做好医疗风险防范。

贯彻落实《南昌市住院病人风险评估制度》,对住院病人实施风险评估。

临床各科发现急危重症病人,科主任在积极组织抢救的同时,及时上报医务科。

涉及多科室协作抢救急危重病人和疑难、危急病人会诊的,由医务科负责组织指挥,组织扩大会诊。

符合ICU收治指征的危重病人应及时转入ICU治疗,临床各科不得截留。

(三)强化医疗缺陷管理。

建立医疗缺陷管理制度,临床各科对可能存在医疗缺陷的病案要及时上报医务科,医务科应组织讨论查找原因,制订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定期进行效果评估。

(四)完善医疗技术管理。

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分级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对手术医师进行考核,按医师的职称、手术水平和考核情况授予相应手术权限。

医院投诉管理制度新版

医院投诉管理制度新版

医院投诉管理制度一、医患纠纷及投诉的等级划分医患纠纷根据解决的层次化分为五个等级。

(一)一级投诉指医患纠纷发生后,科室助理与投诉人之间协调解决。

(二)二级投诉指医患纠纷发生后,科室助理协调无效,由医患办协调解决。

(三)三级投诉指医患纠纷发生后,医患办调解无效或投诉人直接投诉当事科室主任(或当事科室负责人)、护士长,医患纠纷移交到销售部,销售部、院办公室和医务部共同协调解决。

(四)四级投诉指医患纠纷发生后,销售部、院办公室和医务部共同协调无效,由副院长协调解决。

(五)五级投诉指医患纠纷后,医院内调解无效,投诉转到院外解决。

(调解中心调解、行政诉讼等)。

二、二级以上投诉处理程序(一)医患关系办公室接到二级以上投诉后立即通知被投诉科室主任(或负责人),并下达《医疗纠纷处理告知书》和《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登记表》。

(二)被投诉科室于三日内认真填写《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登记表》,并交回投诉中心。

(三)三级以上医患纠纷,医院各部门、科室应积极配合医患关系办公室开展投诉事项的调查、核实、处理工作。

(四)在五个工作日内,医患关系办公室组织召开约谈会议,协调解决医患纠纷。

(五)经约谈未达成共识,医患办组织召开医患关系委员会会议,进行讨论研究,确定解决医患纠纷方案,并向院方领导及时汇报。

(六)医患关系办公室将院方解决方案回复投诉人,投诉人满意,终结此次投诉。

若投诉人不满意,应告知投诉人通过院外三方调解或法律诉讼途径解决纠纷。

(七)涉及医疗事故纠纷应告知投诉人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调解、诉讼等途径解决。

(八)被投诉科室进行分析整改存在的问题,并书写医疗纠纷科室整改方案,报医患办公室存档。

(九)医患关系办公室应当定期对投诉情况进行归纳分类和分析研究,发现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督促相关部门、科室及时整改,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三、投诉接待制度(一)医院投诉接待实行“首诉负责制”,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遵循合法、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三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三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登记表范本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器械的质量跟踪检测工作,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特制订本制度。

一、基本概念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等。

副作用:是治疗使用的医疗器械所产生的某些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那些与人体长时间接触、长期使用、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在其对疾病诊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风险。

只有通过医疗器械上市后,在使用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监测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使用。

二、报告原则(一)基本原则: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严重伤害的事件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与所用的医疗器械有关,需要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严重伤害包括三种情况:1.危及生命。

2.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

3.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诉永久性伤害或者损伤。

(二)濒临事件原则。

有些事件当时并未造成人员伤害,但临床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时,会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则也需报告。

(三)可疑即报原则。

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报告事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也可以是不能排除与医疗器械无关的事件。

三、报告时限及流程(一)报告时限突发、群发不良事件立即报告,并在____小时内填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死亡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____个工作日内报告;严重伤害或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____个工作日内向器械科报告。

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是指针对医疗事故引发的争议,建立一套完整的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以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安全质量的提升。

以下是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报告、处理制度的一般流程:
1. 登记: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事故登记制度,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进行登记,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人员、原因等相关信息。

2. 报告:医疗机构应及时将医疗事故的相关情况报告给相关主管部门,如卫生监督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

报告内容应包括医疗事故的基本情况、相关证据、责任人等。

3. 处理:医疗机构应积极与患者或其家属沟通,了解其要求和关切,并给予及时的解释和协助。

对于涉及损害赔偿的医疗事故争议,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进行处理。

4. 教训与改进:医疗机构应认真总结医疗事故的原因和教训,加强内部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5. 监督与评估: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事故争议处理工作的监督与评估,对医疗机构的处理结果进行监督,确保患者合法权益的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报告、处理制度对于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安全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
的意义。

同时,医疗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该制度,确保质量安全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