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建筑青岛迎宾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有一座德式建筑非常有名,那就是现在的“迎宾馆”。迎宾馆在德国人统治青岛时是德国最高长官“总督”的住所和办公地点,所以那时称“总督府”。可是青岛人民不服气,认为他不够“总督”资格,只是一个“提督”,故而青岛老百姓叫它为“提督楼”。我也是人云亦云,一直称它只是“提督楼”,最近去参观后看介绍说原名是“总督府”,1934年后改称“迎宾馆”。可是查资料,那时也不是叫“总督府”,应该叫“总督官邸”。因为真正的总督府是现在的人大常委会、市府东迁前市政府办公所在大楼,也是一座有名有特点的德式建筑。
风雨沧桑百年多,迎宾馆几易其主:曾为德国提督官邸、日本驻青岛守备军司令官邸、胶澳商埠督办的官邸、青岛市市长官邸、国际俱乐部,1949年解放后成为最早的国宾馆。
迎宾馆在信号山的半山腰,依山面海,地势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那次我们游览小鱼山时也看到了迎宾馆,在游览小鱼山的文章里也提到迎宾馆,也有它的照片。
我第一次进去是在上世纪81年11月14号左右,能确定这日期不是我的记忆力强,是由于那一年11月16日我国女排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那时我是在迎宾馆参加一个新产品鉴定会,会议期间晚饭后在迎宾馆看电视看完中国女排最后与日本女排争夺冠军惊心动魄的那一战,才坐车回到三十多公里外的家里,所以印象特别深。
我是81年4月被提拔到局机关,9月底才正式到局机关报到,但家还在遥远的沧口。10月国家恢复评定工程师,我是文革那一年毕业的,已经工作15年了,所以第一批就批准得到工程师头衔。
我所在的科技科有一项工作是新产品的管理,青岛市市级新产品的鉴定工作由我们负责组织鉴定。我有了工程师的头衔也就有了参加鉴定会的资格。
当时是油漆厂召开的新产品鉴定会,参加鉴定的来自全国各地。那次鉴定了好几个产品,会议地点就在现在的迎宾馆。会期好几天,我也是鉴定会成员之一,是我第一次参加新产品的鉴定。
那时迎宾馆属于青岛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所管理,也就是青岛市市级机关的“招待所”,招待来往客人。管理所辖管好多地方,包括八大关所有小洋楼(居民住的除外)。这些地方一般人是不能进去住宿的,要有相当的级别的人才可以。
五十年代,毛主席到青岛就住在迎宾馆,七十年代西哈努克到青岛也住在迎宾馆,还有其他国家领导人到青岛也住在那里。可见那是青岛市最为高档最为安全的“招待所”了。
历史上的迎宾馆是神秘而高贵的,能进入这里的人莫不有着深厚的背景和崇高的地位。
到七十年代末期,迎宾馆开始对外接待各种会议,所以油漆厂把鉴定会会址定在迎宾馆。
我到青岛后,知道有这地方,但没有机会进去,也没有见过。所以那次鉴定会是我第一次看到迎宾馆,第一次进入迎宾馆,第一次知道有关迎宾馆的情况。油漆厂的技术科科长是和我同一年毕业,同一年到青岛的,她给我介绍了迎宾馆的有关情况,在这之前,她到迎宾馆已经好几次了。
就是她告诉我,毛主席在这里住过,在二楼(从外部看是三楼)。那时开会在一楼,二楼不让上去,但也没有挡住楼梯。我俩偷偷上去过一次,也没有看到什么,所有房间都锁着。上去就是为了看看毛主席住在哪一间,实际上她也不知道,只说可能是上楼梯后的第一间。
也就是她告诉我德国总督是如何接待客人的。她说,有客人求见总督时,客人在楼下会客室呆着,总督在二楼一个突出的由花玻璃镶嵌的窗前看这客人,他认为可以见的才被允许上楼,而客人在会客室是看不见总督的,这是为总督的安全做了充分的考虑。
还讲了其他情况,但就这两条,我记得特别清楚,至今没忘。
今年,又是11月中旬,去了迎宾馆,掐指一算,正好三十年整,时间太快,那时开会的情景好像还在眼前。现在的迎宾馆已经不是招待所,而成了国家保护单位,三a级旅游景点。许多外地的旅游团都有参观迎宾馆的项目。
成了旅游景点,青岛的老百姓也能进去了,当然也得花钱进去,门票不菲,我们不到七
十岁,只能享受半价的优待。
现在的迎宾馆景区比三十年前大多了,我记得三十年前,大门离大楼不远,可现在我们进去了大门,买了票走了很远才到大楼跟前。
买票进去后,看到在路边花坛里居然还有开着的月季花,都是栽了没有多久的幼小月季,每一棵细小的枝条上面只有一朵花在微风中摇曳。
看到熟悉的迎宾馆外形,为它一百多岁了依旧风韵不变而赞叹。
迎宾馆外墙由许多大块凹突不平的花岗岩砌成,这些优质石头估计来自崂山。棕色带点红色大块花岗岩石头,使得迎宾馆不用其他装饰就显出其特有的风味。
青岛迎宾馆始建于1905年,1908年正式竣工使用。主楼高4层,附楼高4层,它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设计。迎宾馆是一座典型的欧洲古堡式建筑,是德国威廉时代的典型建筑式样与青年风格派手法相结合的欧式建筑。一楼的用途相当于半地下室,估计是放杂物和作厨房等的地方,现在也有管理人员的办公室在里面。
从朝西的大门进去后进入的就是二楼,可是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楼,所以我前面说,开鉴定会在一楼,实际上就是二楼。迎宾馆建在信号山半山腰,其前后的地势高低也是不同的,南北地势相差就有一层楼高,也就会有一楼还是二楼的错觉。参观的地方就是二楼大厅和三楼的房间、走廊。四楼上不去,一楼没有参观价值。按习惯,下面文中提到的一楼,就是实际上的二楼。
我们进去时,里面没有游客,进去没有多久就陆续进了好几批旅游团。有旅游团进入,我们就跟着旅游团听那些导游的解释,几个导游小姐的解释词和引领观看的地方几乎一样,千篇一律。不过也有好处,第一次没有听清的,可以听后面的导游介绍。
有一些地方,自己看,不会知道,导游讲的好多是没有介绍的。
迎宾馆没有在文革中受到破坏,好多文物得到保护,我们开鉴定会时也是看不到的。
大厅中的铜制水晶吊灯,重达一吨多,也是当时就有的,华丽气派,现在价值连城。二楼房间里的吊灯,现在也很稀有,也是重要文物。吊灯是百岁多了,可灯泡却是现代的。
还有两架钢琴,据说是1876年生产的,现在世界上少见。一架三角琴,琴键是象牙的,在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