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类学

合集下载

人类学对城市化与都市生活的研究与理解

人类学对城市化与都市生活的研究与理解

人类学对城市化与都市生活的研究与理解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社会组织和进化过程的学科,而城市化与都市生活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学对城市化与都市生活的研究与理解,提供了深入探索城市现象的视角,揭示了城市化对个体、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人类学对城市化与都市生活的研究与理解。

一、城市化与都市生活的定义与范围城市化是指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城市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加的过程。

都市生活则指在城市中居住、工作、生活的一种现象。

都市生活与农村生活相比,具有多样性、高度社交化和经济活动集聚的特点。

二、人类学对城市化的历史研究人类学对城市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早期人类学家对古代城市和文明的研究。

早在19世纪末,人类学家就开始研究古代文明的遗址,并对城市形态、社会组织和文化传承进行考察。

20世纪,人类学家逐渐转向对当代城市的研究,关注城市中的社会关系、移民、身份认同等问题。

三、人类学视角下的城市生活理解1. 社会关系与网络:人类学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城市化对社交网络的重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究发现,城市化使得社交圈扩大,人们与更多不同背景的人相遇,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多样。

2. 身份认同与多元文化:城市化带来了不同文化、语言和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

人类学通过研究移民社区、城市次文化等现象,揭示了城市中多元文化的存在与发展。

3. 都市生活的多样性:城市生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人类学研究关注了不同社区、阶层、职业的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经验与生活方式的差异。

四、城市化对个体的影响1. 空间与身体:城市空间的紧凑与拥挤对个体的身体感知和身体行为产生影响。

人类学通过考察个人在城市中的空间行为、交通方式等,研究城市化对个人身体经验的影响。

2. 工作与就业:城市化对就业与工作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类学研究发现,城市中的职业分工、劳动条件和就业机会呈现出多样性和不平等性。

3. 健康与环境:城市化还对个体的健康和环境产生了影响。

都市人类学

都市人类学

都市人类学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1929年,林德(Lynd)夫妇发表了《中部城镇》一书。

二战期间和以后,从事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学者逐渐增多,如1943年怀特(Whyte )出版的关于贫民窟的青年人社会,1948年赫尔曼(Hellmann)和班通(Banton)写的著作,50年代前苏联发表的研究工人的论著等等,都是都市人类学早期比较好的作品。

西方的人类学,长期以来一直注意殖民地民族的研究。

二战后,殖民地国家先后独立,不再欢迎来自宗主国的学者对他们的文化进行研究。

但更重要的是,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也影响北美民族意识的增长。

这些,使西方国家在二战后也开始研究本国的民族。

大约在50年代、60年代初,北美人类学家开始注意城市少数民族,如加拿大对讲法语的加拿大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美国对其境内的城市少数民族进行的研究。

欧洲各国对少数民族研究也做出了成绩,1978年出版了《西欧少数民族语言》。

但都市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类学分支学科,国际上通常认为应从60年代开始,因为这个时期出现了较多的著作,并对都市人类学学科建设进行了广泛讨论,取得了一定成果。

我国都市人类学研究始于八十年代,当时有关部门开始研究城市民族关系。

都市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1989—1990年在我国召开第一届国际都市人类学会议以后,因为在这次会议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提出了我国都市人类学研究的任务。

胡绳院长在讲话中强调了对城市中不同民族文化和民族关系的研究以及汉民族的研究。

他指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既有自己的聚居区,同时又散居在汉民族居民区或其他民族地区,如满族、回族都散居全国。

全国大部分县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因此,都市中的不同民族文化和民族关系应该是都市人类学的研究课题。

”〔1 〕胡绳院长还强调了对汉民族的研究。

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之一的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依然起着重大作用,应该列入人类学研究的范畴。

人类学视角下的都市化与城市生活

人类学视角下的都市化与城市生活

人类学视角下的都市化与城市生活在人类学中,都市化和城市生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人类学的视角来探讨都市化和城市生活的一些重要问题和现象。

一、尺度和维度上的变化随着都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空间和尺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城市成为了人类社会的中心,其尺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农村社区。

人们的生活空间和社交圈也发生了扩大,与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的人们产生了更多的接触。

这种多元性和交互性给城市生活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新的社交关系。

在维度上,都市化还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等方面的变化。

城市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这对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成为了资源分配和权力运行的中心,政治和经济活动在城市中得到了高度的集中和组织。

二、多元文化与城市生活城市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聚集地,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背景的人们。

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使得城市生活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人们在城市中能够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文化表达,包括艺术、音乐、美食等等。

多元文化的存在使得城市成为了一个文化的熔炉,各种文化之间相互渗透和影响,形成了全新的文化风貌。

三、空间与身份的重构都市化和城市生活对于个体身份的重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中,人们的身份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城市生活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机遇,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我表达和实现。

同时,城市中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人们往往通过职业、教育和收入等方面来衡量自己在城市中的地位和身份。

四、城市生活的挑战与问题尽管城市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机遇,但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压力使得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相应增加。

城市中的资源分配也存在不平等和排斥现象,一些弱势群体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困境。

此外,城市的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也给城市居民带来了诸多不便。

综上所述,人类学视角下的都市化与城市生活是一个充满变化和复杂性的研究领域。

都市人类学

都市人类学

都市人类学(urban anthropology)都市人类学考察的是都市的社会组织,它注重都市独有的社会关系类型和社会生活模式并将其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进行比较。

它作为社会文化人类学独立的分之学科始于20世纪50-60年代之间。

与早期关于都市生活的研究不同的是当都市作为研究的场景而不是研究的现象时,都市人类学将人类学理念和田野调查方法运用到了实际研究当中。

人类学家通过以权力的更大的组织结构来分析都市的社会生活从而考察都市中小型的社会组织形式。

其中的一些研究立足于地域性单位例如邻里区域;其它的则研究社会网络以及把居住在同一区域和附近区域的人们联系起来的关系网。

都市的社会网络通常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区域,它从起源的地方拓展到更为广泛的居住区域当中。

都市人类学还研究大型都市中社会问题,例如犯罪、社会秩序紊乱、贫困、无家可归等等。

这些研究考察了都市中不同群体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文化实践,例如黑帮、亲属网、无家可归的酗酒者、罪犯、娼妓等。

此类研究一般都包括了形成当地社区的政府规章系统、都市政治学、福利机构以及经济条件。

其它的一些研究着重于社会控制系统,例如警察、法庭和监狱。

尽管研究的中心在英美,但是都市人类学是一个进行比较研究的领域。

对中国、印度、南美、日本以及世界上很多地方的研究与对英美的研究是同等重要的。

一些人类学家研究发展中国家处于变化中的劳动性质和工会运动。

其他的则考察由第三世界经济发展引起的地域性城市不均衡的消费增长。

都市人类学家对迁移入城市的农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项研究对认为来自乡村的移民在城市定居使得他们的社会秩序和文化生活遭到了瓦解的看法提出了挑战,这个观念是都市生活研究理论关于生活方式的基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居民大量涌入城市,造成了城市中大量的违章住户。

然而,研究发现,他们并不是处于混乱当中,而是呈现出一定的社会秩序,还有一定的团体组织结构。

都市人类学尤其注重对都市中贫困状态的研究。

人类学学科词汇

人类学学科词汇

目录1、埃里克•沃尔夫(ric Wolf: 1923-1999) (4)2、埃文斯—普里查德(Evans-Prichard,1902—1973) (4)3、采集经济(gathering economy) (5)4、参与观察(Participant-Observation) (6)5、传统(Tradition) (6)6、大传统(great tradition) (7)7、东方学(Orientalism) (8)8、都市人类学(urban anthropology) (8)9、反思人类学(reflexive anthropology) (9)10、分支世系制度(segmental lineage systems) (11)11、符号(Sign) (12)12、弗朗兹•博厄斯(Boas, Franz: 1858-1942) (12)13、福忒思(Meyer Fortes, 1906-1983) (13)14、父权制(Patriarchy) (14)15、葛兰言(Marcel Granet: 1884-1940) (14)16、工业人类学(Industrial Anthropology) (15)17、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 (16)18、国民性(National Character) (17)19、过渡礼仪(Rites of Passage) (17)20、汉人类学(Chinese Anthropology) (18)21、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18)22、后殖民主义(post colonialism) (20)23、互惠(riciprocity) (21)24、货船崇拜(Cargo cults) (22)25、家庭(Family) (22)26、交换(Exchange) (23)27、交流/沟通(Communication) (25)28、交易(Trade) (26)29、结构(structure) (26)30、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 (27)31、进化论(Evolutionism) (28)32、禁忌(Taboo) (29)33、经济人类学(Economic Anthropology) (29)34、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 1926-2008) (30)35、库拉圈(Kula) (32)36、夸富宴(potlatch) (33)37、跨文化比较(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34)38、跨文化研究(Cross -Culture Study) (35)39、拉德克利夫-布朗(A.R. Radcliff-Brown: 1881-1955) (36)40、李安宅(Li An-Che: 1900-1985) (36)41、李济(Li Ji: 1896-1979) (37)42、联姻理论(Alliance theory) (37)43、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1908-) (39)44、林耀华(Lin Yaohua: 1910-2000) (41)45、凌纯声(Ling Chunsheng: 1902-1981) (42)46、旅游文化(tourism and culture) (42)47、乱伦禁忌(the incest taboo) (43)48、马克思主义人类学(Marxist anthropology) (44)49、马林诺夫斯基(Branislow Malinowski: 1884-1942) (46)50、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 1901-1978) (47)51、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 1921- ) (47)52、民族(nation) (48)53、民族性(Ethnicity) (49)54、民族志(ethnography) (50)55、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 (51)56、莫里斯•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 1920-1975) (52)57、母系社会(The Matriarchal Society) (53)58、农耕(agriculture) (53)59、皮埃尔•布迪厄(Perre Bourdieu) (54)60、千年王国运动(illenarian movements) (57)61、乔纳斯.费边(Johannes Fabian) (57)62、乔治.杜梅齐尔(Gorge Dumézil) (59)63、亲属制度(kinship system) (60)64、人格(personality) (61)65、人种(race) (62)66、认同(Identity) (63)67、认知人类学(cognitive anthropology) (63)68、萨林斯(Marshall David Sahlins) (64)69、萨皮尔.爱德华(Sapi, Edward) (65)70、社区(community) (66)71、神授魅力(Charisma) (66)72、生态人类学(Ecological Anthropology) (67)73、实践理论(practice theory) (68)74、氏族(Clan) (69)75、世系(Lineage) (69)76、实验民族志(experimental ethnographies) (70)77、适应策略(Adaptive strategy) (71)78、狩猎(Hunting) (72)79、死亡仪式(Death Ritual) (73)80、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 (73)81、田汝康 (Tian Rukang) (74)82、田野工作(Fieldwork) (74)83、同感(communitas) (75)84、图腾崇拜(Totemism) (76)85、万物有灵论(animism) (76)86、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 (77)87、文化(Culture) (78)88、文化传播论 (Diffusionism) (79)89、文化解释学(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79)90、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80)91、文化相对论 (Cultural Relativism) (80)92、文化与国际贸易(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81)93、巫术(Magic) (82)94、吴文藻(Wu Wenzao) (83)95、习惯法(costomary law) (84)96、消费(Consumption) (84)97、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 (85)98、新民族志(New ethnography) (85)99、性(Sex) (86)100、性别(Gender) (87)101、许烺光(Francis L. K. Hsu) (87)102、杨堃(Yang Kun) (88)103、医疗人类学(Medical Anthropology) (88)104、仪式 (ritual) (89)105、艺术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art) (90)106、意义(meaning) (91)107、应用人类学(Applied anthropology) (91)108、宇宙观 (cosmology) (92)109、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 anthropology) (93)110、詹姆斯.乔治.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 (94)111、种姓制度(caste) (95)112、种族主义(Racism) (95)113、主位(emic)、客位(etic) (96)114、宗祧群体(descent group) (97)115、族群(ethnic group) (97)116、祖先崇拜 (ancestor worship) (98)117、治理(Governance) (98)1、埃里克•沃尔夫(ric Wolf: 1923-1999)著名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家。

城市人类学探索都市生活与城市化过程

城市人类学探索都市生活与城市化过程

城市人类学探索都市生活与城市化过程城市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在城市环境中生活、工作和相互交流的学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类学在解读都市生活和城市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城市生活的特点、城市化的动因以及城市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探索都市生活和城市化过程。

一、城市生活的特点城市生活与农村生活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首先,人口密度高是城市生活的显著特征。

大量人口集聚在有限的空间中,使城市具有繁忙、拥挤的氛围。

其次,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多地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如高楼大厦、交通便利等。

再次,城市的社会关系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人们更加倾向于独立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城市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使得各种社会群体的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

二、城市化的动因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化过程是由多种动因所驱动的。

第一,经济动因。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中心,吸引了大量就业机会和资源,吸引了人们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第二,社会动因。

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资源,人们希望在城市中获得更好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

第三,技术动因。

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科技创新和信息交流平台。

三、城市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城市人类学借鉴了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田野调查和观察。

通过深入的实地研究,城市人类学家能够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关系模式。

同时,城市人类学也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等,来获取城市居民的信息和意见。

此外,城市人类学家还会运用访谈、文献分析、实验研究等方法来全面了解城市化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四、城市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城市人类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居住环境、工作形态、移民与流动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城市人类学可以揭示出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人类学概论教学大纲

人类学概论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人类学概论》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人类学概论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人类学概论》是面向历史系文化遗产方向学生的专业平台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核心概念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各个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基本理论,从而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加其认识、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包容能力,加深其对于人、社会、族群、文化的认识,并通过亲自参加田野调查的实践,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人类学的各理论流派,如古典进化论、传播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新进化论、法国社会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象征人类学、解释人类学、实践人类学、后现代反思人类等;人类学的主要的分支学科如体质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经济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物质文化研究、族群与社会分层、人类政治体制与社会控制、宗教人类学、教育人类学、都市人类学、应用人类学等,还有人类学的基本方法田野工作。

(四)教学时数本课程共授课54学时。

(五)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结合启发与讨论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学相长;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本文第一章导论教学要点:人类学的定义及其产生与发展历史;“文化”的中文古典含义和西文含义的演变;“文化”的特征、结构、组成等。

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学的概念、领域、学科关系、研究方法( 1)第二节文化的概念及其解释( 2)第二章人类学理论的发展及其流派教学要点:人类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各个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的理论思想,各个理论流派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时数:9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理性——进化论时期(3学时)第二节实证——结构论时期(3学时)第三节理解——相对论时期(2学时)第四节论争与共识(1学时)第三章体质人类学教学要点:人的体质特征;人类进化和变异的过程和机制。

人类学对城市化与都市生活的研究

人类学对城市化与都市生活的研究

人类学对城市化与都市生活的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城市已成为人类居住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而城市中的都市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人类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城市化和都市生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人类学对城市化与都市生活的研究进行探讨,以期了解人类学在这一领域中的贡献。

一、城市化的定义和特征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或其他农村地区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的表现。

人类学对城市化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的形成和变迁:人类学家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探索了城市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他们通过对古代城市遗址的挖掘和分析,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城市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这些研究为我们了解城市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城市社会结构和变迁: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地方,具有独特的社会结构。

人类学家通过对城市社会结构的调查和观察,展示了城市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都市生活的影响。

他们研究了社会层级、社会互动和社交网络等方面的内容,为我们了解城市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见解。

3. 城市文化和都市生活方式:城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不同的文化在都市中相互渗透和融合。

人类学家通过对都市生活方式的观察和研究,揭示了都市人群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消费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他们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如田野调查和访谈,展示了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和变化。

二、人类学在城市化与都市生活研究中的贡献人类学对城市化与都市生活的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城市社会和人类行为提供了独特地视角和方法。

以下是人类学在这一领域中的几个重要贡献:1. 田野调查:人类学家常常通过田野调查来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交互。

在城市化与都市生活研究中,田野调查为人类学家提供了直接观察和参与的机会。

他们可以进入都市环境中,与城市居民进行交流和观察,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

现代都市人类学 第8章 都市与都市问题

现代都市人类学 第8章 都市与都市问题

四、小结
城市与人类健康关系复杂, 城市化带来了便利同时也 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全球 化时代,国际社会需要共 同努力,应对共同的健康 挑战。
本章结论
伴随着都市化进程的推进与发展,都 市问题也逐渐暴露在学者们的视野中, 主要的都市问题包括规模过度发展、 过度拥挤、都市服务短缺、棚户区与 非法居住区、交通拥挤、缺乏社会责 任心、失业和低就业率、种族与社会 争端、环境恶化、都市扩张与农用地 减少、行政组织问题、难民和难民营、 停滞与负增长等。
(二) 前工业城市与恶性 流行病(瘟疫和鼠疫) 在前工业社会,城市环 境条件恶劣,导致恶性 流行病大量爆发,如麻 风病和鼠疫。
(三) 发达国家的城市 20世纪后,城市的公共 卫生条件改善,但仍面 临新的健康问题,如心 脏病和精神疾病。
二、都市环境与健康相关的因素
(一) 心脏病 城市居民心脏病患病率较高, 可能与生活方式差异有关。
第二节 都市与负性反应的研究
02
CONTENTS
一、高人口密度与拥挤的理论研究 二、高人口密度与拥挤的实证研究
一、高人口密度与拥挤的理论研究
1.1 物质论/经济论 认为高人口密度导 致空间供给减少, 引发不良竞争和混 乱。
1.2 本能论 主张人有一种本能 的空间需求,当个 人空间被侵占时, 可能引发病态行为, 如都市中的少年帮 派争夺地盘。
二、世界都市的主要问题
5. 交通拥挤 人口密集和机动车增加导致普遍的交通拥挤问 题。 6. 缺乏社会责任心 竞争有限资源导致社会责任心的缺失。 7. 失业和低就业率 城市人口增长导致就业困难,企业裁员加剧失 业问题。 8. 种族与社会争端 不同种族、民族和团体的聚集可能引发冲突。 9. 环境恶化 空气、水、噪声污染等导致都市环境恶化。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考研真题(01_12年)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考研真题(01_12年)

2001年人类学理论一、简答:1、简述莫斯的交换理论2、简述结构主义人类学产生的政治背景和学术背景二、论述:1、试述功能学派的理论要点、并分析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林诺斯基和布朗学术观点的异同。

2、试述米德萨摩亚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及有关问题的争论。

3、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你的看法。

2001年人类学概论一、名词解释和简单填空1、整体论2、文化相对主义3、意义( meanings )4、儒化5、人类学包括分支6、写出家庭术语的下分类别( 3 种为限)二、简答1、解说人类学如何研究文化的变迁(原因、过程、结果)2、人类学宗教研究涉及宗教的起源、宗教的仪式及其功能的象征理论等,试说明之。

3、举出 1940 年代几位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出版的田野工作代表作( 3 本为限),并说明每本书主要依据的理论和作品大意。

2004年人类学概论一、填空1、弗思(Raymond Firth)是_______国人类学家,他六十多年前发表的________,1944年由中国学者________先生翻译成中文.2、______是美国人类学奠基人之一,他的________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实生活中意义.3、在英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是_____和______.,这一学派通常被称为_____4、____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其代表作_____叙述了文化的不同选择之路,明确了人类学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他人文化.二、名词解释1、<西太平洋航海者>2、亲属称谓3、核心家庭4、成丁礼5、“船货运动”6、摩尔根7、语言的谱系分类8、图腾信仰三、简答题1、什么是古典进化论?2、功能学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什么是生态人类学?4、马林诺夫斯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四、论述题人类学包括哪些分支,其内容如何?你认为研究人类学对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2004年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一、名词解释1、<原始文化>2、莫斯(marcel Mauss)3、许烺光4、多线进化论5、《文化的解释》二、简答题1、传播学派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各自提出了什么主要理论?2、人类学实地调查(田野工作)有哪些鲜明的特点?三、论述题1、试论摩尔根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和理论缺陷.2、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得克里夫·布朗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3、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2005年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一、概念题(每题8分,共40分)1、认知人类学2、形的标准与量的标准3、《古代社会》4、社会学年刊派5、多线进化论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1、民族学产生的三个标志是什么?2、何谓埃及中心论?3、何谓基本人格?4、何谓文化相对论?5、博厄斯对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持什么态度?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论心理学派的形成原因及主要学术思想。

人类学通论 第二十二章

人类学通论 第二十二章
了雷德菲尔德对乡村和都市的研究之外,还有许多早期研究城市 的例子。包括考古学家对城市起源和古代城市的研究工作,人类 学家对前工业社会城市的研究、对美国早期城市社区的研究,等 等。此外,一些区域研究专家(拉丁美洲学家、非洲学家等)的 目光也向都市转移。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都市人类学的形成。
• (一)社区研究
• 人类学家认为:“都市化并非简单地指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 和城镇,而应该是指社会中城市与非城市地区之间的来往和相互 联系日益增多这种过程。”城市与乡村相互影响、乡村文化与城 市文化互相接触融合后,产生了一种整合的社会理想,既含有乡 村文明成分,又含有城市文明成分,这种现象即为“乡村城市 化”。随着乡村城市化而来的是城乡差别的缩小,农村的生产力 结构、生产经营方式、收入水平及结构、生活方式、思维观念等 发生变化,并与城市逐渐接近、趋向同一。
• 二、都市人类学的确立
• 虽然人类学在都市研究中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概念,但其他学科 的学者也可能采用相似的方法与概念。当然人类学的确与别的学 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然而研究城市的学科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 我们似乎难以寻找到精确的工作分工。
• 都市及都市社会集人类文明之精华,因此研究都市的学者涉及各 种学科领域,目前,有生物学、建筑工程及设计、城市规划、政 治学、经济学、心理学、历史学、公共行政学、系统工程学等, 当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也包括在都市研究者内。现在研究都市 及都市社会已形成了专门领域,一些大学设立了都市研究学院或 研究中心。如此整合相关学科所长来研究都市问题,足见都市研 究不是某单一学科的专利。
第二节 都市人类学的研究领域
• 都市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是多种多样的,以下介绍其中 的几类,如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城市的职能、城市的基本组织、 族群与族群关系、城市中的乡村移民以及都市问题等。

都市人类学

都市人类学
开研究。关注移民的适应、志愿团体、农民移居城 市等问题;美国学者则关注美洲、亚洲、大洋洲等 都市中的新移民及居住地、贫民窟、少数民族聚居
• 20世纪60年代人类学主要兴趣点集中在城乡移民、 城市适应、族群性和贫穷的主题上。
•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都市人类学方法上从全球 范围的个案研究转向了特殊城市群体和居住地的个 案研究。
• 华纳把研究澳大利亚土著的方法运用于研究 美国城镇,出版了《扬基城》系列丛书。
• 怀特作品《街角社会》主要研究都市中心的 里弄。
• 甘斯就族群性和非都市社会组织及其关系模 式进行了研究,也比较了郊外社区与都市生 活方式的异同
• 牛博也亲身参与到华盛顿一个街区的群体中, 对下层的黑人男性生活方式进行了深入的观 察
• (五)欧美的农民进城方式
•1
——强制性转移,既向本国城镇
非农产业转移,又向殖民地国家(尤其是向
•2
——主要是单个人的流动。而且
主要是以在家乡附近的小城间与近邻的乡村
•3
——起先是人口流动慢,过于集
中于巴黎,但是他们与农业社会依然保持着
•4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六)转入发展中国家都市研究 • 20世纪50年代英国人类学家对非洲各国的城市化展
• (二)都市化(urbanization)进程及其类 别

• (1)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业结 构变化了,开始由小农经济转变为工业型 经济,并伴随着商业和服务业的扩展。
• (2)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农民向都 市地区转移,城市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 口,使国家和区域的城市人口比重增大。
• 推拉理论的观点:在市场经济和人口自由 流动的情况下,人口之所以迁移、移民之 所以搬迁,是因为人们通过迁移可以改善 生活条件。

都市人类学

都市人类学

都市人类学都市人类学的形成,确定及研究内容一、都市人类学的形成早期都市的研究在都市人类学产生之前,人类学家已经对都市的研究有所涉及,除了雷德菲尔德对乡村和都市的研究之外,①还有许多早期研究城市的例子。

包括考古学家对城市起源和古代城市的研究工作,人类学家对前工业社会城市的研究、对美国早期城市社区的研究等等。

此外,一些区域研究专家(拉丁美洲学家、非洲学家等)的目光也向都市转移。

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都市人类学的形成。

1.社区研究20世纪30年代,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联系颇为紧密。

通常称为“社区研究”的成果,涉及城镇问题,利用了参与观察和其他研究技术,以图了解单一的社区的成立。

2.考古学的研究考古学家较早关注都市的研究,他们通过考古发掘了解到,从小规模聚落模式到城市发展是人类历史的重要变迁之一(柴尔德,ChildeV.)。

Gordon强调都市聚落是考古学家不断追寻的文明之源,他认为都市革命与经济生产的转变相关联。

考古学对都市人类学的贡献有两点:一是认为城市产生于不同条件之下,而且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这方面研究的典范是布雷伍德(Robert Braidwood)编写的《通向都市生活之路》;①二是考古学注重物质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重拟。

按照狭义的概念,主要强调诸如建筑模式、住宅规模、街道设计、中心与边界等物质因素。

3.传统城市的研究一些人类学家最初是研究农民社会中的传统城市,他们运用民族志技术分析传统城市的特点,得出与考古学家不尽相同的结论。

如斯捷伯格(Sjoberg)在他的代表作《前工业城市》中,将历史资料与民族志方法结合起来。

②他们的所有研究都是试图为跨文化都市比较建立基础,通过对世界各地城市的研究,在更广泛的构架中认识人类都市生活。

4.区域研究许多英美人类学家研究墨西哥和其他拉丁美洲、非洲的村落,从最初对美洲印第安人或其他族群的兴趣扩展到对农民社会的兴趣。

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大批乡村向都市移民,人类学家从村落社区向都市转向了。

都市人类学——精选推荐

都市人类学——精选推荐

都市人类学都市人类学的形成,确定及研究内容一、都市人类学的形成早期都市的研究在都市人类学产生之前,人类学家已经对都市的研究有所涉及,除了雷德菲尔德对乡村和都市的研究之外,①还有许多早期研究城市的例子。

包括考古学家对城市起源和古代城市的研究工作,人类学家对前工业社会城市的研究、对美国早期城市社区的研究等等。

此外,一些区域研究专家(拉丁美洲学家、非洲学家等)的目光也向都市转移。

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都市人类学的形成。

1.社区研究20世纪30年代,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联系颇为紧密。

通常称为“社区研究”的成果,涉及城镇问题,利用了参与观察和其他研究技术,以图了解单一的社区的成立。

2.考古学的研究考古学家较早关注都市的研究,他们通过考古发掘了解到,从小规模聚落模式到城市发展是人类历史的重要变迁之一(柴尔德,ChildeV.)。

Gordon强调都市聚落是考古学家不断追寻的文明之源,他认为都市革命与经济生产的转变相关联。

考古学对都市人类学的贡献有两点:一是认为城市产生于不同条件之下,而且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这方面研究的典范是布雷伍德(Robert Braidwood)编写的《通向都市生活之路》;①二是考古学注重物质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重拟。

按照狭义的概念,主要强调诸如建筑模式、住宅规模、街道设计、中心与边界等物质因素。

3.传统城市的研究一些人类学家最初是研究农民社会中的传统城市,他们运用民族志技术分析传统城市的特点,得出与考古学家不尽相同的结论。

如斯捷伯格(Sjoberg)在他的代表作《前工业城市》中,将历史资料与民族志方法结合起来。

②他们的所有研究都是试图为跨文化都市比较建立基础,通过对世界各地城市的研究,在更广泛的构架中认识人类都市生活。

4.区域研究许多英美人类学家研究墨西哥和其他拉丁美洲、非洲的村落,从最初对美洲印第安人或其他族群的兴趣扩展到对农民社会的兴趣。

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大批乡村向都市移民,人类学家从村落社区向都市转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文化上看,国家政治和经济必然投射 到文化系统内(在此没有否认文化相对 自主地位的意思),国家意义的文化变 迁也都是发生在作为文化中心的城市。
•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变迁是一个过程, 文化的传播也是一个过程,因而我们可 以考察文化变迁在城乡之间的不同表现。•4• Nhomakorabea芒福德:
• 城市实质上就是人类的化身,他将城 市的本质看作是其文化功能的体现 。
发生变化; • 强化型 • 对都市区域尤其是新城,实施强化管理。增强都市生
活状态。

•1 • 养育功能 • 教育功能 • 生产功能 • 娱乐功能 • 记忆功能——文化传递的另一种表达 • 管理功能等
• 2、城市的社会关系——
• 在家庭方面,家庭的经济功能渐趋萎缩,而 主要在养育子女、维系家庭成员情感方面得 以扩展;核心家庭成为最普遍的家庭形式, 家庭中亲子和夫妻的关系变得平等、亲密。
开研究。关注移民的适应、志愿团体、农民移居城 市等问题;美国学者则关注美洲、亚洲、大洋洲等 都市中的新移民及居住地、贫民窟、少数民族聚居
• 20世纪60年代人类学主要兴趣点集中在城乡移民、 城市适应、族群性和贫穷的主题上。
•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都市人类学方法上从全球 范围的个案研究转向了特殊城市群体和居住地的个 案研究。
第二节
• 世界城市社会 •

• 城市(city):
• 是一种主要由非农业人口组成、规模较大、 且结构复杂的地域社会共同体 。
•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500年,由于 农业发展和出现了社会分工在两河流域的 低地平原(今伊拉克和伊朗)、印度西北 部和中国北方、中美洲(墨西哥和秘鲁) 以及非洲尼罗河流域出现了人类最早的城 邦和城市
• 城市的社会关系具有匿名性和非人情性 的特点。
• 3、文化变迁的中心
• 雷德菲尔德和辛格认为,城市是变迁的 中心。
• 从政治上看,自秦朝以来中国已经形成 了中央集权的历史格局,历代王朝的政 令法度、观念教化等意识形态内的变化 无不沿着自上而下的路径向下、向周边 传递,而这一中心点都是都市。
• 从经济上看,封建社会的封闭性加上 中国长期以来的小农生产方式及其稳 定性,农村中的上层没有能力在国家 的腹地发动任何宏观意义的变革,社 会经济的变迁唯有发生在国家制度嵌 合于其中的经济中心的城市。
• 城市符号互动论:城市环境不是纯自然 的,而是渗透着价值和意义的,城市 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个符号环境 。

• 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与人类学利用 “社区研究”(community research) 的方法,开展了对城市“社区”的研究
• 林德夫妇在30年代对美国中部城市的探 索,他们合著的《中镇》一书,就是将 都市社会的正式与非正式结构、经济状 况、社会角色、身份地位、权力、价值 观等结合一起,作整体研究。
• (二)都市化(urbanization)进程及其类 别

• (1)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业结 构变化了,开始由小农经济转变为工业型 经济,并伴随着商业和服务业的扩展。
• (2)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农民向都 市地区转移,城市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 口,使国家和区域的城市人口比重增大。
• 在人际和族群关系中,以血缘、地缘和姻缘 为取向的传统性正趋于衰微,而以职业、兴 趣和社区为取向的社会关系正在形成。
• 在都市,亲属关系纽带减弱,家庭的社 会意义及功能降低,邻里关系消失,社 会整合的传统基础被破坏。
• 人们的交往与活动空间已大为扩展,社 会关系的网络在时空上更广大,邻里、 亲族关系却趋于淡化。
• 最近20余年,国际都市人类学的主要研究 领域和学术取向偏重乡村移居者的适应问 题等
• •1 •2 •3
• (七)都市人类学(urban anthropology)
•1 •2 •3
• (一)中国城市的历程
• 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进入农耕社会,人们开始聚族 而居,出现了固定的村落和居民点。
• 当时的居民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1)选址的位置,一般都在背山面水的高阔地带。 • (2)规模大小不等,一般范围较大,分布和居住
• 华纳把研究澳大利亚土著的方法运用于研究 美国城镇,出版了《扬基城》系列丛书。
• 怀特作品《街角社会》主要研究都市中心的 里弄。
• 甘斯就族群性和非都市社会组织及其关系模 式进行了研究,也比较了郊外社区与都市生 活方式的异同
• 牛博也亲身参与到华盛顿一个街区的群体中, 对下层的黑人男性生活方式进行了深入的观 察
状态,在功能上又与之保持紧密联系,有 如卫星城镇状。
• 扩展动力上划分: • 自立型 • 都市的扩展主要是依靠本地区内部的力量扩展。 • 外力型 • 都市的扩展主要依靠来自本地区之外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的支持和推动。 • 生活方式上划分: 和外力型 • 扩散型 • 都市生活方式对邻近或较远的农村产生影响,而是指
• (3)都市生活方式增加了组织性、时间观念 和快节奏;人际间的血缘关系削弱,地缘和 业缘关系增强。
• 这三个方面综合的空间形态是都市地域扩大、 市镇数目增多和都市地区的出现。
城市化的进程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和类型
• 城市扩展方式上划分为 • 连续型 • 城市向外扩展时与市区保持接壤状态,连
续渐次地向外推进。 • 跳跃型 • 城市向外扩展时,空间上与市区保持分离
• (五)欧美的农民进城方式
•1
——强制性转移,既向本国城镇
非农产业转移,又向殖民地国家(尤其是向
•2
——主要是单个人的流动。而且
主要是以在家乡附近的小城间与近邻的乡村
•3
——起先是人口流动慢,过于集
中于巴黎,但是他们与农业社会依然保持着
•4
——
• (六)转入发展中国家都市研究 • 20世纪50年代英国人类学家对非洲各国的城市化展
• 20世纪80年代人类学家的研究扩展到城市生活的各 个方面,即从个人生活史的研究扩大到城市邻里和 机构(医院、学校、监狱等),以及在整个城市体 系内,各种规模的居住地和群体之间的联系。
• 20世纪90年代以来
• 人类学研究的新旧题目并存,包括穷人、 移民、中产阶级、精英和决策者的互动, 也包括都市化和全球化的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