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最全版)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1)
整理ppt
10
对ERAS依从性越高,患者获益越大
出现症状、30天并发症患病率、再次入院 vs 患者ERAS依从性
* P<0.05
症状 30天并发症患病率
再入院
百 分 比 %
注:
依从性(%))
研究纳入瑞士斯德哥尔摩Ersta医院连续953例结直肠癌患者
整理ppt
11
Arch Surg. 2011;146(5):571-577.
整理ppt
5
整理ppt
6
ERAS: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ERAS 可缩短住院时间2.5天
注: 该荟萃分析共纳入6个研究452例患者。患者施行ERAS项目的数量为4-12个,平均9个。
Clinical Nutrition 29 (2010) 434–440
整理ppt
7
ERAS:降低患者并发症发作风险
ERAS 可降低并发症发作风险达47%之多!
• 可预测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有 助于选择手术类型和手术范围
(2)肺功能 锻炼
(3)药物治疗
整理ppt
• 术前在指导下戒烟2周
• 制定呼吸锻炼计划
• 常用气道管理药物:抗菌药物、糖 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黏液溶 解剂
• 给药方式:静脉、口服、雾化吸入
22
四 麻醉管理的优化
麻醉贯穿术前准备、术中处理及术后康复等 整个围术期多个环节,在EARS实施中具有 举足轻重作用
功
手术
能
状
态
营养
镇痛
运动
整理ppt
禁食、卧床 休息
3
丹麦H Kehlet教授 于1997年提出ERAS概念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Henrik Kehlet 教授与 1997 年提出 ERAS 概念, 其本人被誉为“快速康复外科”之父。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专家组一、前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ERAS理念在全球的应用已逐步拓展至骨科、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领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目前ERAS理念在国内尚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ERAS路径。
在此背景下,普通外科、麻醉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结合文献及ERAS在国内开展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此共识,以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ERAS理念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术前准备完善的术前准备可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生理条件,包括术前宣教、营养筛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抗血栓治疗、个体化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及相应的管理方案等。
(一)术前宣教多数患者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与焦虑情绪,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安全,害怕术中术后的疼痛及并发症,个别患者还会产生严重的紧张、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均会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妨碍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的康复。
个体化的宣教是ERAS成功与否的独立预后因素,医护人员应在术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关知识及促进康复的各种建议,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以使患者理解与配合,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二)营养不良的筛查和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筛查与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快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欧洲营养与代谢协会建议采用以下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重度营养风险:(1)6个月内体重下降10%~15%或更高;(2)患者进食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60%,持续>10 d;(3)体重指数<18.5 kg/m2;(4)清蛋白<30 g/L(无肝肾功能不全)。
3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17)2017-12-13 11:56 来源:未知编辑:shuangkai 点击: 467 仓静(共同执笔人)叶铁虎田玉科(共同负责人)吴新民张卫(共同负责人)张洁杨辉(共同执笔人)岳云姚尚龙黄文起廖刃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包括围术期输血以及减少失血、优化血液制品、减少输血相关风险和各种血液保护措施的综合应用等。
围术期输血是指在围术期输入血液或其相关成分,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
成分输血是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入相关的血液成分。
血液管理的其他措施包括为避免或减少失血及输入异体血所使用的药物和技术。
一、术前评估1. 了解既往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2. 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3. 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出血史及详细用药史;4. 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例如,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其他抗凝药和可能影响凝血的维生素类或草药补充剂)造成的凝血病史;5.了解有无血栓病史(例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6.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7. 一般体格检查(例如瘀点、瘀斑、苍白);8.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抗体等;9. 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确定可能影响红细胞最终输注需求(例如血红蛋白水平)的器官缺血(例如心肺疾病)的危险因素;10. 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11. 为使患者做好准备,如果可能,术前应提前(例如若干天或周)进行充分评估。
二、术前准备1. 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2.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3.咨询相关专科医师或会诊。
择期手术患者应暂停抗凝治疗(例如华法林、抗凝血酶制剂达比加群酯),对特定患者可使用短效药(例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桥接治疗;除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的患者外,如果临床上可行,建议在术前较充足的时间内停用非阿司匹林类的抗血小板药(例如噻吩并吡啶类,包括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根据外科手术的情况,考虑是否停用阿司匹林;4. 当改变患者抗凝状态时,需充分衡量血栓形成的风险和出血增加的风险;5. 既往有出血史的患者应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判断血小板功能减退是否因使用抗血小板药所致;6.了解患者贫血的原因(慢性出血、缺铁性贫血、肾功能不全、溶血性贫血或炎症性贫血等),并根据病因治疗贫血,首先考虑铁剂治疗;7. 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包括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8. 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9. 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
中国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
共识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国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为骨科手术后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管理指导。
背景
骨科手术后的康复管理对于患者的愈后恢复至关重要。
然而,
在中国,目前缺乏针对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的明确指导。
目标
本文档的目标是制定一套中国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
专家共识,以指导医生和患者在手术后的康复管理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方法
我们通过对现有文献和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专家讨论
和共识形成的方式,制定了本文档中的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
管理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内容
1. 术前评估: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身体状况、骨折类型和手术难度等,以确定适当的康复管理计划。
2.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采用多模式镇痛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等,以减轻患者的手术疼痛。
3. 早期康复训练:在手术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主动和被动运动、步态训练和肌力锻炼等,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4. 术后教育和指导: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伤口护理、药物使用和饮食调整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康复过程。
5. 康复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及时评估康复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康复管理计划。
结论
中国加速骨科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对于提升骨科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希望这份专家共识能够在中国的骨科康复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为患者的康复带来积极的影响。
请注意:本文档中所述内容仅为专家共识,并不代表法律建议。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1)
4、术中保温 5、液体治疗
患者中心体温〉36℃
a) 中小手术遵循“标准方案”(生理需求量+术前液体丧失量+液体再 分布量+麻醉后血管扩张)补充平衡晶体液,基础量为1~2ml.kg1.h-1,按需给1~2L的补充剂量。术中失血量按1:1补充晶体液、胶 体液和血制品,监测呼吸频率、心率、氧饱和度
eraseras概述概述二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二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管理专家共识共识三三抗炎症反应临床抗炎症反应临床治疗治疗eras一个崭新的理念erasstands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达到快速康复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达到快速康复加速康复外科eras指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术后快速康复
精品课件
23
4.1 麻醉前评估和处理
1、心血管系统 和呼吸系统 功能评估
2、外科术后急 性肾功能不 全的预后因素
3、贫血
4、治疗的优化
5、麻醉前用药
精品课件
24
4.2 麻醉选择
1麻醉方法:全身麻醉、区域阻滞及两者联合使用均为EARS观念下可选择 麻醉方式
2麻醉药物:尽可能使用短效药物,常用药物如下: (1) 吸入全身麻醉药物:七氟醚、地氟谜 (2) 静脉全身麻醉药物:丙泊酚、依托咪酯 (3) 肌松药:首选中效,避免长效 (4) 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加快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治理专家共鸣(2016)一.媒介加快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用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心理的创伤应激反响,从而削减并发症,缩短住院时光,降低再入院风险及逝世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近年来,ERAS理念在全球的运用已慢慢拓展至骨科.气量气度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通俗外科等范畴,均取得了优越后果.但今朝ERAS理念在国内尚处于不竭完美与成长的进程中,正在慢慢形成中国特点的ERAS路径.在此布景下,通俗外科.麻醉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等范畴的专家结合文献及ERAS在国内开展的现实情况,合营制订此共鸣,以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多学科分解诊疗模式下ERAS理念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二.术前预备完美的术前预备可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预备和优越的心理前提,包含术前宣教.养分筛查.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及抗血栓治疗.个别化的血压和血糖掌握及响应的治理筹划等.一)术前宣教多半患者在术前消失不合程度的惊恐与焦炙情感,放心手术的成功与安然,畏惧术中术后的痛苦悲伤及并发症,个别患者还会产生轻微的重要.恐怖.泄气等负面情感,均会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响,妨害手术的顺遂进行与术后的康复.个别化的宣教是ERAS成功与否的自力预后身分[1],医护人员应在术前经由过程口头或书面情势向患者及家眷介绍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干常识及促进康复的各类建议,缓解患者重要焦炙情感,以使患者懂得与合营,促进术后快速康复.(二)养分不良的筛查和治疗养分不良是术后并发症的自力预后身分[2],筛查与治疗养分不良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快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欧洲养分与代谢协会建议采取以下指标断定患者是否消失重度养分风险:(1)6个月内体重降低10%~15%或更高;(2)患者进食量低于推举摄入量的60%,中断>10 d;(3)体重指数<18.5 kg/m2;(4)清蛋白<30 g/L(无肝肾功效不全).术前养分支撑的方法优先选择经口养分或肠内养分,根据患者个别情况设定每日养分目标[3].一项随机对比临床实验的成果显示,对轻微养分不良患者(养分不良风险查询拜访评分≥5分)进行术前养分支撑,可将术后并发症产生率降低50%;对于此类患者推举术前7~10 d行肠内养分治疗;若仍无法知足根本养分需求(<推举摄入量的60%),推举术前7~10 d结合肠外养分治疗;而在评分3~4分的患者中,术前养分支撑其实不降低术后并发症产生率或缩短住院时光[4].(三)禁食及口服碳水化合物长时光禁食使患者处于代谢的应激状况,可致胰岛素抵抗,晦气于降低术后并发症产生率.建议无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术前6 h禁食固体饮食,术前2 h禁食清流质.若患者无糖尿病史,推举手术2 h 前饮用400 ml含12.5%碳水化合物的饮料,可减缓饥饿.口渴.焦炙情感,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的产生率.(四)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瘦语性质是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根据.干净手术(Ⅰ类瘦语)平日不须要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仅鄙人列情况时可斟酌预防用药:(1)手术规模大.时光长.污染机遇多等;(2)手术涉及重要器官,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等;(3)异物植入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远性心脏起搏器留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消失沾染高危身分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效低下(尤其是接收器官移植者).养分不良等.干净-污染手术(Ⅱ类瘦语)和污染手术(Ⅲ类瘦语)须要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对于已消失沾染(Ⅳ类瘦语),术前即治疗性运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不属于预防运用范畴.结直肠手术术前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可显著削减术后伤口沾染的风险[5],术前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亦可使胸心外科.血管外科.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等患者获益[6].抗菌药物的选择应同时针对厌氧菌和需氧菌,并根据药物半衰期和手术时光实时填补.若手术时光超出3 h或超出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出1 500 ml时,术中应实时填补单次剂量抗菌药物.(五)预防性抗血栓治疗恶性肿瘤.庞杂性手术.化疗和长时光卧床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安全身分,消失安全身分的患者若无预防性抗血栓治疗,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产生率可达30%,致逝世性肺栓塞产生率近1%.推举中.高危患者(Caprini评分≥3分)手术前2~12 h开端预防性抗血栓治疗,并中断用药至出院或术后14 d.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除药物治疗外,须要时应结合机械措施,如间歇性充气紧缩泵或弹力袜等.三.呼吸体系治理及并发症防治呼吸体系治理是ERAS的重要环节且贯串围手术期全程.有研讨成果显示,37.8%的外科手术患者归并肺部并发症[7],对于高危患者积极进行干涉有助于进步肺功效及敌手术的耐受性,显著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产生率,缩短住院时光.(一)术前肺功效评估评估办法包含患者的呼吸艰苦程度.气道炎症.抽烟指数.肺功效检讨等.术前肺功效评估可猜测手术后果及术后并发症,有助于选择手术类型和手术规模.须要时可行心肺活动实验,有助于辨认高危患者,同时可作为制订患者活动负荷量的根据.(二)肺康复锤炼术前在指点下戒烟(至少2周);戒烟4周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产生率.制订呼吸锤炼筹划,经由过程指点患者进行有用咳嗽.体位引流.胸背部拍击等办法,帮忙患者保持呼吸道通行,实时消除呼吸道排泄物.术后应勉励并协助患者尽早进行深呼吸及有用咳嗽,保持呼吸道通行.三)药物治疗临床经常运用气道治理药物重要包含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大剂和黏液消融剂等,给药方法包含静脉.口服和雾化吸入等.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响,对于围手术期气道应激调控具有重要感化.对于消失气道高反响性和肺功效降低的高危患者,如年纪>65岁.肥胖.有抽烟史.支气管哮喘和慢性壅塞性肺疾病等,推举术前1周至术后3个月行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可有用降低迷走神经张力,缓解反响性高张高阻状况,预防支气管痉挛及其他围手术期气道并发症.归并基本肺部疾病如哮喘.慢性壅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推举运用β2受体冲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保持吸入至手术当日.四.麻醉治理的优化跟着技巧的进步与治理理念的更新,麻醉已不局限于供给优越的手术前提与包管患者术中的安然,其贯串于术前预备.术中处理及术后康复等全部围手术期的诸多环节,在ERAS的实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感化.(一)麻醉前评估和处理麻醉的术前评估和处理重要包含5个方面.1.血汗管体系和呼吸体系功效评估.2.外科术后急性肾功效不全的预后身分:年纪>56岁,男性,急诊手术,胸腔和腹腔内手术,须要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充血性心力弱竭,腹水,高血压,术前轻.中度肾功效不全等.3.贫血:贫血是术后并发症和逝世亡的自力预后身分,需进行优越的术前评估与处理.4.治疗的优化:患者戒烟.戒酒,积极治疗归并症,力争达到最佳状况.5.麻醉前用药:术前加强与患者交换,减轻患者重要焦炙情感,可运用短效抗焦炙与镇痛药物,老年患者应调换苯二氮类药物.二)麻醉选择1.麻醉办法:全身麻醉.区域阻滞及两者的结合运用等均为ERAS 理念下可选的麻醉方法,既能知足沉着.镇痛.供给优越的手术前提等根本请求,亦能有用削减手术应激,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2.麻醉药物:尽可能运用短效药物.经常运用药物如下:(1)吸入全身麻醉药物:七氟醚.地氟醚;(2)静脉全身麻醉药物:丙泊酚.依托咪酯.老年患者尽可能防止运用咪达唑仑;(3)肌松药:首选中效肌松药,如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及顺阿曲库铵等,防止运用长效肌松药;(4)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等.全身麻醉引诱可以运用短效药物,如丙泊酚.瑞芬太尼等.为了使患者快速清醒及恢复,麻醉保持阶段可用静脉麻醉药丙泊酚或辅以短效吸入麻醉剂.近期研讨成果标明,瑞芬太尼可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脑缺血性损感冒险及心肌损感冒险[8-9].(三)麻醉治理1.麻醉深度治理:无论采取何种全身麻醉办法,均需达到合适的麻醉深度.既要防止术中知晓,也要防止麻醉过深;既有利于快速清醒,也有利于削减麻醉不良反响.建议行麻醉深度监测.(1)吸入麻醉:保持吸入麻醉剂呼气末浓度0.7~1.3个最低肺泡有用浓度,或脑电双频指数40~60;(2)静脉麻醉:保持脑电双频指数40~60;(3)老年患者防止长时光脑电双频指数<45.2.呼吸治理:掌握吸入氧浓度至动脉氧分压与氧饱和度正常即可,尽可能防止长时光高浓度氧(FiO2>80%)吸入;采取肺呵护性机械通气计谋.3.肌松监测和术后残存肌松感化的预防:(1)术中运用足量肌松药以确保外科术野的吐露,创造优越的手术前提;(2)腹腔镜手术建议采取深度肌松,以改良显露.降低人工气腹压力.削减并发症;(3)术中评估神经肌肉阻滞程度,推举进行肌松监测,防止肌松药过量,并有助于指点气管拔管;(4)术毕可在机械通气的呵护劣等待肌松药感化的天然消掉,也可运用胆碱酯酶克制剂逆转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感化.无论采取何种计谋,均需确认患者咽喉部呵护性反射已经恢复且4个成串刺激比值>0.9时方可铲除气管导管.4.术中保温:术中监测体温,可采取预加温.进步手术室室温.运用液体加温装配.加温毯.暖风机等措施保持患者术中中间体温>36 ℃.5.液体治疗:液体治疗的目标是经由过程优化轮回容量以改良组织灌注,应使患者的血容量和血汗管功效相匹配,防止容量缺少及容量过负荷.(1)中小手术可遵守“尺度筹划”(心理须要量+术前液体损掉量+液体再散布量+麻醉后血管扩大)填补均衡晶体液,基本量为1~2 ml•kg-1•h-1,按需赐与1~2 L的填补剂量;术中掉血量可按1∶1填补晶体液.胶体液和(或)血成品;监测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据此评估患者的容量状况及麻醉深度,评估容量和血汗管功效的匹配程度.(2)庞杂性手术须要精准的补液筹划,采取“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计谋,完美监测,防止血管外容量过负荷及组织水肿.(3)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树立血流淌力学监测(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紧缩压变异率.脉压变异率及每搏输出量变异率等)后,以1~2 ml•kg-1•h-1均衡盐晶体液为基本,根据监测指标进行补液实验.以每搏输出量为例,当每搏输出量降低时,赐与200~250 ml胶体液或均衡盐晶体液;若每搏输出量增长10%~15%或更高,中断填补200 ml液体;如每搏输出量增长少于10%,停滞补液实验,中断赐与基本补液.(4)运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区域阻滞后血管扩大导致的低血压.(5)现有证据标明,术中首选填补均衡盐晶体溶液.6.血糖掌握:术中运用胰岛素掌握血糖接近正常(<10 mmol/L),并留意防止低血糖.7.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建议术中运用下肢加压装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预防术后恶心吐逆:患者产生术后恶心吐逆的预后身分包含[10-11]:女性.不抽烟.术后恶心吐逆或晕动症病史.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低.高度重要焦炙.偏头痛;运用吸入麻醉药.运用氧化亚氮.运用阿片类药物.手术时光长.腹腔镜手术方法等.降低术后恶心吐逆基本风险的推举措施有:运用局部麻醉,防止全身麻醉;防止运用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首选丙泊酚;恰当水化;尽量限制运用阿片类药物等.五.痛苦悲伤治疗痛苦悲伤是患者术后重要的应激身分之一,可导致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或出院时光延迟,阻碍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影响患者术后生涯质量.是以,痛苦悲伤治疗是ERAS异常重要的环节,其目标包含:优越的镇痛后果;较小的不良反响和并发症;保护优越的器官功效;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较高的性价比.倡导树立由麻醉医师.外科医师.护理与药剂人员构成的术后急性痛苦悲伤治理团队,以进步术后痛苦悲伤治疗质量,进步患者的舒适度和知足度,削减术后并发症.(一)原则及办法1.预防性镇痛和多模式镇痛[12]:预防性镇痛是经由过程对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全程的痛苦悲伤治理,达到预防中枢和外周敏化的后果,从而削减急性痛苦悲伤向慢性痛苦悲伤的转化.多模式镇痛是结合运用各类办法或药物,从而达到削减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其不良反响的目标.2.办法:(1)神经阻滞:胸部手术推举椎旁阻滞与置管,腹部盆腔手术推举腹横肌平面阻滞.腹直肌后鞘阻滞,上肢手术推举臂丛神经阻滞和置管,下肢手术推举腰丛.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与置管.(2)椎管内镇痛:经常运用于胸部与上腹部手术.(3)静脉镇痛:门诊手术和小手术术后可采取单次或间断静脉打针给药镇痛.一般术后镇痛采取中断静脉打针给药,推举运用患者自控镇痛办法,达到中断镇痛和敏捷克制迸发痛的目标.(4)口服给药:经常运用口服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待因.曲马多.羟考酮.氢吗啡酮,丁丙诺啡速释制剂.控释制剂懈弛释制剂,以及对乙酰氨基酚与可待因.曲马多或羟考酮的复合制剂等.实用于:①术前口服给药预防性镇痛;②清醒.非胃肠道手术.术后胃肠功效恢复优越患者的术后轻中度痛苦悲伤掌握;③静脉镇痛后口服给药延续镇痛;④其他门路镇痛的填补.(5)皮下或肌肉打针给药:经常运用药物包含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曲马多.哌替啶.吗啡和羟考酮的打针剂.实用于门诊和短小手术后单次给药,中断运用不超出5 d.(6)瘦语局部浸润:采取长效局部麻醉药物罗哌卡因可达到术后12 h的瘦语镇痛后果,常和其他方法复合运用.3.药物选择:(1)多种药物结合运用应遵守个别化原则.不合药物的感化机制不合,药物结合运用可施展协同或相加感化,削减各个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响,达到最大效应-不良反响比.局部麻醉药推举运用中长效药物,如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弱阿片类药物重要用于轻中度急性痛苦悲伤的治疗;强阿片类药物可用于中重度痛苦悲伤的治疗,如舒芬太尼.吗啡.羟考酮等,建议小剂量分次滴定运用阿片类药物,以运用起码的药物得到最好的镇痛后果,削减不良反响的产生.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与选择性环氧合酶2克制剂,可用于:①术前预防性镇痛;②削减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进而削减其不良反响,改良镇痛后果;③治疗镇痛泵停滞运用后的残存痛;④阻拦痛迟钝形成,预防术后慢性痛苦悲伤.(2)镇痛药物结合运用筹划:①阿片类药物或曲马多与对乙酰氨基酚结合运用,对乙酰氨基酚每日用量1.5~2.0 g,可削减20%~40%的阿片类药物用量;②对乙酰氨基酚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结合运用,两者各运用通例剂量的1/2,可施展镇痛协同感化;③阿片类药物或曲马多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结合运用,可削减20%~50%的阿片类药物用量,并可克制中枢和外周敏化,降低术后痛苦悲伤转化成慢性痛苦悲伤的产生率;④阿片类药物与局部麻醉药结合用于硬膜外镇痛;⑤氯胺酮.曲马多.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与阿片类药物结合运用,实行多靶点镇痛.二)术后痛苦悲伤治疗的评估和不良反响处理应实时采取视觉模仿评分法.数字等级评定量表.说话等级评定量表等对患者静息与活动时的痛苦悲伤强度进行评估,同时评估术后痛苦悲伤治疗的后果,评估并积极治疗恶心吐逆.瘙痒.肠麻木等不良反响.六.削减手术应激应激是神经内排泄体系对疾病及医疗行动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响,可以影响多器官和多体系,包含促进分化代谢.降低免疫功效.导致血栓形成.克制胃肠道功效.加重血汗管和呼吸体系累赘,甚至诱发器官功效不全等.手术后因为激活神经内排泄体系及炎性应激反响,代偿缺少或代偿过度均可致术后器官功效障碍.削减手术应激是ERAS理念的焦点原则,也是患者术后康复得以加快的基本.手术创伤.术中掉血.低温.不恰当的液体治疗.术后痛苦悲伤及患者长期不活动等引起的应激反响,是产生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病理心理基本.削减手术应激的基起源基本则为精准.微创及毁伤掌握.(一)应激性黏膜病变(stress-related mucosaldisease,SRMD)SRMD是轻微应激所致急性胃肠道功效障碍的重要表示,74%~100%的危重患者可产生不合程度的SRMD.在这些患者中,15%~50%表示为隐性出血,5%~25%为显性出血,0.6%~5.0%为大出血,出血患者病逝世率高达50%[13].颅脑毁伤后,SRMD产生率高达91%[14].颅脑毁伤并发库欣溃疡后,出血率和出血病逝世率分离高达47%和50%[15].预防和治疗SRMD将有助于进步围手术期安然性.缩短住院时光和降低医疗费用.药物预防SRMD的目标是掌握胃内pH值≥4,SRMD出血后的胃内pH值须要进步到至少6,以促进血小板集合和防止血栓消融.研讨证实,质子泵克制剂可有用预防SRMD,削减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所致的逝世亡风险,进而缩短住院时光[16].(二)微创手术中的精致操纵.采取微创技巧.爱护组织.削减术中创伤与出血及缩短手术时光等,均可减轻术后炎性应激反响的程度.(三)药物干涉应激导致白细胞介素6等促炎因子的激活,诱发全身炎症反响分解征,而庞杂手术后的全身炎症反响分解征与患者的预后亲密相干.经由过程药物调控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响可以降低产生并发症和器官功效掉常的风险.经常运用抗炎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水解酶克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等.糖皮质激素是经典的克制炎症反响.减轻应激的药物,围手术期运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手术应激.减轻疲惫从而促进恢复,但也会增长瘦语愈合不良.SRMD.高血糖.沾染的风险,临床运用需谨严.广谱水解酶克制剂等药物能克制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如肿瘤坏逝世因子.白细胞介素1或6等,达到减轻炎症反响的后果,今朝已被推举用于肝切除围手术期治理.七.术后相干问题处理原则包含术后监测.导管治理.瘦语治理.促进肠功效恢复及早期活动等,是衔接术前预备.手术与术后康复的桥梁.处理得当,可以或许使手术应激反响减轻到最小程度,缓解术后焦炙,削减并发症,有助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光.(一)引流管的留置与铲除选择性运用各类导管,尽量削减运用或尽早铲除,有助于削减沾染等并发症,削减对术后活动的影响及患者术后康复的心理障碍.手术后不推举通例运用鼻胃管,仅在产生胃排空延迟时选择性运用.Meta剖析及体系评价成果均标明,与通例留置鼻胃管比拟,不运用鼻胃管减压的患者肺部并发症显著削减,排气及饮食时光提前,住院时光缩短,腹部并发症并未增长[17].应防止运用导尿管或尽早铲除,因其可影响患者的术后活动.增长沾染风险,是住院时光延伸的自力预后身分.无特别情况下,术后1~2 d即可铲除导尿管.对于导尿管估计留置时光超出4 d的结直肠及盆腔手术,可选择耻骨上膀胱穿刺引流术,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适感,降低泌尿体系沾染的产生率.传统理念中,术后应通例留置引流管以防治积液.出血.吻合口瘘及沾染等并发症.近年来Meta剖析成果显示,吻合口四周引流管留置与否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终局并没有显著影响,留置引流管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增长术后并发症并延伸住院时光[18].是以,不推举通例留置引流管,在手术创面消失沾染,吻合口消失血运不佳.张力过大及可能导致愈合不良的其他身分等情况下,建议留置引流管.胰腺手术需通例放置腹腔引流管.二)瘦语治理留意术后瘦语的干净及监测,实时发明并处理瘦语并发症如血肿.伤口裂开及伤口沾染等.根据患者年纪.养分状况.瘦语部位.局部血供等决议缝线裁撤时光.(三)促进肠功效恢复术后肠麻木可推迟患者早期经口进食时光,是决议患者术后(尤其是腹部术后患者)住院时光长短的重要身分之一.预防术后肠麻木的措施包含:多模式镇痛.削减阿片类药物用量.掌握液体入量.实行微创手术.运用选择性外周阿片受体拮抗剂.不留置鼻胃管.品味口喷鼻糖.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等.今朝缺少高质量的证据支撑运用某种特定药物可刺激术后肠功效恢复.(四)早期下床活动长期卧床不但增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还会产生其他不良影响,如胰岛素抵抗.肌蛋白损掉.肺功效伤害及组织氧合不全等.研讨成果显示,术后1~3 d早期下床活动与ERAS成功与否显著相干[19].应积极勉励患者从术后第1天开端下床活动并完成每日制订的活动目标,如术后第1世界床活动1~2 h,至出院时天世界床活动4~6 h.术后充分镇痛是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包管.八.养分支撑养分支撑治疗是指在饮食摄入缺少或不克不及摄入的情况下,经由过程肠内或肠外门路进行填补,为患者供给周全.充足的机体所需各类养分素,以达到预防和改正患者养分不良,加强患者敌手术创伤的耐受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标.合理的养分支撑应充分懂得机体各类状况下的代谢变更,准确进行养分状况评估,选择合。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术期血栓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术期血栓管理专家共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冠心病、心房颤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心脏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节段闭塞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同时如需行髋、膝关节置换术,如何平衡围术期的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北美每年约有25万长期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需接受外科手术。
因心房颤动使用华法林的患者中约1/6因为手术或侵入性操作需要中断抗凝药物治疗。
在美国和欧洲,每年约100万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在PCI治疗后1年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者约占全部PCI患者的4%。
PCI术后停用氯吡格雷是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最强预测因素之一。
我国每年已经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00万,心房颤动患者>800万,且每年新增病例约300万。
每年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中约10%接受外科或其他侵入性操作,需短期停用抗凝治疗。
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应进行凝血功能评估或采用短期更换抗凝药物,改为桥接抗凝,以平衡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桥接抗凝是指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长期应用华法林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由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出血风险较高,术前需调整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 ratio,INR)接近正常水平(INR≤1.5)以降低围术期出血风险,同时又不增加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
因此,应在术前5天左右停用华法林或抗血小板药物,给予短效抗凝剂,包括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或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进行替代治疗,并在术前12~24小时内停止低分子肝素以便于手术。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有效的围术期处理措施,降低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从而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
ERAS在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knee ar-throplasty,THA/TKA)中的重点在于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和优化围术期管理,包括减少创伤和出血、优化疼痛与睡眠管理、预防感染、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以及优化引流管、尿管和止血带的应用等,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项目编号:201302007)和《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联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委员会共同邀请国内共78位专家,复习国内外24篇meta分析,350多篇论著,结合26家项目组医院和50家推广医院数据库共20 308例THA、TKA和股骨头置换术病例数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编辑整理完成本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医院条件和患者情况参考和应用。
一、患者教育患者教育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同时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强信心,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推荐】①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方案和加速康复措施,达到良好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合作;②强调主动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增强肌力和增加关节活动度;③鼓励吹气球、咳嗽或行走锻炼,提升心肺功能。
二、营养支持低蛋白血症易导致切口延迟愈合,增加感染风险。
Berend等证实白蛋白水平低是延长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THA和TKA患者中27%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其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60岁)。
中国创伤骨科围手术期血液管理2023
术前血液管理
二、出血评估和监测
2.持续监测:推荐对不需要立即控制出血和未确定出血来源的患者持续进行监测 (1C级)。监测指标包括影像学检查 、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及碱缺失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推荐使用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来检查躯 干创伤、特别是骨盆创伤患者的出血情况(1C级)。常规 X线片检查可根据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对出血情况进行粗略估 计。推荐将血红蛋白作为出血情况的重要评估指标(1B级)。推荐将重复检测血红蛋白作为出血变化的评估指标(1B 级)。
术前血液管理
四、其他注意事项
与急诊患者不同,择期手术患者牗如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脊柱骨折患者、四肢骨折患者牘可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血液 管理方式更为精细化。
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输血史、出血史和用药史等)、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心、肺、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 筛查等),准确评估患者贫血状态、止凝血功能、预计出血量和是否需要输血等。 1.贫血诊断标准和分型:按照 WHO贫血诊断标准:血红蛋白男性 <130g/L、女性 <120g/L,或者红细胞压积男性 <39 %、女性 <36%可诊断贫血。根据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将贫血分为 3型: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2.术前贫血的筛查:血红蛋白 <130g/L患者需进行铁检查(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C-反应蛋白),根据检查结果将患 者分为缺铁性贫血、慢性炎症性贫血伴铁缺乏、慢性炎症性贫血3类。若检查结果正常,需进一步检查维生素B12和叶酸,以 明确贫血类型。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
h前饮用400 ml含12.5%碳水化合物的饮料,可
减缓饥饿、VI渴、焦虑情绪,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和 高血糖的发生率。 (四)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切口性质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依据。 清洁手术(I类切口)通常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 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 同大、时问长、污染机会多等;(2)手术涉及重要器 官,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等;(3)异物植入如人T 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留置、人工关节置 换等;(4)存在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 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 清洁.污染手术(11类切口)和污染手术(Ⅲ类切u)
1.麻醉方法:全身麻醉、区域阻滞及两者的联合 使用等均为ERAS理念下可选的麻醉方式,既能满
足镇静、镇痛、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等基本要求,亦 能有效减少手术应激,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2.麻醉药物:尽可能使用短效药物。常用药物 如下:(1)吸人全身麻醉药物:七氟醚、地氟醚;(2) 静脉全身麻醉药物:丙泊酚、依托咪酯。老年患者尽 可能避免使用咪达唑仑;(3)肌松药:首选中效肌松
药,如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及顺阿曲库铵等,避免使
用长效肌松药;(4)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 及瑞芬太尼等。 全身麻醉诱导可以应用短效药物,如丙泊酚、瑞 芬太尼等。为了使患者快速苏醒及恢复,麻醉维持 阶段可用静脉麻醉药丙泊酚或辅以短效吸入麻醉
于围手术期气道应激调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存在
气道高反应性和肺功能下降的高危患者,如年龄> 65岁、肥胖、有吸烟史、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等,推荐术前1周至术后3个月行雾化吸人糖
剂。近期研究结果表明,瑞芬太尼可降低神经外科
患者术后脑缺血性损伤风险及心肌损伤风险"引。 (三)麻醉管理 1.麻醉深度管理:无论采用何种全身麻醉方法,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术期血栓管理专家共识
背景
人口老龄化,冠心病、心房颤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心脏疾病和动 脉粥样硬化狭窄、节段闭塞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抗凝或抗血小板药 物治疗的同时如需行髓、膝关节置换术,如何平衡围术期的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是值得重视 的问题。
1.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合并心脏疾病的围术期血栓管理
2.2.2预防:髓、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均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 应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o或ACCP 9 骨科大手术VTE预防指南「‘2“的建议。
3抗凝治疗过程中出血事件的处理
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出血或需要紧急处理者均应先停 止抗凝药物,并根据围术期抗凝药物使用情况,选择以下措施:① 肝素类抗凝药:可用鱼精蛋白中和,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可用 1:11.5:1,也就是说鱼精蛋白1一1.5 mg可中和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1 mg o②新型口服抗凝药:可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和/或冷沉淀或输 注新鲜血浆。
2.1.3住院检查发现肢体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或节段性闭塞的髓、 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有缺血症状者应请血管外科会诊;无肢体缺血症 状者术前可以应用低分子肝素,术后可转换为阿司匹林。
2.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合并肢体周围血管疾病的 围术期血栓管理
2.2髓、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合并肢体深静脉血栓 2.2.1手术时机:根据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时间或部位分为手术侧或非手
术侧肢体:深静脉血栓规范化抗凝治疗3个月以上,血栓稳定(机化)或 部分再通,血栓远端无肢体肿胀者,可以行髓、膝关节置换术,但 术前应桥接抗凝;深静脉血栓规范化抗凝治疗<3个月或血栓纤维化不 完全,无再通表现或有血栓远端肢体肿胀者暂不考虑手术,继续抗 凝治疗至3个月以 上再次评估后手术。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贫血诊治专家共识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年2月第9卷第1期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Vol.9,No.1,Feb2016△共同第一作者*通信作者:牛挺,E-mail :tingniu@ ;王坤正,E-mail :wkzh1955@ ;王兆钺,E-mail :zwang11@ ;邱贵兴,E-mail :xshweng@ ;裴福兴,E-mail :peifuxing@∙专家共识∙文章编号:2095-9958(2016)02--09DOI :10.3969/j.issn.2095-9958.2016.01-01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贫血诊治专家共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委员会周宗科1△翁习生2△向兵3△曲铁兵4△张先龙5△唐佩福6△吴海山7△朱振安8△廖威明9△钱齐荣7△邵宗鸿10△钱申贤11△蒋青12△牛挺3*王坤正13*王兆钺14*邱贵兴2*裴福兴1*(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成都610041;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北京100730;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成都610041;4.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北京100020;5.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233;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039;7.上海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011;9.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广州510080;1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天津300052;11.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杭州310006;12.南京鼓楼医院骨科,南京210008;1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西安710004;14.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苏州215006)【摘要摘要】】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knee athroplasty,THA/TKA )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存在术前贫血,加之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容易导致术后贫血或贫血加重,故术后异体输血率高。
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骨骼肌肉疾病的功能恢复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大量硏究证明骨科康复能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使其功能得到改善,显著降低致残率[1,234]。
在人类常见的135种疾病中,有106种与骨关节相关[5]。
骨科疾病发生率较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给社会、家庭造成了极大负担。
加强骨科疾病的临床及康复治疗, 对于恢复患者机体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骨科康复现状1・国外骨科康复现状:世界先进国家及地区骨科康复实行一体化的团队治疗模式。
政策导向对康复医学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美国康复医疗转诊制度引导各类康复机构迅速发展和完善,促进了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的发展。
20世纪90 年代,美国的康复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得益于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 DRGs)计划的实施⑹。
在DRGs实施后10年中,康复病床数量翻了一番,康复专业医疗机构、长期护理机构发展迅速。
2002 年1月,以功能相关分类法(FRGs)为基础的预付制正式颁布并实施[7]。
FRGs支付方式能促使医院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及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功能恢复,让患者回家独立生活成为医院治疗的最终目的。
2・国内骨科康复现状:现代康复医学在国内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2008年汶川地震的伤员救治为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促使了骨科康复的发展[8,9]。
但目前我国康复医疗仍存在以下问题:(1)康复医疗尚待发展:国内骨科康复医学起步较晚,普遍存在重手术轻康复、手术与康复脱节的现象, 使得许多患者得不到专业的康复治疗。
(2)康复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康复专业人员缺乏。
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为0.4/10万,较发达国家的5/10万相差较远。
康复医疗机构也严重不足,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多半仍无康复专科医院。
而且我国康复机构大多以神经康复为主,骨科康复仅占其中很小部分。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一、前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ERAS理念在全球的应用已逐步拓展至骨科、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领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目前ERAS理念在国内尚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ERAS路径。
在此背景下,普通外科、麻醉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结合文献及ERAS在国内开展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此共识,以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ERAS理念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二、术前准备完善的术前准备可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生理条件,包括术前宣教、营养筛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抗血栓治疗、个体化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及相应的管理方案等。
一)术前宣教多数患者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与焦虑情绪,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安全,害怕术中术后的疼痛及并发症,个别患者还会产生严重的紧张、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均会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妨碍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的康复。
个体化的宣教是ERAS成功与否的独立预后因素[1],医护人员应在术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关知识及促进康复的各种建议,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以使患者理解与配合,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二)营养不良的筛查和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2],筛查与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快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欧洲营养与代谢协会建议采用以下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重度营养风险:(1)6个月内体重下降10%~15%或更高;(2)患者进食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60%,持续>10 d;(3)体重指数〈18.5 kg/m2;(4)清蛋白<30 g/L(无肝肾功能不全).术前营养支持的方式优先选择经口营养或肠内营养,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定每日营养目标[3]。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最全版)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最全版)【摘要】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贫血的发生率高。
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异体输血存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
因此,加强骨科大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 PBM)是实施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
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针对临床骨科大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液管理达成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
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在围术期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技术进行血液质和量的保护,以减少失血、降低贫血及输血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医疗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术前术后优化造血、术中减少出血、提高患者贫血耐受性及合理异体输血。
【关键词】骨科手术;血液管理;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医护1 术前血液管理1.1 术前贫血发生率国外资料显示,骨科手术术前贫血发生率分别为:关节置换术12.8% ~24.3%[9,10],脊柱手术21% ~ 24%[8,10],创伤骨科手术42%~45%[7,9,13]。
髋部骨折患者术前Hb 下降可超过20 g/L[14];放化疗骨肿瘤患者术前Hb 约为100 g/L[15]。
项目组数据库20,308 例资料显示术前贫血发生率:髋关节置换术男性为25.6%,女性为32.8%;膝关节置换术男性为30.2%,女性为25.3%;股骨头置换术男性为49.4%,女性为41.3%。
1.2 术前贫血原因①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创伤骨折所造成的急性失血性贫血;消化道溃疡出血、肠息肉出血、痔疮出血或月经量增多所造成的慢性失血性贫血。
②营养缺乏性贫血:属于造血原料缺乏所致贫血,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最为常见,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较少见。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
围术期失血量平均1000~2000 ml,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下降30~46 g/L,术后异体输血率高达45% ~ 80%。
同时,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24%~ 45%,围术期失血和未纠正的术前贫血增加了术后急性贫血的发生率,髋、膝关节置换术及脊柱手术术后贫血发生率为51%,髋部骨折术后的贫血发生率高达87%。
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及死亡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
美国外科学会NSQIP数据库227,425 例非心脏手术患者随访数据显示,术前轻度贫血依然是术后30日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较高异体输血率不仅增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
随着《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和《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贫血诊治专家共识》的发布及推广,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认识到加强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 PBM)是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环节。
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在围术期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技术进行血液质和量的保护,以达到减少失血、降低贫血及输血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增加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术前术后优化造血;②术中减少出血;③提高患者贫血耐受性;④合理异体输血。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推广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做好术前和术后贫血的诊断与治疗,优化造血,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术中坚持微创化理念,优化手术操作技术,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合理输注异体血。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和《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联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委会共同邀请骨科、血液科、麻醉科、输血科共85位专家参与,复习国内外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编辑整理完成本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医院条件和患者情况参考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最全版)【摘要】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贫血的发生率高。
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异体输血存在输血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
因此,加强骨科大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 PBM)是实施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
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针对临床骨科大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液管理达成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
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在围术期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技术进行血液质和量的保护,以减少失血、降低贫血及输血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医疗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术前术后优化造血、术中减少出血、提高患者贫血耐受性及合理异体输血。
【关键词】骨科手术;血液管理;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医护1 术前血液管理1.1 术前贫血发生率国外资料显示,骨科手术术前贫血发生率分别为:关节置换术12.8% ~24.3%[9,10],脊柱手术21% ~ 24%[8,10],创伤骨科手术42%~45%[7,9,13]。
髋部骨折患者术前Hb 下降可超过20 g/L[14];放化疗骨肿瘤患者术前Hb 约为100 g/L[15]。
项目组数据库20,308 例资料显示术前贫血发生率:髋关节置换术男性为25.6%,女性为32.8%;膝关节置换术男性为30.2%,女性为25.3%;股骨头置换术男性为49.4%,女性为41.3%。
1.2 术前贫血原因①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创伤骨折所造成的急性失血性贫血;消化道溃疡出血、肠息肉出血、痔疮出血或月经量增多所造成的慢性失血性贫血。
②营养缺乏性贫血:属于造血原料缺乏所致贫血,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最为常见,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较少见。
③慢性疾病性贫血:指在一些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以铁代谢紊乱为特征的贫血,常见于慢性感染、炎症、肿瘤等合并的贫血。
④其它贫血:可能涉及多种复杂致病机制及共病状态。
1.3 术前贫血的危害①增加术后感染率:Rasouli 等[16]的研究纳入6111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Hb≤100 g/L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最高(4.23%),术前Hb为120~130 g/L 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最低(0.84%)。
②延长住院时间:围术期贫血状态,无论是入院时贫血还是术后贫血均明显延长住院时间[9,17,18]。
③增加术后死亡率:研究发现术前贫血和术后贫血均显著增加术后死亡率[9,19]。
④影响患者术后活动和功能恢复:骨科手术术后较高Hb水平有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18],贫血是影响术后功能活动和正常行走的独立危险因素[20]。
⑤术后Hb水平与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呈正相关:研究发现出院时的Hb水平与术后2个月的QOL评分呈正相关[21]。
1.4 术前贫血的诊断按照WHO贫血诊断标准:Hb男性<130 g/L,女性<120 g/L 或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Hct)男性<39%,女性<36%可诊断贫血。
临床常用的贫血分型方法是根据红细胞指数来确定的,即根据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ular volume,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将贫血分为三型[22]。
1.4.1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 fl,MCH<27 pg,MCHC <320 g/L,为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
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铁幼粒红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慢性疾病性贫血等。
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有条件的医院应检查血清铁或血清铁蛋白,低于正常者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1.4.2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 正常(80~100 fl),MCH 正常(27~34 pg),MCHC 正常(320~360 g/L),Hb、RBCs平衡下降,为正色素型贫血。
主要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包括术后失血性贫血)、某些溶血性贫血及正常幼红细胞大细胞性贫血等。
此类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最为复杂。
1.4.3 大细胞性贫血:MCV>100 fl,MCH>34 pg,MCHC 正常(320~360 g/L),大多为正色素型贫血。
主要见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1.5 术前贫血的治疗1.5.1 治疗慢性出血性原发疾病:贫血患者有慢性出血性疾病如消化道溃疡出血、肠息肉出血或痔疮出血等,应先治疗出血性疾病,同时纠正贫血。
月经量过多造成的贫血请妇科会诊,同时治疗贫血。
1.5.2 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其他引起出血或影响造血的药物:术前抗凝药的应用推荐参考《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术期血栓管理专家共识》[23]。
1.5.3 营养指导与均衡膳食:根据患者贫血程度和患者饮食习惯等进行个体化营养和均衡膳食,促进造血原料的吸收和利用。
1.5.4 叶酸、维生素B12的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是红细胞合成的基本原料,这些物质的缺乏可导致术前贫血。
术前30~45 d开始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2、叶酸可以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输血率。
1.5.5 铁剂的应用:铁是红细胞合成的必需原料之一,术前贫血患者MCV、MCH 和MCHC 低于正常值提示存在缺铁性贫血,或检查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当血清铁、血清铁蛋白低于正常,应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并按缺铁性贫血治疗[24]。
术前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以及铁摄入不足、丢失过多的患者,恰当补充铁剂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降低输血率;手术急性失血导致的贫血患者,补充铁剂可以加快提升Hb、纠正贫血,且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25,26]。
1.5.6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HuEPO)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是由肾小球球旁细胞分泌的一类糖蛋白,是机体对低氧分压的一种反应性应答。
EPO 可作用于骨髓红系祖细胞,促进红细胞分化与成熟。
rHuEPO是人工合成生物制剂,不仅用于术前贫血的红细胞动员,提高Hb水平,也可治疗慢性疾病性贫血及肿瘤化疗导致的贫血[27-29]。
铁剂及rHuEPO的具体用法、用量推荐参考《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贫血诊治专家共识》[30]。
2 术中血液管理2.1 优化手术操作技术2.1.1 微创理念:微创的核心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生理机能影响小,采用传统入路的骨科手术均应采用微创操作,并贯穿于手术全过程,保护肌肉和软组织,减少组织损伤,尽可能减少出血。
首先,熟悉血管解剖位置,先显露血管,电凝或结扎后切开。
如:①传统的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的髋关节置换术中需注意外旋肌群表面旋股内侧动脉横支的分支,在切断外旋肌群前,应先电凝其表面脂肪间隙内的分支血管,以减少出血。
②内侧髌旁入路的膝关节置换术中需注意髌骨内侧上下方的膝上内及膝下内动脉,同时切开时需注意止血。
其次,逐层分段切开,有限分离,充分止血。
如: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外侧半月板时尤其注意其外侧缘的膝下外侧动脉的电凝,以减少手术过程中出血。
2.1.2 肢体手术优化应用止血带:止血带在上下肢手术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且获得绝大多数骨科医师的认可。
其优势在于保持手术视野清晰,骨面渗血减少,有利于骨水泥与骨界面的整合。
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风险,包括术后隐性失血增加,应用时间过长造成止血带麻痹并发症。
因此,有学者研究不同止血带压力及使用时间对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31,32]。
Ostman 等[33]研究发现止血带能引起肌肉缺血-再灌注损伤,当肌肉缺血超过90 min,肌肉中的乳酸、次黄嘌呤和三酰甘油含量上升明显,同时伴有葡萄糖和丙酮酸的消耗;当止血带使用时间超过100 min,切口并发症、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等风险显著增高。
近年来在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TXA)和其他止血措施的前提下,不用止血带或减少术中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在保持良好的术中视野的情况下,可减少总失血量,同时避免或减少止血带并发症,进一步降低术后疼痛,早期获得相对较好的股四头肌肌力,加速患者康复[34]。
应用止血带时应控制止血带压力,上肢止血带压力比上肢动脉收缩压高50 mmHg,下肢止血带压力比上肢动脉收缩压高100 mmHg。
不用止血带指征:术中控制性降压稳定,手术时间<1.5 h,预计出血量<200 ml。
尤其对于有动静脉合并症的患者,例如术前血管成像显示存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或重度静脉曲张患者,尽可能不使用止血带。
2.2 抗纤溶药的应用骨科手术围术期总失血量包括显性失血及隐性失血。
文献报道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量为500~1000 ml,占总失血量的50%~60%[1];脊柱融合术隐性失血量为600~1000 ml,占总失血量的40%左右[2];髋部骨折手术隐性失血量为500~1500 ml,占总失血量的70%以上[35]。
大量隐性失血的主要原因在于手术创伤及止血带应用导致的纤溶亢进。
抗纤溶药主要包括抑酞酶、6-氨基已酸、氨甲苯酸与TXA,目前最常用的是TXA。
TX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赖氨酸衍生物,其可竞争性结合纤溶酶原的赖氨酸结合位点,抑制纤溶酶原激活,从而发挥止血作用。
TXA 在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式包括静脉应用、局部应用、静脉联合局部应用,具体应用方案推荐参考《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抗纤溶药物序贯抗凝血药应用方案的专家共识》[36]。
髋、膝关节置换术切皮前(未使用止血带)5~10 min应用TXA 15~20 mg/kg静脉滴注,也可于首剂后3 h、6 h再次给予TXA 10 mg/kg (或1 g)静脉滴注,结果发现三次静脉应用可明显减少隐性失血,进一步减少Hb 丢失[37]。
此外,TXA还可抑制术后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及缩短住院时间[38]。
TXA在脊柱外科手术及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主要以静脉应用为主。
研究显示TXA可安全有效地减少脊柱外科手术的围术期失血量及输血率,脊柱外科手术中多以切皮前10~15 min给予TXA 10~20 mg/kg (或1 g)静脉滴注,术中可给予1~2 mg/kg ·h的维持剂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