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宝鸡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五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五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常丰镇中心小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美丽宝鸡班级五年级授课教师郭德元第一课多彩宝鸡目标导学学习1、寻找能代表宝鸡的颜色。

目标2、让学生感受宝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名俗文化。

3、让学生感受生态宝鸡、红色宝鸡、文化宝鸡。

重点难点了解宝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名俗文化。

让学生感受生态宝鸡、红色宝鸡、文化宝鸡。

课前准备宝鸡发展的图片第1课时学习过程设计激同学们,宝鸡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享有“炎趣帝故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等美誉。

灿烂的历史文化、导独特的自然风光、多元的民俗文化……让宝鸡散发出多彩的光入芒,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多彩的宝鸡吧!一、发现宝鸡1、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来描绘宝鸡,你会选择什么颜色?2、班内交流。

二、感受美丽1、生态名城——绿色宝鸡2、农业大市——红色宝鸡进行活动方1、搜集宝鸡发展的资料或图片,分享交流。

法2、观察课本中的图片。

指引我的行动总结3、查资料,了解更多的关于宝鸡的知识。

1、寻找哪些能代表宝鸡的颜色?代表保级色彩的物品分别是什么? 2、制作展示宝鸡绚丽多彩的图片集。

3、班内展示、交流。

同学们,你现在心目中的宝鸡是否又增添了一份新的色彩。

第2课时学习过程设计激趣导入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共同感受文化名城——土黄色宝鸡。

进一、自学课本P12---P16。

思考:“炎黄”指的是什么?为什行么会有这种说法? 活二、班内交流动三、总结拓展方法指上网查寻更多的关于“炎帝”的资料,进一步感受“土黄色宝鸡”。

引我的活动总给P17的小动物的身体部位用彩笔染上你寻找的能够代表宝鸡的颜色。

同学们,宝鸡这片黄土地曾经孕育了丰厚的文化,他拥有其他结地方无法比拟的文化气息。

第二课走进青铜时代目学习1、会分辨青铜器的用途。

2、让学生感受宝鸡的青铜器特征。

3、研究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

了解宝鸡各具特色的青铜器。

研究青铜器上图案的秘密。

标目标导重点学难点课前铜钱、铜质铃铛。

准备第1课时学习过程设计激趣导入进行活动同学们,在古代,有许多青铜质物品。

初中美丽宝鸡教学教案

初中美丽宝鸡教学教案

教案名称:《宝鸡的美丽》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课文《宝鸡的美丽》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验。

2. 学生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地理知识的掌握。

2. 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转化为爱护家乡的行动。

教学准备:1. 课文《宝鸡的美丽》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宝鸡的了解和印象。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宝鸡的美丽》,感受课文的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3. 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地理知识。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宝鸡的了解和热爱。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宝鸡的美丽。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宝鸡的印象和感受。

二、实践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建议。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爱宝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爱护家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成果展示。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 通过学习宝鸡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宝鸡的自然风光1. 学习宝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2. 欣赏宝鸡的自然景观,如太白山、法门寺、秦岭等。

第二课时:宝鸡的历史文化1. 学习宝鸡的历史沿革,了解宝鸡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欣赏宝鸡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周原、炎帝陵、宝鸡博物馆等。

第三课时:宝鸡的经济发展1. 学习宝鸡的产业结构,了解宝鸡的经济发展状况。

2. 探讨宝鸡的经济发展对家乡的影响。

第四课时:宝鸡的民俗风情1. 学习宝鸡的民间艺术,如凤翔剪纸、宝鸡皮影等。

2. 体验宝鸡的民俗活动,如社火、庙会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分享对宝鸡的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

2. 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小组合作探究的工具,如笔记本、彩笔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六课时:宝鸡的自然保护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爱生灵的意识。

教学活动:1. 观看宝鸡自然保护区的视频资料。

2. 学生分享了解到的宝鸡自然保护区的信息。

3. 讨论如何保护宝鸡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

七、教学活动设计第七课时:宝鸡的城市建设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

2.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发展,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的意识。

美丽宝鸡教案

美丽宝鸡教案

美丽宝鸡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美丽宝鸡——地理教育主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宝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2. 了解宝鸡的历史文化背景。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方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1. 宝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 宝鸡的气候特点。

3. 宝鸡的历史文化背景。

教学难点:1. 历史文化背景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地理概念与实际地理环境的联系。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宝鸡地图和相关图片。

3. 宝鸡的历史文化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宝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景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宝鸡在哪个省份?它有什么特点?探索宝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1. 展示宝鸡的地理位置,介绍宝鸡所在的省份和周边城市。

2. 利用地图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宝鸡的地形地貌特点,如山脉、河流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宝鸡的地形地貌对它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了解宝鸡的气候特点:1. 展示宝鸡的气候图表,让学生观察宝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宝鸡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的农业和生活有什么影响?探索宝鸡的历史文化背景:1. 介绍宝鸡的历史文化背景,如秦始皇陵、法门寺等。

2.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历史文化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简短的介绍。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总结:1. 总结宝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宝鸡的特点对当地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宝鸡的其他方面,如经济发展、人文地理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宝鸡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对所选历史文化景点的研究深度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写作任务,检验学生对宝鸡地理和历史文化的理解程度。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第一章:宝鸡的自然风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宝鸡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宝鸡的气候类型及特点3. 宝鸡的地形地貌特征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宝鸡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宝鸡的自然美景。

2. 视频播放:播放宝鸡自然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宝鸡的自然景观。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自然风光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第二章:宝鸡的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古代文明、历史遗迹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宝鸡的古代文明2. 宝鸡的历史遗迹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宝鸡的历史文化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宝鸡的历史氛围。

2. 故事讲解:讲解宝鸡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宝鸡的历史变迁。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历史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章:宝鸡的民俗风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民俗风情,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2.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内容:1. 宝鸡的传统节日2. 宝鸡的民间艺术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宝鸡的民俗风情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宝鸡的民俗特色。

2. 视频播放:播放宝鸡民俗风情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宝鸡的民俗文化。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民俗风情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第四章:宝鸡的现代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现代发展成果,如城市建设、经济产业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宝鸡的城市建设2. 宝鸡的经济产业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宝鸡的现代发展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宝鸡的发展变化。

2. 视频播放:播放宝鸡现代发展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宝鸡的发展成果。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现代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四年级美丽宝鸡教案

四年级美丽宝鸡教案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宝鸡市的了解和认知。

2.通过学习美丽宝鸡的特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通过参观和实地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4.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5.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培养学生对美丽宝鸡的认知和了解。

2.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宝鸡旅游地图、抽查卡片、实地参观安排。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宝鸡市的美丽风景和历史文化。

2.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表达对宝鸡市的了解和认知。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介绍宝鸡市的地理位置、旅游景点和历史文化。

2.引导学生了解宝鸡市的特色和知名景点,如法门寺、陈仓遗址、太白山等。

三、实地参观(40分钟)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重要景点,如法门寺、陈仓遗址等。

2.学生在参观过程中,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体验美丽宝鸡的风景和历史文化。

四、小结(15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体验的感受。

2.学生展示自己在参观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和写下的心得。

五、延伸拓展(30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织相关活动,如模拟旅游、绘制宝鸡景点地图等。

2.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加深对美丽宝鸡的认识和了解。

六、结束语(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2.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展望。

板书设计:美丽宝鸡1.地理位置:陕西省宝鸡市2.知名景点:法门寺、陈仓遗址、太白山等3.历史文化: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

教后反思:通过本次教案的实施,学生对美丽宝鸡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了解。

实地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了美丽宝鸡的风景和历史文化,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积极互动,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同时,在延伸拓展环节,通过活动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美丽宝鸡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美丽宝鸡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美丽宝鸡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每个科任老师都应该制定好教学计划来安排教学工作,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美丽宝鸡数学教学计划(一)上学期的复习教学,是整合升华学科知识、培养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环节。

复习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成功与否。

为保障毕业班复习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奠定今年中考胜利的基础,结合本年毕业班工作实际,对初三复习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

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并根据实际情况,计划完成九年级上册新授课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

另一方面是相当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3课时)本章的主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方程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本章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为二次函数的学习作好准备.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在本章得到进一步渗透和巩固。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12课时)本章是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次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既是其他学科研究时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本章所提及的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

一年级美丽宝鸡教案5-8

一年级美丽宝鸡教案5-8

一年级美丽宝鸡教案5-8第一篇:一年级美丽宝鸡教案5-8第五课:麟游豆香教学目标:1、了解麟游的概况。

2、通过学习,了解麟游的豆制品。

3、认识自己吃过的豆类和豆制品。

教学重点:了解麟游的概况,体会麟游丰富的豆制品。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各种豆类,教案、课件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麟游的概况。

2、了解各种豆制品。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各种豆类。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麟游是出产杂豆的好地方,豆类作物也是麟游人钟爱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豆子做成的美食更让人久吃不腻。

麟游杂豆不仅有着很好的食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它为当地人民过上辛福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新授。

1、发现宝鸡:看图了解麟游县的地理位置,气候,物产等,并阅读文本深入了解。

2、说一说自己吃过的豆制品。

凤翔豆花泡馍、豆浆、豆腐、豆腐皮、豆腐脑、豆干………。

3、常吃豆制品的好处。

富含蛋白质,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便秘、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美容养颜等。

四、小组交流说一说你们家是经常吃的豆制品,你自己参与或家里制作过的豆制品怎样做的?五、总结教学。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麟游的概况。

2、认识各种豆类。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各种豆类。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同学们,这是一首关于豆子的美丽诗句,作者借描述豆子来抒发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其实红豆在我们宝鸡也有生产,其他的豆类还有我们常见的绿豆、黄豆、花豆等。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麟游的特产-----杂豆。

三、新授。

1、发现宝鸡:看图了解麟游县杂豆,阅读文本深入了解为什么麟游被称为“名贵杂豆之乡”。

2、看图及实物认识各种麟游杂豆。

绿豆。

可用来做绿豆汤,是夏季家庭常备的解暑食品;还有绿豆糕,是一种美味的糕点。

芸豆。

根据表皮颜色可分为红芸豆、白芸豆、黑芸豆等。

除食用价值较高外,药用价值也较高,有理气、补肾、健胃等作用。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宝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宝鸡的自然风光:秦岭、太白山、法门寺等地。

2. 宝鸡的历史文化:青铜器、周文化、佛教文化等。

3. 宝鸡的经济发展:工业、农业、旅游业等。

4. 宝鸡的民俗风情:社火、剪纸、凤翔泥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宝鸡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视频播放:播放宝鸡的宣传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宝鸡的发展变化。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课堂讲解:结合图片、视频和小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宝鸡的地理位置和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展示图片:展示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宝鸡的魅力。

3. 播放视频:播放宝鸡的宣传片,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宝鸡的发展变化。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课堂讲解:结合图片、视频和小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6. 总结课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宝鸡的了解和认同。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宝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地域认同感。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宝鸡自然风光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宝鸡的美丽景色。

【美丽宝鸡教案】

【美丽宝鸡教案】

三年级下册【美丽宝鸡】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作为炎帝故里,中华名族的发源地宝鸡。

刚刚完成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可谓山川秀美,人杰地灵!通过乡土教材《美丽宝鸡》的实践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家乡的热情;探索宝鸡的人文故事;从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四个班的地方课程教学,通过《美丽宝鸡》的学习,学生了解美丽富饶的地方,感受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教学目标:1、掌握宝鸡主要的江、河、湖、海的名称,了解所在地的主要河流,调查该河的今昔情况,感受家乡的水美。

2、认识家乡的特点、认识家乡是一个山水秀美,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的地方。

3、了解宝鸡人的血缘、地缘和人缘等关系,以及人们对寿命、儿女、财富和地位等态度,调查泸州人的就业观念,职业特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为今后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4、了解宝鸡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基础设施的根本改善,宝鸡城市的现状与前景,城市的集聚功能和文明辐射程度的提高,构想宝鸡的未来,做文明的现代化宝鸡人。

5、了解宝鸡的风俗民情、文物古迹、宝鸡的地方特色和民间艺术。

四、教学措施:1、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时空。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根据三年级孩子的特点出发,创设各种活泼生动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去了解家乡的状况。

2、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

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强调从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强调学习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地方课程可与国家课程结合使用,相互渗透;也可单独开设。

主要运用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参观访问、讨论、制作、调查、社区活动、专题研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教学进度:第一、二周:···································山水聚精华第三、四周:·······································春季识花第五、六周:·······································家乡风俗第七、八周:·································走进蔬菜化分类第九、十周:··································吹箫引凤美名扬第十一、十二周:································寻找宝鸡绿色第十三、十四周:····························艺术中的自然之美第十五、十六周:··························幸福宝鸡,休闲生活编号: 1 科目美丽宝鸡课题山水聚精华主备白芳兰课型活动课应用班班通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通过查阅资料、采访调查等活动发现宝鸡秀丽的山水资源,探寻宝鸡名山大川之间的历史故事;感受人杰地灵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

初中美丽宝鸡教案

初中美丽宝鸡教案

初中美丽宝鸡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地理、历史、文化等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的内涵。

2.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宝鸡的宣传短片,让学生对宝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宝鸡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美丽宝鸡》。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

2.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PPT上的填空题和选择题。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根据PPT内容,讲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的内涵。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2. 学生通过讨论,培养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如何更好地热爱家乡、保护环境。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宝鸡的作文,可以是描述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也可以是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对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风貌有了全面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小学六年级美丽宝鸡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美丽宝鸡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美丽宝鸡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托本土教育资源,强化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习目标
《美丽宝鸡》从宝鸡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人文风情等方面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态概念,感悟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欣赏能力、利用工具能力、参与生活能力、思考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赞美生活,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安排:每周安排1课时,每学期16课时
周次内容课时
1 .
2 宝鸡文化名片 2
3. 4 宝鸡面皮 2
5. 6 辨认药用植物 2
7 .8 大山之子杨文洲 2
9 .10 行在宝鸡识方向 2
11 .12 宝鸡建筑的传统元素 2
13 .14 跨装的艺术 2
15 .16 幸福宝鸡、社会保障 2。

五年级美丽宝鸡下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美丽宝鸡下册教学计划
三、新授。
1.发现宝鸡:看图了解宝鸡的位置,并阅读文本深入了解。
2.学习课文。
(1)提问:宝鸡市的市花是什么?生长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提问:宝鸡市的市树是什么?生长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3.感受市树、市花
(1)、阅读文本,了解市花、市树。
(2)、看市树、市花的图片。
(3)、谈谈自己对市树、市花的印象。
四、总结教学。教后反思Biblioteka 课题市树市花衬宝鸡
班级
授课老师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宝鸡的市树、市花是什么。
2.了解白皮松、西府海棠的生长特点。
3.知道白皮松、西府海棠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了解白皮松、西府海棠的生长过程及习性
教具准备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市树市花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我国许多城市都有市树市花,它们的存在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了城市旅游文化的发展,为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和谐、全面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那么。我们宝鸡的市树、市花分别是什么呢?为什么确立它们是市树、市花?
(一)西府海棠
1、有“花中神仙”“花贵妃”之称。
2、品种有:西府海滨、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
3、特点:枝干、叶子、花朵、果实等在不同时期的外形特征也有不同。
4、花期:4、5月份。
5、果实:海棠果。
6、价值:观赏、净化、育种、做成家具、营养品、保健作用。
(二)白皮松:
1、誉为“美男子”。
2、悠久的历史。
3、价值:绿化、美化、吸收灰尘、净化空气。
五、观看视频,感受市树、市花。
1、出示图片,你认识这些植物吗?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小组讨论,班内汇报交流。

六年级下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下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下册美丽宝鸡教案第一章:宝鸡的自然风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宝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宝鸡的自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三、教学难点:宝鸡的自然风光特点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宝鸡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宝鸡的自然美景。

2. 新课导入:介绍宝鸡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3. 知识讲解:讲解宝鸡的自然资源种类和特点。

4. 实例分析:分析宝鸡的自然风光景点,如太白山、法门寺等。

5. 课堂小结: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宝鸡自然风光的信息,进行分享。

第二章:宝鸡的历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历史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

2. 使学生认识到宝鸡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宝鸡的历史背景、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底蕴。

三、教学难点:宝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宝鸡的历史文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宝鸡的文化底蕴。

2. 新课导入:介绍宝鸡的历史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

3. 知识讲解:讲解宝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凤翔剪纸、宝鸡社火等。

4. 实例分析:分析宝鸡的历史文化遗址,如法门寺、炎帝陵等。

5. 课堂小结:强调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宝鸡历史文化的信息,进行分享。

第三章:宝鸡的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经济发展概况和产业结构。

2. 使学生认识到宝鸡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经济发展、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宝鸡的经济发展概况、产业结构和地区地位。

六年级下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下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下册美丽宝鸡教案第一课宝鸡“文化名片”教学目标:了解宝鸡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学生保护和传承祖国优秀文化。

教学重难点:了解宝鸡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A部分一、谈话引入:什么是名片?说说你知道的名片。

宝鸡还有一张名片,是宝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找到宝鸡:1、自读课本,了解宝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小组交流。

3.小结:西山吊谷——省级了解宝鸡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眉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仓的传统制银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感受美丽:国家级非遗项目:1.西秦刺绣a、告诉我你看到的刺绣。

b.课件展示刺绣作品,学生欣赏。

c.介绍刺绣的制作过程。

2.眉县眉户:a、在梅县播放梅湖剧《香包》,供学生欣赏。

b、跟我说说你知道的其他美剧吧?四、小结:宝鸡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产品被誉为“民间工艺美术之乡”。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展示了宝鸡民间艺术家非凡的智慧、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成为宝鸡市精美的“文化名片”,极大地提升了宝鸡市的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作业:收集宝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或资料。

B部分一、展示、交流和收集宝鸡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或材料。

11.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并告诉他们你在哪里收集的?2.课堂交流与展示。

2、感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美:1.千阳八打棍a、播放表演场景,让学生感受。

b、告诉我你的感受。

2.岐山转鼓a、播放表演场景,让学生感受。

b、告诉我你的感受。

3.西山雕鼓a.播放演出场景,学生感受表演风格。

b.说说你的感受。

4.陈沧江马查辉音乐a.了解陈仓姜马察回音乐的演奏形式:坐乐和行乐。

b.认识姜马察回音乐的演奏乐器。

c.倾听姜马察回音乐的演奏。

5.凤翔罩金漆器制作技艺a、了解凤翔面具的金漆器,欣赏漆器工艺。

b、观看金漆工艺品的制作。

6.龙仙灯笼制作技巧a.欣赏各式花灯,说说你的感受。

七年级美丽宝鸡第一课教案

七年级美丽宝鸡第一课教案

七年级美丽宝鸡第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宝鸡的特色景点和文化遗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宝鸡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三、教学准备
宝鸡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来了解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猜猜是哪里呀?
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给点提示,是咱们陕西省的一个城市哦。

生:西安?
师:不对不对,再猜。

生:那是哪里呀?
师:是宝鸡呀!
师:那同学们知道宝鸡在哪里吗?
生:不太清楚。

师:宝鸡在咱们陕西关中西部。

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宝鸡有什么特别的呀?
生:想!
师:宝鸡可是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呢,比如太白山,那景色可美啦。

还有法门寺,非常有名。

生:哇,好想去看看。

师:还有呢,宝鸡的美食也不少,像臊子面,大家有吃过吗?
生:吃过,很好吃。

师:对呀,这就是咱们宝鸡的特色之一。

那大家觉得宝鸡美不美呀?
生:美!
师:那我们要怎么去爱护这么美的宝鸡呢?
生:不乱扔垃圾。

生:保护那些景点。

师:说得非常好,大家都要从自己做起,爱护我们美丽的宝鸡。

五、教学反思
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但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宝鸡方面,可以更加深入地展开讨论,让学生有更多的想法和行动。

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引导。

三年级下册-美丽宝鸡教案

三年级下册-美丽宝鸡教案

第一课山水聚精华教学目标:1、了解宝鸡丰富的山水资源;2、通过学习宝鸡的山川地貌,感受动人历史故事;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宝鸡山水,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知道宝鸡的山水景观教学难点:讲述家乡动人的历史故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导语:宝鸡是关中平原一处地跨秦岭南北、占尽北雄南秀的上水名地。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宝鸡秀美的山水风景,倾听烙印在宝鸡名山大川之间的历史故事吧。

2、学生发言交流。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畅所欲言1、自学课本1-8页,感受宝鸡的名山风景;倾听动人故事。

2、小组自主讨论学习:A、宝鸡十大名山分别指的是什么?B、它们都发生了那些动人的故事?C、发现身边的好山好水?3、各组派代表发言。

4、师生共同归纳梳理发言。

三、小结:天台山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辉映,流传着许多古老而美丽的传说;鸡峰山奇景甚多,处处可见陡崖峭壁、云绕峰腰的奇美景观;鳌山自古集高、雄、险、奇于一身,汇灵、秀、幽、美于一体。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回忆导入:1、宝鸡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辉映,2、“山因水而活,水得山魅力〞,宝鸡因山水而美丽。

二、感受美丽:1、师生共同总结:秀丽的山水风光赋予宝鸡独特的文化内涵,让宝鸡城市充满活力与灵气。

2、确定河流正源的标准有哪些?3、你附近有哪些河流?你知道他们的流经区域吗?阅读课本第 9---14 页,寻找答案。

三、自主发现:运用学习的宝鸡名山方法,小组共同学习宝鸡河流局部。

具体方法:1、阅读课本。

2、围绕问题小组讨论。

世界十大长河是那些?他们全长是多少?发源地在哪里?3、完成相关练习。

4、各组派代表发言。

四、总结全文。

第二课春季识花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图片资料、观看花卉视频、采访调查花卉价值等活动提升学生美感:指导学生了解花卉品种、花开季节、花卉特点、花卉价值、明确宝鸡市花市树、激发学生爱美审美兴趣,提高审美素质。

课前准备:图片资料,花卉视频第一课时导入:春天,唤醒了迎春花,叫醒了海業花,果园里的杏花,桃花、梨花相继开放玉兰、牡丹、楼花、月季也不甘落后,真是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好热闹,让我们踩着春的节奏一起去赏花吧1、发现宝鸡1]春天的宝鸡,简直是也的海洋。

五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现代化建设,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自然风光:宝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山脉河流、动植物资源等。

2.历史文化:宝鸡的历史沿革、著名人物、文化遗产、传统节日等。

3.民俗风情:宝鸡的民间艺术、风味美食、土特产、民居建筑等。

4.现代化建设:宝鸡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交通设施、科技创新等。

三、教学安排1.第一单元:自然风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宝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山脉河流、动植物资源等。

教学活动:(1)观看宝鸡自然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环境。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宝鸡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2.第二单元:历史文化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宝鸡的历史沿革、著名人物、文化遗产、传统节日等。

教学活动:(1)讲述宝鸡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宝鸡的历史文化底蕴。

(2)分组探究,让学生搜集有关宝鸡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料。

(3)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宝鸡历史文化。

3.第三单元:民俗风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宝鸡的民间艺术、风味美食、土特产、民居建筑等。

教学活动:(1)展示宝鸡的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宝鸡的民间文化。

(2)品尝宝鸡的风味美食,让学生感受家乡的饮食文化。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宝鸡民俗风情的认识。

4.第四单元:现代化建设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宝鸡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交通设施、科技创新等。

教学活动:(1)观看宝鸡现代化建设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宝鸡的发展变化。

(2)分组调查,让学生了解宝鸡的交通设施和科技创新成果。

(3)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宝鸡现代化建设情况。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现代化建设的了解程度。

2.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美丽宝鸡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地处农村,知道的事情也比较少,对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也知道的少,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去了解知道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针对各学段学生认知能力特点选定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发现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能力,形成保护生态的意识,养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托本土教育资源,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态概念,感悟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欣赏能力、利用工具能力、参与生活能力、思考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赞美生活,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措施:
看电视、看图片、播放光盘、简介宝鸡人文历史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安排:
每周安排1课时,本学期16课时。

第1、2周宝鸡的地理标志产品
第3、4周艺术作品的色彩
第5、6周农业技术惠万家
第7、8周宝鸡大地百花开
第9、10周走进宝鸡博物馆
第11、12周探寻周人足迹
第13、14周滔滔渭水展新颜
第15、16周新老照片看变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