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卢西安·弗洛伊德绘画中笔触肌理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卢西安·弗洛伊德绘画中笔触肌理的运用

作者:费滨洋

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11期

摘要:在我国的油画教学与实践中,具象写实类型仍占主导地位,当今中国的写实油画家数量全球居冠。卢西安·弗洛伊德在其中是当今国际公认的杰出代表。本文以弗洛伊德为个案,从写实油画的基本语言要素之一——笔触肌理入手,分析弗氏对其所做的研究及取得的成果,以期得到油画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笔触肌理;卢西安·弗洛伊德;绘画风格;演变

一、笔触肌理作为绘画的重要语言因素之一

笔触和肌理即画者通过手中的笔触碰画面而留下的痕迹。笔的不同形制,颜料干湿不一的状态,画布纹理的走向与粗细是影响油画中笔触形态的因素。但更为关键的其实是画家本人的感受,他情感决定这画面笔触的大小、形状、走向与疏密。画笔触摸画布,凝结在画面的笔触反馈给画者以作调整。笔触是画家手、心、眼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存在于画面表层的物质形态,是一种可视可触的质感。油画中的肌理是指画家用不同的工具与手段在画布上留存的物理状态,尽管它的面貌千变万化,但无非是密集程度与起伏程度的差别。

笔触是画笔的运动轨迹,它凝固在不变的物质形态中,作为一个视觉印记见证笔触背后画家的所思所想。笔触是产生画面肌理的有效手段,在运笔时,我们可以在画布上点戳、勾勒、摆、揉、轻扫、拍打、堆砌,这些不同的动作会产生各异的笔触。画笔的不同形制、颜料的干湿程度和笔法令笔触肌理的效果千变万化,当但归结起来无非是厚薄与密度的差别,而肌理决定着作品表面的平整程度,它决定着光线的反射情况,因此笔触肌理的走向还起着引导观众的视线的作用。

二、弗洛伊德绘画面貌的变化

弗洛伊德一生都没有远离过具象绘画,在其童年阶段,“家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走进了对“梦境”的探索。在保持对超现实主题的兴趣同时,北欧式的严谨却在其21岁时才开始出现在他的画面上,从中可以看出丢勒、荷尔拜因等人对他的影响。

弗洛依德早期绘画的画面物体边缘的浅浮雕式处理手法明显化。26岁时,受到英国本土的画家Stanley Spencer的影响,人物面部部分区域保留画布的冷灰底色,这种本来不应该出现在皮肤上的颜色给画面带来更冷峻的感受。

从28岁开始,弗洛依德小心翼翼的尝试以硬毛画笔以细小的笔触从局部入手完成画面。但可以看出,他还不太确定要不要摒弃以往以软毛笔描绘的精致效果。因为他一直在这两种画法中犹疑。一直到35岁,弗洛依德才做出明确取舍,改用猪鬃笔缓慢有力地落笔,以求得画面上均匀分布的清晰丝状笔痕。培根自由奔放的画风给了他相当大的信心。

此后弗洛依德的主题没有出现过多的改变,最为明显的是用笔愈来愈粗放,画面厚薄有致。到了晚年的最后十几年,他厚涂的颜料甚至超过了实际描绘的需要,挤压出颗粒状的疙瘩,使画面出现夺目的跳跃感。

许多大画家晚年渐入化境,且因为视力的衰退,不再作过于精细的刻画,弗洛伊德也是如此,不过整体而言,他的画风属于工细严谨的一类,晚年略微的放松是画面出现适度的抽象性,因而更为生动,将细节的表现力与颜料性能以及画面形式结合的更为完美。

三、弗洛伊德对笔触肌理进行探索的手段——写生

弗洛伊德在创作的时候极其专注,对外界条件的要求也很严格。马丁·盖福特曾为弗洛伊德做过模特,他提到:弗洛伊德为确保描绘的对象与环境不变,会用粉笔在地板上画出模特坐的椅子四条腿的具体位置,保证观察的角度与距离相同,顶部灯光打在模特身上的角度和亮度也相同。可见弗洛伊德对细节的苛求,写生于他,称为一种“仪式”也不为过。

除却青少年时期超现实风格的作品外,弗洛伊德此后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秉承西方绘画自古以来的传统——写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唐基珂德式的大师。“且不论弗洛伊德作品深刻的现代性,仅仅考察他的工作伦理——包括这伦理的持久与强度——倘若不是写生,他的绘画世界是不能成立的。而弗洛伊德的每件作品犹如写生的仪式,在欧洲写生绘画全面退场的时代,他赋予这古老仪式从未有过的使徒精神。”

画家从中年开始把调色盘上的废颜料刮下来堆积在画室的墙面上,颜料本身黄灰的色相令这废颜料堆呈现出辉煌的金色调,堆满一片又一片的墙面,而被系在画家的腰间用以添笔的白布也被用废了一匹又一匹。他中年以后的作品都是在画室里完成的,几乎与外界隔绝开来,一个人长达数十年地面对这个狭小的空间是难以想象的,他的生活单一到了极点,这对一个人的意志真是一种摧残。这种狭窄也是由于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倾向造就的,每个人只能在狭小的范围里施展才华,追求极致,达到无以复加的深度。弗洛伊德画中深刻的精神强度绝对触动了人类的某种精神同构,是太多的绘画作品在他的强度面前沦为趣味的装饰品。不受外界影响,数十年如一,绘画与他的生活完全地融合在一起,他以自己的方式活着,这是相当了不起的。上身赤膊,全程站立,弗洛伊德像一个战士在坚守传统的阵地。弗洛伊德呈献给我们的艺术是一座凸显绘画的奢侈与骄傲的丰碑。

在西方纷繁多样的当代艺术样式中,绘画早已式微,长期处于边缘状态。弗洛伊德全然不顾上世纪在西方艺坛的风云变幻,坚守内心对具象绘画的信念,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地以写生的方式完成作品,他的“一意孤行”值得我们深思。

弗洛伊德坚守自己内心的感受,让绘画的技法服从精神的表达,以惊人的毅力终生进行探索,最终为奄奄一息的写实油画艺术开拓新的领域,鼓舞、启发着后人。

弗洛伊德卓绝的艺术成就给当代的写实油画家们注射了一剂强心针,我们应该像他那样以坚定的意志,坚持在中国油画民族化、本土化的道路上不懈地探索,在具象绘画尚属主流的语境中,与其激进地与传统势不两立,我们不如尽力发掘传统中的资源,与其进行对话,这才是形成区分于西方油画、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中国油画的不二法门。

参考文献:

[1]韩洪伟.油画笔触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孙尧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3]诸迪.卢西恩·弗洛伊德的油画技法——《大室内景,W·9》[J].世界美术,1990(03):54-55+31-69.

[4]刘成杰,张平,李文达.弗洛伊德画风[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

[5]戴希斌,靳保平.细语泰晤士河畔——吕希安·弗洛伊德访谈记[J].西北美术,1996(01):50-51.

[6]布鲁斯·伯纳德.卢西安·弗洛伊德[M].吴梦译大不列颠艺术联合会.1996

作者简介:

费宾洋(1987—),男,汉族,贵州六盘水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