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解读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解读《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是我国在建筑抗震领域的重要标准之一,它对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了详细的要求。
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则是对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进行了规范和解读。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的一些重要内容和要点。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明确了抗震加固的目标和原则。
其目标是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减小地震灾害对建筑造成的损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固原则主要包括结构合理性原则、抗震设防韧性原则、抗震等级与加固强度匹配原则等。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对建筑抗震加固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详细解读。
包括结构整体加固、局部加固、增加承载力、提供耗能等。
结构整体加固主要包括加固形式、加固材料和施工方法的要求;局部加固主要考虑局部破坏、疲劳和缺陷等问题的加固方法;增加承载力主要包括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提供耗能主要是通过安装耗能器具来吸收地震能量。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还对加固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给出了具体的规定。
加固设计要求考虑到原结构现状、加固材料的性能、加固方法的适用性等因素;施工要求包括施工工艺、加固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质量控制等;验收要求包括加固效果评估、加固技术指标检测等。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还对监测与维护进行了要求。
监测要求包括预测、观测和数据分析;维护要求包括日常维护、抗震加固后的维护等。
同时还提出了经济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从经济角度对建筑抗震加固措施进行了评估。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为我国建筑抗震工程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规范,确保了建筑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实施,同时也需要与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抗震效果。
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抗震加固技术规程是指在现有建筑物或结构物中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震加固设计要求:包括对建筑物或结构物的抗震性能要求、加固方案的选择和设计方法等。
2. 加固材料和构件:包括加固所使用的材料和构件的品种、性能要求、施工方法和验收标准等。
3. 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包括加固施工的工艺流程、施工组织、施工工具和设备的选用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保证等。
4. 加固验收标准:包括对加固工程的验收方法和标准,包括结构性能的检验、材料和构件的质量检验、工程质量的评定等。
5. 加固施工的监督和管理:包括对加固施工过程的监督、检验和验收的管理要求,以及加固工程的档案管理和维护要求等。
6. 抗震加固工程的监测和评估:包括对已加固建筑物或结构物的抗震性能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方法和标准,以及对加固效果的评价和改进的措施等。
抗震加固技术规程是保障建筑物或结构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
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文件,对于加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抗震加固技术规程pdf
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抗震加固技术规程是指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
这些规程通常包括加固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指导建筑抗震加固工作的实施。
在中国,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加固设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型式、抗震设防标准等因素,确定加固方案,包括整体房屋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
2.加固方法:选择适合的加固方法,如碳纤维布加固、钢板加固、预应力加固等,并确保施工方便,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结构布置和连接构造:加固后的结构布局应有利于消除不利抗震的因素,改善结构体系,提高整体抗震性能。
4.施工技术:明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包括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质量验收等。
5.验收标准: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确保加固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6.维护和监测:规定加固后的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要求,以及必要的监测措施,以评估加固效果和结构健康状况。
7.安全性和耐久性:确保加固措施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满足长期使用要求。
8.强制性条文:某些规程中会明确指出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以确保关键环节的质量和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抗震加固技术规程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标准的更新而不断修订。
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最新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并依据具体工程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细致的设计和施工。
国内外抗震加固新技术的比较与应用
国内外抗震加固新技术的比较与应用【摘要】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抗震加固新技术进行比较与应用的研究。
在本文介绍了背景情况,探讨了研究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在分别分析了国内抗震加固新技术和国外抗震加固新技术的现状,比较了二者的特点,并给出了国内外抗震加固新技术的应用案例。
文章还探讨了国内外抗震加固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文章对国内外抗震加固新技术的比较与应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总结了研究的实践意义。
该研究对于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抗震加固、新技术、国内外比较、应用案例、发展趋势、未来方向、总结展望、实践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抗震加固是指对建筑结构进行改造,增强其抗震能力,以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如中国、日本等地区,抗震工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背景介绍部分将重点介绍抗震加固的背景和现状,探讨抗震加固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各国在抗震加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成果。
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在不断探索和研发新的抗震加固技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通过对抗震加固新技术的比较与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国在抗震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为我国的抗震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重点探讨国内外抗震加固新技术的现状、比较与应用,分析其发展趋势,以期为提升我国抗震工程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抗震加固技术是防灾减灾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给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研究抗震加固新技术,对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国内外抗震加固新技术的比较和应用成为了抗震减灾领域的热点问题。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6年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内容包括: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混凝土技术、钢筋及预应力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技术、钢结构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技术、绿色施工技术、防水技术、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信息化应用技术。
一、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1.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1.4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1.5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1.6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1.7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1.8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1.9逆作法施工技术※※※※※※1.10爆破挤淤法技术1.11高边坡防护技术1.12非开挖埋管技术1.13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1.14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1.15智能化气压沉箱施工技术1.16双聚能预裂与光面爆破综合技术二、混凝土技术2.1高耐久性混凝土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2.3自密实混凝土技术2.4轻骨料混凝土2.5纤维混凝土2.6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2.7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2.8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三、钢筋及预应力技术3.1高强钢筋应用技术3.2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3.3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3.4无粘结预应力技术3.5有粘结预应力技术3.6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3.7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3.8钢筋机械锚固技术四、模板及脚手架技术4.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4.2钢(铝)框胶合板模板技术4.3塑料模板技术4.4组拼式大模板技术4.5早拆模板施工技术4.6液压爬升模板技术4.7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4.8贮仓筒壁滑模托带仓顶空间钢结构整安装施工技术4.9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4.10盘销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4.11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4.12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4.13预制箱梁模板技术4.14挂篮悬臂施工技术4.15隧道模板台车技术4.16移动模架造桥技术五、钢结构技术5.1深化设计技术5.2厚钢板焊接技术5.3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5.4钢结构与大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技术5.5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5.6住宅钢结构技术5.7高强度钢材应用技术5.8大型复杂膜结构施工技术5.11模块式钢结构框架组装、吊装技术六、机电安装工程技术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6.3变风量空调系统技术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6.5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6.6薄壁不锈钢管道新型连接技术6.7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6.8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6.9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6.10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6.11大型储罐施工技术七、绿色施工技术7.1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7.2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7.3预拌砂浆技术7.4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7.5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7.6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7.7硬泡聚氨酯外墙喷涂保温施工技术7.8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7.9铝合金窗断桥技术7.10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7.11供热计量技术7.12建筑外遮阳技术7.13植生混凝土7.14透水混凝土八、防水技术8.1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8.2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8.3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8.4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8.5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8.6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复合防水施工技术8.7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九、抗震、加固与改造技术9.1消能减震技术9.2建筑隔震技术9.3混凝土构件粘贴碳纤维、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9.4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9.5结构无损拆除技术9.6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拆除技术9.7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9.8结构安全性监测(控)技术9.9开挖爆破监测技术9.10隧道变形远程自动监测系统9.11一机多天线GPS变形监测技术十、信息化应用技术10.1虚拟仿真施工技术10.2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10.3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10.4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10.5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10.6建设项目资源计划管理技术10.7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10.8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技术注:第1、4、6项中※下的子项技术,主要适用于房建外的其他土木领域。
建筑抗震技术措施提升建筑抗灾能力
建筑抗震技术措施提升建筑抗灾能力建筑抗震技术的提升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各种抗震技术措施不断涌现,为建筑物的抗灾能力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抗震技术措施,分析它们的原理和应用情况,以期增强人们对抗震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一、减震措施减震措施是一种通过吸收地震能量,降低建筑物受力的技术手段。
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使用减震器,它能够在地震发生时减小建筑物的振动幅度,减少结构受力。
减震器一般由阻尼器、弹簧等组成,通过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建筑抗震能力。
二、加固措施加固措施是指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常见的加固措施包括钢筋混凝土加固、钢结构加固和剪力墙加固等。
钢筋混凝土加固主要通过在原有结构中添加钢筋混凝土构件或者纤维增强材料,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钢结构加固则是在现有结构中加入一定数量的钢结构,在地震时分担原有结构的受力。
剪力墙加固是指在原有结构中添加剪力墙,增加结构的抗剪刚度,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三、合理布置和设计合理布置和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选址、平面布局和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地震的影响因素,使得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的冲击。
例如,在选址时应避开地震活跃带和滑坡地带,选择地势较为平缓的区域。
在平面布局上,应合理分割建筑物,减小结构的跨度,并且设置合适的出口和疏散通道,以便在地震发生时人员能够顺利撤离。
在结构设计上,应采用抗震设计规范,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纵横向刚度,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
四、监测和预警系统监测和预警系统是一种能够及时监测地震活动并预测地震破坏程度的技术手段。
通过安装地震监测仪器和传感器,可以实时记录地震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和预警。
一旦监测到地震活动,预警系统将通过声光、网络等方式向人们发出警报,提前预警,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行疏散和避险。
综上所述,建筑抗震技术的提升对于提升建筑抗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地震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建筑抗震加固技术成为当前建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介绍建筑抗震加固技术的规程和方法,为建筑施工及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目标1. 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2. 增强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和变位能力,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 保护建筑内部设施和装修,减少破坏和损失。
4. 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抗震加固技术规程1. 结构定位规程根据不同建筑的结构形式和用途,确定抗震加固的定位,明确加固层次和强度要求。
2. 结构评估规程对建筑现有结构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结构材料、承载力、刚度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
利用现代计算方法,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确定是否需要加固。
3. 加固材料和构件选择规程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加固材料和构件。
常用的加固材料包括钢板、钢筋、高强度混凝土等,加固构件包括加强墙体、加固地基等。
4. 加固设计规程根据结构评估结果和加固材料的选择,进行加固设计。
确定加固方案,包括加固构件的位置、数量和尺寸等。
5. 加固施工规程确保加固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加固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承重墙体的保护,避免临时支撑和施工过程中的振动对原有结构的影响。
6. 监测与验收规程在加固施工结束后,进行结构的监测和验收。
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对结构进行长期的变形和震动监测,确保加固效果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四、技术方法和措施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加固方法主要包括加固柱、加固梁、加固墙体等。
加固柱可以采用外包钢管、增加纵向钢筋等方式增加其承载能力。
加固梁主要采取与原有梁相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梁、钢板加固等方式。
加固墙体可使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FRP材料加固等方式。
2. 砖木结构的加固砖木结构的抗震加固主要包括加固墙体和加固框架。
桥梁抗震设防与监测方法
桥梁抗震设防与监测方法桥梁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保障人民出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也是桥梁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因此,桥梁抗震设防与监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桥梁抗震设防是确保桥梁在地震中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的前提。
桥梁设防是桥梁设计的基础,它需要考虑到桥梁所处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地质条件、桥梁结构类型等多方面因素。
一般来说,桥梁设防的目标是在地震中保持桥梁的功能完好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因此,桥梁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桥梁的抗震性能,通过调整桥梁的结构参数、材料选择、构造布局和荷载传递等方法来提高桥梁的整体抗震能力。
其次,桥梁的抗震设防需要进行实地监测和评估。
监测是了解桥梁的抗震性能、判定桥梁是否存在损伤或缺陷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桥梁监测技术包括振动传感器、形变传感器、应力传感器等。
这些监测设备可以记录桥梁在地震中的振动响应、形变以及内力等参数,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桥梁结构在地震中的行为,并评估桥梁的抗震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对桥梁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测,发现潜在的缺陷或损伤,及时采取维修措施,确保桥梁的安全。
然后,桥梁抗震设防的方法是多样的。
常见的方法包括基础处理、加强桥墩和桥台、提高桥梁整体的抗震能力等。
基础处理是指通过改善桥基的地基条件,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从而减小地震对桥梁产生的影响。
加强桥墩和桥台的方法包括加固、加密桥墩和桥台的布置、提高桥墩和桥台的承载力等。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增加桥墩和桥台的抗震能力,来提高桥梁整体的抗震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选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等进一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此外,桥梁抗震设防还需要考虑到桥梁的使用寿命和维修保养。
桥梁的使用寿命决定了其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是否足够,因此,桥梁设计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桥梁的使用寿命,并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工艺等手段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建筑业10项新技术
建筑业10项新技术在当今社会,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一直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为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提高了建筑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建筑业的 10 项新技术。
一、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的稳固至关重要。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通过在灌注桩成桩后,将水泥浆注入桩端和桩侧,有效地提高了桩的承载力,减少了桩的沉降量。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则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桩质量高、无污染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在深基坑支护和地下空间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止水和挡土,保证施工安全。
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和良好的工作性能。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可以在无需振捣的情况下自流平并填充模板,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噪音污染。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等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了建筑物的耐久性。
三、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高强钢筋的应用可以减少钢筋用量,降低工程造价。
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具有连接强度高、施工速度快、质量稳定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
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和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结构和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四、新型模板及脚手架技术铝合金模板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周转次数多等优点,能够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爬升模板技术适用于高层建筑施工,能够随着建筑物的升高自动爬升,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盘扣式脚手架具有搭设速度快、稳定性好、承载力高等优点,已逐渐取代传统的脚手架。
五、钢结构技术钢结构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可以实现对钢结构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通过使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和软件,能够准确地测量钢结构的尺寸和位置,保证安装精度。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建筑物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而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则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因素。
由于建筑物长期使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筑结构可能会发生破损、老化和变形等问题,造成安全隐患。
建筑结构的检测与加固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的方法与技术,帮助读者了解建筑结构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建筑结构检测方法1. 目视检查:目视检查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建筑结构检测方法之一,通过工程技术人员对建筑物进行外观观察,可以初步发现建筑结构的表面裂缝、变形和破损等情况。
目视检查需要结合建筑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建筑结构的明显问题和隐患。
2. 非破坏检测:非破坏检测技术是一种在不破坏被测材料或结构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结构、性能进行测量和评价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非破坏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磁粉探伤、电磁检测、红外热像检测等。
这些方法能够检测建筑物内部的隐蔽缺陷和病害,为建筑结构的安全评估和加固提供依据。
3. 结构监测:结构监测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装置对建筑物结构的受力情况、位移变形、振动响应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录入,了解建筑结构的变化情况。
常见的结构监测技术包括应变计监测、位移传感器监测、振动传感器监测等。
通过结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建筑结构的健康状态,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
1. 加固材料:建筑结构加固的关键是选择适合的加固材料。
目前常用的加固材料包括碳纤维布、玻璃钢、钢材、预应力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耐久性,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2. 加固技术:加固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建筑结构进行强化和补强的工程技术。
常见的加固技术包括粘贴加固、钢筋混凝土包裹加固、局部加固、裂缝注浆加固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3. 结构加固设计:结构加固设计是根据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结合勘察和检测结果,制定合理的加固方案和设计图纸。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是指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检测,并对存在问题的部分进行加固,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以确保加固效果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
一、建筑结构检测方法1. 静载试验:静载试验是对建筑结构进行负荷施加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在建筑物上加重、挠曲等方式对建筑物进行试验,以测量建筑物的变形程度和承载能力。
2. 动力学试验:动力学试验是利用地震、暴雨等外力对建筑物进行试验的方法。
通过对建筑物在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下的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评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3. 结构监测:结构监测是对建筑物结构进行实时监测的方法。
通过在建筑物各个关键位置安装传感器,实时获取建筑物的变形、挠曲、应力等数据,以评估结构的健康状况。
二、建筑结构加固方法1. 钢筋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加固是对现有建筑结构进行补强的常见方法。
可以通过使用钢筋、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等材料,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层加固层,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2. 钢结构加固:钢结构加固是指对建筑物原有结构进行钢结构补充或替代的方法。
通过在原有结构中增加钢柱、钢梁、钢板等材料,提高建筑物的强度和稳定性。
3. 碳纤维加固:碳纤维加固是指使用碳纤维布等材料对建筑物进行加固的方法。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较小的自重和优异的耐久性,可以在不增加结构自重的情况下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4. 预应力加固:预应力加固是通过在建筑物结构中施加预应力,使结构的应力状态得到调整和改善的方法。
预应力加固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减小变形和挠度,并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建筑工程检测方法及加固方法
建筑工程检测方法及加固方法1.监测技术:利用传感器和仪器对建筑物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以获取结构的变形、荷载、振动等信息。
常用的监测技术包括倾斜度监测、位移监测、振动监测等。
2.非破坏检测:通过使用无损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检测、红外线检测等,来评估建筑物内部的结构和材料的状况。
这些方法可以不破坏建筑物表面,快速地检测出潜在的结构问题。
3.断层检测:通过对建筑物的关键部位进行断层检测,如墙体、梁柱等,以发现裂缝、变形等问题。
常用的断层检测方法包括声波检测、雷达探测等。
建筑工程加固方法:1.加固柱:对已经损坏的柱子进行加固,常用的方法有包裹加固(使用钢板包裹柱子)、包膜加固(使用环氧树脂包裹柱子)、钢筋加固(在柱子周围添加钢筋等)等。
2.加固墙体:对墙体进行加固可以提升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
常用的方法有无缝钢管加固(在墙体内部加入无缝钢管)、钢筋网加固(在墙体表面铺设钢筋网)等。
3.钢梁加固:对已经损坏或者不够强度的钢梁进行加固,可以使用补焊、包裹加固(使用钢板包裹钢梁)等方法。
4.基础加固:建筑物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建筑物的重要部分,如果基础存在问题,会对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常用的基础加固方法有混凝土浇筑、加固桩等。
5.梁柱加固:对已经受损的梁柱进行加固,可以使用包裹加固、钢板加固等方法。
此外,使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有效提升柱子的抗震性能。
总之,建筑工程检测方法和加固方法可以有效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稳定。
通过定期检测和正确的加固方式,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综述
Keywords: constru ction industry; 10 new technologies; 2017 edition; building seism icity; structural reinf o rcem ent; building reform ; str u cture m onitoring
删
YA0 Qiu.1ai ,CHANG Le ,ZHANG Li.feng
(1.ChinaAcademy ofBuilding Research,100013,Beijing,China;2.Beij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Existing Building Retrofitting, 100013,Beijing,China;3.National Center for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 ofBuilding Engineering,100013,Beijing,China;4.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Center,Ministry of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100013,Beijing,China)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1 消能减震技术1.1 技术内容消能减震技术是将结构的某些构件设计成消能构件,或在结构的某些部位装设消能装置。
在风或小震作用时,结构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当出现大风或大震作用时,随着结构侧向变形的增大,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率先进入非弹性状态,产生较大阻尼,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或风振能量,使主体结构避免出现明显的非弹性状态,且迅速衰减结构的地震或风振反应(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保护主体结构及构件在强地震或大风中免遭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
消能部件一般由消能器、连接支撑和其他连接构件等组成。
消能部件中的消能器(又称阻尼器)分为速度相关型如粘滞流体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粘滞阻尼墙、粘弹性阻尼墙;位移相关型如金属屈服型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等和其它类型,如调频质量阻尼器(TMD)、调频液体阻尼器(TLD)等。
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的结构体系与传统抗震结构体系相比,具有更高安全性、经济性和技术合理性。
1.2 技术指标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结构方案和建筑使用要求,与采用抗震设计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后确定。
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结构体系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和《建筑消能建筑技术规程》JGJ 297进行,设计安装做法可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振)设计》09SG610-2,其产品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消能阻尼器》JG/T 209的规定。
1.3 适用范围消能减震技术主要应用于多高层建筑,高耸塔架,大跨度桥梁,柔性管道、管线(生命线工程),既有建筑的抗震(或抗风)性能的改善,文物建筑及有纪念意义的建(构)筑物的保护等。
2 建筑隔震技术2.1 技术内容基础隔震系统是通过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一个专门的隔震支座和耗能元件(如铅阻尼器、油阻尼器、钢棒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和滑板支座等),形成刚度很低的柔性底层,称为隔震层。
浅析建筑结构的抗震与检测加固
浅析建筑结构的抗震与检测加固建筑结构的抗震与检测加固是建筑工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与加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抗震的重要性、抗震设计原则、抗震加固技术等方面进行浅析,为大家介绍建筑结构抗震与检测加固的相关知识。
一、建筑结构抗震的重要性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地质灾害,破坏力极大。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不足,就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崩溃,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对于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就需要进行抗震设计和抗震加固。
抗震设计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地震影响因素,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抗震设计参数,使得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整体稳定。
而抗震加固则是指对已经存在的建筑结构进行改造加固,使其在地震作用下达到一定的安全等级。
二、抗震设计原则1. 结构稳定性原则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是抗震设计的首要原则。
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结构的受力体系是否合理、结构材料的强度是否充分以及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是否牢固等因素。
在抗震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保持稳定。
结构抗震性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震动响应,减缓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
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性,可以采取增加结构刚度、提高结构耗能能力、改善结构的非线性行为等措施。
3. 结构位移控制原则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位移是导致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抗震设计中需要控制结构的最大位移,通过合理的刚度设计和减震措施,降低结构的位移响应,减小结构的破坏程度。
三、抗震加固技术1.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但是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破坏。
为了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可以采用粘贴钢板加固、外包钢筋混凝土柱加固、预应力加固等技术,提高结构的耐震性能。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一、概述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是指在既有建筑物结构存在安全隐患或经历过地震后,采取一系列加固措施,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保障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二、加固前的评估
在实施建筑抗震加固技术之前,必须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材料、使用状况、历史地震记录等,以确定加固的必要性和方法。
三、加固技术方法
1. 框架加固
框架加固是最常见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之一,通过在建筑结构中加入钢构件或混凝土加固构件,增加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提高抗震性能。
2. 增加剪力墙
在建筑结构中增加剪力墙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剪力墙通过承受地震作用,将荷载传递到地基,减少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3. 加固基础
对建筑物的基础进行加固也是一项关键的抗震加固技术,包括加大基础尺寸、加固基础承载能力等措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不发生倾覆或沉降。
4. 钢结构加固
采用钢结构加固方法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建筑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在建筑内部或外部布设钢构件,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是一种高效的加固技术。
四、施工实施
在进行建筑抗震加固施工时,必须根据加固设计方案,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并避免对原有建筑造成二次破坏。
五、验收和监测
建筑抗震加固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和监测工作,包括对加固后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加固效果达到设计要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
以上是关于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通过科学的评估、选择合适的加固技术方法、精心施工和有效的监测,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
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害和人员伤亡。
随着地震频发的情况,加固建筑物,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
1. 抗震理论与设计准则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的基础是抗震理论与设计准则。
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一系列准则和规范,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抗震设计准则包括建筑物结构的合理布局、材料的选取、构造形式的设计等。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用途的建筑物,抗震设计准则亦有所不同。
2. 结构加固措施结构加固是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关键措施之一。
常用的结构加固方法包括加固柱体、加固梁端、加固层、加固节点等。
其中,加固柱体可以增加柱体的受力能力,加固梁端可以提高梁的刚度,加固层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加固节点可以增强节点的稳定性。
3. 控制震动的减震技术除了结构加固,减震技术也是抗震加固的一项重要内容。
减震技术主要通过降低震动能量传递到建筑物的方式来减少损害。
常见的减震技术包括减震支座、减震墙、减震框架等。
通过这些减震设施的运用,可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从而保护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的安全。
4. 土壤加固技术土壤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因此,采取土壤加固措施也是重要的一步。
土壤加固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灌浆、加固桩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5. 监测与维护对已经加固的建筑物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同样重要。
只有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建筑物的变形或损坏情况,才能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保证建筑物的长期稳定性。
监测技术包括使用传感器、杆件测力仪等设备来进行实时的监测。
对于长期未使用的建筑物,也需要进行定期巡查以确保安全。
总结: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保人们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通过结构加固、减震技术、土壤加固技术以及监测与维护,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从而保障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
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一、适用范围1、本规程适用于四川省的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活动。
2、对于满足本规程条件的小型建筑,免除抗震鉴定但应加固。
二、定义1、抗震鉴定:指根据要求和规范,对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估、抗震等级确定和安全性报告编制等工作的活动。
2、加固:指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改善建筑抗震能力的活动。
三、抗震鉴定1、抗震鉴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当地政府颁布的文件来开展。
2、抗震鉴定应包括抗震性能评估、抗震等级确定、安全性报告编制以及抗震鉴定报告等内容。
四、加固1、采用有效抗震措施,改善建筑抗震能力是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活动的重点。
2、加固方案、施工图纸和相关设计书、监测施工方法的材料和设备应当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同时应经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施工。
3、在加固施工前,应进行地质勘察,确定建筑实际情况,并根据情况选择抗震加固技术。
4、施工现场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抗震加固,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应按规定进行修正,加固施工技术工艺也需视实际情况而定。
5、施工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检查,确保加固工程质量,检验范围应包括加固物资材料的质量、抗震加固前后建筑的结构变形程度和验收程度等。
五、抗震鉴定和评估机构1、抗震鉴定和评估机构应按四川省工程建设领域管理机构招标要求,满足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服务能力要求。
2、抗震鉴定和评估机构应具备必要的抗震鉴定和评估设备,并具有一定的抗震鉴定和评估经验,不得无任何理由逃避或拒绝抗震鉴定工作和评估任务。
六、企业责任:1、建筑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满足抗震鉴定和加固施工的要求,并承担抗震鉴定和加固施工的后续责任。
2、建筑企业在抗震鉴定和加固施工中应提供准确的数据,并维护抗震鉴定结果的完整和真实性。
3、对于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建筑,企业应及时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以保证公共安全。
七、违规处理1、在任何情况下,建筑企业不得使用伪造或假冒文件参加抗震鉴定和加固活动,以及给人以错误、虚假的证明或者谎称有关情况。
地震后建筑物安全检查及应急加固技术
地震后建筑物安全检查及应急加固技术地震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强烈运动,常常给建筑物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的数量日益增加,地震后的安全检查以及应急加固技术的重要性愈发显著。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理解这一复杂而重要的领域。
地震后建筑物的安全检查在地震发生后,受损建筑物的安全检查是防止次生灾害的重要步骤。
这一过程通常分为几个主要环节。
目视检查目视检查是建筑物安全检查的第一步。
检查人员会着重观察建筑外观,寻找明显的裂缝、变形和倾斜等现象。
这一过程可以快速筛选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
通常,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容易出现表面裂纹,而钢筋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因拉伸和压缩的作用出现变形。
仪器检测除了目视检查,仪器检测也不可或缺。
通过使用专业仪器,例如位移传感器、加速度计等,检查人员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建筑的受损程度。
这些设备能够提供实时数据,从而帮助有关部门做出科学的判断。
详细评估在初步检查之后,针对重点建筑进行详细评估。
通常需要对构件的承载力、材料性能进行多项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包括混凝土强度测定、钢筋锈蚀判断等。
详细评估不仅可以帮助机构了解建筑的安全状况,还能为后续加固提供依据。
应急加固技术在确定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后,需要采取应急加固措施。
应急加固的主要目标在于快速提升建筑的结构稳定性,确保公众安全。
钢筋加固钢筋加固是一种常用的应急加固方式。
对受损的结构进行外加钢筋的包裹,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施工简便、工期短,适应性强。
然而,需在施工前充分评估结构的本身承载能力,以避免额外负担。
碳纤维布加固近年来,碳纤维布加固技术逐渐成为热门选择。
碳纤维布具有高强度、轻重量和优良的耐腐蚀性。
通过把碳纤维布粘贴在寒冷或烈性混凝土表面,可以有效增强结构的抗剪和抗弯能力。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对现有结构几乎无额外影响,非常适合城市高层建筑的应急加固。
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在建筑物的加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9.1 消能减震技术9.1.1 技术内容消能减震技术是将结构的某些构件设计成消能构件,或在结构的某些部位装设消能装置。
在风或小震作用时,结构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当出现大风或大震作用时,随着结构侧向变形的增大,消能构件或消能装置率先进入非弹性状态,产生较大阻尼,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或风振能量,使主体结构避免出现明显的非弹性状态,且迅速衰减结构的地震或风振反应(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保护主体结构及构件在强地震或大风中免遭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
消能部件一般由消能器、连接支撑和其他连接构件等组成。
消能部件中的消能器(又称阻尼器)分为速度相关型如粘滞流体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粘滞阻尼墙、粘弹性阻尼墙;位移相关型如金属屈服型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等和其它类型,如调频质量阻尼器(TMD)、调频液体阻尼器(TLD)等。
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的结构体系与传统抗震结构体系相比,具有更高安全性、经济性和技术合理性。
9.1.2 技术指标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结构方案和建筑使用要求,与采用抗震设计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后确定。
采用消能减震技术结构体系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和《建筑消能建筑技术规程》JGJ 297进行,设计安装做法可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振)设计》09SG610-2,其产品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消能阻尼器》JG/T 209的规定。
9.1.3 适用范围消能减震技术主要应用于多高层建筑,高耸塔架,大跨度桥梁,柔性管道、管线(生命线工程),既有建筑的抗震(或抗风)性能的改善,文物建筑及有纪念意义的建(构)筑物的保护等。
9.1.4 工程案例江苏省宿迁市建设大厦、北京威盛大厦等新建工程,以及北京火车站、北京展览馆、西安长乐苑招商局广场4号楼等加固改造工程。
9.2 建筑隔震技术9.2.1 技术内容基础隔震系统是通过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一个专门的隔震支座和耗能元件(如铅阻尼器、油阻尼器、钢棒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和滑板支座等),形成刚度很低的柔性底层,称为隔震层。
通过隔震层的隔震和耗能元件,使基础和上部结构断开,将建筑物分为上部结构、隔震层和下部结构三部分,延长上部结构的基本周期,从而避开地震的主频带范围,使上部结构与水平地面运动在相当程度上解除了耦连关系,同时利用隔震层的高阻尼特性,消耗输入地震动的能量,使传递到隔震结构上的地震作用进一步减小,提高隔震建筑的安全性。
目前除基础隔震外,人们对层间隔震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多。
隔震技术已经系统化、实用化,它包括摩擦滑移系统、叠层橡胶支座系统、摩擦摆系统等,其中目前工程界最常用的是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系统。
这种隔震系统,性能稳定可靠,采用专门的叠层橡胶支座作为隔震元件,是由一层层的薄钢板和橡胶相互叠置,经过专门的硫化工艺粘合而成,其结构、配方、工艺需要特殊的设计,属于一种橡胶厚制品。
目前常用的橡胶隔震支座有天然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等。
9.2.2 技术指标采用隔震技术后的上部结构地震作用一般可减小3~6倍,地震时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反应以第一振型为主,类似于刚体平动。
其地震反应很小,结构构件和内部设备都不会发生破坏或丧失正常的使用功能,在内部工作和生活的人员不仅不会遭受伤害,也不会感受到强烈的摇晃,强震发生后人员无需疏散,房屋无需修理或仅需一般修理,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甚至避免非结构构件如设备、装修破坏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建筑隔震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结构方案和建筑使用要求,与采用抗震设计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后确定。
采用隔震技术结构体系的计算分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进行,设计安装做法可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结构隔震构造详图》03SG610-1,其产品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 118的规定。
9.2.3 适用范围建筑隔震技术一般应用于重要的建筑,一般指甲、乙类等特别重要的建筑;也可应用于有特殊性使用要求的建筑,传统抗震技术难以达到抗震要求的或有更高抗震要求的某些建筑,也可用于抗震性能不满足要求的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文物建筑及有纪念意义的建(构)筑物的保护等。
9.2.4 工程案例北京三里河七部委联合办公楼、北京地铁复八线、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昆明新机场等。
9.3 结构构件加固技术9.3.1 技术内容结构构件加固技术常用的有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和外包钢加固技术。
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是在被加固构件进行界面处理后,将钢绞线网片敷设于被加固构件的受拉部位,再在其上涂抹聚合物砂浆。
其中钢绞线是受力的主体,在加固后的结构中发挥其高于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聚合物砂浆有良好的渗透性、对氯化物和一般化工品的阻抗性好,粘结强度和密实程度高,一方面可起保护钢绞线网片的作用,另一方面将其粘结在原结构上形成整体,使钢绞线网片与原结构构件变形协调、共同工作,以有效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刚度。
外包钢加固法是在钢筋混凝土梁、柱四周包型钢的一种加固方法,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
湿式外包钢加固法,是在外包型钢与构件之间采用改性环氧树脂化学灌浆等方法进行粘结,以使型钢与原构件能整体共同工作。
干式外包钢加固法的型钢与原构件之间无粘结(有时填以水泥砂浆),不传递结合面剪力,与湿式相比,干式外包钢法施工更方便,但承载力的提高不如湿式外包钢法有效。
9.3.2 技术指标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的材料和设计计算及施工应符合行业标准《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加固技术规程》JGJ 337的要求;外包钢加固的设计计算和胶粘剂的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和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的规定,关于钢材、焊缝设计及其施工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规定。
9.3.3 适用范围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适用于砌体结构砖墙、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柱和节点的加固。
外包钢加固技术适用于需要提高截面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的加固。
9.3.4 工程案例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与外包钢加固技术已在北京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工人体育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厦门特区纪念馆等加固改造工程中应用。
9.4 建筑移位技术9.4.1 技术内容建筑物移位技术是指在保持房屋建筑与结构整体性和可用性不变的前提下,将其从原址移到新址的既有建筑保护技术。
建筑物移位具有技术要求高、工程风险大的特点。
建筑物移位包括以下技术环节:新址基础施工、移位基础与轨道布设、结构托换与安装行走机构、牵引设备与系统控制、建筑物移位施工、新址基础上就位连接。
其中结构托换是指对整体结构或部分结构进行合理改造,改变荷载传力路径的工程技术,通过结构托换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为安装行走机构创造条件;移位轨道及牵引系统控制是指移位过程中轨道设计及牵引系统的实施,通过液压系统施加动力后驱动结构在移位轨道上行走;就位连接是指建筑物移到指定位置后原建筑与新基础连接成为整体,其中可靠的连接处理是保证建筑物在新址基础上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
9.4.2 技术指标采用建筑移位技术的结构设计可依据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9及《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改造技术规范》CECS225进行,变形监测做法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执行。
9.4.3 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或历史价值的既有建(构)物的整体移位,对于这些既有建(构)物因规划调整、小区平面布置改变等原因,需整体从原址移位到附近新址,其移位方式包括平移、旋转及局部顶升。
可考虑进行移位的建(构)筑物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其层数为多层,其结构形式可包括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钢结构等;其他构筑物;古建筑、历史建筑与特殊建筑。
9.4.4 工程案例厦门市人民检察院综合楼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移工程、泉州佳丽彩印厂专家楼平移工程、北京英国大使馆(国家一级文物)整体平移工程、济南宏济堂历史建筑整体移位工程等。
9.5 结构无损性拆除技术9.5.1 技术内容无损性拆除技术主要包括金刚石无损钻切技术和水力破除技术,这两种技术对结构产生的扰动小,对保留结构基本无冲击,不损坏保留结构的性能状态,同时它具有低噪声、轻污染、效率高的特点。
主要用于既有建(构)物结构改造时部分结构与构件的无损性拆除。
(1)金刚石无损钻切技术利用金刚石工具包括金刚石绳锯、金刚石圆盘锯、金刚石薄壁钻等,通过其对既有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锯切、切削与钻孔形成切割面,将结构需切割拆除的部分与保留的结构分离,满足保留既有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技术要求。
(2)水力破除技术水力破除技术是采用高速水射流来破除混凝土的静力铣刨技术。
混凝土是多孔材料且抗拉强度相对较低,高速水射流穿透混凝土孔隙时产生内压,当内压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即被破除,而水流对钢筋没有影响,故钢筋可以原样保留。
9.5.2 技术指标(1)金刚石无损钻切技术1)金刚石绳锯:绳索的变向是通过导向轮的组合安装来实现的,施工过程中导向轮的安装与主动驱动轮中的位置关系应巧妙的设计,以满足切割要求。
绳索切割线速度不低于18m/s。
金刚石绳索的质量标准应满足切割过程中最大张拉强度的要求。
2)金刚石圆盘锯:切割锯片与切割深度的关系见表9.1。
表9.1 切割锯片与切割深度关系表切割锯的轨道安装偏差控制在3mm以内,锯片固定完成后检查调整锯片与切割面的垂直度,平行于墙体切割楼板时,距离墙边最小切割距离为30mm。
3)金刚石薄壁钻:采用十字画线法确定钻孔中心,孔位偏差不超过3mm。
利用连续钻孔进行切割时,钻孔采用Φ89mm或Φ108mm孔径施工,1m长度方向上布置钻孔数为11~13个。
切割直线偏差小于20mm。
(2)水力破除技术水力破除技术参数主要为压力、流量、冲程;如压力大、流量小则施工效率会大大降低,压力小、流量大则无法破除混凝土,冲程大则破除深度大,冲程小则破除深度小,三者有着密不可分,应针对不同标号强度、级配的混凝土参数的进行设定。
具体参数详见表9.2。
表9.2水力破除技术参数表9.5.3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局部结构拆改及有保留结构要求的工程施工。
9.5.4 工程案例北京三元桥(跨京顺路)桥梁快速大修工程、京港澳高速公路石安段支漳河特大桥改扩建工程、北京牡丹园公寓2号楼拆除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