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唯物史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原始工具
青铜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铁器
大机器
生 产 关 系 的 变 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
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真舒服!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
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关系的构成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4)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氏族成员平均所有
奴 隶 主 所 有 生产 归 资料 地 主 所 有
原 始 社 会
奴 隶 社 会 封 建 社 会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奴隶主 地主阶 级专政 资产阶 级专政 无产阶 级专政
阶级专政
政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 织形式,也就是政权构成形式。它表明统治 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 实现自己的统治。
君主专制制
君主制Biblioteka Baidu
二元君主制
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
政体
共和制
半总统制
议会制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一般来说,国体决定政 体,政体服从于国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并
发生变化和发展
(2)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
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及其规律
人的历史活动的规律性
否定历史规律性:
1,历史事件不可重复性(文德尔班,李凯尔特 2,历史事件不可预测性(波普尔) 3,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
狭义经 济结构
经济关系或 经济制度
政治结构
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 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政治制度
制度 政治 结构 设施
法律制度
政治设施 法律设施
注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情况的复杂性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三层次结构的动态系统
上层建筑
决 定 反 作 用
生产关系
决 定 反 作 用
经济基础
生 产 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 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 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 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 发展。
是社会基本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
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
质 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
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社会基本结构
社会的 基本结构 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 观念结构
广义经
生产 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 济 结 构
济结构
------马克思《资本论》序言
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 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 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 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列宁)
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矛盾运动的规 律,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基本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
(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 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 丑……资产阶级在1789年革命中的利益绝不是“ 不成功”,它“压倒”了一切,并获得了“实际成 效”……这种利益是如此强大有力,以致顺利地 征服了马拉的笔、恐怖党的断头台、拿破仑的剑 ,以及教会的十字架和波旁王朝的纯血统。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人的现实世界是在实践中生成发展的 “与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 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里是的基础上, 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 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市民社会 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 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 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 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 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 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 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的产生过 程。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真难受!
生产力
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 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 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 ,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 替,再到相对稳定。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具有极为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唯心史观:
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 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 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 程度看做这些关系的根源。(列宁)
马克思主义“实践历史观” “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 向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 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国家
④国家同原始氏族组织不同
国家是按照地域来划分国民的,而不再 以血缘关系来划分 国家要依靠强制性或暴力手段以及征收 赋税来维系
④国家同原始氏族组织不同
国家是按照地域来划分国民的,而不再 以血缘关系来划分 国家要依靠强制性或暴力手段以及征收 赋税来维系
国体和政体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 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 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这是决定国家阶级 性质的方面。 国体
一个很明显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 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 ,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 等(恩格斯)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 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存在
生产方式
首先,这一规律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 “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
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
进步的最高标准”。 其次,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
资 本 家 所 有 全社会共同所有
私 有 制 社 会
公 有 制 社 会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
原始社会
青铜器
奴隶社会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变 化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 适合
上层 建筑
经济 基础
适合
生产力
促进 作用
上层建筑
上层 建筑
适合
不适合
经济基础
不适合
经济 基础
生产力
阻碍 作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分为两类: 一类是未经过劳动加工改造直接纳 入生产过程的天然存在物,即自然物。 另一类是经过加工改造后,再投入 生产过程的客观存在物,即原料。 劳动对象是现实生产的必要前提,它从一 个侧面反映和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 中起主导作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
握两点:
• 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
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 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2.上层建筑
(1)上层建筑及其构成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 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的构成
(称之为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
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 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
(3)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
生产力 结构
实体性 要素
渗透性 要素
劳动 对象
劳动 资料
劳动者
经济 管理
科学 技术
教育
现代社会生产力结构示意图
劳动资料
★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衡量生产 力水平的尺度,是划分经济时代的客观标志。 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 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 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 产。”“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 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 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
的、必要的条件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注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不是社会发 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意识
(1)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
从意识主体划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从意识内容层次划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划分分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历史的发展体现一种理性
孟德斯鸠:法是人类社会和国家制度基础 康德:本体世界的绝对命令
黑格尔: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真实的, 凡是真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存在即合理)
人类历史具有普遍规律性
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必然性和 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历史的原则与人的行动的统 一
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目的、意识是最终决定作用
人的历史活动的规律性
人类历史具有普遍规律性
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必然性和 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历史的原则与人的行动的统 一
社会生活的重复性和常规性最突出表现在“物质 的生活关系的总和”(市民社会)
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 自然史的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么样超脱各 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重要作用。
国体
内容
决定 服务于
政体
形式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 质基础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 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立萍
memory307@hotmail.com
历史观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 观点、总的看法
唯心主义历史观 1,神学目的论(天命论史观) 2,意志论(英雄)史观
3,人本论史观
费尔巴哈:抽象同一的人的“类本质”
4,理性论历史观: 精神的发展过程 卢梭:社会契约论
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 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 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 等……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 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 的知识力量。”
2.生产关系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
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 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 治上层建筑的关系
政治上层建筑
和提 精供 神理 指论 导依 据
上层建筑
提 供 保 证
思想上层建筑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居 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①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
阶段的产物
②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③ 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按血缘关系 组成的氏族 或部落 私有制 阶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