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PPT

合集下载

第2讲唯物史观:科学的历史观

第2讲唯物史观:科学的历史观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2)唯物 史观正确
地揭示了
人类历史
发展的规 律 性 —— 社会形态 演进规律。
❖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 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 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 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 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 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但 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 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 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 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 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法兰克
时代》、《德国农民战争》、《历史学笔记》。 ❖ 马、恩之后唯物史观的发展:
❖ (德)梅林;(法)拉法格; ❖ (俄)考茨基、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 ❖ (中国)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等。
2、唯物史观对历史观的变革
❖(1)唯 物史观首 先发现了 历史发展 的终极原 因与动 力 —— 物 质资料生 产实践活 动。
❖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它重新唤起了对历史研究的理论前 提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历史学理论的兴趣。”
纽约布法罗州立大学教授伊格尔斯 (Georg G·Iggers)
❖ 《历史研究国际手册——当代史学研究和理论》 指出:“马克思主义明显地影响了非马克思主义 史学家,把他们的视线引到历史中的经济因素, 引导他们研究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但是马克思 对现代史学最重要的贡献也许是强调了社会作为 一个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的整体而运动的思想以及 力图找到历史现象在其中发生的结构内涵,把这 些同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联系起来,形成可以对 造成变革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概念模式。”
第二讲 唯物史观: 科学的历史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生和发展
❖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
1 辩证唯物主义
揭示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和发展规律,强调相互 作用和变化。
2 历史唯物主义
通过分析社会经济的发 展来解释社会变革和历 史进程。
3 科学社会主义
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 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 践。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矛盾统一法则
强调事物内部矛盾和统一的关 系,互相依存共同推动发展。
发展的螺旋上升
否定之否定
事物按照螺旋上升的方式发展, 循环往复不断超越自身。
事物发展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 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变化。
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不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3
社会发展具有阶段性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 交叉,提供多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问 题的方法。
全球化与跨文化对话
与世界各国哲学思想交流,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发 展。
马克思的创立
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创立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
马克思主义思想迅速传播到全 球,影响了世界的政治和社会 运动。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方向
批判继承与创新
在批判继承传统中发现当 代问题,并追求创新解决 方案。
社会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观点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优秀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优秀PPT
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 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 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把社 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 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其次,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再次,其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和
社会形态更替。
5
真题练习
11年单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 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 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 D)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6
06年单选——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 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 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说明:( A) A.人们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 艺术、宗教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的原理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自 然历史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揭示了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
13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7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唯心 史观
决定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唯物 史观
4
(二)社会存在
定义: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 面,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 式、其中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PPT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PPT

综观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可 以看出,马克思始终从实践出发,从经 济关系入手,阐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 的发展,其宗旨就在于实现人类解放。 因而,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全过 程的一条红线就是追求人类解放,实现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毕 生的追求。 唯物史观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 志。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整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过程中都具有决 定意义。
9.关注东方社会《人类学笔记》
马克思先是阅读了毛勒、哈克斯特豪森的著作,在生前的最 后几年,马克思又阅读了马· 柯瓦列夫斯基的《公社土地占有制, 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梅恩的 《古代法制史讲演录》、拉伯克的《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 态》、菲尔的《印度和锡兰的雅刊安人村社》,并均作了详细摘 录和评论。这五本笔记以及马克思给俄国女革命家维· 伊· 查苏利 奇的三封回信,构成了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的主体。在 这里,马克思对农村公社的特点及其解体、家庭及其发展形式、 “非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氏族的起源及其本质等进行了 科学阐述,弥补了在此之前唯物史观在史前社会研究方面的不足, 完善了唯物史观。
4.阐述人类解放,完成政治上的转变 (《德法年鉴》时期)
《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 新世界观(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巴 黎 会 晤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始全面制定新世界观的, 《手稿》是新世界观的诞生地。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 义的秘密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正面阐述了历史 的发源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思想与现实的关系、唯物 主义的发展形态等问题,提出了“历史的发源地在尘世的粗 糙的物质生产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等重要思 想。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科学的实践观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全面制定和概述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讲唯物史观-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讲唯物史观-讲义
• 人的最根本的活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生产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社会的实践本质:
•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 实践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 活),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 3、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 思考题:中国户籍政策改革对社会发展有 何影响?
3、生产方式
•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 产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生产方式对社会的作用:决定作用。
•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和社会产生和 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它把人类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
•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 • 生产方式制约着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劳动是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中介,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 称,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 生活;
• 社会本质就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 社会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全部社 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有一位外国学者认为,正是这本书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吗?
• 在社会历史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物质力量, 而不是人的思想!
• 思考题: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何在?
二、人类社会及其本质
• 1、自然界向人类社会的过渡
• 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 物
• 人是由自然界长期发展进化而来的,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 4、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 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的长足发 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PPT课件
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
相对的,无条件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讨论与举例
12
三、时间与空间
(教材第32、33页)
讨论与举例
人们关于时间、空间问题 的思考与追问
13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相关
8
2 列宁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 通过感觉所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 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该论断: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反对了唯心主义与二元论
②坚持了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③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反对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④坚持了唯物史观,反对了唯心史观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论与辩证法)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哲学?
(教材第27页)
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 论
思考与讨论
哲学与人们关于世界人生问题的日常思考和感受,有何 联系与区别?
1
哲学的问题
哲学,是“爱智慧” 哲学,思考追问关于世界、人生的一般性、终极性问题 哲学的特点,是抽象性和思辨性 哲学史,即是一部问题史
本专业所属的实践形式与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人类历史中还有哪些具体的实践方式?
17
教学资料影片赏析
思考与讨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神话、宗教信仰的区别与联系?
2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第28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 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

06
无产阶级专政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无产阶级政权
1. 无产阶级政权的本质特征
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利用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起的政治体制。其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以无产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无 产阶级政权下,政治权力归无产阶级所有,无产阶级通过政治手段对社会经济进行控制,实现对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生产方式的社会主义改造。
2. 无产阶级政权的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无产阶级生成并发展壮大,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力量;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引 发了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反抗,社会经济出现了矛盾和危机,需要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造。无产阶级政权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得以建立的。 综上所述,无产阶级政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其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历史条件则是无产阶级生成并发展壮大,资本主义矛盾危机加 深。这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05
社会意识形态
Social Ideology
社会意识形态的定义及实质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认识、观点、信仰、价值观等在意识层面上的表达和传播形式。它是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社会阶级的利益和意识形态斗争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利用媒体、教育、文化等手段, 建立起一整套以自由、平等、竞争和私有制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以维护和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被压迫阶级进行思想意识形 态的控制和灌输。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和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深化群众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和引导,打造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进国家和民族团结奋斗的大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一章: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一章: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及其规律
what
物质世界
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石,根本方法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 (2)物质范畴的含义 (3)
自然美景
生命礼赞
地球母亲
地球这颗有着广阔天空和蓝色海洋的行星始终给人以坚实巨大的感觉。而在宇宙中, 地球给人的印象却并非如此:这个在一层薄薄而脆弱的大气笼罩下的星球并不见得有 多大。在太空中,地球的特征是明显的:漆黑的太空、蓝色海洋、棕绿色的大块陆地 和白色的云层。地球是太阳的从里往外数第三颗行星,距太阳大约有 150000000 公里。 地球每 365.256 天绕太阳运行一圈,每 23.9345 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为 12756 公里, 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人们梦想能在太空中旅行,能欣赏宇宙的奇观。而从某种 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太空旅行者。我们的宇宙飞船是地球,飞行速度是每小时 108000 公里。
• 这个土有四万七千 年,就是钢钻钻他 也钻不动些须,比 生铁也还硬三四分, 人若吃了,所以长 生。大圣不信时, 可把这地下打打儿 看。”行者即掣金 箍棒筑了一下,响 一声迸起棒来,土 上更无痕迹。行者 道:“果然!果然!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阴阳说”和 “八卦说” 阴 阳、 八 卦 说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 于是有地震” —— 伯阳父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和。” ——《老子》 “一阴一阳谓之道” ——《易传》

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PPT课件

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PPT课件
5
-
什么是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工人的劳动时 间分成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 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 价值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资本家付 给工人的工资。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 造的价值为剩余价值。资本家组织生 产的 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6-剩余价值的产生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生 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 商品的价值。一方面是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 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工 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不仅要形成价值,而 且要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 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7
-
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人生价值 大小及国家财力强弱的重要标尺。 第一、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 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 第二、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人 生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
3
-
特征:
唯物史观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 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 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唯物史观所说的人不是 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 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 活生生的人。唯物史观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 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 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 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 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 程。
10
4
-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ppt)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ppt)

古印度的四根说“地”“火”“水”“风” 《管子·水地》中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中国的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 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 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生水, 水生木”,“水胜火, 火胜金,金胜木, 木胜土,土胜水”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意义:
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 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二、 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 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 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 局限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 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自在世界 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世界
如:远古时代 自在世界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世界
如:浩瀚太空
远古时代

浩瀚太空

(二)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发展形态
1.古希腊朴素唯物论: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 质形态
泰勒斯:万物是由水做成的。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空气”。 赫拉克利特说:“火”是万物的本原。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原子是物质世界的共同本质。
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最早提出原子学说:世 界和万物都是由看不见又不可分割的微小粒子构成, 即不可分割的。他说,我们见到的一切(岩石和植 物,动物和人类,海洋和云彩,月亮和群星)都是由 这些细微和不可分割的粒子构成。简而言之:原子 构成了整个茫茫宇宙。

《讲唯物史观》课件

《讲唯物史观》课件
生态保护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唯物史观将更加关注生态 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探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唯物史观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作用
应对经济危机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它探究经 济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为应对经济危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 导。
推动国际合作
题提供了思路。
社会治理
唯物史观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供 了理论支持,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 稳定。
社会变迁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变迁的规律, 有助于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
文化领域中的应用
文化传承
唯物史观有助于分析文化传承的 规律,为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提
供了思路。
文化创新
唯物史观鼓励在尊重传统文化的 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文化的发
人生目标。
06
结论:唯物史观的未来发 展
唯物史观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唯物史观将更加关注全球范围内 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探究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相 互影响和联系。
技术革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唯物史观将更加关注技术对社会发 展的影响,探究新技术如何改变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 和生活方式。
详细描述
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 直接动力之一。阶级斗争不仅会推动 社会制度的变革,而且也是推动阶级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总结词
人民群众是指在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活动中占大多数的 劳动群众。
详细描述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 阶级社会中,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强大 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唯物史观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唯物史观PPT课件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 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 前发展
第51页/共107页
2.社会基本结构
第52页/共107页
广义经
现代社会生产力结构示意图
第23页/共107页
劳动资料
★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衡量生产 力水平的尺度是划分经济时代的客观标志。
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 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
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 产。”“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 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
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第7页/共107页
第8页/共107页
第9页/共107页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第10页/共107页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第11页/共107页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12页/共107页
第13页/共107页
济结构
经 济 结 构
狭义经
济结构
生产 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关系或经济 制度
第53页/共107页
政治结构
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 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政治 结构
制度 设施
政治制度 法律制度 政治设施 法律设施
第54页/共107页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 社会基本矛盾在阶 级社会中的表现, 是阶级对立社会发 展的直接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
面,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三个要素,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 方面。
社会存在包括三个要素
地理环境 物质前提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决定力量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 总称,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矿藏、动植物分布。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 生产方式 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首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 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其它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 史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更替。
保留原始家族公社的遗风 共和国成立时仍处于原始 社会末期阶段 社 会
孟 德 斯 鸠
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是指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社会变动等各种 因素综合范畴。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 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反对人口因素决定论
在政治上,它掩盖了劳动人民贫困失业 的真正根源即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在理论上,它用纯生物学的观点看待人 口,否认人口受社会状况的制约。 马 尔 萨 斯
社会意识形式:是人们形 成的高层次、系统化的社 会意识,如政治法律思想、 道德、艺术、宗教、哲学、 科学等。
社会意识形态:指属于上 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 道德、艺术、宗教、哲学 等。
非社会意识形态: 指不属于上层建筑 的社会意识形式, 包括自然科学、语 言学、逻辑学。
个体意识
什么是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 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把社会 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 根本缺陷:只看到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物质根源。 不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 产方式制约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原始社会公有制 阶级社会私有制
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 族群公有观念 私有观念 • 20世纪50年代“人口众多是极
大的好事”
• 20世纪70年代“只生两个孩子”
• 20世纪80年代“只生一个好”
• 20上世纪90年代“少生优生” • 2010年提出要“单独二胎”
• 进入21世纪调整为“双独二胎”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 价值观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对关系 价值观 结构观 规律观 动力观
3、社会结构 经济 政治 文化结构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4、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根本动力 5、社会发展的动力 直接动力 强大动力 人的本质 人生价值 个人 人生理想 人的发展 6、社会历史的主体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 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主要表现在:
专题六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要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在社 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合理利用,坚持 可持续。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地理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社会生Hale Waihona Puke 和生活资料。澳大利亚的畜牧业
第二,地理环境不同,给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经济 发展带来不同的特色。
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
第一,无限夸大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只看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制 约性,这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第二,没有看到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忽视了 人类在适应环境中能动地改造环境以求不断发 展的主体自主性,最终必然会导致宿命论。
社会意识
群体意识
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
非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 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存在 反作用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第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群体意识是一定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
家庭意识
团体意识
阶级意识
民族意识
就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的程度和特点看,社会 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社 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是人们自发形成 的低层次、不系统的社 会意识,如,人的情感、 风俗、习惯等。 社会意识形式是人们形成 的高层次、系统化的社 会意识,如政治法律思 想、道德、艺术、宗教、 哲学、科学等。 社会意识形式又分为社会 意识形态和非社会意识 形态
奴 隶 原 始
社 会 社 会
资 本 主 义 封 建 主 义 社 会 社 会 社 会
社会意识
含义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客观过程 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
就社会意识的主体范围看,分为
个人意识是社会中的
个人的意见,他是 个人独特的社会经 历、社会地位在个 人头脑中的反映, 是个人独特的实践 的产物。
封 建
奴 隶
原 始 社 会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社 会
社 会
人类社会怎么样发展
怎么样
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发展
为什么
人民群众在遵循历史规律的 基础上,应该怎么办
怎么办
•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
一般规律的科学,又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恩格斯所创
立,他们称之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 或唯物主义历史观。
人生观
群众观
群众
同群众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4、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