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学案(有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设计 (有答案)
5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了解简物候相关知识。
2.学会根据关键词语,筛选重要信息,并概括内容要点。
3.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重点】学会根据关键词语筛选重要信息,理清说明顺序。
【学习难点】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准确性。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20世纪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你还记得说明文的这些知识吗?①根据说明的对象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②常见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常见的说明顺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常见的说明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②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④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
2、自读课文3遍,勾画出不会读或难理解的语句。
3、给课文“读读写写”下的生字词注音,并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连翘()风雪载()途【答案】qiáo zài4、按要求填上词语或解释。
⑴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翩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大自然的语言》优秀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作为一本优秀的学案,《大自然的语言》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本学案展现了大自然中丰富的语言,同时也向学生提供了探索大自然的机会。
以下是我对这本学案的一些看法。
首先,这本学案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探索机会。
通过数字采集,学生可以了解到大自然中不同生物的习性、特点和分布情况,了解我们生态环境中的各种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让他们走进大自然,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其次,这本学案还是一本“知识库”。
它包括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如生物的分类、遗传规律、生态平衡等。
这些知识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开阔视野,启迪思想,提升科学素养。
此外,学案中还植入了大量的科学史和实践案例,使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和考究性。
最后,这本学案还具有很强的合作性和互动性。
学案中设有小组合作、课堂活动和互动教学等环节,让学生们在交流合作中学会心灵沟通和合作精神。
这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总体评价方面,我认为这本学案是具有很高价值的。
它呈现了自然界的绚丽,解析了生命的奥妙,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提升了他们的学科素养。
这也符合现代生命科学教学的理念,倡导学生立足现实、打破界限、开拓创新。
当然,这本学案也有其不足之处。
例如,它缺乏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图像、视频等;学案的安排在某些环节上存在的冗杂和重复等。
不过,在总体来看,这些小小的不足不影响学案本身的重大价值。
“大自然的语言”是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一本优秀学案。
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生命的多彩和丰富,深入理解自然界中的奥秘和规律。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案培养实践能力、探索精神、观察力、动手实验能力等综合素质。
总之,我们应该通过学案来鼓励中学生进一步探索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学科学习中收获愉悦和风险综上所述,我认为“大自然的语言”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学案,它不仅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还具有趣味性和深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 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含答案)【学习目标】事实性知识:识记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要字音、字形、词义。
程序性知识: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学习重点】说明顺序的合理运用。
【学习难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自主预习】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作家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他还带头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知识链接: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于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1、给下列字注音。
翩.然()孕.育()农谚.()簌簌.()销声匿.迹()悬殊.()萌.发()短促.()连翘.()风雪载.途()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②():风雪遍地。
载,充满。
③():每年都这样。
是,这。
④():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
⑤():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后多用来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或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本知识 课后练习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本知识+课后练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有很高造诣。
重要作品有《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等。
二、文体知识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认识、了解这个或这类事物。
第三单元的文章都是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第四单元的文章都是事理说明文。
2.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
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语言上是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
三、理解词义萌发:种子或者孢子发芽。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风雪载途:风雪满路,遍地都是。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问题归纳1.课文第一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 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
这些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形象的感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附练习及答案
5《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读准字音。
2、筛选、概括、整合信息,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二、作者简介: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和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二、说明文文体知识: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做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分类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4.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作图表、作诠释等四、自学指导一1、读准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
萌发()次第()悬殊()农谚()孕育()销声匿迹()翩然()农谚()海棠()悬殊()销声匿迹()周而复始()花香鸟语()草长莺飞()2.词语积累1)萌发:2)翩然:3)销声匿迹:4)风雪载途:5)周而复始:6)草长莺飞:3.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五、自学指导二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阅读课文,找出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并以"当____(自然现象)的时候,那是'我'要告诉你______________(气候变化,注意事项等)的格式,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为自然代言。
2.归纳概括:到底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学?4.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5.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象,并列出其说明顺序6.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7.这几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8.阅读文章最后一部分,概括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9.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拓展10.再读课文找找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自主预习案]1、走进作者竺可桢,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孕育农谚簌簌销声匿迹悬殊萌发短促连翘风雪载途3、词语解释。
【翩然】【簌簌】【载途】【孕育】【萌发】【荣枯】【周而复始】【销声匿迹】4、下列选项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孕育簌簌农颜数据B、纬度连翘经度差异C、物候避免予报播种D、萌短促土壤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⑴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⑵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⑶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语言”。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4.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事实性知识:识记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要字音、字形、词义。
程序性知识: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学习重难点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预习案一、前置补偿1、作家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他还带头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2、背景链接:竺可桢在20世纪30年代就倡议应用新方法开展物候观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1962年,在他的领导下,又组织建立了全国性的物候观测网,进行系统的物候学研究。
1963年出版《物候学》(竺可桢、宛敏渭合著),系统介绍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利用物候预告农事的方法等。
本文即根据《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
3、知识链接: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于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注出生字新词,做好必要的注音,并给课文标好小节序号。
(2)自我检测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连翘.()翘.尾巴()观测.()道观.()差.异()差.遣()差.劲()参差.()播种.()耕种.()落.叶()丢三落.四()落.枕()萌.发().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衰.草连天()②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动作轻快的样子。
()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3.放声朗读课文。
要求: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4.整体感知(1)读(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本“研讨与练习一”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2)本文按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四题将课文的段落标示出来。
第二部分探究案【合作探究】➢活动一: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1.自由读6--10自然段。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几个?3.理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各组派一个代表来解说这些因素:4.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5.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我们有时还要注意说明方法,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活动二:研读赏析,揣摩品味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下面请同学们精读1、2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A.冰雪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归来(piān)农谚.(yán)B.簌.簌落下(shù)了解.(jiě)销声匿.迹(nì)纬.度(wěi)C.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弋.阳(yì)D.风雪载.途(zhài)隧.道(suì)头晕目眩.(xuàn)窥.见(kuī)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课堂阅读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课堂阅读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课堂阅读答案【阅读答案】课前游戏:1、猜词语:一名学生不准说话,看着教师给出的词语,想办法其他同学猜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5《大自然的语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点拨:本题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理解并概括什么是“物候”。
回答本题时,注意一定要使用全面、准确又简洁的语言。
参考答案: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
二、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问题。
1.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2.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点拨:本题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同学们体会本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
回答本题,一定在熟读课文、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
第1小题是要求学生明白1-3段的说明思路,因此要着重注意一些表示逻辑关系的词以及句与句、段与段的逻辑联系。
第2小题是要求把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因此要了解说明顺序主要的分类: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此外,还要了解各种说明顺序的特点以及辨别技巧。
参考答案:1.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2.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的差异又次之,古今的差异最次,这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后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楚。
三、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
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点拨:本题设置是引导同学们掌握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5《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并理解词语,了解物候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4.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重点】1.理淸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训练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难点】认识本文语言科学准确又不乏生动的特点。
【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査找作者竺可桢的资料。
2.阅读说明文体应从以下方而入手: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淸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读课文两適,第一遍,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4.第二遍,圈点勾画,找岀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作批注。
(分析语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1、修辞的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2、遣词造句的角度:)如:(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2)“燕子翩然归来。
”“翩然” 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课前导学】一、预习任务(一)内容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标岀段序并快速准确地筛选岀所需要的信息。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泄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结构感知1 •划分段落层次,理淸说明顺序第一部分(~ 段)第二部分(~ 段)第三部分(~ 段)第四部分(~ 段)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3.6-10段决左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二、新知认知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①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②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一、情境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两幅图片,然后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表演或组织讨论:- 图一是一位儿童在玩闹中,他正用非常开心的神情面对你。
你猜他是在做什么?- 图二是一位儿童带给家长一份外出旅行所拍摄的自然风景宣传册。
从照片上看,孩子拍自然风景时也非常开心。
你推测他在自然风景中做了哪些事情?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进行表演或进行讨论。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2.请同学们完成以下问题:A.根据课文内容回答:(1)历史上有什么人和地理景观被称为“大自然的语言”?(2)对课文主题思考:“大自然的语言”,你如何理解?B.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1)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在讲述大自然的语言?猜谜语(2)为什么要保护大自然的语言?因为它提供了我们生存的资源和美丽的自然环境。
(3)大自然的语言中,什么样的景观被称为“静语者”?大海(4)根据课文,我国哪个地区的风情景色多且各具特色?云南(5)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是人们用歌唱、作画、写诗等方式表达爱与赞美的自然之美和自然之力量的方式。
3.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形成一个小结,并将其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三、合作交流1.请同学们按照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评价。
2.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讲述最喜欢的自然景色或者自然景观。
四、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诗句,然后选择一个诗句进行欣赏、解读或背诵:(1)春山一望通无尽,绿水长流总入江。
(杜牧《秋夕夜泊船瓜洲》)(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佚名《越人歌》)2.请同学们按照自己选择的诗句进行欣赏、解读或背诵,并向全班展示出来。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和朋友,它给予了我们很多的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的语言,让其传递给后人。
八下《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XXXXXX中学(初二)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NO: 5课题:2.1大自然的语言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班级:初 ( ) 组别:组内编号: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 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结合课文,说说本文的说明顺序。
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现象→本质逻辑顺序。
2.判断下列语句使用的说明方法:(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作诠释)(2)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
(举例子) (3)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4)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作诠释)(举例子)3.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于物候现象。
4.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二)合作探究1.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2023年春八下语文第05课 大自然的语言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01 文题解读“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标题“大自然的语言”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点明了说明文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知识拓展】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知识点02 文体知识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分类: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
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知识点03 作者作品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还带头撰写物候学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
竺可桢长期坚持物候观测,掌握了翔实的资料,为我国武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知识点04 字词积累1.字音: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áo)纬.度(wěi)销.声匿迹(xiāo)蓑.衣(suō)阻挠.(náo)忌讳.(huì)悄.然无声(qiǎo)2.词义:次第:依次。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用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如比喻、拟人等。它们能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提升文学作品的感染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修辞手法应用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修辞手法如何描绘出大自然的生动画面,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自然美的感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和拟人这两个重点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大自然语言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现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来描述一个自然现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写作技巧: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悟。
4.口语表达: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美。
5.课后作业:结合课文,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写作技巧和口语表达能力。
4.增强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通过学习课文中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文化自信。
(部编)统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5大自然的语言有答案
(部编)统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5大自然的语言有答案5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学生对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搞物候观测。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适点引导【学习重点】说明顺序的合理运用一预习导航1.激趣导入:同学们,词典上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
既然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那大自然怎么也有语言呢?原来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的物候现象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2.简介作者3.给生字注音萌发()孕育()载途()翩然()三年五载()草长莺飞()销声匿迹()4、解释下列词语(1)翩然:(2)孕育:(3)次第:(4)载途:(5)销声匿迹:(6)周而复始:(7)草木荣枯:(8)年年如是:二、自主探究1.整体感知(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5)说说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2、根据上面问题的疏理,你能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吗?请列出文章的结构图。
三、研读提升1.品读第二段,揣摩语言(1).哪些词语体现出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在提醒我们要干什么事了?(2).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精读6--10自然段。
小组合作,细致分析本段所运用的说明顺序。
看哪个小组讲的细致、准确。
(可以列出结构图辅助讲解)提示: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片段练习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有条理的介绍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5《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附答案
5《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附答案5《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筛选、概括、整理出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
【学习重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学习难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列宁语)语言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
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热烈,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自主学习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竺.可桢.(zhú)(zhēn) 载.途(zài) 簌簌.(sù) 销声匿.迹(nì)候.鸟(hòu) 经.度(jīng) 纬.度(wěi) 草长莺.飞(yīng)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本意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3.走进文本和作者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交流点拨】“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八下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学案(有答案
农安五中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案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课型阅读课时 2 课时设计者周广平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了解物候知识,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
学习目标 2. 能够筛选信息,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1.字词积累,物候常识的掌握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白说明的事理难点学习品味说明文的语言、说明顺序过程个性补改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说明对象2. 整体感知,明确说明顺序学习重点:1. 字词积累,物候常识的掌握2..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一作者简介竺可桢 (1890 — 1974) ,()人。
()家、()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
196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字词积累1.生字(给划线字注音)、竺可桢萌发融化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酝酿风雪载途草长莺飞物候农谚刺槐悬殊孕育2.区别下边多音字。
连翘()——翘起()衰草连天()——鬓毛衰()落叶()——丢三落四()——落枕()观测()——玄妙观()差异()——差遣()——差错()——参差()3. 解释词语孕育:衰草连天: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草长莺飞:花香鸟语:次第:销声匿迹:翩然:簌簌: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提示:本文是说明文,诵读时节奏要舒缓,语气要平实。
1.划分结构指出下边几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从哪些段中寻找,把段的序号写到括号里。
第一部分: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第三部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四部分: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 自主探究:学生在书上标划即可。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四、小结:(略)作业: 1.熟读全文。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研究目标:1.积累掌握一些重点词语2.快速搜索重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4.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5.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6.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研究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7.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研究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走进作者XXX(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开端研讨》、《物候学》等。
第一课时自主研究1.回顾说明文的有关常识。
①说明文可以分为和。
②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③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等。
④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等⑤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2.读准字音。
翩然簌簌连翘萌生草长莺飞孕育载途农谚XXX销声匿迹3.解释词义。
花香鸟语:次第:XXX:悬殊:风雪载途:翩然:年年如是:孕育:周而复始:籁籁:草木荣枯:衰草连天:销声匿迹:拓展探究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正确地筛选信息,团体掌控文意。
①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②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④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5段)第三部分(6~10段)第四部分(11~12段)巩固晋升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属于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6~10段按照由到的顺序举行说明的。
标志词有。
第二课时自主研究1.选词填空。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清醒、XXX、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连续、连续)开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安五中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案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课型阅读课时2课时设计者周广平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了解物候知识,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
2.能够筛选信息,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学习目标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1.字词积累,物候常识的掌握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白说明的事理难点品味说明文的语言、说明顺序学习过程个性补改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说明对象2.整体感知,明确说明顺序学习重点:1.字词积累,物候常识的掌握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一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人。
()家、()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
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字词积累1.生字(给划线字注音)、竺可桢萌发融化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酝酿风雪载途草长莺飞物候农谚刺槐悬殊孕育2.区别下边多音字。
连翘()——翘起()衰草连天()——鬓毛衰()落叶()——丢三落四()——落枕()观测()——玄妙观()差异()——差遣()——差错()——参差()3.解释词语孕育:衰草连天: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草长莺飞:花香鸟语:次第:销声匿迹:翩然:簌簌: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提示:本文是说明文,诵读时节奏要舒缓,语气要平实。
1.划分结构指出下边几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从哪些段中寻找,把段的序号写到括号里。
第一部分: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第三部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四部分: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4.自主探究:学生在书上标划即可。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四、小结:(略)作业:1.熟读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研读课文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有条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2.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学习重点:1.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2.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学习难点: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学习过程:一、朗读课文,复习旧课二、研读课文(一)朗读第一部分3.看注释①想: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5.朗读第一段,文章第1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找出文词语。
6.第2段“杏花开了,就好像⋯⋯‘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默读第二部4.物候观测对农业有5.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这两句运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三)快速浏览第三部分 3.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象,并列出其说明顺序。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为什么? (四)、阅读文章最后一部分,概括研究物候 三、深入探究 4.找一找:课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5.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体会语。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 年迟十天(左右)。
(3)比1960年迟五六天。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度。
7.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下面自己喜欢的句子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①“苏醒”是什么意思?它常被用来描写什么?用“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描写大地,可行吗?能否改成“渐渐回暖”?②“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句中“翩然归来”可以改成“飞来了”吗?③“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中“簌簌地落下来”能否改成“掉到地上”?三、拓展延伸6.阅读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你能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解释这种自然现象之中所隐含的物候学原理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如转入此中来。
2.这篇文章总结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
课外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与同学交流。
四、课堂小结:文章从自然现象入手,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号召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五、布置作业1从下边词语中任选五个写一段话。
苏醒冰雪融化草木萌发销声匿迹周而复始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翩然归来风雨载途物候观测差异2、完成练习册《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答案第一课时一、浙江绍兴;气象学、地理学二、1zhúzhēn ménɡrónɡpiān yùnsùnìshuāi yùnniànɡzàizhǎnɡyīnɡhòuyànhuáishūyùn2.连翘(qiáo)——翘起(qiào)衰草连天(shuāi)——鬓毛衰(cuī)落叶(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观测(guān)——玄妙观(guàn)差异(chā)——差遣(chāi)——差错(chā)——参差(cī)3.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年年如是:每年都像这样。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花香鸟语:花儿飘香,鸟儿鸣叫,多形容春天迷人的景象。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销声匿迹:没有了声音,藏起了踪迹。
本文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行迹。
匿,隐藏。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三1、①(1—3)②(4—5)③(6—10)④(11—12)第2课时二、(一)朗读第一部分7.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有启发性。
8.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9.拟人和举例子。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到预报农时的作用,大大增强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二)1.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6.作比较。
把生物和气象仪器作比较,突出了通过生物观测物候的优点。
(三)1.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顺序:从空间差异写到时间差异,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即纬度(南北)差异——经度(东西)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对物候的影响因素纬度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8.①纬度的差异②经度的差异③高下的差异④古今的差异9.不能调整。
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
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读者接受。
(四)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三、深入探究10.).举例子: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作用:说明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
7.)作比较: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作用: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8.)列数字: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作用: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9.)引用: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作用: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6.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⑴不能。
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不能一概而论,那样不符合实际。
“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⑵不能。
“左右”表约数,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⑶不能。
“约”表估计,因为不能确定,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
如果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7.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下面自己喜欢的句子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①不能改。
“渐渐回暖”是一般的、平常的说法;“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很自然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其中“沉睡”“苏醒”这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
②不能。
“飞来了”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翩然归来”是轻松、活泼的动态描写,而且还包含有“欢迎回家”的感情,亲切、熨帖,有感染力。
③不行。
“掉到地上”是一般的动态叙述;“簌簌地落下来”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具体、生动地描写了黄叶在秋天纷纷落下的情景。
三、拓展延伸1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2.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战争和大量使用核能;大气中的尘埃含量变化;二氧化碳的排放引发地球温室效应;大量燃烧化石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