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2.6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1.让学生认识艺术家、初步感受他的艺术风格、及代表作品;2.让学生了解艺术家
创作的原因、背景;
1.介绍同时期西方的主流美术已经从印象派过渡到野兽派、表现主义等现代主义绘画。展示作品:《日出·印象》、《舞蹈》、《珍妮》, 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流派的绘画作品有什么特点?2.解释林风眠为何提出“调和
中西艺术”;3.问题3:
侧重水墨表现;
问题3:在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危亡之际,传统的文人画能否满足
时代发展的要求?
学生思考、回答:不能;理解文人画已经不能满足历史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国画要革新,画家们开始进行新
的探索和实践;
综合导入内容,让学生理解中国美术走向现代化原因:(1)历史变革、新文化运动(2)社会发展的要
求,中国画要革新;
通过图像识读、审美判断,让学生初步观察、描述,林风眠《古装仕女画》的共同点,为接下来小组合作、探
究的内容做铺垫;
1.介绍林风眠;2.问题2:林风眠为什么画仕女画?播放《林风眠作品简集》,整体感受林风眠的作
品;
1.认识林风眠;2.观看、欣赏林风眠的作品集, 感受他的绘画作品:题 材多样、形式独特;3. 回答出林风眠是为了怀 念母亲,画了大量女性题材的绘画,古装仕女
何表现呢?
同表现方式,启发创意实践。
1.展示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和现代吴冠中《春雪》;提问:传统山水画有没有新的面貌
?是如何表现的?
2.提问“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具象、意象还是抽
象?
学生观察、了解,黄公 望的作品是用传统的水 墨技法表现,而吴冠中的《春雪》是运用了点、线、面、色、墨块等更简练的艺术语言,中西融合, 表现一种抽象美,
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产生积极影响。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分析第一篇:《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分析《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存有纯娱乐心理,对美术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技能实践经验比较缺乏。
因此,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太大,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逐步渗透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基础上更高层次拓展与延伸。
高中美术鉴赏课与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美术欣赏课程在设计上是有本质区别的,鉴赏包含鉴别与欣赏意思。
如果说初中义务阶段的美术欣赏课似乎更注重感受和愉悦,高中阶段美术鉴赏则更追求体验和思维。
本课教学是一个从引导感知→分析(背景、概念、形式)→再感知的循环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的直觉水平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的高度,从而达到鉴赏的目的。
学会鉴赏,学会创新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欧洲3大美术流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2、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要求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引发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第六课 从传统到现代-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和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2.掌握从线描到涂鸦,从黑白到彩色的表现方法。
3.学会欣赏和解读一些著名的现代美术作品。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涵盖以下内容:1.中国美术的演变2.从线描到涂鸦的表现方法3.从黑白到彩色的表现方法4.现代美术的欣赏和解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美术的演变:了解中国美术的历程,把握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2.现代美术的欣赏和解读:学会欣赏和解读著名的现代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1.线描和涂鸦的表现方法:如何在画面中运用线描和涂鸦表现主题和情感。
2.从黑白到彩色的表现方法:掌握画中的明暗和色彩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讲解中国美术的历程和现代美术的发展演变,理论授课和展示欣赏。
2.实践案例式教学:结合实例,分析学习大师们的画中典型的线描和涂鸦表现方法,实践探索。
3.互动式教学: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并互动讨论,借助欣赏和比较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了解中国美术的历程1.介绍中国美术的演变历程,包括古代、近现代、现代等历史时期。
2.分析各个时期的美术风格,让学生明白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3.看范本,学习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的区别。
第二步:分析线描和涂鸦的表现方法1.介绍线描和涂鸦的表现方法,通过分析大师们的传统线描画、现代线描画以及涂鸦方式等,对于学生进行示范和分析,理解画中线条、阴影、光影表现方式。
2.制定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从观察中提炼出主题和情感, 运用所学知识,把握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三步:分析黑白和彩色画面1.介绍黑白和彩色画面的区别和表现方法,比较两种画面的不同表现方式。
2.通过欣赏训练和多元练习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和感知能力,更好地掌握画面的明暗和色彩运用,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的基本美学实践的学习。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介绍课程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2. 阐述传统与现代的概念及其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在各个领域的体现。
教学活动:1. 开场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传统与现代在文化、科技、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
第二章:传统与现代的差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的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差异的原因。
教学内容:1. 分析传统与现代在价值观、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2. 探讨传统与现代差异的原因。
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差异。
2.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传统与现代差异的原因。
第三章:传统与现代的联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的联系。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联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联系。
2. 探讨传统与现代联系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传统与现代联系的认识。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某个具体领域的联系。
第四章: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
教学内容:1. 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文化创新、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融合。
2. 探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某个具体领域的融合。
第五章: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分析传统与现代在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平衡。
2. 探讨传统与现代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传统与现代平衡的认识。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通过体验,了解人类发明的一些简单农具的作用,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3.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培养动手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学情分析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
但是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农村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孩子们对于农业生产、农具越来越陌生。
我校地处乡村,虽然很多孩子没有使用过农具,却有机会认识农具,可以从长辈们口中了解农具。
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课前让孩子们回家调查并体验农具的作用,调查畜力耕作的作用以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名称、用途,让孩子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感受我国农业生产的变化。
2.物质资料准备:(1)一些简单的农具,如:锄头、镰刀、耙子……(2)调查、收集农具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畜力耕作的资料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资料。
(3)多媒体:牛耕田的情形、现代化农业机械工作的情形。
(4)图片:原始农业生产时期使用的石制农具,西周末年使用的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铁制农具。
三、活动时间:一课时四、活动过程:导入:教师投影展示石制农具、青铜农具、铁制农具的图片,并解说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人们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生产,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用石头制造的农具,这些农具看起来非常简单,却使人类从此摆脱了徒手劳动的束缚,在当时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到西周末年,聪明的人们将青铜用于制作农具,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
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比如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个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时的阻力。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变迁,从而更好地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2. 掌握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变迁的方法;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3 教学内容1.3.1 传统文化概述1.3.2 现代社会的特征1.3.3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互动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演变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 分析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传承与演变;3. 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2.2.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2.2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演变历程2.2.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第三章: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描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2. 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3. 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
3.2 教学内容3.2.1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3.2.2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3.2.3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第四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阐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2. 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措施;3. 提出个人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见和建议。
4.2 教学内容4.2.1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4.2.2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措施4.2.3 个人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见和建议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分析案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互动;2. 评价案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效果;3. 提出改进案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措施。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林风眠的艺术风格与作品的形式特点;理解作品的内涵与独特韵味;掌握多角度、多层面鉴赏作品的方法。
2.通过欣赏感知与具体分析,理解画家艺术特色的形成原因,并能够从多个层面欣赏大师的作品,提高审美品位。
3.养成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鉴赏美术作品的习惯,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接受世界多元艺术。
二、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形式特点以及多角度鉴赏作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画家独特艺术特色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比较法、情境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作品图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张萱的《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以及林风眠的《白蛇传》,,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作品从画面题材来说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相同之处在于同为仕女画,不同之处是林风眠笔下的仕女在形式语言上有别于其他三位大师的作品,因此林风眠的仕女画又被称为“新仕女画”。
“新仕女画”究竟新在哪里,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林风眠的仕女画世界。
教师板书并引出课题《白衣女》。
(二)直观感知1.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介绍林风眠的艺术生平,学生阐述,教师总结:林风眠是20C中国画坛上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材料、乃至某些观念和技法相融合的杰出代表。
比较知名的彩墨实验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熟于五六十年代。
大师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材料、工具,画非传统的画,且题材广泛,如风景、静物、花鸟、仕女和戏曲人物等。
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林风眠的代表作品《白衣女》,学生欣赏并思考:——该作品主要描绘的是什么?给你的第一感受如何?学生自由发言:作品主要表现了一位白衣女子坐在花瓶旁边把玩手中的花朵,拉长的形体再加上柳眉凤目,给人一种正宁静、典雅的感觉。
(三)形式分析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白衣女》,同时提出问题:——画家在画面构图、人物衣褶、肌体设色上分别是如何表现的?学生根据教材提示尝试总结,教师补充:画面采用小幅方形构图;人物衣褶直接以白粉勾勒,甚至还加入光的表现;而在肌体设色上基本上也采用平涂的手法,但人物的脸与手的色彩则有意以冷暗色调来进行表现。
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尊重艺术多样性,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增强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关注社会、关爱自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的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内涵。
3.引导学生认识现代美术的多样性,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现代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
4.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能够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创作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2.设置问题链,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探讨美术作品的主题、形式、技巧等方面,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共同探讨和研究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共同完成研究任务,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通过讲述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3.创设互动情境,如模拟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的细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组织小组间的分享和交流,让学生在借鉴他人观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反思与评价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传统到现代》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主题四的第二课,课文展现了农业生产的历史变迁,对农具的作用及意义进行了概述。
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初步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教学目标】:1.认识几种传统农具及其使用方法,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初步了解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3.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初步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变革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初步形成祟尚劳动和劳动者的态度。
【设计理念】:以“体验传统劳动——感受现代科技——展望未来技术”为主线,以实践体验、合作探究、交流讨论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互动和图片资料展示拓宽了学习内容,开放了教学空间,使学生感受到劳动工具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畅想未来技术的发展。
【活动准备】:搜集本地区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既可以是文字、图片等文本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农具实物。
【课时安排】:一课时【活动过程】:活动一、走近传统农具1.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刀耕火种”这个词吗?是的,这是远古时代的一种耕种方法,那么农业生产从过去的刀耕火种发展到今天,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农业生产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
(师板书课题“从传统到现代”)2.了解传统农具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2页,仔细看看书上画的这些农具,有你熟悉的吗?预设生:第一个是镰刀,它可以用来割草、割小麦、割水稻。
生:我外婆家就有一把镐。
它可以用来刨土,刨土时用手举起镐把,从头顶向下抡,镐头就会深深地插入土中,把土刨松。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怎么写好一份教学设计呢?接下来店铺搜集了《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欢迎查看。
教材分析《从传统到现代》这一课题,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土地养育这我们》中的第二个课题,本课内容展现了我国农业从原始的双手采摘发展到今天的机械化生产的过程。
整个过程凝聚了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并融入了科学技术的伟大贡献,通过了解农业发展的过程,体会劳动者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崇尚劳动者,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方法本课通过展现劳动工具的变化和进步,来体现农业的发展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认真观察,用心体验,感受劳动者的辛劳和智慧,通过观看视频,讨论交流等方式感受先进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在本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农业的发展变化,了解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生产,我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资源,进行百度收索,收集了有关农具的图片和农机生产的视频,并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亲眼目睹农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教学更直观生动。
教学目标一、认知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认识几种传统农具及其使用方法。
3、初步了解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二、情感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三、行为1、学会用简单的农具,进行日常的种植实践活动。
2、养成节约粮食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传统农具和现代农业机械,知道我国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2、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进行徒手劳动和用农具劳动的体验。
2、课前访问长辈,了解使用简单农具的名称及使用这些农具的好处。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2.6从传统到现代[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进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受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缘由。
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教学:老师提问:假如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
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同学思索。
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老师总结: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了许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定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
接着老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二、新授1、老师提问:中国的美术由于进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必定会产生变化,那么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2、同学分小组争论、思索并回答。
3、老师对同学的回答进行简洁总结,并要求同学阅读教材第42~44页。
4、老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
8.老师展现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依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索与沟通”。
9.老师在同学完成之后,提问: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②为什么会消失这些革新?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要求同学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
时代元、明、清现代创作的主导观念表现的主题形象的处理手法10.同学阅读、思索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1.老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与概念。
2. 掌握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价值。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的含义、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2. 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悠久、稳定性与连续性、地域性与民族性、传承与创新。
3.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民间艺术、传统节日、习俗与风俗、传统建筑、哲学思想与宗教信仰。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定义,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邀请传统艺术表演者进行表演,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体验。
第二章: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碰撞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与差异。
2. 掌握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的现象和原因。
3. 探讨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2. 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的现象:传统元素的现代运用、现代科技对传统的影响、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3. 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的原因: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传统与现代的差异和交融。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的现象和原因。
3. 邀请专家或企业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中的实践经验和案例。
第三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2. 掌握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与途径。
3. 探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文化多样性的维护、文化身份的认同、文化传承的责任。
2.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与途径:政策支持与法律法规、教育与培训、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解释为什么从传统到现代的主题重要。
1.2 课程目标明确学生通过本课程应该达到的目标,例如了解传统和现代的差异,能够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变革等。
1.3 教学方法介绍本章的教学方法,例如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第二章:传统的定义和特点2.1 传统的定义解释传统的概念,包括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习俗和规范等。
2.2 传统特点的分析分析传统的主要特点,例如稳定性、传承性、保守性等。
2.3 传统的案例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的特点和影响。
第三章:现代的定义和特点3.1 现代的定义解释现代的概念,包括现代的技术、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等。
3.2 现代特点的分析分析现代的主要特点,例如变化性、创新性、全球化等。
3.3 现代的案例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的特点和影响。
第四章:传统到现代的转变4.1 转变的原因分析导致传统到现代转变的原因,例如科技进步、全球化、社会变革等。
4.2 转变的过程描述传统到现代转变的过程,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变革。
4.3 转变的影响分析传统到现代转变对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第五章:传统和现代的冲突与融合5.1 冲突的原因分析传统和现代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例如价值观的差异、传统规范的束缚等。
5.2 冲突的表现描述传统和现代之间冲突的具体表现,例如社会矛盾、文化冲突等。
5.3 融合的可能性探讨传统和现代之间融合的可能性,包括如何平衡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如何创新和发展等。
第六章:传统与现代生活中的文化传承6.1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讨论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例如通过节日庆典、传统艺术等形式。
6.2 现代文化对传统的影响分析现代文化对传统的影响,包括现代价值观的渗透和传统习俗的改变。
6.3 文化传承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和变革。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说明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单元题目:土地养育着我们主题2:在希望的田野上课题1:从传统到现代学生实态:对于居住在城市里,或者城乡结合处的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关于农业生产和从事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农具并不是很熟悉,也许在农村的亲戚朋友家里看见过或者使用过。
因此,课前老师要布置学生进行观察、收集和调查活动,从农村收集一些常见的劳动工具,并了解这些工具的用途和用法,以及现在和过去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从而体会到家乡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进步。
教科书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土地养育着我们”中,第二主题“在希望的田野上”中的第1课。
《从传统到现代》一课向学生展示了几件传统的劳动工具和几个传统劳动和现代劳动的不同场景,从而是学生初步感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也在不断地进步。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书中的图片、学生课前的收集和调查情况,以及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现状,通过观察、交流、展示、体验等活动,是学会僧对传统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生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充分感受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其变化,感受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家乡人们生活和生产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生准备:1、收集各种各样的农具,了解其用途和用法。
2、收集有关农业生产的图片,向农村的亲戚朋友了解过去和现在农业生产的变化。
教师准备:各种农具实物,或有关农业生产和劳动的图片。
本课教学目标: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中,人们发明的各种农具,体会家乡人民的聪明才智。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3、通过体验交流,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热爱劳动者、崇敬劳动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结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整体设计:1、导入新课。
2、展示交流。
3、探究交流4、小组合作5、教师总结实施过程:(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无数的劳动者在土地上辛勤地耕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课题:湘教版高中美术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过程。
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以及其思想教学重点: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教学难点: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需要“现代化”的原因教学用具:幻灯机,幻灯片,画册等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导入图片:展示两幅传统现代绘画作品,分别描述这两幅绘画有什么不同?表现的是那个时期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作品必然会反映这些心得事物。
接着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二、讲授新课:1.教师提问:中国美术为什要走向现代化?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2.教师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原因主要是,一:中国西方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中国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内容,主题,技巧等因素中。
分别从年画和中国画上改良和和改造。
3.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从传统到现代的年画作品,然后总结年画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4.教师提问: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在现代中国出现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画家?5.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上问题6.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林风眠的《白衣女》,提问西方艺术的传统受到了什么的影响,而西方的现代艺术流派有主要有哪些?7.给同学们展示西方各大艺术流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做品8.学生分组分析和进行讨论•第一组:野兽派•第二组:立体主义第三组:抽象主以第四组:达达主义第五组:超现实主义第六组:表现主义认真阅读教材,仔细观察图片和思考并回答问题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表现方式有什么特点你对这幅画有什么感觉各小组代表发布讨论结果,老师加以点评。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传统与现代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统的定义与特点掌握现代的概念与特征认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1.2 教学内容:传统的定义与特点现代的概念与特征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的定义与特点,现代的概念与特征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的对比案例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的对比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二章:传统与现代的转化2.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转化过程掌握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成功案例2.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成功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成功案例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转化的成功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三章:传统与现代的融合3.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重要性掌握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成功案例3.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成功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成功案例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成功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四章: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理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原因掌握解决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4.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冲突的原因分析解决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冲突的原因,解决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五章:传统与现代的平衡5.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平衡的重要性掌握实现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成功案例5.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概念与意义实现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成功案例分析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概念与意义,实现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成功案例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成功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六章:传统与现代的社会影响6.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对社会的影响掌握传统与现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社会影响的案例6.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传统与现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探讨传统与现代社会影响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对社会的影响,传统与现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社会影响的案例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社会影响的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七章: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流7.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意义掌握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案例7.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案例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的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八章:传统与现代的创新发展8.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关系掌握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案例8.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关系探讨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关系,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案例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创新发展的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九章:传统与现代的未来展望9.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掌握传统与现代对未来发展的作用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未来展望的案例9.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分析传统与现代对未来发展的作用探讨传统与现代未来展望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对未来社会的影响,传统与现代对未来发展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未来展望的案例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未来展望的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第十章:综合实践与应用10.1 教学目标:理解传统与现代的综合实践意义掌握传统与现代的综合实践方法和技巧能够分析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案例10.2 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方法和技巧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概念与意义,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案例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与现代综合实践的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传统与现代的概述环节重点: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传统与现代的定义与区别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传统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现代的含义以及它如何反映当前的社会和技术状态。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1.2 教学内容传统的定义和特征现代的定义和特征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传统和现代的定义和特征。
对比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
1.4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举例讲解传统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
引导学生理解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如节日、习俗、艺术、建筑等。
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示例法: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各种传统文化形式。
2.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如节日、习俗、艺术、建筑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展示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形式。
第三章: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统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统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3.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
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教法分析: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故事激趣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启发谈话法,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法,情境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问题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教学目标:
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学准备: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教学过程:
一、师生相互问候。
复习并导入课题
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加速了生活节奏,必然会反映到视觉艺术领域。
回顾
上节课所学习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
品《浴女》引出一段视频《刘海粟——人体风波》,老
师利用多媒体补充了一些知识讲解,在新文化运动中
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
那么美术是怎样从传统到现代的呢?刘海粟作品欣赏
学生看后很惊奇,展开了思考,
与此同时,采用人体模特教学
正是“西画东渐”现象的一种体
现,什么是西画?有哪些留洋的
画家? 讨论回答。
师(小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
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
二、新授
在这个环节里我分为五步骤:步骤一,幻
灯片展示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
(设疑):“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想到了
什么?”生:“嗯,毛主席的诗词”“
《沁园春雪》”师:“那,让我们齐
声朗诵这首词吧!”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
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步骤二:蒋兆和的作品《流民图》。
附背景音乐二胡曲《二泉映月》
师:
“同学们分组描述画面情节,画家对人物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用笔墨表现出人物素描形象,既形象,又传神。
讨论《流民图》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有何不同 ” 生:线条、明暗……,民族风格;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民族危难……
师:阅读课文完成P42思考与交流,学生: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
师(小结):我们深入地掌握比较式鉴赏,提高美术素养,得出现代中国人物画将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和技法与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将以前文人画不加以表现的真实社会生活纳入到绘画中,既保留了民族的艺术形式,又吸引了西方的表现方法,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
步骤三:在这一步骤主要讲解艺术家们将由国外引进的素描和油画吸收,并将之本土化,用来表现中国的主题。
师:多媒体展示 《血衣》、《父亲》 20世纪里,油画在中国得到迅猛发 展,体现了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
油画
(罗中立)《父亲》学生再熟悉不过了,
请同学有感情的评述,以观察体验的学习
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父亲》的
印象。
师(过度):美国乔治大学教授,
著名美术理论家和批评家费德门提出的
美术鉴赏程序分为四个步骤:叙述、形
式分析、解释、评价。
王式廓《血衣》
个案分析,从“看到什么”—“哪些艺术语言”—“为什么这样画”—“有什么价值”进行鉴赏分析。
结合我发给学生的课外知识链接,鉴赏王式廓的画,现
个性,发挥创意进行描述、分析、解
释、评价学生分组交流。
师:描述:在画
面中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拿着一件衣服,所有人都把目
光投向他。
(学生的答案很多,但方向是对的。
主要是简练不够,还没有学会整体的看。
)师:分析:画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呢?
人物的形,动态、眉眼、表情、衣着、光线(学生用很有个性的语言,来描述了这张画)解释:画家为什么这样画呢?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一大批画家试图以新的形式与语言来革新中国传统绘画,中国民间美术、传统绘画与西方的形式和构图意识结合起来。
(学生提到了画家的独特个性和观赏效果)
评价:它有什么艺术价值吗?
充分体现了画家综合中国古代绘画和西方近
现代绘画的视觉经验的特色,是其盛期中的重要作品,对20世纪后期一些画家很有启发。
生(拓展训练):学生尝试个案分析《太湖鹅群》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师生做了点评。
步骤四: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幅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比较之间的不同,以提问教学法和观察体验法进行师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纳入了年画的表现范围,表现内容也不再是门神福禄寿,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气息,艺术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步骤五:导出学生喜爱的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由学生发挥想象,讲述作品中描绘的小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总结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三、归纳总结
中国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
绘画技巧和形式上借鉴西方的写
实主义,内容上更多地反映现实
生活,不是传统的花鸟、山水题
材,在中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中
,中国美术正融入世界艺术潮流,
并显示民族的、时代的特色和个性特征,也正是你们新一代的力量继承和创新,将美术发扬光大!
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评价,因此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优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