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鉴定
地质勘探中的岩性识别与划分
地质勘探中的岩性识别与划分在地质勘探中,岩性识别与划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通过准确识别和划分不同岩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下地质构造,为资源勘探和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探中的岩性识别与划分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岩性识别与划分的重要性岩性是指岩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在地质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岩性的不同直接反映了地质历史和地质条件的变化,对于石油、煤炭、金属矿产等资源的勘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岩性的识别与划分可以揭示地下构造特征、确定古地理环境、评价储层质量等,为勘探工作提供准确数据和科学依据。
二、岩性识别与划分的方法在地质勘探中,岩性识别与划分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1. 室内分析方法:通过岩心实验、薄片鉴定等室内分析手段,对岩石样本进行显微观察和物理性质测试,以确定岩性的类别和特征。
室内分析方法准确度高,但工作量较大,需要专业技术支持。
2. 野外观察方法:地质工程师在现场观察地层剖面、岩石出露等,利用肉眼、放大镜等工具对岩石进行外观特征的判断。
野外观察方法操作简便,但识别精度受观察者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限制。
3. 地球物理测量方法:如地震勘探、电磁法等,通过测量岩石对地球物理场的响应,间接推测岩性的类别和性质。
地球物理测量方法能够大范围快速获取数据,但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
以上方法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相互补充,提高岩性识别与划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岩性识别与划分的应用地质勘探中的岩性识别与划分应用广泛,并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石油勘探:岩性的识别与划分对于石油勘探起到决定性作用。
不同岩性具有不同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特性,直接影响石油储集层的质量和储量评估。
准确识别和划分岩性,有助于确定油气勘探的目标区域和开发方案。
2. 煤炭勘探:岩性识别与划分对于煤炭地质勘探同样至关重要。
不同岩性煤炭的含煤量、热值等特性存在差异,影响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科学地识别和划分煤炭岩性,有助于优化煤炭勘探策略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皇化矿区B4煤层顶底板岩性鉴定与找煤
工大 学 弹药 工 程 与 爆 炸 技 术 专 业 , 理 工 程 师 , 在 萍 乡 民爆 器 助 现 材 厂 从 事 民爆 器 材 的技 术研 究 工 作 。
江
西
煤
炭
科
技
21 0 0年 第 3期
NO. 3 2 O Ol
JANGXICOAI CI I S ENCE & TECHNOLOGY
皇 化 矿 区 B 煤 层 顶 底 褫 岩 性 鉴 定 与 煤 4
欧 阳福 , 付 荣
( 西 省 花 鼓 山 煤 业 有 限公 司生 产 技 术 科 , 江 江西 新 余 3 6 0 ) 3 5 0
因此 , 以根 据 具体 要 求 来 调 节 各 组 分 的 含 量 来 满 足 实 际 可
的需 要 。
增 大 , 地蜡 的质 量 百 分 比 为 0 6 时 , 当 . 炸药 爆 速 最 大 。炸
药 的爆 速 随松 香 含 量 的增 加 逐 渐 增 大 , 松香 的 质 量 百 分 当
由 图 2可 以看 出 , 炸药 的爆 速 随 地 蜡 含 量 的 增 加 逐 渐
化 有 一 个 最 大 峰 值 , 当复 合 蜡 的含 量 在 2 、 蜡 松 香 的 即 地
含 量 也 在 2 时 , 速达 到 最 大 值 , 验 测 得 为 3 7 s 爆 实 2 6m/ 。
E 3 有 秋 等 .新 型 粉 状 铵 油 炸 药 的 制 造 方 法 与 工 艺 .中 国 专 1洪
利: CN8 1 5 2 . . 9 9 9 0 8 9 x 18
E3 有秋 , 厚平 , 2洪 刘 毛信 喜 等 . 分 散 度 粉 状 铵 油 炸 药 .中 国 专 高
岩石的岩性分析
岩石的岩性分析岩性分析是岩石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岩石的成因、构造背景和变质程度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岩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常见的岩石类型。
一、岩性分析的基本方法1. 岩石薄片制备:将采集的岩石样品打磨成厚度约为0.03毫米的薄片,然后进行必要的染色和封片处理,使其透明度达到观察要求。
2. 岩石显微镜观察:将制备好的岩石薄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通过放大镜镜筒、偏光片和滤光片等装置,可以观察岩石薄片的结构、成分和纹理等特征。
3. 岩石化学分析:对薄片进行岩石化学分析,可以得到岩石中各种主要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信息。
通过化学分析可以判断岩石的成分、成因和变质程度等信息。
4. 岩石矿物鉴定: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岩石薄片中的矿物颗粒,结合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矿物鉴定。
根据矿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可以判断岩石的类型和成因。
二、常见的岩石类型1. 灰岩:主要由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的岩石。
灰岩常出现在古生物化石富集的海相和湖相沉积环境中,其成因与生物作用和化学沉积有关。
2. 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等矿物颗粒组成的岩石。
砂岩常见于河流、海滩和沙漠等地,其成因与物理碎屑沉积有关。
3. 頁岩:主要由粘土矿物和含有机质的颗粒组成的岩石。
頁岩多出现在深海沉积环境中,其成因与有机碳的富集和压实有关。
4. 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矿物组成的岩石。
花岗岩多见于板块构造活动的造山带,其成因与深部岩浆侵入和结晶有关。
5. 片麻岩:主要由云母和长石等矿物组成的岩石。
片麻岩常见于高温高压的变质环境中,其成因与板块构造的横向挤压和变质作用有关。
三、岩性分析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1. 岩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岩石的成因和演化历史,深入理解地壳演化和岩石圈动力学等过程。
2. 岩性分析对矿产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岩石的特征和性质进行分析,可以指导矿产资源勘探和预测,提高勘探效率和成功率。
3. 岩性分析对地质工程和环境地质调查具有指导作用。
岩石鉴定描述
安山玄武岩岩石风化面褐色,灰黄色,新鲜面灰绿色,灰紫色,灰褐色,斑状结构,基质玻晶交织结构,块状构造。
斑晶主要由斜长石组成,粒径0.4~2.5毫米,含量5-15%,其次有少量辉石、角闪石、基质由斜长石,玻璃质及少量辉石、角闪石、磁铁矿组成,斜长石35%-50%,玻璃质30-45%。
部分岩石已绿泥石化、绿帘石及碳酸盐化。
安山质火山角砾岩风化面红褐色,灰黄色,新鲜面灰绿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火山角砾占60%,主要是安山岩,少部分为凝灰岩。
角砾的大小:野外观察1-5厘米,呈次菱角状,少量呈浑圆状。
胶结物为火山细屑,主要是角砾状长石和安山岩细屑,少部分重结晶的火山灰。
安山岩岩石风化面灰黄色,灰色,新鲜面灰绿色,灰紫色,灰褐色,斑状结构,基质玻晶交织结构,块状构造。
斑晶主要由中长石组成,粒径0.4~2.5毫米,含量5-15%,其次有少量角闪石、辉石、基质由中长石,玻璃质及少量角闪石、辉石、磁铁矿组成,中长石35%-50%,玻璃质30-45%。
部分岩石已绿泥石化、绿帘石及碳酸盐化。
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岩石风化面灰色,土黄色,新鲜面灰黄色,灰绿色,凝灰结构,板状结构,块状构造。
晶屑主要为斜长石,含量40%,次为石英,含量约5%,岩屑主要为安山岩,粒径0.3-1.3mm,含量20%;基质为火山灰,含量35%。
安山质凝灰岩岩石风化面灰黄色、黄褐色,新鲜面灰绿色、灰黑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菱角状、次圆状,小于2毫米,部分圆球状碎屑一般小于0.5毫米,碎屑可见长石(泥化、绢云母化10%)、安山岩岩屑(20%)以及由黑云母变化的绿泥石(8%)胶结物为火山灰以及次生变化的隐晶状长石、角闪石、绿泥石、绢云母及不透明矿物等。
白云岩颜色为浅灰色,多具隐晶和细晶结构,白云石含量为85%以上。
依其结构可定名为残余碎屑灰质白云岩/残余骨屑灰质白云岩/残余鲕粒灰质白云岩/残余团粒灰质白云岩/残余礁块白云岩/残余泥晶(结晶)灰质白云岩。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引言岩石岩性的识别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地质资源的勘探、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学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尺度地学数据来进行岩石岩性的识别。
本文旨在对比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探讨其优劣势,为地质学研究提供参考。
一、地学数据的尺度地学数据的尺度是指数据所描述的现象或对象的大小或分辨率。
常见的地学数据包括岩石岩性的野外观测记录、岩心分析结果、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和遥感影像等。
这些数据可以分为不同的尺度,包括微观尺度、中观尺度和宏观尺度。
微观尺度的地学数据主要包括岩石薄片鉴定、岩心观察和实验室分析等。
这些数据通常能够提供岩石的详细组成和结构信息,对于岩石岩性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尺度的地学数据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和遥感影像等。
这些数据能够提供大范围的岩性信息,对于地质勘探和资源调查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微观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微观尺度的地学数据主要包括岩石薄片鉴定、岩心观察和实验室分析等。
在岩石薄片鉴定中,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和颗粒结构,根据其组成特征来识别岩石的岩性。
岩心观察则是在岩心获取的过程中,利用显微镜等设备对岩心进行观察和分析,也是一种常见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
实验室分析则是通过对岩石样品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测试,来获取岩石的详细信息,进而识别岩石的岩性。
宏观尺度的地学数据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和遥感影像等。
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地下岩石进行探测和解释,包括重力勘探、地磁勘探、地震勘探等。
通过对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对岩石的岩性进行判断。
遥感影像则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表岩石的信息,包括红外影像、高光谱影像等。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取地表岩石的分布和类型等信息,对岩石的岩性进行初步识别。
1. 优势和不足微观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和详细信息的优势,能够提供岩石的微观特征,对于岩石岩性的识别有着重要的作用。
岩石的鉴定
岩石的鉴定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
地质录井方法与技术
地质录井方法与技术
地质录井方法与技术是地球科学中用于研究地下地质结构和岩石性质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常见的地质录井方法与技术:
1. 电测录井:通过测量地下岩层的电阻率和自然电位来获取岩石性质和地层结构信息。
常用仪器包括浅层电测井仪、深层电测井仪和自动测井仪。
2. 自然伽马辐射测量:利用济因伽马辐射计等仪器测量地下岩石的自然伽马辐射强度,以判断不同岩石类型和地层的存在。
3. 孔隙度测量:通过利用电测井仪等仪器测量孔隙度和孔隙水饱和度的变化,可以获取岩石孔隙结构的信息。
4. 渗流性测量:使用渗透率仪等仪器,测量地下岩层的渗透性,以判断岩层的渗流性。
5. 岩性鉴定:通过记录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声波速度、磁导率等,结合经验曲线和地质知识,对不同岩性进行鉴定。
6. 反射测井: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反射和折射特性,测量地下岩石的声波速度,以获得地下地层的结构和岩性信息。
7. 岩心分析:对地质钻探中获取的岩心样品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岩石组分、孔隙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和测试,来研究岩石的性质和组成。
以上方法与技术常常结合使用,通过解释记录到的地质数据,可以对地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评价。
岩石野外鉴定
岩石的野外鉴别方法热度4已有657 次阅读2011-5-8 19:57分享到:(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
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
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l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
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
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l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
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
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
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
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
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l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
嵌岩桩试桩岩性鉴定报告(参照版)
简述
根据勘探报告,基础持力层岩面起伏较大,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采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墩),钻孔灌注桩,抗浮锚杆等基础类型混合使用。基础持力层均为12-3中风化凝灰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200KPa;钻孔灌注桩桩端阻力特征值qpa=3000KPa。
施工情况
简述
从9月23日破碎机进场破碎,到10月6日进入中风化持力层,埋入持力层深度45mm,经检查,天然地基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
建筑层数
6层
建设单位
舟山海洋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
嵊泗县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
浙江万事达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浙江宏宇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
张委
试桩日期
2013.8.31
试桩编号
238#桩
设计桩型
Φ800人工挖孔墩
试桩人员
周彧、刘国民、方浩旭、蒋锋、金建设、周卫星、张委
施工情况
简述
2#桩桩径为Φ800,从7月4日9:00开钻到7月6日11:00成孔完毕,7月5日17:00嵌岩进入中风化持力层,钻孔深度为34.94米,进入中风化凝灰岩1.13米,设计桩顶标高-6.60米,砼浇筑面标高-5.6米,孔口标高-2.48米,孔底标高-37.42米。经检查,桩的清孔,钢筋笼下放、浇灌砼等均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桩身砼为C30非泵送砼,孔底沉渣3cm.。
建筑层数
6层
建设单位
舟山海洋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
嵊泗县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
07第七章岩性识别
三、岩相变化的研究
岩相变化:地层沿走向岩性等的变化 利用遥感图像视域广、便于宏观整体观察的特 点,根据地层沿走向影像特征的变化,分析地层 相变特点。
㈠岩浆岩 侵入岩 中低分辨率图像 大型侵入体(中酸性岩体)—圆、椭圆形或不规则团 块状 中小型侵入体—卵圆形、透镜状、串珠状 褶皱带、断裂带中侵入体—条块状、透镜状、脉状 侵入体边界线与围岩—多呈明显的切割关系(侵入接触)
高分辨率图像
侵入体内格状、放射状、同心环状
节理系统被后期岩脉充填—尤为清晰
㈡沉积岩 基本解译标志—色调、色彩、图形特征 不同种类沉积岩 (碎屑)成分、结构、颜色 反射波 谱特性 同种类沉积岩 不同 差异 物理、化学、自然地理条件
不同的色调
单按色调鉴别沉积岩的种属和成分—困难
泥岩类
⑴洪水庄组灰色页岩
⑵长龙山组紫红色页岩 ⑶下马岭组杂色页岩
碳酸盐岩类
⑷景儿峪组灰白色泥灰岩 ⑸寒武系深灰色灰岩 ⑹铁岭组灰黑色白云岩 ⑻高于庄组黑灰色白云岩 ⑺雾迷山组灰色灰岩 ⑽常州沟组褐黄色石英岩
物理风化为主ρ干冷>ρ湿热
化学风化为主ρ干冷<ρ湿热
岩石的光谱特征取决于组成成分、内部结 构和光照条件等因素,其中岩石组成成分是主 导因素。外部环境和表面特征等因素只会导致 岩石反射率高低的变化,而谱带位置、宽度、 吸收深度和形态等特征一般比较稳定。
三、三大岩类的图形特征(几何特征)
图形和花纹是鉴别不同岩类的最好标志
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大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大条带条纹清晰条带条纹清晰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小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小条带条纹隐晦模糊条带条纹隐晦模糊差异风化差异风化高分辨率图像上高分辨率图像上条带条纹图形显示明显条带条纹图形显示明显低分辨率图像上低分辨率图像上条带条纹不太明显但仍可看出或条带条纹不太明显但仍可看出或由条带缩小为条纹由条带缩小为条纹沉积岩的纹形变质岩变质岩总体轮廓保留岩浆岩图形总体轮廓保留岩浆岩图形大比例尺图像可见大比例尺图像可见内部由于片理片麻理或混合内部由于片理片麻理或混合岩化作用而产生断续细纹或肠状细纹岩化作用而产生断续细纹或肠状细纹内部断裂发育会有格状水系内部断裂发育会有格状水系图形仍保留沉积岩基本特征图形仍保留沉积岩基本特征条带条纹条带条纹在受到强烈褶皱变动时条带条纹会显示出高度在受到强烈褶皱变动时条带条纹会显示出高度塑性流动的肠状飘带状影像塑性流动的肠状飘带状影像变质程度越高变质程度越高原岩图形特征越模糊单调原岩图形特征越模糊单调1用多波段遥感资料用多波段遥感资料2利用岩石热惯量利用岩石热惯量3用高光谱资料用高光谱资料4用图像的影纹和结构特征用图像的影纹和结构特征5用多源地学信息资料用多源地学信息资料一遥感地层单位与地层划分一遥感地层单位与地层划分遥感资料记录地壳表层各种岩性的波谱与空间信息遥感资料记录地壳表层各种岩性的波谱与空间信息对层状岩石分布区对层状岩石分布区
玄武岩的鉴定特征
玄武岩的鉴定特征一、简介玄武岩是一种常见的火山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它的成分主要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常常呈深绿色或黑色。
本文将对玄武岩的鉴定特征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种岩石。
二、玄武岩的外观特征玄武岩具有以下外观特征:1.颜色:玄武岩的颜色通常为深绿色或黑色,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呈暗灰色或暗褐色。
2.结构:玄武岩的结构一般为块状或簇状,有时也可见粒状或细晶状的结构。
3.矿物颗粒:玄武岩中的矿物颗粒通常较细,不易用肉眼观察出来。
在放大镜下或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其中的辉石和斜长石晶体。
三、玄武岩的矿物成分特征玄武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辉石和斜长石,其次可能含有少量的磁铁矿、黄铁矿和透闪石等。
下面将对这些矿物的特征进行介绍。
1. 辉石辉石是玄武岩中最常见的矿物之一,其特征包括:•颜色:辉石的颜色通常为深绿色、黑绿色或暗绿色。
•光泽:辉石的光泽为玻璃状至亚金属光泽。
•裂纹:辉石常常具有不规则的断裂面和裂纹。
•晶体形态:辉石的晶体形态多样,如片状、柱状、粒状等。
2. 斜长石斜长石是玄武岩中另一种重要的矿物,其特征包括:•颜色:斜长石的颜色通常为深绿色、黑色或暗灰色。
•光泽:斜长石的光泽为玻璃状至丝状光泽。
•裂纹:斜长石常常具有不规则的断裂面和裂纹。
•晶体形态:斜长石的晶体形态为柱状或板状。
3. 其他矿物除了辉石和斜长石,玄武岩中还可能含有少量的磁铁矿、黄铁矿和透闪石等。
这些矿物在玄武岩中的分布通常较为稀疏,大多以微小颗粒或晶粒的形式存在。
四、玄武岩的产状特征玄武岩在地质中的产状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布范围:玄武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洲,尤其是处于火山活跃地区的海岸线附近。
2.成岩环境:玄武岩主要形成于火山活动中,由于其是从喷发口喷出的岩浆凝固而成,因此在揭示火山活动历史和地质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岩性变化:玄武岩可能以单质或组合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会和其它火山岩如安山岩、英安岩等形成复合岩体。
三大岩类岩性描述
三大岩类野外工作描述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
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
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
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
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
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
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
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
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
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
岩浆岩类别是根据SiO2含量百分比确定的,而SiO2含量可在岩石矿物成分上反映出来。
岩性鉴别
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描述颜色、断口特点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
表 3 碳酸盐岩现场鉴定方法
20-50%
立即强烈起泡,泡径大,但作用时间不长。
立即强烈起泡,泡径大,表面上留有泥垢。
较软,易碎,断面较平坦呈贝壳状,盐酸作用后岩石表面与溶液呈浑浊。
灰质泥岩
泥质
50-75%
灰岩
20-50%
立即起泡,泡小,作用时间短,过量酸反应后呈泥团。
立即强烈起泡,泡径大,作用时间短。
较软,易碎,断面较平坦呈贝壳状,盐酸作用后岩石表面与溶液呈浑浊。
表1石炭系和中奥陶系上部灰岩区分标志
层位
石炭系灰岩
中奥陶系上部灰岩(或白云岩)
颜色
主要为灰、深灰、灰黑色
褐灰、灰黄、灰色多见
白云质
极少见
常见
结构特征
一般均为致密隐晶质或含生物结构
见鲕粒,碎屑结构,常见豹斑状结构及硬石膏假晶,鲕粒溶孔
生物化石
蜓、有孔虫、苔藓虫、刺皮动物中的海百合茎经常大量出现呈肉眼能见到的白色圆点直径1-3毫米或长方纵面。
白云质泥岩
泥质
50-75%
白云质
20-50%
不起泡。
微弱起小泡,作用时间短。
较软,易碎,断面较平坦呈贝壳状,盐酸作用后岩石表面与溶液呈浑浊。
灰质砂岩
砂岩
50-75%
灰质
20-50%
起泡,作用时间、较短,过量酸作用后残余砂粒。
起泡较强烈,作用时间短。
较硬、性软,断口粗糙,盐酸作用岩石表面及溶液较清洁。
2、含燧石结核白云岩
寒
武
系
上统
1、竹叶状灰岩(竹叶状砾屑边缘见红色氧化圈)
中统
1、鲕状灰岩(即鱼子状灰岩)
下统
1、含海绿石石英砂岩
2、紫红色页岩(馒头组含大量白云母碎片)
三大岩类岩性描述资料讲解
三大岩类岩性描述三大岩类野外工作描述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
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
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
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
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
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
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
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
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
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
岩浆岩类别是根据SiO2含量百分比确定的,而SiO2含量可在岩石矿物成分上反映出来。
岩性鉴定报告
显
微
照
片
定名
闪辉云煌岩
样品号
WD32-2
野外
定名
角闪煌斑岩
显
微
镜
下
特
征
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角闪石和辉石。与DW32-1相比,角闪石蚀变更为严重。角闪石多成粒状,中粗粒结构,自形—半自形。自形角闪石为四边形,边界清晰,,有暗化边。个别角闪石可以看到溶蚀的边界,暗化边很清晰。多数粒度在1.6×2mm—2.5×1.4mm。角闪石多成多边形或者四边形,边界平直,有暗化边,只能看到一组细密平直的解理,个别可以见到两组接力,夹角为56°,多色性明显,深绿—浅绿—浅红,正高突起,多数角闪石有不同程度的次生变化,表面有绿泥石化,并由黑云母和碳酸盐的小颗粒分布其间,在其边部常有磁铁矿的颗粒。角闪石的最高干涉色是二级蓝绿。可见到角闪石双晶。角闪石的含量约为25%。辉石斑晶粒度也较大,中粒结构,多成自形到半自形,板状。粒度约为1.2mm×1.6mm~1.4mm×1.8mm,无色透明,无多色性,表面也有很多的蚀变的微晶矿物。部分辉石可以见到很好的晶形,且有双晶。含量约为15%
黑云母成针状。自形到半自形,针状粒度大约为0.3—0.4mm,绝大多数黑云母是褐色的,表面无解理,部分多色性很明显,有无色到褐色的变化,有暗化边,部分呈粒状,可见六边形,多色性明显,干涉色为三级绿。含量约为10%。辉石多为短柱状,半自形,粒度约为0.4mm×0.1mm~0.2mm×0.1mm,无色,一级黄干涉色,含量约为25%。角闪石与辉石粒度相近半自形到他形,无多色性,干涉色为二级蓝,含量约为20%。斜长石存在于基质中,表面因为蚀变而呈现出模糊的样子,干涉色为一级灰白,可以见到聚片双晶。含量约为40%。金属氧化物为磁铁矿,含量约为10%~15%。
野外肉眼鉴定三大岩类
肉眼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在野外要充分考虑其产状产状产状特征,其次要抓住岩石的结构结构、、构造构造、、矿物组成矿物组成等特征。
具体步骤可为: 1 先分出岩石是属于岩浆岩先分出岩石是属于岩浆岩先分出岩石是属于岩浆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三大岩类的区别: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理构造层理构造、层面特征层面特征层面特征和含有化石含有化石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在构造上区别于岩浆岩的重要特征;在沉积岩的组成物质中,粘土矿物粘土矿物粘土矿物、、方解石方解石、、白云石白云石、、有机质机质等,是沉积岩所特有的,是物质成分上区别于岩浆岩的重要特征。
变质岩一般都具有片理等定向构造片理等定向构造片理等定向构造,在矿物成分上还有典型的变质矿物典型的变质矿物典型的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如石榴子石、、滑石滑石、、石棉石棉、、绿泥石绿泥石、、蛇纹石蛇纹石、、绢云母等绢云母等,具有变晶结构变晶结构变晶结构是变质岩的重要结构特征。
而岩浆岩一般具有流纹流纹流纹、、气孔气孔、、杏仁杏仁、、块状构造块状构造。
2 岩浆岩岩浆岩岩浆岩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颜色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
若是浅色浅色,一般为酸性岩酸性岩酸性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或中性岩中性岩中性岩(闪长岩、闪长斑岩、安山岩,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若是深色深色深色,一般为基性岩基性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或超基性岩超基性岩超基性岩(橄榄岩、苦橄岩)。
岩石颜色的变化:深(绿黑)→ 暗(绿灰)→ 中色(灰色)→ 浅色(肉红、灰白)。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结构与构造结构与构造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还是喷出岩类。
比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矿物颗粒大矿物颗粒大,呈呈全晶质全晶质、显晶质显晶质显晶质、等粒状等粒状等粒状、似斑状似斑状似斑状、、致密致密结构结构结构,则属深成岩类深成岩类深成岩类(花岗岩、闪长岩、正长岩、辉长岩、橄榄岩);若矿物颗粒微细致密矿物颗粒微细致密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玻璃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喷出岩类出岩类(流纹岩、安山岩、粗面岩、玄武岩、苦橄岩);若岩石中矿物为细粒细粒细粒及斑状结构斑状结构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浅成岩类(花岗斑岩、闪长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岩性初步鉴别方法来源:邓震的日志(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
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
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
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
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l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
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
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
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
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
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l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
岩浆岩类别是根据SiO2含量百分比确定的,而SiO2含量可在岩石矿物成分上反映出来。
假如有大量石英出现,说明是酸性岩;如果有大量橄榄石存在,则表明是超基性岩;如果只有微量或根本没有石英和橄榄石,则属中性岩或基性岩。
假如岩石中以正长石为主,同时所含石英又很多,就可判定是酸性岩;倘若以斜长石为主,暗色矿物又多为角闪石,属于中性岩;若暗色矿物多系辉石,则属基性岩。
对于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要的是描述主要矿物形态、大小及其性质。
其次,要对次要矿物作简略描述l第四步是为岩浆岩定名。
在肉眼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确定岩石名称。
请注意在岩石名称前面冠以颜色和结构,比如,可将某岩石定名为浅灰色粗粒花岗岩。
l另外,在野外还要注意查明岩浆岩体的产状,即岩体的空间分布位置、规模大小以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等,结合岩石的结构与构造,以推论岩石的形成环境。
也要注意不同侵入体或同一侵入体之间的岩性变化、时间顺序及相互关系。
(二)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沉积岩是分布于地表的主要岩类。
它种类繁多,岩性变化较大。
野外识别沉积岩,其最显著的宏观标志就是成层构造,即层理。
据此,很容易与岩浆岩、变质岩相区别。
根据沉积岩成因、结构和矿物成分,可进一步区分出次一级的类别。
凡具碎屑结构,即碎屑粒径大于2—0.005毫米,被胶结物胶结而成的岩石,是碎屑岩;凡具泥质结构,即粒径小于0.005毫米,质地均匀、较软,有细腻感,常具页理的岩石是粘土岩;凡具化学和生物化学结构,多为单一矿物组成的岩石,是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由于各类沉积岩的岩性差别,因此在鉴定方法上也不相同1、碎屑岩的肉眼鉴定v鉴定碎屑岩时着重观察其岩石结构与主要矿物成分。
首要的是看碎屑结构。
抓住这一特征,就不会与其他岩石相混淆了。
要仔细观察碎屑颗粒大小:粒径大于2毫米是砾岩,2—0.05毫米是砂岩,0.05—0.005毫米是粉砂岩。
粉砂岩颗粒肉眼难以分辩,用手指研磨有轻微砂感。
按砂岩的粒径又可定出粗砂岩(2—0.5毫米)中砂岩(0.5—0.25毫米)和细砂岩(0.25—0.05毫米)。
对于砾岩,还应注意观察其颗粒形状,颗粒外形呈棱角状者是角砾岩,系圆状或次圆状者为砾岩。
其次,看碎屑岩的矿物成分(碎屑颗粒成分和胶结物成分)。
砾岩类的碎屑成分复杂,分选较差,颗粒较大,一般不参与定名;砂岩,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和一些岩石碎屑。
在碎屑岩中,常见的胶结物有铁质(氧化铁和氢氧化铁)、硅质(二氧化硅)、泥质(粘土质)、钙质(碳酸钙)等。
铁质胶结物多呈红色、褐红色或黄色。
硅质最硬,小刀刻不动。
钙质滴稀HCI起泡。
弄清楚了结构和成分,就可为碎屑岩定名。
例如,碎屑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其含量超过50%,长石和岩屑含量均小于25%的砂岩,叫做石英砂岩。
也可按其胶结物命名,如可称某岩石为铁质石英砂岩。
碎屑岩中可见化石,但一般保存较差。
v火山碎屑岩的鉴别比较困难。
因为,它在成因上具有火山喷发和沉积的双重性,是一种介于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型岩石。
常常是以其成因特点、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和胶结物的特征来区别于碎屑岩。
2、粘土岩的肉眼鉴定u鉴定粘土岩的主要依据是其泥质结构。
粘土岩矿物颗粒非常细小,肉眼仅能按其颜色、硬度等物理性质及结构、构造来鉴定。
它多具滑腻感,粘重,有可塑性、烧结性等物理性质。
若是纯净的粘土岩,一般为浅色的土状岩石。
层理是粘土岩中最明显的特征,因此,人们就按粘土岩层理(倘层理厚度小于1毫米称页理)及其固结程度进行分类,将固结程度很高、页理发育,可剥成薄片者称作页岩。
页岩常含化石。
粘土岩中以页岩为主。
将那些固结程度较高、不具页理,遇水不易变软者称泥岩。
最后,再根据颜色与混入物的不同进行命名,如可称作紫红色铁质泥岩、灰色钙质页岩等。
3、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的肉眼鉴定此类岩石中分布最广和最常见的有碳酸盐岩、硅质岩、铁质岩和磷质岩,尤以碳酸盐类岩石分布为广。
有无生物遗骸是判断属于生物化学岩或是化学岩的标志。
化学岩成分常较单一。
它们多为单矿物岩石,故此,可按其矿物的物理性质进行鉴定。
化学岩具有化学结构,即结晶粒状结构和鲕状结构等;生物化学岩具生物结构,即全贝壳结构、生物碎屑结构等。
综合上述,在观察和描述沉积岩时应注意:u要描述岩石整体的颜色,区分岩石是碎屑结构、泥质结构或结晶结构和生物结构等;u据其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及颜色上的差异,观察岩石的层理,注意层面上波痕、泥裂等构造特征;u要描述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碎屑物及胶结物等成分。
u对砾石的形状、大小、磨圆度和分选性等特征要描述,并要确定胶结类型,以及胶结程度。
u对沉积岩命名时应遵循“颜色+胶结物+岩石名称”的法则。
此外,还需注意沉积岩体形状、岩层厚度及产状、风化程度、化石保存情况及其类属。
(三)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我国区域变质岩系十分发育,时代自太古宙到期中生代均有出露。
其变质岩石类型十分复杂,主要有片麻岩、粒状岩石(变粒岩、浅粒岩)、片岩、千枚岩、变质硅铁质岩、大理岩、变质铁镁质岩及区域混合岩等。
有关原岩建造主要有超基性到酸性喷出岩(包括熔岩、凝灰岩)、硬砂岩、各种沉积岩及不同性质的侵入岩。
上述变质岩类均属不同的原岩建成造经受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区域变质作用的结果。
区域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大致可分为地壳演化早期造盾阶段的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及造盾阶段之后与造山运动有关的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和埋深变质作用。
不同成分的原岩经受不同类型的区域变质作用,在一定的温高压力条件下,形成各具特征的矿物和常见矿物共生组合,并因之分别构成不同温压条件的麻粒岩相、角闪岩相(高角闪岩、低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低绿片岩相)、蓝闪石片岩相(蓝闪绿片岩相、蓝闪石—硬柱石片岩相)及次绿片岩相(浊沸石相和葡萄石—绿纤石相)。
我国区域层状变质岩系按大地构造运动可分为12期,从太古宙迁西期—新生代喜马拉期变质岩系均有。
所以,变质岩系的发生和发展与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有密切的关系。
在全球构造位置上,我国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度板块的结合部位,地质环境差异较大,发展历史很不相同,因而区域地质各具特色,造成变质岩石类型复杂,岩石相对难以识别。
在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方法、步骤与前述岩浆岩类似,但主要根据是其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
这是因为,变质岩的构造和结构是其命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第一步可先根据构造和结构特征,初步鉴定变质岩的类别。
譬如,具有板状构造者称板岩;具有千枚构造者称千枚岩等。
具有变晶结构是变质岩的重要结构特征。
例如,变质岩中的石英岩与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尽管成分相同,但前者具变晶结构,而后者却是碎屑结构。
第二步再根据矿物成分含量和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进一步详细定名。
一般来讲,要注意岩石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比例,以及浅色矿物中长石和石英的比例,因这些比例关系与岩石的鉴定有着极大关系。
例如,某岩石以浅色矿物为主,而浅色矿物中又以石英居多且不含或含有较少长石,就是片岩;若某岩石成分以暗色矿物为主,且含长石较多,则属片麻岩。
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如蓝晶石、石榴子石、蛇纹石、石墨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能反映出变质前原岩以及变质作用的条件,故也是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有力证据。
关于板岩和千枚岩,因其矿物成分较难识辩,板岩可按“颜色+所含杂质”方式命名,如可称黑色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可据其“颜色+特征矿物”命名,如可称银灰色千枚岩、硬绿泥石千枚岩等。
在野外,还要观察地质体产状、变质作用的成因。
比如,石英岩与大理岩两者在区域变质与接触变质岩中均有,就只能根据野外产状和共生的岩石类型来确定。
假如此类岩石围绕侵入体分布,并和板岩共生,则为接触变质形成;假如此类岩石呈区域带状分布,并和具片状或片麻状构造的岩石共生,则为区域变质所形成。
对变质岩我们也应描述岩石总体颜色,注意其岩石结构。
若为变晶结构,则要对矿物形态进行描述。
注意观察岩石中矿物成分是否定向排列,以便描述其构造。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可见的矿物成分应进行描述。
若无变斑晶,就按矿物含量多少依次描述;若有变斑晶,则应先描述变斑晶成分,后描述基质成分。
至于其它方面,如小型褶皱、细脉穿插、风化情况等,亦应作简略描述。
在为变质岩定名时,应本着“特征矿物+片状(或柱状)矿物+基本岩石名称”的原则。
如,可将某岩石定名为蓝晶石黑云母片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