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_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之间的关系总结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6.肺与肝
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肺 与
肺在膈上 生理:气机升降
肝在膈下
其气以肃降为顺(肺从右降)
制约并调节肝气升发
互制互用,升降协调,
其气以升发为畅(肝从左升) 维持全身气机调畅。
2.心与脾
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和运行的相互协同关系。
生理 心
血液生成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心主心脉,心阳化赤以生血 心脾协同 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心血自充 心血脾气 心血旺盛——脾得濡养,健运不息 相互促进
血液化生充足。
与 脾
心行血,推动血液运行不已 血液运行 脾统血,统摄血液不逸脉外 协调配合,血运正常。
心主血
心有所主——主持推动血液运行
血液运行 肝藏血 血液充足 肝有所藏——贮藏调节血量分配 血运通利
生理
心
精神情志
心主神志,主宰精神情志 肝主疏泄,调畅精神情志 相互协同,调节精神情志。
与
心血不足,肝无所藏,肝血虚——眩晕、视物模糊、爪甲色淡、肢麻筋挛。
肝
心肝血虚 肝血亏虚,心无所主,心血虚——心悸怔忡、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心肾相交示意图
水火既济
心
精神互用
肾
君相安位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心肾水火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心火不亢 心阳
下 温
肾阳
温煦 推动 兴奋 凉润 宁静 抑制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
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
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
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
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
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
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
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
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传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
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
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
脾气不升,反而下陷,易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症。
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
4.肺与大肠:经络相连,互为表里。
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以通畅,以发挥其传导功能。
反之,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则肺气才能清肃下降。
例如:肺气蛮滞,失其肃降之功,可能引起大肠传导阻滞,出现大便秘结。
反之,大肠传导阻滞,又可引起肺肃降失常,出现气短咳喘等。
又如:在治疗上肺有实热,可泻大肠,使热从大肠下泄。
反之,大肠阻滞,又可宣通肺气,以疏利大肠的气机。
5.肾与膀光:经络相通,互为表里。
在生理上一为水脏,一为水腑,共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以肾为主)。
肾阳蒸化,使水液下渗膀肮,膀肮又借肾阳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功能而排泄小便。
中医学教学课件:脏与腑关系
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1.五脏与女子胞
心行血 脾统血
女子胞
肺朝百脉 肾藏精
2.五脏与脑
❖ 中医藏象学把脑的生理病理统归于心而 分属于五脏
3.五脏与脉
❖ 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肝主疏泄与脉的 关系最为密切
4.五脏与骨、髓
❖ 肾藏精、生髓关系主要表现为 脏腑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
肺气肃降
肺失肃降
促进 利于
相互 影响
大肠传导
大肠传导不利
1.肺与大肠
脾与胃
纳运协调 升降相因 燥湿相济
2.脾与胃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
胃喜润恶燥, 脾喜燥恶湿
心属火,主血
心火亢
温煦 滋养
下移 上炎
小肠分别清浊
小肠热
3.心与小肠
肝主疏泄
促进 利于
胆汁排泄
4.肝与胆
肾的气化
调控 影响
膀胱开合
5.肾与膀胱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胃 受纳腐熟水谷 初步消化
胆 贮存排泄胆汁 受盛化物
小肠 泌别清浊
以助消化 进一步消化 吸收精微
大肠 传导变化 膀胱 贮尿排尿
吸收水分 排泄大便 排泄小便
消化 吸收 排泄
三焦 水谷之道路(概括消化吸收排泄过程)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五脏六腑之间总的关系为脏腑阴阳表里关系。
即脏属阴而为里,腑为阳而为表,因此,脏和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即是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的阴阳表里相互配合的关系。
这种阴阳表里相互配合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相表里的脏腑所属经脉之间的相互络属以及其生理功能的密切相关上。
具体来讲,表现为某一脏与某一腑之间的固定相互配合关系,即心与小肠相互配合,肺与大肠相互配合,脾与胃相互配合,肝与胆相互配合,肾与膀胱相互配合。
兹分述如下:(一)心与小肠心与小肠的生理关系体现为:心与小肠的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心阳下煦小肠,有助于小肠化物等功能的发挥。
病理关系为:心有实火(下移)小肠。
小肠有热(循经上炎)心。
(二)肺与大肠肺与大肠的生理关系体现为:肺与大肠的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肺的肃降功能与大肠的传到功能互相协助。
病理关系为:大肠热实(腑气不通)肺失肃降肺失清肃(津不下达)大肠燥实肺气虚:推动无力——大便艰涩;失于固摄——大便溏泻:大便传导功能失常。
(三)脾与胃脾与胃的生理关系体现为:经脉络属构成互为表里的关系。
生理功能:胃主降、主受纳,喜润恶燥;脾主升、主运化,喜燥恶湿:相反相成,共为后天之本。
其病理关系,如《内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
即指脾胃升降失常可致腹胀泄泻及食少脘满、嗳气、呕吐恶心等病症。
(四)肝与胆生理与病理: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胆汁排泄与肝主疏泄有关,肝胆病互相影响,其病变主要为肝胆火旺、肝胆湿热和情志失调等方面证状。
(五)肾与膀胱生理与病理:膀胱的贮尿和排尿依赖肾之气化。
其病变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失调方面,若肾气亏虚,气化乏全,失于固摄,则膀胱的开合失度,即可出现小便不利或小便失禁、遗尿、尿频数等病症。
第二章 藏象(8)脏腑关系
肝肾精血同源关系示意图
同源
肝
藏
肾
藏
同源
血
互化
精
肝肾藏泄关系示意图
肝气
肾气
疏泄
闭藏
精血
藏泄失常,女子可见月经周期失常,经量过多或闭经, 排卵障碍;男子可见阳痿、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等症。
(十)脾与肾 表现为先天与后天的互资及水液代谢方面。 1.先天后天相互资生:先天温养激发后天, 后天补充培育先天。 2.水液代谢:脾运化水液功能的正常发挥, 须赖肾的蒸化、温煦作用的支持。肾主水液 输布代谢,又须赖脾的协助,即所谓“土能 制水”。
肺与肝的关系示意图
肺气 左 升 病理状态 左升太过 右降不及
右 降
肝气
肝火犯肺
(七)肺与肾 1. 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 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宣发肃降而行 水的功能,有赖于肾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 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的肃降作用使之下归 于肾或膀胱。 2.呼吸运动:肺主呼吸,肾主纳气。 “肺 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3. 阴液互资:肺肾之阴,相互资生。病理 常见:肺肾阴虚。
肝脾之间关系示意图
促进
肝之疏泄
发挥
脾之运化
化生
肝气畅达
涵养 充实
水谷精微
化生
肝血充足
血液
(九)肝与肾
1. 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精微 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互化。病理上 可见肝肾精血两亏。 2.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气疏泄可 促使肾气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可防肝气疏泄太过。 3.阴阳互滋互制 :肝肾之阴相互滋养,共同制约 肝阳,则肝阳不偏亢、相火不上延。 病理上,肾阴不足可累及肝阴;肝肾阴虚,阴不 制阳,易致肝阳上亢,称为“水不涵木”;肝阴不足, 可导致肾阴亏虚,相火上亢;肝火太盛也可下劫肾阴, 导致肾阴不足。
脏腑之间的关系课件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 心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血液运行与呼吸运动(气 和血)之间 协同调节关系。 心主血脉,血以载气 血为气之母
心主血脉
气为血之帅 肺心之搏动和肺的呼吸的中心环节 血液循行和呼吸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
肺气虚弱,行血无力, 或肺气壅滞,气机不 畅 影响肺气宣发肃降 咳嗽,气喘 胸闷等症
8.肝与脾
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疏泄与运化相互为用、 藏血与统血相互协调的关系。
1)疏运协调
肝主疏泄,全身气机调畅 协调脾升胃降
2)藏统有节
肝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肝疏泄气机血行通畅
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 肝体得以濡养
脾主运化 生血统血
病理:
血液藏统失常: 肝不藏血 脾不统血 出血
血液化生不足: 脾气虚弱,血液生化乏源 或统摄无权而出血过多,均可导致肝血不足 ——纳少,倦怠,眩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 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等症。
疏泄 在咳嗽的同时,可出现气机升降失常之头痛头 晕,口苦咽干,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胸胁胀 痛等症。
7.肺与肾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和
阴阳互资三方面。 1)水液代谢(标本关系):
有赖肾阳蒸腾气化 肺为水之上源 (标) 借助肺宣发肃降 肾为主水之脏 (本)
2)呼吸运动: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为气之主
—— 肾为气之根 3)阴阳互资: 肾阴充盛,上润于肺——水能润金 肺阴充足,输精于肾——金能生水 肾阳资助肺阳,共温肺阴(津) ——推动水液代谢
肾主纳气
病理:
1)水液代谢障碍:
肺失宣降,水道不得通调,必累及于肾; 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水液内停,上泛于肺 —— 咳嗽气喘,咳逆倚息而不得平卧,尿少水肿等症状 2)呼吸运动失常:肾不纳气证或肺肾阳(气)虚证 肺气久虚,肃降失司,久病及肾; 或肾阳(气)不足,摄纳无权 —— 呼多吸少,气短喘促,气不得续,呼吸表浅,动则气喘 益甚。 3)肺肾阴虚: 肺阴虚损,久则必及于肾而致肾阴不足; 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肺阴,亦可致肺阴虚损 ——两颧潮红,骨蒸潮热,盗汗,干咳音哑,腰膝痠软,夜 梦遗精等症状。
【优秀文档】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之间的关系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由脏腑、经络等许多组织器官所构成。
脏腑之间的关系,是藏象学说中整体性联系的内容之一。
那么脏腑之间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怎样的重要地位呢?它有哪些功能与作用?那么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理论中关于脏腑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人体各脏腑之间,在结构上通过经络而相互沟通,生理功能上既分工又合作,在病理变化上也可互相影响和传变。
五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
心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气与血之间的相互依存。
在生理方面,肺主气,辅心行血,可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而心主血,营养于肺,可维持肺的呼吸功能。
由于宗气积聚于胸中,温养心肺两脏,具有贯心脉以行气血和走息道以司呼吸的功能,所以能加强心血运行与肺司呼吸之间的协调平衡。
在病理方面,如肺气虚弱,宜降失常,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而心之阳气不足,血行无力,也会导致肺的呼吸功能失常,从而出现咳嗽、气喘、胸闷、心悸等症。
2.心与脾
心与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心主血而推动血液运行,脾统血而统摄血液循行于脉管,两者互相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二是心血充盈,可营养于脾,心主神明,可调节脾的运化功能;脾运化功能正常,吸收的水谷精微能化生心血并营养心神,两者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因此,当心血不足或心神失常时可引起脾失健运,脾运失常或脾不统血时亦可导致心的病变,都导致心脾同病,而出现心悸、失眠、食少、便溏等症。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脏属阴,腑属阳;阳主表,阴主里。
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并通过经络相互联络,从而构成脏腑之间表里络属的关系。
1.心与小肠心与小肠通过经脉之间的相互络属,构成了脏腑之间一阴一阳的表里对应关系。
表现在病理方面较为突出,如心有实火,通过经脉移热于小肠,可引起尿少、尿赤、尿痛、排尿灼热、甚则尿血等小肠实热的表现;反之,小肠热盛,也可循经上炎,出现心烦舌赤、口舌糜烂生疮等心火亢盛的表现。
2.肺与大肠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络属,构成了脏腑之间的表里对应关系。
肺的肃降功能,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正常发挥,而大肠的传导功能的正常,又有助于肺气的肃降,从而协助肺主呼吸的功能的正常进行。
病理情况下,若肺失肃降,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秘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肺气虚弱,气虚推动无力,则大便艰涩不行,即所谓“气虚便秘”;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又可使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而见胸满、咳喘之症。
3.脾与胃脾与胃通过经脉络属,构成了脏腑之间的表里对应关系。
脾与胃之间,具体表现为纳运协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三个方面的联系,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水谷精微的转输,以营养全身,故称脾胃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1)纳运协调:胃主受纳、腐熟,为脾主运化提供了物质保证;脾主运化为胃继续纳食创造了条件。
一纳一运,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精微物质的输布。
(2)升降相因:脾胃位居中州,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脾主升清,使水谷精微得以吸收,并上输心肺,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胃主降浊,使初步消化之食物得以下传小肠,食物残渣下传于大肠,并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以维持胃肠虚实更替的生理状态。
(3)燥湿相济:脾属阴,喜燥而恶湿,燥则水湿不停,脾气健运,脾气得升;胃属阳,喜润而恶燥,胃得润而能降,则胃纳如常。
二者之间燥湿相济,阴阳相和,使消化功能得以正常进行。
病理上,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则可导致胃和降失职,受纳失常,而见纳呆、呕恶、脘腹胀满等症;若食滞胃脘,浊气不降,可致脾气不升,运化失健,水湿内停,而见腹胀、泄泻等病理表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复习笔记脏腑之间的关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复习笔记: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
(二)心与脾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依存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三)心与肝主要表现在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情志调节两个方面。
(四)心与肾主要表现在“心肾相交”(五)肺与脾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六)肺与肝主要表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协同调节方面。
调节气机肝主升发,制约肺降太过。
肺主肃降,抑制肝升太过。
(七)肺与肾主要表现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液互资三方面(八)肝与脾主要表现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依存、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关系(九)肝与肾主要表现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液互养等方面。
肝肾同寄相火(十)脾与肾主要表现先天与后天的关系以及水液代谢方面。
二、腑与腑的关系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津液的生成输布、废物的形成排泄等方面的相互协作关系。
“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以通为顺” 六腑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六腑以通为补”三、脏与腑的关系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根据:①经脉络属②结构相连③气化相通④病理相关(一)心与小肠心心主血心火下降于小肠,小肠化物小肠一一小肠化物一一清者上奉心肺化而为血心移热于小肠利小便以清心火(二)肺与大肠肺一一主肃降呼吸正常fj T气机调畅T大肠——主传导传导排便正常(三)脾与胃(四)肝与胆主要表现在同司疏泄、共主勇怯等方面(五)肾与膀胱主要表现在共主小便方面。
肾一肾为水脏一气化津液,下输膀胱开合有度膀胱一膀胱为水腑一储存、排泄尿液。
中医学基础知识—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中医学基础知识—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中医学基础知识—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人的生命活动,是靠脏腑间的密切联系所构成的人体生理功能的整体性进行的。
这些脏器虽然各有其不同的生理作用,但彼此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1.脏与脏之间的联系(1)心与肺。
心主血、肺主气。
心与肺之间主要是气与血的关系。
血液的运行要靠气的推动,气也只有贯注于血脉之中,才能通达全身。
故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的说法。
反应在病理方面,心肺不正常互相影响,如咳嗽日久,肺气损伤,推动心血的功能不足,就会导致心气虚而出现心悸气短,甚至心区疼痛等症。
心火炽盛,消烁肺的津液,则见咳痰咯血、鼻燥、咽干等症。
(2)心与肝心与肝之间主要是血液循环与血量调节的关系。
若心血不足,可以影响肝的调节而引起失眠多梦、眩晕等症,肝血不足也可以影响心的功能而出现心悸、怔忡等症。
又如临床上高烧、昏迷、抽风的病症,也是心肝相互影响的一种病理变化。
另一方面,心主精神意识,肝主疏泄条达(即情绪舒畅)。
精神与情绪也是相互影响的,如精神不足,就会影响情绪的愉快,情绪抑郁不畅也会影响精神的充沛。
(3)心与脾脾的运化功能,.需要心阳的帮助,心血的再生又必须依靠脾的转化为其来源。
如果心阳不足,影响脾的运化,除心脏病症外,还会出现食少浮肿等症;若脾的运化失常,影响了心血的再生,就会出现贫血心悸等症。
此外,心与脾还有循环与统摄的关系,如果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就会引起各种出血的疾患。
(4)心与肾心与肾之间的关系有二,一是阴与阳(又叫水与火)的互济,二是精与神的互根。
心居上焦,其性主动,故以阳(火)为主,肾居下焦,其性主静(藏精气而不泄)故以明(水)为主,心阳下降,温暖肾阴,肾阴上济,滋养心阳,上下相交,动静结合,形成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始终使人体保持在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
这种现象又叫做“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若阳气不足肾水不化,水气逆而上犯,就会造成“水气凌心”的心悸症,如果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独亢,也会出现失眠健忘、多梦遗精等现象,这就是“心肾不交”的病症。
脏腑之间的关系
精血互生
精神互用
君相安位
肺 与 脾 的 关系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脾主 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肺主行 水,通调水道所以,脾和肺的 关系,主要表现在气和水之间 的关系。
气的生成方面
水液代谢方面
肺 与 肝 的 关系
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 降,气机调畅,气血流行,脏 腑安和,所以二者关系到人体 的气机升降运动。
消化方面
血液方面
肝 与 肾 的 关系
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 肾主闭藏。肝肾之间的关系称 之为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 因肝肾之间,阴液互相滋养, 精血相生,故称。
阴液互养
精血互生
同具相火
藏泄互用
脾 与 肾 的 关系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 关系。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 相互促进的。
神志活动
心 与 肝 的 关系
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 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所 以,心与肝的关系,主要是主 血和藏血,主神明与调节精神 情志之间的相互关系。
血液方面
神志方面
心 与 肾 的 关系
心居胸中,属阳,在五行属火; 肾在腹中,属阴,在五行属水。 心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关系,称之为心肾相交,又 称水火相济、坎离交济。心肾 这种关系遭到破坏,形成了病 理状态,称之为心肾不交。
脏腑之间的关系
心 与 肺 的 关系
心肺同居上焦。
心肺在上,心主血,肺主气; 心主行血,肺主呼吸。
这就决定了心与肺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心 与 脾 的 关系
心主血而行血,脾主生血又统 血,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 是主血与生血、行血与统血的 关系。
脏腑之间的关系 ppt课件
PPT课件
1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
主要体现于血液运行和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关系。
生理: 气与血 的关系 肺主气 气为血帅,肺气助心行血
心主血
血为气母,心血运布肺气
宗 气 是 中 心 环 节
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
PPT课件 2
病理: 肺气虚弱,行血无力 影响心的行血——心血瘀阻 肺失宣肃,肺气壅塞 心气不足 血行不畅 心阳不振 影响肺的呼吸——胸闷咳喘
病理:
水寒射肺
肾阳虚衰,气化不利——水肿、形寒肢冷
水邪上犯,肺失肃降——咳喘、不得平卧
水肿 风邪袭表,肺失宣降——头面浮肿、咳喘、恶寒发热 风水及肾 水湿风邪,由肺及肾——全身水肿、腰痛、尿少 肾精不足,摄纳失职 肺肾气虚 肺气久虚,伤及肾气 肺阴不足,下汲肾阴 肺肾阴虚 阴阳两虚 肾阴亏虚,肺阴失充 干咳少痰,腰膝酸软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呼吸异常,气短喘急、呼多吸少
水火既济 互济互制
心神肾精 相互为用
心为君火,君火在上,为一身之主宰, 命 火 秘 藏 则 心 阳 充 足 君相安位
肾为相火,相火在下,系阳气之根,为 神明之基础 , 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 PPT 课件
君相二火 上下交济
8
病理:心与肾之间的水火阴阳精神的动态平衡失调, 称为心肾不交。 水不济火 肾阴虚于下
PPT课件 20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吸 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密切配合 饮食 口 肺
朝百脉宣发布散
胃
腐 熟
脾
浊 中 之 清
胆
胆汁 浊
通 调 水 道
小肠
清 泌 别 清 浊
第八节_脏腑之间的关系
藏 象 第 四 节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
主要体现于主持气血和血液运行之 间的协调关系。
(1)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 (2)心主血脉,肺朝百脉
(二)心与脾
主要体现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1、血液生成: 心主血 脾生血 2、血液运行: 心主行血 脾主统血
(三)心与肾
(六)、肝与肾
肝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精血同源、 藏泄互用等方面。 1.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 滋生。“肝肾同源”、“乙癸同源” 2、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封藏。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吸 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密切配合 饮食 口 肺
朝百脉宣发布散
心与小肠 肺与大肠 脾与胃 肝与胆 肾与膀胱
心与小肠
心阳、心血——心火下降小肠,保证小肠 化物 小肠化物——清者上输心肺化赤为血,使 心血充足
心经实热下传小肠——小肠实热 小肠之热上熏于心——心火亢盛
病理表现:尿少、尿热赤、尿痛心烦、舌赤、 口舌生疮
肺与大肠
肺司呼吸,主行水——有赖大肠通畅 大肠主传导,主津——有赖津液,司开合,控制膀胱开合 生理 膀胱为水腑——开合有度,使尿液正常贮存排泄 固摄无权 肾气不足 膀胱开合失度
小便不利
遗尿、尿失禁
病理
气化失常 膀胱湿热,上犯于肾——尿急、尿痛、尿血、腰痛等
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 生理方面:
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资肾阳, 使肾水不寒 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以资心阴, 使心火不亢
水火既济
(四)、肾与肺 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等方面。
1、肾为主水之脏,肺为水之上源
2、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脏腑关系
病理状态
肾阴虚损,肝阴失养,精血俱虚 肝阴不足,下劫肾阴,肝肾阴虚
脾与肾
生理状态
脾 为主 后运 天化
土克水
后天养先天 先天促后天 肾 主为 藏先 精天
病理状态
(脾肾阳虚) 肾阳虚损,脾失温煦,脾肾阳虚 脾气虚弱,不能生血,血不化精,肾精亏虚。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运化 水谷精微、津液、 脾 胃 小肠 膀胱 水液 食物残渣 肾 气化 大肠 粪便 尿液 食物 腐熟 泌别清浊 全身
脏腑之间的相 互关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
生理状态
火克金
血能载气
心 主 血
血为气母
气为血帅
气能行血
肺 主 气
病理状态
心肺气虚
心气不足 不能帅血而行,影响肺的宣发肃降 肺气不足 不能朝会百脉,导致心血瘀阻。
心与肝
生理状态
心 心主血-血液循行- 藏血
木生火 血液 情志
肺与肾
生理状态
主呼吸 肺 通调水道 协调水液代谢 主水
金生水(水液、呼吸)
协调呼吸 主纳气 肾 水寒射肺 肾不纳气
病理状态
肾阳不足,水饮内停,上犯肺气,肺失宣降。 肾不纳气,呼多吸少,肺气不降,水道不通。
肺与肝
生理状态
肺 主 气
金克木 (气机)
肝 调 气
肺之宣降以助肝之疏泄 肺之宣降以防态
肝火旺盛,上犯肺金,出现胁痛、咳嗽、咳血等。
肝与脾
生理状态
肝 主 疏 泄
木克土(肝旺乘脾)
脾 主 运 化
脾之运化依赖肝气疏泄 肝之藏血依赖脾气统摄
病理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方面
肝胆同病
病
胆道受阻,影响肝之疏泄
理
肝血不足
精神情志
谋虑不决——口苦,心烦失眠
胆气虚怯
肾与膀胱
生理
肾为水脏——气化津液,司开合,控制膀胱开合 膀胱为水腑——开合有度,使尿液正常贮存排泄
病理
固摄无权
肾气不足
膀胱开合失度
气化失常
遗尿、尿失禁 小便不利
膀胱湿热,上犯于肾——尿急、尿痛、尿血、腰痛等
纳运协调
脾主运化——为胃纳提供能源
生
脾主升清——转输精气,上输心肺
升降相因
理
胃主降浊——浊阴下降,虚实更替
脾性恶湿——脾阳健则能运
燥湿相济
胃性恶燥——胃阴足则能纳
肝与胆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
消化功能
疏泄胆汁,帮助消化
生
胆附于肝,贮藏胆汁
理
肝主谋虑
精神情志
肝胆相济,勇敢乃成
胆主决断
肝失疏泄,胆汁排泄不利
胆汁
胆
小肠
浊
清
通
调
浊
水
中
道
之
清
三 焦 气 化
泌
肾
粪便
变化 出焉
大肠
别
清 浊
膀胱
气化 而出
尿
病理方面,相互影响
胃有实热,消灼津液——大便燥结。 大便燥结,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肝胆火旺——胃失和降而呕吐苦水。 脾胃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发
为黄疸。
三、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心与小肠 ❖肺与大肠 ❖脾与胃 ❖肝与胆 ❖肾与膀胱
关之脏
藏 象
间
第 四 节
系的腑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
主要体现于主持气血和血液运行之 间的协调关系。
(1)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 (2)心主血脉,肺朝百脉
(二)心与脾
主要体现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1、血液生成:
心主血 脾生血 2、血液运行:
心主行血 脾主统血
(三)心与肾
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 生理方面:
水火既济
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资肾阳, 使肾水不寒
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以资心阴, 使心火不亢
(四)、肾与肺 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等方面。 1、肾为主水之脏,肺为水之上源 2、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五)、肝与脾
主要体现在两脏对血液的调控以及 消化吸收功能的协同作用
1、肝主疏泄,脾主运化
2、肝主藏血摄血,脾主生血统血
心与小肠
心阳、心血——心火下降小肠,保证小肠 化物 小肠化物——清者上输心肺化赤为血,使 心血充足
心经实热下传小肠——小肠实热 小肠之热上熏于心——心火亢盛
病理表现:尿少、尿热赤、尿痛心烦、舌赤、 口舌生疮
肺与大肠
肺司呼吸,主行水——有赖大肠通畅 大肠主传导,主津——有赖肺气下降
脾与胃
胃主受纳——为脾运奠定基础
(六)、肝与肾
肝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精血同源、 藏泄互用等方面。
1.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 滋生。“肝肾同源”、“乙癸同源”
2、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封藏。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吸
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密切配合
饮食
口
朝百脉宣发布散肺Biblioteka 胃脾腐 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