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学习体会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和实践思考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和实践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一体化课程设计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一体化课程不再将不同学科单独教授,而是将多个学科知识融为一体,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实践一体化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一体化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课程工作页成为关键工具之一。
课程工作页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载体,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开发和实践高质量的课程工作页对于一体化课程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和实践,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一体化课程设计的理念,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字数:220】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和实践思考,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课程设计师提供一种新的课程设计思路和实践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一体化课程的概念和工作过程的重要性,探讨如何结合开发和实践的方法,提出课程工作页设计的要点,并分享实践案例,从而启发读者对课程设计的创新和实践。
通过总结反思和展望未来,希望能够为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一定的贡献。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够促进教育教学领域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设计方案。
愿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2. 正文2.1 一体化课程概述一体化课程是一种综合利用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模式。
它旨在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一体化课程通常以跨学科合作和项目为核心,通过整合各学科的内容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体化课程的设计不再是传统学科教学的简单堆砌,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培养。
学校课程开发总结范文
学校课程开发总结范文引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总结我在学校课程开发中的体会和思考,希望对其他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一、课程需求调研:在开发新课程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全面的课程需求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我们了解到学生对某些专业课程和实践能力的需求较大。
这为我们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方向。
二、课程目标设定:基于课程需求调研,我们设定了明确的课程目标。
通过分析课程目标,我们确保每个学时都能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学生需求,并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课程大纲编写:在课程大纲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明确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大纲中应包含课程的核心概念、重要知识点和评估标准等。
编写大纲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力争编写出既有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内容。
四、课程教材选择: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学非常重要。
在课程教材选择中,我们注重选用与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材。
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环境进行适当调整,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探索: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探索了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除了传统的讲授、讨论、实验等方式,我们也引入了项目制学习、团队合作等新方法。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希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六、课程评估方法制定:与课程教学密切相关的是课程评估。
我们制定了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小组项目等。
通过综合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沟通能力等,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课程改进与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课程改进与优化。
通过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高教学效果。
八、跨学科融合:在课程开发中,我们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我们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提供更加全面和综合的课程。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之我见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课程开发
2 基 于 工作 过程 导 向的 课 程 设计 基 本 理 念
21 传统学科 体系的课程开发与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 区别 .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 , 是对职业教育多年来基本沿 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 的一种否定 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开发 , 以 是 知识传授为主线 . 按照知识本身 的内存逻辑结构 ( 相关性 ) 或认知规律 而展开 的“ 平行” 体系 是 以老师的“ 为中心的 行动体系的课程开 教” 发. 是以培养能力为 主线 . 按工作过程 的不 同工作 任务的相关性来实 现知识 和实践技能 的整合的“ 串行” 系 是 以学生 的“ ” 体 学 为中心的 . 使学生循序渐进 学习各门课程 的过程变 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 过程
对劳动者未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 以工 作 过 程 导 向 的课 程 设 计 路径
31 社 会 需 求 调 查 .
f 对课程 内容的需求 调查 1 现有 职业 岗位需要的职业 能力 : 对现有职业 岗位需要改进 的职业 能力。如计算机操作 、 外语水平 、 公关能力等 ; 的岗位 发展趋势 对从 新 业人员要求的职业发展能力 的过 程 。 f) 2 对课 程现状 的分析研究 例如 : 数控加 _ 编程与操作应用课程 . 丁 其工作过程大体是 : 对学科体系和行动体 系课程设计的 比较分析 : 对以工作过程 导向 图纸 分 析 —— 毛坯 选 择 ——工 艺 方 案 确 定 ——加 工 方 法 选 的行动体系课程设 计的关键 问题 、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 : 对 择——工艺参数 确定——数控加工程序 编制——数控机 床操作—— 以学生为 中心课程设计 的有关 问题 . 进行调查分 析 零 件检 测 。 () 3 对课程数据的收集 整理 2 以工作过程导向课程 开发 的二个 因素 . 2 有关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标 准: 原有课程 的反馈信息等 ( ) 程 内容 的 选 择 1课 32 分 解 岗位 工 作 过 程 . 以就业为导 向, 以培 养生产 、 管理和服 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 目 针对一个 岗位和一个岗位群进行调查分析 . 其所要求 的专 业知 将 标. 将职业 岗位和 岗位群 所需 的能力作 为主线 . 按工作过程 的不 同工 识、 操作技能和工作 规范一一进行排列 . 成一套描述从业人 员履行 编 作任务和_ 作环节进 行能力 分解 . T 细化成若 干能力点 . 由此将其转 化 其职业 的工作 职责 目录.并对职业岗位 的工作职责进行分解 (- 1 8- 2 为 由专业知识 和技能训练所构成的课程 内容 个工作职责) 。这种描述 即为职业岗位所应具备 的综合能力 、 ( ) 程 内容 的重 构 2课 33 分析T作任务 . 课程内容的重构 , 就是要改变按学科 体系编排课 程 内容的“ 平行” 即进一步对 每个工作职责进行分解 .成为更为具体 的¨作 任务 r 结构 , 建立按工作 过程编排课程 内容的“ 串行 ” 结构 (—3 6 0个) 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专项能力 , 这种“ 串行 ” 构的课程 内容 . 以工作过程为参照 系 . 结 是 针对行动 34 进 行 教 学 转化 分 析 - 顺序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来传授相关课 程内容 . 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 将一系列的专项 能力转化为教学单元( 或模块 )并将专项职业能 , 识 的整合。这意味着 , 在T作过程或行动体系中获得的 , 是实践技能 、 力 目标转化为 教学 目标 . 将相关 的知识 技能转化为具体 的学习 、 训练 理论知识的总和。 基于工作过程导 向的课程 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 内容 。 的。 它强调 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 动中的知 3 确 定 课 程 门数 . 5 识 、 能和技巧 、 技 将教学单元 归并为课程 ; 对课程 内容进行排序 ( 构) 在排序 的 重 : 我们所要做的工作 是: 基 础 上 选 择 课 程 类 型 以工作过 程为主线 ,找到课程 内容 的由实践情景构成 的过程逻 3 编写课程标准 . 6 辑, 使学生学习课 程的过程变成基本符合企业 工作过程 的过程 课 程 标 准 即 教 学 大 纲 , 最 基 本 的 教 学 文 件 。 内 容 应 包括 : 习 是 其 学 例 如 : 控 机 床 操作 数 目 、 标 课程 内容及课 时细 目、 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 、 教学 中的难 实际操作过程 : 准备启 动机床——夹 紧工件——输人数据——移 点、 实践教学的组织 和要求 、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 对实验文训设施 动 刀具 —— 启动机 床——加工工 件——测评工 件 ( 整机 床参数 ) 调 没备的要求 、 考核考试 的标准和方法等 结束T作 37 制定课程方案 . 教学 内容 的习惯编排 : 设备结构——各个组 成部分的作用一 各 一 课程方案 即教学计划。对课程的教 学进程进行 总体排 序 、 综合半 个机构 的T作原理——操作方式——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式 衡 和评 审论 证 23 关 于 职 业 能 力 定 位 . 38 教 材 的研 发 _ 职业能力应该包括专业能力 、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 教 材作为课程 内容的载体 。 采取立体化 的表现方式 . 以提 高教和 专业 能力——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与相应 知识 例如 学 的效 率 车、 、 、 、 、 磨 刨 铣 钻 焊等技能。 专业能力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 、 赖以生 上述 研究结论只是初 步的探索 , 对于课程 方案的设计 、 程的具 课 存 的基本能力 体实施过程 中教材的开发 、 教育教学方法 的改革等都 ( 下转第 3 8页 ) 5
课程开发的学习心得体会(通用8篇)
课程开发的学习心得体会课程开发的学习心得体会(通用8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程开发的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程开发的学习心得体会篇1为期两天的课程开发第一阶段培训虽短暂但富有实效,这要感谢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精心组织。
以下几点是我不成熟的学习体会:一、明确了课程开发的意义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学校及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自行设计和研究、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是开发本校师生潜能、发展师生个性的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课程;是一种提升学校品位的新型课程。
二、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众多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校本课程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学校外部因素。
以前对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最大的疑惑是:当学校现有的利于校本开发的资源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冲突时,作为开发者我们该怎么办,侧重于哪方面比较合适?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
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而且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具有局限性,没有条件的限制。
只要老师有兴趣爱好,他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开设一门校本课程。
教师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教师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合的角色观,钻研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行动研究的自觉性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都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二、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水平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教书育的神圣职责,要以强烈的责任心爱生、敬业、为人师表。
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的体会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的体会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的特征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内涵,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4个要求:改变思路与转变观念,精心进行项目课程设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师内涵与素质。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体会一、高职教育的特征教高[2006]16号文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模拟真实工作过程,将教、学、做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高职教育的教学,不是教课本,而是教做事以及怎么样把事情做好,除了培养专业能力,更要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高职课程设计应考虑的问题是:“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如何教?什么时候教?在哪里教?”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内涵德国劳耐尔教授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的、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行动导向与工学结合是其最本质的东西。
该理论强调以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
它以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教学项目,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灵活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在校期间就能到“真实的企业”中工作,大大缩短学生的职业适应期。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步骤如下:市场调研,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核心岗位群,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设计,课程体系转换,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
教师研修课程开发的流程与技术学习体会
教师研修课程开发的流程与技术学习体会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师研修课程开发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环节,是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习“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方法的体会
的 创新 等 方 面 。 基 于工 作 过 程 的课 程 设 计 方 法遵 循 设 计导 向工 作 过 程 的 课 程设 计 方 法 的 本质 与优 势 ,因 为它 不 仅 强 调 如何 培 养 职业 适 应能 力 , 更着 眼于 培 养 职业 竞 争 力 ( 计 与建 构 能 力 ) 即要 设 , 求 每一 个 职 业 岗 位 的从 业 人 员不 仅 能 够 适 应 职业 工 作 .而且 能 够主 动 设 计 或 建构 自己的 工作 任 务 ,在 工作 中成 为具 有 竞
一
从 学 生 学 习 的角 度 来 看 , 在 两类 知 识 : 类 是 陈述 性知 存 一 识。 即事 实 性 、 念 性 知 识 , 于 “ 什 么 ” 知 识 , 及 理 解 概 属 是 的 以
性 、 证性 知 识 , 于 “ 论 属 为什 么 ” 的知 识 ; 一 类 是 过程 性 知 识 , 另
职 业 教 育课 程 开发 者 可 以对 现 代 职 业 实际 工作 过 程 中的 典 型 工 作 任 务 进 行 整 体 化 的 深入 分析 .并 将 分 析 结 果 应 用
到 教 学设 计 中 , 终 准 确 确 定 和 描 述 典 型 工作 任 务 对 应 的 学 习领 域 、 业 教 育 的 学 习 目标 和 学 习 内容 , 最 职 开发 编制 学
着 现 代 社 会 与职 业 教 育 的发 展 ,人 类 逐 渐 意识 到 现 代职 业 教
育 课 程 的 关键 在 于 解 读 契合 在实 际工 作 中 的知 识 。 在基 于工 作 过 程 的课 程设 计 中 ,工作 过 程 知 识 是 理论 与 实 践 联 系 的纽 带 . 解 决 工 作 中 书本 知 识 与 实 际经 验 之 间 矛 盾 的关 键 。 核 是 其 心 是 通 过综 合 的 、 体 的职 业 实践 活动 , 具 帮助 学 生 掌 握实 际工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全文)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0 引言当代的职业教育,需要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的任务引领式的学习领域课程。
近几年来,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取得了成效,已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进展方向。
本文结合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开发实践阐述课程开发的过程。
1 课程形成与定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我院老牌专业,为进一步适应技术进展、服务地方经济,近年来始终致力于专业建设与完善。
企业需要高素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想学高技能,实现优质就业。
课程就必须紧密结合工作过程与岗位实际,使学生的学习训练过程接近岗位任务的执行过程,学生学习课程后就能基本具备相应的岗位能力。
经走访企业、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整理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历届毕业生的反馈意见,确定了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是电子信息类产品生产与研发,核心岗位是PCB 板的焊接与维修、电子产品组装调试与维修、电子产品销售采购技术支持、电子产品品质保证和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五个。
2 课程目标制定以核心课程“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与开发”为例,该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辅助设计的能力,进一步梳理岗位能力要素,确定对应课程的教学目标。
电子产品辅助设计是研发助理工程师的工作任务,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配合辅助工程师选用开发产品需要的器件及替代品、绘制原理图、PCB板的布局与布线、编写一般的应用程序、设计工艺流程、制作工装测试夹具、设计的品质保证等。
基于岗位能力要素,我们确立了该课程针对性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为:掌握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的一般规律;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特点;能熟练分析常见单元电路原理;掌握电子产品开发常用的软件(Protel、keil、C语言、汇编语言);能说出电子产品制作的工艺、调试、测试的方法;熟悉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理解GJ、行业技术文件的标准。
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认识
Ch n u i e gS qn
( u huIds y—Tcnl yVct n l oee G i o , u a g 50 0 ) G i o ut z n r ehoo oai a lg , uz u G i n , 5 0 8 g o Cl h y
Absr c : e o intd c ri uum fwo k p o e sh sb e e o n z d i i e e v c t n le u a t a t Th re e u rc l o r rc s a e n r c g ie n Ch n s o ai a d c - o
2009年 6月
贵 州科技 工程职 业 学院学报
Guz o c —tc gn e n c t n lC l g ih u S i e hEn ief gVoai a ol e i o e ・41・
第 4卷 第 2期
对 工 作 过 程 系 统 化 课 程 开 发 的 认 识
p o e s,a d d s u s s meh sa d i lme a in se so u rc l m e eo me t rc s n ic s e t o n mp e ntt tp fc r u u d v l p n d o i Ke r s: r r e s c ed;su y f l Le r i g e vr n n y wo d wo k p o s ;a tf l c i t d e d; a n n n i me t i o
工作过程是“ 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
工作 成果 而进行 的一个 完 整 的工作 程 序 ” “ 一 个 ,是
综合 的 、 刻 处 于 运 动状 态 但 结 构 相 对 固 定 的 系 时
工学结合一体化学习体会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学习体会工学结合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全面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本性转变的承载体,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相应的课程。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建设需要将在学校的学习和到企业的实习一体化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典型工作任务、典型生产任务进行课程开发,可以使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学习都与工作知识紧密结合,也使教师与学生也成为实施工学结合课程的共同体。
一、工学结合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仍有些问题未解决,主要的是表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仍存在距离,而导致这种现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课程问题。
校内课程模式基本上理论课之后加上实践环节;工学结合教学只反映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或到企业顶岗工作上,而学校的课程与校外实习衔接存在问题。
课程思想缺乏统一性,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缺乏统筹及整体优化;职业需要的课程开设不出来,不需要的旧课程又删除不掉,课程门类繁琐、理论内容过多且有的内容已陈旧,缺乏在工作过程中的实用性和迁移性;缺乏对课程领导,在课程管理上缺乏柔性机制的保障;课程思想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个性化要求,课程的难易度不符合学生的特点。
工学结合课程是行动体系的课程,其学习内容是工作知识与工作技能的结合,是通过工作过程来实现学习的。
工学结合课程内容编排是一种“串行结构”,是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
工学结合课程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以相应的课程为载体建立开放、灵活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工学结合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成为实践共同体的关系,教学内容从强调职业知识的明言成分转向强调职业知识的默会成分,使学生将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工作经验结合起来,以结构化、有目的的方式来学习、检验及调整职业技能,达到学习工作知识、适应工作环境、获得工作经验的目的。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应用写作能力 、问题调查与总结能力
等方 面评价学生的通用素质 ; 其次 , 要 对 应职业领域 的国家职业标准相关
联 , 职业道德 、 从 相关 专业 知识 、 技能 要求 等方 面来评价学生 的职业素养
本 文对 基于 工 作过 程 的学 习领 域 课程 开 发进 行理 论研 究 , 以《 并 单
型 工 作 任 务 确 定 并 描 述 对 应 的 学 习
领 域 ; 据 基 根 于 工 作 过 程 学 习 领 域 的 性 质 与 典 型
题 : 授怎样 的职业知识 技 能?在 传 知识 与技 能 的传授 过 程 中基 于 怎样 的载体?按照怎样 的顺 序进 行知识 技 能的传授 ?在解决 上述 问题时 , 要 求 学 习 领域课 程 教学 内容 与职业 工 作任 务相 关联 , 要求 知识 、 能 的传 技 授 过程 与实 际工 作过 程相关联 : 学 习领 域课 程 知识 与 技 能 传授 过 程 应 与对应 的职业 领域 典 型 工 作 任 务的工作过程 相对应 : 习领域课 学 程 学习情境 的排序 应按从 “ 初学 者到
片机技 术 应用 》 为例 . 进行 基 于工 作
过 程的课程开发 :
一
工作 任 务 、伴有 问 题 的特殊 工 作 任
务 、 可 预 见 不
、
学 习领 域 课 程 开 发 的 理 论
的 丁 作 任 务
四 类 ; 对 典 针
墨匿 窭匿
( ) 习领 域 课 程 的 内涵 一 学 学 习 领 域 课 程 应 该 解 决 个 问
域 课 程 的 内 涵 、 程 开 发 方 法 、 生 课 学 课 程 评 价 与 教 学 质 量 监 控 模 式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 据 单 片 机 技 术 应 用 小 项 根
《应用写作》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改革的探索与体会
进 行 写
作 —— 点 评 学 生 作 品 带 出 相 关 知 识 点 让 学 生 之 间 互 相 检 查 、 改
的 具 体 做 法 , 合 本 次培 训谈 谈 自己 的 心 得 体 会 。 结
一
学 生 总 结 知 识 点 。 可 以 看 出 我 院 《 用 写 作 》 程 的 教 学 应 课
力 。如 学 习 调 查 报 告 、 闻 、 议 纪 要 等 的 写 作 。 新 会
构 、 词 造 语 、 局 谋 篇 、 达 方 式 、 改 润 色 ——文 体 写 作 ) 以 文 遣 布 表 修 ,
章 构 成 论 为 主 的 平 面 静 态 式 教 学 , 新 了 应 用 文 写 作 课 程 的教 学 创 指 导 思想 , 定 了这 一 课 程 的教 学 目标 。 确
应 用 写 作 课 程 的教 学指 导 思 想 : 立 “ 足 服 务 、 眼 就 业 、 树 立 着 T
学 结 合 、 研 相 长 ” 教 学 理 念 , 职 业 岗 位 群 的 写 作 要 求 为 教 学 教 的 以 要 求 , 工 学 结 合 为 切 入 点 , 写 作 任 务 为 驱 动 力 , 挥 应 用 写 作 以 以 发
今 年 5月 , 院 组 织 教 师 进 行 了 “ 于 工作 过 程 的 课 程 开 发 与 我 基
设计 ” 的培 训 , 湖 南 铁 道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相 关 专 家 进 行 授 课 。经 过 由 此 次 培 训 , 们 对 高 职 院 校如 何 进 行 “ 于 工 作 过 程 的 课 程 开 发 与 我 基
师 多 次 进 行 讨 论 分 析 , 胆 改 革 过 去 “ 学 习 文 章 构 成 知 识 为 大 以
主 , 面 静 态 式 ” 教 学 模 式 , 密 结 合 经 济 建 设 和 社 会 发 展 中 平 的 紧 各行业 应用写 作 的实 际情 况 , 革 为 “ 学 习 文体 写 作为 主 , 改 以 立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和实践思考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和实践思考一体化课程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以解决现实问题、完成项目任务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综合性课程。
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基础,为此,开发一体化课程工作页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和实践思考。
一、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一体化课程工作页是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主要指导工具,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一体化课程工作页的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工作的情境需求,使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2. 原则(1)定制化原则。
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应当根据不同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实际工作的需求进行定制开发,以保证其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
(2)探究性原则。
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探索和实践,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性原则。
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应当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4)多样性原则。
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应当具有多样性,包括多样的学习活动和实践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1. 明确课程目标和学习需求在进行一体化课程工作页的开发前,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实际工作的需求,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和完成的任务。
2. 设计学习活动和实践任务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需求,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实践任务,包括知识探究、技能训练和问题解决等活动。
4. 调整和改进在实际开展一体化课程工作页之后,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页,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工作的情境需求。
5. 评估和总结对一体化课程工作页进行评估和总结,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工作效果,以及工作页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思考
研 工 作 、 生 管理 工 作 、 建 工 作 等 , 当 学 党 相 多的高职院校均规定每年必须完成教 学、 科研 、 生管 理 等 工 作量 , 职 院校 的 教 师 学 高 面 对 如 此 沉 重 的 工 作 压 力 , 精 力 与体 力 其 已无 暇 顾 及 课 程 开 发 与 改 革 。 另外 高职 教
相应的对策。
与 改 革 取 得 成 绩 的 在 不 同 层 次 的 奖 金 发 放、 科研 业绩 考核 、 文 发表 奖励 、 称 评 论 职 定推荐等方面给予更大的肯定 , 并且 要 制 度化 、 范化 、 体 化 、 期 化 。 规 具 长 2 3 提高 课程 开发 的能力 . 提高 高 职 院校 教师 的课 程 开发 的 能 力 , 师 既 要 钻 研 专 业 知 识 , 要 学 习高 职 教 育 又 理论 。 管 多 数 教 师 心 理 上 认 可 高 职 教 育 是 “ 于 工作 过 程 ” 程 开 发的 关 键 。 先 , 尽 基 课 首 课 程 开 发 对 自身 职 业 生 涯 发 展 的 重 要 性 , 要在 教 师 中开 展 “ 于工 作 过 程 ” 程 开发 基 课 但是 在 各 种 考 核 压 力 的 环 境 中 , 师们 不 的学 习 与研 讨 , 刻 理 解 “ 作 过 程 ” “ 教 深 工 、 学 、载 的 为 得 不 忙于 应 付 教学 、 研 、 生管 理 、 建 习情 境 ” “ 体 ” 涵 义 , 提 高 教 师 的课 科 学 党 等工作 , 自然 会 忽 略 需 要 投 入 很 多 精 力 却 程开 发 能 力打 下 理 论 基础 ; 次 , 期 安 排 其 定 不是 迫 在 眉睫 的——课程 开 发 。 教 师 下 企 业 实 践 培 训 , 确 定 每 个 专 业 工 为 作 岗位 的 典 型 工 作 任 务 打 下 实 践 基 础 。 第 1 4 课程 开发 的水平 低下 培 目前 课 程 开 发 基 本 上 是 以 学 校 为 单 三 , 养 和 提 高 教 师的 职 业 能 力 与职 教 能 实现 课程 教学 目标 ; 第四 , 养教 师的 职 培 位, 由学 校 的若 干 教 师承 担 , 个学 校 相 互 力 , 各 才能 在 教 学 中指 导 学 生 , 效 地 培 有 不交 叉 、 自为 政 , 各 因此 目前各 职 业 院 校之 业能 力 ,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和实践思考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和实践思考一体化课程是指将各个学科融合在一起,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在一体化课程设计中,工作页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将分析一体化课程工作页开发的方法和实践思考,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一体化课程工作页的开发方法1. 确定课程目标和学习要点在开发一体化课程工作页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学习要点。
这些目标和要点可以是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只有明确了课程要达到的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工作页内容。
2. 结合不同学科知识设计工作页一体化课程需要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设计工作页时,要结合各学科的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设计跨学科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
3. 注重实践操作和探究性学习一体化课程强调实践操作和探究性学习,因此工作页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操作或调研任务,让学生动手去实践,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4. 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工作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结合多媒体、互动课件等技术手段来设计工作页,使得工作页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设计一些电子化的学习资源,如动画、音频、视频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 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工作页,确保工作页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工作页。
2. 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一体化课程工作页的开发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可以设计一些多样化的工作页任务,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实践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及实践
在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领域 , 以发展和创新为本 的 教育 思想 正受到普遍 的关注 , 中国特色 的高等职业教 有
标 准 , 定 出 本 专 业 的 典 型 工 作 任 务 。“ 归纳 ” 对 典 确 二 是 型 工 作 任 务 进 行 归 纳 , 为 根据 专业 岗位 ( ) 定 的 典 因 群 确 型 工 作 任 务 一 般 较 多 , 能 都 拿 来 做 课 程 , 此 要 对 典 不 因 型 工 作 任 务 进 行 归 纳 , 动 领 域 就 是对 典 型工 作任 务 归 行
’
・
基于工作过程 的课程开发研究及实践
田亚娟
摘 要 l 文 通 过 对 基 于 工作 过 程 的课 程 开 发 理 论 的 学 习 并 结 合 教 学 实 践 总 结 本
出“ 一分析二 归纳三转换四设计 ” 的课程 开发 方法,
发和教 学实施过程 , 验证 了学习领域课程教 学方法
关键 词 : 作 过 程 ; 程 开 发 ; 工 课 电子 技 术
归纳三转换四设计 ” 。 “ 一分析 ”是深入企业对 与本专业紧 密相关 的职业 工 作岗位进行 调研分析 , 通过 问卷、 谈 以及研 讨等方 访 式, 明确学 生就业 的职业 ( 或 岗位 ( , 群) 群) 确定 专业培
养 目标 及 方 向 , 详细 分 析 与 专业 培 养 目标 相对 应 的 职 业
设计 , 对 学 习领 域 的具 体 化 。它 要 求 将 学 习领 域 化 分 是
成若 干小型的主题 教学单元, 每个单元都是一个完整 的
思 维过 程 。 学 习情 境 设 计 的 依 据 是 基 于 工 作 过程 ( 作 工 任 务 一工 作 结果 ) 的六 要 素 , 用 的 方 法 是 教 书六 步法 , 采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思考
: 不同的学习目标确定不同的评价方法。
_— —巡
“ T” o … ’ r F
选 式 评 择 反应 价
.
论 评 述式 价
tl e o . e t s o Re l h t ,
表 性价 现评
可观 察学生在达成 目 标 时 的投 入 状 态
交式 价 流评
读懂 文章 , 了解这 次游玩 的 Ln aadKt tMrW u a d o h rsu e t t id n iyme n t e t d n s a t 基 本情 况 teb s tp h u o . s
,
: 改 激 功 发展 课堂 习评 旨 司主 要 持一 性方 她法,样才 保 评价的 能。 以午 l佑 进 勃 能 性 学 价 在! 题 保 致 面 们茹 效 囱 … 与 的篓 .容 内 这 能让 弹 央
法,
。
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发展。
: 些主题都来 自于课程标准。
标 时的投 入 状 态 a u epa e f nee t , o t h lcso trs b t i .
学会 用正确 的 形容 词描 述 Lnafl a teb g nn . id t e th ei ig n
Anr t .te e ies d
B
.
Uet oe d c e t 可 s h eT taeis o 观察雩生 e Ie j t v 在达成目 s a n e i pi a u Ak n a wrn as b t d s r o
,
我为是呢=决的 ■~ 准体能:f裂和一: l 业个的的,非践 。二. 际力?模常实l_二 f系一 课好囊。-: 『标怎。攀理完:~l 1规 个性薹,藿薹 。 2培 很,程理.,. 格准 么问 和 喜‘萎 都定 去项做实摹毒 : ., 好题能论?二:二 标,了践: 二 芷养 目得 分 :、 是虽 的课论整? :萎 f的 项 l 割 1出 课 『 做: 二 业然 程 r知 j 把 : =来 目 识 很 t 不 块 , : 学 为 资 f 利 一 作 娇 所 程 可 、 _ 解 割 ’ = : 黧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设计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设计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本文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着眼点,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开发过程从技能学习规律出发,结合地方制造业的支柱产品内燃机、机床、减速器等,选取典型的任务载体作为学习性工作任务,依据工作任务设计学习单元,依据不同的学习单元设计教学活动。
工作过程机械设计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机械设计是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设计课程开发是在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工作任务分析与调研基础上进行的,以工作内容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一、学习领域定位本课程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培养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理论与实际联系密切,强调理论对生产实际的指导作用。
按照“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介绍各种机构的构成和应用,介绍通用零、部件的结构和应用以及标准的查阅,重点强化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设计选用以及各种标准的查阅和必要的结构计算,呈现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突出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要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要通过《工程图的识读与绘制》课程和《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与精度检测》等课程来完成。
要完成设计任务,需要学习这些课程后才能实现。
这几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广、系统性强,各自成体系,经典理论多、内容广、需要学时多,这种学科式课程体系只重视陈述性知识,显然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其结果将导致学生职业能力获取的缺失,机械设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课程开发反思心得体会(2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开发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作为一名参与课程开发的教育工作者,我在这个过程中收获颇丰,同时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
以下是我对课程开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程开发的重要性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程开发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2. 适应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课程开发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通过参与课程开发,教师可以不断学习、研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反思1. 教学理念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理念是课程开发的核心。
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反思: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是课程开发的基础,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科学性: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规律,遵循科学性原则。
(2)系统性: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用性: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反思: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要进一步挖掘教材资源,结合实际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程开发的关键,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
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系吴锐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专家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开发的一整套的包括理念、哲学的指导思想、教育学的理念、具体的操作方法等等。
我们的专业建设要在教育的指导下,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学习,给我的启发很大,具体来说,体会如下:
一、强调学生的能力侧重点不同
教育部和原国家教委的文件强调职业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生活,从事职业活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动因。
职业教育提出的指导思想就是工学结合,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根本特点。
如何理解工学结合是指导今后课程改革,我们要理解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这是不够的,而是要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在一定程度上学会工作。
我们很多学生成绩很好,但在企业里表现一般,而不好的,表现优秀,这是我们的评价机制有问题,你是根据知识、技能来评价,但没有关心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是否会工作。
如何学会工作呢,只有通过工作学会工作。
黑板上学种庄稼、学开机器是学不会的。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课程理念、目标、模式、开发方法、内容要发生重大的变革,这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将教师与学生分配到两个位置,一个教一个学,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在被动的接收知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此外,比学习课业知识更重要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却得不到煅练。
但是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当中,学习内容是根据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中的一些典型的工作过程,在工作过程教学中学生将被分为一个个
小组,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学习交流一起完成任务,学习知识的同时个人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知识的形式灵活,学习的主动性也有所加强。
这对于我们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简单来讲,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已经采用了项目教学的方法,如:怎么样配置一个IP地址,怎么样配置一台服务器等。
教学的教室也是一般都在现代科技大楼305,教学条件比较先进,基本符合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实训的要求。
现在我们所差的是没有把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获取知识。
如果我们能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将一个个教学项目按照典型工作过程设计成学习情境,那么就很容易转变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来,学生受益,老师受益,学校也受益。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置中更注重学生未来职业领域的全面发展
高职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培养目标搞不清楚,甚至很多示范学院开发的课程像培训班的课程,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区别在于几年以后能否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职业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那种不能很快被机器取代的能力。
按照中国劳动部的职业资格体系,培养一个中级工正常需要三到半年,如果我培养的学生出来就拿一个中级工的话,这个学校根本没有开设价值,一个民工,参加培训班就能拿个中级工,我们培养的学生可能第一个岗位是这种工作岗位,但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可能一辈子在这个岗位上。
这种工作很容易被机器取代。
我们的学校不能为未来的失业大军做准备,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简简单单的技能,我们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是为他未来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职业基础。
以我们计算机网络专业而言,一个学生毕业以后可能会从事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职业,如网站编辑,网络工程人员,网络程序员,装机调试人员,业务员等,我们目前所开设的课程都是围绕学生的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而开设的,这些课程覆盖了学生毕业后将从事的大部分行业,但是较少考虑到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并经历三到五年的煅练以后,完全有可能担任企业的部门经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职务。
这些,一些必要的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指导思想下,我们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可以开设一些诸如人际关系学,管理学以及会计基础等方面的课程,以增加学生在未来可
能的职业领域中全面发展的适应能力。
三、在课程开发方面与现在开发方式存在本质不同
课程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一类是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
“事实与概念”解答“是什么”的问题,“理解与原理”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而“经验”指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策略”强调的则“是怎样做更好”的问题。
显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这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
其课程内容的序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的取舍问题。
我们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正是对这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案中所蕴涵的革命性变化的本质概括。
这就是课程开发的全新理念:不通过资格课程的学习而是通过经验反思在经验中获得能力。
现阶段我们的课程设置是比较混杂的,既要照顾基础的陈述性知识,又要有一些过程性知识。
就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而言在大学一年级学习的课程主要是一些计算机常用软件,英语,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而在大学二年级主要是开设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在大三的时候主要开设一些面向就业的模块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技能。
这是一种杂合式的,为了适应当前的状况。
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要打破原有的思路,将教学中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生未来可能的职业分布划分成典型的工作过程,即基于工作过程理论中所说的学习领域。
一个专业约有10-20个学习领域。
基于典型的工作过程基础上再相应的改革教材,实训室以及培训教师等相关方面配套。
再通过在每个学习领域中设置若干学习情境来模拟现实工作环境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状态,让学生在与真实工作环境基本一致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这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让学生在与真实工作环境相似的环境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如何工作,真正体现当今职业教育的主流思想,即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实现工学交替。
我觉得赵志群同志的思想中亦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需要我们这些真正处于职业教育一线的教师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实际的工作中找寻,正是在改革中
学会改革。
同时我们还明白改革是必须的,但同时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改革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多学习,多与同事交流,才能真正的做好教学改革工作。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吴锐
2009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