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d0ec5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8.png)
10
调
1.何陋之有? 2.古之人不余欺也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由于古今词法的演变,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尽 相同,翻译时要做到在不失原义的基础上,应按照现代汉 语的语法习惯适当调整。(倒装句)
11
补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 ②场主积薪其中。(于) ③投以骨。(宾语“之”)
文言文语言简洁常有省略,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成分,否 则会影响语义或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常见的情况有 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省略句)
6
留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郡。 2.及鲁肃过寻阳。 3.拜左拾遗。.
凡是专用词语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 器具、度量衡名称等,均保留不译。
7
换
1.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 2.其李将军之谓也! 3.与儿女讲论文义
原文如果含有一些字(古词、异义、活用、通假、固定等),翻 译时应当注意将其对换成意义相同的现代词语。
15
例8 ①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 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
②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 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有的人)做官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往往是由于家人喜好奢侈造 成的。朝廷(的俸禄)既然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为了子孙 而这样的,那么子孙也不能救我;假使为了朋友而这样的,那 么朋友也不能救我。
12
贯
1.衡下车,治威严。……视事三年,上书乞 骸骨。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 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 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
13
纵览全篇,明晓大意。由词到句,串联成义。实词 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 留住语气。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年号地名,不必 翻译。若有省略,补出本意。修辞用典,可用意译。 词类活用,尤为注意。是否通假,全靠记忆。揣测 推断,前后联系。重点难词,采分所系。切莫望文, 从而生义。大胆推断,下笔心细。特殊句式,调整 词序。省略倒装,皆有定律。因句定调,皆按惯例。
调
1.何陋之有? 2.古之人不余欺也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由于古今词法的演变,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尽 相同,翻译时要做到在不失原义的基础上,应按照现代汉 语的语法习惯适当调整。(倒装句)
11
补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 ②场主积薪其中。(于) ③投以骨。(宾语“之”)
文言文语言简洁常有省略,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成分,否 则会影响语义或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常见的情况有 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省略句)
6
留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郡。 2.及鲁肃过寻阳。 3.拜左拾遗。.
凡是专用词语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 器具、度量衡名称等,均保留不译。
7
换
1.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 2.其李将军之谓也! 3.与儿女讲论文义
原文如果含有一些字(古词、异义、活用、通假、固定等),翻 译时应当注意将其对换成意义相同的现代词语。
15
例8 ①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 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
②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 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有的人)做官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往往是由于家人喜好奢侈造 成的。朝廷(的俸禄)既然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为了子孙 而这样的,那么子孙也不能救我;假使为了朋友而这样的,那 么朋友也不能救我。
12
贯
1.衡下车,治威严。……视事三年,上书乞 骸骨。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 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 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
13
纵览全篇,明晓大意。由词到句,串联成义。实词 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 留住语气。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年号地名,不必 翻译。若有省略,补出本意。修辞用典,可用意译。 词类活用,尤为注意。是否通假,全靠记忆。揣测 推断,前后联系。重点难词,采分所系。切莫望文, 从而生义。大胆推断,下笔心细。特殊句式,调整 词序。省略倒装,皆有定律。因句定调,皆按惯例。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93065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0.png)
方法技能六:变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用典)
直译:我活着应当掉脑袋,死后应当编草绳。 意译:我活着应当不惜生命,死后应当报恩。
3、秋毫不敢有所近。 (比喻)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
小结: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达、雅
“信”真实,准确。做到字字落实,不随便增
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端 在于贿赂秦国。
“达”:通顺,流畅,没有语病。合乎现代汉 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习惯。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1:凭借勇气闻名在诸侯当中。 译文2:凭借勇气在诸侯当中闻名。
(1)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 游,恐怕很不合适。 (2)我不能够清除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 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
朱自清 秋春的诗句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 霜。
高考文言文翻译 ❖ ——曹丕《燕歌行》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 朝。
❖ ——刘禹锡《秋词》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 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
浅底,万类霜天竞自
由。
——毛泽东《沁园
春·长沙》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皇帝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 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
后来青州出现严重的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 年丰收,百姓歌颂他。
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大业)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40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40张](https://img.taocdn.com/s3/m/cdfe3bc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5.png)
根据所学,再次打分。
学以致用
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 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 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 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 的翻译水准呢?
翻译的基本原则 第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达)(雅) 第二: 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第三: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删)(改)(调)(补)(变)
第一诀 留
文言里有些词语,可以照录,不必翻译。
第一诀 留 1、保留国号、帝号、年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专 有名词。
第六诀 变
2、委婉说法,灵活翻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考翻译题命题规律 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关键词语:多义实词、常见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固定句式。 应对策略: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要有踩分得点的意识,找 出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并准确翻译。
你以为只有他们可笑吗?我们继续......
1、夫战,勇气也。(妻子和丈夫打架,是需要勇气的。)
2、数上书言事,太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 翻译:他多次上书说大事,太宗对此感到很奇怪,临幸他并授 予佐郎的官职。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翻译:我喝死都不怕,一杯酒 怎么够呢?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我们继续......
第二诀 删
4、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词。 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 其中“既”“已”都是“已经”的意思,翻译时删 去一个。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 课件(共38张PPT)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 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0154e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2.png)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增补法)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①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 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②居数月, 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①增补词语:(_楚_厉__王__)饮__酒__醉_,__过__而__击_之__也__,_民__大__惊__。_(_楚__厉_王__)_使_人__止__之_。_
补
把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补 充完整。如句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 介词等,使句意完整流畅。
数词后面增加有关的量词、分数的词语。
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但是,力气足够用来到那里(却没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 对自己来说也是有所后悔的。
译文:_戟_是__兵__器__,_矛__也__是_兵__器__,_丢__失__兵__器_又__捡__到_兵__器__,__为_什__么__不_可__以__回__家_?_
②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①调整句式:“__君__子__济_人__于__患_”__为__状_语__后__置__句_,__应__该_调__整__为__“_君__子__于_患__济__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 LOGO
文言翻译运 ——运用六字诀,译句信达雅。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通假现象 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偏义复词
文言虚词 18个文言虚词
特殊句式 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文学文化常识
总体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方法大全课件(共48张PPT)
![文言文翻译方法大全课件(共4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a7dd97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c.png)
固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例如: 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日饮食得无衰乎?
“孰与”也就是“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何……为”可译为“为什么……呢”
“得无……乎?”可译为“恐怕……吧”“莫非……吧”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 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 相二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人其以 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 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而 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 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①:鲁国两位国君
②:婢女
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
换
璧有瑕,请指示王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第三招:
(通假、活用)
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名词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要能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除了应当读通读懂全文、把握文意句意外,还应当学会抓住句子中若干个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往往就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也是考生准确答题后的得分点。
通假字
1
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2
古今异义
3
词类活用:(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动词使动、形作使动、形意动……)
4
语气揣摩:(陈述、疑问、感叹、揣测、祈使等)
如: “夫赵强而燕弱”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发语词)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例如: 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日饮食得无衰乎?
“孰与”也就是“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何……为”可译为“为什么……呢”
“得无……乎?”可译为“恐怕……吧”“莫非……吧”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 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 相二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人其以 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 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而 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 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①:鲁国两位国君
②:婢女
翻译下面划横线的句子。
换
璧有瑕,请指示王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第三招:
(通假、活用)
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名词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要能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除了应当读通读懂全文、把握文意句意外,还应当学会抓住句子中若干个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往往就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也是考生准确答题后的得分点。
通假字
1
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2
古今异义
3
词类活用:(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动词使动、形作使动、形意动……)
4
语气揣摩:(陈述、疑问、感叹、揣测、祈使等)
如: “夫赵强而燕弱”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发语词)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cda98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a.png)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 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答案】(1)如果不参加我们皇上赐给您的筵席,这就 是对我们皇帝的不尊重。我们的国君有病,如果一定要 他亲自参加,您能安然处之吗? 【答案】(2)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 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 (1)句中的“锡”即“赐”;“不虔君命”即“对国君 的命令不尊重”;“而”作转折连词;“处之安乎”意 思是“能安然处之吗”。第(2)句中的“从容”此处应 是“郑重、严肃”之意;“救正”即纠正、弥补时政的 过错;“世”即当时的人;“持禄固宠”意思是保持禄 位和受宠幸的待遇的意思。
13. 把文中Βιβλιοθήκη 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 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 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2) 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 章以来,也属少有。 (1)减粜,减价出售;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分 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2)浑涵,博 大深沉;雄视,称雄;鲜,少。
13. (1)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屡次与他交谈,他 这个人勇猛而有智谋,各位将领中少有能赶得上的。 (2)吴汉回来,责备他们说:“军队出征在外, 官兵们用度不足,为什么多买田地房产呢?” (1)“数”,屡次;“禹数与语”,省略句, “禹数与(之)语”,“语”,交谈;“勇鸷”, 勇敢凶猛;“鲜”,少。 (2)“让”,责备;“军师”,军队;“何”, 为什么。
1.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 庶或万一可济。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 课件(共39张PPT)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 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59aa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2.png)
又如,“偷”今义常指“偷窃”,古义常解为“苟且”、“马虎”。《商君 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译为“善于治理国家的人, 粮仓即使充实,对农业也不马虎。”
• 文言难句翻译
注意一词多义
2
有的文言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这种一词多义的 现象如果理解有误,也容易导致文言难句翻译的失误。
省略之,他 【原文】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
• 翻译“六字诀”--补
高考例题
【原文】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译】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平原郡) 每年都有好收成,百姓都歌颂(赵熹)。
“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 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 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 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
【原文】得楚和氏璧 。和氏璧: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 翻译“六字诀”--留
翻译下列句子
高考例题
【原文】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 先锋。
一.把文言词换成现代汉语词 二.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三.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四.通假字换成本字 五.将古词换作现代词
翻译下列句子
【原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借代:代指做官的人
【译】做官的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的打算。
【原文】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借代:代酒,可译为“酒力”
【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
借代的译法
译为它所借代的事物。
• 翻译“六字诀”--变
• 文言难句翻译
注意一词多义
2
有的文言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这种一词多义的 现象如果理解有误,也容易导致文言难句翻译的失误。
省略之,他 【原文】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
• 翻译“六字诀”--补
高考例题
【原文】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译】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平原郡) 每年都有好收成,百姓都歌颂(赵熹)。
“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 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 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 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
【原文】得楚和氏璧 。和氏璧: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 翻译“六字诀”--留
翻译下列句子
高考例题
【原文】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 先锋。
一.把文言词换成现代汉语词 二.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三.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四.通假字换成本字 五.将古词换作现代词
翻译下列句子
【原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借代:代指做官的人
【译】做官的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的打算。
【原文】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借代:代酒,可译为“酒力”
【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
借代的译法
译为它所借代的事物。
• 翻译“六字诀”--变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22张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22张](https://img.taocdn.com/s3/m/2285d0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8.png)
换:(文言文换成现代汉语、单音节变双音节等) 如: •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人君”换成现代汉语为“国君” 单音节“愚”换为双音节“愚笨” 单音节“智”换为双音节“明智” 单音节“贤”换为双音节“贤明”
• 调:(特殊句式要调整语序)
如: A.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自为、自佐”为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为“为自、 佐自”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答案:(1)楚怀王没有听从,说:“我的事办得很好!你还 是住嘴不要说了,等待我完成这件事。”
• (2)张仪知道楚国和齐国断交了,于是出来见使者说:“从 这里到那里,纵横六里。”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于江渚之上”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为 “于江渚之上渔樵”
• 删:(语气词、无意义虚词等) 如: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夫”为语气词,无实义,可删去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可删去
• 补:(一般补充主语、宾语,其他省略句等) • A.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 “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 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 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 “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 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 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省略了“伐”的主语“廉颇”,翻译时要补充 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共55张PPT)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共5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49686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8.png)
(3)勃海太守崔休入为吏部郎,以兄考事干轨。轨曰:“法者,天下之平,不可 以旧君故亏之也。”
“入”,被征召到京城做官;“考”,考核;“干”,请求,请托;“可以”,古 重要实词
今异义词,可以因为;“亏”,违背。 “以”,介词,拿;“之”,第一个为助词,的,第二个为代词,它(法律);“也
关键虚词 ”,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勃海太守崔休入为吏部郎”为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翻译时要
(1)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 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 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2)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 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 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 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四)记口诀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补调变
例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封)轨,字广度。太和中,拜著作佐郎,稍迁尚书仪曹郎中。兼员外散骑常侍,(1)衔
方法六:变
“变”: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 灵活地变通翻译。这往往指前五 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 时。
课文回顾: 1、秦时明月汉时关 2、主人下马客在船 3、金城千里 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三)试牛刀
【 2 0 2 0全国卷3】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 人谓之王白须… …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 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 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 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 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 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 光禄为赠,谥曰简。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知识点强化+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知识点强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02027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4.png)
6.混淆古今异义
●原文: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周书·贺兰祥传》)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 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 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要解决 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二 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 了“兵器”这个古义。
点文 言 文 翻 译 之 突 破 采 分
学习目标
1 找准采分点,抓牢句意分 2 掌握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3 力争高考文言文翻译题拿满分
文言文翻译题考纲要求
能将文言句子译为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 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中学语文学习有三怕: 一怕文言文, 二怕写作文, 三怕周树人
采分点一 重要实词
重要实词是指对句子意思起着决定作用的词语,这些词语一旦 译错,就影响了对整个句子的理解,主要包括通假字、多义词、古 今异义词、活用词语以及一些需要根据语境临场推测意思的词语。 例 [2023·新课标全国Ⅰ卷改编] 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重要实词, 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
7.误解词类活用
●原文: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段成式 《酉阳杂俎·支诺皋上》)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 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 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熟悉名词、动词、 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 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0f84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6.png)
(4)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 试题中的古今异义词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 “走”“谷”“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千万不要以今释 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 ,一般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 (5)疑难词——多方推断。 疑难词有以下两种情况需好好处理: ①该字或其义极其陌生,但调动平时的积累或结合语境一定可以推断出来。 如“毁淫祠数百区”一句中的“淫”,就可联系课文《岳阳楼记》中“淫 雨霏霏”的“淫”之“多余、过多的”义项,推断该处“淫”为“多余的” 或“滥建的”意思。 ②因文化知识积累不够而导致该字(或词语)理解困难,此时必须积累文化 知识。如古人名字称谓知识,或专有名词,如“致仕”(指官员退休等)。通 常表现是不懂古人名字称谓而强行翻译。
①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译:主人与客人下马后一起上了船。 ②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译:埋没在污秽的监狱中却在所不辞(的原因)。 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
列传》) 译?
④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 译:现在我带领八十万水军,正打算要跟将军在东吴会战。
(5)疑难词——多方推断。
关键 虚词
——高频虚词、虚实义兼有的虚词、常见副词
些
特殊 句式
五类关键实词译到位。 (1)通假字——译出本字本义。 翻译时,如果按照某字的一般意义翻译不通,就应该考虑该 字是不是通假字。而要找出其本字,则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 音字或形近字上去考虑,找出本字后翻译出来。 (2)多义词——语境确定。 重要实词虽然有许多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 切合。因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 准确义项。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e2521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6.png)
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主谓倒装
【技法点拨】
结合语境法。先根据位置,猜词性。再联系上下文猜词义
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及,复谢去。【2021新高考1卷】
故:原来
谢:推辞
2)乌奴壮之,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
壮,认为……壮烈;要,同“邀”;同事,共事;图,谋划。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 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 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 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 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解析 本题中“奉”和“枉”的翻译是难点,联系句中“法”与 “律”,寻找与之搭配的词语,“奉”可翻译成“奉行”,“枉” 可翻译成“违犯”。此外还要注意“更”的翻译,课本中《荆轲 刺秦王》有“愿足下更虑之”,应为“再”的意思;“所欲”, 可翻译成名词性短语,要求。
解析 “与”为多义词,这里带宾语“秦”,译为 送给;“折 节”,屈服于别人;“以”,把;“去”,离开。
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 秦国一定会撤兵。
典例7 (2022·新高考2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 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 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
典例4 起知光化军。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 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4分)
解析 句中“渝”的含义是“改变、违背”,如成语“矢 志不渝”。
间谍得知金人背弃盟约,州里缺少船只,人们为此 忧虑,莫濛尽力办理收集,等到敌人侵犯边境时,百姓依 靠这些船只渡河。
宾语前置、主谓倒装
【技法点拨】
结合语境法。先根据位置,猜词性。再联系上下文猜词义
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及,复谢去。【2021新高考1卷】
故:原来
谢:推辞
2)乌奴壮之,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
壮,认为……壮烈;要,同“邀”;同事,共事;图,谋划。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 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 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 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 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解析 本题中“奉”和“枉”的翻译是难点,联系句中“法”与 “律”,寻找与之搭配的词语,“奉”可翻译成“奉行”,“枉” 可翻译成“违犯”。此外还要注意“更”的翻译,课本中《荆轲 刺秦王》有“愿足下更虑之”,应为“再”的意思;“所欲”, 可翻译成名词性短语,要求。
解析 “与”为多义词,这里带宾语“秦”,译为 送给;“折 节”,屈服于别人;“以”,把;“去”,离开。
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 秦国一定会撤兵。
典例7 (2022·新高考2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 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 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
典例4 起知光化军。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 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4分)
解析 句中“渝”的含义是“改变、违背”,如成语“矢 志不渝”。
间谍得知金人背弃盟约,州里缺少船只,人们为此 忧虑,莫濛尽力办理收集,等到敌人侵犯边境时,百姓依 靠这些船只渡河。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 课件(53张PPT)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 课件(5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9dbf2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2.png)
译: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 能不畏惧吗?
文言文翻译技巧四
1、放入文章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
2、对句子本身进行整体理解,注意句 间的逻辑关系。
古今异义
活用的词语、古今异义的词语、通假
字、一词多义等都必须换用现代汉语的词 语,绝大部分单音词换作双音词。换言之, 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 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翻译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何共同特点?翻 译时要注意什么? 省略主语:蛇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 号、年号、庙号、谥号、器物名、朝 代、书名等专有名词和古今同义词, 皆保留不动。
பைடு நூலகம்
翻译下列句子: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 以舒缓语气,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音节助词,无义, 删去
练习延伸
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王冕)七八岁时 ,父命牧牛垄上,入学 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
牛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
痴如此 ,曷不听其所为 ?” 冕因去 ,依僧 寺以居 。夜潜出 ,坐佛膝上 。执策映长明 灯读之 ,琅琅达旦。
参考译文:
(王冕)七八岁时,父亲让(他)在田埂上 放牛,(他)跑进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听完, 就默记在心。晚上回家,忘了牵牛。父亲愤怒 地打了他,但不久又像以前一样了,母亲说; “儿子像这样一心一意,何不听凭他去干想做 的事!”于是王冕离开家投靠和尚庙而居住。 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的膝盖上,用佛像前昼 夜不熄的灯照着书读,响亮的读书声一直到天 亮。
文言文翻译技巧四
1、放入文章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
2、对句子本身进行整体理解,注意句 间的逻辑关系。
古今异义
活用的词语、古今异义的词语、通假
字、一词多义等都必须换用现代汉语的词 语,绝大部分单音词换作双音词。换言之, 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 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翻译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何共同特点?翻 译时要注意什么? 省略主语:蛇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 号、年号、庙号、谥号、器物名、朝 代、书名等专有名词和古今同义词, 皆保留不动。
பைடு நூலகம்
翻译下列句子: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 以舒缓语气,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音节助词,无义, 删去
练习延伸
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王冕)七八岁时 ,父命牧牛垄上,入学 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
牛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
痴如此 ,曷不听其所为 ?” 冕因去 ,依僧 寺以居 。夜潜出 ,坐佛膝上 。执策映长明 灯读之 ,琅琅达旦。
参考译文:
(王冕)七八岁时,父亲让(他)在田埂上 放牛,(他)跑进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听完, 就默记在心。晚上回家,忘了牵牛。父亲愤怒 地打了他,但不久又像以前一样了,母亲说; “儿子像这样一心一意,何不听凭他去干想做 的事!”于是王冕离开家投靠和尚庙而居住。 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的膝盖上,用佛像前昼 夜不熄的灯照着书读,响亮的读书声一直到天 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年高考全国统一卷第8题答案B: 远本倜傥,尚俯察品类之胜。 品类:自然界的万物 05年浙江高考卷11题B项: 庭除甚芜,堂庑甚残。 庭除甚芜,堂庑甚残。 庭除:庭院台阶 堂庑:堂屋走廊
三、以形释词法
如从字形结构入手: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 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例如: 1、“若少屈,冀得一归觐”(2004年全国高考 题) “觐”可以借助形旁“见”推断意思与“见” 有关,再根据语境推断为“朝见”。 2、“夫子将焉适”(2003年全国春招试题) “适”字的形旁是“辶”,它与 “走”“到”“往”有关,联系上下文,可推断 为“到”的意思。
字本义
本字
引申比喻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小结:对文句的每个字, 我们运用留删换这三种方 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 了,能做到“字字落实”
字字落实 留删换
练一练
留
删
换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 5、子何恃而往。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劳形。
字
补
贯
留
人名
A.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B.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年号
地名
如: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 元以为下临深潭……”
“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 汝。”
总结一:凡朝代、年号、人名、 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 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有 8 曰 7 汉、 。、 ,问 蒋 无今 氏 论是 大 魏何 戚 晋世 , 。, 汪 然 乃 出 不 涕 知
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 (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在省略句中,补出省略的成分:
( ①沛公谓张良曰:“…… 你) 度我至
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 (鼓) (鼓) 三 而竭 。 (省略谓语)
1、德祜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 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和氏璧,天下所传宝也。 3、卢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4、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
删: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 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发语词,没有 实在意义,翻 译时删去 夫战,勇气也。 夫
打仗,是靠勇气的。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把它作为自己的功劳
(之) ③竖子,不足与 谋。 (省略宾语)
(于) ④今以钟磬置 水中。 (省略介词)
1、()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2、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 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3、可以()一战
4、公之视廉将军与秦王 。
5、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 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宫中府中,俱为一 体,陟罚臧否,不 宜异同。 异同
偏义复词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 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 对他们的提升、处分、 表扬、批评,不应该 不同。 不同 删同 除义 一连 个用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益
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 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增加
文要 意 的 对 攻打 通换 义 词 古 军队 达成 却 语 今 明现 不 , 意 十年春,齐 师 伐 我。 快在 同 或 义 。通 的 词 相 愚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 俗词的同 悉 咨 大小,悉以咨 之。 的语结, 词,构但 我 商量 都 语翻古说 ,译今法 妻子 绝境 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使时相不 译都同同 妻子儿女 与世隔绝的地方
诸位认为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 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 乐呢?” (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 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 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 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 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 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 就是所谓的“意译”。 不过,这种情况在考试时,遇到的可能性 不大,所以大家不必太过担心。
1、(湖南高考)身/虽/瘁癯,犹/未有/益。(3分) 自己即使憔悴、消瘦,还是没有 益处。
2、(湖南高考)知/其入/而/已/己疾/也。(3分) 知道它(良药)喝进去就(能) 使自己的病治好。
【考点阐释】 文言文翻译通常有两种方法:直译和 意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 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 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 文尽可能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就是 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 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与 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多年来,高考 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 在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
“达”的要求是译文要表意要明
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
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 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这一点是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 最高要求。这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 同学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能做到“信” 和“达”就可以了。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留 删
换
调
四、以音释词法
根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根据本义 推断通假字的意思。例如: 1、“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95年全国高考卷) “徇”与“殉”读音相同,“徇”通“殉”, “殉”的意思是:“为了某种理想、追求而 死”,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两个“徇”属 同一义项,即“为……而死”。 2、“或至涂而反”(2001年上海试卷) “涂”与“途” ,“反”与“返”读音相同,根 据语境,“涂”通“途”,意即“路途”、“道 路”;
②夫晋,何厌之有?
译:有什么满足的?
(宾语前置)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
④“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
一、联想推断法
⒈根据所学来推断 05年湖南卷11题答案A: 李超,字魁吾,淄之鄙人。
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有何陋 ? 宾语前置
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呢? 盖简修狭者桃核为之。 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 的雕刻成的。 还自扬州。《伤仲永》 自扬州还。 我从扬州回来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定语后 置
状语后置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例2:2008年高考四川卷
•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4分) • (l)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 (2)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 为至行所感云。
• 【答案】(l)(4分)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 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 (2)(6分)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 半未打开,才免于 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 【解析】(l)得分点“故”为“原来” “ 谢”为“推辞”, 各1分,语句通顺2分。 • (2)得分点“发”为“打开”,“ 置”为“丢弃”,“ 以” 为“认为”“ 至行”为“崇高品行”, 各1分,语句通顺2分。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 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 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 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信”、“达”、“雅”。 “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
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 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
鄙:粗俗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 《为学》 鄙:边境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 —— 诸葛亮《出师表》 卑鄙:出身低微、学识浅陋;粗俗
⒉联想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推断: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招致、招引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通“叛”,背离 )
众叛亲离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翻译课件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因为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考纲聚焦】 《考试大纲》规定:考生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其能力层级为B级。 【考点阐释】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 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因而, 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基本 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御这一题型。
(2) 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
“得罪”不是“得罪了别人”,而是“(自己)获罪”。
例1:2008年高考安徽卷
•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 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 得罪,所甘心焉。
• 译文:(我作为)刺史倘若了解百姓的疾苦却不去救助,这难 道是为政之道吗?即使得罪宰相,也是心甘情愿的。 • 【解析】本句翻译不是很难,最容易出错的词是“幸”,在这 句中作副词,是“本、正”的意思,觉得标准答案中的“倘 若”,不如“本来”准确。“倘若”表示的是假设关系,从上 下文看,不是假设,是事实。“虽”根据语境译为“即使”, “得罪”不是“得罪了别人”,而是“(自己)获罪”。
语助和连接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 岁了,向着山居住。
如:
“夫赵强而燕弱” “夫襵强而燕弱”
(发语词)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 “日月忽其不淹兮,戥与秋其代 (语气助词) 序。 (结构助词)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 (句中停顿助词) 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