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社区警务制度比较

合集下载

社区警务的比较研究

社区警务的比较研究

社区警务的比较研究
王大伟
【期刊名称】《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0(000)002
【摘要】本文通过对英国"艾克赛特模式"与中国济南"杆石桥模式"的比较,认为我国的社区警务有许多特色.中国特色与西方经验绝不是完全对立的.这两种模式所代表的中西警务改革最终走到了一起.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王大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35.3
【相关文献】
1.两岸社区警务比较研究——以社区警务理论及警务模式比较为切入点 [J], 王力
2.加强社区警务窜规范化建设促进社区治安稳定和谐平安——天津市公安局召开推广社区警务室“华明模式”规范化建设现场会 [J], 鑫雯勇
3.社区警务融入社区治理体系的必要性探究--兼论社区警务警察权的“柔性”延伸[J], 隋玉龙
4.社区警务融入社区治理体系的必要性探究
——兼论社区警务警察权的"柔性"延伸 [J], 隋玉龙
5.域外警务模式比较研究——以热点警务、情报主导警务及预测警务为例 [J], 厉翔宇;郭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新加坡警务模式看我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

从新加坡警务模式看我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

从新加坡警务模式看我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吉林省白山市公安局李勇霖一、新加坡警务模式简介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城市国家,国土面积699平方公里,人口468万人,面积和人口均相当于我国一个大型城市。

新加坡的警察机关层次简明,呈塔式构架,警务运作高效,快速反应机制灵敏,管理和服务水平独具特色。

(一)简明的组织构架。

新加坡警察机关隶属内政部,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即:警署、邻里警局和邻里警岗。

新加坡警方的中层组织机构比较简单,警署类似于我国的城市公安分局,一般设立规划、行动训练、人力资源、刑事调查等部门;邻里警局类似于我国公安派出所,直接对警署指挥官负责;邻里警岗则类似于社区警务室。

新加坡警察共有32450人,占总人口的8‰,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全国共设6个警署,管辖31所邻里警局、69个邻里警岗。

(二)科学的邻里警岗机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新加坡侵财类犯罪激增,严重的治安问题导致警民情绪一度严重对立,甚至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新加坡警方在派员到日本考察学习后,于1983年在社区设立了第一个邻里警岗,至今已在全国设立邻里警岗69个。

每个邻里警岗约有20名警员,平均每个警员管辖居民1750人(我国为3000人左右)。

邻里警岗实行24小时办公制,为居民提供服务,开展巡逻与走访等工作。

邻里警岗的设立,在预防和遏制犯罪方面取得了社区民众的合作与支持,提高了预防犯罪的效果。

其运行二十多年来,新加坡的犯罪率逐年下降,成为全球犯罪率较低的国家之一,得到国际社会的赞许。

(三)高效的警局运作模式。

为了巩固和增强邻里警岗与社区警察制度运行机制的实际效果,近年来新加坡又对警务体制作了进一步改革,即在警署与邻里警岗之间增设一级机构——邻里警局,并将原来邻里警岗的警员集中到邻里警局,将隶属警署管理的巡逻队警员下放到邻里警局,使每个邻里警局的警力增加到80至130人不等。

改革后,邻里警局作为“一站式”警务中心,每天分昼夜两班轮流值勤,每班警员按照分工分别执行车巡、步巡、走访社区、邻里警岗驻点执勤以及案件处理等工作,为社会提供“全天候”服务。

试试析美国社区警务对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启示

试试析美国社区警务对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启示

试析美国社区警务对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启示美国的社区警务(community oriented policing)强调警察与公众沟通和相互理解,其目的是警民互助,打击犯罪。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我国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其主要内容是依靠群众、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共同解决违法犯罪问题和其他社会治安问题。

美国的社区警务与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虽然名称不同。

但二者都是以犯罪问题的社会性为依据,注重动员社会参与,赢得公众支持,最终以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为目的。

二者之间具有功能的相似性,因此认识和研究美国社区警务的内涵和特点,能够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水平。

一、美国社区警务概述美国社区警务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警察与公众结为伙伴,全面动员并有效组织包括警察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以法律、科技、文化及其他各种合法手段,依托并改造社区的自然、人员环境,共同预防犯罪,打击犯罪,寻求解决隐患问题的办法,有效维护社区的公共安全,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警务活动的特色。

其实质是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的预防犯罪的战略思想。

(一)产生发展美国社区警务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由美国休斯顿警察局提出的。

当时美国警民关系紧张,移民问题突出,种族矛盾尖锐,暴力犯罪骤增,社会骚乱频出,民众安全感极低.依靠改善警察装备和其他手段无法改变现状。

而原有的警务模式也受到挑战。

快速反应模式、机动车巡逻对于减少和预防犯罪无济于事,反而进一步拉大了警民之间的距离,警民关系进一步恶化.甚至引发警民冲突。

时代需要产生新的警务模式,社区警务便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美国社区警务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逐步成熟:第一阶段是加强预防巡逻,以犯罪信息为依据分析社区问题;第二阶段是强化警民接触,收集有关公众关注问题的信息,但实际上忽视这些信息的利用;第三阶段是广泛收集公众信息,而且依靠这些信息制定措施和策略,成为真正的社区警务。

前两个阶段都效果甚微.第三阶段效果较为显著。

国外社区警务的成功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国外社区警务的成功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应政策提出建议
.
美国社区警务的主要做法
邻里聚会 市民在巡逻行动 社区咨询委员会 市民警校
.
日本警务概况
日本人口为1.25亿,警察机关总人数为26.4万人,警察占 人口比重为22/万人,而且呈上升趋势。日本警察实行中 央集权制警察体制,中央警察机关(警察厅)对地方警察 机关进行指挥与监督,地方警察有高度的自治性,管理以 块块为主,日本警察在日本政治体制中处于中立地位,不 受任何政党、团体、个人乃至天皇的左右,政府对警察机 关的指挥与命令通过公安委员会进行。国家警察厅为日本 最高警察机关,除东京都警察机构的设置为警视厅外,其 余46个都道府县均设警察本部,警视厅与警察本部下设警 察署1260个,警察署下面设交番和驻在所。警察署、交番 和驻在所根据实际情况而不按行政区划设置,为便于管理, 全国又划分为7个警察管区,管区内设警察局,局长对国 家警察厅总监负责,并监督管区内警察的工作。
.
中外社区警务的实施方法之比较
(一)发现与了解社区的犯罪与社会问题。 (二)鼓励公众参与犯罪预防工作,再造
社会和谐感。 (三)转变警务工作重点。 (四)对警察自身体制的进行改革。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国社区警务的具体做法
中国早有社区警务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新中国成 立后,我国公安机关摸索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 警务之路。其中派出所的建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一系列工作方法,是我国较之与其他国家的特色 与优势。“一区一警、一警多能、责任到人、一 包到底”的警务区责任制是我国社区警务的一项 有效措施,民警进社区、民警驻村,按照“发案 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要求,围 绕现住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管理、发现违 法犯罪线索和群众工作五项任务,以警务区为阵 地,依靠发动群众,全面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强 化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切实维护好一方平安,是 我国警务工作的经验总结。

社区警务比较研究.4

社区警务比较研究.4

第四讲:社区警务社会环境的中外比较一、社会变革决定警务模式美国警察从职业化到社区警务的转变二、历史基础决定现实选择新中国警务实践与社区警务的关系三、社区警务战略在中国基本的选择过程与大致的发展历程一、社会变革决定警务模式,美国警察从职业化到社区警务的转变(一)露易斯·拉特莱德与“警察和社区关系研究所”(二)20世纪60年代渐显的“职业警察模式的麻烦”(三)越战结束前后美国对警察工作的新研究成果(四)美国警方对警务职业化这一过去模式的反思(五)新现实主义:社区警务,新时代的新方法(一)路易斯·拉德莱特与全国警察和社区关系研究所(NIPCR)正当许多国家致力于实践和推广包含在职业化警察模式中的警察改革的同时,密执安开始了一个让警察和社区更上一层楼紧密地结合的运动。

路易斯·拉德莱特是密执安州立大学(MSU)警察管理和公共安全学院的教授。

1951年至1963年任全美基督教和犹太教协商会议(NCCJ)执行干事,为协会开办了许多减少社区诸成分间紧张关系的研修班,1955年,他在密执安州立大学创立了全国警察和社区关系研究所(NIPCR)。

他于1955年至于1969年间任研究所所长,并且是该大学的全国警察和社区关系中心协调员,主导了1965年到1973年的警察与社区关系全国大调查。

15年里,该研究每年五月都举行五天讨论会,把社区警方与社区领导集中起来讨论常见问题。

最高峰时,有来自美国30个州和好几个国家的多达165个社区的600多人与会。

其各类研究成果也就这样迅速地在全国推广开来。

(二)职业警察模式的麻烦1:犯罪开始上升赫尔曼·戈尔茨坦:“危机促进进步。

犯罪恐惧、民权游行、种族冲突、骚乱频乃和接连不断的政治抗议示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警察,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

”犯罪开始上升,而以前长期有效的传统警务方法不再有效。

警察首脑开始向研究人员敞开大门。

他们允许研究人员检讨传统的方法,这让两个重要的警察研究组织成长和发展起来:警察基金会和警察行政研究论坛(PERF)。

我国与新加坡、日本社区警务的比较

我国与新加坡、日本社区警务的比较

我国与新加坡、日本社区警务的比较(一)一、日本交番制度和新加坡邻里警岗制度简介(一)日本的交番制度1、概况从1881年日本明治维新后交番、驻在所制度逐渐形成到现在,日本的交番制度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截至目前,全日本共有6500多个交番和8200多个驻在所,分别建在城市和乡村,共有8.5万余名社区警察,占全国23万余名警察的37%。

国家警察厅、各都、道、府、县警察本部以及下面的警署都设有相应的生活安全局(部)地域课,分别负责指导全国和本地的社区警务工作。

交番和驻在所的警察以前被叫做“巡逻警察”或“外勤警察”,从1993年起,开始被称作“社区警察”,以阐明他们的主要任务不仅仅局限在巡逻和案(事)件的先期处置上,而更重要的是为当地居民提供警务服务。

2、交番、驻在所设立原则交番和驻在所的设立没有全国统一标准,一般来讲,交番和驻在所依据人口、面积、行政区划、治安状况等因素设立。

除了通常意义上的交番、驻在所,还有派出所、交番车、临时交番等形式,在特定的时间或特定的地点行使交番职能。

3、交番、驻在所的设施与装备规范的交番一般有122平方米,设有供每班3人以上使用的办公室、计算机通信室、接待室、调查室、休息室、小食堂、餐厅、浴室、储藏室以及对外的厕所和内部厕所等。

但实际上许多交番达不到规定的面积,因为在城市很难得到足够的空间。

规范的驻在所一般要求有118平方米,其中41平方米办公用,包括办公室、计算机通信室、对外的厕所、接待室、调查室、储藏室等;另77平方米作为警察及家人的住宅,包括起居室、卧室、子女房间、厨房、浴室、厕所等。

交番和驻在所的装备主要有自行车、摩托车、小型轿车、警棍、盾牌、捕人叉、安全锥、防刺衣、防弹衣、救生圈、灭火器、头盔、保护现场的设备以及停车示意牌等。

有的交番还配备有个人计算机、传真机以及可视电话等用来向居民传达信息。

社区警察在交番、驻在所工作以及外出工作时,必须携带手枪、手铐、警棍、警笛、手电(夜间)、对讲机(用来与交番联系)、受令机(用来接收警署的指令)等。

英国社区警务做法

英国社区警务做法

英国社区警务做法
被 害 人 救 援 、 咨 询 组 织 。 免 语制 张 彩 贵 费 。作 贴 色 重 宣 预 邻 摄 物 传 防 里 影 品 手 犯 守 存 标 册 罪 望 证 刻 。 的 标 法 法 玩 志 。 。 具 牌 与 。 警

美国警务概述
美国的警务体制属于典型的分散自治式,警察单 位数量众多,法制不统一。 美国没有一个统辖全国的中央警察机关,警察机 构有四种类型:即联邦警察机构(联邦调查局)、 州警察机构、县警察机构和城市警察机构。 各警察单位之间互不隶属,各自为政。然而就一 个警察局来说,权力却相当集中,分散是相对全 国而言的地方分散,而在一个具体的警察局内, 高度集中却是它的特征之一。 高度现代化是美国警察的突出特点
美国社区警务的总目标
一、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愿望,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帮助 警察了解公众对警察执法和其他警务活动的愿望和要求; 二、向公众提出建议,以提高社区生活质量; 三、确保警察以令人满意的积极态度与公众联系,警察与 公众的良好关系能够使公众对警察机关产生一种友好的、 高效率的、持久的社会印象,因此警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应该友善地对待公众,消除相互之间的误解和矛盾; 四、告知公众,让警察走近公众,让公众了解警察,消除 人们心中对警察的神秘感和不信任感,积极的社区关系能 够使警察和公众熟悉所面临的问题,并积极采取行动解决 这些坡社区警务
邻里警务站 邻里警局
中西社区警务比较
中外社区警务的历史渊源之比较
英国—平民化,非武装性,服务性,个人防范意识较强 美国—分散性体制,现代化程度高,战斗性强 中国—体制统一,传统思想影响深厚
中外社区警务的理论研究之比较
西方的社区警务研究: (一)抑制犯罪的关键在社区,而不在警察。 (二)警察人数的增加和减少与发案数、破案数 没有正比关系。 (三)公众需要的警察不是武装到牙齿的机器人。 (四)警察工作是为了发现与了解社区的犯罪与 社会问题,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解决问题,预防 犯罪,再造社会和谐感。 (五)警察机关应转变警务工作重点,加强自身 改革。

社区警务比较研究.7

社区警务比较研究.7

第七讲:治安承包与警务民营化一、各地“治安承包”的情况概述二、个案解剖“山东泰安的“治安承包”三、“治安承包”需要讨论的问题四、类似承包:治保人员“三权管理”五、“承包”与“民营化”比较一、“治安承包”案例列举⏹(一)山东泰安市的“治安承包”⏹(二)浙江温州市的“治安承包”⏹(三)浙江嘉兴市的“治安承包”⏹(四)浙江杭州市的“治安承包”⏹(五)浙江宁波市的“治安承包”(一)山东泰安模式⏹1996年试行,1999年推广,2002年人民公安报整版讨论。

⏹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牵头,公安机关指导,以协议和有偿的形式,将一定区域的治安防范责任和某一要害部位、重点项目的巡逻看护和安全管理任务固定下来,明确责任权利,建立起长效的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

⏹分整体工作的全面承包与部分工作的专项承包两种模式。

⏹承包人分集体承包与个人承包两种,个人居多。

泰安模式的基本特点⏹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直接组织、全市推开。

⏹多种方式严格把握承包人选择:预定条件、严格标准,严防有劣迹的人混入;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公开公平竞争上岗;严格程序、严格把关,严格培训、严格监督。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经费保障制度。

有政府补贴,但主要费用还是取之居民,用在居民。

公安机关应当反思:这种经费与我们直接花费的警察警务当然不会一样。

⏹不签订“责任书”而签订至少具有民事法律效力的“合同”。

(二)浙江温州模式⏹承包本村、本物业公司管理范围的外来人口远远超过常住人口、治安情况复杂、刑事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的地区。

⏹合同规定:“村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将区域的治安巡防工作委托给承包负责人,并负责提供承包经费及巡逻装备;承包人负责对巡防人员进行管理,并招聘不少于8名巡防人员;公安派出所负责日常监督、业务指导、调查处理违法犯罪信息”⏹“低工资、高奖金、高风险”:“每月承包保底金额为8000元,承包区域内刑事案件发案保底为3起。

1起不发,奖5000元;发案1起,奖2000元;发案2起,奖1000元,发案3起,不奖不罚;发案4起,罚1000元,发案5起,罚2000元;发案6起以上,罚5000元;如果发现故意瞒报或者漏报,罚5000元”。

欧美国家“社区警务原则”比较研究

欧美国家“社区警务原则”比较研究

职警察队伍 , 警察置于政府 的完全控制下 ; 二是警力
的分配以时间和地域 为根据 ; 三是在 日常工作 以发 布犯罪统计 为基本 , 以公众安全需要为警察服务重
点, 以较少犯罪为 目标 ; 四是在对警察 自身素质 中要 求先见 习、 后上岗 , 警察要有礼貌 、 以礼貌赢得尊重 , 接近公众 ; 五是警察纪律上要求公开警察内部犯罪 率, 把招募 、 训练作为执法之本 。
Ke r s c mmu i oiig p n ilsc mp rt es d ywo d : o nt p l n ; r cpe ; o aai t y y c i v u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第 四次警务革命产生 以 来 , 区警务对各国警务模式产生 了深 远的影 响。 社 二 十世纪七 十年代美国休斯顿警察局率先 提出回归社
Am e ia o tis r c n C un r e
S a i o g h hHa d n
( hn s epe u l eui nv r t B in 0 0 8 C ia C iee o l’P bi S cryU ies , e i 10 3 , hn ) P s c t i y jg
Absr c : hec r o tnt e f u t lcn r v l i n o t a t Ast o ec n e t o rhpo iig e outo ,c mm u t ol i sdi e e tf r n on e t of h ni p i ngha f r n o msa d c tn y c i r p a ndAm e c n c u re .Be a s h fe e t t na o diin n o il e urt c n ii s n Eu o e na i r a o ntis c u eof tedi r n i l n to sa d s ca c i o d t na o c s y on ,wen e e d d v l ea p o iaep lcngp n i e oa a i gt h m . l u h te ep ncp e r l s o tc i to l e eopt p r pr t o ii r cplst d ptn t e A t g h s r i lsa ei c o ec na t t naina h i o ho i n w h p a tc ,hea a c de p re eC e r d r m te o tis r cie t dv n e x e inc a belane fo oh rc u re . n n

社区警务比较研究.3

社区警务比较研究.3

第三讲:社区警务的历史渊源中外比较一、古代中国类似探索的文化依据二、适合社区警务的民族文化特征三、西方社区警务的缘起及其流转(美国的政治警察与职业警察)一、古代中国社区警务类似探索的文化依据(一)整体思维、系统运作是古代中国的文化特征(二)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系统整体研究社会治安(三)古代中华文化成果中有大量的社区警务素材(四)管仲变革——中国古代社区警务的类似探索(一)社区警务的实质是整体思维与系统运作(一)立足社会着眼发展(社区导向)(二)全面分析安全问题(综合治理)(三)优化环境便民利民(服务导向)(四)多种手段主动防控(预防为主)(五)系统整合社会力量(警民合作)(六)整体解决相关问题(系统运作)(七)广泛推进相应改革(治本导向)(二)中华文化的特征就是整体思维、系统运作以《道德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以中医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中医学:与完全建立在解剖科学基础之上的西医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同中医是把人作为活体进行系统治理古代思想家大多系统整体研究社会治安“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酷;修刑重罚以为禁邪也,而以上为严;征赋钱粟以实仓廪,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疾斗所以禽虏也,而以上为暴。

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

”——《韩非子·显学》符合社区警务的至少有两点:一、强调从多方面维护治安;二、关注公众的评价与态度。

(三)古代中华文化成果中有大量的社区警务素材例:汉语中的社区警务元素,俯拾即是:“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不怕贼看见,就怕贼惦念”中华民族居住方式中的社区警务功能。

例:里坊制——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客家大圆屋社会组织、治安管理、安全防范里坊制的社区防范功能和类似里坊制的中国民居(四)管仲变革——中国古代社区警务的类似探索如果看实质而不拘泥于形式,中国古代有不少社区警务的探索,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改革就是一例。

中美警察制度对比

中美警察制度对比

中美警察制度对比中国和美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

两国的警察体制独具一格,各有千秋,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任何一个国家的警察体制都不是一模一样的,都受到本国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历史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如同新中国其他的政治、经济体制一样,中国目前的警察管理体制是高度集中。

国家设公安部,隶属国务院,是国家的最高公安行政机关。

各省、自治区设公安厅,直辖市设公安局。

各市设立公安局,市辖各区设立公安分局,各街道设立派出所。

是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型的双重领导体制。

中国各级警察机关在公安部领导下,既受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又受上级警察机关的领导。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

与中国的中央集权的警察管理体制截然不同,美国实行的是非联邦主义,警察管理体制是分散型,权限分散下放。

因而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的警察制度。

各州、市警察的警徽、警服、警车的标志和样式各不相同。

联邦和州、地方的警察部门没有隶属关系。

警察机构大小也极不一样,有的警察局拥有近3万名警察,而有的只有一名警察。

在全美,从事警察业务的独立的政府机构有近2万个。

从组织机构来看,美国现行警察的组织体制极为庞杂,如果按行政区划分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话,美国的警察机构可分为:联邦警察、州警察、城市警察、县级警察。

在这4种警察机构中,除联邦警察只接受联邦政府或联邦部级中央部门统一领导外,其他三种警察机构均直接受地方政府领导。

美国警察是服务于民众的。

美国警察在履行警察职责、执行警务工作中,特别注重与民众保持良好关系。

他们对公民的求援,总是随叫随到,并且服务周到。

即使是查处违章交通事故或询问犯罪嫌疑人也是彬彬有礼,而不是粗暴处置。

感觉就是美国警察有些惧怕市民,而不是民众怕警察。

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是美国警察的费用来源于民众,警察的工资、服装、设备均来源于每一个纳税的美国人。

在美国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穷人多的地方警察少,富人多的地方警察反而多。

社区警务比较研究.6

社区警务比较研究.6

第六讲:社区警务实施方法的中外比较一、西方社区警务方法论思考二、中国社区警务的主要手段三、社区警务行为的实施过程四、社区警务战略的实施过程一、西方社区警务的方法论思考(一)行为的内容、方式与方法的辩证关系1、行为内容:行为的对象、要解决的问题。

与形式相对内容存在于特定领域,就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方式与方法2、行为方式:体现解决问题的不同领域的行为形式。

物理、化学、数学、文学、生理、心理等等,都是方式。

3、行为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的行为形式。

加压、加热、求和、比喻、观察、讨论等等,都是方法。

(二)西方社区警务的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密切警民联系——实施社区警务的起点优化警务环境——实施社区警务的基础预防社区犯罪——实施社区警务的核心治理社会乱象——实施社区警务的难点维护社区安全——实施社区警务的目标(三)西方社区警务的基本方法A、提升警察素质B、厉行勤务革新C、开展警务公关D、推动部门协作E、组织警民合作(四)西方社区警务的主要方式心理类方式:培养好感、形成信任、争取支持行为类方式:心态、形象、礼仪、技巧、经验制度类方式:废、改、立警务规范与相关法律社会类方式:沟通交流、协商合作、公共关系自然类方式:改造居住环境与管理、防范条件二、社区警务方式与方法不同警务有不同的手段或者工作方式,如刑侦有跟踪、监视讯问等等,治安有登记、临检(临场检查)等等,巡警有巡逻、守护等等。

社区警务的基本手段,大体上可以分为6大类、18种。

社区警务基本手段总览(一)提醒、指导与培训——信息防范(二)收藏、标记与转移——情景防范(三)加固、封闭与监控——技术防范(四)巡察、护卫与支援——人力防范(五)劝解、训导与惩诫——管理防范(六)带动、协调与支持——环境防范中国社区警务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的一致性科学管理安全信息提醒、指导与培训持续严密行政管理收藏、标记与转移努力普及自卫互助加固、封闭与监控系统强化技术防范巡察、护卫与支援及时有效巡逻支援劝解、训导与惩诫全面净化人文环境带动、协调与支持相应改造自然环境(一)提醒、指导与培训提醒、指导与培训,社区警务基本手段的一类,是警方为居民进行的,以支持其有效安全防范实现自卫互助目标的一系列信息服务行为,也是社区警察密切警民联系、改善警民关系、强化警民合作的经常性工作。

浅析英美社区警务之运作方式对比

浅析英美社区警务之运作方式对比

浅析英美社区警务之运作方式对比09治安三区刘晓睿200920230115 社区警务的定义最早来源于20 世纪60 年代的英美国家。

英美国家的学者从两个不同的视角给社区警务下了定义: 一是美国学者从警务实际操作的角度来定义,即社区警务是警员在社区的防治工作,是一种以社区为重心,立足社区、立足民众开展的警务工作。

二是英国学者从哲学理念的视角来定义,即把社区警务看做是一种“社区警务哲学”或“社区警务理念”。

也就是说社区警务的最终目的是依靠群众、专群结合、预防为主、打防结合,通过社区警官参与指导,并宣传、动员全体居民参加预防和打击犯罪的社区治安防范工作。

现就英美两国社区警务的运作方式作出分析。

一,英美社区警务产生的背景(一)美国社区警务产生的背景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社会风气颓废,治安问题严峻,犯罪率直线上升,城市市民普遍没有安全感,对警察的信任度和期望值也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其间,尽管警察在不断增加,警察装备也在不断改进,但犯罪反而愈演愈烈。

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的一些警察机关、市政当局、警学研究者开始反思传统的警务模式,探索降低犯罪率的新方法。

1982年2月,警学研究专家维尔森教授和肯尼迪学院的柯林研究员发表提出破窗理论。

经过80年代初期的深入讨论和研究,美国一部分地方警察机关认识到:要遏制犯罪,增加公众的安全感,警方首先要做的是设法解决类似“破窗户”现象的社区环境问题。

要解决好类似问题,必须增进警察与市民之间的信任、合作,依靠社区居民共同努力。

基于此,美国警察机关提出了以“社区警务”替代传统的警务工作模式的发展战略,美国的警务工作由此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警察实行的是专业化的警务战略,强调警务工作的职业化、专门化。

20世纪40年代,随着汽车、擎用电台等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装备警察机买以后,警察专业化的倾向日益突出,但同时过使警察越来越脱离社区,脱离社会公众。

谈一谈美国社区警务情况

谈一谈美国社区警务情况

美国社区警务概况及启示一、美国警察的简要历史一个社会的警察类型与其社会制度密切相关。

美国的警察制度深深地植根于英国文化和法律的传统。

任何对美国警察的论述都不得不先简要地介绍一下它对英国传统的继承。

一八二九年,当时英国的内务大臣罗伯特皮尔爵士在伦敦建立了第一支现代警察队伍。

皮尔爵士提出警察是解决象伦敦这样的大城市里犯罪日增的最好的防范措施。

当时议会里对此持反对意见的人很多,他们的主要理由基于英国两个独特而又互相联系的价值理念:个人自由与地方管控。

皮尔爵士运用实用主义的论点说服了满腹狐疑的英国议会。

他承认建立警察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警察可能会成为政府统治臣民的专政工具),并且同意哲学家、古典犯罪学家本西姆的观点──一切惩罚都是罪恶的,但是皮尔爵士争辩道,没有警察,城市里的犯罪数量会进一步增加,更多无辜的公民会受到伤害。

由于当时伦敦混乱的治安秩序及伦敦居民对犯罪的恐惧,皮尔爵士的论点赢得了议会大多数人的支持。

皮尔爵士在议会上反复承诺,“警察就是公众,公众即为警察。

”美国从英国引入警察制度时,也很注重由地方自治和地方管控这只新生力量。

在早年的政治时代和改革时代(1845-1920),警察被政治操纵、腐败、暴力、违法乱纪等情况普遍受到关注。

来自警察组织内外的改革压力也不断增加。

当时思想进步的伯克利市警察局长奥戈·沃莫和联邦调查局的局长埃德加胡佛,在新兴的城市精英的推动下,开始对警察机构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并重新给警察定位)。

警察专业化的模式被提上台面。

根据这个新模式,警察是打击犯罪的专家,各警察局独立,不受外界的影响,尤其不受地方政治的干涉。

此外,警察局要讲效率;提倡用现代科技武装警察队伍;引入商业管理模式。

强有力的领导和采纳先进的技术极大地推动了警察的专业化进程。

而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机动车巡逻。

后来,这一阶段被称之为警察的专业化时代(1920-1970)。

在此期间,警察改革的重点仅限于警察局的内部管理,如理顺机构设置、提高人员素质、改进警用装备、建立商业式管理机制等。

社区警务比较研究.5

社区警务比较研究.5

第五讲:社区警务主体组织的中外比较一、从结构特征看中外社区警务的主体建设二、能说清就能解决:社区警务与警力问题三、力量整合:从停招治安员到网格化社区四、群防群治:整体优化警民合作系统功能一、从结构特征看中外社区警务的主体建设(一)西方各国社区警务主体建设的基本构成要素(二)“警务之树”——欧美社区警务主体组织的架构(三)“警务之轮”——中国社区警务主体组织的架构(四)中国社区警务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与有机联系(一)西方社区警务主体的基本构成要素依法自卫互助的个人住户与社群社区管理方面的公众监督检查小组动员工商业主组织商业保安队伍“社区——警察合作”咨询委员会义务协助警察工作的志愿者协会提供各种专业服务的抢险队伍定期召开社区安全专题市政会议政府部门开展“多机构合作警务”(二)“警务之树”——欧美社区警务主体组织的架构(未画出)(三)“警务之轮”中国社区警务主体的架构(未画出)(四)中国社区警务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与有机联系警方为轴——传达决策,传递能量,推动各方,维护安全政法为承——支撑警方,传递能量,联动行政,维护安全行政为辐——支撑政法,传递能量,联动群体,维护安全群体为圈——支撑行政,传递能量,联动公众,维护安全公众为胎——支撑社会,转化能量,自卫互助,实现安全二、能说清就能解决:社区警务与警力问题(一)警力研究的几个前提问题(二)中国社会公共安全从业人员纵览(三)严重不足——中国警力研究的主流意识(四)问题不仅仅在数量——另一种认识(五)中国公共安全警力究竟该如何正确认识(一)警力研究的几个前提问题1、警力研究要在全国安全力量大格局中进行2、警力有直接、间接表现与诸多的影响要素3、警力的量化研究应当严格遵循统计学标准1.警力研究要在全国“安全力量”大格局中进行不能只见警察人数而不见警务效益的其他要素不能只见警察人数而不见其他方面的相关人数离开安全和社会管理的全国形势无法研究警力2.“警力”的直接表现与影响要素警力当然首先体现为一定数量的编制警察警力要通过警察素质与装备等等才能体现警察体制与管理水平与警力研究密切相关法律体系、执法环境与警力研究高度相关3.警力的量化研究应当严格遵循统计学标准就业统计的两大指标是从业时间与收入比例。

各国社区警务制度比较

各国社区警务制度比较

各国社区警务制度比较【内容摘要】社区警务是当今西方第四次警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警务最早由西方一些国家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由于各国社区警务制度成立的背景、发展的历史再加上各国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差异,造成各国的社区警务制度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都有所不同。

【关键词】各国社区警务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比较一、社区警务的内涵社区警务,是当今西方第四次警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警务最早由西方一些国家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

统观各国社区警务得理论与实践,社区警务得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警方与社区能动地相互作用,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所关注的治安问题,使警方工作变原有的反应型、被动型为超前的预防型、主动型的思想模式和方法体系。

二、社区警务的特点(一)以减少犯罪为警察工作的最终目标。

(二)依靠社会公众力量抑制犯罪。

(三)以防为主,先发制敌。

(四)以小治安累积大治安。

(五)要构筑科学有效的防控机制。

三、各国社区警务组织结构的对比。

(一)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关系的框架或模型。

它通常根据组织的任务目标、工作流程、权责分工以及信息沟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二)新加坡实行的是邻里警岗制,警察部队隶属内政部。

警察部队共有正规人员7725人,文职人员1125人,国民服役人员2600人,警察战备人员21000人,志愿人员1240人。

全国设6个警署,管辖3l所邻里警局、69所邻里警岗。

承担警察队伍管理职能的部有:(1)人事局,主要负责所有正规警察、国民服役人员、警察战备人员和文职人员的人事管理工作;同时还负责警察部队的思想道德建设,维持警察部队的纪律。

(2)策划与组织局,主要负责警察部队员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和策划警察部队组织机构建设。

(3)培训局,主要负责了解警察部队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政策;提供宏观警务面的基础培训和在职培训;协调和安排专业培训制定国外培训计划。

(三)日本实行的是交番制,日本共有6500多个交番和8200多个驻在所,分别建在城市和乡村,共有8.5万余名社区警察,占全国23万余名警察的37%。

国外社区警务概况

国外社区警务概况

国外社区警务概况社区警务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端于英、美、加、澳等国家,随后又先后被德、法、日、新加坡等国家借鉴创新而兴起的一种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的警务发展战略。

它是对传统的“专业化警务”战略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深刻反思之后的一种选择。

传统的“专业化警务”战略虽然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警察在其中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然而却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专业化警务”战略简言之即是一种以打为主的战略。

警察受报警电话驱使,对案件作出事后反应;警察工作过分强调专业化,而忽视发动公众广泛参与;量逮捕罪犯的数多少和警察接到报警后到达现场的速度是警察工作的主要评价标准;依靠增加警力和装备现代化提高警察工作效能;对警察注重提倡勇敢顽强的精神,而忽视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为公众乃至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

这样做的结果是警察疲惫不堪,效果并不理想,犯罪不仅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打不胜打,愈打愈多。

为改变这种局面,英、法警学专家和警务人员开始探讨一种新的警务战略。

他们的注意力从以打击犯罪为主转移到以预防犯罪为主;从强调警察的专业性转移到重视改善警民关系、广泛发动公众参与;从警察工作随着案件走转移到以社区为单位,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共同预防犯罪,将犯罪遏制在发生之前;从强调高破案率转变为树立多破案不如少发案的观念。

由于这种警务战略植根于检区,以社区作为警务工作的重点,所以,概括地称为“社区警务战略”。

推行社区警务工作的国家虽大都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了不同的具体措施,但仍有许多共同之处。

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增设专门的社区警力美国底特律市警方从70年代开始在市区设立专门行使治安防范职能的小警所,至80年代末,总数已达近百个。

纽约市从80年代起增设区域固定、责任明确的社区步行巡警,至1996年底,总数已达5000余名,占全市总警力的 l/6。

70年代英国倡导社区警务之后,在大部分地区都设立专职社区警察并明确规定,每名社区警察管辖的区域范围不超过一平方英里,在农村,则视治安复杂情形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国社区警务制度比较【内容摘要】社区警务是当今西方第四次警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警务最早由西方一些国家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由于各国社区警务制度成立的背景、发展的历史再加上各国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差异,造成各国的社区警务制度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都有所不同。

【关键词】各国社区警务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比较一、社区警务的内涵社区警务,是当今西方第四次警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警务最早由西方一些国家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

统观各国社区警务得理论与实践,社区警务得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警方与社区能动地相互作用,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所关注的治安问题,使警方工作变原有的反应型、被动型为超前的预防型、主动型的思想模式和方法体系。

二、社区警务的特点(一)以减少犯罪为警察工作的最终目标。

(二)依靠社会公众力量抑制犯罪。

(三)以防为主,先发制敌。

(四)以小治安累积大治安。

(五)要构筑科学有效的防控机制。

三、各国社区警务组织结构的对比。

(一)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关系的框架或模型。

它通常根据组织的任务目标、工作流程、权责分工以及信息沟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二)新加坡实行的是邻里警岗制,警察部队隶属内政部。

警察部队共有正规人员7725人,文职人员1125人,国民服役人员2600人,警察战备人员21000人,志愿人员1240人。

全国设6个警署,管辖3l所邻里警局、69所邻里警岗。

承担警察队伍管理职能的部有:(1)人事局,主要负责所有正规警察、国民服役人员、警察战备人员和文职人员的人事管理工作;同时还负责警察部队的思想道德建设,维持警察部队的纪律。

(2)策划与组织局,主要负责警察部队员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和策划警察部队组织机构建设。

(3)培训局,主要负责了解警察部队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政策;提供宏观警务面的基础培训和在职培训;协调和安排专业培训制定国外培训计划。

(三)日本实行的是交番制,日本共有6500多个交番和8200多个驻在所,分别建在城市和乡村,共有8.5万余名社区警察,占全国23万余名警察的37%。

国家警察厅、各都、道、府、县警察本部以及下面的警署都设有相应的生活安全局(部)地域课,分别负责指导全国和本地的社区警务工作。

交番和驻在所的警察以前被叫做“巡逻警察”或“外勤警察”他们的主要任务不仅仅局限在巡逻和案(事)件的先期处置上,而更重要的是为当地居民提供警务服务。

,(四)中国社区警务组织结构主要是由各级的公安局、派出所、治安队、刑警队、警务室等部门。

加上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这样一座辅助警力金字塔:保安公司、治安信息员、全日制治安联防队、联户联防巡逻队、反扒打击组、治保会、暂住人口管理站和车棚看管员等。

派出所的职责概括为:管理户口;向群众宣传法制,组织发动群众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组建治安保卫委员会;发现掌握嫌疑分子,教育改造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预防、制止违法犯罪活动;管理特种行业,维护公共秩序,预防治安灾害事故等。

在工作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使治安行政管理同群众的安全防范密切结合。

治安巡逻联防队职责:负责所包辖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在当班负责人带领下,一切行动听从指挥,做到定人员、定时间、定路线、定交接,尽职尽责,认真搞好本职工作;巡逻联防队员在巡逻时应佩带袖标和巡逻棒,严格履行各项交接班手续,遇到事情要认真调查,详细询问,做好记录;巡逻联防队员巡逻时应按照规定的巡逻时间、地点、路线,设卡堵截、巡逻,不得无故私自离岗或睡觉;对巡逻中发现的各类民间纠纷,应及时劝阻和化解,避免矛盾激;对巡逻中发现的刑事、治安案件,应立即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对在巡逻中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应立即扭送到公安机关,不得使其脱逃或自杀;完成公安机关和村治保会交办的任务。

(五)英国社区警务制度实行的是睦邻制,由当地警队根据社区实际情况以警察与群众共同组成工作小组的方式实现,并自主决定人员数额、组建架构。

一个典型的工作小组一般包括:警察,作为主导力量享有逮捕等警察权力,同时对当地居民关注的问题作出回应;西方特别警员具有与警察一样的权力,但是不领取薪金,每星期自愿工作数小时;社区支援员,即辅助警员,着制服从事社区巡逻工作。

在总警司的特别授权下享有部分警察权力,可处理轻微案件;睦邻监察员由地方警局、房屋协会及社区团体雇佣,对社区内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共同致力改善和解决;其他职权人士,如社区保安力量、公园管理员等,为睦邻警察服务提供有效地帮助。

英国警方实行职衔统一的模式,一般分为九级,即警察局长、副警察局长、助理警察局长、总警司、警司、总督察、督察、警长、警员。

警察局长、副警察局长和助理警察局长为高级警官,负责郡一级警务工作,副警察局长和助理警察局长的职位数量依据警局的职责有所不同,一般分为行动(巡逻、刑事)、支援(情报、通讯联络)、人事(纪律、招聘、培训)等,郡警察局以下根据职责和地域划分为分局或警署,分局或警署被英国警方称为基本指挥单位,根据人口、地域状况不同,警力有400人到1000人不等,由总警司、警司或总督察指挥。

分局或警署内部根据职责、勤务或地域,再划分为专业警队(如案件调查)、勤务组(如巡逻)和社区警务工作组等,一般在警长的带领下开展工作。

英国警察各衔级人员数量不同,但75%-80%的警察为警员。

四、各国社区警务运行机制的比较。

(一)运行机制,是指某一工作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二)新加坡实行的是三级管理即运行机制,即警署、邻里警局、邻里警岗。

新加坡警察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日常警务,刑事调查,前台服务和公众宣传。

新加坡警察开展的社区警务计划主要包括:邻里守望区计划、社区安全计划和各种道路安全计划。

每一所邻里警局都获得各自的警区总部的支援,警区总部负责:l、管理它属下的邻里警局;2、巡逻车的部署工作以及调查较严重的案件。

他们提供下列服务:1、邻里警局和邻里警岗柜台服务l )、报案2 )、报失财物和拾获失物3)、更换住址4)、登记死亡事故2、快速反应和案件处理,邻里警局的警员24小时进行巡逻,以便随时应付突发事故。

他们处理各种和公众安全与治安有关的事件。

3、调查,邻里警局处理在邻里内所发生的简单案件。

邻里警局的警员会全权负责处理此类案件。

他们会在案发现场展开调查,并进行拍照和搜寻指纹等的工作。

这样的安排将能够简化繁琐的调查过程。

4、罪案防范,邻里警局会不时主办有关罪案防范的展览会和讲座,同时也分发有关最新罪案趋势的册子给居民。

邻里警局的警员会和邻里守望相助分区的成员合作,教导公众如何防范罪案。

5、巡逻,邻里警局的警员以单车或徒步的方式在购物中心、巴士转换站和组屋底层等地点进行巡逻。

他们会密切注意扰乱治安和犯罪的活动。

他们也会和公众保持联系,使公众对社区的安全与治安更具信心。

6、走访社区和沿户访问,邻里警局的警员会定期走访邻里内的社区活动中心和沿户访问居民,以传达罪案防范讯息和聆听居民对社区安全与治安所提出的意见。

7、社区联系,在邻里警局制度下,邻里警局的警员和社区发展理事会、公民咨询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邻里委员会等社区和基层组织紧密合作,解决社区内的安全与治安问题。

社区安全与治安计划让社区领袖、警方以及内政部各单位的人员有机会携手合作,共同解决社区所面对的安全与治安的问题。

8、寻求警方协助,邻里警局虽然24小时开放,一些柜台服务需求量低的邻里警岗却可能会在某些时段内,值勤的警员会被派遣去执行巡逻工作。

(三)日本交番的运行机制1、交番警察值班的具体情况如下:早上8:00,到警署,换制服,由警署署长简单介绍辖区的治安状况。

9:00,他们骑自行车或步行去交番,交番的主管领导简单介绍近期本辖区的治安焦点。

10:00,他们出去开始巡逻,走访近期发生过入室盗窃的居民区。

向居民宣传自我保护的办法,如换门锁,发现可疑人时应及时向警察报告等。

11:00,回到交番处理日常事务。

期间如有人来报告某地发生了交通事故等,他们要立即去事故现场,做初步的处置,然后将详细情况及初步的处置情况介绍呈交给警署交通管理部门的警察。

12:00-13:00 午餐休息时间下午14:00-16:00他们到辖区内的住户和公司进行例行拜访。

一般每班走访10户。

可能会有居民抱怨晚间噪音太大,可能还有人咨询该如何帮助与不良少年有染的孩子等等。

晚上21:00-23:00与本街区其它交番的巡警会合。

如果某交番辖区夜间行人稀少,该交番的警察有可能被调遣到同一街区的大交番,与该岗的警察联合到案件多发地段巡逻。

2、交番的预防犯罪。

因为上述的交番位于有公园的商业区,所以交番的三个警察一般有两个出去巡逻,一个留守,接待公众和处置公众的求助。

出巡的警察巡逻时常要到珠宝商店走动,因为此类商店常发生入室盗窃案件。

他们会告诉业主罪犯的一些常用作案手段,应该如何预防,提醒他们要提高警惕。

他们有时也被其他业主拦住,反映晚间常有男孩子聚集在自动售酒机前,咨询应对的方法等。

如果问题不很严重,警察一般会当即具体建议他们应如何应对,如果问题比较严重,警察要书面报告警署的主管警官。

3、留守警察的工作。

1)、指路,留守在交番的警察一般站在交番门口,他常会遇到一些前来问路的人们。

交番前通常都竖立一个大地图牌,该警察会借助地图为迷路者指路。

2)、处理失物招领,有时也会有人告诉警察他在公园捡了钱夹。

警察先进行登记,然后保存起来。

可能不久失主就前来询问是否有失物登记的钱夹,警察要问些相关的问题以确认他(她)是否是失主。

确认后,警察将钱夹还给失主,但通常会要求失主拿出丢失款项的15%给捡失物者,以示答谢。

3)、交通管理‘三名警察有时一同去近期交通事故常发地,管理交通。

如果发现违反交通规定的车辆就予以拦截。

对轻微的交通违法,当场填写罚单。

人员稀少的城市,人们最关注交通安全问题,交通警察的交通管理深受欢迎。

经常还有自愿者协助他们向司机散发宣传手册。

3、晚班工作。

因为上述的警察是第一班,所以他们要值整夜班。

晚间常有紧急事故发生,所以这段时间也是交番警察最紧张的时间。

警察署通讯中心不时会通知他们到犯罪现场处置案件。

按照规定,警察值勤时都要配带手枪,在他们出现场时还要穿着防弹背心。

4、交番咨询人员,交番的警察常外出处理交通事故或进行刑事侦查,有时交番可能会空无一人,如果有居民此时来求助不见警察,可能会感到不安全。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日本警察会通常雇用一些退休警察担任市区交番的咨询人员。

尽管他们没有正式警察的职衔,但他们可以根据以往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前来求助的居民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等。

5、乡村地区的驻在所,乡村地区的交番称驻在所,驻在所的着装警察全家都住在所里。

他们的孩子在当地学校就读,全家己与所在小城镇或村庄融为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